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发布时间:2020-03-02 12:42: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元谋县物茂小学:雷永林

摘 要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是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学与教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的一种崭新的支撑,采用\"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发挥多媒体及网络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突破重难点,感知语言,培养语感。启发想象,培养创造性,激发审美情趣,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课堂教学

结合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 ,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方式。“信息技术和课程结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教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这种“结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将会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

所谓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的结合,就是通过小学学科课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提高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朝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靠拢。下面仅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谈谈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几条有效途径:

一、通过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如《观潮》一课,作者在课文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描写潮的样子及潮的响声尤为精彩,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录音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汹涌澎湃的声音,借助投影和录象,让学生感受潮来时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讲授《夜莺之歌》一课时,教师三次出示夜莺清脆、悦耳的鸣叫声,每一次出现各有作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

这种以声音、图形创设课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应用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有机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就像是一个圆圆心,一切教学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最能体现该目标的教学媒体,实现媒体与目标的统一性、协调性、突出性,才能达到解决重、难点的目的。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必然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它必将是促进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拓展与革新的一个主要因素。

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课前应用多媒体等网络技术搜集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更能把课文了解透彻。然后在教学课文的时候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然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在教学《开国大典》时,出示当时的影片资料,同样能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情景,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喜悦心情。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爬山虎的脚》一课,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写出了爬山虎的叶子、脚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这篇文章的第三段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可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三段,看看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读明白的同学在图上画出爬山虎的脚。然后再用实物投影把同学们的画展示出来,集体讨论交流,最后用投影出示句子,说说这样谴词造句的好处。这样形象直观的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突出教学重、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三、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朗读、阅读能力

于永正老师说:“语文就是听、说、读、写。在语文教学中这些环节都不能忽视。朗读也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小学低年级小学生来讲朗读很重要。利用信息技术练习学生的朗读能力,至少有两个有效的途径:

一是使用现成的语文教学软件或光盘、磁带等辅助资料。

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的“录音”功能将学生自己的朗读录下,由学生自己从中去发现问题,找出自己在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矫正读音及情感的处理等。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获取信息,拓宽素材积累空间,促使学生建立素材“信息库”,对素材分门别类收集,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搜集、贮存、加工、处理能力。在阅读教学预习中,采取单元整体预习的方法,利用已有资源如网络、杂志、书籍等,在作者、背景、知识、出处及相关方面查找整个单元的资料。课堂教学中,学生随时提取适合某一阶段学习内容的资料并转化成自己的语言适时补充。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学生的阅读对象不仅有文字和图片,而且有大量的有声读物、动画、视频资料。它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使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得心应手。

四、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能够写作、轻松愉快的写作,有事可写,有话可说。运用声象媒体,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能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自从多媒体信息技术进入作文课堂,课堂便活跃起来,学生在找到写作材料的同时,又了解到课堂以外的“大千世界”,“人物写真”,“风土人情”,“人与自然”,“各地揽胜”,“名山大川”等,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现实生活甚至更远的时代或地方。如:“熊猫”是人们普遍喜欢的动物,可由于生存环境决定它们只能生存在祖国的西南地区,不冷不热,箭竹丛生的地方,这便是我们无缘与熊猫相见的原因。然而,通过多媒体作文,学生不但见到了熊猫,而且还了解到关于熊猫的许多方面的特点。如熊猫的生性孤僻,活动范围小,喜欢在树上活动。繁殖,发育慢,以箭竹为食,有人的灵性,是残存的古动物,更主要是直接观察了熊猫的活动形象。再如“孔子”,“哥白尼”古今中外著名人士,学生对他们的详情了解甚少,可是对媒体作文满足了学生的欲望,他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五、信息技术与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有机结合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在一个“用”字上。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要点。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内学习活动的质量,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安排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安排的每一项活动,都必须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完整的系统性。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容量,加快了教学的节奏,这样就能节约出宝贵的时间,我们将这些时间还给学生,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运用。其次,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不能搞闭门造车,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练习途径。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去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者们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课程整合无疑是将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转化为信息技术的传授方式,必将成为今后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计算机已阔步进入了语文课堂。应该说,“善假于物”的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其产生的能量和蕴含的潜力都是传统语文教学难以企及的,它必将结出丰硕的实验果实。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必将对教育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会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特点与作用》.李永前

4、《小学语文教师》2002年第2期

语文教学与书法的有机结合

让语文教学与书法有机的结合

让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有机结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巧妙结合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结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结合

数字化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有机结合的应用研究初稿毕业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高效结合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与立德树人的有机结合

初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