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组总结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19:56: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大课堂的“先行官”

——小组建设总结报告

弘毅新华中学 刘锟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大革命,教学工作的改革,全国大部分中学都在探索新课程理念,专研教学教法,我们学校作为一所新课改先进学校,在这方面一直重视在教学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引导”的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走在岳阳市教改的前面,然而新课改的“先行官”则是小组建设,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论述小组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我校小组建设的心得总结。

一、小组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大班制教学在全国的普及,结合我校的校情,我们学校每个班的班额较大,这对于班级管理与推行课改都带来了困难,而优化班级管理,顺利推行三段式模式的课改教学,小组建设是必要的。

改变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而合作学习是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深入,一线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使合作学习具有实效,这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

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进行的基本单位,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可以说,高效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好了,合作与交流才会真正地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才能达到

二、弘毅特色小组建设方案

小组建设一直是我们学校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但由于全校成功示例较少,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如何做好小组建设,经过两年的失败与成功经验的总结,本校的小组工作已步入到正轨,我大致把这项工作总结成三个方面。

(一)学校“大方针”

小组建设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很容易功亏一篑,这就决定这项工作必须由学校发起,老师们积极响应,学校必须拿出一个“大方针”指导老师如何建设,建设成怎样。

1、熟悉学生。要求班主任在分组前对自己班上的学生作仔细深入的了解,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品质、学习习惯、性格特点作全面的了解,并做好记录。

2、学生分类。将班上学生按学习成绩和学习品质分为师傅与徒弟两个层次(师傅:

1、

2、

3、4号;徒弟:

5、

6、

7、8号)。

3、选拔出行政组长。行政组长是一个小组的灵魂,他不仅要领导、团结小组成员,承担向组员分配独学、讨论、展示等方面的学习任务,还要带领一组同学达成学习目标,更担负着管理、考核小组成员学习、生活、纪律、卫生等综合表现的职责,是班主任的最重要的帮手。所以小组长的选拔是小组建设的关键。行政组长一般由1号学生(品学兼优而且性格趋于外向,有一定的领导组织才能)担任。

4、完成分组。按师傅与徒弟均等分组,小组成员代号分别为

1、

2、

3、

4、

5、

6、

7、8号。分组时,要求班主任在分组的时候不只是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考虑学生的性格差异,尽量做到每组都有成绩优异的,也有性格较为外向,敢于质疑和展示的,使每个小组的实力尽量平衡为佳。

5、小组位置调配。每个小组都存在师徒结对,其中按1号对应5号、2号对应6号、3号对应7号、4号对应8号。(6人小组以此类推)。师傅需要帮助、辅导以及监督徒弟的学习与纪律情况。徒弟作业完成情况与背诵一律到师傅那里检查与过关。师傅则是到学科组长完成。

6、行政组长培训。小组组建完成后,要及时对行政组长进行培训,明确其在纪律管理、任务分配、记载考核、组织讨论等方面的职责,使其能目标明确地开展工作。

(二)班级小组评价百花齐放

小组评价是小组建设的核心,是小组成员团结上进的动力源泉,没有评价的小组建设只是凭学生的一时热情,不具持续性、发展性,小组建设要想长期有效,就必须有一套持续的、连贯的、操作性强的科学评价机制。

为了便于操作并体现各位班主任的教育机智,学校把小组评价工作完全放手给班主任,让各班评价标准百花齐放,这既可以使班主任操作顺手,也在小组工作中可以考察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在这里简单介绍几位优秀班主任的小组经验。

1、书香育人,特色评价机制;陶玉芸老师为我校初二年级121班班主任,是一位资深的语文老师,在学校推行小组建设后,积极响应,并在从中尝到“甜头”,小组工作有特色,有成效;万事开头难,陶老师在小组建设初期也遇到过彷徨,遇到过阻碍,但她一方面坚持每周召开小组长总结会,进行优化小组,发现新问题,找出合适的方式解决;另一方面她的特色建设体现在她的小组评价机制,采取优胜组对其奖励,奖品则是一本课外读本,落后组则是全班进行检讨,反思本组问题;这样的特色评价机制既使得优胜组补充了课外知识,也使得落后组在后半段的竞争中发现了问题,使得班级形成良性

竞争。

2、我的班会,我做主;黄智敏老师为我校初一年级优秀班主任,经验丰富,班级管理上独具特色,她所带领的134班的小组更是走在初一年级前列,134班最大的特色在于管理靠小组,小组靠大家;在班级管理中,包括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全部融入小组管理,完全将班级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人翁的意识,每周的主题班会更是134班的重头戏,不管是班级工作的周小结还是学生的主题设计,都全权让学生自主完成,而黄老师则是做好幕后工作,将自己工作转入幕后,把握主线。

