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感

发布时间:2020-03-03 06:05: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感在新课程改革的带动之下,我开始阅读一些关于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些专业书籍,想通过阅读以了解什么是新课改中的中学历史教学。我阅读了聂幼犁、赵亚夫、李惠军等一些著名学者的著作,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我将我所认为的对我大有裨益的内容摘出如下,希望能与各位中学历史老师共同吸收共同进步。

1.......这个小结被叫做“教学反思”。“反思”什么呢?当然,不是反思教学方法,而是学生究竟从自己的课上学到了什么。“反”者,是指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和围绕这个目标所做的教学设计;“思”者,是指教学目标和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我们一般所进行的所谓“教学反思”都是站在教师的立场,反思我们在上一节课上的教学要点是否完整、教学语言是否规范等问题。但是,我们很少在反思,学生是否真正地从上一节课上学到我们所认为的知识与能力。赵亚夫老师的这一观点对我来说可谓是有醍醐灌顶之作用。

2.…...一节45分钟的历史课,用299个字(字斟句酌)表述了几乎涵盖了欧洲启蒙运动的所有重要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理论问题,这样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谁而定的?为什么要这样表述?我们能够完成如比庞大的教学任务吗?从操作的角度看,这样的教学目标除了只是目标是确定的、可测的以外,能力与思想教育目标是否连抓的把手都没有?…我们常常为历史教学目标贴上了太多的标签。……对广大的历史教师而言,开放历史课堂之时,同时也启动了个人的历史意识—学生参与其中的所感所悟—即教学目标还本务实之日。 -------- 新课改之后的中学历史教学所承载的任务更重了:知识、能力、技巧等,加之课改后的教材在体例上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如何处理教材与教学目标之间的问题,这应该引起我们这些习惯了使用旧教材的中学历史教师们的思考。

3.教学的有效性是作用在学生身上,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却习惯只论及教学的激发。一堂历史课上得好不好,首先是看教师“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环节、教态、教具使用等,评价中对学生的关注不过是他们的发言次数、活动气氛而已,总之是对教师教学配合的程度。当然,这样的教学有效性是很难被学生认可的。

再有一个传统的有效性指标,就是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课程改革打破了这个规矩,教学的有效性是针对学生的需求而言的,即使我们依然重视教师的教学设计,但是设计不是为了教而是为做的技术性程序,而是为学而做的生成性过程。.....-------- 赵亚夫老师把之前的教学设计的方式否定了,提出新课改之后的“设计不是为了教而是为做的技术性程序,而是为学而做的生成性过程”。这个提法有些让我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可能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进一步摸索。

4.即使是一些对历史很感兴趣、具有丰富历史知识的学生,他们的关注点也往往停留在历史事件本身。比如,一提起拿破仑,学生们会对拿破仑的身高、约瑟芬的轶事、滑铁卢战役的激烈场面等津津乐道,但对拿破仑到底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起着什么作用却很少考虑,因为在他们的心里,历史即为“故事”,与小说并无二致。

-------- 既然这是一个事实,那么,面对这个事实,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怎么教学才能纠正这一种现象,怎么样才能承载起国家所赋予历史学科的教育任务呢?这也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应该进行深入思考的。

以上摘抄来自于赵亚夫老师主编的《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昨天晚上,我看完了《历史是什么玩意儿》第四本。第四本和第三本讲的都是世界史,而第一二本讲的是中国史。同样,这本书的作者也是袁腾飞老师,关于袁老师之前已经介绍过,这里就不再介绍了。

《历史是什么玩意儿4》是讲从“一战”前到“二战”后的这段历史。主要讲英、法、意、苏、德、美、奥(奥匈帝国),中国和日本也露过脸,不过“出镜率”不太高。因为当时中国比较乱,没时间去管其他国家的事情,更别说和其他国家大动干戈了。

现在让我来介绍一下“一战”期间各个国家的情况。一战时,德意奥联合在一块,英法苏联手对付德国等国家,最后的结局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德国受到了惩罚。可是德国是一个“不死小强”,你把他打趴下了,没多久他又站起来了。于是德国又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比“一战”要混乱得多了,主要是:日本PK美国中国,英法等欧洲国家PK德国和苏联,非洲那边也有一些小国家在斗来斗去。最后依旧是法西斯被打趴下,然后又站了起来,不过站起来后就没有和别人继续打了,也算是浪子回头了吧!

