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我国稀土资源开采利用现状及保护性开发战略

发布时间:2020-03-04 09:51: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国稀土资源开采利用现状及保护性开发战略

我国稀土生产概况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可以大量供应不同品种及不同品级稀土产品的国家,在世界稀土市场上具有支配和主导地位。目前我国稀土产业根据矿产品类型和生产力布局,已形成南北两大生产体系。北方稀土生产体系以内蒙古、四川、甘肃、山东为主,形成以白云鄂博矿、氟碳铈矿为主要原料的轻稀土生产基地;南方稀土生产体系以江西、江苏、广东、福建等省为主,形成以南方离子型矿为原料的中重稀土生产基地。白云鄂博矿是稀土与铁、铌、钍等元素共生的综合矿床,稀土矿主要分布在该矿的主、东、西三个铁矿体中。四川至今已初步查明稀土矿29处,分属9种成因类型。稀土矿产资源集中于攀西地区,大多分布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冕宁、西昌、德昌等县市,构成了一个南北长约300km的稀土资源集中区。牦牛坪稀土矿床规模居四川各矿床之首,矿床的工业矿物绝大部分为氟碳铈矿,其次为氟碳钙铈矿,少量硅钛铈矿等。

根据国土资源部2008年的统计,2008年国内探明的离子型稀土矿共计805万吨,江西省资源量占比达35%,约283万吨,居全国第一位,并且90%分布在赣州。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为我国所独有,早在1991年国务院就将离子型稀土矿列为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

我国稀土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为保护稀土这一战略资源,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我国政府多年来对稀土产业实施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当前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来看,还存在资源和环境保护亟待加强、冶炼分离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自主创新不足、资源优势尚未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等诸多问题。

(一)重组步伐缓慢,产业集中度低

我国的稀土矿产主要分布在偏远地区,同时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许多地方纷纷成立的小企业开始稀土资源开发,由于开采水平落后,管理模式粗放,使得大量的稀土资源流失和破坏。由于中国稀土企业联合与重组的步伐缓慢,目前我国各种类型稀土生产大小企业200多家,绝大多数是小型企业,只有骨干企业20余家,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

按产品分类,其中有稀土矿山30多个、稀土冶炼和材料厂80多个、稀土合金厂20多个、稀土磁性材料厂100多个、稀土荧光材料厂30多个、稀土微肥厂10多个。属国有企业(原财政关系在中央部门的企业)33个(含12个选矿厂、21个冶炼厂),地方中小型企业近170家。龙头企业还不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而在美国,稀土行业只有两家企业,法国仅有一家。稀土行业这种“小、散、乱、差”现象已成痼疾,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和市场混乱,更严重的是带来环境的破坏。

尽管近几年蒙古包头市加强了对稀土行业的治理和整顿,但如今仍有稀土开采企业100多家,年处理能力在2000~5000吨的企业仅有10家,大部分企业年产量只有几百吨。我国稀土产业集中度偏低,企业总体规模较小,缺乏规模效应,整个产业因此缺乏竞争力,产品定价的话语权比较弱。

(二)开采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稀土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普遍存在主体过多、采富弃贫、无证开采、越界开采、乱采滥挖、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监管力度不够,行业准人把关不严。我国江西、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省区的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堪称世界最大的中重稀土资源,由于管理不善,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营、集体、个人开矿一起上,都不同程度地造成采富弃贫、采易弃难、漏采弃矿压矿的现象严重。

目前国内国有稀土矿山的资源回收率一般为60%,那些被一些经济学家赞美有加的民营矿山普遍不足40%。我国最大的包头混合型稀土矿回收利用稀土仅为开采量的10%左右,其余90%进入尾矿坝储存。由于未能采取分流、分堆等保护措施,大量稀土在浸取中流失,稀土精矿成分不稳定,直接影响了稀土产品的深加工质量。我国特有的南方地区离子型稀土矿,属于世界罕见、储量有限的中重稀土资源,目前的平均利用率只有20%-50%。

受利益驱使,全国部分省市无序开采有加剧的趋势,尤其是我国特有的南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无证开采现象又重新抬头,导致产量偏大、恶性竞争、开采无序,因而矿山的整体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的现象仍较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基本上没有得到解决。

