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大学生就业观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3 02:37: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查研究

【内容摘要】由于高校扩招和劝酒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为了寻求大学生群体在就业观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对部分大学生之间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我们试图从大学生自身建设出发,通过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以适应社会需求。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某高校本科大三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和随机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希望证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是决定其顺利就业的关键性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原因;转变观念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也随之不断增长。大学生的就业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发展的一个问题,也成为制约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阻力之一。再加上,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正影响着全球经济,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并结合当前形势寻求舒缓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我们对部分即将进入社会的本科院校大三学生之间进行了一次有关大学生就业观的问卷调查,将大学生在就业观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展现出来。我们首先假设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是决定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决定性因素,以此为前提来探讨大学生就业观的转变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观念问题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观是大学生对就业目的、意义、方式、空间诸方面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期望值过高、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主见等等。而造成这些问题产生的因素是较多的,有主观因素限制,也有客观因素的制约。

1、客观因素

第一,扩招造成的就业压力。1999年中国大学教育开始走向平民化以来,大学毕业生就在成倍地增长,也由此让就业的无形压力落到了大学生身上,使得他们开始产生了前途渺茫的感觉,不知道毕业后何去何从,这种压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第二,家庭的压力。职业选择本来是大学生个人的事,但是由于家人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期望甚至干涉,都会对其职业选择的做出产生影响。在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下,大学毕业生更加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更加注重个人的选择,这就导致了毕业生过分看重薪酬待遇和工作条件,片面追求舒适安逸,这些观念直接影响了他们的顺利就业。

第三,制度障碍。制度障碍主要是指现有制度限制高校毕业生的跨区域就业和灵活就业,使得原本能够与就业工作岗位相匹配的大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工作岗位。制度上的障碍往往会阻碍工作岗位与人才的匹配,不利于人才的流动,同时也给低学历的人才造成许多心理不平衡。

2、自身因素

第一,由于自我认识上的差距,造成一部分人以自我为中心。在对大学生就业时最看重的问题调查时发现,毕业生最看重个人发展;其次,毕业生在择业的价值取向上,倾向于未来的发展。再次,学生想借就业改变专业。我们认为注重自我价值实现,表明了个体意识的觉醒,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但这种过分强调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价值观,必然会导致个人欲望膨胀,过高估价自己,也会使学生失去较多适合自己发展的就业机会。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过渡期,虽然大学生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其自我意识、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但是还不完全成熟。他们往往不能正视择业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第二,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规划、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大多数被调查者都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很多人都是抱着走一步算一步、“毕业以后再说”的心态。这是一种很不成熟的心态,表明现在的大学生没有对自身很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了解处在一种很迷茫的状态中。职业生涯规划的缺乏,使得大学毕业生没有一个可供参照的职业选择计划,同时由于对自身的价值、兴趣、个性等问题考虑不成熟,对自身所处内外部环境的把握不够准确,对自己优劣势的分析不到位,往往使他们在寻找工作时不知何去何从,容易随波逐流。

第三,盲目从政。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很大一部分的调查对象尝试进入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甚至掀起了考公务员热。据资料显示,2008年全国公务员考试的报考人数就达到了77.5万,而录取人数为1.35万,录取率只有1.75%,这种从政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很不理性的。这是因为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大多数人认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收入稳定、地位高、权力大,学习培格和提拔重用的机会多。与此相反,当前国营企业因改革不配套、经济效益差,在竞争中破产的企业逐渐增多,下岗职工有增无减,使大学生惧怕进国营企业。同时,由于我国法制不健全,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的现象屡禁不止,这对部分大学生产生了较大诱惑,甚至产生追求和羡慕。当然,大学生从政意识增强,说明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希望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这本身无可厚非;问题是一部分大学生因缺乏社会阅历,对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不能正确认识,从而引发了一些错误想法。如不加强教育,其后果非常严重。

二、从大学生自身来看,如何转变就业观念,以适应社会环境需求

当然,大学生就业难直接原因是高校扩招带来的必然结果,但就学生主观方面而言,应科学分析当前就业形势,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通过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1、树立健康的心态。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天之骄子,而只是普通的劳动者,就业大众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到这一点,调整自己的就业理想和价值取向,降低期望值,拓宽就业范围,树立大众化就业观。大学生要密切关注就业形势的变化,要清楚人才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然后根据社会用人需求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我们大学生要有开拓意识,在择业时,不能只看眼前实惠,不看日后挑战;只看今时困难,不看发展前景;只图生活安逸,不顾事业追求。学会找准自己的最佳位置,牢牢把握实现自我价值的主动权。

2、作为学生,要正确地评价自己,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扬长避短,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大学生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当求职失败时,要自信乐观,要有愈挫愈奋的坚强意志。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要学会辩证的思想方法,不能因为现实中的阴暗和不足的一面,就看不到现实中光明和具有生命力的主要方面,要把求职看成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场考试,要认真掌握好求职的技巧,才能应对从容。

3、大学生必须有自己的主见,找工作不能全靠家里人“找关系”,人云亦云。每个人都要学会认识自己,一个掌握好自己的人,他就能把握好自己择业的方向,明确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在找工作的时候才会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方向性,机会虽然很少,但他却能抓得很准很稳。一个深入了解社会的人,信息畅通,思维开阔,他就能很清楚各个单位的经济构架及其发展状况,能对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作出可靠的分析和有效的判断。这样他们就能很顺利地找到自己想去的单位,并能很快适应单位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

三、结论

大学生就业观既受学生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个人的经验等因素制约,又受一定的社会

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等社会因素限制。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之所以很难就业,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自身的就业观念上存在问题,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好高骛远,不能深刻认识和评价自己,过分追求安逸等问题。只有努力转变自身的就业观念,主动地去适应社会,踏踏实实从低做起,树立起适合自己的职业理想,才能顺利融入社会。所以,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是决定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决定性因素。

参考文献:

[l]董洪亮,中国走向高等教育大众化[J].人民日报,2003年12月13日

[2]黄紫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讨[J].高教探索,2005(3)

[3] 刘秀琴,奚巧媛.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与原因分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2)

[4]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2000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 谢过成.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理论月刊,2005(11)

[6] 黄海涛,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的新特点及对策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5(7)

[7] 游敏慧 青年大学生就业观探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4)

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观调查研究

大学生就业观

大学生就业观

大学生就业观

大学生就业观

大学生就业观问卷调查

大学生就业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观问卷调查表

大学生就业观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观的调查研究
《关于大学生就业观的调查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