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对联九法及禁忌 文档

发布时间:2020-03-02 06:26: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学对联九法 一 联贵立意

文学皆讲究立意为先,对联自然也不例外。不过对联毕竟有其特殊的文学性质,讲究格律对仗,所以格律和意境有时会出现矛盾冲突的地方,我以为应先懂得格律,但又不应拘泥于格律的束缚,不宜以词害意。在尊重格律要求的前提下讲究意境的优美,选择最合适的字词。

比如此联:形需工,意需工,神韵足也;雅为上,趣为上,机巧次之。严格要求格律的话,此联多有不工之处。试改为合律之作:形要工,意要工,神机足也;雅为上,趣为上,技巧次之。哪联更好?应该是前者吧。

意的选择很广,但最好是根据心境和即景而定,如勉强成联,则凑对痕迹过重,不够自然。意境本无高下之分,雅俗均可,并不是只有那些极其华丽的词章组成的联才叫意境联,那样的联和机巧联其实都只是联的一种形式,类似于诗词中的“婉约派”。只要能把联意完整的表现出来,就是很好的意境联。 二 联贵推敲

联的句式简洁,字数通常较少。字数越少,越要注意字词的选择,尤其是对于一些关键的修饰字词,如动词或形容词,尤其应当注意,要与整体相衬,不可随意取之。

比如此联:孤灯不照我,冷月更寒心。另一联: 明月不知我,清风也乱心 。两联看上去非常相似,其实表述的意思大不相同,前者写孤独心境,后者写心绪难宁。

再比如:寒彻心扉飞冷雪;以及:寒彻心扉非冷雪。两句只差一字,意思却截然相反,前句说的是寒冷的感觉来自于飞舞的大雪;而后句则说这种冷意并非因为下雪,而是来自于心中深处的一种感觉。对句也如此:参明尘世是真情;参明尘世逝真情。前者说世上有真情,后者则说世上真情越来越少,一个悲观,一个乐观。 三 联贵品评

学联不但要仔细推敲自己的作品,更应细致品评他人作品的好坏,既可取长补短,通过找出他人的瑕疵之处,避免自己犯下同样的错失;亦可通过揣摩他人作品,完善自己的联作风格。这是品评的一种方法,品评的是联本身的好坏。

另一种品评则深入得多,通过对对联的品味,寻找作者深心处的感受。比如此半联:愁寄春风风亦愁;以及:愁寄春风春亦愁。两者意思乍看差不多,但仔细品评后,就会觉得并不一样。 如果说的是愁寄春风春亦愁,渲染的是一种苍凉或悲怨的心境,满腔愁苦,想寄托给春风随风而逝,然而连春都满是愁苦之意,又如何能寄托给春风?如果欲用在诗中的话,这等句子,适合放在诗的前边,引领全篇意境,埋下苍邃的基调。

如果改成愁寄春风风亦愁的话,虽是一字之差,但意境和内容都有很大的变化了,说的是愁苦之意想寄托春风而去,然而愁苦甚浓,连风都被染上了惆怅之意。虽仍说的是愁寄春风,但意境却由悲凉凄苦变为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愁意远没有春亦愁那么浓。这样的句子可以放在句尾,把前边要写的内容小结一下,且留有余味。 四 联贵变化

大部分对联学习者,有时会出现心生厌倦的情况,原因各不相同,有些是因为觉得太难,学不下去;有些人则是因为觉得枯燥乏味;还有些人则认为对联是小道,比不上诗词的博大精深。

第一种情况,是因为没有把握好对联学习的方法。学习对联应该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一开始不宜强行要求平仄等的束缚,可以适当放宽标准,然后才一步步加强格律的练习。

第二种情况,就需要讲究对联的变化了。对联的种类、风格繁多,应该都尝试一下,这样既可以调剂学习的心情,增加兴趣,还可通过多方面的练习得到迅速的提高。

联的变化也有很多种,比如机巧的运用与否,字数长短、句式多少的增加与否等等等等,都可以看作是联的变化。

如前者:秋霜映月明。这一句话本来隐含有拆字的机巧(日月为明),如果喜欢拆字的,自然就可以用拆字联来对;如果不喜欢机巧联的,就大可不必理会拆字与否,照样是一个不错的下联,找个合适的对上就是。这就叫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必强求;否则难免觉得累或者难,而不想学下去了。

再如后者:水;山。水中月;山顶松。水中月色应无影;山顶松枝本傲寒。这种叫加字联,或者叫续字对,挺有意思,学联困乏厌倦时不妨玩些诸如此类的游戏调剂一下。

再看另一种变化:秋风冷落庭前月。此句可以变化为:庭前月冷落秋风;冷月庭前落秋风;庭前月落秋风冷等等。这样是不是很有意思呢?看如何才能得到相应变化的下联出来?

