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试论苏轼的以诗为词

发布时间:2020-03-04 01:57: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试论苏轼的以诗为词

摘要:在词学史上,苏轼无疑是一个英雄。他继前人之后,对词进行全面改革,主张“以诗为词”,拓宽了词的表现领域,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改善了诗尊词卑的文坛现状。本文主要就是围绕他的“以诗为词”的词学主张来展开论述的。

关键词:以诗为词

艳科

诗词同源

“以诗为词”一语原出自陈师道的《后山诗话跋》,原文如下:“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此后,人们便将“以诗为词”概括为苏轼词学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于苏轼的以诗为词,后人褒贬不一,王辉斌教授他的在《唐宋词史论稿》中是持否定态度的。他认为,苏轼以诗为词,对书写离情相思的本色词深恶痛绝,要求词和诗一样,结果使词与诗在艺术技巧、题材内容等方面几乎完全等同,这是对词体艺术的一种破坏,对词的发展主要产生了负面影响。在这里,我对王教授的看法不敢苟同。

在我看来,苏轼主张以诗为词,主要含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诗的标尺来衡量词的得失高下;第二,主张诗词同源;第三,改革词风,突破词为艳科的局限,开发词体的抒情功能,开拓词的表现疆域,使词如诗歌一般,“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以诗为标尺来衡量词的得失高下,是苏轼以诗为词的词学观的重要体现。他在《与蔡景繁书》中说:“颁示新词,此古人长短句诗也。得之惊喜,试勉继之,晚即面呈。”在《书张子野诗集后》中说:“子野诗笔老妙,歌词乃其余技耳。„„”赵令畤的《侯鲭录》卷七也有相关记载:

东坡云: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出。

胡仔的《苕溪鱼隐丛话·前集》卷四二引《王直方诗话》中有:

东坡常以所作小词示无咎、文潜,曰:“何如少游?”二人皆对曰:“少游诗似小词,先生小词似诗。”

苏轼自己在《与鲜于子骏书》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 1

家。”

以上言论都显示出一个共同趋向:即以诗为参照,在与诗的比较中来判定词的优劣。

诗词同源,是苏轼以诗论词的思想基础和基本出发点。在苏轼看来,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异,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该是一致的,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其实这并不是苏轼一时兴起偶然为之的,而是针对当时不如人意的词坛实际,去有意为之的。

词自晚唐五代流为“艳科”,功用狭窄,地位低下。入宋,已被士林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道末技。人们认为,词只适宜于表现儿女之情、闺阁之思,作用无非是“析酲解愠”、“为一笑乐”而已,因此一些名公世卿于公私宴集、酒酣耳热之际,虽亦搦管填词,但都把它当作是花间樽前的“谑浪游戏”,并往往随之“自扫其迹”,唯恐有损名誉。在宋初文人眼中,词的作用和地位,“方之曲艺,犹不逮也”。宋真宗时期的西昆体诗人钱惟演就公然宣称:“平生唯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欲阅小词。”词在宋初士大夫文学家心目中的地位之低下,由此可见一斑。即便是文学泰斗欧阳修,对词也只是抱着“赶陈薄技、聊佐清欢”的游戏态度。魏泰《东轩笔录》卷五还有记载:“王荆公初为参政,闲日看晏元献(殊)小词而笑曰:‘为宰相而作小词,可乎?’”这是王安石对词的态度。由此可以说,词为“艳科”、“小道”是宋初文人头脑中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然而诗在那时的人们心中,是崇高的是主流文化中的“大道”。苏轼主张以诗论词、诗词同源,就是为了破除词卑这一观念,使诗词同道河流,进而推尊词体,提高词品。在那个封建王朝时代,诗就像是皇亲国戚,是高高在上,神圣崇高的,而词只是市井布衣,地位卑微,为公卿所鄙夷。苏轼提倡诗词同源,认为词乃诗之苗裔,就等于是让市井布衣与皇亲国戚沾上血缘关系,从而提高市井布衣的地位,让人们对其刮目相看,进而推尊之。苏轼提出词为诗裔,是为了把词由“艳科”“小道”提高到与诗并驾齐驱的正统地位而正本溯源,提供其历史依据。

