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嵩山文化教材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3:06: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课时

课 题:嵩山历史文化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登封市嵩山文化、历史文化。 中岳嵩山被称为五岳之尊、万山之祖,古称外方、崇高、嵩高等。嵩山西起龙门,东至郑州,长120公里,绵亘于黄河南岸,自西而东由万安山、紫云山、大苦山、当阳山、少室山、太室山、五指岭(浮戏山)等组成。主体太室山、少室山位于登封市境内,太室山主峰峻极峰海拔1495米,少室山主峰连天峰海拔1512.8米。嵩山位居天中,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圣山”、“中华民族的父亲山”、“东方的奥林匹斯圣山”等赞誉。禅宗祖庭,道教洞天,儒学圣地,武林盟主,天地之中,五世同堂,齐集嵩山,因此我们只能以仰视的角度来审视嵩山。

一、历史文化

远古时代,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女娲补天、伏羲画八卦、二郎担山赶太阳等众多神话传说,在嵩山地区都留下了回响的遗迹。距今9000年到7000年的裴李岗文化在嵩山地区有43处遗址,数量之多,分布之密为全国之冠。距今4500年到4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在嵩山地区更是星罗棋布,王城岗、八方遗址、颍阳遗址、杨村遗址、君召南洼遗址分别是全国和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时期,人文始祖黄帝诞生于嵩山余脉凤后岭下的轩辕丘,战胜蚩尤建功立业,一统华夏后定都于嵩山脚下。唐尧、虞舜的重大政治活动在嵩山地区的也很多,尧晚年数次到登封箕山拜访许由,留下了箕山、颍水、洗耳泉、饮牛坑、许由冢等文化遗存,后来帝尧巡狩阳城,并以百岁之高龄驾崩于嵩山脚下的登封阳城。舜帝传说曾到登封负黍城经商和到嵩山访贤大禹。

大禹身为崇伯鲧之子,继承父亲未竟的治水大业。十三年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为把嵩山南麓的洪水疏导入黄河,他即化为力大无比的黄熊开凿轩辕关,并和妻子约定闻鼓饷夫。一次涂山娇发现大禹身化黄熊的秘密,遂化为巨石,并石破北方而生启。现仍屹立在登封市区周围的启母石、汉三阙正是这一历史事件的明证,而嵩山主体太室山、少室山也因大禹的两个妻子涂山娇、涂山姚分别居住其下而得名。距今4000年到3000年,嵩山地区是夏商周三代立国的中心,禹都阳城,启都阳翟、斟寻、汤都西亳、商都郑州、东都洛邑环嵩山而立,一举奠定了嵩山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不可取代的中心地位。周武王灭纣后,在太室山祭天,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的封禅活动。历代帝王不断游历嵩山,留下了不少佳话。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礼登嵩山,拜谒启母石后,率众自东边登上一座山峰,听到大呼“万岁”之声时,“问上上不言,问下下不语”,有大臣就献媚恭维说:“这是中岳山神在迎接您。”汉武帝当下龙心大悦,于是就命名这座山峰为“万岁峰”,并在峰上建“万岁亭”,在峰下建“万岁观”。同时,命令祠官大规模增建祭祀中岳山神的太室祠,并划山下三百户居民设立崇高县,免除一切赋税、徭役,专门奉命祭祀岳神。从此,“山呼万岁”就成为一个成语沿用了几千年。北魏太和十八年(495年),孝文帝巡幸嵩山,亲作《祭嵩高文》,致祭中岳。 唐高宗一生和嵩山关系密切,在皇后武则天的陪同下曾三来嵩山。永隆元年(680年)唐高宗第一次游历嵩山,他亲谒少姨庙、嵩阳观、启母庙,拜访了著名道士潘师正,并为其建隆唐观、精思观、寻真门、仙游门。