(三)师徒结对亮点多

关于师徒工作,本应该是老带新,师徒分的很清楚,而我们学校则有些区别,师徒并没有真正划清界限,而是相互学习的体现。初一年级师徒工作主要体现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优势科目进行辅导,既可以促进学习进步,便于班级管理,也可以团结学生,班级友好和谐发展。初二年级由于面临生地会考,我们就将小组工作融入到备考中,师徒间相互进行学习辅导,作业检查,相互督促。所以只要师徒建设好,班主任必然可以尝到小组建设的“甜头”。

三、师生谈小组

(一)我的小组,我做主

学生是小组建设的操作者,组织者,核心人物,也是小组的最大受益人,小组建设一切事物都是围绕学生展开,我校初二年级是小组工作最成功的年级,最好的体现就是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上。到了初二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慢慢处于被动,但我校初二年级由于许多班级的班主任在初一时小组工作建设完善,学生学习积极性仍然保持,课堂气氛好,接下来,我选取了一些学生的感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120班彭昱聪:我认为小组建设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改革。以前我并不喜欢思考问题,课堂上只听老师的讲解,但没有真正去思考这个答案,所以并没有深刻的理解,导致在考试时遇见灵活一点的题目就做不出来。现在,小组建设的开展,让我学会了在课堂上独立思考问题、积极回答问题,让我对知识点的理解更透彻,运用起来更灵活,考试中更是得心应手,成绩自然就上来了。

121班游景明:每一个小组在班上就是一个小集体,搞好小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而我认为,小组的重点、难点主要在课堂上。

123班廖扬清:在我看来,展现小组建设的魅力最好的舞台就是课堂。课堂中,学生多分为两类人。一类是在前线奋勇杀敌的战士,一类是隐居山林,不问世事的隐士。开展小组建设活动之前,“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各不理睬。所以,课堂上只能分享到一些个人的见解,展现不了集体的智慧。但小组建设这位慈祥慷慨的“老人”的到来,改变了这一现象。他制定的“政策”,只赏

不罚。课堂上的奖赏不论题目的难易,都能加分。这些奖赏,如童话故事中浓郁翠绿的树林后,一座华丽的城堡,吸引了大量勇士。可单枪匹马是胜利不了的。打开城堡的秘诀,就是团结。这下,班上便出现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小组长费劲千辛万苦,劝说的口干舌燥,好不容易才把诸葛亮请下了山。可接下来的这些队友让他犯了难。所谓,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望着组员上课呆滞的目光,组长如处在南极的极夜时期,找不到光芒。可俗话又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组长只好硬着头皮,拉着队友就往前冲。于是,课堂上就出现了回答问题积极踊跃,团结力量雄厚的和谐景象。

(二)小组建设好,老师更“省心”

自从班课制的实施,学校分成了各个单元,这样的方式是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层层管理,但我校的校情是班额大,班级多,这给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带来了很多的不便,管理上的困难,而小组建设则是将班级继续细化,一个班分为九个组,各组组长进行管理,各组有细分师徒,师徒之间相互约束,学习,这样整个班级形成了一个网状管理模式,这样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更有效,更“省心”。

闵丽老师是我校初一一位出色班主任,从初三走完一轮下初一,对小组建设工作刚开始还抱有疑问,困惑,但慢慢在班主任工作中尝到了“甜头”,开始感受到了小组建设的必要性。闵丽老师将小组管理全权交给学生管理,自己走向“幕后”,每周进行阶段性总结,改进小组的不足,完善小组建设;组员有屡教不改的问题时,则是由组长亲自处理,与组员家长进行沟通解决。班主任与家长沟通这是班主任工作重要的一项,但经常会由于班主任的心急语气与家长的不理解,使得沟通无效,甚至造成师生矛盾,而由学生组长进行交流,沟通更有效率。

小组的建设者是班主任与全体学生,真正操作者应属任课老师,毕竟学校的主体工作是课堂教学,课堂上小组运用是否高效,是评价小组重要的指标。作为初二年级生地毕业班的一位地理老师,我从初一始终如一按照课改方式教学,课堂交给学生,但不能任由他们自由,初一时,地理学习注重学习方法掌握与提高学习兴趣,我在课堂上经常利用小组合学探究,掌握新知,课堂气氛融洽,学习积极性高;到了初二年级,生地进入备考状态,课堂以复习课为主,我的复习课也不再是一位的“灌输”知识点,而是小组之间分工复习,然后总结,最后小组内师徒相互过关,人人参与,相互监督,复习更有效率。

小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坚持不懈,不断改进,才会取得最佳效果。高效课堂是现在教育大环境下的需要,社会需要培养有能力的人才,而不是读书的“机器”,这就必须要求学校在班级管理模式有新的突进。上面就是我对小组的认识,总结就是务实,踏实,干实。

小组建设论文

小组合作论文

论文小组合作

小组论文合作反思总结含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总结、论文

小组总结

小组总结

小组总结

小组总结

小组总结

小组总结论文
《小组总结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