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王辉《兴盛与危机》读后感120220

发布时间:2020-03-03 01:27: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兴盛与危机》读后感

王辉

金观涛先生与刘青峰先生合著的《兴盛与危机》从系统论和控制论的角度对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存在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作为一部众口交誉的学术著作,其立论点、方法论及学术研究价值都获得了较高的评价,限于专业学识所限加之天性怒钝,从该书中所得到的启示也限于方法论、文章结构以及对现代公司变革等方面,无能从文章的学术价值进行相关的探讨,此亦为对作者的一大亵渎,但亦是无奈之举。

本文从先谈本著作的脉略结构入手,从方法论思维启示,文章构思启示以及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三方面谈谈浅见。

一、关于《兴衰与危机》一书的简介

在《兴衰与危机》一书中两位作者严格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形式布局全书,运用反面例证、否定之否定及模块化的方式,一一解剖中国封建社会结构中的三个子系统相互适应,虽屡经周期性动荡,仍长期存在的超稳定结构的原因。

作者在问题的提出上(第一章)使用了对照分析及否定之否定方法,对前人得理论假设分别提出了质疑,并提出立论点:对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结构的分析应该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从社会结构这个大系统进行对这一问题分析。

接下来,在对问题的分析上,作者采用双线并列的手法,首先分析保持封建社会长期稳定的宗法一体化机制产生的社会结构基础(第二章);接着运用否定之否定原理,对封建社会宗法一体化产生无组织力量的社会结构分析(第三章)。两条线看似前后相称,但在时空角度看却是并行不悖的两条线。然后在这两条线基础上提出了自发调节无组织力量的两种外力变法和*,使无组织力量逐步平稳(第四章),并指出两种外力的内在作用的机理(第五章)。

至此,作者对封建社会超稳定结构的分析已经系统论证完毕,在接下来提出了问题的结果即解决问题----中国封建超稳定结构的历史奇观(第六章);并通过模块化的分析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殊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亚稳定结构是稳定结构的特殊阶段(第七章)。

作为学术著作,为使著作保持逻辑上的严谨型,作者从意识形态上进行了论证的补充(第八章);同时,为拓展学术研究的方法论观点,作者从第九章进行研究方法的展开;为增加著作的科学性和说服力,作者在第十章进行了数学模型上的论证。

在这种中作者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对关于社会变改的词汇:刚性破裂与柔性破

裂。这对词汇在该著作中提出,在社会历史学中的研究中的应用自然是毋庸置疑了;但这个词汇应用在企业管理中,特别是企业变革中是否同样适用,拙文将在启示部分略谈一二看法。

二、关于《兴衰与危机》一书的启示

大道相通,本书虽然是一本关于社会历史学的学术研究性著作,但在思维方式、写作手法以及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在思索方面所带来的启迪仍让人受益匪浅,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

1.思维方式的启示

作者在本书中的第一章就指出对事物的研究要跳出从单方面追求终极目标的窠臼,从整体的角度和联系的角度,运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方法对问题进行认识和探讨。并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对问题进行了一个高层面的梳理和分析,使逻辑脉络趋于清晰。

首先,系统论强调的是对系统边界的界定,换句话说就是要探讨什么问题以及这个问题所涉及的其他问题的范围大小。作者在该书中首先指出把问题放在意识形态、经济结构等局部并不合适,用系统论的观点而言就是指系统的界定过于狭窄。那么什么叫合适呢,把尽可能多的因素归类并从从大类中找出联系密切的关键因素。本书中,作者摒弃人口结构,科技结构等次要结构因素,将问题的探讨限定于意识形态,政治及经济三种关键结构,并对三种次系统也做了相应的界定,才从超越前辈的角度,抽象概括的形成了该书的论点和论据。

其次,系统是一个内部子系统相互联系并且相互作用出不同结果甚至相互转化的结构。这一点在该书中的体现是在第二章到第五章,三种子结构系统既生成一体化的稳态结构,又产生无组织力量,这两种结果页相互促进转化,使整个社会结构保持超稳定的运行机制。反过来看,如果看不到三者相互作用生成不同后果之间的联系,要探讨超稳定形成的原因也不是一件能达到的事情了。

