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市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16:15: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3月19日讯 申长友代市长在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市第六届人民政府就职四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积极作为,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大力推进黄蓝经济区建设,“十一五”规划任务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积极应对困难挑战,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676.4亿元,年均增长13.1%。工业效益和竞争力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双双突破80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0.9%、26.6%;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企业达到119家,过百亿元企业达到16家;实现工业利税1653.2亿元、利润999.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9.3%、15.6%。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35.27亿元,年均增长22.5%。投资、消费不断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74.4亿元,年均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8.9亿元,年均增长19.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27.7亿元、贷款余额1439.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2.7%、23.3%。

全力实施两大国家战略,黄蓝经济区建设拉开新格局。主体产业区建设快速突破。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被列为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规划建设游客综合服务中心、湿地公园等重点项目,成为国家4A级景区。生态高效农业区,现代渔业示范区建成养殖区20万亩,综合配套服务区和滨海蓝镇建设顺利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被列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升级为省级示范区。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三网”绿化工程完成绿化面积87万亩,启动生态林场建设试点,成为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实施了湿地修复工程,黄河刁口河流路恢复过水。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建成12个重点循环经济项目。加强水气污染治理,新建改造污水处理厂6座,中心城区15家工业企业基本完成搬迁或关停任务。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东营港一期扩建工程建成通航并实现外轮开放,八大业主码头和港池改扩建工程加快实施。胜利机场4D级改扩建工程全面竣工,新航站楼投入使用。荣乌高速公路东营段建成通车,德大铁路东营段和新博公路建设加快推进。东营港防潮堤开工建设,滨海生态城防潮堤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电力、通信等设施进一步完善。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产业层次大幅提升。积极推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石油工业稳步发展,地方经济快速壮大,油地结构调整为3:7;市属经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3.7:78.1:18.2调整为3.7:71.6:24.7。加快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成效显著。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产业快速发展,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加大自主创新力度,规划建设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平台,连续保持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被评为全国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2件、山东名牌26个。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成立了中德农牧业技术培训中心,引进培养了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

扎实推进“三农”工作,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市级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达到33.9亿元,年均增长10.6%。粮棉菜生产连年丰收。渔业、畜牧业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特色水产品养殖达到185万亩,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达到854个。休闲观光农业、工厂化食用菌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20家。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东营被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着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累计培训农民40万人次。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加快宜居城市建设,城镇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中心城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对广利河进行了综合治理,黄河国际会展中心等项目建成投用,奥体中心、大剧院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东城旧区改造开始启动。西城改造步伐加快,“六路一河一桥五公园”及15处街心绿地建设基本完工。城市道路交通、供水、供暖、供气等市政公用设施不断完善。大力推进城市绿化、美化、亮化,新增绿地696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7%,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中心城、次中心城、卫星城镇协调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到60.97%。

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明显增强。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引进8家股份制银行,组建3家村镇银行和3家农村商业银行,市商业银行更名为东营银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债券发行融资12亿元。积极推进未利用地开发管理改革试点,在全省率先启动未利用地开发项目。大力支持企业改革,民营经济活力不断增强,5家企业成功上市。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土地流转制度、国有农场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圆满完成三年医改任务。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组建了市广播电视台、市演艺公司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市县乡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进出口总值达到102.2亿美元;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0家,累计利用外资6.95亿美元。加快“走出去”步伐,境外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快速增长。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343元,年均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25元,年均增长14.3%。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6.4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4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每月124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建设保障性住房5.1万套、棚户区安置房7548套。支持油田新建职工住房4万套,补办房产证5000户。每年集中实施十件民生实事,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基本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改造县医院、乡镇卫生院23处,建成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25处。繁荣发展文化事业,规划建设了一批文化设施。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成功举办了四届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人口计生工作成效显著,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深入开展,连续三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创建成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效能不断提高。认真落实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注重畅通社情民意渠道,开通了市长公开电话。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坚持从严治政,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反腐倡廉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3月19日讯 申长友代市长在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根据市第五次党代会作出的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全力实施黄蓝国家战略,着力调整优化结构,着力加强生态建设,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建设经济繁荣发达、城市秀美宜居、社会文明和谐、人民富裕幸福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

