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简史

发布时间:2020-03-02 02:22: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简史

一、从上海到镇江(1933~1978)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座落在江南历史名城—江苏省镇江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3年创立的上海市私立大公职业学校。1933年3月,私立大公职业学校在南市乔家浜创立,校长林美衍,校董事会主席吴开先(解放前曾任上海市市长)。同时在高昌庙局门路辟地三十余亩,筹资集款六万元自建新校舍,翌年迁入新址,设初级机械科、商科、高级工科(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应用化学)、高级商科,附设初中。1937年抗战爆发,大公职业学校搬迁至重庆市小龙坎,并于1938年10月开学复课。抗战胜利后,学校于1946年迁回上海,许恒任校长。因原址已拨给江南造船厂,政府另拨虹口峨嵋路400号为校址继续办学。上海解放后由民主人士孔另境任校长,孔离校后,由许海涛任校长。至1951年,在校学生600余人,教职工40余人。

1952年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上海市人民政府将私立大公职业学校调整改名为上海市机电工业学校,由许海涛继任校长。

1953年初,一机部与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商定,以上海机电工业学校为主体,调整合并上海第一机器工业学校(其前身是国立高级机械职业学校)船舶制造科、上海水产学院附设水产学校轮机科及福州工业学校造船科、轮机科建立了我国第一所造船中等专业学校—上海船舶工业学校。由余西迈、许海涛主持工作,校址定在上海市浦东庆宁寺陈家宅。征地200亩(不包括家属生活区),于1953年6月1日破土动工,翌年2月基本完成。学校有连通的教学实验办公楼、宿舍、饭厅、各工种实习车间、医务所和食堂、浴室及体育运动场地等,形成小配套。1953年7月完成转并移交工作,

二、三年级学生由四所学校转来,又于当年首次招收新生380人,全校共有26个班级,分三个专业,1322名学生,教职工290人。 1953年7月,一机部下达文件明确学校设置船体制造、船舶机械、焊接三个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在校生规模2000人,培养目标是造船工业中级技术干部。

8月28日,一机部发文正式批准建立“上海船舶工业学校”。9月15日,学校1600多名师生员工在上海解放剧场隆重举行学校成立和开学仪式。

1953年10月,学校改名为“上海船舶制造学校”。余西迈为首任校长。 1955年6月,上海船校被确定为国防工业学校,此后,学校即按培养军用舰船中等技术干部的要求和条件招收新生。

上海船校1956年增设船舶电气装置专业,1958年增设电动装置专业,1959年增设船舶无线电专业,连同原来的船体制造、焊接、机器制造等共计6个专业。学校从1957年起,由三年制改为四年制。

1958年3月,一机部任命马金池同志为本校校长。

1958年至1962年间,我国教育事业有较大的变动和调整,上海船校也曾于1958年11月和1960年3月两度升为上海造船专科学校,后因国家计划调整分别于1959年6月和1962年8月改为上海船舶制造学校,仍办中专。

1960年2月,举行中共上海船舶制造学校第二届党员大会,建立党委会,刘东明同志被选为书记;1960年11月,三机部任命井田同志为上海造船专科学校校长。1963年4月18日,更名为“上海船舶工业学校”。

从1954年至1962年间,上海船校先后培养了朝鲜、越南等国的24名留学生,学校对他们的学习、实习、生活等作了周密的安排。毕业回国后起到了技术骨干作用,有的还担任了政界领导职务。越南、朝鲜驻沪领事馆就此专门来信致谢。在我国建国十周年时,越南驻华大使受胡志明的委托向上海船校校长赠送了友谊徽章一枚。上海船校还先后接受了一些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的华侨生来校学习。

上海船校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已具有可观的规模。学校占地228.6亩,建筑面积达38678平方米。有教职工600名,其中教师198名,职工227名,附属工厂职工175名。在校学生年平均数为1862名,1961年为在校生数最多的一年,达2808名。学校建立了23个实验室,12个陈列室、研究室。实习工厂设船体、船电、金工、热加工等4个车间11个工段。有机械设备169台,动力设备114台(套),能满足校内实习的需要。校内自编教材55种,正式出版的有22种,图书馆藏书达57600册,还建有标准田径场和露天游泳池。

上海船校从建校到1966年,共为国家培养了6700名中等专业技术人员,他们为中国的造船事业和海军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上海船舶工业学校从1966年起因“文化大革命”停止招生。1967年—1969年在校的4届学生先后毕业。

1970年3月六机部军管会下令将上海船校搬迁至江苏省镇江市。房屋、土地、水电设施无偿移交给上海柴油机厂,全校人员和财物即于4月间分两批迁移至镇江。

1971年2月上海船舶工业学校更名为镇江船舶工业学校,肖流任校长。同年12月,六机部明确学校保留原有的6个专业。1972年10月学校恢复停止6年的招生,从而保住了当时六机部仅存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

