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外国诗四首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3:39: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外国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进一步把握意象分析的诗歌解读方法,品味诗人的情感,并进行不同诗作的风格的初步比较。

教学难点:情感的把握。

教学重点:由象悟意,由象味情。

教学方法:把握两点:一是诵读,二是披文入情。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描写的形象及其特点,由此领悟诗歌情感。

安排课时:1-2课时。

基本教学思路: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可就普希金《致大海》与泰戈尔的《我一无所求》从形象与情感上进行比较阅读,然后诵读体味。

《底片》,注意抓住其对比,从对比中发现本诗的趣味,也可以看作心灵的对话。不要过分追求其深意。

《黑八月》,注意诗中八月的特点,诗人笔下的太阳的形象,以及诗人对太阳和黑八月的态度,由此来把握诗意。

具体教学过程:

一、《致大海》与《我一无所求》

关于诗人:

普希金(1799—1837):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他的作品是俄国民族意识高涨以及贵族革命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普希金抒情诗内容之广泛在俄国诗歌史上前无古人,既有政治抒情诗《致恰达耶夫》(1818)、《自由颂》(1817)等,也有大量爱情诗和田园诗,如《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1825)和《我又重新造访》(1835)等。普希金一生创作了12部叙事长诗,其中最主要的是《鲁斯兰和柳德米拉》、《青铜骑士》(1833)等。普希金剧作不多,最重要的是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1825)。此外,他还创作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31)、散文体小说《别尔金小说集》(1831)及关于普加乔夫白山起义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1836)普希金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时代的重大问题:专制制度与民众的关系问题,贵族的生活道路问题、农民问题;塑造了有高度概括意义的典型形象:“多余的人”、“金钱骑士”、“小人物”、农民运动领袖。这些问题的提出和文学形象的产生,大大促进了俄国社会思想的前进,有利于唤醒人民,有利于俄国解放运动的发展。

普希金的优秀作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他的抒情诗内容丰富、感情深挚、形式灵活、结构精巧、韵律优美。他的散文及小说情节集中、结构严整、描写生动简练。普希金的创作对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著有《新月集》、《飞鸟集》、《吉檀迦利》、《园丁集》等五十余部诗集。他还是优秀的小说家和剧作家,著有12部中、长篇小说,100余篇短篇小说和20多部剧本。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为非西方人得到此奖的第一人,在印度和亚洲国家引起震动。中国现代作家冰心、徐志摩等,创作上均受其影响甚多。此外,他也是音乐家和印度一流的画家。

泰戈尔早年在英国任教留学,学习法律和文学。他以孟加拉语和英语写作。作品揉合了印度传统的思想和西方的人道主义,其中“可以发现一种在别的文学作品中找不到的巨大的淳朴”(叶芝语)和崇高的浪漫主义。他向西方介绍印度文化精华,同时把西方文化精华介绍到印度。

泰戈尔的小说结构单纯,语言凝炼、朴实,有很强的感染力。《摩诃摩耶》是其短篇小说名篇之一,通过一个哀婉、悲烈的爱情故事,抨击了黑暗的、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惨无人道的寡妇殉葬陋俗。

1. 学生自由阅读这两首诗歌,边读边思考:两诗分别写了一些什么“物象”?

各体现出什么特点?(要求把表现特点的词句划出来)求边读边划,准备小组讨论。

2. 小组讨论上述三个问题。 3. 堂上交流。 要求明确:《致大海》所写物和人 《我一无所求》所写物和人:

大海:自由的原素 乡间生活小景。

翻滚起伏、近处:恬静三榕树,

忧郁的絮语、沉郁的吐诉 倦意的黎明,

幽静、任性的脾气 湿润的空气,

喜怒无常,汹涌,渔船覆没 嫩草、繁花、蜜蜂,

拿破仑: 我提着空桶,静静

拜伦:像风暴之声驰过、地看着女人挤牛奶。

深沉有力阴郁、倔强 远处:朝拜者的诵经声,

世界:哪里有幸福,必有教育 汲水者发出的汩

或暴君看守得非常严密

汩的声音。

考:大海形象的基本点是什么?与拜伦、特点:和谐自然,恬淡幽静,人拿破仑的联系是什么? 与自然融为一体。其中尤其还充溢

自由奔放 一种爱,一种一无所求的爱。好一由此把握诗人情感,就比较容易了。(对自由的首田园牧歌。向往与追求)

4. 与诗歌的物象一致,

《致大海》的感情同样是自由奔放的。抒情手法也主要是直抒胸

臆。

《我一无所求》感情是平和的,近乎宗教的,同时也是真挚的,

抒情方式则是只有客观的描摹,没有主观的诉说,诗人让情感在画面自然而然地流淌。

5. 如何理解《致大海》

7、8两节的含义?

