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小数加减法》教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3 05:35: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分析

素材解读:

1、素材的选取。

素材的选取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科学性与前瞻性的特征。西方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对于教材的编排有着这样一条规定:上年世界上的最新科学成就,教材再出版时必须呈现在教材上。所以这些国家的教材是动态管理的,每年教材都有所变化。我们国家的教材基本上是“一稿定版”,回想一下我们从前使用的老教材,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基本上是用了十年的时间。在这十年中,教材基本上没有变化。山东版教材敏锐地把握了教材编排与改革的世界潮流,将世界上一些最新的科学成就有效地融入进教材。本单元的编排就是一个较好的例证。克隆牛作为当今世界上最新的科学成就,事件本身具有吸引力,同时又可以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相信用这样的素材贯穿学习的始终,有置身于科学殿堂一般的感觉。

2、本单元的情景串。本单元有2个信息窗。 单元知识分析:

1、知识基础。

三上:小数的初步认识。 四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教材的地位。有两点: 小数四则计算学习的开始阶段 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的重要基础。

3、知识构成。共设有2个信息窗,每个信息窗的学习内容如下: 信息窗1:学习小数加、减法。

信息窗2:学习混合运算,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 单元教材解读: 信息窗1的解读

一、情景图的解读。

以背景图片、文字及表格的形式,呈现了健健和壮壮两头克隆牛出生时的相关数字信息。

二、情景图中的信息。综合地看可以将信息分为五类,既胸围、体长、身高、体重和管围。

三、例题的设置与功能。

例题一:“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学习小数加法。 知识点:位数相同的进位加法且结果可以简化,验算。

例题二:“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学习小数减法。

知识点:位数相同的小数减法计算,验算。 例题三:1.3-1.25?学习小数减法。 知识点:位数不同的小数退位减法计算。

四、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新课程: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从不同的角度体会运算多方面的意义。不再抽象地讲运算意义。

“在运算的课程中,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情境和充分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抽象出运算的过程,不断体会运算多方面的意义。例如,加法可以作为合并或移入等的模型;减法可以作为拿走、比较、移出或加法的逆运算等的模型;乘法可以作为相等的数的和、面积计算、倍数、组合等的模型;除法可以作为平均分配、比率或乘法的逆运算等的模型。”我们原来可能只注重了其中的一个方面,加法只是作为合并、减法只是作为加法的逆运算,乘法只是作为相同加数的运算、除法只是作为了使乘法的逆运算,所以用原来的意义解释现象,对整数还可以,对于小数、分数、负数、百分数有时不好用了:比如什么是乘法,我们很熟悉了马上就说:“求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因原来的教材就是这样写的,但你用它怎样解释为什么可以用0.6乘0.5来求长方形的面积?就是用原来的小数乘小数的意义也很难解释。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和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简单的说也就是“取走”,也很难解释为什么6度比负4度要高10度?等等,所以说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不同的具体情境下,体会运算的实际意义是很有道理的。正如课程标准解读中所说的“运算概念的建立,需要时间的充分和情境的丰富”。

五、例题教学的具体阐释

在阅读情境图阶段,要注意信息与问题的联接,将信息与问题进行联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

例题一:“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层次一:列式与猜想:

一是模型图,为了深刻理解问题的需要,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它们胸围之间的长度关系,有了线段图的帮助,学生在列式时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二是注意抽象问题的实质,既求“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实质上就是求0.77与0.03的和是多少,所以要用0.77+0.03进行计算。三是猜想,引导学生猜想问题的答案是多少。

层次二:探究与验证: 0.77米 77米 77厘米 100

0.03米 3米 3厘米 10077厘米+3厘米=80厘米=8分米=0.8米 0.77米+0.03米=0.8米

所谓探究或验证,不是指让学生利用竖式进行计算,这是教学最后要达成的目标。那么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或验证呢?是指从小数的意义出发,将小数转化为分数,从分数表示的意义入手,找到每个小数表示的长度。也就是说,教学采取的策略为“逆推”,也即:小数----分数----整数----小数。

反思与升华(梳理认知):一是用竖式将上述探究过程表示出来。可以沿着“个人尝试----交流----梳理”的程序来进行。梳理时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两个加数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渗透“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二是验算,在引导学生想到验算的前提下进行验算。 例题三:1.3-1.25=?

