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五环节问题导学式”

发布时间:2020-03-03 07:06: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种高效率实施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五环节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简析

山东省沂源县石桥乡教育体育管理办公室

郭中林

摘要:笔者基于教育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和经验总结,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构建了“五环节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各教学环节的操作要求作了详细说明。实践证明,“五环节问题导学式”是一种高效率实施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效率 新课程 课堂教学模式

从2001年秋季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世纪我国教育领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一项改革。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就在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只有抓住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要求与陈旧的教学方式这一对主要矛盾,在变革教学方式上下功夫,教学的基本途径问题解决了,实施新课程体系的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可以说,如果不能变革陈旧的教学方式,运用与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相适应的现代教学方式,新课程体系就无法顺利实施甚至寸步难行。

陈旧的模式要改革,改革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一讲到底,“注入式”、“满堂灌”、“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师道尊严的旧的师生观,重知识轻能力等等弊端。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的个性化行为,是任何人或物都不能代替的;教师教的实质是指导、组织、帮助、影响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意思[1];教为学服务,教学方式一定要适合学情;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主动地高效率地自主学习与教师根据现场学情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指导二者有机统一的过程。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我们构建了“五环节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证明,“五环节问题导学式”是实施新课程的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对“五环节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各教学环节作以简要剖析与说明。

一、问题导学。本环节教学的操作程序有三步,第一步是揭示教学目标;第二步是出示导学提纲;第三步是指导学习方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学生达到的目标。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因此,一上课,教师就要依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简明扼要的导入新课并阐述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及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将要“学什么”及“为什么学”。接下来,就要向学生出示导学提纲。通过导学提纲中的问题来调控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向,以保证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有效性。陶行知曾说:创造始于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使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2]导学提纲中的问题主要是在教师吃透《课程标准》、教材及明了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出的,也可以是学生通过预习后提出的重难点问题;这些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是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是解决学生认识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如同攀登山峰的路标,它给学生指明了自学的方向,即问题引路,定向导学。提出自学的问题后,教师就要通过针对性的学法指导使学生明确“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学”、“学到什么程度”及“怎么检查评价”等。指导时,主要讲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学生无法通过自学了解的有关背景性知识,如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地理知识等也可作简要讲述。只引导,而不讲问题本身是“学前讲”的原则。教师的学法指导是一个明显的教学阶段,既不能三言两语,也不能没完没了,针对性要强,要对路子。

二、自主尝试。“自古成功在尝试”,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尝试活动[3]。自主尝试就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老师指导的学法,通过自学掌握新知,并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就要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巡回走动,通过观察、倾听、交谈等方法,积极主动地了解学情,边观察边自我判断,自己提出的问题和指导的学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有目的地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听一听学生的讨论、发言、朗读,为下一步的研讨指导做好准备。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注意两点,一是教师的语言不宜太多,声音不宜太大,不要没完没了地提醒学生注意这,注意那,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和干扰学生的学习;二是不要在学法指导完后,立即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教师要注意创设多种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活动形式,如阅读、观察、思考、实验、联想、讨论、模仿、表演、游戏等,努力使学生在体验中学、在操作中学、在交流中学、在发现中学、在转换角色中学、在求异中学、在研讨中学等。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贯彻落实学生学习常规,如先预习后上课,先独思后讨论,先复习后作业,作业后要改错,先自改后互改,学习后要总结,先自结后交流等,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三、合作交流。“相观而善之谓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4],我国教育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充分发挥班集体整体学习效应的必要形式。其目的就是通过研讨交流,达成共识。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疑难问题渐渐暴露出来,这就需要合作学习,通过相互研讨来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流程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合作交流”阶段。合作的形式可以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可以是:二人合作、多人合作(也可称为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也要适时地参与到研讨交流活动中去,询问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难处、学习体会,对自学有困难的学生以轻言细语的方式进行态度、方法、习惯和信心等的指导,对自学速度快和质量高的学生及时表扬,以示鼓励。教师和学生互为师生,教学相长。共性问题,全体指导;个性问题,个别指导。指导的着力点应放在教学重点处、知识难懂处、概念模糊处、应用易错处、实验难做处、思维障碍处、学习忽略处、新旧联系处等。教师应集中精力和时间指导重点指导对象(一般为后进生)。

