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究 (3)

发布时间:2020-03-03 06:03: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究

【摘 要】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教育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当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教师备课质量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学生探索和发现新知,有助于数学建模的研究。但在课堂教学中要找准使用信息技术的最佳时机,要把握好使用信息技术“量”和“度”,以便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培养学生的体验与探索、合作与交流、实践与创新技能,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数学;信息;整合;高效。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一个热点,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途径,把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带来教学观念、课程理念、课程资源、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课程评价的变革,使数学教学融入现代的教育思想观念与教学艺术,使数学教学真正实现改革。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把握好时机,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现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一、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理念下,教师必须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的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目的和出发点的。在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 将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借用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有助于将过去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用语言无法描述清楚的数学问题直观生动的展示出来,还将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等更巧妙新颖的呈现出来,学生一看就清楚明白,一想就豁然开朗,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欲望。 例如:对于立体几何中圆柱、圆锥、球体的定义教学,计算机可以把立体图象画得栩栩如生,学生可以从多方位、多角度地观察,从而解决平面立体图象与真实立体图象在视觉上的差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这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又例如:三角函数与其图像的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与二次函数图像之间关系等等,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演示,使学生深深体会各知识之间内在联系,充分体现了的“数形结合”的动态效果,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因此信息技术使讲授式教学与活动式教学结合,形成优势互补,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认认知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探究能力。

二、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有助于教师备课质量的提升。

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这些学习除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和各种培训外,最适合教师的也是最方便快捷的就是网络学习。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通过网络对数学知识再学习,还可以网上学习继续教育课程和进行远程教育培训学习等,网络信息确实为师生搭建了新的学习资源的平台,网络信息让课堂延伸。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也离不开网络,网络课程资源是对课本的重要补充,新课程中,许多研究性学习课题、探究课题都需要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大大的减少工作量,方便了教师的备课,促进教师的备课质量的提升。例如,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2》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的‘三视图’”内容中写出了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建议:在Internet网上搜索“三视图”获得更多有关三视图的内容,查看有关三视图的动画效果等。通过大量的网络浏览,学生体会到分形图可以体现许多传统美学标准,以及更多超越性提升性的知识,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获取、分析、加工更多信息的能力,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得到更好的效果。

三、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数学实验几乎不能在课堂上进行,数学中的许多内容,如概率、统计、几何、函数等的许多知识需要学生先通过实验然后总结规律,信息技术为计算机模拟数学实验提供了可能,而新课程认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数学学习过程应当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如 在《统计》的教学中,有一例是《性别与喜欢数学课程》 ,我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先让他们收集数据,课堂上指导学生将数据输入电脑,用电子表格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制成各种统计图表,分析结论,全过程由学生完成,教师只起指导作用,学生在活动中既学到了统计知识,又了解了现代社会,还培养了交流、合作能力。这种教学形式是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一种新的活动课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

四、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有助于学生探索和发现新知。

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课程内容是以模块和专题的形式呈现的,某章某节内容不是弧立的,它有一个知识结构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可方便地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某个单元某一节的数学知识,还可以沟通部分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 对于一些数学问题,特别是与图形有关的问题、对动态图形中某些不变量的探索等,利用数学软件展示问题情境,观察图形,分析其中的规律,或通过拖动鼠标跟踪点的轨迹等办法进行研究,容易使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例如,解析几何中椭圆、双曲线、抛物线都有一个刻划曲线形状的数值“离心率”。传统的数学教学环境中教师只是强调什么曲线其离心率在什么范围之内,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很难理解这个数值e与圆锥曲线之间的必然联系。利用数学软件《几何画板》根据圆锥曲线统一定义作出图形,将一线段的长度作为e 值,用鼠标拖动线段一端点调整e的取值,即可看到相应的曲线变化,把圆锥曲线的变化规律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就能理解地清楚明白,豁然开朗。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潜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五、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有助于数学建模的研究。

数学是具有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实用性于一体的一门科学。《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多次强调要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注重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建模的突出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数学建模要调研、试探、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实验、操作、模拟数学模型,最后将探索的结果运用于实践。利用计算机软件能高效地处理大量数据,模拟出合理的数学模型.。例如《解析几何》中椭圆性质的应用涉及到人造卫星的问题,用计算机以动画方式演示人造卫星的运行过程与地球间的位置关系,就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探索数学建模,是广大师生共同研究的学习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综合技能。

目前, 信息技术逐步走入高中数学课堂,对课堂教学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其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但我们一些教师电脑技术不高,对课件操作不熟练,仍停留在简单打字和制表的层面上,在利用教学软件和网络进行教学方面的意识淡薄。很多教师只有在上公开课、示范课或学校要求时才使用,还有大部分数学教师认为高考的压力迫使学校和教师更倾向于口授式教学,而无暇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数学自主学习和实验的机会。所以应该加强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学习,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以发挥其其作用不可低估的作用。但信息技术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无法取代的,我们不能盲目的使用信息技术,用它来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关键是效果,在课堂上找准使用信息技术的最佳时机,用得恰到好处,把握好信息技术使用的“黄金量”和“黄金度”,让信息技术确确实实地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起到促进作用,防止滥用、误用,以便更有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柏永红,何昊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初探。

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整合探究

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究

中学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究

探究信息技术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整合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探究

谈谈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的整合论文大赛

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与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究 (3)
《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究 (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