最让我感到气愤的一件事就是小日本的不知悔改。二战后,英法等国家对法西斯进行了裁决,主要法西斯分子都在临刑前真心悔改,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唯独可恶的小日本,临时了还不知悔改,还高声喊着:“大日本帝国万岁”“天皇万岁”。日本人依旧崇尚武士道精神,认为为主人尽忠就是对的。看来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十分不可思议的事,那就是富得流油的沙特。在沙特,一个大学教师的月工资约为3.2万美元,也就是大约24万人民币。在沙特,开奔驰、宝马是很丢脸的事,只有打工仔和保姆才开这些车。沙特的国王每年都要去西班牙的一个小镇度假,国王给西班牙一天500万美元,让他把小镇上的居民都移居到别的地方,并且国王一住就是三个月。看到这儿,我心里已经惊叹几百次了,心里大喊“太有钱了”几百次了!

至此,我已经把《历史是什么玩意儿1-4》看完了。我觉得这套书太好看了,袁老师太幽默了。如果有机会,大家一定要看看哦! 追问:就要它的讀後感..現成的 回答:

有句话说得好,“读史使人明智。”我认为研读历史知识非常有意思,还非常有意义。读历史故事,不仅可以让我从中汲取无数经验和教训,更可以让我增加文化素养并积累知识沉淀内涵。近半年来,我常常挤出一些时间,手捧袁腾飞老师的《历史是什么玩意儿》,读得津津有味。

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历史书。袁腾飞老师叙事大胆泼辣,诙谐幽默、百无禁忌,改变了以往历史书严肃、说教、干巴刻板的面目,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身,正史野史,科技文化,经济政治,人文地理,包罗万象。据闻,袁老师每天必看历史书,几十年如一日,因为他这种心静如水的治学态度,所以能写出这样通俗而丰厚的作品。读了袁老师的书,我常常思考:自己又要怎样修炼才能像他那样沉静如水,才能以一种不浮躁的治学态度来发展我自己的教书生涯呢?

我天天带着愉悦轻松的心情来读这套书。虽然有人说该书“广度达到960万平方公里,深度却只有1厘米”,但我认为他提供了区别于官方的另一种历史叙述的可能性。 袁老师的一些观点也是惊世骇俗,是我感到耳目一新。例如“七次下西洋,600万两银子花出去,郑和整个是一个散财童子。”“汉人的服装是最笨拙的,宽袍大袖,那个大袖子能钻进一个人去,穿上那个衣服一上街,勤劳的清洁工都得下岗。”“秦始皇一开始还是很勤政的,他每天早起洗脸刷牙之后看600斤奏章。别怕,当时奏章是写在竹简上,要是看纸的,600斤能看死他。他让在寝宫里搁一个秤,每天秤约600斤,不看完不休息,累得手都翻不动竹简了,拿绸布条挂到脖子上吊着翻,太累了!”„„ 评说历史要公正,不能挟杂个人的情绪,但袁老师读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也正反映了国家文化之繁荣,言论之自由。我们身处的时代是多元的时代,需要的是包容的胸襟,以及更多的声音,需要我们亮出自己的观点。袁腾飞至少告诉我们,历史除了课本还有另一种解读的视角,告诉我们不能一成不变地思考问题,告诉我们权威也是可以被挑战的。 钱学森先生仙逝前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因为我们的社会不太允许自由思想,我们的社会正在扼杀杰出的人才。自从看了袁老师的书,我更加认识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更应该尊重孩子的话语自主权,对孩子们的一些独特的感悟给予尊重和赞扬!这是很重要的事情,不是吗?

另外,通过这本书我还想到:为什么很多所谓的高深理论都要凌驾于人们之上?难道普通人够不到的才是事物价值之所在吗?我认为非也!我觉得做学问也要像袁老师一样,只有真正让人看得懂,读得通,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这才是学问之价值所在。袁老师是奋斗在这条道路上的志士,我也希望自己加入 首先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历史书。这本书叙事大胆泼辣,诙谐幽默、百无禁忌,改变了以往历史书严肃、说教、干巴刻板的面目,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身,正史野史,科技文化,经济政治,人文地理,包罗万象。其历史知识之丰富,几乎涵盖了所有朝代。每一个细节都能信手拈来,足见作者功力之深厚。据说,作者每天必看历史书,几十年如一日,因为他这种心静如水的治学态度,所以能写出这样通俗而丰厚的作品。以往一捧起历史书就会索然无味,实在不能像看小说那么投入,而这本书我是带着愉悦轻松的心情。

