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学先法讲先法(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30 21:02:2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凡 事 先 找 方 法

凡 事 先 找 方 法

——听刘花兰校长报告有感

莱西市城关小学

王言浩

刘校长今天报告的一个主题是凡事先找方法。她总结了这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最让学生记住的一句话就是“凡事拿出方法来,凡事先找方法”。

例如,怎样让每一天的工作忙而不乱?——校长“四三二一”日常规工作模式。

“四”指四动:听一节课,转一个级部的教室,看一个侧面的管理,谈一次话。

“三”指三静:每天至少有三节正课的时间坐办公室,批阅上级文件,处理学校事务和临时性工作,调度重点工作。

“二”指二小时学习:每天读一小时的书,写一小时的文章,一般安排在早晚时间。

“一”指每日一小结:每日睡前必须完成小结,以日随手记的形式出现。每周末根据随手记的记录整理后挂到学校ftp校园网上。

例如,怎样听报告?——两本三记两写。

“两本”即听报告时一定是捎着两个本子,一个专用的报告记录本,一个是随笔本。

“三记”是听报告时在笔记本上做三个方面的记录,一是像记流水账一样记录报告内容的环节和重点,二是在本子的最上方记录引起我共鸣或感悟的内容的关键词,三是在本子的下方记录我持不同意见的内容的关键词。

“两写”是指在两个时间段内写随笔。一是会场上写,当报告者报告的内容自己不感兴趣时,便打开随笔本开始写作。二是返回学校后一定再进行集中的总结性的写随笔,写的随笔的题目就是笔记本上方和下方记录的关键词。

例如,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学生学习力的提升,我们主要采取了五个办法。

一、“两评两用”评价办法,激活学生内动力。

二、“十五六”抢先学习策略,让学生的学习更科学。

三、“每日一记,每周一结”,让学生学习处于自控状态。

四、“导师制、捆绑式”合作学习模式,造就了一大批“小先生”。五、“远朋奖”让学生乐在其中。

那用什么“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刘校长又做了详细的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六个要素:三个软要素和三个硬要素。三个软要素指:学生激活程度、专业提高程度、教师发展程度。三个硬要素指:课前准备必须充分、课堂必须高效、反馈落实必须到位。由于时间关系,她主要讲了一个软要素,一个硬要素。

一个软要素——激活学生(学生激活程度),用爱心激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用竞争激活学生,没有竞争的团队必定是死水一潭。用评价激活学生,没有评价就没有管理。让每一个细节成为激活学生的机会。在龙源学校的教师,每堂课必须做到四评:一是学校统一的分数评价,二是教师的个性化评价可得1至3分,三是软评,四是一分钟点评。她把龙源学生能快速提高成绩这一现象命名为“刘飞现象”。这一现象的提出大大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所有的学生有了身边的榜样,看到了自己的希望,都投入了学习。

一个硬要素——课堂必须高效。

1、对课堂必须高效的三点认识。

第一,在规范办学的背景下,课堂必须高效。 第二,没有课堂的高效,教师只能被累死。

第三,要让课堂高效,必须让课堂改革永远“进行时”。

2、龙源学校初中部“两导”高效课堂模式

“两导”模式(又称“5542”模式):以评导学,以点导讲。“导”指的教师的引导。“导”的手段有两个,称为“两导”,一是教师的评价,二是教师的点拨。“导”的内容有两个,一是学生的学习,而是学生的讲课。“5542”即五个步骤、五条原则、四个关键字、两个落脚点。

最后,刘校长说:“她只提前上课,但从不拖堂。”

报告会结束了,由刘校长的老师、潍坊学院的教授高教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可以听得出来,有这样优秀的学生是他的自豪。他总结了刘校长的三种精神,值得我用一生来学习。敬业精神、钻研精神、牺牲精神。

听了刘校长精彩、真实的报告,我深切地体会到,刘校长的课程改革,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尊重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

拿出方法来,凡事先找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莱西市城关小学 左香英

刘校长真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校长。我们看到的是她朴素的形象,听到的是朴实的话语,知道的是她光辉的业绩。而我们看不到的是她辛勤的付出,听不到一点怨言,更不知道她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创造出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和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

刘花兰校长的报告语言简单应懂,话语诚恳,幽默、。她是带着腿伤来给我们作报告的,她今天报告的主题是“凡事先找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她多年总结的一句话就是“拿出方法来,凡事先找方法”。她用了几个例子列举找方法的优越性。例如,怎样让每一天的工作忙而不乱?——校长“四三二一”日常规工作模式。怎样听报告?——两本三记两写、提升学生的学习力采取的五个办法等。

最最使我深受感动的是用什么“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刘校长又用“拿出方法来,凡事先找方法’详细讲了影响教学质量的六个要素:三个软要素和三个硬要素。三个硬要素指:课前准备必须充分、课堂必须高效、反馈落实必须到位。其中她主要讲了一个软要素——激活学生(学生激活程度)。用爱心激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用竞争激活学生,没有竞争的团队必定是死水一潭。用评价激活学生,没有评价就没有管理。让每一个细节成为激活学生的机会,给学生“戳窗户纸”的启迪。在龙源学校的教师,每堂课必须做到四评:一是分数评价,二是个性化评价,三是软评,四是点评。她把龙源学生能快速提高成绩这一现象命名为“刘飞现象”。这一现象的提出大大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所有的学生有了身边的榜样,看到了自己的希望,都投入了学习。这些更值得我们学用。

刘校长讲的一个硬要素——课堂必须高效。

1、对课堂必须高效的三点认识。

第一,在规范办学的背景下,课堂必须高效。 第二,没有课堂的高效,教师只能被累死。

第三,要让课堂高效,必须让课堂改革永远“进行时”。 最后,刘校长说:“她只提前上课,但从不拖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变课堂为学堂,变主角为配角,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把课堂还给学生。今天也不例外,现在到时间了,把时间还给老师们。谢谢大家啊! 自己还沉浸在听报告的气氛之中,刘校长精彩、真实的报告,就这样告一段落。听了潍坊学院的高教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和总结之后,我体会到,教师的工作是激发孩子对人生无限的好奇心。刘校长“敬业精神、钻研精神、牺牲精神”这三种精神,值得我用一生来学习。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向刘校长学习,按照刘校长所讲,想办法在课堂上把学生激活起来,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质疑,合作,解决问题,增加学生动笔时间,所有学生都参与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最有教育效果的好课堂。“拿出方法来,凡事多想方法”,勇于改革,敢于创新,构建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力,解决实际问题,跟上时代的步伐,使教学质量不断更上一个个新台阶。

凡事先找方法 打造高效课堂

——听刘花兰校长的报告体会 莱西市城关小学 姜守平

听取了全国优秀教师,诸城市龙源学校的校长刘花兰的报告,他们教育改革的巨大成就,给我以强烈的震憾,他们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让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刘校长的“凡事先找方法”这句话让我感受颇深。正是有这种思想的支配,刘校长和龙源学校的老师们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过程中,积极研讨,不断探索,构建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力,打造了高效课堂,龙源学校才有那么好的教学质量。用什么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想方法的过程,其实就是改进教学方法的过程,龙源学校打造高效课堂的模式很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小学部“四段一评”快乐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很有实效。四段:指课堂的教学环节,评:指评价。学,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研,让学生的互助学习阶段,及合作探究,展,指学生的交流展示,练,指学生的当堂练习,即自我测评阶段,评指对学生的课业,学、研、展、练,有机的联系在一起,通过学掌握基本的知识点,明确重点、难点、疑点,为下一个环节研做铺垫,通过研学生相互交流,为学生的展提供心理和理论上的铺垫,展是一堂课的关键环节,是学生互相学习借鉴,完善知识结构的阶段,也是教师点拨提高的阶段评价 练使学生巩固提高阶段,更是学教师掌握学情阶段。评始终贯穿学、研、展、练,四个环节,不仅能及时评价,及时矫正学生的学习过程即学习状态,更是教师点拨引导的一条重要途径。这样的课堂一是让学生愿学,解决学生学习动力问题,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二是学会,解决学生知识落实问题,争取高分和满分。

用什么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刘校长更是讲出了好的方法,讲了影响教学质量的六个因素,他向我们介绍了其中的一个硬要素和一个软要素,用爱心激活学生,竞争激活意识,实行动态管理,用评价激活学生,都是龙源学校管理教育学生的方法。他们亲近学生,用竞争激活了学生学习兴趣,用制度约束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跟上评价,没有评价就没有管理,没有评价就没有竞争,没有评价就没有积极性,通过评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龙源让每一个细节成为激活学生的机会。

通过此次的学习,龙源学校的成功经验证明了课堂改革的时效性,一流教学质量的关键,首先是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必须打造高效课堂。第二,在知识打着滚更新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式,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第三,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是学生真正学会学习。针对自己的教学,我也曾进行过一些探索,但总是犹犹豫豫,不敢放手学生,不放心学生,唯恐学生学不会,结果,上课还是老师讲得多,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老师累,学生学着累,课教学效果并不尽人意。现在我也坚定了自己曾有的信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变课堂为学堂,变主角为配角,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对教师来讲,就是像龙源学校那样,想办法在课堂上把学生激活起来,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质疑,合作,解决问题,增加学生动笔时间,所有学生都参与课堂。对学过的知识立即落实、反复落实。科学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才能,这样的课堂才是属于学生的,最有教育效果的好课堂。

作为在教学第一线上的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凡事多想方法,勇于改革,敢于创新,构建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力,提高教学质量。正如刘校长所说,改革永远进行时,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推荐第2篇:先张法和后张法优缺点

先张法优点:先张法施工简单,靠粘结力自锚,不必耗费特制锚具,临时锚具可以重复使用(一般称工具式锚具或夹具),大批量生产时经济,质量稳定.适用于中小型构件工厂化生产。

先张法缺点:需要较大的台座或成批的钢模、养护池等固定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预应力筋布置多数为直线型,曲线布置比较困难。后张法优点:不需固定的台座设备,不受地点限制,适用施工现场生产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后张法缺点:其工序较多,工艺复杂,锚具不能重复使用。

推荐第3篇:2.10 科学计数法 先学后教案(材料)

2.10 科学计数法 先学后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并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10大的数. 2.感受科学记数法的作用,体会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的优越性及必要性.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亲,1百(即:100 )大吗?

1千 (即:1000 )呢?

1万 (即:10000 )呢?

100万(即:1000000 )呢?够大了吧。

1、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约为1300000000人;

2、太阳半径约为696000000;

3、光的速度约为300000000米/秒。

亲,这些数 读、写方便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科学计数法来了。

二、学习新课

1.我们先来观察10的乘方有什么特点?

102=100

103=1000

104=10000

…… 10n=100…00(n个0)

1的后面有多少个0就可以写成10的多少次方。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10的乘方表示较大的数。 2.把下列各数写成10的幂的形式:

100= 1000= 10000=

3000=3×1000 = 40000=4×10000 = 500000=5×100000 =

1300000000=1.3×1000000000=1.3×10 696000000=6.96×100000000=6.96×10

300000000=3×100000000=3×10

98109于是:

1、中国人口约为1300000000人;

就可记作:1300000000=1.3×10,

10

2、太阳半径约为696000000

就可记作:69600000000=6.96×10,

3、光的速度约为300000000米/秒。

就可记作: 300000000=3×10

于是,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 × 10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

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3.即时训练

1.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数据:

(1)赤道长约40 000 000米;

(2)地球表面积约为510 000 000 千米;

n

82.下图1为中国国家图书馆 , 下图2为**广场

(1)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的书约 20000000 册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广场大约面积约为440000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巩固训练

1.请你把其中的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来. (1)人的大脑约有10,000,000,000个细胞; (2)全世界人口约为6100000000;

(3)中国森林面积约为128,630,000公顷;

三、课堂小结,

⑴.什么叫做科学记数法?

⑵.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1≤a<10.

② 当大数是大于10的整数时,n为整数位减去1.四、达标测试:

1、请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我国现有人口约1 300 000 000人.(2)我国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3)地球的表面约为510 000 000平方千米

2

推荐第4篇:两先两后学导法阶段性总结

“两先两后学导法”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棠下实验小学 丁金 2012年7月

我校于2010—2012学年度开始开展“两先两后学导法”课题研究工作。三年来,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同时也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并在我们班的教学实践达到了预期效果。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实验培训工作,认真开展“两先两后学导法”学习

教师是课题试验课程的实施者,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行为的变化,将直接关系到课题试验的成败。

1、抓实人员培训

落实培训责任。抓管理者、培训者和技术骨干培训,并负责培训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抓教师全员培训。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学习教育理论,努力提高课题研究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

2、广泛开展活动。加强全员培训,加强应用研究,加强协作配合。我们课题组成员将加强网上相互学习,互动交流,有力地推动了研究活动的开展。我们还将注重典型引路。即课堂试验、探索和总结,然后推广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广泛开展听课、评课、说课等一系列的课题研讨活动,通过评课、座谈、研讨等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以课题研究为应用研究新的生长点。我们要求教师把教科研活动搬上了新的平台。交流范围的拓展、专家指导的及时,信息的扩充,让课题组成员的眼界和思路大大拓宽。

5、加大反思力度。我们的课题组成员要及时反思,以案例评析的形式在学校网站、教师总结课堂教学的得失,并在此基础上作探索性思考,撰写论文和经验文章。

6、资料收集整理。课题研究人员各自完成自己的研究任务,并且要善于及时书面小结。课题组负责人要及时收集、整理、汇总课题研讨材料。

7、研究成果小结。每个学期一小结,研究教师分别梳理研究成果,各位教师在学期末写好课题研究总结反思,并形成阶段性反思报告。一些经验成果性的展示课,要刻录成光盘,集中收集。

二、将“两先两后学导法”合理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

通过学习不断地提高老师的理论水,提高老师对试题试验的必要性认识,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实验,我们欣喜的看到:实验教师的观念在步步更新,教师的能力节节提高,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和教科研水平进步逐步提高。随着课题实验的改革实验,领导者、研究者的角色也在悄然变为参与者、合作者。 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在渐渐凸现。

1、阅读理解教材。老师给学生提出阅读的范围,阅读的要求,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按阅读要求作阅读理解。

学生刚开始做阅读理解,从阅读的技巧上,阅读的效果上,阅读的时间上以及阅读的主动性上,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问题和一些问题不适应,需要增加坡度让学生慢慢适应,因此可以让学生先做课前阅读理解,按阅读要求作阅读笔记,并引导好学生如何作阅读笔记,课前做好阅读理解可以用有效的分解课堂阅读理解的难度,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

2、讨论解决问题

让学生针对阅读理解力的要求分组讨论。学生刚开始讨论,可能会在讨论发言的积极性上,讨论问题的积极性上,讨论问题的效果上出现一些问题,这是很正常的,但是要不断引导学生讨论的方法,并做好讨论的评价,调动学生合作讨论的积极性。阅读理解的要求要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如果不出设计和预计所料,学生在阅读中对阅读理解的要求,哪些能读懂哪些不能读懂,老师基本上应该心中有数,在学生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中反复巡查,细心的倾听学生的发言,尽可能多的收集到学生暴露出来的疑难问题,同时要把握好学生讨论的时间,在讨论的起始阶段,原则上要求讨论的时间不宜过长。

3、师生讲解问题

以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和老师汇报讨论的情况,对阅读理解中要求的若干问题逐一解答,疑惑问题求助解答,学生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的共性问题由老师讲解。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学生会的老师不讲,学生能说明的尽量让学生讲,老师要尽量做到不讲,少讲,精讲。

4、学生尝试练习

根据阅读理解设计的问题选编带有纲性的练习题目供学生练习,在练习过程 2

中老师要在学生中不断的巡视,认真观察学生的练习过程,同时让后三分之一的同学做演板,使他们最大限度的暴露出阅读理解中的疑难问题。对学生练习的情况要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

5、师生评价指导

对学生练习(包括课堂检测的练习)中出现的问题由学生自己纠正、讲解,对学生讲解未尽的问题老师再做进一步的分析、指导和讲解。这个环节的关键是把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纲性错误给以纠正和讲解,让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纲性知识。

严格的讲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能够正确的理解和正确应用就可以称之为堂清,对旧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出现的问题可以做课外辅导或课堂复习。对一部分学科可以在课堂上基本完成作业,这样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进行课堂辅导,进一步提高堂清的程度。

三“两先两后学导法”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得还不够彻底,新旧观念交织在一起,时新时旧;

2、教师对于教材把握得不够透彻,抓不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虽然教育观念转变了,更新了,但是教学效果却不好;

4、由于对新课程实验的评价机制没有出台,课改实验教师心存顾忌,没能全身心投入课程改革。

5、误解学导法,把语文课的工具性简单化、程式化、刻板化,把生动的语文能力训练变成枯燥的纯技术训练。如忽略课文生动感人的因素,解词、分段和概括段意、概括中心思想,成为讲解许多课文的固定的程式,特别是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这些问题,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不断地解决,使我校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地实施、推进,为圆满完成课题研究实验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断地努力、奋斗!

推荐第5篇:法关于市委先教要求整改措施

根据市委“先教”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安排部署,为接受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确保达到修正错误,纠正缺点,提高觉悟,促进工作,特制定本人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根据第一阶段的学习和第二阶段的分析评议,我个人存在以下不足:

(一)在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期在法院系统从事审判工作,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关注研究不够,对新时期我们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所面临的历史地位发生重大变化后,如何更好地保持党的先进性,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缺乏深刻思考。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没有完全做到真懂、真信、真用,还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平日的学习中,只注重于法律业务学习,对政治理论学习,只注重法律理论的研究不够,放松了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由于学习不系统,掌握不全面,理解不深刻,又缺乏主动性,所以,使有些问题试尝辄止,没有真正的全面理解透彻,以至于使自己成为学习上的实用主义和工作上的事务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同时对法学理论内容研究得多,对市场经济理论、电脑知识、科学文化知识等钻研得少,结果使得知识面不够广。

(三)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私法自治、不受不理”法律思维的影响,导致与群众联系不够密切,法律服务处于被动,严重影响“司法为民”措施的深入落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得还不够。一是自我批评不够经常,在会上作自我批评多,在其他情况下作自我批评少;二是对同志的批评,也是会上批评得多,平时及时批评少;三是批评别人打不开情面,不够大胆,怕伤害同志间感情,不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工作方法有时不够恰当,不够策略,特别是对领导班子成员和庭室负责同志的批评,有时不够讲究方法,结果使同志们有时候产生误解的情况,这样影响了同志们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同时也影响到个别同志工作方法的改进;带领全院干警努力践行司法为民的力度不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对组织纪律方面制定规章制度多,监督检查执行情况少。使得个别同志在有些时候组织纪律观念淡薄,遵守纪律不够自觉,有迟到、早退或超假的现象。

(五 ) 勤政廉政方面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坚持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活动,应用正反两方面的材料教育干警,因此对我院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产生自满现象,总认为我们做的不错,什么超标准和违纪的事我们从未敢,也没有条件去做,这样就不自觉地产生了自满情绪,以致在廉洁自律方面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瑞丽属于旅游城市,往来调研、办案的本系统人员较多,在接待问题上放不下面子拒绝别人,害怕影响关系,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二、整改的措施

(一)针对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集中学和个人自学的方式,不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把学习理论与改造思想结合起来,把所学理论转化为正确地观察社会发展和社会现象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理论武装为先导,用理论思维自我解剖和反省自己的不足,通过不断修正自己,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进一步加强世界观改造。

整改时限:长期坚持不懈努力,从现在开始。

(二) 针对学习不够深入的情况,按照\"学习、学习、再学习,提高、提高、再提高\"的要求,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对照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要求和约束自己,认真整改,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具体学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知识、现代科技及业务知识,注重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激励全体党员的学习积极性,把他们调动到建设学习型法院,推进法官的职业化进程的道路上来。

整改时限:中短期结合,力争成效早见。

整改时限:马上行动,决不间断,长期不懈地坚持一贯。

整改时限:立竿见影,马上见诸于行动。

整改时限:立即从我做起,见诸于行动,接受群众监督。

总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解决自身存在的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不相适应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的、与时俱进的过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学习党建知识,提高个人政治素质、模范执行政策,发挥带头作用;坚持正义正气,强化组织观念;严守职业道德,模范遵纪守法;乐于敬业奉献,富于自我牺牲;时刻不忘宗旨,全心全意服务;发扬主人翁精神,努力发展创新,努力贯彻州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五个标准”的具体要求,积极带领市人民法院全体干警为建设“诚信瑞丽”、“平安瑞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奋斗!