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最根本的是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牢记使命,不负重托,积极作为,扎实苦干,奋力开创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新局面,推动东营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崛起。工作中,要突出把握好六个方面:

突出实施国家战略,着力建设黄蓝经济区。实施国家战略建设黄蓝经济区是全市第一位的任务。我们务必抓住机遇,全力向前推进,使之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强大引擎。要加快突破市属经济,重点打造三个增长极。中心城区,打造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全省乃至环渤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打造重要的现代生态化工基地和国际物流港。要加快突破县域经济,支持各县区积极对接黄蓝国家战略,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隆起带;加大促强扶

弱力度,支持强县强镇加快发展,以更有效的措施实施突破利津战略。要加快突破民营经济;帮助骨干企业搞好战略策划,打造一批大型民营企业集团。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黄蓝经济区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活力。

突出经济转型,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深入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准入门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具有高效生态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造提升现有优势产业,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36%以上。稳步发展石油工业,支持胜利油田增储上产。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着力培育特色集聚区、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坚持海陆统筹、有序开发、一体发展,提高海洋开发管理能力,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推动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突出生态建设,着力构筑生态系统。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首要的是加强生态建设。要挖掘和整合自然生态资源,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以增绿、活水、治污、减排为重点,加快构筑特色鲜明的生态系统,彰显东营生态之美。

突出新型城镇化,着力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改造提升中心城,坚持旧区改造与新区突破并举,全面推进深度开发,加快东城环境提升和西城改造,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规划建设滨海生态城,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滨海居住为一体的国际化现代化新城区;以中日生态城建设为突破口,带动新城开发。加快建设东港新城,完善生活居住、旅游休闲、综合服务等功能,建成东营港及临港产业区的服务中心。积极推进县城、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突出发展环境建设,着力增强区域竞争力。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加速优质生产要素聚集,打造最佳“投资洼地”。着力优化发展“硬环境”,加强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构建立体交通网络,实现东营与胶东半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环渤海城市的紧密连接,增强发展支撑能力。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完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体系,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努力打造一流的政策环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落实结构性减税措施,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认真执行重大项目直通车、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努力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全面规范行政执法,依法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努力打造一流的法治环境;严厉打击各种霸头和黑恶势力,加大对建筑市场等重点行业的治理力度,努力打造一流的社会环境。

突出以人为本,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努力做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加快构建覆盖全体居民的终身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扎实开展平安东营建设,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油地军校团结发展是实施黄蓝国家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我们要高举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旗帜,携手推进生态建设、城市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建设,共同开创区域繁荣发展新局面,共同建设和谐幸福新家园,共同谱写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新篇章!

2012年工作重点

3月19日讯 申长友代市长在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进出口总值增长10%,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较快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6‰以内,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上取得新成效。我们必须积极应对环境变化,认真落实和用好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第一,抓投资促发展。充分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突出投资重点,提高投资效益,努力实现投资稳定增长。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抓好30个重大建设项目和364个投资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着力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高端高质高效产业、蓝色产业的投资力度,加大对社会民生、农业农村、生态环保、城市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上接央企、外接世界500强,加快引进一批产业拉动力强、带动就业多、财税贡献大的项目,吸引一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落户我市,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围绕黄蓝经济区规划、国家产业政策和省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搞好项目论证,储备一批大项目。放宽市场准入,促进民间投资稳定增长。

第二,扩消费促发展。大力实施市民增收工程,着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认真落实鼓励消费政策,积极培育文化、旅游等消费热点,努力扩大农村消费规模。加强流通设施建设,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大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力度,改善居民消费条件。着力优化消费环境,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高度重视物价问题,加强市场物价监管,确保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第三,拓外需促发展。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出口逆势增长。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支持橡胶轮胎等主导产品提高出口份额,建设电子信息、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出口基地,培植新的出口增长点。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认真落实出口退税、出口信保、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等政策,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为对外贸易营造便利条件。搭建对外经贸平台,办好国际石油石化装备展等大型展会。扩大先进技术装备、重要能源资源和节能环保产品进口。加快“走出去”步伐,拓展发展空间。

