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03 23:59: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重难点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五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九上册第二十四章《圆》24.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第二课时《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本课时内容是在学习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直线和圆相切的条件,并为探究切线长定理而作准备的,它在圆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整个初中几何学习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因此,它是几何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知识工具。

2、本课主要知识点 (1)切线的判定定理 (2)切线的性质定理

3、教材整改

结合教学实际及中考要求,我对教材内容略作了调整。当探究出判定后,为了提高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我特增加了例1和例2,让学生总结出“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时,常常添加辅助线的两种方法”,总结例1主要是连半径、证垂直;例2主要是作垂直、证半径。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达到学以致用。同时我对学案也作了调整,将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得以具体的体现。

二、学情分析

1、已有的知识能力

学生已经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的知识,与圆有关的性质,切线的定义等。

2、已有的数学能力

具有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等。

3、已有的学习能力

预习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讲解能力、概括总结能力,评价能力等。

三、目标、重难点分析

基于上述情况,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 (2)切线的性质定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训练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2)通过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2)经历探究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过程,掌握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是在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基础上设定,它的设定既符合新课标的知识、能力要求,又要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因此,承上:它起着承载知识的生长点以及与旧知识的联系;还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这些目标针对你的学生一定是最能实现和达到的;启下:它起着教师对教学过程设计中的起点在何处,这个起点是否针对了你自己将要面对的本堂课的学生,是否符合所教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还决定了你的整个教学设计如何来落实完成知识、发展过程、突破能力。

(二)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

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灵活运用。

突破措施:主要通过将问题细化,通过学生分组学习、练习、学生板演、学生讲解等方式突破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上:我主要采用以学案为载体,当堂达标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帮助学生课堂讲解,并赋以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同时还结合了启发、讲解、评价综合的教法。 学法上:充分发挥小组作用,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讲解,再面向全班讲解,让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知识体系。

五、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

1、温故知新。

(1)学生填表,复习圆与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

(2)观察与思考。下雨天转动的雨伞上的雨滴;砂轮上的火星方向。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探究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1)注意语言叙述及数学符号语言的描述,结合图形重点讲解。 (2)归纳判定一条直线是切线的三种方法。

学生可以自己归纳,讨论三种判定方法的应用。对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要理解记忆。

此时设计了几个判断题,进一步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 (设计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3、例题学习。

在这里我设计了三道例题;通过例1和例2学习让学生总结出“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时,常常添加辅助线的两种方法”,总结例1主

要是连半径、证垂直;例2主要是作垂直、证半径。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达到学以致用。例3主要是切线的性质定理的应用。教师板书例1的证明过程,让学生学会切线的判定定理证明的书写方式,给学生作示范板演。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知识掌握了,怎么应用,如何逻辑推理,通过例题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会做,而是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

4、课堂练习。

练习题共6道,在通过知识学习、例题学习的过程中,来进一步检验学习情况,学生不要讨论要独立完成。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解,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成果。

(精讲精练,让学生教学生,在训练中提高自己知识的应用能力。)

5、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教师投影,前后衔接,形成知识链。

6、当堂达标。利用学案达标题中的基础知识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完成能力拓展。(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当堂达标。)

7、布置作业。教材101-102页第

5、12题。 结束:

各位评委、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课堂中注重:“精讲精练”、“当堂达标”;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教师:息陬镇中学孔令清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教案

圆的切线性质和判定教案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初中数学教案[定稿]

圆的切线判定和性质(教案)002

《圆的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24、2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 教学反思

九上数学《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教学设计)》

圆的切线的判定与性质教学设计

《切线判定》教学反思

切线的判定教学反思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说课稿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