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漠沙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1 17:30: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漠沙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调查研究

摘要:分析漠沙农业结构问题及相关资源的利用与管理,对认识当地农业结构的调整及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林地规划、作物布局、产业发展几个层面问题上,进行分析,探讨实现低耗、高效、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在区域优势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协调比较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漠沙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资源生态循环经济产业规划可持续发展

引言:结合漠沙实际,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在农业结构调整、作物布局结构、农业资源协调利用的比较结构、生产和流通结构等问题上,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区域优势的比较中,以及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协调配合上,调整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推广科学栽培技术和全生态经营新模式,实现低耗、高效的生态农业发展目标。加快农业体制改革,建立在生态上健全、经济上合理、技术上适用的结构—功能—效用一体化的农业新机制,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漠沙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新平县漠沙镇地处哀牢山东麓,红河中上游,素有“天然温室”之称,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民族风情奇异多彩,具有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是旅游和投资开发的理想之地。如何利用好漠沙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而又不破化生态环境,是当前紧要之务。调整农业结构,规划农林用地,保护土地资源,加强资源管理,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是稳定漠沙经济快速发展大步向前的重要途径。 1漠沙现存问题

1.1土地利用率低

漠沙山地缺水,农业设施落后,水土流失严重,农民看天吃饭。林地荒置,造成资源浪费。缺乏政策性引导,农民投资林业积极性不高。作物布局乱,缺少科技引导,仍存在高海拔山地植蕉种蔗,产量低。

1.2交通不便,流通成本高

农民花费大力气辛辛苦苦种出的香蕉、芒果、甘蔗等却难出售。交通不便,导致收购商成本太高,使得收购价格压低,农民的辛苦,得到的却是不等价交换。

1.3科技含量低,缺少龙头产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段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态型、无公害农业已是全球农业发展的主流。企业小、资金缺乏,技术力量薄弱,是漠沙粮经作物发展生态农业的一大瓶颈。

2加强资源管理

2.1林地规划

山地不宜耕作的土地,退耕还林,保护开发林地资源。通过林权改革,落实林权,调动社会和群众投资林业的积极性,从而初步形成营林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新格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解决具体问题。吸引社会投资,带动林业经济结构的优化,提高综合效益。吸引外商投资,承包开发林地。通过改革,使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得到有效落实。通过改革,明晰集体林权关系,使承包者对林地倍加珍惜,加强巡山护林,有效遏制盗砍滥伐林木、乱占滥用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的不法行为,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

2.2落实政策

一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农民平等享有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林地与耕地一样,是国家重要的土地资源,是农民重要的生活保障。

二要坚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确保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重点是要统筹个人、集体两方面的利益,处理好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的关系。在处理农民得实惠与生态受保护关系上,既要确保农民得实惠,又要确保生态受保护,不能以资源的过量消耗为代价,更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

三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改革方针,进一步明晰林地所有权、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建立起经营主体多元化,权、责、利相统一的林业经营管理新机制,调动广大林农和社会各方面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奔小康步伐。

2.3改善发展条件

以提高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用水保障能力为根本,多方筹集资金,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增加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农业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水利保障,大力促进热区开发。加大力度,使偏僻、分散、贫困落后以及严重影响生态、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自然村,逐步向中心村、小城镇、公路沿线及相对低海拔区域集中。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共重,和“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贯彻“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个体承包”的政策,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切实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为基础,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植树造林,发展商品林,实现商品林造林与采伐、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坚决制止乱砍滥伐森林资源和乱采乱挖资源以及毁林开荒等行为,对坡度在25度以上的坡地逐步实行退耕还林,搞好水土保持和自然灾害治理,从根本上恢复生态环境,走现代生态经济的路子,实现可持续发展。