第四,保企业促发展。必须强化扶持措施,主动搞好服务,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坚持有扶有控,进一步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区域集优债务融资试点,支持企业上市等直接融资。深入开展“品牌建设年”活动。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创新,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认真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大培养培训力度。

第五,强财税促发展。加大高效财源建设力度,完善税源管控体系,依法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施精细化管理,尽可能把有限的财政资金向“三农”倾斜、向社会保障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保重点。加强财税政策研究,加大争取和挖潜力度,拓展财税增长空间。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公务卡制度等改革,大力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公开。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维护良好的财经秩序。

(二)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迈出新步伐。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抓住我市被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机遇,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着力提升农业现代化、科技化水平。大力开展粮棉菜高产创建活动,提高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围绕渔业、畜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园区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30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培育示范社50家。继续抓好黄河口优势农产品品牌培育,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力度;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培育新型农民。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黄河引水、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南水北调等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20公里,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清洁能源工程,搞好农村电网续建配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造提升现有优势产业,以

石化、橡胶轮胎、造纸、纺织、有色金属产业为重点,促进产业向高端发展。石化产业,加强与中石化、中海油的战略合作,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橡胶轮胎产业,着力抓好技术研发、品牌培育和流通体系建设,扶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突破先进制造业,以汽车及零部件、石油装备产业为重点,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飞利浦3D电视等大项目,尽快形成规模优势。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突出抓好20个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支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提升自动化、智能化、管理现代化水平。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大项目为支撑,加快构筑高端服务业产业链,打造黄河三角洲服务中心和服务业聚集区。加强服务业重点城镇、园区、企业和项目建设。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快推进重点景区开发。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重点实施游客服务中心、鸟类救护科普中心和木屋休闲区三大工程,天鹅湖旅游度假区重点实施筑岛、坝体绿化改造工程,孙子文化旅游区重点实施主题公园工程;规划建设黄河三角洲旅游集散中心。着力突破现代物流业;完善规划,统一布局各类市场。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业,实施软件园二期工程。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业,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会展、休闲健身等新兴服务业。

(三)着力推进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在打造秀美宜居城市上展现新形象。

中心城在加快推进大剧院、城市规划展览馆、科技馆、奥体中心等续建工程的同时,重点抓好四大工程:一是城市道路及沿街立面改造工程。二是城市旧区改造工程。三是城市公园建设工程。四是市政公用设施工程,实施南郊水厂扩容等一批供水、供热设施项目。

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突破东营港;实施内港池综合整治,启用南港池。进一步完善提升广利港规划,年内开工建设。配套完善胜利机场基础设施,增开航线航班。加快新博公路和德大铁路建设进度,推动东济高速公路、沿海高等级公路、黄大铁路、寿平铁路尽快开工。加快推进东营港防潮堤建设,启动建设滨海生态城防潮堤。加强能源建设,推动大唐东营电厂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建设一批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完成东营至潍坊天然气管线工程。

(四)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增创新优势。

全面加强生态建设。突出抓好总投资25亿元的龙居、丁庄等10处生态林场建设,完成造林面积8万亩;继续实施“三网”绿化工程;大力提高城市绿化水平,高标准建设城市森林公园。实施金湖银河生态工程,打造城市生态水网水系。加强湿地生态保护,对东八路湿地进行改造绿化、完善配套设施,搞好自然保护区15万亩湿地修复和淡水补给工程。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提升近海环境质量。深入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搞好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深入推进节能降耗。以企业节能为重点,加强对50户重点耗能企业的监管,严格落实能评、环评和监测预警制度,积极推广先进节能技术产品和设备,实施好16个节能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建筑、交通领域节能。完善公共机构能耗监测体系。积极创建省级低碳生态示范城市。

强力实施污染治理。全面实施公共环境改善工程,抓好小清河等省控重点河流、化工企业集中区和城区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将PM2.5纳入常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加大重点污染企业监管治理力度,依法取缔土小污染企业。严格环境执法。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中心城工业企业搬迁改造。着力解决重金属、农村面源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在体制机制上激发新活力。

