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语文分层、分卷、分项考试评价改革

发布时间:2020-03-01 17:24: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学语文分层、分卷、分项考试评价改革》研究报告

古冶区赵各庄第二小学课题研究组执笔:曲文莉

一.研究背景:多年来,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学教育评价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实际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查;评价方法多采用纸笔考试,过于注重量化;评价技术落后,过于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等。教育评价的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号角的吹响,在教育评价机制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不仅要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

为配合新课标的实施,我校承接了“考试评价”这个市级研究课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研究拟订了子课题《小学语文分层、分卷、分项考试评价改革》。我们认识到,语文考试,作为评价学生成绩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不在其运行机制上进行必要的改革,是难以跟上新课标的步伐的。为适应新一轮课改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语文评价更趋完整合理,我校课题组做了大胆的探索,选择我校四年级一个班作为实验班,率先进行了语文考试评价方案的改革,通过一年的实施,初步验证了其可行性。

二.理论依据

分层分卷分项考试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智力、心理发展的特点,为探索素质教育下考试的新模式而提出的。

1. 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适应,作为教学评价的基本手段,考试应有其特定的性质和内涵:一是考试要面向全体学生。基础教育,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属于普及教育,而不是淘汰教育。因此,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考试就应从实际出发,遵循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原则,让每个学生考有所得,考出自信心,考出真实水平,以促其进步。二是考试要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考试不应成为学生的心理负担,不能仅仅为分数而考,而要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考,这是素质教育对考试的基本要求。三是考试要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成功的考试在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生理、智力发展的规律,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出客观、公正的价值判断,让学生不断感受到自己学会了多少,而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自己比别人还差多少。这就能够使每一个学生在他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得到提高,并进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考试也就成为其生动活泼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动力。由此可见,正确发挥考试的激励作用,探索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考试策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需要。

2.遵循学生智力、心理发展的规律。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智力、心理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个性发展具有差异性,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上表现出不同的智力和情感。学生在学习上存有差异,这应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认同的事实。对一个学生来说,90分是学习好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70分就是

最大的成功。过去,我们一直在“为了学生好”的旗帜下,让不同的学生听同样的内容,做同样的练习,考同样的试卷,并幻想学生都能有同样优秀的成绩,其结果是导致了大多数学生学习上的失败,挫伤了学生的自信,致使学生对考试产生恐惧感,对学习失去兴趣,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学生怎能不害怕考试呢?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评价的作用在于促进发展,如果评价方式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则必须变革这种评价。

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形式,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手段。考试对人的情感。态度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尤其基础教育阶段的考试,面对的是尚未成年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可塑性极强。同是一个人,当考试给他以积极的鼓励一与肯定时,他会心情开朗、奋发上进;而当考试给他否定和惩罚时,他会悲观失望、意志消沉。苏霍姆林斯基曾形象地比喻说,学习上的成绩,如同一条小路,通向儿童的心灵深处,那里燃烧着想当一个好学生愿望的火花。当学生从考试的得分中看到了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学习给他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获得知识后的喜悦时,考试成绩便成了他在人生道路上航行的风帆。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保护好这条小路和这个火花,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考试成绩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尤其是对差生,更要善于为他们点燃一盏心灯,帮助他们扬起一面金色的风帆,激励他们扬帆成长,使他们能够抬起头来走路,堂堂正正做人,从而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年来,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我们采用了多样、开放性的评价方法,平时考查、阶段测试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科学分层。教师通过问卷调查、个别座谈等形式,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科学地划分出不同层次。分层的目的不在于给学生排队,而是为了便于因材施教。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分别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使其在时时成功的学习乐趣中,不断实现高层次的发展目标。

(二)开放性的评价方法。评价方法上实现了“三个统一”

1、客观性评价与人文性评价的统一就客观性而言,考试是为了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就人文性而言,考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了整体推进学生评价制度改革,更客观地评价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期末对学生进行口试和笔试后,我们填写了《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结果报告单》,表中共设八项评价项目,每一项各有三个评价等级(真棒、不错、还要努力),另附上教师寄语。这采取“等级+寄语”的评定成绩的办法,坚持鼓励为主,体现对学生人格和现实发展水平的尊重。评价标准力求客观,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客观,综合学生自我、学生之间以及家长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客观性评价。(下附表格)

