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转型中谱写新篇

发布时间:2020-03-01 21:32: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转型中谱写新篇

——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十年巡礼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师教育培养了千百万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支撑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事业,为我国教育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教育,积极推进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战略转型,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促进教师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教师教育进入以走向开放、提高层次、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提高质量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新时期,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一、优化布局结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面向21世纪,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新形势下,传统师范教育不再适应教育要“三个面向”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变革师范教育,重组师范教育资源,调整布局结构,逐步提高层次重心,构建教师教育新体系,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推进教师教育体系走向开放。根据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和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依托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的要求,调整师范院校布局结构,支持和鼓励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实现了教师教育体系从相对独立封闭向灵活开放的转变。2011年,举办教师教育的高等学校共有527所。其中,

1 普通本科师范院校108所,师范专科学校36所,非师范类院校383所。从学校数量来看,师范院校占27.3%,非师范院校占72.7%;从培养本专科师范毕业生数量来看,师范院校占52.7%,非师范院校占47.3%。建立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共同培养培训职教师资体系,目前已建立了93个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8个全国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10个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单位。推动各地建立了约300个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和100多家职教教师企业实践单位。从总体上看,师范院校仍然是我国教师教育的主体力量,非师范院校已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力量,传统封闭的师范教育体系被打破,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二)提升教师教育办学层次。根据我国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提高师范院校层次结构和重心,教师教育逐步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与2002年比较来看,到2011年高师本科院校有所发展,由96所增加到108所;师范专科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大幅度减少,师专由140所减少到36所,中师由815所减少到132所;独立设置教育学院合理收缩,由166所减少到60所。大批师专、中师和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本科师范院校或综合性学院等。培养教育专业硕士高等学校由1997年的16所增加到2011年的83所。2011年,15所高水平师范大学和综合大学开展教育博士培养试点工作。师范毕业生学历层次明显提高,本专科毕业师范生和中师毕业生之比从2002年52.5∶47.5提升到2011年的90.1∶9.9。2011年,全日制教育硕士毕业生为4565人,在职教师攻读教育硕士毕业生为7963人。2000年,开展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累计招生1.1万余人,毕业8000

2 余人,95%以上回到职业学校工作,培养造就一批教学骨干和专业带头人。教师教育办学层次基本实现了从中师、大专和本科的“旧三级”向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新三级”的转变。

(三)加快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以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为导向,推进普通师范院校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2010年“国培计划”中国家级示范性培训项目骨干教师集中培训由34个单位承担,举办200期,其中25所师范大学承担了160期,培训人数达7927人,占80%。积极推动教师进修学校与教研、电教等机构进行资源整合,形成上挂高师院校,下联中小学校,具有“多功能、广覆盖、大服务”特点的县区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现已有近1400所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实现了整合或联合。教师教育一体化有效改善了过去教师培养与培训相分离的低水平、低层次和低质量的状况,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培训质量和效益。

二、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符合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需要的现代教师教育制度。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传统师范教育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分配和师范生专业奖学金等制度逐步打破,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教师教育制度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教师培养制度创新迈出新步伐。2007年起,国务院决定在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采取这一示范性举措,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

3 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免费教育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毕业后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5年来,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成效显著。一是延揽大批优秀学生攻读师范,师范生生源质量明显提高。6所部属师范大学5年共招收免费师范生5.5万人,考生报考踊跃,吸引了大批优秀学生读师范,重点线上考生报名人数达到招生计划的4.2倍以上。生源质量好,各校录取免费师范生的平均成绩均高出本省重点线40分以上。生源分布合理,中西部生源占90%,农村生源占60%。二是促进教师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新突破。中央财政安排5亿专项资金实施“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计划”,6所部属师大建立近百个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选派高水平教师和优秀中小学教师担任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工作,用最优质教师教育资源来培养免费师范生。三是坚持正确就业导向,落实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21800名两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全部到中小学任教,其中91%以上到中西部地区中小学任教,37.7%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四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有力促进各地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已有18个省份采取不同方式开展师范生免费教育。部属师大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工作正彰显出越来越大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探索培养高学历农村教师新机制。2004年,启动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从具有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资格的高校中,选拔部分优秀应届普通本科毕业生,录取为“硕师计划”研究生,并与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签约聘为编制内正式教师。先在县镇及以下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3年,并在职学习研究生课程。第四年,到培养

4 学校脱产集中学习1年,毕业时获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目前,70所大学参加推荐工作,40多所大学承担培养任务,8年来累计招收培养“硕师计划”研究生6945人。“硕师计划”的实施,为农村学校培养输送了一批高学历农村骨干教师。

(三)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制度。1999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明确提出参加培训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培训实行每5年为一个周期的管理制度,一个周期内原则上每位教师应参加不少于240学时的培训。同时,还对教师培训的内容与类别、组织管理、条件保障、考核与奖惩等方面作出规定。2006年,财政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规定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用于教师培训。200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规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201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将教师每5年参加培训的时间提高到不少于360学时。《规定》等培训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将教师培训推向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四)建立健全教师教育标准体系。2012年教育部颁布实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研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师范

5 类专业认证标准》、《师范院校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等,逐步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制度。