多尝试些对联的变化,相信可以提高兴趣的;而且通过对联的变化,可以提高推敲品评的水准。

至于第三种觉得对联不如诗词的,我则大不以为然。对联可长可短,长则千百字,短则二四言,其变化之丰富,诗词难以相比;而且对联比诗词更易上手,自然更易普及;对联学到深处之后,更会觉得有无穷尽的知识可以去钻研;而诗词多半需要灵感而就,未必及得上对联的灵活多变。 五 联贵余韵

对联和诗词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不过一些方面是相通的,比如诗有诗眼,联也有联眼,比如方才说的那句“愁寄春风风/春亦愁”,这风、春二字便是句中的联眼所在;另一句“寒彻心扉非/飞冷雪”,非、飞二字亦然。

另外对意境的把握,两者亦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同样以“意犹未尽”为美。对联和诗词一样,不宜写得太过于直白,意思不宜放尽,如能留有余韵,方是大佳之作。

比如此半联:云淡过千山。

五言之句,看似简单,但正因字数太少,反而难得佳作。此句意境颇为空灵,虽云淡,然则能过千山,表面写云,内里隐含人的心怀之意,若能看淡世事,何惧千山险阻,万岭崎岖?立意颇佳,描述也精致,短短五言,空间无限。

又比如:兰苑流芳春正浓。

此句之妙在于写实,兰花本就清馨万分,一苑兰花绽芳,如何不浓?从浓郁兰香中感觉到了春意之浓,递进之意明显而不觉突兀,句式因此流利自然起来;而流与正两处动词的使用,给人以春意蓬勃的生态之感。

再比如:春浓风不起。为什么风不起?是因为春太浓呢。此句和上句都是写春浓,但一个通过描绘兰花的香气而感到了浓浓春意;另一句则是虚写春浓,较之上句,更有回味无穷之意。 六 联贵渲染

好的对联,往往会如同一副水墨画,着墨无须重,用彩无需浓,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所要描述的风景或事物。

比如此联:禽鸣犬吠山犹静,雾绕云遮岭更幽。此联上句运用反衬手法,有禽鸣、有犬吠,山反而显得愈发清静,下句则用上了烘托手法,因为雾绕云遮,洗去了山野间的俗气,所以才会幽静清宁。

好的叙事联等也同样如此,运用简练的笔触,描绘人物、事物的风骨脉络,不宜全面实写,可以加入虚写予以描述。

七 联贵反复

凡事都不可能一步登天,对联也不可能一学就会、一学就精,学联是会不断进步的;而且随着年纪的增长、识见的增加,以及心境的变化,在不同的时段写出的联会有很大不同,所以要对自己写过的联反复推敲,加以完善;还可以重新对过。

比如出句:江流依旧在。初见此联时年少轻狂,遂对之:风雨几时休?那时最恨下雨。殊不知风雨皆是人间不可缺少的事物,而且风雨更催诗人雅兴呢。过了数年,只觉世事无情,往昔如梦,遂对之:山月已然空。再过了数年,又觉红颜易老,岁月难留,遂再对之:岁月不曾回。 反复推敲,反复吟唱,都是学联的好方法。

八 联贵选择

各种不同的心境,要选择各种不同的笔触来描写,所以在前边曾提过要学习各种对联风格,都可以尝试一下。

心情愉悦时,笔法应放得轻松些,如:秋树白云两相悦,春风细雨共对歌,这样的联句,俗一点没关系,贵在自然;苦闷时,就应借笔舒愁,不妨多推敲点字词,或有转换精神的效果,如:我唱秋歌谁与和?竹吟春曲雨堪随。激情起处,文字可以大气豪放:笔写江山,笑看风生云涌;心怀日月,自觉地广天宽。闲情生时,则可以写出些闲逸、空灵的感觉:满地落花红不扫, 一春流水翠难收。

联的选择不论粗疏,但求适合恰当,不宜“为赋新词强说愁”,勉强堆砌出的联句很难有上好的。

九 联贵创新

联的种类繁多,变化繁多,虽说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对联已经相当成熟了,不过其实仍有创新改变的可能。何况时代早已不同,文化气氛、语言环境都与古代大不一样,也更有变化更新的必要。

比如白话入联:廿四桥边,领略萧声月色;五一节里,游玩北岭东山。上联出的甚雅,下联则是典型的大白话,但细一推敲,仍十分工整。

现代的事物也可入联,不过有些东西你再怎么选择字词,总难免俗气,不过字句虽俗,意境却也不差,有何不可?马踏銮铃舞,声声清脆响尘路;车行汽笛鸣,阵阵轰鸣震脑间。上联写古路马儿铃响,下联则写一些司机乱按喇叭,一个大雅,一个大俗,古代没这种噪音污染,现代人自然深受其害,所以完全可以借对联这种形式予以批判。不过司机按喇叭这事,要写得大雅,怕也不容易吧。所以干脆就用现代语言白描。 再比如更现代一些的网络。其实网络是个练习对联最好的场所,临屏对句,既快,而且又可避免现实聚会联对中的听不清语句,普通话不标准、平仄难定的情况。“才俊何须沉吟多,霎时临屏而就;头晕暂且休息去,待会卷土重来。”这一联所描述的就是网络联对时的一幕场景。