2、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统一教师肯定的评价会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性的评价会促是学生不断进步。而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开展自评、互评活动,更能激发他们的热情,更能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

3、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统一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只有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使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真正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在这方面,我们建立了具有激励、评价功能的《学生日常评价表》,内容包括《学生认字情况登记表》、《学生课文背诵情况登记表》、《课外阅读情况登记表》、《阅读作业登记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评价表》、《平时观查情况评价表》。注重学生对学习知识和技能实践结果的收集和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我成长的认识,也增强了学生评价的趣味性、参与性。同时使教师能够准确地了解教与学的信息,对调控教学、改进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我们精心设计多套语文评价卷,力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的终结性评价。(下附表格)

(三)考试形式多样化。实现了“三个结合”

1、口试与笔试相结合(1)加强了对语文学科的口试和听力测试。《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

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据此,在平时和阶段考查中,加强了对语文学科的口试和听力测试,不但考查学生的语言、语音的辨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还考察他们的表达和交际能力。如在平时加强学生的朗读测试,对学生的听力分阶段测试,经常为学生提供若干与日常生活、学习紧密联系,贴近学生生活和经验的话题,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能说的氛围下,自愿组成小组围绕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在阶段测试中,我们增加了口试测试项目。我们将听、说、读规定为口试项目。

1、“听”的考查,让学生听录音、看录像或由教师口述,然后让学生口答。

2、“说”的考查,先学生看图、演示、操作或游戏,然后按要求说话。

3、“读”的考查,先让学生抽签,从该年级语文教材中选取一篇课文或教师指定一篇课外读物,然后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此外,学生能完成好本册教材的背诵任务、读书任务,也列入了“读”的考查范围中,口试内容安排在平时完成,如在晨会时间、写字课时间或学生自己要求的时间。各项评价分优、良、及格、待及格四个等级评价,由语文老师完成,课改领导小组督查。并允许学生申请第二次考查,甚至申请第三次考查。如第一次说话考查,学生感到不满意,可以申请第二次说话考查,听读的考查也同样。(如下有三份口试考查卷)

(2)充分发挥传统笔试方法的优势,弥补它的不足,切实增强评价的实效性,突出评价发展的功能。笔试内容有四块,即“识字写字”、“积累运用”、“阅读理解”、“语言表达”,主要在单元、期中和期末进行。

2、一次考试与多次考试相结合。在考试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常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如考试时学生的情绪、心情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考试绩。我们以往的考试中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个别学生在考试中做错的题目,考试一结束你再让他做一次他就做对了。由此可见,“一锤定音”的考试对学生来是不公平的。因此我们在笔试操作中“允许重考”。如果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可以向老师提出申请,要求重考,老师就会把最理想的得分记录在案。这种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也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当前的教育改革,就是要创建适合学生多次、多重、多元发展需要的教育形式,在对学生的评价中,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特别是对小学生,给予多次、多样的机会,将能产生自我激励的作用,因为,这种评价是发展性,无压抑感的,感觉自然的。如上学期我三年级有一个学生叫马仕君的,在一次考试结束后,他来告诉老师说,他考试时头很痛,所以有些题没有做,他想下午再重考一次,问老师有没有多余的试卷。老师答应了他的要求,结果在下午的重考中,他把所有的题目都做好了,而且多数题做对了,老师两张试卷都给他阅,成绩出来后,他脸上挂着笑容。这对于这位学生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3、“定时考试”和“不限时考试”相结合。学生是存在差异的,过去,在规定的考试时间里,学生争分夺秒地答卷,生怕因时间有限而影响考试成绩,有的学生因为时间不够而在语文考试中作文没写完。而现在我校推行了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要求考试时间不限的举措,旨在创设一个宽松的考试环境,进一少减轻学生的考前压力和恐惧,使学生得到心理减负

(四)测试卷命题上体现新理念(附上考试卷)

