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清明祭祖有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01:25: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清明祭祖有感

我生长在北京,老家在南方,小时候由于交通不发达,很少会老家,也从没有见到清明祭祖的场景。在我的印象中,清明节是给革命先烈扫墓的节日,我学生时代的每个清明节都是在学校开展与先烈有关活动中度过的。有时学校会组织去烈士陵园,号召我们要以董存瑞,邱少云,刘胡兰,王杰等先烈为榜样,教育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在我的意识里那些传统的祭祖方式似乎都是一些封建迷信和牛鬼蛇神之类,应该遭到彻底扫除。祭祖是封建迷信,给我脑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以至于我都成年了也不知道清明节的真正的含义和由来是什么?

国门打开了,似乎牛鬼蛇神也开始出没了,不知什么时候祭祖活动悄悄复燃,据说南方地区非常重视祭祖活动,*期间也没间断。随着人口的流动,我老家叔叔的几个孩子分别来北京创业,并常驻北京,也算是新一代北京人了,他们会常来我家闲聊,我爸有时也会问起老家的祖坟和老宅。每逢清明季节,他们会全家返乡扫墓,堂哥堂妹曾经暗示并提醒过我家人,也应该回去祭祖扫墓,给祖坟烧烧纸点点香什么的。父母太老,回不去了;而我家姐弟三人虽身体力行却不以为然,觉得这些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已,活着尽孝最重要,没有必要为祭祖请假。年复一年,堂哥堂妹以及他们的子女,每年清明都从北京回到老家上坟,而我家人却习惯了等他们回来介绍扫墓情况。也许是近两年我的家庭变故或父母年岁已老,需要了解墓地缘故,也许是对自己生命来源的一种追寻的心情,今年我突然有了回老家祭祖扫墓的念头。3月30日,我跟随堂妹一起回老家祭祖扫墓。

去公墓为公公婆婆扫墓

我的公公婆婆是公职人员,所以他们选择的安葬方式是火葬。回到家乡第二天,4月2日我先是去了县城的公墓,公墓的环境非常好,有专人管理,四处松柏花草环绕,给人肃然起敬的感觉。

当地习俗是3日开始接待批量扫墓,我本打算买束鲜花献上去,结果公墓当天并没有相关服务,我只好在周边山上采摘野花献了过去。公公婆婆选择的是两人合葬墓,这是多数夫妻通常选择的一种双墓穴,即在一块墓碑下面制作了可以放置两个骨灰盒的穴位,墓碑上通常分别印有夫妻二人的单独照片,双墓穴一般只刻写逝者的姓名、生卒年、子孙姓名以及立碑时间。也有在墓碑后刻有“福荫子孙”、“恩泽后代”等词句,在墓盖上刻写“怀念”、“哀思”之类的简短词句。如果想突出一人的生平,最好选择单穴墓碑。此外还有多穴墓、家族墓以及个性化一点的墓碑等供需要者选择。

现代公墓都是收费的,一般坐落在视野开阔,背靠大山,风景优美地段。公墓应该是目前安葬价格最贵的方式,县城公墓价格大约在1至6万之间,地势越高、墓碑造型越豪华越,个性和艺术感越强,其价格越贵。这个价格对我们北京人来说已经是太便宜了。众所周知,北京最贵的就是地,死人跟活人争地,更是死人吃亏。我知道的一个老太太花了50多万买的墓地,像样的丧事比喜事贵。

选墓地很费神,风水朝向,墓碑的造型,墓地管理水平,价格都是人们考虑的重点。

黄家祖坟的故事

4月3日我跟随二叔的几个子女开着车去乡下为我们黄家祖坟扫墓,在我的记忆中这是我第三次去给祖坟上坟了。记得一次是我高中毕业全家回老家的时候,我最小的叔叔也从南昌带全家探亲,黄家兄弟三家人约二十多口人一起骑着自行车去祖坟祭祖。另一次应该是我很小的时候,已无照片记载和记忆了。黄家祖坟是旧式土葬家族墓地, 地处一片平原的小森林中,没有规划的散落在树林中。汽车可以直接开到黄家祖坟旁边马路上,挺方便的。据说是当年我的太爷爷在世的时候买下的这块地,祖坟一共埋葬了四个人,太爷爷太奶奶,爷爷奶奶,对比黄家坟照片,坟墓的变化还是挺大的,从照片上看早先墓地感觉比较开阔,比较敞亮,坟头也没有那么高,但经过这几十年的后人不断填土,坟头已经高过墓碑。

