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产业为先助推小城镇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0-03-02 22:20: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产业为先助推小城镇新发展

作者:华汉旅 文章来源:华汉旅 点击数:3721 更新时间:2011-12-16 小城镇是指区别于大、中城市和农村村庄的具有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所居住的社区,包括国家已批准的建制镇和尚未设镇建制的相对发达的农村集镇。华汉旅认为在我国,按照城市的定义,小城镇当属于空间规模最小的非农业人口的居民点,它是我国城镇体系之尾,乡村发展之头,是农村和城市的边缘地带;是土地集中利用、人口和社会经济集聚发展等城市特征形成的过渡空间。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中国特色城镇化条件和农村建设的总体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作为链接城乡基地和桥梁、统筹城乡发展关节点的小城镇,其地位和作用不断得到提升,但同时也遇到了发展中的体制与机制障碍,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我国60年来小城镇的发展轨迹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小城镇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我院根据我国小城镇的发展轨迹细分为5个时期:

(1)恢复和初步调整期(1949—1957年)

(2)萎缩、停滞期(1958—1978年)

(3)恢复发展期(1979—1983年)

(4)快速发展期(1984—2001年)

(5)协调提升期(2002年至今)

小城镇经过数量快速增长时期后,自身发展上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地方缺乏长远科学的规划,小城镇布局不合理;有些地方存在不顾客观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而盲目攀比的倾向;多数小城镇集聚设施不配套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的迅速推进。年平均递增6.04%。除建制镇外,作为小城镇雏形的农村集镇数也有了明显增加,目前已达3万多个。小城镇的发展,不仅表现为数量上的扩张,还表现为其总体功能和作用的不断增强。

1.小城镇对人口和劳动力的吸纳规模不断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在吸纳农村人口和劳动力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城镇的这种吸纳作用,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我国二元社会结构的转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小城镇对乡镇企业的聚集效应、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

这对促进乡镇企业乃至整个区域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地方的小城镇建设是和乡镇企业工业园区建设结合进行的,因而,小城镇成为乡镇企业高新技术的聚集地。到2001年,全国已形成各种乡镇企业园区9149个,在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中,园区实现的乡镇企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20%;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已有30%进入园区。

3.小城镇的基础设施状况和市场环境不断改善。

这对改变农民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目前,伴随着小城镇建设,全国已建成各类专业市场和集贸市场4万多个,年交易额占农村集贸市场交易总额的80%以上。小城镇文化、生活、交通、通讯和其它生产性基础设施的状况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此外,小城镇的迅速发展,对扩大内需,缩小区域差距,提高整个城镇体系的综合效益,加快城镇化进程,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许多地方,小城镇的普遍迅速发展,正在形成良好的集群效应,成为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近年来小城镇发展的新态势

1、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促使小城镇的区位优势形成,国内外产业转移向小城镇延伸

自199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1997—2007年的10余年,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4771km增加到约53000km,年均增幅近30%,同时铁路、港口、机场等交通枢纽点建设也进入了高峰期。一系列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加快了一大批原本交通不便小城镇区位优势的迅速形成,一方面使得在一些交通枢纽点和区域性交通干道沿线崛起了一批新小城镇,另一方面普遍提高了小城镇的交通通达能力,极大的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

21世纪以来,伴随着小城镇区位、基础设施等投资环境的完备,其相对较低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吸引了大量外商进入小城镇投资建厂。同时,由于大中城市生产成本的增加与自身产业升级的需要,其一些传统产业或现代化项目也开始落户小城镇,投资和产业梯度转移开始向小城镇延伸。

2、出现大量颇具特色的块状经济和专业镇,小城镇特色产业逐步形成

1990年代以来,核心城市金融、邮电通讯、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高速发展,为小城镇的加工制造业提供了信息、技术、资金乃至市场的支持。在与核心城市的互动发展中,小城镇的专门化生产分工不断深化,出现了以东南沿海浙、粤、闽、苏等省为代表的以特色产业为主导的小城镇,俗称“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集聚经济”、“块状经济”。在浙江,以“块状经济”为主要特征的专门化生产已成为当地产业的一大特色,一个或几个小城镇共同以一种产品为主导,分工合作,形成从原料到产品的完整生产链条,或者一个镇发展多种产业,与周边不同特色产业同时接轨,这种在一定区域内形成集聚的产业集群,提高了浙江小城镇和企业的产业竞争力。在珠三角的广东省,小城镇专业化特色同样鲜明,如东莞厚镇的家具业、顺德陈村镇的花卉业等都达到了较大规模,初步统计珠三角的404个建制镇中,以产业集聚为特征的专业镇已达到1/4。

