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巧妙结合

发布时间:2020-03-01 19:25: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巧妙结合

姓 名:吴凤梅单 位:江西省丰城拖船中学日 期:

2011年10月10日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巧妙结合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学与教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的一种崭新的支撑。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了学习工具,提高了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构建了新型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了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探索到了一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新路子,正朝着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靠拢。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语文 课程整合 语文素养 创新 信息素养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由于多媒体特点的多样性,由于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给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开启了一扇全新的“天窗”用它作为教学手段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运用多媒体不断探索,不断更新,让它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能充分拓展学生思维,丰富教学信息。 传统教学“封闭式”的教学弊端之一,是就课文讲课文,跳不出“书本”,教学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难以提高教学效率。当今时代,知识激增,信息爆炸,要获取丰富的知识,就必须拥有丰富的信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必

2 须开发课程资源,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能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事物、现象、过程等全部再现于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让学生透过事物固有的信息,通过事物的形、声、色、变化和发展等去获取知识,认识世界,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成为实现学生素质教育这一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要让学生能放飞自己的想象,不局限于老师的讲评,多媒体成为了重要的手段。例如在讲评《山行》一文时,多媒体展示出原文的重难点,让学生观赏诗人笔下的秋景。然后再展示历来古人笔下的秋思。让学生各抒己见,联系到关于秋的诗,比如《宿建德江》、《枫桥夜泊》等。由此可见,多媒体对拓展孩子的思维确实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情感

语文课文,课文内容的趣味性与语文知识的枯燥性构成了一对矛盾。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则能通过综合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直观、形象的再现事物的存在及其变化的过程。那生动有趣的动画演示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并使表现言语内容的言语形式产生直观形象的感知效果,是枯燥的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化。如《望庐山瀑布》一文课件制作,教师运用图像显示“红日”、“香炉峰”、“紫烟”和“瀑布”这 3 些视觉形象,展示红日照射下香炉峰的美丽景象。这样,以诗入画,使学生在那逼真的画面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导学生在读书时自觉地入情入境,完成品词学句、体会意境的思维过程达到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读书目的。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的作用是巨大的。多媒体的运用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的引导下去体会、理解知识。例如我在讲解《离骚》一课时,要让学生理解屈原的生辰,原文“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等古汉语,光靠老师讲,学生始终无法理解,单纯的翻译始终有些枯燥,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高,教学效果自然不好。运用多媒体,就容易的多了,播放《百家讲堂》中的一期节目,对屈原生平的介绍,再配合适当的讲解,学生在历史史实的图片和故事中,生动具体的感受到屈原的人格魅力。至于古汉语词句也就迎刃而解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构建语文阅读的情境

阅读是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心智活动。阅读中所感知的材料不是一个个单字,而是一系列的字、词、句、段组成的篇章,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无论多么精心、合理,如果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的教学效果将是十分有限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制作相应的教学软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4 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

朱自清《春》一课教学时,作者对初春的山、水、虫、鸟、草、树、风、雨、人,写得何等全面而仔细。在课文中他巧妙把感受描绘城一副新鲜、活泼的春景图。这时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学习小组中提供给学生相关资料,学生通过浏览“聆听春天的故事”教学网站,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如春天的景物、春天的摄影、春天的童话等等,为学生体会诗情画意的情境提供了充分的资料。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有兴趣的自主浏览,从而熟悉、感悟春天,拉近与课文《春》的距离。在网站中我将描写春的重点词语,如欣欣然、朗润、赶趟儿、舒活、一年之计在于春等做成闪烁的文字。这样每个学习小组根据兴趣选择重点感悟,感悟时将计算机提供的资料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相结合,教学软件中的资料很好的帮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自主的进行学习活动,从而感悟了重点,领会了中心思想。

四、丰富想象,发展思维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而且拓展儿童的想象力,涵养儿童的美感。”人们学习任何知识,都是离不开想象的。阅读教学更是这样,必须重视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思维。心理学家研究也告诉我们:想象水平依赖表象的质量和数量,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投影,可以帮助学生仔细、全面、深刻地体验课文内容,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为想象思维提供丰富的表象。这不仅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 5 有利于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为了使学生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我利用七张幻灯片进行演讲。让学生清楚的看到漓江水平的像一面镜子,有跟前一直伸向远方。近处,小船荡游漓江上,水流无浪,倒影不曲,真可谓是静啊!接着指导学生继续看幻灯片,让学生说出水中的鱼儿游来游去,水底的沙石清楚可见,倒映的树木像在镜子里一般……水真清啊!漓江的水是什么颜色的呢?学生又从投影的色彩中理解,“犹如一块无暇的翡翠”。这样通过幻灯片的演示,使学生对桂林水“静、清、绿”的特点有了正确形象的认识,犹如身临漓江。

在学生关上桂林水之后,接着引导学生游览桂林的山。为了有利于学生体会桂林山的奇、秀、险,我分别出示幻灯片,让学生观赏桂林山的多姿多彩,学生不由的说:“一座座山拔地而起……形态万千”。我又引导学生用一个“奇”字概括这个特点。紧接着我又出示幻灯片,展示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座座山排列着,一个个山峰耸立着,真石奇峰罗列。当演示很陡的山时,学生脱口而出:“好险啊!”“一不小心准会栽倒下来”从而也很好的理解了“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意思。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想象出桂林山的“秀”,像碧绿的屏障,似新生的竹笋。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又觉得像观光一样热闹有趣。再讲课文最后一节时,我又用上了动画,使银幕上出现了这样的美丽的画面。静止的是小船上站着游人。动的是岸边奇峰罗列,山间绿树红花,云雾迷蒙。这样人静止不动,但由于风景在进行变换,产生了“舟行碧波上, 6 人在画中游”的动感效果,使学生自然理解了这两句的意思。学生仿佛置身漓江,融入诗句,在画中吟,并沉浸在祖国美的幸福之中。

以上的教学实例让我们看到,现代信息技术步入语文课堂教学中,它对传统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强大冲击,它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种种优势。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仅有利于操作,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加深学习内容的理解,做到读写结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语言、文字、图像、动画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动手、动脑,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阅读,使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全力投入,从而极大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真正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只有正确认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我们才能避免教学上的形式主义,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来为教学服务。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结合

阅读与写作巧妙结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结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高效结合

初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结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

议论文:观点与材料的巧妙结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巧妙结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巧妙结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