2.4提高土地利用率

土地利用规划是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基础。农村建设用地是最有开发利用潜力的土地资源,加强土地整理与复垦是稳定耕地面积、增加城镇建设用地的主要出路。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出发,以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为基本内容,稳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土地利用的总量,解决好城乡土地利用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和总体布局等问题。土地具有数量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既是资源又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生产资料,增加科技投入,引导农民以最低能耗、最大效益利用好每一寸土地。

3产业发展

3.1拓宽销售渠道,搞活流通

彻底改变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切实解决好漠沙农产品市场信息不灵、流通不畅的问题,把农业生产全面推向市场。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发展农产品营销龙头企业和大户,研究和推广农产品储藏、保鲜、包装技术。引导农民加速与市场接轨,按市场需求,调整结构,全面搞好农产品销售服务,搞活农产品流通。建设好交通设施,拓宽销售渠道。

3.2发展林产业

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只有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形成丰富的森林资源,林业产业才能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发展空间;只有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积累雄厚的资金实力,生态建设才有坚实的资金保障和发展动力。林业作为

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林业产业与生态文化也有着割裂不开的互生关系。

新平县森林资源丰富,林种类多,竹子、桉树、华山松、印楝、车桑子、云南松、清香木、新银合欢、膏桐等均是其中优势树种。但由于中、幼林所占比例较大,可采木材资源较少,木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缺口较大。树木生长周期长见效慢,而竹子是林业的短中之长,可以优先发展竹业,以长补短。因此,发展竹子是加快新平林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

针对目前林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与农民收入关联小的问题,新平县提出了以生态建设为基础,林产业发展为支撑,促进农民增收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培育为主线,以企业和山区农民为产业载体,以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手段,充分发挥林地和人力资源优势,以核桃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生物药材、木材、森林食品加工业和森林旅游业,优化产业布局,推进集约化经营,做大林产业的发展思路。建立起林产业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新平县山地宽广、气候多样的优势,低热河谷以发展热果为主,中海拔区域以发展竹子为主,高海拔区域以发展核桃为主,扩大林果种植规模,使林果业实现规模开发。热果以发展荔枝为重点,发展香蕉生产为辅,改造芒果园,发展荔枝园。充分利用水东、妃子笑等新品种质优、早熟的优势,下大力气抓好荔枝生产,逐步把荔枝产业培育成新平的特色产业、高效产业。

3.3调整农产业结构

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增加优质稻、优质饲料粮种植,大力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经济作物种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从品种结构调整向区域结构调整深入,以农户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为主体,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和提高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面向市场,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的发展路子。

合理安排作物种植和畜牧业发展区域,提高复种指数,突出区域特色和区域优势,做强做大区域特色经济。充分利用漠沙热区资源优势,积极开发粮经作物,如热区大棚发展优质苦瓜种植,将漠沙苦瓜打造成一个绿色品牌,销往更大的市场。实现粮经作物的种植—采摘—储藏—运输—出售一条龙服务,建立龙头产业带动产业发展,突出漠沙特色,做大做强漠沙农产业。

在农业产业调整上加大科技投入,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从根本上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符合漠沙发展要求的农业发展模式,正确处理发展与资源利用,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漠沙的可持续农业的健康发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控制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产业发展;树立好循环经济理念,积极探索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从根本上消除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生态型、无公害农业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主流,改善农业设施,提高产品质量;按照生态学原理,提高农产品综合利用水平,增加产出效益,成为漠沙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学研究的重点。

3.4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农产品进一步增值的重要途径。针对漠沙的主要农林产品发展相应的加工企业,加快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如发展对核桃的深加工企业,促进核桃产业的发展,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现今漠沙对农产品的加工主要是蔗糖的榨取,加工业发展缓慢,尚未形成产业优势。要突出地方名牌产品生产,实施质量认证,必须创建地方名优品牌产品,尽快实现