这次我看到的祖坟已是杂草丛生,我们用自带的锄头、镐子、耙子除草,修整理墓。太爷爷太奶奶的坟是挨着的,太奶奶旁边是我爷爷的坟,堂哥告诉我本来爷爷的坟另一边应该是奶奶的坟,但在*中,当地村领导说我家祖坟风水好,在龙脉上,强行霸占了留给我奶奶的那块地,而把他的家人葬在了我家的地段(事实证明,他家后人并没有发迹)。我奶奶只得葬在远离我爷爷的百米远的另一处。奶奶的坟在树林的更里面一点,虽然离爷爷的坟墓不远,而且林子也不是很大,但春暖花开之后,树木比较茂密,里面的小道和坟头不是很容易被发现,我们找了好一会儿才找到,只有经常来的人才不会迷路。

虽然我1976年曾经来此上过坟,但那还是破四旧的年代,烧香烧纸作为迷信活动被禁止,所以如何祭拜我真是一无所知。我学着亲戚的样子,给每个坟头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焚烧纸钱纸衣纸鞋,鞠躬,放炮等,进行简单的祭祀仪式。

土葬祖坟不同于公墓,平时没人管理,南方的水多,很快又是一个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年复一年,人们再次来到先人的坟墓,亲察坟墓是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或被狐兔穿穴打洞。我老家亲戚就是这样保护着我家祖坟多年不受破坏。

祖坟地遇我从未谋面亲人

4月5日清明这天,天气阴阴的,按照事先约好的时间,我跟着妈妈伍姓家人一起去祭祖扫墓,大舅家的两个表哥和长孙(其中一个表哥从上海赶来);三舅家三个表弟和长孙(其中一个表弟从北京赶来),加上我从北京赶来,一共八人开车前往10公里外的临川老家。去给外公家扫墓我还是第一次,心情挺激动的,墓地什么样子?埋的都是谁?带着好奇心跟着大家出发了。

据说从前公路不好走,去一趟扫墓还是很麻烦的事情。这些年国家发展了,公路交通发达多了,周边的公路跟北京一样平坦。上午大约9点钟,我们的车就开到了离伍家祖坟最近的公路边,已经能看到大约两三里地远的山了。路边有住家,穿过住家有一片类似半沼泽地一样的路,车开不过去,只能靠自己走过去;我腿不好,大家都劝我不要过去了,伍家祖坟就在对面山坡上,近在咫尺,它是什么样子?不去怎么跟妈妈交代?

好奇心和责任心占了上风,大舅的孙子建新一路扶着我,无论我走多慢他都陪着我,穿过沼泽地,看到一片树苗坡地,树苗之间的土中冒出了很多的小竹笋,感觉土地很肥沃。穿过树苗地就是我们的目的地了,眼前出现一个很大很长的山坡但它不是山,山坡上没有很多高树,只有一些半高的灌丛,似乎从来没人来这里开垦过,纯自然的感觉。这里的坟地都是以家族圈地建墓地,因为树木不高,百米外也可见别人家同在祭拜。

我的九个先辈就埋在这里,在这里我看到了我太外公墓,太外婆墓,很大的也很气派的两个墓碑,他们是100多年前葬在这里,刻的字迹依然那么清晰,这天我才知道我的太外公叫伍大山。据说太外公是读书人,也是当地名人,只是英年早逝。

这里还埋葬了我的外公和我两个外婆的墓(外公曾娶过三个夫人,这里埋葬了两个),这两个外婆都是解放前去世的,我没有见过。外公曾来北京带过我,印象中他聪明有文化,毛笔字写的特别好,外公用“仁义礼信”四个字分别给我四个舅舅做名字,至今我们伍家后代还传承了他那一笔好字。

另外四个墓地则是外公兄弟家人的墓地。我外公兄弟俩个,我妈是家里老小,关于她叔叔那边的情况说不清楚,正在我向亲人打探着外公兄弟后人消息的时候,他的后人也不约而同来到祖坟,有从江西本地来的,有从深圳回乡祭祖的,跟我家这边一样,都是我们这代和我们的下一代,这些从未谋面的亲人们,为了我们共同先辈,不约而同相聚在这里。扫完墓,驱车回家的时候,又遇到我的二舅两个儿子和大孙子从南昌赶来祭祖。好激动啊,春节仅仅是一家人团圆单位日子,清明则是家族团圆的日子。100多年前我的太外公和太外婆在这里生活工作,今天我们这些后人来这里聚集,生命的力量就这么神奇。

千里寻根,我的生命源在这里?