学校学习先教实施教学整改措施 在广泛征求意见和支部大会党员评议的基础上,自己又认真查找了自己在思想、工作、作风、纪律上存在的问题,特制定整改方案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 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开展中学师德师风先教活动整改措施 根据《中学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我校在完成了第一阶段集中教育活动和认真抓好落实第二阶段的讨论查摆、剖析原因的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对摆查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现已进入整改提高阶段,本阶段……开展民主讨论会整改措施 在开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和“两个务必”教育活动中,我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和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重温和实践毛泽东倡导的“两个务必”,认真……党员学习先教作风整顿整改措施 在这次开展的干部作风整顿活动中,我认真学习了有关文件和材料。现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在自我查找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为接受党员群众的评判和监督,确保达到修正错误,纠正缺点,真正切实转变干部作风的目的,制……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推荐第6篇:傻瓜版三阶魔方层先法学案

三阶魔方层先法复原学案 2011年7月31日

魔方简介

1、魔方是匈牙利建筑学教授和雕塑家厄尔诺.鲁比克于1974年发明的机械益智玩具,因此它的英文名便称为 Rubik\'s Cube。阶数是指魔方每个边所具有的块数,三阶魔方每个边就有3个小块。 三阶魔方共有( )块,其中中心块有( )块,棱块有( )块,角块有( )块。

2、最流行的配色:上黄下白,前蓝后绿,左橙右红;

想一想:中心块的位置会随着魔方的旋转而产生变化吗? 面位:只有一面颜色与中心块颜色相同,其他面颜色不相同; 到位:位置正确,但任一面的颜色和所在面的中心块颜色都不相同;

归位:每面颜色均和所在面的中心块的颜色同色,它是魔方块还原后的状态。

3、基本概念: U = up face 上面

F = front face 前面

L = left face 左面

D = down face 下面 B = back face后面

R = right face 右面

常用操作术语:右面上下(R,R\')转,上面左右(U,U\')转,前面顺逆(F,F\')转,

后面(顺)(逆)(B\',B)转。

试一试:操作时,空出将操作的那面所在层,其余二层用左手固定。

1

第一步:底棱归位(又称底部架十字,底层四个棱块正确复原的过程)

1、相关链接:http://www.daodoc.com/video/01.htm

为快速起见,一般以白色为底面。

2、基本思想:(调顶,对色,归底)先把四块白色棱块(白色面朝上)旋转到顶层,和黄色中心块同一个平面,然后经过左右旋转顶层,使它对应的另一个颜色(蓝或红或緑或橙),和对应的中心块的颜色同色,再将其所在垂直面向下旋转180度,即向下旋转两次,就正确复原到底部了。

3、想一想:四块白色棱块一起调顶再一一归底快呢?还是一块一块调顶再归底快呢?

如何将白色棱块旋转到顶层?共有几种情形?

第二步:底角归位(复原魔方第一层四个角块)

1、相关链接:http://www.daodoc.com/video/02.htm

2、基本思想:(调顶,对色,归底)先将目标角块调至顶层右下位,再转动能与之相连形成顺色整体的面,

再转至正确的位置。

3、基本情形: 第一种:上左下(RUR\')

第二种:逆右顺(F\'U\'F)

记忆技巧:白色朝右,第一步就旋转右层;白色朝前,第一步就旋转前层。

第五种:逆右顺。

1其它情形:3~5情形化归为以上两种基本情形即可。第三种:上左左下右,第四种:上左下, 记忆技巧:第

四、五种情况,白色朝面与基本情形相类似,故其调整公式也就一样。

3

45

2

第三步:中棱归位(复原魔方中层四个棱块的步骤)

图30

11、相关链接:http://www.daodoc.com/video/03.htm

2、基本思想:(调顶,对色,归中)先将目标棱块调至顶层,再转动能与之相连形成顺色整体的面,再转

至正确的位置。

想一想:目标棱块共有几块?有什么特征?图301所示情形该如何调顶?

3、基本情形: 第一种:下右下右下

左上左上 (R\'U\'R\'U\'R\' URUR)

第二种:顺左顺左顺

右逆右逆 (FUFUF

U\'F\'U\'F\')

记忆技巧:把公式进行形象化记忆。

第四步:顶棱面位(也称顶层架十字,顶层四个棱块的顶面颜色和

顶层中心块颜色一样)

123

1、相关链接:http://www.daodoc.com/video/04.htm

2、公式:下右逆左顺上(R\'U\'F\'UFR)

第一种情形用一次公式得第二种情形,第二种情形用一次公式得第三种情形,第三种情形用一次公式得顶棱面位;

注意:在使用公式之前,请注意魔方上层的位置。 记忆技巧:把公式进行形象化记忆。

3

第五步:顶角面位(魔方的四个顶角的顶面色全部调至顶面的步骤)

12 3

1、相关链接:http://www.daodoc.com/video/05.htm

2、公式:上左下左 上左左下(RUR\'U

RUUR\')

注意:在使用公式之前,请注意魔方上层的位置。

5 6 7

第五、

六、七种情形用一次公式得第二种情形,第

二、

三、四种情形用一次公式得第一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用一次公式得顶角面位;

记忆技巧:

1、把公式进行谐音化记忆(上枣下枣 上枣枣下);

2、1~2都属左下角为黄;3~4都属两黄色块左右朝,5~7都属左下角非黄且其黄色块朝前。

想一想:七种情形该如何区分记忆?

第六步:顶角归位(面位的四个顶角的其他两面颜色和对应面的

中心块颜色同色)

图6-1

1、相关链接:http://www.daodoc.com/video/06.htm

2、公式:上(顺) 上顺顺下(逆)

上顺顺下下(RB\' RFFR\'B

RFFR\'R\')

先观察有无两个侧面颜色一样的情况,如图6-1所示,如果有,同色的侧面面向自己的位置,即前面,用公式即可完成;如果无,可随便用一次公式,就一定会出现有两个角块的侧面颜色一样的情况。

4

第七步:顶棱归位(已经面位的四个顶棱的另一面的颜色和所在的

另四个面的中心块颜色同色)

1、相关链接:http://www.daodoc.com/video/07.htm

2、公式:上右上左上左上右 下右下下(RU\'RURURU\' R\'U\'R\'R\')

先观察有无三个侧面颜色一样的情况,如果有,同色的侧面背向自己的位置,即后面,用公式一或二次即可完成;如果无,可随便用一次公式,就一定会出现有三个侧面颜色一样的情况。 记忆技巧:结合旋转过程中顶面颜色的变化,把公式进行形象化记忆。

恭喜你!

你已经学会魔方复原了!

好好感受一下第一次复原魔方的超爽感觉吧!

挑战自己!

用层先法复原魔方,一般需要两、三分钟。 你能在两分钟内复原魔方吗?有一定难度喔!

推荐第7篇:五阶魔方层先法教程

本解法使用许多3阶魔方的复原公式,建议最好先熟悉3阶魔方公式后再学习5阶魔方的玩法,本教程介绍的是五阶魔方还原层先法.

在阅读解法之前,请先看一下以下关于旋转各面的代号:

以上皆为转90度。如果加了一个「2」,如「L2」,即为L转180度。

对于每一面,本解法用以下的代号来指称:

边:Edge (Ed) 翼:Wing (W) 角:Corner (Co) 叉:Cro (Cr) 点:Point (P) 心:Center (C)

一、复原第一层

在解第一层时,同时要将「第一面」和「第一圈」转正确。解法不难,以3阶魔方的经验为基础即可轻易解决。 在此就不多说了。

二、复原第

二、三层 2.1.复原第二层的叉(Cr)

公式2-1----F2 u\' F2 *如果在第四层找不到可用的Cr,可用公式(2-5)、(3-1)等,将可用的Cr转到第四层。 2.2.复原第二层的翼(W)

公式2-2----U F U\' F\' L F\' L\' F *视之为3阶魔方I 如果在第五层找不到可用的W,可用公式(2-2)、(3-1)等,将可用的W转到第五层。 镜射情形请自行想象。

2.3.复原第三层的边(Ed)

公式2-3----Uu Ff U\'u\' F\'f\' Ll F\'f\' L\'l\' Ff *与(2-2)类似,只是视之为3阶魔方II。

如果在第五层找不到可用的Ed,可用公式(2-3),将可用的Ed转到第五层。 镜射情形请自行想象。

2.4.复原第二层的点(P)

公式2-4----F u\' F\' U\' l\' U l *如果在第五层找不到可用的P,可用公式(2-4)、(3-1)等,将可用的P转到第五层。 镜射情形请自行想象。

2.5.复原第三层的叉(Cr)

公式2-5----Ff u\' F\'f\' U\'u\' l\' Uu l *与(2-4)类似。

如果在第五层找不到可用的Cr,可用公式(2-5)、(3-1)等,将可用的Cr转到第五层。 镜射情形请自行想象 。

三、复原第

四、五层 3.1.复原第五层的叉(Cr)

公式3-1----R\'r\' U\'u\' F\'f\' Uu Ff Rr * 本步骤的目标为转成第五层中央3x3的小十字。

这个步骤只需要一个公式,而可能会有下图中任一小图的情况。如果不是下图中任一小图的情况时,只要稍微转一下U或u层即可符合下列其中一情况。 3.2.第五层的边(Ed)的方向

公式3-2----R\' U\' F\' U F R *本步骤的目标为转成第五层5x5的十字。

这个步骤只需要一个公式,而可能会有下图中任一小图的情况。公式与(3-1)类似,只是视之为3阶魔方I。

3.3.第五层的角(Co)的位置

*在本步骤中,先不要管第五层四个角的方向,以本文为例即不要管蓝色那面是否在顶面,只要管四个角所属的小方块是否在正确的位置即可。

公式3-3-1---L R\' U\' R U L\' U\' R\' U R

公式3-3-2---R\' L U L\' U\' R U L U\' L\' 3.4.第五层的角(Co)的方向

公式3-4-1---R\' U\' R U\' R\' U2 R U2

公式3-4-2---R U R\' U R U2 R\' U2

3.5.第五层的边(Ed)的位置

公式3-5-1---R\' U\' R U\' R\' U2 R U2 U\'R U R\' U R U2 R\' U2 U

公式3-5-2---(R U R\' U R U2 R\' U2)→U→(R\' U\' R U\' R\' U2 R U2)→U\'

3.6.复原第

四、五层的翼(W)

*优先将第五层的W转好,然后再转第四层的W(因为第五层有8个W,而第四层只有4个W)。如果遇到只剩2个W须对调时,则转u,即会变为3个W要调换。

公式3-6-1---L R\' u\' R u L\' u\' R\' u R

公式3-6-2---R\' L u L\' u\' R u L u\' L\'

3.7.复原第四层剩下的叉(Cr)

公式3-7-1---l R\' E R E\' l\' E R\' E\' R

公式3-7-2---r\' L E\' L\' E r E\' L E L\' 图:

*在使用本步骤的公式时,常要稍微暂时转动一下各面,以配合公式中的位置,记得要把暂时转动的过程记下来,以便转好公式时再回复原状。因为公式只能作3个Cr的调换,但如果最后只剩下2个Cr要对调的话,以上图为例,可以借用U面的1个Cr当第3块,作法为:b\' R2→(3-7-2)→R2 b。 3.8.复原第

四、五层剩下的点(P)

公式3-8-1---l R\' u\' R u l\' u\' R\' u R

公式3-8-2---r\' L u L\' u\' r u L u\' L\'

公式3-8-3---l R\' d R d\' l\' d R\' d\' R

公式3-8-4---r\' L d\' L\' d r d\' L d L\'

公式3-8-5---r u\' r\' u r\' f r f\'

推荐第8篇:20m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

20m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

439片,均在预制场预制。预制梁长19.96m,梁高90cm,板宽143cm,砼设计标号为40MPa,预应力钢筋采用270级φj15.24钢绞线,标准强度Ryb=1860Mpa,弹性模量Ey=1.95×105Mpa,单束张拉控制应力为195.3KN,每片梁有16根钢绞线。

1 预制场布置

预制场布置在国道206东侧,鲍集互通立交区内,长220m,宽35m,设4个梁板预制台座,5个存梁场,1个钢筋骨架绑扎场及木工房、钢筋加工房、水泥库、发电机房等。场内设有1台贝雷桁架拼成的50t自行式龙门吊,为梁板的预制及吊运、装车服务。1台拌和能力为25m3/h的混凝土拌和站。混凝土采用翻斗车运输,具体见表1。

1.1张拉台座

(1)张拉台座设计为长线型槽式台座,长度为85m。传力柱和抗力墩整体参加受力而台座不受力,所以它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台座刚度对预应力影响较大,若刚度不够,台座变形较大,预应力损失就会较大。因此要求在梁板预制前在台座放入钢绞线,对张拉台座及横梁进行荷载试验,满足要求才能使用。经验算采用尺寸为传力柱边柱宽35cm、高55cm,中柱宽60cm,抗力墩埋深150cm,抗力墩张拉端及锚固端都布设钢筋,其余为C30素砼。传力柱轴线与钢绞线在同一平面内,使传力柱为轴心受压构件。张拉端及锚固端部预埋δ=16mm的钢板,以使应力分散。张拉台座横断面图如图1。

(2)台座底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预应力空心板的几何尺寸及外观,所以在进行张拉台座底模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其宽度、平整度和直顺度。宽度控制在1430mm,平整度及直顺度控制在3mm以内,采用水磨石底模。

1.2张拉机具的选择和使用

根据设计张拉力的大小选择千斤顶的吨位、行程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高压油泵和油表。由于施加梁体上的预应力值的准确性对预应力空心板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所以张拉机具进场之前,必须由有资格的检测单位进行千斤顶和油表的校验。张拉机具必须要由专人操作使用。

2 原材料质量控制及混凝土配合比要求 2.1砂、石料、水泥的质量控制 (1) 砂

采用河南淮滨砂,检测结果见表2。 (2)石料

采用符离集石料,检测结果见表3。 (3)水泥

采用巢湖水泥厂“巢湖”牌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检测结果见表4。 经检验合格后才能进场的砂、石料,必须分存堆放在已经硬化的硬地上,并且挂牌注明产地、规格,不得直接置于土地上,以防污染。水泥必须用仓库存放,且有防潮防水措施。 2.2钢筋及预应力钢材的质量控制 热轧钢筋采用首钢和马钢生产的,预应力钢绞线采用江阴法尔胜钢铁制品有限公司的。所有钢筋及预应力钢绞线进场时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产品质量证明书,并进行外观检查。钢绞线要逐盘检查,进行外观检查,表面不得有裂纹、毛刺、油污、锈蚀、机械损伤等缺陷。钢筋进场时,每20t为一批;预应力钢绞线每60t为一批,进行取样验收试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其机械性能分别按GB 1499-98和GB 5224-95执行,钢筋及预应力钢绞线必须入棚,贮存于地面以上0.5m的平台、垫木或其他支承上。 2.3外加剂

外加剂使用必须经过省指中心试验检验。性能符合要求,才能使用,且外加剂掺量必须严格控制。施工选用的是山西黄河化工有限公司UNF-2C缓凝高效减水剂,每盘混凝土所用外加剂应事称量备好,专人负责添加。要求外加剂专库存放。 2.4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 水灰比为0.41,水泥用量为440kg/m3,5~10mm碎石掺量按35%,10~30mm碎石掺量按65%,外加剂按水泥用量的3%,坍落度按3.0~5.0cm控制。

3 钢绞线伸长值计算

(1) 依据台座具体形式及钢绞线锚固形式,计算下料长度为: 下料长度L=传力柱长+钢横梁宽-1.20 =85+0.60-1.20 =84.4m 设计图纸规定单束张拉控制力为195.3KN,则各阶段的张拉力为: 初始应力 0.1δcon:0.1×195.3=19.53KN δcon : 195.3KN 1.05δcon :205.065KN (2)根据公式ΔL=ΡL/AypEyp,(式中:L=84.4m,Ayp=140mm2,Eyp=1.95×105N/mm2) 计算各阶段张拉中钢绞线的伸长值: 结果为:0.1δcon时:ΔL1=60mm δcon时: ΔL2=604mm

1.05δcon时: ΔL3=635mm

则钢绞线在控制应力时的量测伸长值: ΔL=ΔL2-ΔL1=544mm

钢绞线在1.05δk时的量测伸长值: ΔL=ΔL3-ΔL1=575mm

4预应力空心板施工工艺 4.1施工步骤

(1) 准备好经校验的张拉机具

施工现场应具备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张拉程序、步骤、现场施工说明书及能够正确操作的施工人员。施工现场具备确保全体操作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必要的预防措施,实施张拉时,应使千斤顶的张拉力作用线与钢绞线的轴线重合一致。 (2) 清理台座

本先张法底座为水磨石,张拉钢绞线前应先将台座上的尘土和磨制过程中的砼粉冲洗干净,以免影响涂刷隔离剂。 (3) 涂刷隔离剂

在清理好的台座上用毛刷涂刷隔离剂,一般要2~3遍,且要涂刷均匀,防止底座与梁体粘连,造成底座损坏。

(4) 钢绞线的制作与安装

○1钢绞线放置在锚固端,底部放在钢架上,置于砼平台上。

○2用切割机下料,依据现场条件,钢绞线下料长度为84.4m,误差控制在L/5000以内。 ○3钢绞线下料完毕,放置在槽内台座上,并用钢筋架起,防止钢绞线下垂。

○4放置预应力失效隔离套管,等张拉完毕后,定位套管,并把套管口封死,防止水泥浆进入套管内。

○5装设张拉设备,准备预张。 (5)预张拉调整初应力

现场施工采取预应力钢绞线整体同时张拉,因此张拉前必须调整初应力。其值取控制应力的10%即19.53KN;调整初应力时用25T千斤顶一根一根的张拉,使钢绞线应力都为19.53KN。初张拉结束后,应仔细检查每根预应力筋的位置,是否与设计位置相符,否则应重新调整。 (6)钢绞线的张拉

○1预张拉结束后,对千斤顶锚固端、前后钢横梁作一次详细检查。若一切正常,则开始预备张拉,张拉时用2台300T千斤顶,2台油泵供油,使2台千斤顶同时启动,千斤顶顶推前横梁,千斤顶通过丝杠带动后横梁,使钢绞线被张拉。张拉前在钢绞线上作一记号,作为测量伸长量的参考点。 ○2张拉程序