永淳二年(683年),唐高宗和武则天再次光临嵩山,他们游幸奉天宫、少林寺,派人祭祀嵩岳、少室、箕山、具茨山等。弘道元年七月,唐高宗下诏当年十一月封禅嵩岳,并在嵩山极顶峻极峰上修建了圆径五丈、高九尺的登封坛,在城西少室山下万羊岗上修建了封祀坛。不久唐高宗车驾幸临嵩山奉天宫,准备来年封禅中岳,但不久就因身体不豫而下令罢封。大周女皇武则天对嵩山情有独钟,一后曾八次游历嵩山,前三次都是陪同唐高宗而来。公元696年,当她第四次驾临嵩山时,她登封中岳的大愿终于得偿。一向把嵩山作为精神寄托的武则天,在这里向世人展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圣历二年(699年)春,武则天第五次动身驾幸嵩山,这次她撰文并行书了大周升仙太子碑。圣历三年四月,武则天再幸嵩山三阳宫避暑,五月癸丑,因武则天疾病康复,遂宣布大赦天下,并改元久视,大宴群臣于石淙河,并命随从的太子李显、相王李旦、梁王武三思、内史狄仁杰等16名随臣各赋应制游石淙诗一首。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游幸嵩山,并夜宿少林寺方丈室,当天晚上写下一首诗作:“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有六禅静,寺据万山深,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然后,他又游历了会善寺、嵩阳书院、中岳庙、峻极峰,临走时,乾隆还将越南贡品9只玉如意赐于中岳庙道士收藏保存,作为震山之国宝,专供每年祭祀之用。

第二课时

课 题:嵩山天文文化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登封市嵩山文化、天文文化。 周王朝建立后,周武王认为嵩山是天室,并在此祭天。成王继位后,摄政的周公遵照武王的遗嘱营建新都洛邑。在占卜盛行的时代,周公一方面做洛邑位居地中、“求地之中,以建王而阜安万民”、“王者必居土中”的舆论,一方面打着制订历法、发展农业生产的旗号,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天文测量。他在全国设置了五处观测点,以颍川阳城为中表,开始筑土圭、立木表,测量日影。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测量,周公把测量的数据一一记录下来,发现了日影有一个由长到短再由短变长的周期,并根据每天日中日影的变化找出了季节的变化,得知了冬天日影长、夏天日影短的规律。于是,他就把一个周期称为一年,并把日影最长的那一天定为冬至,把日影最短的那一天定为夏至,把长短变化中的两次等分点分别称为春分和秋分,这样根据四季变化指导农业生产就有据可依。

古时,因为科技落后,生产力不发达,认识水平低下,人们认为天圆地方,认为天球投影下的地球南北长三万里。与八尺表测量出来的日影长对照,认定“影长一寸,地差千里”。周公利用圭表之法“测土深、正日景、求地中、验四时”,发现登封阳城夏至时表影长一尺五寸,恰在地球南北的中心点上,于是就认定这里为天地、宇宙的中心。正因为此,周公即派太保召公去距地中阳城仅一百多里的洛邑观察地形,随后亲往洛邑营建都城。周公证得阳城为天地之中,于是中原地区被称为中国,豫州被称为中州,华夏民族被称为中华。中国、中华、中州、中原、中岳、中土、中央、中天等词语中的“中”字都由此而来。连河南方言也不说“好不好”、“行不行”,而说“中不中”。唐开元十二年(724年),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奉命“考前代诸家历法,改撰新历”,再次组织了一次空前的天文测量,他仍以登封阳城为中心观测点,并根据实地测量结果,编成了结构严谨、条理分明的《大衍历》。他的下属南宫说为保存周公测景的旧制,遂把周公时期的土圭木表更改为石圭石表,并刻上“周公测景台”五个大字。