3、小城镇综合承载力凸显,是实现中国特色城镇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小城镇已成为吸纳跨区域流动人口和资本的新载体。建设部的百镇调研表明,一方面,小城镇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不仅吸纳了大量当地的富余劳动力,而且还吸纳了大量跨区域流动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小城镇的工业投资中,外部投资占了57%,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占50%,国内大中城市企业的投资占7%,部分小城镇已发展成为跨国或跨区域投资的目的地。

三、小城镇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新中国60年来,我国的小城镇发展走过了一段复杂曲折的道路,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目前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我院认为小城镇规模小,起点低,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不突出;小城镇规划布局水平低,宏观规划布局尤其薄弱;资源利用效率低,闲置浪费现象严重;小城镇公共财政投入严重不足;过于偏重招商引资的数量和农民劳动力转移,忽视与农村经济的联系和农民带资转移,忽视小城镇人居环境品质的提升,直接导致小城镇对农村的作用带动不充分,不能成为农民稳定转移的载体;小城镇产业结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状”,与城市工业结构趋同,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链短,缺乏科技支撑,产品档次和技术水平低;虽然东南沿海大量出现颇具特色的块状经济和专业镇,但总的说来产业布局分散,随意性大且主导产业和地方特色不突出,产业选择的盲目性较大。

从总体来说,小城镇规划布局水平低,仍是一个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重小城镇建设规划,轻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2)重单项小城镇规划,轻城镇体系的宏观规划。

(3)小城镇的规划和发展缺少现代化、城镇化的运作理念。

四、促进小城镇发展的总体思路

我院认为促进小城镇发展的总体思路应该是加快实现从政府推动型城镇化,向政府主导下的市场推动型城镇化转变;从追求数量增长、片面重视小城镇建设,向适当控制数量、扩大城镇规模、大力发展小城镇经济转变;从服务于农村城镇化,向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发展区域经济转变,走符合国情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的城镇化道路。

(1)根据因地制宜的城镇化战略,选择小城镇发展的不同定位

(2)优化资金市场、其它要素市场和产权市场的运行环境,尽快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导、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小城镇建设新机制

(3)按照市场经济原则,以宏观领域为重点,加快小城镇制度创新

(4)以城镇群为目标,通过产业分工等手段实现区域合作集约发展

(5)积极利用核心城市对周边小城镇和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功能,将发展小城镇的重点,放到促进不同小城镇之间功能分工的合理化上,放到围绕核心城市发展卫星镇,发展与核心城市具有互补效应、层次差别且各具特色的重点镇上。

五、新时期小城镇发展必须以产业为突破口

我院认为小城镇的发展与产业发展有直接的关系,著名经济学家缪尔达尔的城市发展积累因果理论认为,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时,决定城市增长的不再是本地的资源禀赋,而是城市本身集聚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能力。这种能力取决于城市能否形成一种繁荣的主导产业,这一产业将会派生出新的产业,而新的产业又能形成一种繁荣的主导产业及其派生出的新产业。这种累积和循环的产业发展的过程,助推城市不断向前发展。因此,我院认为小城镇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产业发展问题。产业的发展是小城镇发展的基础,兴镇必须先兴业,兴业才能立镇,兴企才能强镇。