对联这东西说难,其实也容易;说容易,却也有不少讲究,若要学得精深,一要培养自己的浓厚兴趣,才能不断深入学习下去;二来要掌握方法。学联方法甚多,这里撷取自己心得九则,写出来以供大家参考。

对联的九忌是:

一忌合掌二忌重,三忌失对欠平衡。 第四失替应留意,五为乱脚六孤平。 第七切记三平尾,八忌上重下边轻。 九忌初学用僻典,浅显易懂也求精。

【一忌合掌】合掌是指一副对联中,同比或上下比同时出现词义相似、相近、雷同,也就是意 思重复的字、词。

一副对联,必须上下比的词语异义相配,才算合格。在作联时,有人误认“词类相对”,以为上

下联意思相同才是对仗工稳,其实这是犯了合掌的毛病。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字数总是有限的,若在

有限的空间里重复一件事,还有什么意思?所以,合掌是对联的第一大忌。 比如:五湖传喜讯; 四海送佳音。

“五湖”与“四海”同指广阔的地域,“传”与“送”意思相似,“喜讯”与“佳音”更是同

义词。这样的对联即便是其它方面再怎么好,读起来也让人觉得味同嚼蜡!就没意义了。

【二忌重】 重是指不规则重字,有规则重字是巧联,无规则重字是病联。 请看:百鸟鸣春歌盛世; 一龙降世兆丰年。

两个不在同一个位置上,犯不规则重字。

【三忌失对欠平衡】 在联语中,结构、词性等应该对应的地方没有对应上,就是失对。失对包

括联内节奏失对、数词失对、叠词失对、词性失对等。 例如:奥运精神传友谊; 圣火辉煌映和谐。

此联中用“辉煌”对“精神”属于词性失对,即形容词对名词。

【第四失替应留意】失替也是语病的一种,在同一联(上联或下联)的词语中,平仄应给交替、

有规律的出现才对。上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是仄、平、仄,或是平、仄、平;下联的第2第4第6个字

应该是平、仄、平,或是仄、平、仄。如果不管上下联第2第4第6个字出现连续两平或两仄,就叫失替。

【五为乱脚】脚,是指上联或下联的最后一字。必须遵守上联仄收尾,下联平收尾,即上仄下平,

违背了这个规律就是乱脚。 比如:九州迎圣火; 百载圆一梦。

上下联最后一个字都是仄声,这就违背了上仄下平的规律,读起来很别扭,是因为乱脚,就不符合联 律了。

【六孤平】孤平是指平脚句(下联)里,除最后一个字是平韵外,其它都是仄韵,这就叫孤平,

上联的孤仄也不可取。

【第七切记三平尾】三平尾、三仄尾都是对联的大忌,在撰联时很容易被忽视,不管几言联,

只要尾部连三仄或连三平,都是语病。 比如:爆竹声声辞旧岁; 梅花朵朵迎新春。

“迎新春”三字都是平声,这就犯了三平尾。你不觉得读起来很别扭吗?这也就是对联为什么要求联

律,没律的句子就不能给人美感,没有昂扬顿错的节奏,就不能算对联了。 八忌上重下边轻】我们知道,一副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如果上联写得气势强盛(重),而下

联写得气势软弱(轻),就会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这就叫上重下轻,上重下轻也是对联的病症 之一。

比如:听铁马声声 关山入梦; 看银钩笔笔书画萦心。 此联立意很好,可以用“银钩笔笔”对“铁马声声”,“书画萦心”对“关山入梦”气势上就大大

减弱,明显的气势不足,有损整个联的美感。 如果上联的气势很低,用下联来补倒是可行的。 比如:南邦庙死个和尚; 西竺国多一如来。

上联就没一点气势,如果下联不能补上,就很尴尬。 【九忌初学用癖典】对联用典会增加对联的可观性,是对联显得更高雅。但是若用癖典,是人

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就不好了,你不能每人都去解释一遍吧?特别是对初学者,一定要弄清所用典

故的来龙去脉,不然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对于对联爱好者来说,只要认真避免以上九忌,就不愁对不出好的对联!

考场作文开头的经典九法与十个禁忌

群众工作九法

对联学习题

对联的贴法

九法翻译文言文

群众工作九法学习心得

浅谈学车四大禁忌

雅思作文禁忌 雅思大作文开头法

巧用对联学语文

刑 法 学

学对联九法及禁忌 文档
《学对联九法及禁忌 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