(三)过度开采,盲目竞争

我国的稀土蕴藏量和产量在世界上都排第一,是举世公认的稀土资源大国。海外市场的刺激,致使中国这些年大量、廉价地向发达国家出口了稀土矿产。造成这种现象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稀土产业自身存在无序竞争,各地一哄而上,乱采滥挖,造成产能过剩,稀土产品供大于求,而且企业之间竞相压价,互挖墙脚,导致大量稀土廉价出口,甚至存在大量走私贱卖的情况。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本来仅在原包头、上海、珠江三个国营稀土厂推广的稀土分离技术扩散,各种各样的非法小作坊的无序开发,造成了稀土资源的大量损耗。

当任何一种产品供大于求时,都卖不出好价钱。我国的稀土生产能力迅速达到12万吨至15万吨,超过全球10万吨左右的需求。供求失衡、互相压价导致稀土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从1998年到2005年,中国稀土出口量增长了10倍,价格却是原来的不到七成,甚至低于1985年的价格水平,使我国稀土行业陷入困境。

多年以来,中国的稀土探明储量从1995年的430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43 010,下降到2009年的360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36.52%;可开采储量从10多年前的占世界80%多,下降到了如今的50%以下。由于过度开采、盲目竞争现象严重,我国的稀土资源始终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和开发,资源效益也没有显现出来,业内人士戏称“黄金卖出萝卜价”。

(四)环保意识薄弱,污染问题突出

我国稀土企业的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我国稀土资源企业在矿山开发和生产环节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三废排放超标等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一些含有放射性的尾矿和废渣也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广西某县作为我国南方稀土矿储量大、唯一尚未进行规模开采利用的地区,不法分子稀土矿盗采矿点在不少乡镇渐成气候,一些地方非法采矿活动猖獗。在该县某村一处稀土矿采矿点,山坡被开挖成几层,每一层都建有数目不等的沉淀池,池中装满或乳白或黄褐色的液体,散发出刺激性气味。沉淀池一边的简陋工棚附近堆放着大量的碳酸氢铵、硫酸铵等原料,另有大量叶酸等原料的包装袋散落四周。该县成百上千亩山林被砍伐殆尽,大面积开挖后裸露的泥土毫无防护,疏松的土坡上沟壑遍布,大量泥沙被雨水冲刷后堆积在山脚下水田里。本应秧苗葱绿的稻田里,现在却是泥沙淤积、荒草一片„„,在不少非法采矿点附近,当地群众对此十分不满。近年来稀土矿非法开采现象不仅在平南存在,在苍梧、岑溪、八步等地区,非法盗采稀土矿现象屡屡出现且打而不绝。目前广西只有一家公司有稀土矿采矿权,但其采矿范围只在崇左市部分区域,可以认定这些地方出现的稀土矿开采行为均属非法。

包头白云鄂博大量的稀土经过选矿流进了尾矿坝,尾矿坝因不断加高容量扩大,又处在干燥、少雨,多强风的高原地区,加剧了尾矿扩散成为砂尘源。该尾矿含钍0.056%,放射性比活度为2.4x104Bq/kg,比一般沙尘危害更大,不仅污染坝外土壤,对周围环境也造成污染。四川大部分采矿场存在废石乱堆放、原矿现象严重造成水土流失、河道堵塞,由于乱采滥挖,存在安全隐患,给矿山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环境污染。

早在2005年11月2日徐光宪、师昌绪等15位中科院院士联合提交了《关于保护白云鄂博矿稀土和钍资源,避免黄河和包头受放射性污染的紧急呼吁》,使稀土行业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国务院两位领导人都作出过重要批示,要求研究政策措施解决稀土过度开采,产能过剩,无序竞争,大量廉价出口的状况。

(五)应用开发滞后,自主创新不足

中国是稀土的生产大国,但不是应用强国。长期以来,我国稀土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投入不足,导致我国稀土应用技术含量低,跟踪仿制多,独立创新少,开发应用滞后。目前,我国稀土科研与应用推广水平整体上大大落后于美国、日本、欧洲,处于“稀土大国,科研弱国,专利受制”的尴尬局面。 初级产品竞争过度,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缺少,产品结构的严重失衡制约了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在“原矿一精矿一分离产品一功能材料一器件一实用商品”这样一个产业链中,从开矿到提取到分离,中国可以称作世界一流。但再到后面去技术发展非常有限,实际上和整个社会产业发展大环境脱节,而稀土真正的价值在于产业链后端,在于从功能材料到器件和实用商品这个环节的突破。

我国出口的低级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极少,所以利润很低。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院生产的高纯氧化钪提供给美国Bloom Energy公司生产燃料电池,但电池却不卖给中国。这个燃料电池用钪是最好的原料,钪决定了它的关键性能,但生产出离子导体,到最后变成燃料电池的发电机,我们就没有这样的技术专长。