0→初应力0.1δcon→1.05δcon(持荷2min) →0→δcon(锚固)。

○3初张拉结束后,安置好千斤顶进行张拉。张拉过程应匀速,两油泵压力表同时起动,且每隔5Mpa油泵暂停供油,测量钢绞线伸长量是否一致,前后横梁是否保持平行,否则进行调整。在张拉过程中,抽查预应力钢绞线的预应力值,其偏差的绝对值不得超过按一个构件全部预应力总值的5%,这项工作应重复进行。当应力达到1.0δcon时,测其伸长值,如果差值超过±5%时应停止张拉,查明原因后,再进行张拉,当达到1.05δcon时,测其伸长值,并持荷2min。

○4当超张拉结束后,放松至零,再张拉到δcon,测其伸长量。若合格,用扳手带好螺母进行锚固在前横梁上。再回油,使千斤顶复位。

○5张拉时,注意检查钢绞线是否产生滑丝、断丝现象,如有则停止施工,进行更换。 ○6张拉完毕后,检查钢绞线的位置是否与设计位置一致,最大偏差不大于5mm。

○7以上各工序都在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下进行,只有在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许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的施工。

推荐第9篇:先练后讲

先练后讲、尝试中学

先练后讲、尝试中学

——高二数学“尝试教学法”的研究与实验

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先讲后练”教学方法,堂上总是教师先讲,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再根据教师的要求去做练习。这种知识传授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里只是竖起耳朵听教师讲解。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出题,学生答题。学生已经定位在被动的位置上了,怎么能使学生“主动”起来呢。那么能不能倒过来,从“先讲后练”改为“先练后讲”,让学生先试一试,在尝试中学,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尝试练习反馈的情况有针对性进行讲解。让学生先做尝试练习,就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上,如果他们尝试中有困难,引导他们互相讨论,形成学生自己探索的态势,这样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一步走对,全盘皆活。

尝试教学法是由常州市特级教师、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邱学华同志提出的。什么是尝试教学法,顾名思义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尝试教学法是以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作为它的哲学基础。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既强调学生“学”的内因作用,又重视教师“教”的外因作用。尝试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尝试活动,它既是尝试活动又是教学活动。这种尝试教学活动具有三个特点:(1)通过学生尝试活动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尝试目标非常明确;(2)学生尝试活动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它是一种有指导的尝试;尝试形式主要是解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提出的尝试问题,学生解决尝试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探索活动、一种创新活动。这样尝试教学就能够把系统学习知识和培养创新品质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践证明,尝试教学有三大优势:(1)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这正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笔者近几年在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的思想基础上,进行先练后讲、尝试中学——高二数学“尝试教学法”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可喜的成绩。

实验的理论依据

尝试教学法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并不是个人凭空臆想出来的。它是根据现代教学论思想,按照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吸取国内外先进教学法的积极因素,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1.哲学基础

尝试教学法是以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作为它的哲学基础。辩证唯物论认为,人的正确认识并不是先验的,是通过实践和感知,再发展为理性的认识的,尝试教学法中的先练后讲,就是让学生先进行实践。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摆正了教与学的关系,既强调学生“学”的内因作用,又重视教师“教”和外因作用。充分调动教师“教”的积极性正是表现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尝试教学法是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在课堂教学的程序上体现出来。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精神是“先练后讲”,一开始要求学生尝试练习,就把学生推到主动的作用。

教学过程是极其复杂的过程,存在着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教与学的关系、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等。尝试教学法以辩证唯物论为指导,组织尝试教学模式的内部结构,因而能够既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教与学辩证地统一起来;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发挥智力,把两者辩正地统一起来;既能重视智力因素的作用,又能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使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尝试教学法的推广应用,所以能取得大面积的积极反映,道理也许就在于此。 2.教学论基础

尝试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教法,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符合现代教学论思想的要求,尝试教学法的应用,引起教学过程的一系列的变化:

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从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先练、教师再讲; 从学生被动听讲、死记硬背转变为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从技巧性教育为主转变为思考性教育为主。

尝试教学法的教学论基础,具体表现为突出一个核心,符合两个规律,体现三个为主,发挥四个作用。

尝试教学法促进了三个结合:学生的主导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这就构成了尝试教学法的教学论基础的核心。

尝试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教材发展的规律,尝试教学法的五步程序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不断指导下以及学生不断地尝试中逐步完成的。它是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尝试过程,自觉地放在课内完成。同时,尝试教学法又适应教材编排的规律使学生有可能尝试成功。

尝试教学法的应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三个为主,即以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练习为主。这也是符合现代教学论思想,使“教”为中心转变成以“学”为中心,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尝试教学法吸收了国内外许多先进教学法的积极因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示范作用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论思想。 3.心理学基础

尝试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主要是迁移规律的运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他著的《教育心理学》一书的扉页上写道:“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说明奥苏伯尔十分重视在学生的旧知识上进行迁移的作用。

尝试教学法是按照迁移规律科学地安排教学程序。尝试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也可以说是知识迁移的过程。尝试教学法一般分为五个步骤:

1.出示尝试题——学生的心理状态在知识迁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尝试教学法的第一步是出示尝试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阅读教科书的兴趣,为知识的迁移创造良好的条件;

2.自学课本——这是促成知识迁移的关键一步,教师引导学生对准备题与尝试题进行比较,对尝试题和例题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己解答尝试题。为了促成迁移,教师在学生自学课本前先提出思考题,以便使学生带着问题边看书边思考;

3.尝试练习——能使教师掌握反馈信息,以便引导迁移。学生经过第二步自学课本,基本完成了从对旧知识的认识向对新知识的迁移,但是,这种迁移还仅仅停留在认识阶段,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尝试练习就是检验知识迁移程度的重要步骤。

4.学生讨论——通过尝试练习的检验,学生试做尝试题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结果正确,这是正迁移发生作用;一种是结果错误,这是负迁移发生作用。在讨论中,让学生各抒己见,使正迁移得到强化,负迁移得到消除。

5.教师讲解——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深化迁移。教师讲解中重点抓住前后知识之间的共同因素,进行画龙点睛的讲解,帮助学生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使迁移作用进一步深化。

实验的方法和操作 1.实验方法

实验在2000学年的高二级进行,选择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对照班,两班的原来基础差距不大,如表(1)t检验中的|t|=0.33。对照班用传统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法,两班的教学时间相同,所做的尝试练习一样,尝试练习实验班在堂上进行,对照班在课外时间完成;两班的考试(中段考试和期末考试)用同一份卷和同一时间进行,其中考试试卷由高一老师命题,改卷用集体流水形式进行。

实验前的考试成绩对照表(1)

班别 N S t检验

实验班① 54 74.8 11.08 0.23 对照班② 56 74.3 11.85

|t|=0.23

(计算公式为 ) 2.实验的基本步骤为:

(1)组织尝试题。

尝试题的内容:这节的基本概念、性质等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知识拓宽和迁移。

尝试题的作用是:学生明确本节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自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通过尝试题的试做,获取学生知识掌握的反馈信息。

(2)自学课本。要从课本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3)进行尝试练习。

尝试练习在堂上进行,时间为40分钟。搞好“尝试练习”这一步是实验的关键,尝试练习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主要有:⑴学生做尝试题正确与否;⑵错在哪里?有几种错法?什么原因?⑶学生对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哪些还有困难?⑷差生做尝试题的情况如何?困难在哪里?⑸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如何?对新题型能否顺利解决?等等。

(4)学生总结讨论。就是通过尝试练习,针对本人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与同学或老师进行探讨性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精心评讲。经过“尝试练习——学生总结讨论”的反馈信息,进行精心评讲:①起点要高,有别于“先讲后练”;②针对性要强,集中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③突出重点、难点,重点内容讲深讲透;④对重点、难点内容和得分较低的题要再举出相应例题进行加深理解。 3.操作方法

尝试教学法,顾名思义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高二数学教学的基本程序可分五步进行:一出示尝试试题,二自学课本,三尝试练习,四学生讨论,五教师讲解.如在讲授“排列”(第二课时)这节课时,可作如下安排:

(一)设计尝试题

这节课的知识点有:排列的概念,排列数公式、阶乘及有关计算等,但有些知识点没有涉及,如重复题型,相邻和不相邻题型等,故首先安排一些巩固题,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再设置下列知识迁移题(只列出迁移题,巩固题略)。

(1)同室四人各写一张贺年卡,先集中起来,然后每人从中拿一张别人送出的贺年卡,则四张贺年卡不同的分配方式有(高考题) ( ) (A) 6种 (B) 9种 (C) 11种 (D) 23种 (答案B,得分率0.3) (2)6名同学排成一排,其中甲、乙两人必须排在一起的不同排法有 ( ) (A) 720种 (B) 360种 (C)240种 (D)120种

(答案C,得分率0.5)

(3)已知集合A={1,2},B={3,4,5},则从A到B不同映射的个数为____. (答案9,得分率0.6)

(4)24×32×53=18000的正约数的个数为_________ (答案60,得分率0.9)

(5)要排一张有6个歌唱节目和4个舞蹈节目单,任何两个舞蹈节目不能相邻,共有______种不同的排法? (用数字作答)

(答案 =604800,得分率0.03)

(6)四个不同的小球放入编号1,2,3,4的四个盒中,则恰有一个空盒的放法共_________种.(高考题)

(答案144,得分率0.3)

(7) 2,3,4,8,9这五个数字中的两个分别作对数的底和真数,可组成_____个不同对数值的对数式?(高考题)

(答案 =16,得分率0.1) (8)现有一排8个座位,有3个人坐,要求每个人两边都有空位的坐法有___种. (答案24,得分率0.1)

(二)自学课本

让学生在上一节课学习了排列的概念和公式的基础上,自己看书分析,自学课本例题,从例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方法以及书写格式得到启示。

(三)尝试练习

尝试练习是一堂课时间(40分钟),练习的具体情况是:巩固题的得分率都在0.8以上,迁移题的得分情况如题目后的得分率。

(四)学生总结讨论

尝试练习后马上批改,并公布答案,要求当天根据自已做尝试题情况对照答案进行总结,并与同学进行讨论或与老师研究,寻求各题的解题方法及归纳题型。

(五)精心评讲

归纳题型:

1、特殊位置和特殊元素,如第1题,解法先处理特殊位置或特殊元素,然后再处理其它位置和元素。

2、相邻问题与不相邻问题,如第

2、

5、8题。相邻问题的解法是把相邻元素看成一个整体,把它看成一个元素与其它元素一起进行排列。不相邻问题的解法是插入法,即先把不要求分开的元素进行排列,然后在两元素之间插入要分开的元素。由于这类型题目较难理解,故再举出下列题目进行加深理解:

(1)要排一张有5个歌唱节目和5个舞蹈节目单,任何两个舞蹈节目不能相邻和任何两个歌唱节目不能相邻的排法种数。( )

(2)要排一张有5个歌唱节目和4个舞蹈节目单,任何两个舞蹈节目不能相邻和任何两个歌唱节目不能相邻的排法种数。( )

3、顺序问题,也就是说计算过程的顺序与题题目要求的顺序相一致,如第6题,若先选出一个空盒 ,再选三个球放进其余三个盒中 ,最后把剩下一球放进一个盒中 ,结果为288,结果是错的,这种错误答案在尝试练习中较多,错误的原因在一个盒中两球计算了顺序,但题目要求是没有顺序的。为加深理解再举出下列题目:

(1)5个人排成一行,甲排在乙的左边(不一定相邻)的不同排法种数有多少?

(2)5个人排成一行,甲排在乙的左边且乙排在丙的左边(不一定相邻),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通过评讲学生不但加深对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排列概念的理解,还掌握了几种种题型:特殊位置和特殊元问题、相邻问题和不相邻问题、顺序问题等等,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另外还调动学生钻研精神和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数学品质,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实验的效果

对高二数学实施“尝试教学法”的研究与实验进行了一年的实践,其效果明显,实验班在高二学年多次考试中,取得令人可喜的结果。实验班数学成绩与对比班数学成绩呈显著差异。

下面是有关实验数据(数据分析用t检验来检验两班的差别程度): 实验后第一次考试成绩对照表(2)

班别 N S t检验

实验班① 54 71.7 10.97 0.89 对照班② 56 69.8 11.31

|t|=0.89

实验后第二次考试成绩对照表(3)

班别 N S t检验

实验班① 52 75.6 9.6 1.79 对照班② 54 72.1 10.5 |t|=1.79>1.658=t0.1,可见有90%的把握认为实验班成绩已有显著提高。

实验后第三次考试成绩对照表(4)

班别 N S t检验

实验班① 52 81.62 10.56 2.15 对照班② 54 76.79 12.61

|t|=2.15>1.980=t0.05,可见有95%的把握认为实验班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实验后第四次考试成绩对照表(4)

班别 N S t检验

实验班① 52 80.75 10.12 3.29 对照班② 54 75.14 14.35

|t|=3.29>2.617=t0.01,可见有99%的把握认为实验班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说明:1.高二学年历次进行的统一考试,根据学校要求,由高一年级命题,考试后试卷密封装订,由年级老师集中一起流水批改,统一评分、加分、统计,可信度高。 2.以上各次考试成绩试卷满分为100分. 实验资料表明,运用“先练后讲、尝试中学”使学生所掌握知识比较牢固,因为让学生先尝试后再听教师讲解,学生印象深刻,再经过多次练习,多次反馈、矫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较高。“先练后讲、尝试中学”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钻研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优良的数学品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尝试教学法简便实用,教学效果良好,能够促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推荐第10篇:学车先学如何

学车先学如何“学

学车,不仅仅是学员“学”的问题也是教练“教”的问题,好的学习方法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学”的技巧。一个好的教练,不仅仅要车开的好,还要会教,会开车不一定会教车,就是教学的技巧和方法。什么是“教”,教就是讲,讲什么?教练教的是方法、原理、概念。学员学就是“听”:听教练讲的方法、原理、概念,并记住它。“学”就是“听”,光听还不行,还要记住它;所以,“记”也很重要。不光要用脑记,更重要的是笔记,教练讲的快,讲的多,教练讲一遍,学员一时半会是记不住的,所谓:好记性不如乱笔头。回家以后在温习,好好想一想,静心模仿操作,找找感觉。所谓:学而不思则殆,思而不学则惘。通过听、记、想。把教练教的方法记熟,原理搞懂,概念搞明白。所谓:教练教的是方法,学员练的是感觉。学员只有记住了教练教的方法,然后在练车的时候根据教练的方法去操作,并且弄懂汽车行驶的轨迹和要达到的目的,你才真正学会了开车。所以,我们教练为什么要讲方法、原理、概念。好的教练不仅仅教操作,教操作是教练用脑,学员用手,学员不用脑是学不会的,好不容易慢慢悟懂了,这样学的慢。所以,有的学员学车觉得好难,就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问题。我们教学很少教操作,就是多教方法、原理、概念。并且要求学员记熟,所谓:熟能生巧。学员在练车的过程中,没有记熟方法,原理、概念的,我们不能直接告诉如何操作,而是用启发性教学,“现在车是什么状态,要达到什么目的,应该怎么调整方向。”学员想通了,弄懂了,就会了。所以,学习开车,学在前,习在后;学什么?学方法、原理、概念。学会了,弄懂了,然后根据方法、原理、概念去操作实习。在操作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深化思考,举一反三,多听,多想,多问,多练。所以,学车选驾校,教练很重要。什么样教练带什么样的学员,教练教学方法好的,学员就学的好,学的快;教练是怎么要求学员学的,学员就会怎么学,学员的学车效果就不一样,不一样的教练,当然是不一样的教学,十指有长短,教学有优劣,应试教学和实际驾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考试合格率高,驾照的技术含量也高.

第11篇:先学后教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又即将结束,回顾一个学期的工作,忙碌而充实。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出高效。

本学期我校继续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的改革,继续学习永威,打造高效课堂。继续深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我真正体会到高效课堂让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认真,踏实。

(一)、高效课堂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

1、紧盯教学内容。针对我们毕业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并且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另外,在备课时,我首先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不在于面面俱到,而是需要有的放矢;充分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努力准备充足的时间在下节课前处理上节课遗留的问题。

2、紧盯教学对象。在课前备课充分的基础上,还要“备学生”。根据我班学生的学情,在教学设计上力求符合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力求在课堂上引起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把握好高效的课堂各个环节

在“先学”环节中,指导学生经过独立自学发现问题,我注意指导学法,特别注意了解中下等生的自学情况和疑难问题。发现各种“问题”,更关注“差生”。在先学阶段,我让学生“板演”,展示错误,课堂是允许犯错误的地方,知错改错,就是进步,抓住底部,整体抬高。这一环节,我给学生充足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思维和体验的过程,有过程就是很好的学习。

在“后教”环节中,我抓住共性问题,疑难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交流、探究、矫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而我只作点拨,强调注意点。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路,发散学生的思维,为了目标让学生想尽各种办法。我力求指导点在要害处、点在模糊处、点在容易出错处、点在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地方。

在“当堂训练”环节中,我指导学生当堂作业,巩固知识。实现课始揭示的教学目标。课堂练习“精挑细选”,一个环节完成一个任务,“敲响”重点环节。整个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的全过程是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习的过程,所有学生都处在主动积极,紧张有序的竞赛学习状态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解决,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素质教育目标得到了落

莲山课件原文地址:http:///Article/xxywjxjhzj/88174.htm

第12篇:先学后导

先学后导模式ING ----杨家庄镇中心小学英语教研组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针对英语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能跟上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革新我的教学模式。对英语教学中的先学后导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下面针对先学后导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与浅析。

首先结合英语我阐述一下我对“先学后导”教学模式的理解。对于“先学后导”教学模式的研究一直在进行,很多学者和教育学家都针对这一领域进行了研究。总结以往学者的研究结论,我认为“先学后导”教学模式实际上一种围绕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运用导学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合作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相比较其特点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满堂灌”的现象,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教学模式指导下的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教师事先设定的学案----其中颖包括本课的重点单词、短语、句型、语法,对相关的教学材料进行品读,通过对于整体教学内容的了解和熟悉,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做好准备。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相关的观点或见解。而教师则可以根据这些情况,组织开展一些探讨学习,利用导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答案。

其次,我认为“先学后导”教学模式有一些基本的特征

(一)体现“先学后导”思想

所谓“先学后导”就是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先给与学生一些学习思路,而不提供相关的答案,通过启发和诱导,促使学者自己去解决存在的问题,思考问题,亟待解决问题,进而发现其中的规律,或在老师的导案下找到答案,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老先生启发式教学的再发扬。

(二)促进“学与教”双主动

在英语先学后导的教学模式下,我们所考虑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学案导案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和英语教学的特色。尤其在英语教学的关键环节上,英语教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可以利用一些设计处理的情景,促使学生自我提问、自我分析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这样在英语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下,学生在良性循环的教学过程中,逐渐成了整个课堂学习的主人。

(三)照顾差异,共同参与

在先学后导的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学紧跟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出发,制定梯度适当的、具有导向性和可操作性的。对于英语知识内容的安排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从而有效的改变传统英语教学中的那些“学不饱”和“学不会”等状态。

(四)突出合作学习意识

在先学后导的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学的合作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更多的体现在学生之间。学案的教学特色,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而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意见往往不会统一,因此合作学习利用导案可以帮助他们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次“先学后导”教学模式中有三个结合