另外,通过这本书我还想到:为什么很多所谓的高深理论都要凌驾于人们之上?难道普通人够不到的才是事物价值之所在吗?我认为非也!我觉得做学问也要像作者一样,只有真正让人看得懂,读得通,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这才是学问之价值所在。袁老师是奋斗在这条道路上的志士,我也希望自己加入。 观看《大国崛起》 反思世界史教学

2006年央视第二套推出大型政论片《大国崛起》,这部12集电视纪录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从此引发了不同视角的解读,给不同领域善于思考的人们以启迪。这个绝好的教学素材对于当历史教师的我来说真是如获珍宝,我将这部片子作为重要线索和资料补充贯穿于整个九年级世界史的教学中。为向学生宣传此片,当年我制定的口号是:“央视二套,历史频道”。

学习《大国崛起》,学生学会了反思与感悟;“学而不思则罔”,要学好历史就必须勤于思考,并由勤于思考走向善于思考,世界历史空间广阔,发人深思的问题很多。利用《大国崛起》参与世界史教学,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联系历史,分析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的某些事件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考试的“书呆子”了。例如结合世界近代史教学,学生们从《大国崛起》里就归纳和罗列出了大国崛起应具备的条件:(1)美国的崛起史证明制度创新是经济富强、持续发展的动力;(2)葡萄牙与西班牙的崛起,说明了只有去探索才能走出新的道路,荷兰的启示是守信赢得声誉,更赢得发展 (3)德国的崛起告诉人们维护国家统

一、和平的国际关系是发展的重要保障;(4)英法美的长久不衰告诉我们;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才能维护社会长治久安;(5)俄国的崛起告诉了我们什么叫虚心,什么叫谦卑,英国、苏联给我们的启示是精神的力量;(6)日本崛起的启示是创新、领先的科技为发展提供不竭动力;(7)充足与一流的人才资源使国家永葆活力。这样的反思是有益的,我深信它的效果和作用将会在今后更长的时间里得到体现和验证。

学习《大国崛起》使我不断反思世界史教学。

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要教的好,更要“博览群书”,不断更新知识信息。 传统的以备教材、备学生为主的备课方式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新课改之后应树立全新的备课观念,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及要求,结合历史新教材的内容特点,备课时应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张嘴”便是历史课堂全部的局面必须改变。因为这种一言堂式的教学,难以再现宏大的历史场景、错综复杂的历史线索、鲜活的历史人物,也很难形成师生互动的大课堂。

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巨大,使课堂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极大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改变学生认为历史课枯燥无味的看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我明确了学习世界历史的根本目的是 “以史为鉴”,培养“世界眼光”。即了解世界,从世界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借鉴外国优秀的文明成果。

学习《大国崛起》促使国人共同反思。

读史使人明智,读史使人感悟,读史催人奋进。《大国崛起》给正在崛起的中国提供学习借鉴。因为在每个国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真正的治国之道是从这里产生的。

(1)发展才是硬道理,不注重发展最终的结果是衰落。

(2)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的灵魂。历史一再证明,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创新,就不会有出路,只能被历史所抛弃。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科技的进步,大国的崛起靠的就是科技。

(4)教育是一个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根本,谁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谁就有了成功的保证。

(5)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熟悉自己的历史,不善于学习别人的历史智慧,要么集体失忆,要么集体失语,肯定没有好的前途。

《大国崛起》乃是数十位中外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人文学家、大学教授、政府顾问等社会精英倾注极大精力打造的一个普世教材。它注重历史带给现实的思考,为人类共同的进步提供借鉴。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她几乎能满足我们初高中历史课堂的教育教学的所需,值得借鉴和学习。

最后用《大国崛起》最后一集里几句慷慨激昂的台词作结束语吧!

忽视过去的人,在未来行程里只是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匆匆过客。

忽视过去的国家,面对世界变局将不会有成熟的选择,甚至有迷失方向的风险。走过六十年,回首五百年,一路巡看交相兴替的大国演变,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一件事──让历史照亮未来。

读有效课堂有感

读《有效教学,聚焦课堂》有感

读《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有感

读《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有感

读《有效教学》有感

读《有效教学》有感

读《有效教学》有感

读《有效教学》有感

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案例

读《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感

读《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感
《读《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