7节之想要挣开的是什么?(逃离而去追求自由)

“更强烈的感情把我迷住” 指的是什么感情?“在岸边留下”是什么意思?(是为自由而战的一种精神,面对这黑暗的现实) 6. 表情朗读这两首诗,看看分别要怎样把握诗的感情基调。 7. 附:《我一无所求》的另类译文:

无求立树后,疲惫忍嫣留。露珠润晨色,湿草悬雾眸。素手扶怡酿,沉思未点头。 无言空伫立,多情鸟展喉。芒树花似锦,轻蜂舞未休。池边寺门敞,居士始垂头。

见卿扶酿紧,持钵侍轻柔。相距何其远,相视意尽酬。钟籁醉复醒,微尘绕驱牛。

腰悬汲水器,伊人岸边游。环佩鸣千古,新酿饮后忧。晨色将催我,别后有轻愁。

二、《底片》

关于作者:希姆博尔斯卡,波兰当今最著名的女诗人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姆博尔斯卡大地下秘密学校完成中学学业,随后在铁路部门工作。1945年波兰解放后,她进入克拉笠夫雅盖活大学攻读波兰语言文学和社会学。同时开始写作,在“波兰是报的青年副刊《斗争》上发表了她的第一首诗《寻找词句》(1945)。1952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我们为什么活着》,并于同年被吸收为波兰作家协会会员。1953年成为《文学生活》周刊的编委,并主持该刊的诗歌部达20多年之久,她还为《课外必读作品》专栏撰写评介文章。1954年出版了她的第二部诗集《呼唤雪人》(1957)、《盐》(196

2、《一百种乐趣》(1967)、《任何情况》(1972)、《巨大数字》(1976)、《桥上的人》(1986)和《结束和开始》(1993)。此外还出版了她的多种《诗选》本。她还把《文学生活》上发表的书评文章汇集成册,先后出版了两卷的《课外必读作品》(197

3、1981),并且翻译过大量的法国诗歌。由于希姆博尔斯卡在诗歌创作上的杰出成就,她先后获得了波兰文化部颁发的国家文学二等奖(1963),德国的歌德奖(1991)、赫尔德奖(1995)以及波兰笔会的诗歌奖(1996)。1995年波兹南的密茨凯维支大学还授予她“名誉博士”称号。199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显克微支、莱蒙特、米活什之后获此殊荣的第四位波兰作家。在诗歌艺术中警辟精妙的反讽,挖掘出了人类一点一滴的现实生活背后历史更迭与生物演化的深意。善于从日常生活的景象出发,但几经对折,她会从最普通的事物进入哲理的思索;而她的哲理中又有一种天真的成分,加上语速极快,读来轻快流畅。

1. 可以先出示一张底片,让学生回顾关于底片的有关感受。

2. 边朗读边寻找诗中的描写的内容,看看能不能发现本诗的主要手法。 3. 寻找诗中的对比:色彩对比、位置对比、鬼魂与活人对比。引导学生从对比中发现意趣。

4. 可以启发学生,看学生由此现象想到了一些什么问题。

5. 在第四的基础上,重点理解最后一节,理解作者的心灵对话。

三、《黑八月》

关于诗人:德勒克·沃尔柯特,圣卢西亚久负盛名的诗人,他是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诗作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就是他选取的意象大部分都植根于自然界,这在人们普遍追求物质享受的今天,无疑具有一种心灵解放和回归的意味。

1. 指名读或者齐读全诗。

2. 引导学生明白本诗的主要内容:黑色的八月、太阳的形象、“我”的态度。 3. 就上述三点内容展开讨论,明白各自特点。

黑八月:天在肿胀,多雨水,山岭冒烟冒汽,河流泛滥,雷像菜盘从天上

摔下,空气中充满蚊子。

太阳:

在黄房子里抱窝不出,不肯起来止雨,躲在房子里赏玩古老东西

——我的诗、她的照相簿,

重新出现,用体谅的眼和繁花的额分开雨的帘

我:

爱太阳,岁对止雨束手无策,但正慢慢学会止雨:

爱阴暗的日子,冒汽的山,充满蚊子的空气:

能啜饮苦药

以前只爱幸福和太阳

现在学会了像爱光明的日子一样爱黑暗的日子 4. 将这几组意象结合起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本诗的主旨。

学生讨论交流。

5.教师小结:生活总不能阳光灿烂,我们必须要慢慢学会爱黑暗的日子;生活总

不能一帆风顺,我们必须正视挫折;生活总不能称心如意,我们必须勇敢面队不顺心。生活是多滋多味的,我们只有学会爱黑暗的日子如同爱光明的日子一样,才能品尝到生活的各种滋味。在那些生机勃勃的人眼中,有一个活力无穷的世界;而在那些厌倦了生活的人眼里,有一个无聊的世界。

四、小结:

诗歌阅读的关键:透过形象,把握情感;

透过形象,重点是把握形象的特点,思考诗人突出诗中形象的用意。

注意诗中的一些暗示性的语言和诗人对形象的态度。

五、作业:反复诵读,选一首你最喜欢的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写一篇赏析文章。

外国诗四首

4、外国诗四首

《诗四首》教学设计

《诗四首》教学设计

诗四首教学设计

《诗四首》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诗四首》教学设计

《冰心诗四首》教学设计

《诗四首》课时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四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四首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