(一)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在“先学后导”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通过“导”与“学”之间的关系来实现的。“导”是外在变化的条件,可以看作是外因;“学”是内在变化的依据。众所周知事物的发展是靠内因起作用的,因此可以说“先学后导”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但是这并不是说可以忽略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作用为前提,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效率就会打折扣。因此,我们 “先学后导”教学模式下所要建立的一个基础就是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二)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在“先学后导”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相对较为自由的进行学习,因此他们的智能、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学案导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学案导案设计的思路。从中体会如何学习,进而不断的增强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安排学生在学习新课程之前进行相关的预习,就是对学生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培养的一个过程。

(三)有助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先学后导”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的交往更加平等。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会给同学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针对自己的疑问和想法进行考虑。同时在这种启发式的教学环境下,老师的身份被降低,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更愿意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及时沟通。这样便打造了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

最后“先学后导”教学模式的实践还需要一些前提

(一)教师提出自学的要求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案与导案的设计,应从英语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导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这要求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

(二)学生自学教材

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先学后导的核心部分。在英语教学中,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英语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精讲答疑

精讲答疑是以学生课堂上的相互讨论,独立自学为前提,需要教师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为依据设计导案,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答疑。其中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的精讲释疑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于进行精讲的课堂内容和语言要做到精。第二,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精讲,不要一味的强调面面俱到,应该以学习讨论和自学的结果为依据对问题疑问进行答疑和解答。第三,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答疑。学生通过课堂上教师的点拨基本能自己解决的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尽最大可能发挥学生的自学讨论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同时,英语教师要经常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自觉讨论的现象进行表扬,以鼓励学生的课堂活跃和积极性。

(四)练习巩固

设计课后练习应该注意针对本节课堂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进行,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课后练习题时,应强调设疑的重要性,即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进行,让学生在进行课后练习的过程中可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对课堂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不知不觉的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提供自主学生的能力。还要注意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进行课后练习设置时要有所区别。较低年级的学生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等方面的掌握情况,较高年级的学生应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课堂完成的练习题不应放到课后完成,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的形式进行复习和巩固,同时又能给教师以直接的反馈,让教师可以直接针对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

总而言之,现阶段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英语教育又被推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有人喜欢有人痛恨,英语学习如何让人痛并快乐着,是让我们英语教师值得深思的一件事。那么改革教育教学模式首当其冲。我们作为英语教育的启蒙者站在了风口浪尖,所以要紧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确保自己不被时代淘汰。每个时代的变革,都会出现他的时代英雄,所以我们要在教育改革中乘风破浪、直挂云帆。

第13篇:学炒股先学做人

学炒股先学做人

在股市的炒股活动中,人本身存在的几个缺点很容易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具有贪婪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帐户上资金已经升值20%、50%……300%了,但还不死心,不平仓,挣多了还想再挣更多,但最后结果往往是悲惨套牢。不要忘记:知足者常乐。

2.人具有很大的惰性。主要表现在:如果没有生存、竞争压力,人们则陷入贪图享受,不思进取的轻松生活圈中。所以,你要炒股,就必须克服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惰性,必须要比常人付出百倍的精力去学习、钻研股市的各种政策、技术、技巧等。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3.人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主要表现在:做事缺少主见,希望依赖别人指点迷津,坐享其成。买股票主要靠打听消息,靠股评,自己的分析主张很少。买卖股票与他人交流信息,听股评是必要的,但炒股还是要克服依赖性,以已为主。

4.人具有一定的涣散习性。主要表现在:行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自我性,分散性。股市的环境与社会环境不同。一没有纪律管束你,二没有他人的监督。买卖股票,你自己独来独往,可以为所欲为,自由自在。但此时,隐患也应运而生了。主要是你没有给自己制定一个严格的买卖股票的纪律,即使制定了纪律,由于没有严格的监督,你自己也没有及时自觉执行。所以,最最重要的是:执法必严,自我监督。

5.人具有爱吹不爱批的习性。主要表现在:遇到开心顺心之事,则眉飞色舞,喜形于色,忘乎所以,逢人显耀。遇到挫折困难,则寝食不安,愁眉不展,逢人唠叨,怨天忧人。人的这个缺点在炒股中表现得也很突出。作为一个股民,炒股不管盈亏,不要逢人唠叨,要不动声色,成府在胸。要赢得起,输得起。尤其亏损时,更要多从自身查找原因,多做自我批评,自我反思,不能把责任都归结到他人。

人还有其他缺点,以上列出的几点在炒股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如果不注意约束、克服,则对炒股非常不利。你可以通过炒股,发现自己的人性缺点,然后逐一克服,不断提高自己做人的修养。好人有好报,好人炒股一定可以炒好。如果你的炒股水平徘徊不前,甚至老是亏损,说明你在克服人性缺点方面还有差距。如果你炒股业绩不断提高,也说明你的为人水平有了提升。所以,要学炒股,先学做人。

第14篇:高尔夫先学礼仪

高尔夫先学礼仪

归纳一些打球人在高尔夫球场出现的陋习和不文明现象:着装随意,圆领衫、牛仔服、奇装异服,想穿什么穿什么;不预约、不遵守时间; 不服从分组;串道打球,大喊大叫;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大家骂人;甚至打不好球发脾气,用球杆砸坏果岭,破坏场地设施等。所以您若想学高尔夫球,我建议您先学好高尔夫礼仪。高尔夫球是一项要求高素质的高尚的运动。因此,它不但对场地、球具和球技有着高标准的要求,对每一个打高尔夫球的人的自身修养有着严格地要求。 高尔夫球是绅士运动,最主要的表现是打球的人的一举一动要不失绅士风度。着装,上衣要有领子,穿休闲西裤、高尔夫球鞋。因为高尔夫不仅仅只是一项体育运动,而且也是一种社交活动;对球员内心修养的要求极高,不但要谦让、有爱心,而且要深入学习和钻研高尔夫知识和规则,并在实践中去正确运用。 《高尔夫球规则》第一章就是礼貌规范。因此,学打高尔夫球以前应先学习好高尔夫的礼仪。

高尔夫球场上的礼仪 高球礼让 安全第一 穿着得体 彬彬有礼 别人打球 绝对肃静 足踏草坪 勿捻勿跺 练习挥杆 杆别挖地 打起草皮 填沙适宜 求进沙坑 进端出入 积极主动 填整耙平爱护设施 捡拾垃圾 修复果岭 点滴做起 快走稳打 整体节奏 落后一洞 礼让后组 打完一洞 速离果岭 互为裁判 记录成绩 球童为友 切磋球技 与自己比 不断进取 。

二、先学技术 先去练习场 人们对高尔夫球的认识上有误区,似乎认为高尔夫球技术上很简单,单从技术动作上看,都是挥动球杆打一个静止的球。

然而真正要打好,把球打得又远又准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每打一次球要同时注意很多问题,这就难免造成失误。一个标准的高尔夫球常有18个洞,每个洞距离不同都规定的标准杆数,有4个标准杆3杆的,4个标准杆5杆,10个标准杆为4杆的洞,总共72杆。也就是说,每个球道都要从发球台开始,用尽量少的杆数把球打进球洞。 如果您没有练好技术,即使打标准杆3杆的洞用10杆甚至20杆将球击入也是可能的,打一场下来200杆甚至300杆。这样,不但用的时间很多,影响别人打球,影响整个球场的运营,您自己打着没意思。同时由于您的技术不佳,会挖起草皮,对球场造成破坏。 如果您真想学好高尔夫球,请您先到练习场,练好基本功,把推杆、铁干、木杆、沙坑杆等技术都学会,各种杆都能打出应打的距离。您用新打上10次20次,您就可以基本达到正规球场规定的下场标准120杆左右了。这时您在下场打球,您才真正体会到高尔夫球的魅力所在。

三、先学推杆推杆技术极为重要:

1. 在18洞标准杆72杆中,推杆的杆数应占36杆; 2.在一般情况下,每一洞由推杆击球入洞,打200码甚至300码用一杆,几厘米甚至更紧的距离推球入洞也是一杆,推杆是画龙点睛的笔; 2.学习高尔夫球技应从推杆入门,无论从站位、球感、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用力等都有由意到难,循序渐进的意义。

3.推杆的练习方法: 推杆握杆无定式,击球入洞为原则。推杆站姿稳第一,身体不晃平行立。 练习推杆不能急,动作要点心中记:重心平稳头不动,臂如钟摆文推送;现近后远力度清,先平后坡判断明;球距洞远求靠近,球距洞近力争进。 学推杆的同时可练习铁杆的挥杆技术。

第15篇: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通过近半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历史教研组的全体同志对河南永威学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教学理念有了新的感悟,对这一教学模式便有了全新的理解,其心得体会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对“先学”环节的理解认识:“先学”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去看书、理解。而是在教师事先给出的“自学指导”下,让学生先明确任务,在一定的时段下自学相关内容,完成相关检测题。自学知道一般包括自学时间、内容、学法,要达到的要求,验收办法等,并不是几句简单地提示语,或几道难度适中的训练习题。这里要求老师要事先认真研读教材,切实把握好教材重难点知识,并结合学生实际认真制度好每节课的自学指导方案。

二对“后教”环节的理解认真: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方法、提升能力的主阵地。“后教”不是教师漫无目的的教,是在学生通过先学环节遗漏出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历史中的概念,学生能懂的,老师坚决不讲。对于课本中的例题学生看会的老师也一定不讲。老师找一些相关的练习让学生演板,真对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自查,让学生从中寻求最好的解题方法、思路、步骤。多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错,使知识得到细化,学生明白了为什么?便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该环节教师安全利用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解决问题。凡是他们能自学会的,教师绝对不参与,只做解释、更正。只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

三对“当堂训练”环节的认识:该环节是巩固基础,形成能力的主阵地。是建立在教师静心设计训练题的基础上,要求教师每节课必须有一套高质量,有难度、高绝密的训练题。教师安排好学生的学法指导,做题技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限时按时完成,像考试一样真正认真,并要求学生在平时训练中一定做到有错必改,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训练应有的效果。

四今后实际中的努力方向:

1、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相信学生,大胆放手,学生能做的教师坚持不讲。

2、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要突出一个实子,不摆花架子。教师讲解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训练时间努力得证在20分钟以上。教师不要就题讲题,对每个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3、重视对知识的落实,“四清”就是体现。

4、重视学生研究和学法指导。

第16篇: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教育理念与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机结合

(标签):初中, 美术, 理念, 教育(导读): 作者:浙江省义乌市荷叶塘中学 陈瑶霞摘要:新时期的初中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 ...,“先学后教”教育理念与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机结合

_

作者:浙江省义乌市荷叶塘中学 陈瑶霞

摘要:新时期的初中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在美术教学中应用“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地进行“先学”,教师做到有效的“后教”,使课堂教学更有效。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建立自信,发现自我,让美术学习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 先学后教 兴趣 自主探究 合作 创造性思维

探索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教育必须体现全体性,基础美术教育不是针对少数人,也不是以培养专业美术人才为目的的美术教育。而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结合新课程理念,我在美术教学中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能通过“先学”,自主地发现问题,并且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学生主动思维,敢于提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能与同学相互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再通过教师的“后教”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感受到自信,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以生活情境为导向,激发学生先学的兴趣

“先学后教”,所谓“先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对课堂知识进行“先学”,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所谓“后教”,也不是教师根据自己的备课有序地教,而是要根据课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等形式解决问题。“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少教多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要做到在教学中运用“先学后教”,最重要的就是要激起学生“先学”的兴趣。如在学习《格尔尼卡》这课时,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堂中喊道:“老师,这是什么呀?我看不懂!”为了能把教学知识点由难变易,我在课堂中用生活中的一次性纸杯为例,第一步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眼中的纸杯。学生都很来劲,认为这太容易了,从学生快速的动作和灿烂的笑容中可以看出。第二步,我让学生给自己所画的纸杯添加表情。学生用拟人的手法添加了一些表情。结合本课,我让学生先自学作品《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并想象你刚画的杯子,正好也在现场,那么它又会是怎样的呢?并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师用多媒体播放电影《珍珠港》片段,创设学习情境。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一下子紧锁眉头,手下的线条变得颤抖起来。这时,我与学生再来看作品《格尔尼卡》,学生似乎都变得严肃起来,那支离破碎的画面,犹如轰炸的现场,让师生的心灵得到震撼!学生画的杯子也哭泣起来。这时,学生的内心感受、思维在激烈地涌动着,激发他想要对作品了解更多。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对课堂的学习变得主动,对知识的理解变得更有期待,学习成了学生自身需要,对知识的探究成了思维的拓展。学生的“先学”与教师的“后教”得到了很好延伸。

第17篇: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心得体会

我是汝南县东官庄镇良屯小学的一名普通的教师记得在刚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时真的不知道怎么做,当时校长给了我一本蔡林森老师的书,我读了蔡老师的书之后,我深深地觉得,“教学革命”是蔡林森老师多年在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之谈,显示出了一位老教育工作者的对教育工作的热爱之心。真让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应该在以下两个方面去努力:

一、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引导--学练--堂堂清”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您的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遵循的原则:凡是能使学生学习变好、能使学生习惯好转的方法、要求都可以强化,但千万不要在原方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动作过大,否则学生、老师都吃不消,循序渐进,使这些方法和制度逐渐加强。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这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扔掉原来的不好的方法和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但有的老师总认为自已不讲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就错了。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

4、“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如果学生从来没有自己预习过课本、从没有自己总结过知识点、从没有自己讲过课、没有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那在开始时就要有个思想准备: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失败,这就需要教师严格落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的学风训练,执行好学习常规。

5、“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是教师只学模式的形式,不研究教学实质,第二就是不能持之以恒。只要认准了目标,就一定要走下去,不管在学习、教学的道路上有多少阻力和挫折,只有执着地追求、探索,就一定会成功。如果能正确地分析学习中的各个环节,并把已经成功的目标教学、创新教学应用到教学中去,成绩肯定比现在还要好,课堂教学水平肯定有质的飞跃。

二.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每节课刚一上课,老师就把当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用语言的形式告诉同学们,同时提出3-5个问题让同学们看书后解决。问题用课件显示在屏幕上或刻在学案上,接着同学用6-15分钟的时间看课本。在些过程中,数学或者是理化老师可能还要在黑板上出几个准备板演的练习。看完书,或者让先让同学进行板演,或者先解决提出的问题。

2、高效率发挥提问的应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上课提问是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好知识的必用方法了。在提问过程中,一个相同的问题可能要同时问四五个同学,有时一个问题通过几个同学象成语接龙一样共同完成。这些对学生们认真读课本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提问时,提问的对象要因题而异,对于学习差些的同学,我们可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原来不爱学的同学通过自学,能完成这些任务,老师就要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复杂的、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叫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回答完毕后,再让其他同学再评判正确与否。

综合自己学习,使我明白,做一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做好学生的“引导者”,让自己的课堂因生成而精彩。针对这一段时间内的收获,我具体对我的教学工作做好以下的规范。

1、每次课前做好教学设计,才能更好促进“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练习练习要有针对性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巩固知识。

2、尽可能让一切教学环节都进行在学生的学习之前。

3、交给学生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教学一定要做到扎扎实实,讲求效果。

第18篇: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当场训练”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先教后学,先讲后练” 的注入式教学方式,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目前我国有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都在推广尝试教学。“杜郎中经验”,讲的是山东省荏平县杜郎中学,原来的教学质量很差,位列全县27所中学的倒数第一名,经过改革后却能名列前茅。杜郎口经验的主要是——“预习展示、反馈达标”,其实质是让学生尝试学习,自己学,自己讲,上台当小先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众多教改实验不谋而合的现象。正说明“尝试”是学习的基本形式,抓住了学习的本领。这可以视为教育改革中的“趋同”现象,“趋同”正说明“尝试”抓住了教学的规律与根本。尝试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策略。

第19篇:刑 法 学

刑法学(章节习题) 第一章 刑法学概述

一、填空题

1.刑法学是以国家现行刑法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刑事处罚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学科。

2.仅以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统一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刑法典为研究范围的称为狭义的刑法学。

3.刑法学与刑事诉讼法学是实体法学与程序法学的关系,两者同属于刑事法学范畴。

二、理解题

1.如何理解广义刑法学和狭义刑法学?

答:就刑事实体规范而言,国家既有刑法典规定的刑事实体法规范,也有刑法典之外的刑事实体法规范,因此,仅以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统一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刑法典为研究范围的称为狭义的刑法学;以国家现行的有关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切实体法规范为研究对象的称为广义刑法学。

2.如何理解刑法学与刑事诉讼法学的关系?

答:刑法学与刑事诉讼法学是实体法学与程序法学的关系,两者同属于刑事法学范畴。刑法学研究犯罪、刑事责任、刑事处罚问题,属于实体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则研究证实犯罪、揭露犯罪、追究犯罪的程序、步骤、方式方法等问题,属于程序法学。

第二章 刑法概述

一、多项选择题

1.刑法理论界一般认为,刑法的功能包括(ABCD)

A.惩罚功能 B.保障功能 C.引导功能 D.评价功能 2.刑法总则是关于(ABC)的规范体系的一般原理

A.犯罪 B.刑事责任 C.刑罚 D.刑法 3.刑法分则是关于具体犯罪的(AB)规范体系

A.罪状 B.刑罚幅度 C.罪名 D.性质 4.从解释的效力上,刑法解释可以分为(ABC)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D.论理解释

二、填空题

1.刑法的性质包括两种含义,一是阶级属性,二是法律属性。

2.刑法的法律性质,与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基本部门法相比,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刑法保护范围的广泛性;二是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

3.我国刑法分为总则、分则和附则三个部分。

4.从解释的方法上,刑法解释可以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三、理解题

1.如何理解我国刑法的任务?

答:我国刑法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使用刑法惩罚犯罪,二是使用刑法保护人民。这两个方面密切联系,有机统一。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民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惩罚犯罪是指采用刑罚即刑事制裁的方法,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保护人民主要是指保护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保护全体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合法权益。

2.如何理解刑法的法律性质?

答:刑法的法律性质,是刑法作为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部门所具有的特征。与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基本部门法相比,刑法具有两个显著特征:

首先,刑法保护范围的广泛性。民法、行政法等都以特定某类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而刑法则是调整各种领域的社会关系,包括政治、经济、人身、婚姻、社会秩序等各个领域

其次,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任何法律都有强制性,但刑法因刑罚处罚手段不仅可限制人身自由,甚至可剥夺人的生命而显得最为严厉。

四、名词解释

刑法修正案

是指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对刑法典具体条文进行增减、修改、补充、废除等立法活动的特定法律规范表现形式。

第三章近现代刑法理论学派

一、填空题

1.古典学派的刑法理论可以分为两大流派,即基于启蒙思想的刑法理论,其创始人是意大利刑法学者贝卡利亚,代表人物还有德国的费尔巴哈、英国的边沁等;基于报应主义的刑法理论,其代表人物主要是康德和黑格尔。

2.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以及刑罚人道主义这三大基本原则,由古典学派的创始人贝卡利亚首次系统提出。

3.理论界普遍认为,刑事近代学派有人类学派和社会学派之分,我国刑法理论通常不称其为刑事近代学派,而称为刑事人类学派和刑事社会学派。

4.人类学派注重犯罪的生物学研究,创始人为意大利的龙勃罗梭,又有称之为龙勃罗梭学派的,其主要代表人物还有意大利的菲利(后转入刑事社会学派)和加罗法洛,因其主要代表人物均为意大利人,所以又称意大利学派。

二、理解题

1.如何理解报应主义的刑罚观?

