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专业作业

发布时间:2020-03-01 18:26: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结合中国第7次森林资源一类清查结果,论述中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中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1.资源类型多

主要指的是树种多,森林类型多和珍贵经济林木多。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复杂多样,形成了我国森林资源类型多的特点。全世界木本植物2万余种,我国有约8 000余种,有世界木本植物种类的40%,其中乔木有2 000多种。竹类资源也十分丰富,约有30个属,300多个种,总面积达340多万2hm,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多的国家。

由于我国从南到北地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5个主要气候带,因而形成了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叶林与阔叶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等多种主要的森林类型。

2.资源总量多、人均少

中国森林面积1.95亿公顷,中国森林面积居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之后,列第5位;森林覆盖率20.36%,活立木总蓄积149.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7.21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0.62亿公顷,蓄积19.6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继续保持世界首位。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 位。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积10.151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从总体上看,我国仍属于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

3.分布不均

由于历史和自然、地理条件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森林资源分布非常不平衡。东北、西南和东南各地森林资源较多,华北、中原和西北各地的森林资源分布少,差异极大。从人均拥有量看,人均面积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只有西藏和内蒙古自治区,其中西藏人均最多,森林

23面积人均达到2.987hm,这主要也是由于人口少所致。人均蓄积超过世界平均水平71.8m

3的只有西藏自治区,林分蓄积达到人均850.9m。

森林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还反映在与人口、经济发展关系的不平衡上。现有森林主要分布在远离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域,不仅增加了经营利用森林的费用,尤其是运输费用,也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得不到森林资源的直接保护,降低了生活质量。近年来在我国日渐兴盛的与森林有关的旅游、文化、休憩等也由于森林距离遥远而增加了出行的难度和费用。

4.森林结构不合理

主要反映在林龄结构和林种结构等方面。从年龄结构上看,不合理主要反映在幼、中龄林多,成过熟林资源少的林分低龄化上。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各材种比例不合理。最突出的方面是用材林比重大。

5.林地生产力低

林地生产力低主要反映在2个方面,一是每公顷蓄积生长量低,二是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比重小。蓄积生长量是我国蓄积资源增长的主要途径,第7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全国林分单位面积平均生长量3.55m3,林分的每公顷蓄积量85.88m3,林业用地利用率,即有林地占林业用地的比例较低(60%)是林地生产力低的另一个方面。

6.人工林多,质量不高

我国的人工林与世界各国同期人工林相比,数量是最多的。目前中国天然林保护规模及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实现了连续20年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双增长”。但由于经营管理的水平不高,人工林的质量较低。质量低的主要表现,第一是人工造林合格率低;第二是蓄积量低,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约30立方米。

2.论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具体实现途径。

(一) 森林永续经营

森林永续经营理论有比较成熟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是长期指导各国经营森林的模式和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其经营目标从最初的木材生产永续利用现在的森林多资源永续利用。

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提供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这些思想以将森林永续利用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健康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森林分类经营

分类经营是森林资源管理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课题之一。

分类经营是一种手段。通过小空间森林的分类经营 ( 镶嵌分布 ) 实现大空间林业 ( 产业 ) 的优化组合。

所谓森林分类经营(Claified forest management),又称为“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经营”。即以发挥某一林种某一效益为主,兼顾其它方面效益的经营模式。

(三)近自然森林经营

(1)“近自然林业”思想的正式提出,最早可追溯至1898年德国林学家盖耶尔(Gayer)发表的“接近自然的林业理论”,他提出了与法正林不同的纯粹自然主义的“恒续林经营思想并加以实施,被认为是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早期体现。

(2)完整的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和技术体系是1920年提出的,是由德国林学家Moiler代表的近自然林业学派与主张同龄林经营的土地净生产力学派的对立中发展起来的。

(3)此后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理论已基本完善,并在欧洲得到推广和实践。尤其是1998年Gadow的《可持续森林经理》,将近自然经营理论纳入到可持续林业体系,使近自然森林经理理论更加完善。

(四)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美国和加拿大提出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1992年美国林务局正式宣布采用生态系统经营模式。

