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假期社会实践论文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20-03-03 04:39: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三农”问题也备受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为此,在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那么,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呢?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质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以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

这就要求农村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符合自身发展的措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要坚持对内进行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坚持开放,充分吸收和利用外来的资金、人才以及一切可利用的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自己;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说了这么多,那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底有怎样巨大的社会意义呢?第一,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人口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比其他国家要大得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个历史过程,是一个与现代化建设同步的过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2006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任务,要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到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全局。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实现的基本目标任务,包括现代农业建设显著进展、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明显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等。可以说都涵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句话、二十个字”的要求中。只要按照“五句话、二十个字”的要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可以保证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相反,如果不重视新农村建设,不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出现曲折或停顿,新农村建设“五句话、二十个字”的要求实现不了,那么,农村改革发展所确定的基本目标任务就会落空。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到新形势下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成败,因而关系到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全局。因此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

第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完成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从目前情况看,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慢,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是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只有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重大的战略任务,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才有可能经过十几年的持续不懈努力,让广大农民过上幸福生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实现。因此,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重大的战略任务。

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却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我国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

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

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免征农业税后,我国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省、市、县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农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我国农村整体上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的村已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相应图书,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县镇没有稳定的公共财政收入,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全面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

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做“太平官”。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

既然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困难重重,那么新农村建设到底路在何方呢? 针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国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二、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如乡村旅游业,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狠抓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村镇建设。

六、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七、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总之,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处在探索阶段,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我相信在党的政策指导下,通过农民的勤劳勇敢地奋斗拼搏和积极主动地真抓实干,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农民阶级必能克服种种困难,中国的农业必将呈现一片艳阳天。

毛概论文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调研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调查报告

形势与政策论文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民权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假期社会实践论文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假期社会实践论文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