答:报应主义理论认为,犯罪是一种恶,是对社会基本道德秩序的否定,而刑罚是对犯罪的否定,是犯罪的必然结果,即所谓善恶有报,因果报应。但是,对刑罚报应正当化的根据,则认识各不相同。如前期学者多主张道德报应,还有主张等量报应的,如康德、黑格尔主张等价报应,而宾丁、毕克迈耶等主张法律报应。而这其中又有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之分,前期古典学派将法与道德严格区分,立足于功利主义,是以一般预防为目的的心理强制;而后期古典学派却将法与道德同等看待,认为对犯罪人科处刑罚是为了实现正义而对恶行的一种报应,所以,报应是绝对的报应、赎罪的报应。应当看到,虽然同为报应主义,但其思想基础和社会背景是不同的,相对主义立足于个人自由主义,而绝对主义立足于国家自由主义。

2.如何理解古典刑事学派提出的刑罚人道主义?

答:所谓刑罚人道主义,意为刑罚不应给受刑人过多的痛苦的原则,封建主义的刑罚惨无人道,古典学派基于此而主张刑罚人道主义化。刑罚是痛苦的,但应认识到它是一种不得已的痛苦,对于犯罪者决不能施以过多的刑罚,给其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正如边沁所言:“所有的刑罚都是损害,所有的惩罚本身都是恶。如果它应当被允许,那只是因为它有可能排除某种更大的恶”。

三、名词解释

1、保安处分

指以犯罪危险性的反复为基础,以保卫社会为目的,作为刑罚的替代而由法院宣告的强制处分。

2、“征表主义”

只有当内部的危险性表现为外部行为时,才能认识其危险性格,即只有当犯罪人的危险性作为犯罪行为的征表显露出来,才能对之科刑,这被称之为“征表主义”。

第四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多项选择题

1.罪刑法定原则还可派生以下哪个规则(ABCD)

A.排斥习惯法 B.否定溯及力 C.禁止类推适用 D.反对不定期刑。 2.适用刑法平等原则包括(ABC)

A.定罪上的平等 B.量刑上的平等 C.刑罚执行上的平等 D.制刑上的平等

二、填空题

1.1997年刑法规定了刑法的三项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适用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2.除罪刑法定、刑法适用平等、罪责刑相适应三项刑法典规定的原则外,我国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中一贯坚持的主客观相一致原则、刑罚人道原则,也属于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3.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是从反对奴隶制和封建制“主观归罪”与“客观归罪”两种错误倾向出发而提出的。

三、理解题

1.刑罚人道性的含义。

答:刑罚的人道性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1)人格尊严的保护与尊重。国家在对罪犯适用刑罚时,应注意维护罪犯作为人的人格尊严,虽然他因犯罪而被判以刑罚,但并不因此而丧失人格尊严;(2)禁止以人作为达到刑罚目的的工具。人之所以受罚,是因为他犯了罪,有了承担刑事责任的义务。如果刑罚的判处不是以此为基础,而仅仅是为了要达到震慑其他人的效果,则是不符合人道主义之要求的;(3)禁止使用不人道的刑罚手段,如肉刑、羞辱刑等。

2.罪刑法定原则的重要的意义。

答: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对我国刑事法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主要有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有利于同犯罪做斗争;(2)有利于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3)有利于推进国家法治化进程。

四、名词解释

1.司法类推 我国1979年刑法第79条规定:“本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可以比照本法分则最相类似的条文定罪判刑,但是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这就是我国刑法上曾经的类推制度。

2.犯罪分解 刑法在1979年修订时,对于实践中存在问题较多的1979年刑法规定的几个犯罪进行了分解。如将流氓罪分解为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强制猥亵妇女罪、侮辱妇女罪、猥亵儿童罪、聚众淫乱罪等,分别规定具体的罪状和法定刑;对于实践中存在问题较多的投机倒把罪、玩忽职守罪等,也作了类似的分解。

3.刑罚人道,是相对于刑罚残酷而言的,作为一项刑法基本原则,是指一国的刑罚种类、幅度与执行均应与人性的基本要求相符合。

第五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刑法解决刑法空间效力(即刑事管辖权范围)的原则是(D)

A.属地原则 B.属地原则为主,属人原则为辅

C.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

D.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 2.根据属地管辖权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C)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B.犯罪的行为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D.犯罪的行为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3.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D)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人员中,(AD)在中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刑法规定的该罪的最高刑是否为三年有期徒刑,均受我国刑法管辖。

A.国家公务员 B.司法人员 C.武装警察部队官兵 D.现役军人

2.世界各国关于解决刑法溯及力问题的主要原则有(ABCD)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三、填空题

1.根据属地原则,犯罪的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即应受我国刑法管辖。

2.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3.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四、回答题

1.刑事管辖权原则都有哪些?

答:世界各国在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上所主张的原则不尽相同。最早出现的两个原则是属地管辖原则和属人管辖原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出现了两个新的原则,即保护管辖原则和普遍管辖原则。即刑事管辖权原则有属地管辖原则、属人管辖原则、保护管辖原则、普遍管辖原则。

2.如何理解从旧兼从轻原则?

答:从旧兼从轻原则,即原则上新法没有溯及力,但新法处理较轻时则适用新法。

从世界各国刑法看,大多数国家采取从旧兼从轻的原则。我国刑法第12条第1款规定了从旧兼从轻原则。其含义是:(1)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修订后的刑法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即修订后的刑法没有溯及力。(2)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但修订后的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只要这种行为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就应当适用修订后的刑法,即修订后的刑法具有溯及力。(3)当时的法律和修订后的刑法都认为是犯罪,并且按照修订后的刑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原则上按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即修订后的刑法不具有溯及力。这就是从旧兼从轻原则所指的从旧。但是,如果当时的法律处刑比修订后的刑法重,则应适用修订后的刑法,修订后的刑法具有溯及力。这便是从轻原则的体现。

五、名词解释

1.拟制领土

根据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航行于或停泊于外国港口的我国军用船舰、军用飞机或者悬挂我国国旗的其他船舶、飞机,主权应属于我国,有人也称其为拟制领土。

2.军人

根据刑法第450条的规定,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士兵及具有军籍的学员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警官、文职干部、士兵及具有军籍的学员以及执行军事任务的预备役人员和其他人员。

3.外国人

是指具有外国国籍的人和无国籍人。

第六章 犯罪与犯罪构成

一、名词解释

1、犯罪

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的行为。

2、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并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的总和。

二、填空题

1.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惩罚性三个基本特征。 2.社会危害性 是犯罪最本质最基本的特征。

3.犯罪概念是区分 罪 与 非罪 界限的总标准。

4.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的总和。

5.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包括犯罪客体、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

三、问答题

1.如何理解犯罪的概念?

答: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犯罪概念,一方面指出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另一方面又规定犯罪是违反了刑法规定的、应当受到刑罚制裁的行为。前者是犯罪的实质特征,后者是犯罪的法律特征即形式特征,因此该概念被称为是犯罪的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概念。

2.犯罪的特征是什么?

答:根据我国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的特征包括: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这三个特征是密切联系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但如果没有后两个特征,就无法将犯罪和一般违法行为区别开来;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是社会危害性的法律表现,又是应受刑罚性的前提之一,没有它,社会危害性就无法得到一致的把握,承担刑罚也就没有了法律根据;应受刑罚性是行为的法律后果,是前两个特征的必然结论,也是前两个特征最终目的。

3.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答:犯罪构成和犯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犯罪概念说明犯罪是什么,犯罪构成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明犯罪是如何构成的,成立犯罪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2)犯罪概念是犯罪的总标准,犯罪构成是成立犯罪的具体标准;(3)犯罪概念将犯罪作为一个整体,从宏观上揭示一切犯罪的共同特征、基本特征,犯罪构成则深入到犯罪内部,从微观上分析各个犯罪的内部结构、成立条件。

4.犯罪构成有哪些条件?

答:犯罪构成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并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的总和。

犯罪构成具有如下条件:

(1)犯罪构成是一系列要件的总和;

(2) 能够成为犯罪构成要件的是对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具有决定意义,并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那些事实特征;

(3) 犯罪构成的各个要件是由我国刑法所具体规定的,这是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

四、案例分析

被告人陈××,男,20岁,书店职工。被告人金××,男,20岁,书店职工。

一天傍晚,陈××,金××结识了本镇的未婚女青年罗××、方××后,一同打羽毛球至晚九点,临走前互相约定次日晚上一同到人民银行活动室去玩。第二天,陈、金、方、罗如约而至,方××还带来一位女青年李××。因活动室不开放,一行人即到方××家中闲聊。其间,陈、金二个分别向罗、方二人提出建立恋受关系,罗、方均表同意。玩到深夜,陈、金要求在方家留宿。方、罗未拒绝,于是陈××与罗××、李××同睡在床上,金××与方××同睡在沙发上。陈与罗、金与方分别互相拥抱接吻,但未发生性行为。第二天凌晨5时许各自离去。相隔几天,陈××、金××又相约先后两次到方家,分别与罗××、方××同宿,互相拥抱接吻抚摸,也未发生性行为。

请分析:被告人陈××、金××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答案:

本案被告人陈××、金××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理由是:陈××与罗××,金××与方××经过认识建立的是恋爱关系而非不正当的性行为,不具备刑事违法性,因此,不能以犯罪行为处理。

第七章 犯罪构成要件

一、名词解释

1、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是决定社会危害性的首要条件。

2、直接客体

直接客体,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即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具体部分。

3、犯罪对象

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所直接指向的人或物,是社会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或承担者、承受者。

4、危害行为

危害行为,指行为人在其意识和意志的支配下实施的具有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身体的动静。

5、不作为

不作为是危害行为的一种基本形式,指刑法要求行为人必须履行实施某种特定积极行为的义务,行为人能够履行而没有履行该义务的行为。

二、单项选择题

1.按照 C ,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A.犯罪行为的多少

B.犯罪行为侵犯具体社会关系的次数多少 C.犯罪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大小 D.犯罪所直接侵犯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

2.按照 B ,犯罪客体分为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

A.犯罪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大小 B.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 C.犯罪行为对具体社会关系的侵犯次数 D.犯罪对象的多少

3.一切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 A 。

A.一般客体 B.同类客体 C.简单客体 D.复杂客体

4. C 是刑法对犯罪进行科学分类的基本依据。

A.犯罪对象 B.简单客体 C.同类客体 D.直接客体

5.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诸多事实特征中, A 是一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必备要件。

A.危害行为 B.危害结果 C.犯罪的时间、地点 D.犯罪的方法 6.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 B 。

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 B.作为与不作为 C.教唆行为与实行行为 D.主动行为与被动行为

7.我国刑法规定, D 的人犯罪,应当负完全刑事责任。

A.已满14周岁 B.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 C.已满16周岁 D.已满18周岁

8.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属于 D 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A.完全 B.完全无 C.相对无 D.减轻

9.我国刑法规定 B 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A.己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B。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 C.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D.从轻、不满18周岁 10.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 D 处罚。

A.从轻 B.减轻

C.从轻或者减轻 D.从轻、减轻或者免除

三、填空题

1.犯罪客体就是我国刑法所 规定 ,而为犯罪行为所 侵害 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2.犯罪客观方面就是指犯罪活动的 客观事实特征 。

3.犯罪客观方面的事实特征很多,包括 行为、结果 ,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等。其中, 行为 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的必备条件。

4.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 作为 和 不作为 。

5.构成不作为犯罪前提的特定义务来源于三个方面,即 法定义务、职业义务 和 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 。

6.犯罪主体就是实施危害社会的 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 单位 。

7.刑事责任能力通常被划分为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从宽刑事责任能力、无刑事责任能力 四种程度。

8.我国刑法将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完全刑事责任年龄、限制刑事责任年龄、完全无刑事责任年龄 三个年龄阶段。

9.精神病人在 不能辨认 或者 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 造成危害结果 ,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 他的家长 或者 监护人 严加看管和 加以管教 ;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 收容教养 。

10.生理功能丧失的 聋哑人或者 盲人 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四、问答题

1.犯罪客体应如何分类?

答:根据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的大小,犯罪客体可分为:一般客体,即社会关系的整体。同类客体,即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即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而为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直接客体,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即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具体部分。

根据某种具体犯罪侵犯的直接客体的数量,直接客体又可以分为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复杂客体中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主要客体和次要客体。

此外,刑法理论上还有一种随意客体的称谓。 2.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是什么? 答:两者的关系有以下四个方面:

(1)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一般不能决定。

(2)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犯罪对象则不是不可缺少的,如脱逃罪、偷越国境罪等。 (3)犯罪客体必然因犯罪行为而受到侵犯,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如盗窃行为、拐卖妇女行为等。

(4)犯罪客体是对犯罪进行分类的根据,犯罪对象对犯罪分类则没有影响。 3.什么是犯罪的不作为?

答:不作为是危害行为的一种基本形式,指刑法要求行为人必须履行实施某种特定积极行为的义务,行为人能够履行而没有履行该义务的行为。即“应为而不为”。不作为的特征:

(1)从主体看,行为人负有实施特定积极行为的法律义务。(2)从行为状态看,不作为是一种消极的身体活动。(3)从性质上看,不作为是刑法意义上的不作为。

4.危害结果的概念及其特征?

答:广义的危害结果,是犯罪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损害,包括物质性的与非物质性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等;狭义的危害结果,又称构成要件结果,是由犯罪的实行行为造成的、根据刑法分则的规定对于成立犯罪或者犯罪既遂具有决定意义的危害结果,它只存在于过失犯、间接故意犯罪和结果犯的既遂犯中。

狭义危害结果的特征:(1)对成立犯罪或犯罪既遂具有决定意义;(2)是由构成要件行为即实行行为直接引起的;(3)是由刑法分则条文明确规定的。

5.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能力是如何规定的?

答:刑法第十八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

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五、案例分析

1.被告人王××,男,20岁,农民。被告人王××与被害人陈××(13岁)系邻居,平素关系甚好。一日,王××与其弟弟去河边洗澡,陈××也随同前往。洗澡时,陈××要求王××带他到深水处玩玩。王××虽觉得自己的游泳技能不熟练,但自信能满足陈××的要求,当即表示同意,并真的将陈××带游到离河岸七米多远处,陈××游泳,王××自行洗澡,不久,王××感到身体累,便离开陈××自行上岸。陈××在深水中体力消耗较大,又无人帮助,挣扎不动,溺水死亡。

请分析:王××的行为与陈××的死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王××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2.1997年10月15日,某校学生陈某(1981年11月生)与同学吴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吵,继而动手扭打起来。陈某被吴某打倒在地,头碰到水泥地面,磕出一个大包。陈某极为恼怒,从地上爬起来后便掏出随身携带的一把水果刀猛地向吴某腹部捅去,致使吴某脾脏被刺破,倒地休克(法医鉴定为重伤)。经送医院抢救,吴某脱离危险,一个月后痊愈。 请分析:陈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3.被告人李某,男,45岁,农民。被告人李某见一群农民在他家自留山坡上控树蔸作柴烧,很是生气。遂对其子说:“咱俩从山后面爬上去,往山下滚石头,砸死他几个,看他们以后谁还敢来挖。”父子俩悄悄爬到山顶,一齐沿着挖树蔸人左侧约5米远的山沟,连续不断地往下滚石头,挖树蔸人纷纷躲避。其中一块石头在往下滚的途中撞着沟边一块巨石而横飞向挖树蔸的农民,将其中一人击倒,滚落山脚死亡。

请分析:李某行为时的心理态度是什么?为什么? 4.被告人李××,男,25岁,拖拉机驾驶员。被告人李××于一天下午5点半,为了换油桶,将内盛冻油的油桶在自家院内用火烤,烤了约5分钟,油桶爆炸起来,旁边的一个油桶也被引爆,当场将街坊陈××(5岁)炸死,将另一邻居刘(女,3岁)炸成重伤,同时还造成其他人员烧伤。

请分析:李××行为时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为什么?

案例分析答案:

1.①王××的行为与陈××的死亡之间存在不作为形式的因果关系;

②王××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因为,王××的行为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不作为行为成立犯罪的全部要件。

2.陈某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陈某虽未满16周岁,但陈某的行为已对吴某造成故意伤害罪(重伤),根据刑法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

3.李某行为时的心理态度是间接故意。

李某明知自己往山下滚石头的行为,可能造成挖树蔸农民受伤或致死的可能,而故意实施并放任结果的发生,符合间接故意犯罪的心理特征。

4.李××行为时的主观心理态度是疏忽大意的过失。

李××身为拖拉机驾驶员,应当预见到自己用火烤冻油的行为可能导致油桶爆炸并燃烧,而疏忽大意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油桶爆炸并造成邻居死伤的结果,符合疏忽大意过失犯罪的构成特征。

第八章 排除犯罪性的行为

一、名词解释

1、正当防卫

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2、假想防卫

是指由于主观认识上的错误,而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因而对臆想中的不法侵害实行了所谓正当防卫,造成他人无辜损害的行为。

3、防卫过当

是指正当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4、特别防卫权

是指依据刑法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的情形。

5、紧急避险

是指在法律所保护的权益遇到危险而不可能采用其他措施加以避免时,不得已而采用的损害另一个较小的权益以保护较大的权益免遭损害的行为。

二、单项选择题

答案:1.B 2.B 3.C 4.C 5.C 1.作为正当防卫起因条件的不法侵害的本质特征在于其 B 。

A.违法性 B.社会危害性 C.客观真实性 D.刑事违法性

2.没有实际不法侵害行为发生,行为人误以为受到侵害而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刑法理论上称为 B 。

A.防卫不适时 B.假想防卫 C.防卫过当 D.故意犯罪

3.故意用言语或行动挑逗、刺激对方,诱使对方首先进行不法侵害,然后以正当防卫为借口,借机加害对方的行为刑法理论上称为 C 。

A.防卫过当 B.提前防卫 C.防卫挑拨 D事后防卫 4.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 C 处罚。

A.应当从轻或者减轻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 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 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 5.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 C 处罚。

A.酌情减轻或者免除 B.酌情免除或者减轻 C.减轻或者免除 D.免除或者减轻

三、填空题

1.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是指形式上 符合某种犯罪的构成要件 ,而实际上没有 社会危害性 ,因而不构犯罪的行为。

2.防卫不适时有两种形式,即 事前防卫 和 事后防卫 。 3.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 减轻 或者 免除 处罚。

4.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强奸、抢劫、绑架 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在刑法理论上称为特别防卫权,亦称无限防卫权。

5.作为紧急避险起因条件的危险来源于四个方面,包括 人的不法侵害行为、自然界的力量、动物的侵袭 和 人的生理、病理过程 。

6.紧急避险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四、问答题

1.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答:根据刑法第20条关于正当防卫概念的规定,正当防卫必须符合下列要件:

(1)防卫意图条件。是指防卫人意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而决意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心理状态。

(2)防卫起因条件。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是存在不法侵害。

(3)防卫对象条件。防卫对象主要是不法侵害人的人身,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物也可以成为防卫对象。

(4)防卫时间条件。正当防卫必须面临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才能实行。 (5)防卫限度条件。是指防卫行为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2.如何理解不过当防卫?