三、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师范院校围绕优秀教师的培养目标,主动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积极创新教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加强师范类学科专业建设,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一)探索多样化教师培养模式。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以提高师范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探索确立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新模式。一些师范院校建立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了一大批稳定的师范生教育实习基地,构建起了师范院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共同培养师范生的新模式。一些师范院校积极开展3+

1、2+2本科培养模式、4+1双学位培养模式、4+2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探索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分段培养的中学教师培养新模式。以培养全科型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为目标,一些师范院校积极探索综合培养、先综合后分方向和分科培养小学教师模式。一些师范院校积极开展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培养专科学历幼儿园教师的模式。

(二)加强师范类专业建设。为推进师范类专业建设与教师培养工作,2007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在师范院校中建设289个国家级师范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切实为师范院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21世纪初,随着小学教师培养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新建267个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新建430个初等教育专科专业,培养本专科小学教师。

(三)积极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是提

6 高教师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1998年启动“面向21世纪高师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计划”,产生了教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方案、优质教材等213项重要项目成果,并广泛应用于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过程中。2011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各有关高校积极贯彻落实,按照学习领域、建议模块和学分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教育课程方案,保证新入职教师基本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需要。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打破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老三门”的教师教育课程框架。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采取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着力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强化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是提高师范生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的核心环节。2007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推动各地普遍落实师范生到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制度,大力提高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一批师范院校加强师范生职业基本技能训练,加强教育见习,建设长期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选派优秀高校和中小学教师共同担任师范生实习指导教师。创新师范生教育实践形式,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和置换培训,将教育实习与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相结合,不仅增强了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提高了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据不完全统计,2008—2009学年,河北等19个省份124

7 所师范院校共有8.5万名师范生到1.6万所农村中小学校进行了实习支教,7.5万名农村教师接受了师范院校举办的各种形式的培训。

四、实施“国培计划”,推动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1999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标志着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全面展开。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根据不同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确定教师培训工作重点,采取“国培计划”引领方式,先后组织指导实施了两轮全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极大提升了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一)组织实施“国培计划”。2007-2009年,教育部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中央财政投入9000万元,采取“对口援助”、“送培到省”、“送教上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等方式培训全国近百万中小学教师,其中,农村中小学教师占80%以上。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开展对中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大规模培训,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等3项内容。两年来,中央财政安排专项经费13亿元,共培训幼儿园、中小学教师215万人,其中,农村教师207万人,占96.3%,培养了一大批“种子教师”,提高了教师培训的专业化水平,同时带动了各地教师全员培训的开展,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的作用。

(二)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2005年,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

8 训。截至2011年底,各地累计培训中小学教师近600万人,极大推动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

(三)大力推进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落实《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配合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2003-2007年),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工作方针,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国家对100万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了重点培训,对200万中小学教师进行学历提升培训。带动各地对1000万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201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推动各地通过多种有效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今后5年,将对全国1000多万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五、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启动两轮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组织实施一系列项目,全面推动职教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一)组织实施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2007-2010年,对8000余所中等职业学校的3万名专业骨干教师进行了国家级培训。培训采取“基地培训+企业实践”的新模式,推动国家级师资培训基地与上千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选派了1000名教师到德国、奥地利进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实施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完成培训15万人。“十二五”期间,继续组织45万名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

9 师国家级培训,4500名教师出国进修。与2005年相比,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增加了80%,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明显增强。

(二)开展重点专业师资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开发。支持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联合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开发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师资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4年来,项目承担单位组织了2500多人参与研究工作。共开发70个专业的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培训方案和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70本专业教学法和200多本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专门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基本形成。

(三)实施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项目。“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和18个省份的省级财政投入近2.6亿余元,资助中等职业学校聘请兼职教师2.7万余人次。其中,4500所中等职业学校的近6800个专业点得到中央财政资助,面向社会和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1.6万余人。在该项目引导下,各地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其中,云南、浙江、河南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投入专项资金1.4亿元,支持中职学校聘请兼职教师1.1万人。与2006年相比,“十一五”末职业学校兼职教师数量增加了21%,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用人机制更加灵活。

经过1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教师教育在转型中取得了积极进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是教师教育始终是国家的事业和政府的责任。国家重视,政府主导。在各个历史阶段,教师教育都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教师教育始终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尽管有关师范性与学术性的争论不断,但教师教育体系总体稳

10 定,始终面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源源不断地提供师资保障。三是教师教育始终重视中国特色的教师养成。吸引优秀生源,重视教师养成,强化教师专业训练,强调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培养。四是教师教育始终得到政府的特殊支持与政策保障。教师教育质量始终得益于“提前招生、免费教育、优先就业”等优惠政策。面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的历史新时期,教师教育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坚持统筹规划,优化布局,提升层次,强化特色,改革创新,走以质量提高为核心的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为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和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 许涛)

再接再厉、谱写新篇创业工作总结

注重交通安全 谱写时代新篇

奉献青春年华 谱写热电新篇

安徽好人谱写精神文明新篇[定稿]

立足平凡岗位,谱写不平凡新篇

不辱使命 谱写人水和谐新篇

奏响和谐音符 谱写发展新篇

吉首消防编印报纸 谱写消防宣传新篇

构建学习型县域 谱写沐川发展新篇

构建学习型县域 谱写沐川发展新篇

转型中谱写新篇
《转型中谱写新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谱写新篇张 新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