1、我国小城镇主导产业的发展现状

从各地小城镇特点和主导产业的类型,可将小城镇归纳为7种类型。

(1)旅游地区小城镇,以开发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完善旅游配套服务。 这种小城镇或者以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和风景名胜为依托,开发旅游资源,配套旅游设施,提供旅游服务,或者所在地拥有历史文化遗迹或遗产,如历史名人出生地、历史事件发生地、历史名人和事件的纪念地等,利用这种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来带动小城镇的经济,如山西五台县的台怀镇、杭州淳安的千岛湖镇、金华永康的方岩镇、宁波余姚的梁弄镇、舟山普陀镇、山东曲阜的南辛镇(孔子的诞生地)、防山(儒家文化)、山西平遥古城(历史名镇)、江苏周庄镇(历史名镇)等。

(2)城镇密集地区小城镇,以加工工业为主导产业,形成产业群。

这种小城镇的龙头企业是一般工业企业(如从事机械制造、铸造、轻工业品生产的企业等)。在这种工业型小城镇中,几十个较大规模的工业企业或上百家中小型企业形成了城镇的工业区,是小城镇建成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温州市瓯海的衙田镇、海滨镇,宁波慈溪的宗汉镇、象山的爵溪镇等。

(3)农业人口稠密地区小城镇,以特色加工型农业为主导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

这种小城镇一般都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或靠近大城市,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设施农业、观光休闲农业来振兴小城镇的经济.如广东惠州市博罗县蓝田镇、上海市嘉定马陆镇、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江苏省高淳县东坝镇、上海浦东孙桥镇等。

(4)矿产资源丰富地区小城镇,以矿产资源开采及配套产业为主导产业,促进城乡一体化。

这些小城镇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开发本地资源成为其发展经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主要途径,如在煤矿产区兴办的小煤矿,小火电厂,在有色金属产区兴办的冶炼厂,在大理石矿产区兴办的建材厂等

(5)沿海沿边地区小城镇,以边贸交易为主导产业,发挥其调节客流物流的功能。

这种小城镇地处我国的边界,一般设有和境外进行贸易的口岸,他们以邻国与我国活跃的人员交往和口岸贸易为契机,大力发展商贸和出境旅游,以此带动交通运输、建材、农林产品加工和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发展,如云南省的打洛镇、章风镇、畹町等小城镇(与缅甸边界贸易)、广西省东兴市的东兴镇(与越南边界贸易)、黑龙江省黑河市的逊克、孙吴等小城镇(与俄罗斯边界贸易)等。

(6)交通干线地区小城镇,以商贸流通为主导产业,兴办专业市场。

这种小城镇一般地处交通枢纽,依托一个或几个专业市场或市场群落,以市场为纽带,以搞活流通为手段,通过聚八方货、招四海客,来带动地方农民家庭加工业的发展,推进小城镇的发展,如浙江桥头镇的纽扣专业市场、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辽宁西柳镇的服装市场、河北白沟镇的箱包市场和小商品批发市场、河北留史镇的皮毛市场、河北安国的药材市场、山东寿光的蔬菜市场等。

(7)科技产业密集地区小城镇,以科技产业为主导产业,形成高新技术示范区。 这种小城镇一般设有高科技工业园区。有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入驻。以生产、加工电子产品为主,如三河市燕郊镇(京东硅谷)、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电子产品)、广东东莞市常平镇(电子玩具)、广东惠州市石弯镇(手机、电脑配件)、广东中山市东风镇(电子产品)等。

2、我国现阶段小城镇主导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特色不突出

总体来讲,我国小城镇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整体素质不高、档次低,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规模小,缺乏聚集力。近年来,许多小城镇产业发展中都没有充分考虑和发挥小城镇的中心功能和特色优势,盲目模仿城市的产业布局,但是企业规模、技术装备、产品质量、人才素质、政策环境等方面均普遍低于城市工业企业,在对资源和市场的竞争中小城镇的工业明显处于不利地位。

(2)产业与农业关联度弱 根据赫希曼的产业关联理论,只有具有后向连锁效果的产业,才能有力地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而我国多数小城镇的产业与农业关联度弱,缺乏对农业的“后向效应”。我国小城镇的产业结构受城市产业结构影响比较大,从产值来计算,重工业比重高于轻工业。在我国乡镇工业的十大部门中,只有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纺织、缝纫工业对农业有“后向效应”,但这些部门的比重不高:机械、化工行业中的部分工业,如农机、化肥、农药等,与农业有一定关联度,但仅能产生“前向效应”,其余如建材、采选、金属制品、塑料等与农业关联度较小。小城镇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对周边农村应该发挥区域中心和集聚功能。而我国小城镇的产业结构使之缺乏对农业人口的吸纳能力,对农产品的加工能力、农产品价值的提升能力也不高。

