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考作文指导之审题

发布时间:2020-03-02 09:18: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考作文指导之审题训练

一、如何审题?

第一步:审作文要求。

任何一个作文题目,都有出题者的目的及意图,而出题者的目的及意图或显示或隐含于作文题目及要求中。如:“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迎着初升的太阳„„初升的太阳,光芒洒身上,好温暖„„初升的太阳,像一位刚出生的婴儿,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初升的太阳很安静却又充满了活力,相比夕阳的美丽,它便少了一份哀伤,多了一份朝气。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们将彩霞撒给黎明„„”请以“初升的太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1)这篇作文虽为命题作文——以“初升的太阳”为题,但要在阅读材料,理解题材的基础上作文。(2)材料中的信息以“初升的太阳”为写作意象,表明了其作本身的作用——新的开始;交待了其特点——温暖;体现了其喻意——像充满好奇的婴儿;写出了其类比义—— 与夕阳相比初升的太阳安静、充满活力、朝气;展示了其象征意义——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有奉献的精神。(3)限制中给出了文体选择的自由:除了不能写诗歌外,可根据表达的需要及自己的爱好选择文体。(4)在立意上可充分发挥自主性——立意自定。通过对作文要求的研读审查,我便明确了作文具体要求我们写什么,也提示我们怎样写,从而把握了作文的导向。

第二步:审作文题目

1.审题目的写作对象和题眼。

首先要从作文题目中确定写作的对象是什么,如“初升的太阳”,确定写作的意象是“太阳”,有些题目,我们根据意象,从它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类比义等方面构思确定新的写作意象,作文才会有新意。

其次,要审清题眼,确定写作的重点,把握作文内容的重心。

(1)注意“中心词”,明确彼此关系。作文的题目有很多个要素组成,要考虑好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如2007年莱芜中考命题作文《其实并不是这样》,题目中“这样”是一个代词,它可以指代任何一个事物、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种看法、任何一种体验。“这样” 表明只是一般的认识和看法,“不是这样”就要求我们通过创新来达到与众不同。题目中的“其实”是表示转折的意思,所以作文时要用一些欲扬先抑、设置悬念、倒叙等方法,使文章写出曲折,引人入胜。又如2007年南通中考命题作文《带着微笑出发》,题目中的“微笑”不仅指一种看得见的面部表情,更是指一种心态,一种涵养,一种品性,一种信念,一种胸怀。所以写作时我们不能就“微笑”写微笑,必须“由外见内,寓内于外”,表现“微笑”的深层意义。题目中还有一个概念“出发”,这给我们什么信息?“出发”强调的是开始或重新开始,它总是与“目的”连在一起,从“出发”到目的的实现总有一个过程,所以“带着微笑”不仅在“出发”时,而且要关联或影响全程。只有这样把握,构思才有了创新的基础,文章才能凸现“微笑”的魅力。

(2)注意“关键词”,明确写作重点。如2007年南京中考命题作文《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是点明“钥匙”的含义。“钥匙”在这里很显然不是指真的开门的钥匙,而应该是指在感受快乐,与人沟通,探索奥秘,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等过程中,适合自己的途径和方式。可以说“钥匙”是指生活中解决一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此,我们可以写“找到了快乐的钥匙”,“找到了与父母、同学、老师等沟通的钥匙”,“找到了克服学习或者生活中的某个困难的钥匙”等等。

(3)注意“修饰语”,明确选择范围。作文题目中往往对本次作文的选材有一定的限制。如2007年上海中考命题作文《记住这一天》,“这一天”是对时间的限制;2007年天津中

考命题作文《心中的彩虹》,“心中的” 是对范围的限制;2007年安徽中考命题作文《我

们的心近了》,“我们的” 是对人称的限制;2007年益阳中考命题作文《那一双忧郁的眼

睛》,“一双” 是对数量的限制。

2.审题目中是否蕴含了文章的主题

作文题目有时也蕴含了文章的主题。如果题目中蕴含了主题,则要以之为中心;如果作

文中没有蕴含主题则可自由立意。这样才不至于在写作时偏离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没

有主题的文章,即使构思再精巧,语言再有文采,也只不过是一个徒有生命的“植物人”。

例如:《爱心》,就明确了主题。

3.审清题目的寓意。有些题目,语意双关,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要考虑其引申、

比喻或象征意义。如果审题时考虑到题目的寓意,就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发散思维选

材。比如《路》这个题目,可以从字面意义看,可以指任何一条供人行走的路,也可从象征

意义去分析, “人生之路”、“奋斗之路”、“青春之路”等等,那就可以扣住“任重而

路远”或“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等主题去发挥。可以从一条具体的崎岖小路,拓

宽为拖拉机路,再发展为公路、铁路,以此反映家乡在改革中的变化。也可以从无路到有路,

暗示勇于开拓、勇于实践的重要,阐明只要指导思想正确,方法对头,有决心,有毅力,事

就能办好,路就能走通。再如:《脚印》、《足迹》、《路》、《晨》、《春》、《灯光》„„

对于这种题目,首先应研究这个词的本义,再考虑它象征性的含义。

3.审题目中的人称要求

一篇作文,在没有人称限制时,我们可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人称。但,有些题目,对人

称的选择作了明确的限制或要求,审题时,必须审清人称才不至于犯错,如《写在我心中的

记忆》则只能用于第一人称来写;而写《在心中的记忆》则没有人称限制。再如,《让我悄

悄地告诉你》。

4.审作文的体裁

现在的作文,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内容可写,所以淡化了文体的要求,不限制文体。

但不限文体不等于不考虑文体,考场作文切忌写“四不像”的文章。

第三步:思考扣题要求

如:“你,让我驻足”。分析:你是谁?为什么让我驻足?要注意一点,要写成“你”,

而非“你们”。对象角度需单一。为何让我驻足,应是文章的核心所在。作者应着眼于人、

景、物的特点,挖掘身后的价值所在。让我驻足者,必有魅力,是文化价值还是情感引力?