我的爷爷一共娶了两个老婆,前妻去世后娶的我奶奶,我奶奶很漂亮,一共生了三个男孩,我爸爸是奶奶生的第一个男孩,长得最像奶奶。爷爷在世的时候,家里还算殷实,在我爸爸12岁的时候,爷爷去世了,家里顿时乱成一片。趁乱,有一天晚上我最大的姑姑(前妻所生,当时她已经结婚生子)把家里值钱的东西洗劫一空,逃离千里之外的贵阳,从此我们家陷入了经济困境,奶奶一个人拉扯五个男孩(两个大男孩不是奶奶亲生的),不久我的大伯被抓了壮丁,后来听说去了台湾,至今下落不明。我的二伯看到这种情况,很快去贵州投奔她的大姐。二伯解放后一直在银行工作,退休后还是回到了家乡,安度晚年,去世后也葬在家乡。而大姑姑可能是由于当时的行为,致死也未回过家乡,最后客死他乡。我们家与二伯家还有一些联系,却始终与大姑姑家处于失联状态。去年大姑姑的三个子女都已经80多岁了,并已退休多年,三兄妹在父母去世几十年后,结伴回乡寻根,寻找祖坟,祭拜祖坟,失联多年的亲人就这样又联系上了。这不禁让我想起《等着我》栏目中那些一个个诉说生命和根的人们。我的生命从哪里来?我的根在哪里?

现在国家大力推广绿色安葬方式,我担心海葬等这种无痕迹的安葬方式到底能推广多久?是不是违反人性?是不是破坏文化的传承?都还是疑问。凡事有利必有弊。天葬土葬海葬都好,汉人的墓碑殉葬是有他自己的文化,对于家族、对于先祖、对于乡愁、对于祭祖瞻仰、对于落叶归根等等,都有民族的人文道德约束力,我个人认为还是选择符合自己文化的安葬方式。试想一下全国人民都实行了海葬,中华民族的清明节是不是人们都要跑到海边祭拜?海水是活的是通的,我们的根到底在哪里?

祭祖的意义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曾经简单粗暴地将扫墓、祭祖当成封建迷信活动加以禁止。改革开放以后,清明节又自动成为人们的重要节日,不可阻挡。

事实证明,这神圣的生命血脉交流仪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构成了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续展开新的有机构成。因此有专家、人大代表呼吁将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法定化,增进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国家与文明的历史,靠个人与家庭的传续来完成;没有个人与家庭的传续,历史将是苍白、抽象而没有人情味的;清明节的祭奠仪式是个体与历史连接的精神脐带,使今人的身份清晰而神圣。“追远”不仅有“民德归厚”的教化意义,还会让我们获得面向未来的力量,确定个体与时代的历史位置。在崇拜“新”与“未来”的今天,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仪式。我们缅怀先人,祭祀先祖,因为他们是自己的生命来源,他们的辛劳和奋斗乃是我们继续前行的起点。这是尊重生命与敬畏历史的不绝之流。

人不能忘记了自己的根源,自己来自于何处,对于自己,我们想了解的更透彻,要是连自己来自何方都不清楚的话,会很茫然的,祭祀祖先是一个心灵寄托,在清明节的时候,怀念一下我们已故的亲人,更是一种人的生命的需要。在这一天,人们或者扫墓、祭祖,寄托对祖先的哀思;或者踏青、植树,享受初春的美好时光;或者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只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断了,文化散了,离亡国也不远了。

清明祭祖有感

清明祭祖

清明祭祖

清明祭祖

清明祭祖

清明祭祖

清明祭祖

清明祭祖

清明祭祖

清明祭祖

清明祭祖有感
《清明祭祖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