(3)产业科技含量低

一方面,我国小城镇的产业多为粗放型、小规模的传统产业,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生命周期短,产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小城镇缺乏产业经营与管理人才,这是未来制约我国小城镇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3、华汉旅小城镇优化产业配置的基本原则

(1)在重点项目上求突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加快建设小城镇,必须十分重视抓好项目建设,立足抓投入、求发展,高标准、高起点地谋划和建设一批立镇兴镇的项目,以此为依托,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项目建设把发展的思路具体化,把推进发展的措施落到实处。

(2)在选择特色产业上求突破,把资源和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特色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速生点和生力军,各地都应谋划立镇强镇的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产业定位是发展特色产业的关键,这决定小城镇产业发展的方向。正确得做法是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立足本地的比较优势,依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选择确实能体现本地综合优势、符合未来发展大势,能够带动镇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3)在“龙头”企业上求突破,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乡镇企业虽然涌现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辐射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但从整体上说,乡镇企业小而散、实力弱、技术差、产品少、档次低。小城镇要发展自身的优势或特色产业,就必须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建设交易大市场。因此要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政策扶持力度,增加农贷资金,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管理和服务,更多地吸纳“龙头”企业进城镇,带动小城镇的良性发展。以规模企业为龙头,以“一个产品扩一片,一个企业带一串,一个产业连一线”,搞一镇一品的区域特色经济,走龙头加规模加特色的路子。

(4)在产品创新上求突破,实现特色产品名优化

创造品牌产品,发展品牌产品,已经成为当今产品占领市场最具竞争力的手段。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谁的名牌产品多谁就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谁就有高速的经济发展,谁就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21世纪的小城镇特色产业,必须是包含着或体现出品牌经营的特征,必须把推动乡镇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置于突出的地位。要按照“不求其多,但求其佳;不求其全,但求其精”的原则,在产品层次上,扭转资源型、原始化、初加工的状况,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档次、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产品,特别是名、特、优、新产品,并通过创出一个名牌,带起一个系列产品,支撑一个特色产业,甚至带活一方经济。

4、华汉旅小城镇优化产业配置的路径选择

(1)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推动相结合

优化产业配置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小城镇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市场为导向配置各种资源,立足本地资源,紧密结合当地自然、经济、社会和历史沿袭状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科学地选择和确立主导产业。

(2)立足比较优势,培育主导产业,使之成为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要树立产业兴镇的思想,各小城镇要善于在一个区域经济范围内进行产业选择,寻找自己的优势。有工业优势的就通过发展工业来推动,有商业优势的就通过发展市场来推动;有资源优势的就通过开发资源途径来推动。如位于大中城市周围的可以利用大中城市的辐射来发展;处于交通枢纽地位的可以依托交通枢纽来发展,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可以通过开发旅游资源来发展,总之就是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形成特色支柱产业,带动小城镇经济的发展。

(3)加快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商贸小区建设,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把发展园区经济作为小城镇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形成扎堆效应。建设工业园区要从实际出发,讲求招商实效,注重项目建设,不能一哄而起,搞低水平重复建设。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区域小城镇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加快开发步伐,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抓住区域合作大方向,形成小城镇集群、形成区域小城镇之间的互动关系,不要只看眼前利益放眼长远利益,形成区域产业配套及产业链条。

广州国际线缆展助推行业新发展!

文明创建不松懈 助推工作新发展

党建1234助推产业123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助推“三农”新发展

“三化”建设助推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发展

发挥各级政府职能 助推消防事业新发展

发展产业集群促进小城镇建设

新建小城镇的几项产业转型

马颈坳镇小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建设情况汇报

1009永春县统一战线“三个平台”助推小城镇建设

产业为先助推小城镇新发展
《产业为先助推小城镇新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