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苏轼想使词的地位与诗同高,既需要一定的理由来说服众人,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获得人们的接受和认可,所以苏轼选择了一条捷径,就是让卑微的词与尊贵的诗直接攀上关系。既然人们如此看重诗,那么作为与诗 2

同源的词,也自然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和重视,从而改变诗尊词卑的观念。因此苏轼主张的诗词同源,对改变当时词为“小道”的词坛现状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虽然今天有很多人说苏轼认为词是诗之苗裔,是贬低了词的地位,但这只是在今天诗词可以相提并论、同日而语时我们的看法。我们不能以今度古,站在当今的时代来苛责古人。不管怎样,词在后来地位的逐渐提高,与苏轼的努力是截然不可分开的。

苏轼主张以诗为词,旨在突破花间婉约之传统,改革词风,打破词为艳科的局限,从而开拓词的表现疆域,扩大词体功能。

在苏轼看来,诗的表现疆域是无比开阔的,只要是“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等一切外界事物,只要为诗人“耳目之所接”,并且“杂然有触于中”,就都可以“发于咏叹”。那么作为与诗同源的词,也应该如此。苏轼对于当时词为“艳科”的界定很不满,竭力想要打破这一束缚。他对敢于超越世俗偏见,打破诗词界限者欣然赞许。他在《跋黔安居士渔父词》中说:

鲁直作此词,清新婉丽。问其得意处,自言以水光山色替其玉肌花貌。此乃真得渔父家风也。然才出新妇矶,又入女儿浦,词渔父无乃太澜浪乎? 他对黄庭坚咏渔父的《浣溪沙》词不写“玉肌花貌”而写“水光山色”,认为其词深得古人《渔父词》之遗风真传,而对黄词仍以“新妇”、“女儿”模拟山水,未脱脂粉气,持批判态度。

词为“艳科”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内容上只写艳情,而是风格上独尚婉媚。苏轼在这两方面都作了一定突破。

苏轼在词的题材、内容上身体力行地突破“艳科”的围墙。现存的东坡词中,凡叙事绘景、言志抒情、咏物记游、怀古伤今、赠别悼亡乃至谈禅说理、滑稽戏谑,都应有尽有。正如其诗,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在这里,苏轼彻底冲破了词为“艳科”的牢笼,把词从相思眷念、儿女情长的樊篱中解救了出来,将其引向更广阔的表现空间。刘辰翁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刘熙载也说:“东坡词如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

在风格上,苏轼不赞同诗庄词媚的界定,他为词的风格不应该独尚婉媚,而应该像诗一样刚柔并济,因此他突破婉约界限,而写了一些有豪放风格的词,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等。俞文豹在《吹剑续录》中说: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

七、八岁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这段话鲜明地指出了苏词豪放词风的特点。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苏轼革新词风,赞赏豪放之词,并不等于就要反对或否定婉约词,他只是要改变婉约风格独占词坛的局面,从而使词的风格由一元向多元发展,形成婉约、豪放等多种词风共存并荣的格局。苏轼在《与子由论书》中曾说:“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孙莘老求墨妙亭》也说:“短长肥瘠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所以苏轼对于文艺的审美追求并不偏于一种风格,而对是金马碧鸡、环肥燕瘦皆追求。所以有人认为苏轼对本色词深恶痛绝,是对苏轼革新词风的一种误解。

综上,苏轼“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诗尊词卑的观念,突破了词为“艳科”的局限,丰富了词的表现内容,扩大了词的表现疆界,同时革新了词风,使婉约与豪放词同秀并存,对词的发展完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苏轼诗两首

苏轼词两首

苏轼词两首

苏轼词教案

苏轼词_赏析

以诗为题的读后感

以生命为诗,以诗为生命

以苏轼为素材的高考满分作文

苏轼词两首说课稿

苏轼词两首学案

试论苏轼的以诗为词
《试论苏轼的以诗为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