要有思维纵深,要知道,“你,让我驻足”只是一个引子而已。在行文时,就应有驻足的

过程,驻足前、驻足时、驻足后,要根据思想感情的不断加深,不断体现“驻足”。

再如:《第二次,我》。

二、经典审题示例:

1.例文再现:

文题:一道风景线

审题过程:

第一步:读提示语。提示语的前三句话,很清楚地告诉我们,选材可角度可以来自自然,可

以来自社会,可以来自精神(心灵)。

第二步:读写作要求。明确要写出真情实感,要关注现实生活。

第三步:分析题目,注意关键词。“一道”限制了选材范围,是写生活中的一处“风景”,而

不是几处;“风景线”既是指自然景物,也可以写生活中的人或事,歌颂某种精神品质等等。

但要注意,写自然景物要对生活、对人生有启迪意义;写生活中的人或事,要写得像“风景”

一样美好,确实是“一道风景线”,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

第四步:想清本文题扣题要求。开头点出是怎样的“一道风景线”;中间要描写这“一道风

景线”;若是写人,写生活,则要用景物来巧妙烘托,或在抒写感受时巧妙点出这道风景的

意义;结尾要扣住这“一道风景线”升华其意义,写出其影响。

文题:那一边

审题:这道题有着丰富的想象空间。那一边是什么,你尽可以去想:一片树叶,一朵云彩,

一道晚霞,水面的一轮涟漪,山间的一丛灌木,树上自在吟唱的蝉,河边专注的钓者,一个

人,一座房子,一个村庄,一片田地,一个国度,一个世界,一个场景,一段情感,一段记

忆,一段历史,一个梦境,一种怀想。“那一边”必然隐含着一条分界线,是一条路还是一

棵树,是一条河还是一座山,是一条街道还是一条小溪,是一条还是一个地界,是做人准则

还是道德标准,是大是小,是实是虚,是明是暗,任由你去想象。

但是空间越大的题目,越要写得集中明确,否则,就掉进了命题的陷阱。什么都可以

写绝不等于什么都写,什么都能写不等于你都能写好。你必须有着明确的指向和智慧的选择。

“那一边”的“那”不仅仅指方位,还隐含着限制和要求。你的“那一边”是指什么,有着

什么鲜明的特征,又有着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故事,什么样的世界;借助“那一边”你要

表达什么,是一种追忆,还是一种向往;是一种追悔,还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失落,还是一

种矛盾„„这是都必须具体明确。

文章必须把笔墨用在“那一边”上,但你必须坚定地站在“这一边”。“这一边”是文

章的潜台词。没有“这一边”就没有“那一边”。“这一边”是参照,是映衬。“那一边”是

实,“这一边”是虚;但“那一边”是宾,“这一边”是主。写“那一边”正是为了表现“这

一边”。有了“这一边”,“那一边”就有了依托,文章就有了深度和层次,就有张力和厚度。

没有“这一边”,文章就浅,就单一。将“那一边”和“这一边”拉开一点距离,形成一点

冲突,安排一点交错,文章就更耐看。

因此,审题时,着眼于“那一边”,以“我”为坐标,写出那一边的人和事,主要笔墨

在彼不在此。不能把那一边写这一边。

2.中考试题回放。

《让我悄悄地告诉你》

(1)完成下列任务。

第一步:找出关键词并分别分析这些关键词的写作要求。

第二步:深入理解文题内涵,让你的立意更加高远。

第三步:思考本题目该如何扣题。

(2)阅读《中考作业》P.172页“写作引导”,反思你在审题上有什么不足。

三、实战演练。

(1)阳光是自然的,万物生长需要阳光,生命的勃发需要阳光;阳光又是生活的,生活中

的阳光,可以是支持、鼓励,可以是理解、信任,可以是帮助、引导,还可以是一方自由呼

吸的空间、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请以“给我一缕阳光”为题作文。

审题过程:

第一步:

第二步:第三步:

(2)万物生长,离不开阳光;我们的生活,也需要阳光。关爱,让我们感觉温暖;目标,

让我们明确方向;信心,让我们充满希望……这些都是我们心中的阳光。请以《心中,那缕

阳光》为题作文,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审题过程:

第一步:

第二步:第三步:

思考文题(1)和(2)有哪些最根本的区别。

(3)当微风拂过记忆的琴弦,余音袅袅,暗香弥散:典雅的康乃馨,默默传递着母爱的柔

婉绵长;雪地里怒放的梅花散发着生命的顽强;南山恬然开放的野菊,静静诉说着怡然自

得……这成长路上,弥漫满径的缕缕花香啊,哪一缕拨动了你的心弦。请以“成长路上,花

香满径”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过程:

第一步:第二步:

第三步:

(4)走在的路上

审题过程: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5)你是我的老师

审题过程: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中考作文指导技法之审题

中考作文指导之审题训练

教案 中考作文之审题指导

中考作文审题指导

中考作文审题技巧指导

中考作文指导:中考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中考作文复习指导1审题

中考作文指导——审题、立意学案

中考命题作文审题指导

中考命题作文审题指导

中考作文指导之审题
《中考作文指导之审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