至元十三年(1276年),忽必烈任用著名的科学家郭守敬、王恂等人进行大规模的天文观测活动,以改进、修订历法,这就是著名的“四海测验”。改历之初,郭守敬就敏锐地首先提出实际观测是治历之本的原则,他说:“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所以他集中精力研制新的天文观测仪器,在简要实用的原则指导下,他先后创制了简仪、高表、仰仪、景符等十八种天文仪器,而简仪和高表是最重要的两种仪器。而观星台实际就是郭守敬创建改进的高表。为了制订出更加精准的历法,郭守敬向忽必烈进谏说:“唐朝开元年间,一行和尚曾命令南宫说到天下十三个地区实地观测,而今天国家的疆域比唐时尤为广大,更需要到边远的地方进行测验。不然,日月交食分数时刻不同,昼夜长短不同,日月星辰去天高下不同,可以先南北立表,取直测影。”英明的忽必烈批准了他的建议,于至元十六年(1279年),设十四路监候官,分几路出发到全国各地进行天文观测。据记载,登封阳城就是这次四海测验活动中的一个观测所,并且是当时全国的中心观测站。

至元十六年三月,郭守敬由上都、大都开始,历经河南,转抵南海,行程数千里,亲自掌握这一路的测验,曾亲自在登封阳城主持观测,得出了阳城“北极出地三十四度太弱”的结论。今天的登封观星台北京观象台是郭守敬创建的两所永久性高表。登封观星台是一座具有测影、观星和计时等多种功能的天文台,也是“四海测验”中二十七座观测站迄今仍然保存于世的唯一一处。观星台不仅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遗址之一。观星台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她是世界上沿用最久、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天文建筑之一,是我国历史上天文科学发展高峰的佐证,也是目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座观星台。

郭守敬通过在观星台的实地观测,掌握了地球运转的规律,并准确地测出二十四节气,特别是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的准确时间,于至元十七年(1280年)编制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该历法的一个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天,合今天的365.2422天即365天5小时49分12秒,同现代科学测定的回归年长度365天5小时48分6秒相比,一年仅长0.0003日即26秒,而与现今世界上通用的格里高利历相比一秒不差,但却比它早了三百多年。《授时历》编成后,元世祖忽必烈根据《尚书》中“敬授民时”一句定名为《授时历》。《授时历》使用长达364年之久,是我国历史上施行时间最长的历法。后来元朝皇帝还下诏书把《授时历》赐给高丽(今朝鲜)、日本、安南(今越南)等国家使用。

第三课时

课 题:嵩山地质文化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登封市嵩山文化、地质文化。

中岳嵩山东西横亘60余公里,峻极于天,气势磅礴。23亿年前,当世界还处于沧海横流时,当中国大部分地区还沉浸在浩翰的汪洋大海深处时,嵩山便已横空出世,巍然耸立。5.7亿年前,当嵩山最后一次升出海面,雄姿矗立碧天时,喜马拉雅山和秦岭都还在海底沉睡。嵩山岩龄有的已届36亿年,无愧于地球上的老寿星这一赞誉,嵩山堪称万山之祖、五岳之尊。

在嵩山,我们可以探索华北古陆三十多亿年的沧桑变化:太古宙的岩浆侵入,元古宙的地壳运动,古生代的海进海退,中生代的滑动构造,新生代的山岳冰川。险峻壮美的嵩山因岩龄古老和发育完全、出露完整、类型齐全的独特地层构造而被冠以“天然地质博物馆”、“地学百科全书”、“五世同堂的地质史记”。嵩山历来为国内外学者所重视,中国地质科学院第五任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质公园专家组惟一的中国专家赵逊这样赞美嵩山:“嵩山与美国的黄石公园、加拿大的苏必利尔湖、俄罗斯的卡拉半岛等相比,科学价值在其之上。”马杏垣教授在向国际文化与自然遗址保护委员会推介嵩山地质遗址时说:“嵩山地区地质现象中最可贵的是它的重力滑动构造,这是世界上最宏伟的,可以说也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前寒武纪重力构造虽然在西南非也有,但不如中国嵩山精彩。从古构造观念上讲,它们是轻沉积物的变形,琳琅满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主任伊德博士对嵩山地质景观考察后激动万分地说:“嵩山不仅拥有全球罕见的五世同堂地质现象,还融合了地球的历史和文化,真是太奇妙了,全世界的人都期待来此参观。”嵩山是石头与人文景观的完美融合,其地层构造在全球有重要的地学对比意义。嵩山地区发育着集典型、稀有、系统性于一身且不可再生的珍贵地质遗迹,是研究地壳演化规律、追溯地球演化历史的理想场所。在不到4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嵩山地区连续完整地出露着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地质时期的沉积和构造——热事件的序列产物,清晰地保存着发生在距今25亿年、18亿年、5。43亿年分别被命名为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三次全球性前寒武纪造山、造陆运动所形成的不整合接触界面及构造形态遗迹,嵩山以其丰富的地质文化内涵受到世人的青睐。

