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华美德颂征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12:44: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华美德

2014级1班叶娜指导老师:谢建平

这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古老国家;这是一个文化底蕴之深厚,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国家;这是一个和平团结,和谐美好的文明国家;这是一个不管是文化还是美德方面都无法媲美的国家……她就是我们的母亲—中国。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一个美誉之称—“礼仪之邦”。中华民族礼的起源,是原始社会祭神祈福的一种宗教仪式。“殷人尊神,率民以神事,先鬼而后礼”;西周时,周公明确提出“德政”的思想,主张以“礼乐”治天下;教育家孔子又提出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体系。以至后书《论语》当中,多是以“仁”为本:“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他提出的诗、书、礼、乐、文、行、忠、信广为流传。除了《论语》当中有记载之外,《孝经》、《礼记》中更是大有所在,这两部是重要的礼仪著作。

在中国的民俗中,不仅有比较系统的民族礼仪规范,而且逐步形成了“崇礼”风尚。如在周朝,每年举行一次大规模的“乡饮酒礼”活动,旨在尊老敬贤。除此之外,还有隆重的老年仪式。在民间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接受孙儿的祝福,在宫廷中则有皇帝亲自主持尊老仪式。东汉时期,皇帝带头倡导敬养老人之礼,清朝年间还举行过大型的尊老敬老活动—千叟宴。

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和演进,中国道德文化形成了名目 1

繁多内容丰富的道德规范。从历史的长河看,“仁、义、礼、智、信”应该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素。

“仁”是指要有同情心,关心和爱护的心态,即“仁爱之心”。《尚书》中说:“克宽克仁,彰信兆民”,意思是说当年商汤用宽恕仁爱之德,明信于天下的百姓。“仁”的最好涵义也就是亲人;“义”是指“正义之气”。“义”的原意是指人的仪表,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对亲密友谊、对美好善良的追求。《说文解字》曾这样解释:“义,已之威仪也。从我从羊。”意思是说“义”是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涵养,我们崇尚羊的形象和涵养,要像羊一样温和、善良、美好。这里讲的“义”主要是指一种美好、善良的情感和气节;“礼”是指礼仪、礼貌、礼节等规矩,即“礼仪之规”。这指的就是一种仪式、一种习俗,当时还没有把礼作为一种道德规范、道德准则和道德理念加以明确和倡导。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关于“礼”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了新的变化。《礼记〃表记》中说“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

“智”是要具备辨是非、明善恶和知己识人的能力,即“智谋之力”。孔子常说:“君子道有三:仁者不忧,智者不虑,勇者不惧。”《论语》中所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是说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就应当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是智慧之举。

“信”是指要具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互相信赖的品行,即“诚信之品”。“信”不是简单得诚实,信用才是信的最基本涵

义。他不仅要求人们在自己的行为上要诚实和守信,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某一个事物、某一种理念认识上的坚定可靠,反映出人与人之、人与物之间互相信赖的关系。

中华美德不仅包括“仁、义、礼、智、信”五大理念,还包括“荣”与“辱”。这是一对道德范畴的概念,它从人类走出懵懂,产生物质生产和精神文化活动之始就一直伴随着人类。荣辱是荣誉和耻辱的合称。“荣”即荣誉,是社会对个人行为的褒扬,体现了社会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在道德层面上的积极评价。“辱”即耻辱,是社会对某种行为的贬抑。是人的自我价值或自尊受到损害时产生的情感—耻辱感。我国历史上关于荣辱观的古训和格言可谓比比皆是:“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由义为荣,背义为辱”,“耻存则心存,耻忘则心忘”,“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等。

可以还不夸张的说,五千年来,中华美德的形成、规范、升华,发展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中华美德不仅创造了中华传统美德,同时又是在中华美德哺育下壮大发展起来的。这博大精深、无以言表的中华美德,将一代一代永远传承下去。

中华美德颂征文

中华美德颂征文

中华美德颂征文

中华美德颂征文

中华美德颂征文

中华美德颂征文

中华美德颂征文

中华美德颂征文

《中华美德颂》征文

中华美德颂征文作品

中华美德颂征文
《中华美德颂征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中华美德征文 征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