1972年之后,接踵而至的政治运动不断冲击着学校的正常教学。由于管理体制、生源、毕业分配及其它条件的限制,在校生最多时只有676人,最少时仅有171人。

从恢复招生至1980年,共培养了1100名中专毕业生。开设各类培训班80期,培养各类人员2000余人。

二、从镇江船舶学院到华东船舶工业学院(1978~1993)

1978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镇江船舶工业学校改建为镇江船舶学院,属国防工业性质的工科本科大学,面向全国招生。学校设置舰船工程、船舶电气化自动化、电子计算机技术、船舶焊接、机械制造、船舶内燃动力装置、工业管理等七个专业,受六机部和江苏省双重领导,以六机部为主。 1979年4月21日,隆重举行镇江船舶学院成立大会,教职工856人,首届大学生100人参加了大会。1979年6月,六机部任命刘东明同志为党委书记,肖流同志为院长。

1982年5月,六机部改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镇江船舶学院隶属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

1983年12月,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调整院领导班子,肖流同志任党委书记,陈宽同志任院长。

至1983年,学校共有各类学生1833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127人。全校有教职工1116人,其中专任教师327人,具有中级职称的242人。学校占地54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有实验室14个,设备3200多台,图书馆藏书14万册、中外文期刊1200余种。

1984年11月,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党组任命杜义龙同志为院党委书记;1987年8月,总公司党组任命施国庆同志为院党委书记;1989年8月,总公司党组任命丁育钟同志为院长。

1993年6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校在职教职工1245人,其中专业人员835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 146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468人。在校各类学生3000余人。校舍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9455万元,拥有各类实验室44个、研究所(室)9个,建有15000平方米的实验大楼,拥有仪器设备6000余台(件)。8200平方米的图书馆,馆藏图书40余万册。设有计算中心、电教中心,拥有电教片500余部,具有拍摄、录放和制作能力,学校还有宽敞的大礼堂、体育馆、游泳池、田径场等文体活动场所。学校附属工厂承担生产、实习双重任务,坚持走技、工、贸三位一体的发展道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学校设有船舶工程、动力工程、自动化工程、管理工程、焊接及材料工程、计算机科学工程、机械工程、社会科学等8个系部共12个本科专业、4个研究生专业、6个专科专业及成人教育学院、外训中心等教育机构,设有综合研究所、焊接研究所、材料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机构,此外,还有技术力量雄厚的校办产业和生产实习基地,在上海浦东建有为学生赴上海各船厂实习提供住宿和教学条件的实习基地。

1978年改办学院以来,学校招生数从首届100人发展到1993年招生893人;在校本、专科学生人数达2464人。此外还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并联合培养研究生。截止1993年,已毕业本专科学生4330人,培养了21名硕士研究生,还有10名研究生正在培养中。

成人教育学院已有本科专业5个,专科专业14个。自1980年开始招生以来,已培养在职各类专业毕业生1141人,各类培训班、专业证书班等近一万人次。

学校1981年开始组织科研工作,当年科研经费7万元。1981~1985年的“六·五”期间,共承担校外纵向科研项目51项,经费92.35万元;1986~1990年的“七·五”期间,共承担170项,经费267.5万元;1991~1993年“八·五”头三年中共承担127项,经费526.36万元。

1981~1993年的十三年中,累计承担纵向科研348项,经费累计876.21万元。其中已鉴定成果160项,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5项,国际发明金奖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1988年11月,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对外培训中心在我校成立。学校承担军贸外训任务,先后为埃及、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斯里兰卡、伊朗等国海军军官及维修人员进行了培训。

从1988年起,学校获得并保持了“镇江市文明单位”的称号,在1991年江苏省教委组织的高校校风建设评估中,获“先进集体”称号。

从上海船校到华东船院的40年间,已为国家培养了1.6万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为造船事业和国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与时俱进的华东船舶工业学院(1993~2003 ) 1993年9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为我校题写“华东船舶工业学院”的新校名。

1994年1月,我校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授予的学科专业有: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机械制造、轮机工程、焊接。

1994年11月,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党组任命丁育钟同志为党委书记兼院长。

学校1994年招收学生1010名,自1978年以来首次突破千人数,使在校学生超过3000人(不包括成人教育学生1500余人),经国家教委批准新增“机械电子工程”本科专业,使本科专业达13个,专科专业达6个。图书馆馆藏量突破50万册,另增加磁盘信息2万条,光盘信息20万条。

