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17《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3:01: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7.《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认识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 ②理清文章说明顺序和结构 过程与方法:

①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②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认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清文章的结构;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2.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①了解作者与说明文 ②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③了解石拱桥的总体特点 ④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征,理清了文章的结构,理解了说明顺序。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探究本文的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细读全文,理解作者是怎样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1.分四人小组,找出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预设:(1)、举例子: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举了两个例子,一个赵州桥,一个卢沟桥。 举例典型,很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2)、列数字:“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通过精确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桥的规模,突出了赵州桥“雄伟”的特点。(在说明卢沟桥的特点时也运用了这种说明方法) (3)、打比方:“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形象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

(4)、摹状貌:“有的„„有的„„有的„„”形象地描绘了狮子的生动姿态,显示了卢沟桥的艺术特色。

(5)、引资料:唐朝张嘉贞说它“创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突出了赵州桥构造的奇特。张赞其“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表明其成就突出,堪称杰作。 (6)、作比较:“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河堤冲毁桥无恙两者相较,表明其结构坚固。

2.为了让人们更清楚的认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的语言很具有逻辑性,

例如课文第五自然段,在写赵州桥时,先介绍了桥的长度、宽度、设计施工的精巧。再分成四点用数字分别说明,层次性很强。

3.作者在介绍两座桥时,既抓住了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又注意到了它们之间的不同点,请同学们找出来。

明确:共同点是都介绍了地点,修建年代及它们的结构特点。不同点是在介绍赵州桥时顺便说明了桥的设计者,介绍卢沟桥时用马可•波罗的话来赞扬其高度的技术成就和艺术价值,还介绍了卢沟桥的特殊历史价值。这不但使行文有所变化,而且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三、分组合作讨论,品析本文语言的准确性。

1.说明文语言要求科学而准确,可老师在读课文时却发现本文有许多地方语言很不准确。例如“《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一句中的“大约、可能”,这些词,明明都不确切,怎能说准确呢,应该都删掉,这样语言就准确了,你们同意老师的意见吗?

学生可能回答:不同意。

教师追问:为什么?谁能讲讲理由。

讨论使学生明确:“大约、可能”在这里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这是作者根据已有资料记载进行的推测。删去后变成确切的时间和准确的记载,反而与客观事实不符合,说明不准确,不科学了。所以不能删掉。

教师追问:在这里我们用了什么方法来分析语言的准确性? 明确:“删除法”。

2.本文还有类似的语言情况吗?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合作。在文中画出这样的句子,用“删除法”试着分析它的准确性。

①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中的“各”字使用严密、准确。“各”表示在大拱的两肩上分别有两个小拱共四个,去掉“各”后,意思变为只有两个小拱,数量少了。与客观事实不符合,语言表达不准确。

②“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中“几乎”一词使用准确、严密。“几乎”表示程度,指桥面的平坦程度,将几乎去掉后,变成桥与水面平行不符事实,语言表达不准确。

③“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中“拼成”一词使用准确。意思是拼合而成,表示28道拱圈并列砌筑的特点,正因如此,其中一道坏了其他各道才不会受到影响。

教师追问:将“拼成”换成“组成”行不行?

学生思考回答。不行。因为“组成”意思是组合而成,不是并列砌筑,因而一道坏了其他各道都会受到影响,不符合赵州桥的设计特点,因而不行。(替换法) 教师总结: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综观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因此,我们品味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确”二字。

《中国石拱桥》教案17

17《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17、《黄果树瀑布》第二课时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 教案

17《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教案
《17《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