作为一种新的森林经营理论,生态系统经营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美国林务局、林纸协会、林学会、生态学会都针对各自的立场和观点作了相应的描述。

共同点是: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利用生态学原理,尊重人对生态系统的作用和意义、重视森林的全部价值。

(五)森林认证

越来越多木材消费者不希望自己购买行为导致森林减少,这样的关注同样在木材业主和销售业主之间广泛扩展。随之而来是林产品的生态环境认证、木材工业界认证以及政府认证及其组合的普及。为保证宣传的可信用性,很明显需要借助于独立机构的监督与认证。在这种背景下,环境保护组织、林学家、木材生产者与贸易者、当地居民组织与认证机构于1993年在加拿大多伦多设立了森林管理委员会。

3.论述我国森林区划系统。

目前,在我国林区中,森林经营区划系统如下:

(一) 经营单位区划系统

1.林业局(场)

林业(管理)局→林场(管理站)→林班→小班;或林业(管理)局→林场(管理站)→营林区(作业区、工区、功能区)→林班→小班。

2.自然保护区

管理局(处)→管理站(所)→功能区(景区) →林班→小班。

(二)县级行政单位区划系统

县→乡→村或县→乡→村→林班→小班

4.结合林业生产实际,阐述在进行森林经理二类调查时应注意的问题。

森林经理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

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了解和掌握二类调查的任务和目的。

2.加强准备工作

在这样大的区域内对森林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所需要的人、财、物投入是相当多的,如果准备工作不充分就直接影响二类调查的效果,因此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即组织准备、物质准备和技术准备。

3.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

除了对森林资源有透彻的了解外,还应对森林经营管理产生影响的相关条件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了解。

4.加强小班调查精度

小班调查是二类调查中涉及地域最广,工作量最大的一项工作。小班是以林分为基础划分的,而林分是林学、生物学特性基本相同,与周围森林地段有明显差异的森林地段,是森林资源构成的基本群体单元。为了科学合理地开展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必须将森林资源信息落实到每个林分中。小班调查就是将各种林分调查因子落实到每个林分中。

5.强化专业调查

是对土壤、立地条件、生长量、病虫害、消耗量、野生动物以及森林游憩等多资源项目进行的单项或几项内容的调查。在二类调查中,专业调查项目的选择应根据需要和技术条件而定。

6.加强内业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 5.结合本人所在具体地域,调查资产评估实际发生的税费种类、计税方式及计算方法 税费是指税收和费用税收,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依据其社会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形式。税费是指国家机关向有关当事人提供某种特定劳务或服务,按规定收取的一种费用。

调查资产评估实际发生的税费种类及计算方法如下:

(1)育林费:按统一计征价的12%征收。

(2)维简费:按统一计征价的8%征收。

(3)森林植物检疫费:按统一计征价的0.2%征收。

(4)增值税:按不含税价的6%征收。

(5)城建税:按增值税额的5%征收。

(6)教育附加税:按增值税额的3%征收。

(7)所得税:按不含税价的2%征收。

6.结合所在地域,论述用材林资产评估的具体流程?并编制资产评估报告。

用材林评估流程:

1.同龄林林木资产评估

根据同龄林的结构和经营特点,同龄林林木资源资产评估一般按森林经营类型,分别龄组选用不同的评估方法进行测算。

(一)成过熟林木资产评估

(1)市场价倒算法:是用被评估林木采伐后所得木材的市场销售总收入,扣除木材经营所消耗的成本(含有关税费)及应得利润后,剩余部分作为林木资产评估价值。

(2)市场成交价比较法

市场成交价比较法又称现行市价法,是资产评估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该法要求有一个发育充分的公开的森林资源资产市场,能够找到与被评估资产相近的适合案例。根据《国有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的要求,采用成交价比较法时应取三个以上参照物进行综合测算后确定。

(二)幼龄林林木资产评估

重置成本法是幼龄林林木资源资产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指在资产评估中,用现时条件下的工价和生产水平重新营造成一块与被评估资产相类似的幼龄林所需要的成本费用作为

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使用的是当地的社会平均生产成本,并要求达到平均水平的林分质量,并以平均水平林分的平均高和平均株数作为参照确定重置成本的调整系数。