1、试卷命题人文化,变“冷凳考试”为“趣味冲浪”。笔试试卷的命题设计富有生活气息、生活意境,在试卷与学生之间建起丰美的精神家园,使考试成为一种“激励、唤醒和鼓舞”的艺术。我们在试卷的开始部分增加卷首语,如“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趣味冲浪’活动。只要你自信沉着,认真思考,积极行动,你一定会收获成功,成为本次活动的明星。”卷中设计鼓励语,如“你认真完成了以上的题目,感到自己成功了吧!祝贺你,不过下面的内容还得继续努力啊!”卷尾设计提示语,如“同学们,做完了试卷,你觉得自己进步了吧!不过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还得仔细检查哟!如果发现自己有困难的问题,可得耐心思考啊!相信你会有满意的答案。”同时在题目要求上力求体现“童心、童趣”,如把“修

改病句”叫做“我来当回啄木鸟”,把“按原文填空”叫做“这些内容我都记得”。在试卷的最后开设“心里话”栏,由学生留下考试的感受,对试题留下意见或建议,使考试既成为学生树立信心、得到鼓励、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同时又成为教师改进教学和改评价方法的过程。让学生考得轻松愉快,最大限度地尊重和关爱每个孩子。

2、重视写字基本功的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可见,写字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好字对提高学生素质、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笔试中将“写字”专门列为一个板块进行考查,权重四年级占5%。其目的就是引导教师重视写字训练,引导学生把字写好。

3、重视学生博采众长,丰富自身的语言《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要求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 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据此,我们在实践中,重视让学生“博采众长,丰富自身的语言”。如,从一年级起我们的老师就帮助学生设计了一本名为“采蜜集”的日记本,鼓励学生把平时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觉得好的、优美的句子或段落都把它写下来(不会写的字请别人帮忙或用拼音代替)。在书面测试卷中,将积累运用单独作为一个板块进行考试,内容主要是字词句段的积累、古诗名言警句的积累。

4、试题注重语感,知识考查尽可能结合语境。语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它的培养和测试离不开语言环境。结合语境考语文知识,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鲜活的。如以往考反义词是这样的“高兴——()”,现在考反义词变为这样“她今天玩得很高兴,完全忘记了昨天()的事情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做题,实际上也是理解语意的过程。

5、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小学生学习语言主要是为了运用,运用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在笔试中,我们将“语言表达”专门列为一个板块,其中中年级重点考查两个项目:

1、实用文体写作,如通知、建议书、表扬信、请假条等等,着重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实用文体的能力;

2、习作命题开放,便于学生自由表达,着眼点放在语言运用上,特别是语句的通顺、流畅方面。

二、阶段成果

1、针对学习能力、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确立不同的考试目标,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发展;

2、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较后进的学生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3、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4、教师能够准确地了解教与学的信息,对调控教学改进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避免了以分数排名次的弊端,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总之,在这种考试模式下,考试不再是套在学生身上的沉重枷锁,而成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动力;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优势,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

五、反思与困惑

1、在实验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社会、家长受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考试“指挥棒”思想根深蒂固,学校、教师在推行新课程考试与评价困难重重。

2、班级人数多,功课多,时间不够用,有些活动不好开展。

3、《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评价应避免“繁琐化”但要做到全面、科学、注重动态过程,在实际操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繁琐,参与教师都有畏难情绪。

总之,改革语文考试和评价制度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无论是何种方式的评价,都应坚持四条理念:第

一、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它是一种持续的过程;第二,评价旨在发展,是为学生服务的,应该是实实在在的;第三,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个体发展;第四,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评价方式才是最好的。我们在探索学生考试评价方式的同时还应注意评价的操作过程不能过于繁琐,尽可能的便于操作,我想这样我们的评

价工作才会落到实处。这样才能让理想和实际不要离得太远,才能使考试与评价真正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分项评价

教案评价标准(分项)

高中生素质评价分项评语

综合素质班主任分项评价

综合素质班主任分项评价

综合素质学校分项评价

综合素质班主任分项评价

小学语文一年级口语测试考试评价改革总结

小学语文考试改革论文

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分层、分卷、分项考试评价改革
《小学语文分层、分卷、分项考试评价改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