经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批准,我校于1994年10月24日召开董事会成立大会,首批参加董事会的有50家大中型国有企事业单位,推举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酆炳林为名誉董事长,学院院长丁育钟为董事长。目前,我校已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签定了全面合作协议。

1995年学校首次招收研究生;选拔大批年轻干部;首次进行中青年后备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评选;积极推行本科招生“双轨”改革,实行按总的招生计划,划定一条录取分数线,在同一地区实行同一录取标准“缴费上学,自主择业”;全面启用金龙卡售饭系统。

“八·五”后二年学校共承担纵向科研项目220项,纵向科研经费418.7万元。完成科研成果95项,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

1996年3月,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党组任命祝山同志为党委书记、吴立人同志为院长。

1996年6月6日,“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继续教育学院”在我校成立。10月27日,学校函授、夜大学教育通过江苏省教委评估专家组的评估验收。 1996年增列“计算机及应用专业”,1998年增列“信号与信息处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为硕士学位授权专业。至此我校的硕士点为八个。

1998年,我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顺利通过省委教育工委的党委工作评估和省教委的校风建设评估。

1999年4月,学校转制,由国防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与江苏省共建,以江苏省为主。10月,原隶属于江苏省粮食局的江苏省江海贸易学校(1979年建校,原名为镇江粮食学校,至1999年已培养各类毕业生6000余人)并入我校。

1999年11月,“清华大学远程教育江苏镇江站”的建站,揭开了我校开辟网络及远程教育系统的序幕。12月2日,华东船舶工业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在南校区揭牌,属二级学院。12月28日,我校后勤服务总公司成立,走出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一步。

1996~2000年的“九·五”期间,我校科研经费7262.15万元,完成科研成果560项,1996~1997年获实用新型专利6项。

2001年3月,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1951年建所,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生,1986年招收博士生,50年来培养了大批高层次蚕业科技人才)与学校合并,使我校的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科研实力进一步增强。6月,成立外语系;成立数理系;成立国际合作交流中心。9月,成立西校区管委会;成立生物技术学院(为二级学院)。

2001年8月,江苏省委任命王德明同志为党委书记。

2002年3月,海军政治部与我校签定了“关于海军依托华东船舶工业学院选拔培养干部协议书”,并设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双方将采取多种形式招收、选拔国防生,为海军建设培养后备军官。2002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防科工委签定了共建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协议书,加强了我校在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建设以及在招生范围、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毕业生就业等方面与国防科技系统的联系与合作。

2001~2002年的“十·五”头两年科技经费6206.72万元,完成科研成果261项。“九.五”以来,获奖项目136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部级86项。2003年,在研项目350项,计划经费近4000万元。学术水平和科技实力各项指标排名持续上升。

学校自1993年起连续十年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称号;1999年获得江苏省首批高校校风建设优秀单位称号;2000年获教育部“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普通高等学校”称号;多次获得省安全文明单位、省文明学校称号;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十次获得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的表彰;学生在全国及省大学生数学、物理、力学、英语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学校现有东、南、西三大校区以及驻上海办事处,占地总面积1706.66亩。拥有各类设备资产10312台件,计7532.59万元。校舍建筑面积已达43.8万平方米,其中各类教学用房16.3万平方米,实验室及实习场所35个,使用面积为7.22万平方米。具有较丰富的图书资料,学院馆藏文献总量为127.4万册(件),中外文期刊1671种,文献光盘数据库数量9 个。全院教职工1600余名,正高职称近100人,副高职称3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部级以上科技专家13人,博士生导师26人;有3个学科梯队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有3人被教育部遴选为新一届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有3人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学科带头人,有6人被评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9人被评为省“青蓝工程”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18人被评为省部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获教育部青年教师科研奖励基金;60人获政府特殊津贴。

学校2002年招收学生近4000人,现有在校研究生、本、专科生120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7800余人。面向全国招生,涉及26个省、市、自治区。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生,1986年招收博士生。近四年来,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都在98%以上。

学校现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数理系、材料工程学院、外语系、社会科学系、体育部等9个院(系、部)以及应用技术学院、生物技术学院共11个教学单位,还设有成人教育学院、中国船舶工业工程师继续教育学院、清华大学远程教育江苏镇江站等,并附设国际合作交流中心。我校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到本科生培养的较为完整的培养体系。学校现有1个博士招生专业,10个硕士点专业,36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理学、农学、人文科学等五大学科门类,已成为一所高水平、有特色,以工、商、理为主干学科的多科性大学。

2004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华东船院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5月28日正式挂牌。

IT简史

华东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

太原工业学院毕业设计

中国共产党简史

中国商业银行简史

量子力学简史

科学技术简史

时间简史

时间简史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简史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简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