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结合

发布时间:2020-03-02 14:43: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认为“深度融合”是在经历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抛开“应用”谈“深度融合”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不科学的,“融合”是更高层面的“应用”。

教育是较早接触信息技术的领域之一,比如信息技术学科的出现、课程的设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但是信息技术对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却不显著,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还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对教育的正能量没有突显。某种程度上来说,信息技术似乎成了可有可无,有它不多、没它不少,绝非必不可少的因素,更谈不上对教育发展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几乎80%以上的教师都经历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比如计算机操作、软件应用、课件制作等,但是培训的最终结果并不理想。而通讯行业的手机,也是信息技术终端,每个人接受它之前并没有接受培训,功能开发的都很完美,能够用到淋漓尽致的程度,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教师没有真正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所带来的真正实惠,学生也没有真正体会到应用信息技术给学习带来的乐趣,因而导致一段时期以来大家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迷惑于茫然。

何克抗教授提出: 以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只从改变“教与学环境”或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角度(最多也只是同时从改变“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去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只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的修修补补”上,还没有触及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他认为要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自觉地认识到:不能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而必须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出新型的„主导一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结构”。这正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之所以提出、并倡导“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深度融合”这一全新观念与做法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本质与确切内涵所在。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来体现这一点,我们是否做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真正得到发挥?答案是“NO”。我相信大家都会有共同的感受,就是不管是教材改革还是课程改革,到头来都只是一种形式,教学结构、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只是环境、方式方法的改变,因此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体现。“三段式”恰恰解决了这些问题,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新课程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三段式”对学生而言,“课前”就是学生根据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提供的“导学案”,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预习新知、自主学习; “课上”就是利用课堂有效的时间交流预习、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其他同学和教师那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后”就是学生完成所学知识的巩固,并按照教师的要求利用网络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当然这些拓展和延伸的内容要有梯度、有层次,既照顾全体又照顾个体。

借助网络环境实现在课外的有效时间内,既可以与教师沟通与交流,实现个性化教学,又可以实现同学之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多数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导致学生围绕教师讲的内容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受到局限,进而不会学习。“三段式”解决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把更多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所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还要靠广大教师的不断实践和摸索,真正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融合”新模式。

初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结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巧妙结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结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心得体会

浅谈信息技术与政治教学结合的利弊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完美结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结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结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