由第一产业向第

二、三产业过渡,大力发展加工业,减少初级农产品价格的市场剪刀差。

3.5发展旅游业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和

二、三产业转移,逐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发展服务业,使之成为承载外来资本转移和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因此发展旅游业要慎重,首先第三产业—服务业是否到位,其次要防止文化侵蚀,旅游总是与文化相关,防止失去自身文化内涵。重视花腰傣品牌的宣传和展示, 做好抢救、挖掘、整理、传承民族文化工作。 重视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发掘民族民居、民俗、服饰、歌舞、饮食、工艺品等传统文化资源。加大对地方特色食品、住宿、购物、娱乐市场的开发。依托花腰傣文化品牌,有效整合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推进景区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开发旅游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面提升新平旅游的吸引力。推进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提炼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民族特色文化旅游表演项目。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加大节庆活动策划组织促销力度,增强旅游宣传促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扩大新平旅游产业的影响力。以漠沙镇大沐浴村为例,保持独有文化积淀,展示独特的自然魅力,滔滔南流的漠沙江,古朴典雅的傣家土楼,静幽清雅的曼勒竹林,吸引着源源不断的外来观光游客。

4发展循环经济

4.1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是漠沙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积极防治农村面源污染,保护好饮用水源。综合治理环境,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要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把经济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变为市场竞争优势,加快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正确处理好资源的合理开发,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有机统一。走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路子,使经济发展更少地依赖有限的资源,在漠沙建里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互相促进的目的。

4.2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资源的持续培育与利用。缺乏或失去资源,人类将难以生存,更不可能持续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使再生性资源能保持其再生能力,非再生性资源不至过度消耗并能得到替代资源的补充,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漠沙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其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漠沙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因此,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

漠沙可持续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而不可分割。孤立追求经济持续必然导致经济崩溃;孤立追求生态持续则不能竭制环境的衰退。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

是目的。我们共同追求的是自然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5结语

由于资源具有稀缺性,因此只有合理利用漠沙资源,讲究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保证可持续地发展起漠沙经济;由于资源具有区域性,因此,在开发利用时,必须结合区域特点,规划和安排漠沙的各种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和潜力;由于资源具有多用性,因此,一种资源便有多种功能,如发展漠沙林产业既能提供各种林产品和木材,同时又能保持水土,绿化环境,还可为人们提供观光旅游的场所;更由于资源具有整体性,因此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人类活动对其中任何一组分的干扰都有可能会引起其他资源的变化。发展循环经济,与资源的四种性质相符合,是实现低耗、高效、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改善生态环境状况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因此, 正确处理好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新平县漠沙镇发展经济的要求, 也是保护建设生态环境的要求。只有处理好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才能为新平县提出的建设绿色经济大县和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县的目标, 为实现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护航。漠沙镇,正在把大自然赐予这里的光和热,沿着生态农业循环经济这条大道奋力前行,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也将为漠沙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6参考文献

1.王玉芳,蒋敏元; 国有林区社会组织重构 [J];林业经济问题; 2006年04期 2 .洪志生,张春霞; 我国私有林发展的制度经济学解释 [J];农村经济; 2007年08期

3.霍转业; 退耕还林 造福于民 [J];政府法制; 2003年22期;

4.佘方忠; 退耕还林(草)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J];林业经济; 2000年05期;

5.魏远竹; 浅析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J];绿色财会; 2006年05期 6 .李蕾; 森林资源产权保护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D];吉林大学; 2007年

7.黄金平; 森林资源管理的价值定位与法律制度完善 [D];重庆大学; 2006年

8.上官小军; 民营林业发展初探 [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5年

9.王玉芳; 国有林区经济生态社会系统协同发展机理研究 [D];东北林业大学; 2006年

10.时永昌,谷秀珍,马树龙; 资源管理、资源调查与资产化管理 [J];林业资源管理; 1998年01期

11.丁立新; 适应林业发展新战略 推进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 [J];林业财务与会计; 2001年02期

12.蒋录全著.生态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3

13.杨雍哲.环境保护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求是, 2004,(05)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第二节 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教案2

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关于煤矿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探讨

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处理好农业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浅析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环境保护

论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谈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漠沙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调查研究
《漠沙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调查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