(三)中龄林林木资产评估

中龄林林木资产是用材林林木资产中最难评估的部分。中龄林在近期内不能进行采伐,因而不能采用木材市场价倒算法,中龄林距造林的年代较长,一般都达一二十年,在这样长的时间用成本法测算,长时间的复利计算易产生偏差,亦不理想,但中龄林的林分一般已达稳定,用其进行预测成熟时的林木产量一般较为可靠,因而在中龄林中经常可采用收获现值法。在森林资源资产市场发育较为充分的地方也可采用市场成交价比较法。

2.异龄林资产评估

根据异龄林的结构与经营特点,异龄林林木资产的评估测算采用收益净现值法和市场成交价比较法,不能用成本法,因为现有异龄林多数为天然异龄林,其投资成本难以确定,在异龄林中可以采伐的仅部分成熟的林木,而大部分是充满生机的中、小径的中龄、幼龄林木这部分林木是不能应用市场价倒算法进行测算的。

行市场成交价比较法

在异龄林中使用市场成交价比较法关键是选择参照的交易案例,在异龄林中由于其林相较同龄林复杂得多,其案例的收集也困难得多。在选择案例时首先应考虑树种组成,因为在复层混交的异龄林中,树种结构的差异对林木价值的影响极大;其次是径级结构,林分中大径木的数量直接影响了林木的平均价格和总价值;最后是立木的蓄积量和地利等级 。因此,在评估中其林分的质量调整系数的确定必须考虑树种结构、径级结构、蓄积量和地利等级

资产评估报告:

拟转让一块面积为100亩的红皮云杉中龄林,其主伐年龄为26年,现年龄为15年,蓄

3积量为10M/亩,,假设每年的营林管护成本为5元/亩,由该地区一般指数中径材的标准参

3照林分的蓄积生长方程,预测其主伐时平均亩蓄积为18M/亩,现实林龄(即14年生)标准

3参照林分的平均亩蓄积为9M/亩,该林分已经过间伐不再要求间伐,请计算该林分的林木资

产评估值。

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均为虚构假设指标)

(1)营林生产成本:从第五年起每年的管护费用为5元/亩。

(2)木材销售价格(参照成过熟林而得):原木730元/立方米;综合:620元/立方米

333(3)两金统一计征价:原木400元/M;综合:200元/M :增值税起征价原木550元元/M ;

3综合:420元/M

3(4)木材生产经营成本(含短运、设计、检尺等):130元/M

33(5)地租:原木48元/M ;综合33.6元/M

(6)木材生产经营利润:原木15元/立方米;综合9元/立方米

(7)林业投资收益率:6%

(8)出材率:原木出材率为25%;综合出材率为45%

相关费用:

(1)育林费:按统一计征价的12%计

(2)维简费:按统一计征价的8%计

(3)木材检疫费:按统一计征价的0.2%计

(4)销售费用:10元/立方米

(5)管理费用:按销售收入的5%计

(6)不可预见费:原木12元/立方米,综合7元/立方米

(7)增值税:以起征价的6%计

(8)城建税、教育附加合计以增值税的8%计

测算过程:

(1)预测主伐时亩蓄积量:

3M=mn×Mu/Mn=10×18/9=20 M

(2)原木纯收入

A1=W-C-F-D

3=730-130-400×20.2%-10-730×5%-12-550×6%×1.08-15-48=362.1元/M

(3)综合纯收入

A2=W-C-F-D=620-130-200×20.2%-10-620×5%-7-420×6%×1.08-9-33.6=331.8

3元/M

(4)现在至主伐期间的营林管护成本合计

(5)其总评估值为:

根据收益现值法公式得:En

E=S×M×(f1×A1+f2×A2)/ 1.06uAuCi(1p)unin(1p)in1inuCiV1p)un1in1un1pP1P5[(10.06)26141]42元0.06(10.06)2614(26-14) -S×T

(26-14)=100×20×(0.25×362.1+0.45×331.8)/ 1.06

故该木中龄林评估值为234200元

-42×100=234181=234200元

专业作业
《专业作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专业操作 作业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