列式与猜想:学生猜想思路的预测----最有可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借助于上述的学习方法,既用竖式来想,用语言来表述既为:1.3减1.25,10减5等于5,所以1.3-1.25得0.05。

如果从小数与整数之间的关系来思考,既为:1.3米等于1米3分米,1.25米等于1米2分米5厘米,1.3米-1.25米等于5厘米,5厘米=0.05米。

探究与验证:一是模型,既线段图。二是通过线段图探究问题的答案,既通过两条线段的比较得到答案为5厘米,也即0.05米。三是抽象,既将上述的探究抽象为竖式。

如何将线段图、竖式与算理进行整合?如果单纯地用竖式来抽象小数点对齐,可能学困生会有障碍。有了线段图的帮助后,从线段图中抽象到竖式中的计量单位,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也就不言而喻了。

信息窗2的解读

一、情景图的解读。

像上一个信息窗一样,也是以背景图片、文字及表格的形式,呈现了“蓓蓓”出生时的相关数字信息。

二、情景图中的信息。

从体长与身高两个侧面,呈现了出生时、满月时与百天时的相关信息。

三、例题的设置与功能。

例题一:“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知识点:小数的连减运算。

例题二:“蓓蓓”百天时的身高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知识点: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例题三:计算 7.65+3.72+6.35+6.28。知识点: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四、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小数加减法的数据不要过分繁琐。 小数的加减法原则以两位小数为主。尽量不要出现三位或四位小数,大的或比较复杂的计算提醒学生用计算器,减轻小学生的计算难度。如果严格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应把握在有效数字不超过三位(因整数的加减法是学习三位加减三位),人教和我们的教材有些都突破了,北师的教材注意了这一点。不过加减法比较容易,突破就突破点吧。混合运算的步数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五、例题教学的具体阐释:

例题一:“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 层次一:从模型到问题。

如果从后往前画,要先画出0.98米,再找到百天比满月增加的0.22米,满月比出生增加的0.1米,最后剩下的一段就是出生时的体长。

再从前往后梳理,既沿着情境图中文字的先后顺序梳理一遍信息。

在建立了现实问题的数学模型之后,再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既教材中的两个问题。

注意:一是还要急于提出问题,一定是在上述探究之后再来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上述的探究过程,学生在没有经历对问题的分析之后来提出问题,这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因为没有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反思与思考,就没有对现实问题的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是不会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的。它不像是一年级的解决问题,那个时候是只有两个信息产生联系,学生能够很快地把握现实问题的实质,也就非常容易地提出数学问题。二是在模型图之后,还要用语言文字进行梳理,使之成为完整的数学问题。三是猜想问题答案,为聪明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层次二:探究与验证:个体尝试----交流汇报。这个阶段要把握的是:要结合模型图引导学生明确每一步算式的算理,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完整地表述。

层次三:反思与升华:一是列式的梳理,让学生知道,解决问题可以用两个算式。二是分步与综合列式的梳理,引导学生知道,该如何将两个算式合为一个算式。三是如何进行综合算式的计算,如教材中的第三种方法,将两个竖式合为一个竖式。

注意:教材中的第一种分步算与第三种方法是相对应的,需要进行整合,既将分步算整合为综合算式计算;与教材中第二种方法相对应的分步计算的是:0.22+0.1=0.32,0.98-0.32=0.66。

例题二:“蓓蓓”百天时的身高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

关于模型图:从前往后画,既先画出出生时的0.78米,再想到从0.78米至0.81米是从出生时到满月时增加了一些,画出0.81米,最后画出百天时比满月时增加的0.16米。

教学方法与例题一相似。

例题三:计算 7.65+3.72+6.35+6.28 。 尝试----对比----反思。

所谓对比,是指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可以进行简便计算。所谓反思,是指从“为什么”层面上进行思考,引导学生想到此处用到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所谓升华,是指引导学生用“看----想----算”进行梳理:“看”既观察数的特点,“想”既思考哪些数可以相加凑成整数。

要注意的是:补充必要的相关练习,既小数相加得整数的计算。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可能会方法,但却发现不了哪些数可以凑成整数。

青岛版四年级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加减法》教案青岛版

[四年级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一位小数加减法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法检测试卷

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小数加减法》教学分析
《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小数加减法》教学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