最重要的是,在系统的分析之时,要保持一个清晰的目标和高远的视野。离开目标空谈系统,遑论控制恐怕就连自己分析的结果也难以产生;同样没有一个跳出系统之外总体上把握系统的高远视角,那么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其中的亚稳定系统和超稳定系统哪能分辨的清楚。

除了系统论之外,还有模块化的思维方式,即把一个整体按时空不同分割成不同的模块逐一探索,作者正是应用于这种思维,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亚稳定结构从整个封建社会中抽出来重点分析补充了超稳定系统中的最终平衡。

2.写作手法的启示

本书在写作中为使论述具备充分的说服力,反复运用否定之否定、对比衡量、矛盾论等手法,通过两次否定达成肯定、对比衡量强化主体、整体把握矛盾两方

面,最终形成了具有信服力的论点。

在文章的开篇作者对问题的提出中,就运用中外封建社会的对比提出论点,之后的篇章中也反复对比着两种社会指出中国封建社会超稳态形成是三种社会结构的结合,这种结合时中国独有的。国外封建社会因无与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一体化结构迅速衰退,而中国封建社会恰与此相反,这不是关键点那还是什么呢,读者不得不信服。在公文报告这类要求简洁的报告中,很多人只重简洁,往往忽略简洁基础上的对照衡量的证据的说服力,该书的这一点是否要成为我们学习的对象呢,答案显而易见。

第二,否定之否定在文章中的应用也使读者感觉到了本文的严谨性和不可辩驳性。在一体化的控制下,是否一定会平稳运行下去呢,当然不是;既然产生不稳定的因素,是否意味着封建社会的崩溃呢,当然也不是。在一定条件下,双重的否定中便意味着封建社会有可能持续一个稳定状态。这样的答案使读者对论点的信服不是表面的而是发自与内心的。

然而否定之否定的应用是建立在整体对矛盾双方面的充分把握之上的。如果不能充分的对事物内部因素进行严格的分块分析,作者不可能得出建立在一体化之上必然会产生对封建社会的稳定性和无组织化力量的产生这一对矛盾的,自然也很难得出否定之否定的结论和充足的论据。

3.对企业管理的思索

《道德经》中提及“一生二,二生三”“道法自然”,归根到底是说控制世界运营的规律具有某些方面的一致性。在西方,配第在《政治算术》中将数学引入社会科学也说明了规律的相通性。同作为社会科学的历史学和管理学也必然有着某些相通性。具体到本书而言,在本书中两位作者所提到的一对概念:刚性破裂和柔性破裂对企业变革和创新的启迪特大。

作者认为柔性破裂是在新结构形成之时旧结构的破裂,刚性瓦解则是就结构破裂之时新结构未产生。作为柔性破裂的结果,就会促使社会自然转向新社会;而刚性破裂的结果则是使社会限于混乱状态,为避免这种混乱状态,社会会自发的又趋向于旧社会结构。

当代在中国经济社会中,大至国家宏观层面,下至个体经营的超微观层面,都在讲创新战略。然而,创新真的就是救世主么?我看未必,从刚性破裂和柔性破裂这一对概念来看,企业内部是否已经积淀了足够的创新的基础是界定其是否实施创新战略的基础。以新产品开发的创新为例,企业内部尚未形成支持产品创新的财务预算,外部尚未形成足够成熟的市场群体,中间尚未联合相应渠道商达成一致的销售计划,便急吼吼的上马新项目,成功自然是侥幸,失败则是必然,而其结果所对应的也就是所谓的刚性破裂,最终走向衰败、破产,这种例子至少

在中国举不胜举。

对企业的创新而言,其最好的途径是先从培育创新的基础入手,企业文化制度逐步走向创新制度,企业财务预算逐步倾向创新预算,企业逐步引导相关利益方注重企业的创新基础和远景。等一切在企业形成一种深厚的氛围之后再进行创新战略实施,便是睡到渠成之事。同样,对于企业的变革而言也是这个道理。

兴盛与危机读后感

危机与转机读后感

王迎辉事迹材料

王辉俊工作总结

王学辉工作汇报

学习王辉先进事迹

王辉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王延辉先进事迹

王辉培训总结

王辉北个人简介

王辉《兴盛与危机》读后感120220
《王辉《兴盛与危机》读后感12022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