答: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的这一规定被刑法学界称之为“无过当防卫”。

在理解和适用该条款时,应当注意:

(1)该款只适用于制止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正当防卫行为。对非暴力犯罪,或者未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实行的正当防卫行为,不得适用该款的规定;

(2)该款中“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除了刑法条文中明文规定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犯罪外,还应该包括任何“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例如爆炸、放火、各种破坏行驶中的交通工具等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等。

(3)该款中“严重危及人身安全”,是指不法侵害对公民人身安全构成的紧迫威胁,已严重到应该采取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措施加以排除的程度,如果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犯罪,尚未达到“应该采取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措施加以排除的程度”,对他们的正当防卫也不属于本款规定的适用范围。

3.防卫过当如何处罚?

答:刑法第20条第2款的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我国刑法中,防卫过当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防卫过当应当根据行为人的主观罪过与客观后果,援引相应的刑法分则条文定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防卫过当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请比较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异同点。 答: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都是刑法规定的典型的排除犯罪性的行为,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

(1)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都具有主观目的的正当性,都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

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损害;

(2)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都具有客观行为的有益性,虽然他们都给某种权益造成一定的损害,但从社会整体看,结果均是有益于社会的;

(3)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都具有实施行为的合法性,即前提都是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或者危险的威胁;

(4)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责任相同。当超过法定限度时,都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危险的来源不同。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不仅有人的不法侵害行为,而且也包括自然界的力量、动物的袭击、人的心理、生理状态等,只要对被保护的合法权益产生危险的都可以成为危险的来源;而正当防卫的危险来源只能是人的不法侵害行为。

(2)行为实施的条件不同。紧急避险要求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实施,也就是说,只有在实行避险行为是唯一方法时,才能实施这一避险行为;而正当防卫并不受这一条件的限制,可以选择采取多种防卫手段。

(3)损害的对象不同。紧急避险是针对无辜的第三者的利益进行的,而正当防卫行为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决不允许对第三者实施。

(4)限度条件不同。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害必须小于所避免的损害,等于或大于均属于避险过当;而正当防卫造成的损害只要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失也不属于防卫过当。

(5)主体要求不同。紧急避险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而正当防卫没有主体上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实施正当防卫。

五、案例分析

1.被告人赵××,男,19岁。一天晚上九时许,赵××在某市738厂门口见陈××等三人骑一辆自行车由西向东而来,误认为是同厂青年,便伸手拦截。陈等三人误认为赵要抢帽子,便停下来寻找砖头、石块,返回质问。赵躲进738厂。后因马路上有人吵架,赵出来围观,又遇见陈×等人,赵再次回厂躲避,但陈等一起追上质问,赵当即向陈等讲明是认错了人,不是抢帽子。陈不谅解,手持砖块向赵面部猛打,将赵的左上颌及牙齿砸伤,赵随即拔出随身所带大号水果刀向陈猛戳一刀,将陈刺成重伤,陈跑至三十米处倒地,赵当即将其送往医院抢救。

请分析:赵××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2.被告人何××,男,43岁,某建筑工程队队长。某市镇一家饭馆突然失火,火焰顿时随风烧向邻屋。当消防车赶来抢救时,火舌已伸向第三家邻居。此时,正在附近建筑工地施工的队长何××,带领十多个工

人奔到现场后并未参加救火,却命令工人们迅速拆毁近邻第四家房屋。何本人则与另外两个工人跑回工地,驾驶着吊车和推土机赶到现场也投入拆房行动。他一面组织部分工人协助抢出房内物品,一面指挥工人们赶快用斧头、锯子截断房屋的横梁和柱脚,开动推土机冲撞墙壁。何本人随即开动吊车,把屋顶梁架吊离原地,再叫工人们用铲车铲出一条隔离空道。当火焰蔓延到第三家邻居房屋尾部时,才被消防队员们奋力扑灭。

请分析:何××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行为?是否应负刑事责任?为什么?

案例分析答案:

1.赵××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构成犯罪。

从本案来看,赵××因陈××等人一再进行不法侵害而被迫实行防卫,从防卫的手段看,赵××使用水果刀在当时的情况下并不过当;从防卫的强度分析,若不是用水果刀制止陈××的不法侵害,也将发生赵××本人身受重伤甚至死亡的结果。因此,赵××对陈××所造成的后果,同陈××侵害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基本相适应,不属防卫过当。

2.何××的行为属于正当行为,不应负刑事责任。

从本案来看,何××指挥工人拆除着火现场的第四家房屋后,形成了隔离空道,使大火蔓延至第三家邻居房屋尾部时,被消防队员们奋力扑灭,未造成更大的损失。可以肯定牺牲了较小的合法利益保全了更大的合法权益。再从避险的目的、起因及对象等条件看也符合紧急避险的条件,因此,何××的行为属于正当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第九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一、名词解释

1、犯罪既遂

是指犯罪行为齐备了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的犯罪完成状态。

2、犯罪预备

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行为人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而因其意志以外的原因停止下来犯罪状态。

3、犯罪未遂

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状态。

4、犯罪中止

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状态。

二、单项选择题

答案:

1.B 2.B 3.D 4.B 5.D 6.B 7.A 1.某甲与某乙素有仇恨,为了报复,某甲在日记中写下了对某乙的诅咒,并表示一定要杀死某乙,还在日记中列出了几种杀人手段。某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B.犯意表示 C.犯罪中止 D.犯罪未遂

2.只要实施了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煽动行为,无论群众是否被煽动起来,都构成煽动分裂国家罪既遂。这种情况属于 。

A.结果犯 B.举动犯 C.行为犯 D.危险犯

3.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处罚。

A.从轻 B.减轻

C.从轻或者减轻 D.从轻、减轻或者免除 4.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处罚。

A.从轻 B.从轻或者减轻 C.从轻、减轻或者免除 D.减轻或者免除 5.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 处罚。

A.从轻、减轻或者免除 B.减轻或者免除 C.免除或者减轻、D.免除

6.某甲意图毒死某乙,误将白糖当作砒霜拌入某乙所要吃的食物内,某乙吃后平安无事。在这种情况下,某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7.甲扬言杀害乙的全家,乙报案后公安人员即尾随追赶,在通向乙家的公路上,将携带凶器的甲截获。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意表示 D.犯罪中止

三、填空题

1、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按其停止下来时犯罪是否已经完成为标准,可以分为 完成形态 和 未完成形态 两种基本类型。

2.过失犯罪和 间接故意犯罪 不存在停止形态。

3.犯罪既遂有四种不同的类型:即结果犯、行为犯、危险犯、举动犯 。

4.我国刑法理论一般把犯罪未遂划分为:(1)实行终了的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2) 能犯未遂与不能犯未遂 。

5.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

减轻处罚 。

四、问答题

1.犯罪既遂的概念及其种类?

答: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为齐备了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的犯罪完成状态。根据我国刑法分则对各种直接故意犯罪构成要件的不同规定,刑法理论一般将犯罪既遂归纳为行为犯、举动犯、结果犯、危险犯四种主要类型。 2.如何把握犯罪的预备?

答:成立犯罪预备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犯罪预备的主观特征,即犯罪预备的目的是为了实行犯罪活动。正是在这一点上体现了犯罪预备的主观恶性,这就是预备犯承担刑事责任的主观基础。

(2)犯罪预备的客观特征,即具有为进一步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正是在这一点上体现了犯罪预备的社会危害性,这就是预备犯承担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

(3)行为人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而因其意志以外的原因停止下来。这也是犯罪预备的一个特征,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就进入了犯罪的实行阶段,不可能再有犯罪预备问题。犯罪预备行为是着手实行犯罪以前的行为,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实行行为而停止下来的行为,这是犯罪预备行为与犯罪中止的根本区别。

3.如何理解犯罪未遂的特征?

答:成立犯罪未遂应具有以下三个条件:

(1)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这一特征是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相区分的主要标志,它表明犯罪已进入实行阶段。

(2)犯罪未得逞。犯罪未得逞是犯罪未遂同犯罪既遂区别的主要标志。

(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这一特征是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所谓“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违背犯罪分子本意的原因。

4.如何理解犯罪中止的特征?

答:犯罪中止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中止的时间性。即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包括犯罪预备阶段和犯罪行为实行阶段。 (2)中止的自动性。即犯罪分子在自己认为有可能将犯罪进行到底的情况下,出于本人意愿而自动地中止了犯罪。

(3)中止的有效性。即在犯罪完成以前自动放弃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5.对犯罪停止的各种状态应当如何处罚? 答:依据刑法下列规定处罚:

第二十二条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三条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二十四条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五、分析案例

1.邓某与赵某宿仇颇深,邓某伺机报复赵某。一日,邓某得知赵某一人在家,便携匕首前往赵某家准备杀害赵某。邓某在去赵某家的途中,突然腹部疼痛难忍,于是返回自家。

请分析:邓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还是犯罪预备?为什么? 2.王某与刘某系夫妻,因感情不合正闹离婚。王某对刘某怀恨在心,一日将刘某骗出单位到僻静处,将预先准备好的一瓶硫酸倒在刘某面部。看到刘某极端疼痛并惨叫,王某急忙将刘某送往医院,但仍然导致刘某严重烧伤。

请分析:王某的行为是犯罪中止还是犯罪既遂?为什么? 答案:

1.邓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邓某完成了杀害赵某的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在前往赵某家的途中,突然出现腹部疼痛这一出乎邓某意志之外的原因未能实行杀害赵某的行为,使邓某的犯罪行为在实行之前停止下来,符合犯罪预备的特征。

2.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既遂而不是犯罪中止。

王某在实施向刘某脸部泼倒硫酸的行为后,立即采取救助措施,但救助行为未能奏效,仍然发生了刘某被严重烧伤的后果,不符合犯罪中止有效性的特征,犯罪已经既遂。

第十章 共同犯罪

一、名词解释

1、共同犯罪

是指二人以上基于共同故意而实施的共同犯罪行为。

2、主犯

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人。

3、从犯

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人。

4、胁从犯

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的犯罪人。

5、教唆犯

是指教唆他人产生实行犯罪意图的犯罪人。

二、单项选择题

答案: 1.C 2.C 3.C.4.C 1.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 全部罪行处罚。

A.他参与的 B.他组织的 C.集团所犯的 D.他指挥的 2.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教唆者可以 。

A.不予处罚 B.免予处罚 C.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减轻处罚

3.蔡某刑满释放后决定改邪归正。某日,以前的同伙张某找到蔡某,要蔡某与他去盗窃某商店,蔡某不愿意,但张某威胁蔡某说要告诉蔡某女友有关蔡某以前的劣迹,蔡某怕失去女友,就同意与张某盗窃商店。蔡某属于共同犯罪中的 。

A主犯 B从犯 C.胁从犯 D.帮助犯

4.甲、乙、丙、丁四人共谋在某工厂出纳员去银行领回该厂全体人员工资时,抢劫该出纳员领回的工资。后来甲因事抽不开身未能前往,乙、丙、丁同赴现场,抢走了该出纳员所领工资七千多元四人平分。对甲的行为 。

A.不以犯罪论处 B.以抢劫罪的犯罪预备单独论处 C.以抢劫罪共同犯罪论处 D.以抢劫罪的犯罪中止论处

21

三、填空题

1.以共同犯罪能否依照法律的规定任意形成为标准,共同犯罪可以分为任意共同犯罪与 必要共同犯罪 。

2.以共同犯罪故意形成的时间为标准,共同犯罪可以分为 事前预谋的共同犯罪 和 事前无预谋的共同犯罪 。

3.以共同犯罪人之间有无分工为标准,共同犯罪可以分为简单共同犯罪和 复杂共同犯罪 。 4.我国现行刑法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几类。 5.刑法规定,对于从犯,应当 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6.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其犯罪情节减轻或者 免除 处罚。

四、问答题

1.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特征?

答:所谓共同犯罪,就是二人以上基于共同故意而实施的共同犯罪行为。这一定义包含了成立共同犯罪应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

(1)共同犯罪的主体条件。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两人以上。 (2)共同犯罪的客观条件。共同犯罪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3)共同犯罪的主观条件。共同的犯罪故意是共同犯罪必须具备的主观条件。 2.如何理解共同犯罪行为?

答:所谓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各个共同犯罪人在参加共同犯罪时,不论其分工如何,参与程度如何,所有共同犯罪人的行为总是有机联系的,在整个犯罪的链条中,这些行为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各个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和所发生的犯罪结果之间,都具有因果关系,都是犯罪结果发生的共同原因。这是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也是共同犯罪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共同犯罪行为,包括共同实行行为、组织行为、教唆行为和帮助行为。

3.共同犯罪的形式有哪些?

答:关于共同犯罪的形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者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其作出多种划分。在我国,根据刑法学界的通说,共同犯罪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以共同犯罪能否任意形成,分类为任意的共同犯罪与必要的共同犯罪;

(2)以共同犯罪形成的时间,分类为事前有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3)以共同犯罪人之间有无分工,分类为简单的共同犯罪与复杂的共同犯罪; (4)以共同犯罪有无组织形式,可分为一般共同犯罪与特殊共同犯罪。 4.什么是主犯及主犯如何处罚?

22

答:刑法第26条第1款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我国刑法中的主犯有以下三种情况:

(1)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也就是组织犯,是首要分子的一种。

(2)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也是首要分子的一种。 (3)其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指主要的实行犯。

刑法第26条第3款和第4款对主犯的刑事责任问题作了专门规定。根据这一规定,主犯的刑事责任可分两种情形:一是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二是对其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5.什么是犯罪集团?它的特征是什么?

所谓犯罪集团,根据刑法第26条第2款的规定,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构成犯罪集团,必须同时具备如下条件:

(1)主体数量的特定性。即犯罪集团的主体数量必须是在三人以上。

(2)犯罪目的的明确性。一般来讲,犯罪集团都是为了实施某种犯罪或者某几种犯罪而组织起来的,因此具有明确的犯罪目的。

(3)犯罪活动的组织性。这是指在犯罪集团中,组成人员比较固定,内部之间具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4)犯罪成员的稳定性。这是指犯罪集团的成员比较固定,他们在实施一次或者多次犯罪后,其组织形式仍然存在,集团的成员并不因某次犯罪的完成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五、分析案例

1.某部队的陈某与王某在值班室对着墙壁练枪法。当时人武部部长曾对陈、王二人进行劝阻,说容易发生事故。但陈、王二人不听,继续练枪法。陈装子弹,王开枪,结果子弹穿过窗户打死了在人行道上行走的张某。

请分析:陈某与王某是否属于共同犯罪?为什么? 2.甲、乙、丙、丁四被告都是已成年的男子。一天,他们在一起喝酒,甲提出到江边的货船上盗窃财物,乙、丙、丁表示同意。甲遂分派乙去准备匕首和自行车,丁去窥视作案地形。入夜后,甲、乙、丁三被告聚集到一起,由丁带领到一艘装有出口衣料的货船,盗得出口衣料3捆,价值人民币3000余元;第二天甲要乙去找丙想办法销赃,乙找到丙后,丙一再表示不干,乙说:"上船容易下船难,不去小心你的狗命。"丙出于无奈,遂把赃物卖掉,所得赃款由四被告平分。

请分析:甲、乙、丙、丁的行为是否属于共同犯罪?各自所处的地位如何? 答案:

23

1.陈某与王某的行为属于共同犯罪。

本案的关键在于认定陈某与王某的心理态度。从案情分析陈某与王某身为军人对着墙壁真枪实弹练枪法,对人武部部长的劝阻置若罔闻,具有放任其行为发生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因此,陈某与王某主观上是间接故意,客观上又实施了共同行为,构成共同犯罪。

2.甲、乙、丙、丁的行为属于共同犯罪。 甲在犯罪中起组织、策划作用,是主犯; 乙在犯罪中准备犯罪工具,起辅助作用是从犯; 丁在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是从犯; 丙是胁从犯。

24

第十一章 罪数形态

一、名词解释

1、想象竞合犯

又称为想象并合犯或想象的数罪,是指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的情况。

2、结果加重犯

又称为加重结果犯,是指法律上规定的一个犯罪行为,由于发生了与该行为的性质不相一致的严重结果,法律加重其法定刑的情况。

3、继续犯

又称持续犯,是指犯罪行为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继续状态的犯罪。

4、连续犯

是指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数次实施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情况。

5、牵连犯

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而其犯罪的方法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了其他罪名的情况。

二、选择题

答案: 1.A 2.A 1.一行为触犯数个刑法条文、数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一罪的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 A.想象竞合犯 B.法规竞合 C.结合犯 D.吸收犯 2.非法拘禁罪属于 。

A.持续犯 B.连续犯 C.牵连犯 D.惯犯

三、问答题

1.如何理解继续犯?

答:继续犯,又称持续犯,是指犯罪行为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继续状态的犯罪。继续犯的特点是不法行为和不法状态同时继续,而不仅仅是犯罪行为所造成的不法状态的继续。某些犯罪,当不法行为终了以后,不法状态仍然可能继续,例如盗窃罪,犯罪分子非法占有赃物这一状态也可能维持相当长的时间,直到赃物起获为止,这就是单纯的不法状态的继续,这在刑法理论上称为状态犯,它没有不法行为的继续,因此不是继续犯。

25

2.牵连犯如何处罚?

答:在刑法理论上,牵连犯是裁判上的一罪,因而实行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也就是说,对牵连犯应当采用吸收的原则,按照数行为所触犯的罪名中最重的罪论处,即在该罪所规定的法定刑范围内酌情决定执行的刑罚。但如果刑法和司法解释明文规定实行并罚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罚。

3.如何理解连续犯?

答;连续犯是裁判上的一罪,不适用数罪并罚。根据我国审判实践的经验,参照我国刑法有关规定,可以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加以解决:一般的连续犯,可以按照一个罪名从重处罚,危害严重的连续犯,可以按照情节加重处罚,以便做到罪刑均衡。

四、案例分析

吴某为了窃取财物,在某火车站候车室盗窃了一个军人的背包,到无人处打开后发现,包里除了证件、文件和现金人民币1500元外,还有一支手枪、数十发子弹。吴某将证件、文件丢弃,将现金挥霍,并把手枪和子弹藏在了家里,后被起获。

请分析:对于吴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答案:

吴某以窃取财物为目的,盗窃军人背包,内有证件、文件、现金1500元和手枪及若干子弹,已构成盗窃罪。因其事先并不知道背包内有枪,因而不构成盗窃枪支、弹药罪,只属于盗窃罪的牵连结果。吴某随后将枪支和子弹又藏在家中,应构成私藏枪支罪。因此,对吴某应以盗窃罪和私藏枪支罪数罪并罚。

第十二章 刑事责任与刑罚概述

一、名词解释

1、刑事责任

是指行为人对其实施的违反刑事义务的犯罪行为所应承担的、国家司法机关所给予的法律谴责和惩罚性义务。

2、刑罚

是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3、刑罚目的

是指国家制定刑罚、适用刑罚和执行刑罚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在我国,刑罚的目的具体表现为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

4、特殊预防

26

是指防止已经犯罪的人重新犯罪。特殊预防的对象只能是犯罪人,即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人。

5、一般预防

是指防止尚未犯罪的人走上犯罪道路。 一般预防的对象不是犯罪分子,而是没有犯罪的社会成员。

二、单项选择题

1、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开始时间是 A 。 A.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构成犯罪的时侯 B.行为人作为被告人被提起诉讼的时候 C.行为人被确认有罪判处刑罚的时候 D.对行为人的有罪判决生效的时候

2、承担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是 C 。 A、赦免 B、定罪免刑方式 C、刑罚 D、特殊处理方式

三、填空题

1.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对其实施的违反刑事义务的犯罪行为所应承担的、国家司法机关所给予的法律谴责和惩罚性义务。

2.刑事责任是介于 犯罪 与 刑罚 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它既是 犯罪 的后果,又是 刑罚 的先导。

3. 刑罚 是刑事责任的主要体现形式。

4.刑事责任具有刑事责任具有应当性、非难谴责性、严厉性、人身专属性、时效性等基本特征。 5.刑事责任的时间,在我国刑法理论上,一般可分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时间、可能负刑事责任的时间、确定负刑事责任的时间。

6.刑罚权可以划分为 制刑权、求刑权、量刑权、行刑权 四项权力。 7.刑罚的适用对象是 犯罪分子 。

8.刑罚的适用对犯罪分子具有改造、剥夺犯罪条件、消灭肉体三大基本功能。9.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包括 特殊预防 和 一般预防 。

四、问答题

1.刑事责任的概念是什么?