由于国内稀土产业缺乏长期规划,科研和产业化脱节,我国稀土应用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自主创新不足,特别是稀土新材料器件及终端应用技术更加明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新技术、新成果较少,稀土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滞后,行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不足。这种状况在短期内很难得到彻底改变,而发达国家则会继续利用其在稀土高新技术领域的优势,通过知识产权、技术贸易壁垒等手段遏制我国稀土应用产业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稀土工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六)出口监管泛力,资源流失严重

我国稀土资源向海外市场低价流失现象十分严重。2005年,我国稀土年出口量比1990年翻了9倍,但价格却下降了55%以上。因在我国购买稀土原料初级产品不受配额限制,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近年来又大规模在我国稀土资源区投资设厂。仅内蒙古就有近10家外资工厂。这些企业在当地大量买入稀土原料和金属,简单加工后便运到国外进行深加工或储备,成功地规避了我国出口配额限制。国外企业拿到初级产品,提纯后产品增值10倍。直到2009年,国外90%以上的稀土上中游产品都是从我国进口的。日本、欧美等国看准了便宜的“中国货”,甚至封存自己的矿,靠购买中国稀土满足其各行业及尖端科技领域对稀土资源的需求。我国所实施的稀土产品配额制一定程度上已被架空。长期以来,我国上百种稀土出口产品,仅有40多个税号,部分产品与税号脱节,既无法满足监管需求,又导致我国资源流失和走私现象时有发生,产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四、建立稀土资源保护性开发战略

稀土是我国重要的优势战略资源,要使其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就应该建立我国稀土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战略,积极引导国内稀土产业优化布局、调整结构,鼓励稀土产业向应用领域延伸,建立国家级稀土资源储备库,重视稀土的收储,设立从研发到产业化全过程协调对接的稀土专项支持计划,引导稀土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促进稀土行业整合

(二)建立稀土战略资源储备制度

(三)坚决贯彻出口配额制度

实际上,早在1998年,我国就已对稀土产品出口实施配额管理制,同时还实施“禁止、鼓励和限制”三个区别对待的原则。禁止稀土原材料出口;限制氧化物和金属,实行出口配额管理;鼓励类是下游稀土产品,如磁性材料、荧光粉等高附加值产品。减少出口配额,是中国谋求稀土定价权的重要手段。随着全球对稀土的需求日益扩大以及国家不断减少出口人册企业数目和出口配额,部分获得配额较多的企业为牟利而开始出现违规倒卖配额等问题。此外,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大规模在我国钨矿、锑矿、稀土矿资源区投资设厂,在当地大量买人稀土原料和稀有金属,简单加工后便运到国外进行深加工或储备,成功规避了我国的出口配额限制。

此外,稀土出口走私活动日渐猖獗。据测算,2009年我国稀土走私出境超过2万吨,约占实际出口量的1/3。2008年,我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指令性计划指标为11.89万吨,实际产量高达13.53万吨,较2000年增加7万吨,年均增幅8.5%。同年,我国稀土消费量67680吨,与2000年相比,增加5.1万吨,年均增幅17.5%。缺乏稀土资源的日本主要从我国进口稀土产品,在稀土出口配额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日本一些大型企业依赖走私以满足大约1/4的需求。即便是海关总署每年统计的数据,稀土产品也存在非法出口现象。

(四)制定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

要想在国际上有话语权,仅靠控制资源和出口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稀土核心技术专利、稀土应用市场、稀土产品标准。

因此,我国要提高国家的稀土应用水平,从科技创新源头抓起,加大科技投入,同时重视知识产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抢占技术制高点。突破外资企业的技术限制,建立起我国自身的“高速公路”式的稀土产业链。

(五)加大稀土产业投入

(六)促进资源回收利用

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共赢”,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还必须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如何高效、清洁地提取稀土资源,提高稀土的利用率和应用价值,实是我国稀土科技和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本着科学发展观,需要重点解决稀土采、选、冶过程中的分离和提纯科学技术问题,优化工艺流程,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进一步降低化工材料消耗和生产成本,提高稀土及伴生资源、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从源头减少三废污染。

我国稀土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发展分析

我国石灰石资源及开采综述

利用地方资源,开发美术教育

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中国稀土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四川南部古镇旅游资源现状及保护性开发对策5

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品社资源开发与利用

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我国稀土资源开采利用现状及保护性开发战略
《我国稀土资源开采利用现状及保护性开发战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