着力推进金融创新,加快组建黄河三角洲产权交易中心,培育壮大汽车、石油装备等产业投资基金,引进大型融资租赁公司,合作成立大型担保公司,稳步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融资平台运行。促进民间借贷规范化发展,依法打击非法集资,防范金融风险。扎实开展未利用地开发管理改革试点;探索建立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市场交易机制,稳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搞好矿区土地联合开发政策研究,统筹安排城市建设和油气开发用地。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规范和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加快供销社改革发展。扩大县区和开发区事权。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争取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

(六)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上达到新水平。

优先发展教育。以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深化教育改革,加大教育投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校舍安全工程和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调整优化中心城区教育布局。实施教育惠民工程。加强校车安全和校园环境治理。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支持东营职业学院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加快市技师学院二期工程建设。支持中国石油大学东营校区办成高水平大学。积极引进高等教育资源,吸引国内知名高校来我市办学或设立教学实践基地,深入推进与山东大学战略合作。鼓励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推进科技创新。积极构筑创新平台,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国家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山东大学东营研究院,引进一批高层次研发机构,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公共技术攻关。围绕产业发展重点领域,集中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新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政策,持续增加人才投入,加大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力度。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创新引才用才机制,深化“人才特区”建设,打造黄蓝经济区人才高地。着力抓好“黄河三角洲学者”、“金蓝领”培训等重大人才工程。健全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创业人才政策扶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开发力度,营造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七)繁荣发展先进文化,在文化强市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繁荣发展文艺创作,推出更多具有黄河口地域和时代特色的文艺精品。做好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筹备工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经济、旅游、科技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加快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支持市黄河文化传媒集团加快发展。深入挖掘孙子文化、吕剧文化、石油文化、生态文化内涵,开发文化价值,推进传承创新,着力打造黄河口特色文化品牌。积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整顿文化市场秩序。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六五”普法和依法治市。

(八)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在社会建设上开创新局面。

努力推动就业创业。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抓好重点群体就业。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快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创业引领计划。加快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劳动监察,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健全被征地农民、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等特定群体社会保障制度,适时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加大城乡弱势群体、困难群众和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保障力度。积极发展社会福利、慈善和养老事业。实施城乡安居工程;支持胜利油田、石油大学、济军基地职工住房建设;适时启动农村安居工程,改造农村危房,建设农村特困群众安居房。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范围。支持市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规划建设急诊急救中心。抓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健全完善基本药物制度,规范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规范乡村医生队伍管理。积极扩大免费医疗试点。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竞技体育发展。做好人口计生工作。扎实开展双拥共建,做好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关心支持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和老龄事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无线电管理工作水平。积极推进档案、仲裁、气象、对台、史志、红十字会、防震和救灾减灾等工作。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工作。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组织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突破年”活动。更加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

矛盾。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完善社会治安和油区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和打霸治痞行动。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责任制。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高预防预警和处置能力。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3月19日讯 申长友代市长在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面对形势发展的新要求和全市人民的新期盼,全体政府工作人员要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高标准做好各项工作,全面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要坚持为民执政。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人民幸福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目标,把群众满意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标准,多做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畅通社情民意渠道,抓好市长公开电话、行风热线、政务微博建设,及时解决各种利益诉求,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实施好八大民生工程,严格目标责任,狠抓推进落实,确保按期完成。

要坚持务实从政。把解放思想作为推进工作的源动力,不断提升思想境界、提高工作标准,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落实为民服务举措,找准要害、解决问题。加强行政效能建设,规范办事程序,推动工作提速增效。加大抓落实的力度,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自觉维护大局,加强协调配合,提高整体战斗力。

要坚持依法行政。扎实开展“行政程序年”活动,建设法治政府。积极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规范行政决策程序。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严肃查处违法乱纪行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都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抓好政府门户网站、便民服务网络平台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要坚持廉洁勤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准则,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深入推进专项治理工作,继续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深入开展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问题和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办力度,依法严惩腐败分子。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持勤俭办事业,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全体政府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全面提高素质能力,带头创先争优,努力成为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甘于奉献的人民公务员。

市政府工作报告

市政府工作报告

市政府工作报告

市政府工作报告

市政府工作报告

市政府工作报告

市政府工作报告

市政府工作报告

市政府工作报告

市政府工作报告

市政府工作报告
《市政府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