27

答:是指行为人对其实施的违反刑事义务的犯罪行为所应承担的、国家司法机关所给予的法律谴责和惩罚性义务。

2.刑事责任有哪些特点?

答:刑事责任既具有一般法律责任的共性,又具有刑事责任的个性,其特点如下:

(1)刑事责任具有应当性。一个行为只要成立犯罪,行为人就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犯罪的必然结果,实施了犯罪行为,刑事责任便应运而生。

(2)刑事责任具有非难谴责性。刑事责任是对犯罪人及其犯罪行为的非难与谴责,表明了国家立法和司法机关对犯罪行为的否定性评价。

(3)刑事责任具有严厉性。刑事责任的严厉性,是指对刑事责任的承受主体来说,它是后果最严重的一种法律责任。较之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最为严厉,它可以限制、剥夺人身自由,甚至剥夺人的生命。

(4)刑事责任具有人身专属性。刑事责任只能由违反刑事义务的人即犯罪人承担,不得转移给他人承担,即“罪责自负、责任自担”。

(5)刑事责任具有时效性。行为人犯了罪后,国家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期限不是无限期的,刑法明确规定了法定的追诉期限,期限届满,刑事责任即告消失。

3.如何理解刑事责任的实现过程?

答:刑事责任的实现过程,是指代表国家的司法机关通过诉讼活动追究刑事责任和迫使行为人履行刑事义务的过程,同时也是行为人从应当负刑事责任、实际负刑事责任到终止负刑事责任的过程。

4.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有哪些?

答: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定罪判刑方式。刑罚是刑事责任最重要的实现方式,也是刑事责任与其他法律责任性质不同的要点所在。因此,人民法院判处某种刑罚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

(2)定罪免刑方式。人民法院对行为人作有罪判决,同时宣告免除处罚,这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又一种方式。以这种方式承担刑事责任,必须有法律明文规定的理由。

(3)特殊处理方式。根据我国刑法第11条的规定,享有外交特权或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5.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的关系?

答: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是刑罚目的的基本内容,是预防犯罪的两种手段,二者之间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是因预防对象不同而作的区分,但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预防犯罪。同时,二者的方式和实现途径也是基本相同的,即都有赖于各种刑罚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制定、

28

适用和执行刑罚,既要考虑特殊预防,又要考虑一般预防,舍弃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将使刑罚的目的难以实现。

第十三章 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一、名词解释

1、主刑

是对犯罪分子独立适用的主要刑罚方法。

2、附加刑

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附加刑既可以附加于主刑适用,又可以独立适用。

3、罚金

属于财产刑的范畴,它是以强制犯罪人(包括自然人和单位)交纳金钱为内容的刑罚方法。

4、驱逐出境

是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的刑罚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

答案:1.C 2.A 3.C 4.D 5.B 6.B 7.D 1.管制的最低期限是 。

A.十五日 B.一个月 C.三个月 D.六个月

2.被判处 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参加劳动的,应当同工同酬。

A.管制 B.拘役 C.有期徒刑 D.无期徒刑 3.有期徒刑的期限为 。

A.三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B.三个月以上二十年以下 C.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D.六个月以上二十年以下 4.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 起计算。

A.判决之日 B.判决确定之日 C.裁定减为有期徒刑之日 D.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 5.判处罚金应当根据 决定罚金数额。

A.犯罪性质 B.犯罪情节 C.犯罪所得 D.犯罪人经济状况

29

6.被判处拘役或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是

A.与主刑期相等 B.一年以上五年以下 C.一年以上八年以下 D.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7.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时,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

A.一年以上五年以下 B.一年以上十年以下 C.三年以上八年以下 D.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三、多项选择题

答案;1.BD 2.AD 3.AB 1.死刑不适用于 。

A.犯罪时不满16周岁的人 B.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 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D.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2.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条件是 。

A.没有故意犯罪 B.确有悔改 C.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 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3.对于被判处 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A.死刑 B.无期徒刑

C.驱逐出境 D.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四、填空题

1.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种类有 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

2.管制的期限为 3个月 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长不得超过 3年 。

3.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 2日 。 4.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 6个月 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 1年 。 5.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 公安机关 就近执行。

6.有期徒刑的期限,为 6个月 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 20年 。 7.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 2年 执行。

30

8.刑法典规定的附加刑的种类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以及驱逐出境。

五、问答题

1.死刑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答:刑法第48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关于“罪行极其严重”,刑法未作明确规定,根据我国刑法理论界的一般观点,是主观罪过和客观危害的统一,既包括犯罪性质和危害后果特别严重,也包括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特别巨大。具体可从三个方面把握,即犯罪性质特别严重、危害后果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

2.如何理解我国刑法中的死缓制度?

答:刑法第48条第1款规定,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2年执行。这就是我国刑法中的死刑缓期执行制度,简称死缓。

死缓不是一个刑种,而是一个死刑运用的刑罚制度。死缓没有适用的独立性,只有在对罪犯判处死刑的前提下,才有适用的可能性,可见死刑是死缓的前提条件。凡是可以判处死刑的罪犯一般都可以适用死缓;没有规定死刑的犯罪,都不能适用死缓。

3.无期徒刑的特点是什么?

答:无期徒刑的法律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犯罪分子进行关押。

(2)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这就是说,如果罪犯在服刑期间没有得到减刑,将在监狱服刑终身,这体现了无期徒刑刑罚的严厉性。终身剥夺罪犯的人身自由是无期徒刑的最突出特征。

(3)在内容上表现为对犯罪分子进行强制劳动改造,这体现了无期徒刑矫正、教育罪犯,使之成为社会新人的积极作用。

4.罚金的适用方式有哪几种?

答: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罚金的适用方式有以下四种:

(1)单科式,刑法规定的单科罚金主要适用于单位犯罪。在这种情况下,罚金只能单独适用。

(2)选科式,罚金作为附加刑,既可附加适用,又可单独适用。在这种情况下,罚金作为一种可选择的法定刑,只能单独适用,不能附加适用。

(3)并科式,我国刑法中的并科罚金,几乎都是必并制。

(4)复合式,复合式是指罚金的单处与并处同时规定在一个法条之内,以供选择适用。

第十四章 刑罚裁量

一、名词解释

31

1、法定情节

是指法律明文规定其具体内容、能够影响量刑轻重的事实情况。

2、酌定情节

又称裁判情节,是指刑法没有明文规定,而是根据立法精神从审判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反映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程度,在量刑时酌情适用的情节。

3、累犯

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罪犯。

4、自首

是指犯罪人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5、数罪并罚

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行为人所犯数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照法定的并罚原则及刑期计算方法决定其应执行的刑罚的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

答案:

1.C 2.C 3.D 4.D 5.C 6.C 7.C 8.A 9.C 1.从重处罚是指在法定刑限度以内选择适用 的刑罚。

A.最重 B.次重 C.相对较重 D.中线以上

2.从轻处罚是指在法定刑限度以内选择适用 的刑罚。

A.最轻 B.次轻 C.相对较轻 D.中线以下

3.虽然犯罪分子不具有刑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判处法定最低刑还是过重时,经 ,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A.高级人民法院判决 B.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C.最高人民法院判决 D.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4.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 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一般累犯。

32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5.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 处罚。

A.从轻或者减轻 B.减轻 C.减轻或者免除 D.免除

6.王某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罚金5万元。决定执行的刑罚时,应当采取 。

A.吸收原则 B.限制加重原则

C.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 D.吸收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 7.数罪并罚时,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 。

A.十年 B.十五年 C.二十年 D.二十五年 8.数罪并罚时,拘役最高不能超过 。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9.数罪并罚时,管制最高不能超过 。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三、填空题

1.对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

情节 和对于社会的 危害程度 ,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2.常见的酌定情节主要有犯罪的动机、犯罪手段、犯罪的时间、地点、侵害的对象、犯罪分子的一贯表现、犯罪造成的结果、犯罪后的态度 等。

3.累犯分为 一般累犯 和 特殊累犯 两种。 4.对于累犯,应当 从重 处罚。

5.我国刑法采取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同时兼采

吸收 原则和 并科 原则中的合理因素。 6.在数罪中,有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的,采取 吸收原则 。

7.在数罪中,分别判处两个以上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则。8.在数罪中除判处主刑之外,还判处有附加刑的,采取 并科 原则。

33

9.缓刑的适用对象是被判处 3年以下有期徒刑 或 拘役的犯罪分子。 9.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2个月。

10.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 5年 以下,但是不能少于 1年 。

四、问答题

1.我国刑法规定的量刑原则是什么?

答:量刑的一般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在法定刑的范围内或基础上,决定对犯罪分子是否适用刑罚以及处罚轻重的指导思想和准则。

我国刑法第61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根据这一规定,量刑的一般原则可以概括为:以犯罪事实为根据,以刑事法律为准绳。

2.数罪如何实行并罚?

答:我国刑法在第69条从总体上确立了限制加重原则,同时兼顾考虑了并科原则和吸收原则,具体来说:

(1)对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则; (2)对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的,采取吸收原则;

(3)对判有附加刑的,一般采取并科原则,附加刑仍须执行。 3.自首如何认定?

答:根据刑法第67条规定,自首分为一般自首和特别自首两种。一般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一般自首的成立须具备下列条件:

(1)自动投案。所谓“自动投案”,是指犯罪分子于犯罪之后,被动归案之前,自行投于有关机关或个人,承认自己实施了犯罪,并自愿置于所投机关或个人的控制之下,等候交代犯罪事实,并最终接受国家的审理和裁判的行为。

(2)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犯罪分子自动投案以后,只有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才能足以证明其具有真诚悔罪的表现。所以,能否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自首成立的一个重要条件。

4.累犯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答: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包括以下方面:

1.前罪与后罪都是故意犯罪,此为构成累犯的主观条件。

2.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这是构成累犯的刑度条件。 3.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之内,这是构成累犯的时间条件。 5.自首与坦白的关系是什么?

34

答:所谓坦白,是指犯罪分子被动归案之后,自己如实交待所被指控的犯罪事实,并接受国家审查和裁判的行为。因此,自首和坦白均属于犯罪人犯罪后对自己所犯罪行的态度范畴。

自首和坦白存在以下相同之处:均以行为人实施了犯罪行为为前提;在归案后犯罪人都能如实交待自己的犯罪事实;两者都要求犯罪人接受国家的审查和裁判;两者都是从宽处罚情节。

自首与坦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自首是犯罪人自动投案之后,主动如实供述自己犯罪事实的行为,这表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对较轻,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刑法将自首作为法定的从宽处罚情节;坦白则是犯罪人被动归案之后,如实交待自己所被指控的犯罪事实的行为,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与自首犯比相对较重,因此,坦白只是酌定从宽处罚情节。

五、分析案例

1.被告人李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在缓刑考验期间没再犯新罪,但在缓刑期满后不到1年的时间内又犯盗窃罪,依法应判处有期徒刑3年。

请分析:李某是否构成累犯?为什么? 2.马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在服刑过程中主动交代还曾犯有盗窃罪。经公安机关调查,确有此事,犯罪事实当时已被公安机关发现,只是犯罪人一直未能确定,案件未破获。

请分析:马某主动交代盗窃案件的行为是否属于自首?为什么? 3.被告人李某因盗窃罪被公安机关拘留后如实交代了盗窃罪行,同时还交代了曾经抢夺他人财物的罪行,经查属实。

请分析:李某交代抢夺他人财物罪行的行为是否属于自首?为什么? 答案:

1.李某不构成累犯。

缓刑期满原判刑罚不再执行,而累犯的条件之一是原判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5年内,不再执行就没有执行完毕之说,因而不能构成累犯。

2.马某主动交代盗窃案件的行为不属于自首。

根据司法解释,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同种罪行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但不属于自首。

3.李某交代抢夺他人财物罪行的行为属于自首。

根据司法解释,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不同罪行的,以自首论。

第十五章 刑罚执行与消灭制度

35

一、名词解释

1、减刑

是指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由于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因而将其原判刑罚予以适当减轻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

2、假释

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3、时效

是指刑事法律规定的国家对犯罪人行使刑事追诉权和刑罚执行权的有效期限。

4、追诉时效

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超过法定追诉期限,司法机关或有告诉权的人不得再对犯罪人进行追诉。

二、单项选择题

答案: 1.C 2.C 3.B 4.D 1.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减刑以后,实行执行的刑期不能不于 。

A.五年 B.十年 C.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D.十五年

2.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行执行 以后,可以假释。 A.原判刑期二分之一 B.五年 C.十年 D.十五年

3.法定最高刑为十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

A.十年 B.十五年 C.二十年 D.二十五年

4.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 之日起计算。

A.犯罪 B.犯罪行为停止 C.犯罪结果发生 D.犯罪行为终了

三、填空题

36

1.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 1/2 ;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 10年 。

2.对犯罪分子减刑,应由执行机关向 中级 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 3.非经 法定 程序不得减刑。

4.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裁定 减刑之日 起计算。

5.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7.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 10年 。 8.时效,一般分为 追诉时效 和行刑时效两种。

9.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犯罪,经过 5年 年,不再追诉。 10.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经过 15年 年,不再追诉。

四、问答题

1.减刑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答:根据刑法第78条的规定,减刑分为可以减刑、应当减刑两种。适用减刑,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对象条件。减刑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实质条件。减刑的实质条件,是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

(3) 限度条件。根据刑法第78条的规定,减刑的限度为: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1/2;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10年。

2.减刑的程序是什么?

答:减刑的程序,根据刑法第79条的规定,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

3.假释的条件是什么?

答:根据刑法第81条的规定,适用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

(1)对象条件 。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但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除外。

(2)实质条件。犯罪分子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假释的实质条件或者关键条件。

37

(3)时限条件。假释只适用于已经执行一部分刑罚的犯罪分子,根据刑法第81条及有关司法解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0年以上,才可以适用假释;对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罪犯,仍应按原判无期徒刑实际执行10年以上,才可以适用假释。

4.假释与监外执行的区别?

答:假释不同于监外执行。监外执行在适用条件上,必须是罪犯患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怀孕及哺乳婴儿的妇女,但如果上述情形消失后,刑罚尚未执行完毕的,仍要收监执行;被假释的罪犯,如果在考验期内没有再犯新罪,或者没有发现未判决的漏罪,或者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假释管理规定的,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而不再执行原判刑罚。

第十六章 刑法分论概述

一、名词解释

1、罪状

是指刑法分则罪刑式条文对具体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的描述。

2、简单罪状

即在条文中只简单地描述具体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

3、法定刑

是指刑法分则罪刑式条文对具体犯罪所规定的适用刑罚的种类和幅度。

4、引证罪状

即引用刑法分则的其他条款来说明和确定某一犯罪的构成特征。

5、空白罪状

即未在条文中直接表明某一犯罪的构成特征,而是指出确定该罪需要参照的其他法律、法规。

二、填空题

1.刑法分则条文通常由 罪状 和 法定刑 两部分组成。

2.由于刑法分则条文对罪状描述方式的不同,罪状一般可分为 简单罪状、叙名罪状、空白罪状 和 引证罪状四种。

3.以罪名的效力为依据,罪名可为分 立法罪名、司法罪名、学理罪名 。 4.以罪名所包含的犯罪构成内容为依据,罪名可分为 单一罪名 和选择罪名 。

5.法定刑一般可分为绝对确定的法定刑、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和相对确定的法定刑等三种。

三、问答题

38

1、刑法分则体系排列的依据与意义;

答: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排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在立法方面,通过犯罪的分类排列,建立科学的刑法分则体系,表明立法者对各种犯罪性质的认识和刑法保护的价值取向,体现刑法打击犯罪的重点所在。

(2)在司法方面,犯罪的分类排列,有助于司法工作者较为准确地认识各类犯罪的基本特征,把握各类各种犯罪的危害程度,区分类罪之间及具体犯罪之间的界限,正确地适用刑法。

(3)在刑法理论研究方面,犯罪的分类排列,有利于理论上探讨和阐释各类各种犯罪的立法意图、一般特征和危害程度,有利于对类罪和个罪的深入研究,有利于为司法实践中正确定罪量刑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2、罪状及其种类;

答:罪状,是指刑法分则罪刑式条文对具体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的描述。理论上一般分为四大类: 简单罪状,即在条文中只简单地描述具体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 叙明罪状,即在条文中较为详细地描述具体犯罪的构成特征。

引证罪状,即引用刑法分则的其他条款来说明和确定某一犯罪的构成特征。

空白罪状,即未在条文中直接表明某一犯罪的构成特征,而是指出确定该罪需要参照的其他法律、法规。

3、法定刑的概念及其分类。

答:刑法理论上一般将法定刑可分为三种,即绝对确定的法定刑、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和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1)绝对确定的法定刑,是指在条文中对某种犯罪只规定单

一、固定而无量刑幅度的刑种。由于绝对确定的法定刑不能使法官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轻重适当的刑罚,不利于收到良好的刑罚效果,所以我国刑法典极少采用这种法定刑形式。

(2)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是指在条文中对某种犯罪,不规定具体的刑种和量刑幅度,只规定对该罪处以刑罚,具体如何处罚完全由法官掌握。由于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体现了恐吓主义的刑罚观念,没有统一的量刑标准,容易导致法官裁量刑罚的不平衡,我国刑法没有采用这种法定刑形式。

(3)相对确定的法定刑,是指在条文中对某种犯罪规定一定的刑种和量刑幅度。这种形式的自法定刑既有刑罚的限度,又有一定的自由裁量余地,便于法官在保证司法统一的基础上,根据犯罪的危害程度和犯罪人的具体情况,在法定刑范围内选择适当的刑罚,有利于实现刑罚的目的,因而被世界各国刑法普遍采用。

第十七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39

一、名词解释

1、背叛国家罪

是指中国公民指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2、叛逃罪

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3、间谍罪

是指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战时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

二、填空题

1.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主权、领土完整和 安全 的行为,构成背叛国家罪。

2.对于策动、胁迫、勾引、收买机关工作人员、武装部队人员、人民警察、民兵进行武装叛乱或者武装*的,应当依照武装叛乱、*罪从重处罚。

3.叛逃罪的主体是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4.参加 间谍组织 或者接受 其代理人委派的任务 ,或者为敌人指示 轰击目标 ,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构成间谋罪。

三、问答题

1.背叛国家罪的概念及其特征;

答:背叛国家罪,是中国公民指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本罪的特征如下: (1)客体是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2)客观方面表现为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勾结外国,即行为人以各种方式与外国联络,进行组织、策划等活动,这是手段行为。二是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这是行为人实施的目的行为。

(3)主体是中国公民,而且通常是在党和国家机关中职位较高,掌握党和国家重要权力或者有较高社会地位,较大政治影响的人。

(4)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直接目的。 2.叛逃罪的基本特征?