合作交流阶段,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指示方法后,前后或左右的学生立即组织讨论,这是形式主义,没有经过独立思考的讨论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2、是否引导或组织学生讨论,是由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而定的。已经独立解决学习问题的学生可不参与讨论而继续学习。

3、合作交流阶段的时间可长可短,应视具体情况而定。问题少、简单,合作、交流的时间就短一些;问题难、量大,合作、交流的时间就长一些。交流时,要轻言细语,以不影响第三者学习为宜。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堂上轻言细语说话的习惯。

4、只要学生是为了学习,教师不必要对课堂纪律作统一要求。正常情况是:一开始,课堂上比较安静,过一会儿,逐渐听到一些同学小声的议论,课堂上不太安静,以后又逐渐安静。“安静―不太安静―渐渐安静”应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正常现象。

5、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要注意及时发现共性问题,以适时地对全班学生进行全体指导,不要只做微观的个别指导,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指导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达标训练。毛泽东曾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达标训练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课文认识性问题(即知识应用)的一个教学环节,其操作程序一般有四步,第一步是出示训练题;第二步是提出训练要求,并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训练题;第三步是指导学生改正训练中的错误,并在自改互改的基础上,全班集中订正反馈,使学生当堂知道训练的结果,实现对学习的调整控制。训练的形式可以是练习,也可以是考试;训练的内容要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较大的覆盖面;题量要适中;训练要有时间限制,以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快速高效、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能力。通过科学训练来巩固和检测本节课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评价。总结评价就是对学生正确的(或错误的)学习结果进行肯定(或否定)和点评。通过总结评价,进一步理清本节课的学习思路,加深和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同时使学生感到他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有成效的,这是个激励机制。教师要注意总结强化的时机,只有当全班绝大多数学生都基本正确地解决了教师所提出的学习问题时才能进行宏观的总结强化。总结强化实际上就是“学后精讲”, 可精讲问题本身,即讲事实、讲概念、讲重点、讲难点、讲要领、讲规律、讲联系、讲思想、讲方法等。总结强化时可由教师进行,也可由学生进行。学生总结强化时,教师可适时补充、纠正和肯定。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要纠正。教师要积极创设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学习态度和情感态度等方面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在自我评价过程中,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五环节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的一般状况是这样的:一上课,教师首先简明扼要的导入新课并阐述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及目的要求,接着出示导学提纲,然后给学生指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接下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这时,教师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在课堂中巡视,认真明了学情,此时,学生一般都在独学,当遇到自学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时就要主动地请教同学或老师,相互研讨交流,合作学习,达成共识。然后,通过当堂训练,将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大多数学生完成了达标训练题后,就可以进行总结强化,肯定、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然后下课。

以“以导引学,以学定导”为基本特点的“五环节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师的指导规律、教学活动的总规律等三条最基本的教学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它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个体性,教师指导的异步性。该教学模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发挥教师因材施教和学生个体学习与互相学习的整体教学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的思维头脑。实践证明,要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就要进行素质教育,要想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理念导引下的“五环节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注[1] 《异步教育学》 黎世法著 注[2] 《洋思经验—素质教育的成功实践》 戴宗著 注[3] 《尝试教学法》 邱学华著 注[4] 《学记》 乐正克著

五环节问题导学式”

导学式五环节教学模式

高三英语复习导学式五环节教学法

问题导学式(优秀)

学导式教学法

学导式教学法

学导式心得

学导式理论

再谈学导式教学法

导学卡四环节《丝绸之路》

五环节问题导学式”
《五环节问题导学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