40

答:叛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本罪的主要特征如下: (1)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安全。

(2)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擅离岗位”,是指违反规定私自离开岗位的行为;“叛逃境外”是指在境内执行公务期间,由境内逃到境外的行为;“在境外叛逃”,是指在境外执行公务期间,擅自不归国投靠境外的机构、组织的行为。本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叛逃行为并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就成立本罪既遂,而不要求危害结果实际发生。

(3)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根据刑法第109条第2款的规定,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也能够构成本罪的主体。

(4)主观方面是故意。

3.认定间谍罪应注意哪些主要问题?

答:在认定本罪时,应注意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 间谍罪与非罪的基本界限体现在: (1)行为人是否具有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故意;

(2)行为人是否实施了刑法典规定的具体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间谍行为。那些在间谍组织中工作,却只单纯地从事一般的勤杂、医务、采买等服务性活动的,不能以间谍罪论。

(3)参加间谍组织的行为属于举动犯既遂。即行为人通过一定的手续加入间谍组织,成为间谍组织成员的行为就成立犯罪,不要求在加入后从事具体的间谍行为。

此外,划清间谍罪与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界限。(参见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五、案例分析

被告人李某在某机关任秘书科长期间,与本单位一女干部(有夫之妇)多次通奸,被其同事孙某揭发,李某因此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因而对孙怀恨在心,图谋报复。当年4月,李模仿孙的笔迹先后写了三封信寄给某国设在香港的情报机关,信中还附有一些当时正在召开的人代会的材料,其中有三份会议简报属于“机密”级。然后,李某以“知情人”的名义写信给公安局,要求对孙写信传递情报之事进行追查。上述信件后被我公安机关截获,并查明是被告人所为。

试分析:被告人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为什么? 答案:

41

李某的行为已经构成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和诬告陷害罪。

李某为了报复其同事孙某,首先伪造孙某笔迹故意与境外组织联系并提供国家秘密、情报,构成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随后又向公安机关诬告是孙某向境外组织提供国家秘密、情报,意图使孙某受到刑事追究,又构成诬告陷害罪,对李某应两罪并罚。

第十八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一、名词解释

1、航空器罪

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的行为。

2、责任事故罪

是指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或者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3、交通交通罪

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二、选择题

答案:

1.A 2.C 3.B.4.A 5.A 6.B 7.B 8.D 9.B 1.某甲企图将某单位仓库烧毁,于某日深夜在仓库门窗上洒上汽油用火点着,幸被巡逻人员发现,及时扑灭,因而未造成严重损失。对某甲应当以( )论处。

A.放火罪(未遂) B.放火罪(既遂) C.故意毁坏财物罪 D.破坏生产经营罪 2.放火罪、爆炸罪、投毒罪、破坏交通工具罪均属于( )。 A.行为犯 B.结果犯 C.危险犯 D.举动犯

3.某甲出于泄愤报复的个人目的,在工厂车间安放炸弹,将正在运行的机器设备炸毁,并将当班工人某乙炸成重伤,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某甲的行为构成( )。

A故意伤害罪 B.爆炸罪

C.破坏生产经营罪 D.故意毁坏财物罪

42

4.吴某因与刘某恋爱不成,遂蓄意杀害刘某。一日,他乘刘某外出之机,潜入刘某家中,将装有定时起爆器的自制炸弹放置在刘某的床下。刘某与同学李某一起回家睡觉后,炸弹爆炸,刘某与李某均被炸成重伤。吴某的行为构成( )。

A.故意杀人罪 B.报复陷害罪 C.爆炸罪 D.故意伤害罪

5.破坏交通工具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的显著区别在于( )。 A.犯罪对象不同 B.客观方面的行为方式不同 C.犯罪主体不同 D.主观罪过形式不同

6.某甲对某乙有意见,便故意将某乙所开职工班车的刹车搞坏,意图制造行车事故,使某乙受处分.由于汽车开出后某乙发现刹车有故障,及时采取措施,才未造成严重后果。对某甲应当以( )论处。

A.破坏交通工具罪未遂 B.破坏交通工具罪既遂 C.故意杀人罪未遂 D.故意毁坏财物罪 7.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应当以( )论处。 A.过失致人死亡罪 B.交通肇事罪 C.故意杀人罪 D.重大责任事故罪

8.某厂修建篮球场,派甲驾驶拖拉机带一大石滚去轧场地。其间,甲停车坐在驾驶室吸烟时,看到有两个

五、六岁小孩在石滚旁边玩耍。约十分钟后,甲发动机器,继续轧场,这时他却忘记了小孩在后边玩,也未回头看一下,结果拖拉机刚开动,站在石滚上的小孩便滚到下面,当场被轧死。甲的行为构成( )。

A.交通肇事罪 B.重大责任事故罪 C.玩忽职守罪 D.过失致人死亡罪

9.某农民偷割正在使用中的铁路专用电话线的行为构成( )。 A.盗窃罪 B.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 C.破坏交通设施罪 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三、填空题

1.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危害 不特定多数人的 生命健康和 重大公私财产 安全的行为。 2.在犯罪既遂的几种类型中,放火罪、爆炸罪、投毒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均属于 危险犯 。

3.放火罪、爆炸罪、投毒罪的犯罪主体是已满 14 周岁的人。

4.破坏交通工具罪的对象是正在使用中的 火车、汽车、电车、船舶、航空器 等交通运输工具。

43

5.组织、领导和参加恐怖活动组织并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犯罪的,依照 数罪并罚 的规定处罚。

6.劫持航空器罪是指以 暴力、胁迫 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的行为。

7.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是指违反 枪支管理法的规定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行为。

8.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 交通运输法规 ,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四、问答题

1.如何把握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客体?

答案: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客体是社会的公共安全。所谓“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及公共生产、生活的安全。其本质特征表现为不特定性,即这类犯罪的危害不是限于特定个人和财产,对于其侵害的对象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往往在事前无法确定也无法预料和控制。如果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所侵害的不是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而只是特定的个人的人身权或者特定的公私财产,则不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根据其所侵害的客体,以侵犯人身权利罪或者侵犯财产罪论处。

2.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种类有哪些?

答案:根据刑法分则第二章和《刑法修正案

(三)》、《刑法修正案

(六)》的规定,危害公共安全罪共46个罪名,具体划分为: (1)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包括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及其过失犯罪等。

(2)破坏公共设施、设备危害公共安全罪。包括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及其过失犯罪。

(3)实施恐怖活动危害公共安全罪。包括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资助恐怖活动罪、劫持航空器罪等。

(4)违反枪支、弹药、爆炸物及危险物质管理危害公共安全罪。包括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等。

(5)重大责任事故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包括重大飞行事故罪、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交通肇事罪、重大责任事故罪等。

3.放火罪的特征?

答案: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特征如下:

44

(1)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2)客观方面表现为放火焚烧公私财物、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所谓“放火”,就是以各种方法引起被点燃物燃烧,放火行为既可以用作为方式实施,也可以用不作为方式实施。但以不作为方式实施放火罪的,行为人必须是负有防止火灾发生义务的人。因放火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很大,所以只要实施了放火行为,存在造成人身、财产重大损失的危险,即使尚未发生实际的危害结果,都构成放火罪。如果“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属于放火罪的结果加重犯。

(3)本罪是一般主体,根据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放火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4)主观方面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4.劫持航空器罪的特征?

答案:劫持航空器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的行为。犯罪特征如下: (1)侵犯的客体是航空安全,即旅客和机组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及航空器的安全。本罪侵犯的对象是正在使用中的航空器。所谓“航空器”,是指各种运送旅客和运输物资的空中运输工具,主要是指飞机。本罪属国际犯罪。

(2)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的行为。所谓“暴力”,是指杀伤、殴打、捆绑、禁闭等强制手段;所谓“胁迫”,是指行为人以毁坏航空器,杀害人质等暴力为内容相要挟,迫使机组人员服从其指挥的手段;所谓“其他方法”,是指暴力、胁迫方法以外的,使机组人员不敢抗拒、不能抗拒或不知抗拒从而劫持航空器的任何方法,比如用麻醉药物使机组人员不知抗拒、或者航空器的驾驶人员利用驾驶航空器的便利条件劫持航空器等。这里的“劫持”,是指行为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强行控制航空器的行为,包括控制航空器的航向、航程、降落地点等。

(3)本罪的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年满16周岁的自然人。

(4)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犯罪目的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强行控制航空器。至于自于何种动机,则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5.丢失枪支罪的特征?

答案:丢失枪支不报告罪,是指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并且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这里的“丢失枪支”,包括遗失、被抢、被盗等情况。并非丢失枪支,就会构成本罪,必须是丢失枪支后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本罪。本罪在主观方面是过失,这里的过失是行为人对所发生的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但是对于丢失枪支不报告的行为一般是故意的。犯罪主体是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依照刑法规定,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不构成本罪。

45

五、案例分析

1.被告人刘某,男,28岁,矿山工人。刘某与李某经人介绍谈恋爱。后来,李某认为刘某不求进取,提出中止关系。刘某见恋爱不成,遂蓄意报复李某。刘某从自己工作的矿山炸药仓库偷了一些雷管和炸药,自制了一个装有定时起爆器的炸弹。一日,刘某乘李某在电影院看电影之机,将自制炸弹放置在李某的座位下面。炸弹爆炸后,李某当场被炸死,同时,在场观众多人被炸伤。

试分析:被告人刘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理由是什么? 2.被告人陈某,男,38岁,某出租汽车公司司机。一天晚上,陈某驾车在街上揽活。经过一个路口时,正好遇上红灯。陈某见没有警察,便驾车快速冲过路口。此时,王某正在路口对面人行横道上过马路。当陈某发现王某时,急忙踩刹车,但因车速过快,制动距离短,结果还是将王某撞倒。陈某下车跑到王某身边,发现王某已经休克,不省人事,陈某感到非常害怕。看到路口没有其他人,陈某忙将王某抱到路边,然后驾车逃离。半小时后,王某被人发现,送进附近医院抢救。由于耽误时间过长,王某失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

试分析:陈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为什么? 案例答案:

1.被告人刘某的行为构成爆炸罪。刘某用爆炸的方法本想炸死特定的个人李某,犯罪行为与结果危害到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安全,已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而不是故意杀人罪。

2.陈某在夜间违章驾车撞倒王某,发生交通肇事后,未主动采取积极措施将王某送医院抢救,反而将王某移至路边逃逸,王某因耽误时间过长,失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由此可见,陈某主观上已从过失心态转变成间接故意的犯罪心态,即他对王某可能因得不到及时抢救会导致死亡的结果持放任态度。因而,陈某已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

第十九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一、名词解释

1、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是指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除毒品、武器、弹药、核材料、伪造的货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黄金、自银和其他贵重金属、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淫秽物品以外的其他普通货物、物品,进出国(边)境,偷逃关税,情节严重的行为。

2、信用卡诈骗罪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3、偷税罪

是指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

46

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缴纳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4、保险诈骗罪

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以非法获取保险金为目的,违反保险法规,采用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者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向保险人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

5、侵犯商业秘密罪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非法获取、披露、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6、侵犯商业秘密罪

是指非法获取、披露、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二、单项选择题

答案: 1.C 2.C 3.A 4.D 1.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在( )以上的,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A.1万元 B.2万元 C.5万元 D.10万元 2.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应当以( )处罚。

A.走私罪 B.妨害公务罪 C.走私罪和妨害公务罪合并 D.走私罪从重

3.某甲伪造500美元之后用其骗购了大量商品。对某甲的行为应当以( )论处。

A.伪造货币罪 B.持有、使用假币罪 C.诈骗罪 D.伪造货币罪与诈骗罪合并

4.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应当以( )论处。

A.伪证罪 B.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C.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 D.保险诈骗罪

三、多项选择题

答案: 1.ABCD 2.BCD 3.ABD 1.信用卡诈骗罪在客观方面的行为方式有( )。

A.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 B.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C.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D.恶意透支的

47

2.纳税人采取各种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 )以上且偷税总额在1万元以上的,构成偷税罪。

A.5% B.10% C.15% D.20% 3.虚假广告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 )。

A.广告经营者 B.广告发布者 C.广告管理者 D.广告主

四、填空题

1.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 掺假、掺杂、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或者 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行为,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2.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在数量方面要求偷逃应缴税额在

5万元 以上。对多次走私未经处理的,按照 累计 走私货物、物品的偷逃应缴税额处罚。

3.武装掩护走私的, 从重处罚 处罚,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以走私罪和妨害公务罪,依照 数罪并罚 的规定处罚。

4.伪造货币罪的对象包括 人民币 和 外币 。

5.内幕交易、泄漏内幕信息罪的犯罪主体是 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 或者 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 。

6.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恐怖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罪 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以各种方法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的行为。

7.保险诈骗罪的犯罪主体是 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 。 8.侵犯著作权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以 营利 为目的。

9.以 暴力、威胁 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 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 接受服务 ,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强迫交易罪。

五、问答题

1.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种类。

答案:依据刑法分则第三章、199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2005年《刑法修正案

(五)》、2006年《刑法修正案

(六)》的规定,破坏社会主义

48

市场经济秩序罪共有8大类,102个具体罪名。具体如下:

(1)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包括: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假药罪等。共9罪。 (2)走私罪。包括: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核材料罪等。共10罪。

(3)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包括:虚报注册资本罪,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等。共16罪。 (4)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包括:伪造货币罪,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等。共28罪。 (5)金融诈骗罪。包括: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等。共8罪。 (6)危害税收征管罪,包括:偷税罪,抗税罪等。共12罪。

(7)侵犯知识产权罪。包括: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等。共7罪。 (8)扰乱市场秩序罪。包括: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虚假广告罪等。共12罪。 2.走私罪的概念及其特征。

答案:走私罪,是指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偷逃关税、非法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或限制的物品、货物进出国境,破坏国家对外贸易管制、情节严重的行为。

作为类犯罪,走私罪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走私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的海关监督管理制度以及国家对外经济贸易管理制度。

(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偷逃关税、非法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或限制的物品、货物进出国境,破坏国家对外贸易管制、情节严重的行为。具体说,走私罪在客观方面具有三个特征:

(1)违反海关法规,是指违反国家《海关法》对货物、物品进出口的监管制度,这是走私罪成立的前提条件;(2)逃避海关监管、偷逃关税、非法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或限制的物品、货物进出国境是走私罪的另一个基本特征。(3)情节严重,是走私罪成立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3)走私罪的主体包括单位和自然人。

(4)走私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过失不构成走私罪。有些走私犯罪的成立还需要具有牟利或者其他目的。

3.侵犯知识产权罪的主要罪名有哪些?

答案:侵犯知识产权罪包括: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假冒专利罪,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侵犯商业秘密罪。共7罪。

4.洗钱罪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答案: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的行为。特征如下: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

49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191条规定,洗钱罪的具体方式为:(1)提供资金账户的;(2)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3)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4)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5)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

(3)本罪的主体包括个人和单位。

(4)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故犯,如果行为人确实不知道是上述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提供了资金账户,转账等帮助的,不构成犯罪。

5.吸收、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具体行为方式? 答案:根据刑法规定,包括:

(1)不具备吸收公众存款的合法资格而擅自吸收公众存款,如个人擅自吸收公众存款、擅自设立的金融机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2)具有吸收公众存款的资格但以非法的方式吸收公众存款,如提高利率、提前还本付息、先付息后存款、变相提高利率等。(3)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即不以存款的名义而是以其他名义如集资、投资、发行债券等方式吸收公众存款。本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

6、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的具体行为有那些?

答案:根据《刑法修正案

(六)》第11条的规定,的具体行为包括:

(1)单独或者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或者持仓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或者证券、期货交易量的;(2)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期货交易,影响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或者证券、期货交易量的;(3)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进行证券交易,或者以自己为交易对象,自买自卖期货合约,影响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或者证券、期货交易量的;(4)以其他方法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的。

7、非法经营罪的概念与特征。

答案: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从事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非法经营罪”在1979年刑法中,属于投机倒把罪的范畴,1997年刑法修订后,分解了投机倒把罪,将未分解成具体犯罪罪名的投机倒把行为统称为“非法经营罪”。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市场正常的管理制度。“市场”,包括商品市场和服务市场。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违反国家规定,从事非法经营,情节严重的行为。刑法第225条及《刑法修正案》共规定了4种具体的行为方式,分别是:(1)未经许可经营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行为。(2)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行为。(3) 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或者保险业务的(1999

50

第20篇:三阶魔方的入门玩法教程(角先法)

魔方-角先法

下面介绍三阶魔方的另一种入门级的解法——角先法。只有两个公式,简单容易记忆,强烈推荐。 公式1:R\' F R\' F\' R2 U2 R\' U\' R U2

公式2-1:R MF R2 MF\' R 他的变体2-2:R\' MF R2 MF\' R\'

MF指的是F和B的夹层,方向同F。 MF\'指的是F和B的夹层,方向同F\'。

1.先复原第一层的四个角块。

只管角块,而不用管棱块。这一步没有公式,只有最最入门的手法而已。目标状态:

完成后,上下翻转整个魔方。

2.复原第三层的角块

2-1 调整剩余角块色向

应用公式1,就可以变成:

若是这种情况,可以旋转魔方(上层做前层,前层做上层),然后应用公式1,然后再旋转魔方(上层做前层,前层做上层),应用公式1,就可以达到目的。 2-2调整剩余角块位置

检查魔方第三层角块,会发现角块位置有可能有2块,或者3块,或者4块的位置不正确。若全部正确,则可以跳过这一步。

旋转魔方,使上层成为前层,让需要交换的两个角位于如图中1和2的位置,然后用公式1,就可以交换两个角块,同时保持他们的色向。

多块角块位置不对的,可以用此方法逐个角块调整位置,直至全部位置正确。

3.复原上下两层棱块位置 应用公式2-1,就可以将FR棱复原到UL棱,如左图;

应用公式2-2,就可以将BR棱复原到UL棱,如左图;

这样,将目标位置通过U(或者U\'或者U2)转动到UL棱位置,转动中间层,将目标块转动到FR(或者BR)棱位置,就可以形成上述情况,进行还原。若目标块已经在U层上,则利用公式2将它替换到中层,再还原。

注意:这里只要还原底层4个棱和顶层3个棱就可以,留下顶层一个棱的缺口下一步用。

4.调整中层棱块的色向

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中间层的三个棱(另外一个在U面上)的方向是否正确,判断方法很简单:就是看该棱某一面的颜色与其所在面或相对面中心块的颜色是否一致,一致的话就正确,不一致就错误。对于方向错误的棱块用下面方法调整方向:

通过转动U层,使得U层上未完成的缺口处于2号或3号位置,他的侧面的颜色要与其所在面或相对面的颜色一致,然后再用公式2-1(1号位到2号位)或者公式2-2(1号位到3号位)调整1号位的色向。所有中间层的棱方向都正确后,就可以把上层缺口堵上了。

5.还原中间层上的棱

转动魔方,使得中间层上的棱如图所示,1号棱需要到2号,2号需要到3号,3号需要到1号。

先做L\',然后用公式2-1,再做L,这样1,2,3号棱就都完成了。 若中层4个棱位置都不正确,多用上述方法就可以全部完成。 至此,魔方被全部还原。

学先法讲先法
《学先法讲先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