嵩山山系中最古老的岩石是太古代花岗绿岩系,它是距今36-25亿年由海底基性岩浆喷发和酸性岩浆侵入而形成的火山岩和侵入岩,后经地壳运动的应力作用和温、压效应,使其褶皱造山、变质变形的片麻岩,地质学家把不同类型的片麻岩总称为登封群。距今25-18亿年古元古代滨海、浅海沉积物变质而成的石英岩、片岩和白云类岩石,地质学家总称为嵩山群。距今18-10亿中元古代滨海、浅海沉积的砾岩、石英岩状砂岩、泥岩、页岩、白云岩等,地质学家称其为马鞍山群和五佛山群。大约从36亿年前开始,嵩山地区的海底发生了来自地幔的基性熔浆喷发和酸性岩浆侵入,形成了被称为结晶基底的花岗绿岩系。在距今25亿年前后,嵩山地区发生了被称为“嵩阳运动”的剧烈地壳运动。到了距今18亿年前后,嵩山地区发生了被称为中岳运动的全球性地壳运动。到了距今5.43亿年前后,嵩山地区又发生了被称为少林运动的地壳运动。少林运动结束了地质史上的元古代,进入了古生代。这次运动的证据在少林寺南面的山坡上清晰可见。少林寺的位置正代表着这段地质史的分野,少林寺前面是元古代地层,后面是寒武纪地层。从寒武纪到奥陶纪,嵩山地区大部分仍然被海水覆盖,又经过了两亿年,这里的地壳最终上升到海平面以上,嵩山从此扬眉吐气,昂首屹立于天地间。

三叠纪时,发生了一次延续时间很长的被称为燕山运动的地壳运动,我国的很多山脉都是在这次运动中形成了现在的基本格局。嵩山这次受到南北方向力量的挤推,形成了东西方向的主轴,又因受力部位不均匀,一方面形成了嵩山南北两侧的东西方向大断层,形成了壁立千仞的悬崖峭壁,使得嵩山挺拔峻峭;一方面出现了两组剪切断裂,沿着东西方向的大断层,太室山相对少室山北移,五指岭又相对太室山北移,形成了现在嵩山的山势和地貌。

古老、悠久的嵩山,其诞生、演化就是中原大地沧桑变迁的见证。正因独特的地质构造和珍稀的地质遗迹,2001年3月16日,嵩山成为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2月13日,嵩山通过评审成为世界地质公园。

第四课时

课 题:嵩山宗教文化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登封市嵩山文化、宗教文化。

众所周知,嵩山是三教的策源地,对三教的形成和传播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嵩山是三教合一体现最为完美的地方。

1、佛教

东汉初年佛教正式传入中国,首先在东汉都城洛阳和地处京畿的中岳嵩山落迹,并且开始由洛阳、嵩山地区向全国传播。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明帝下令,在风景如画、清静幽雅的嵩山玉柱峰下,为迦叶摩腾、竺法兰建造大法王寺。“此为佛教传入中国后专为佛教建寺之始。”同时,明帝刘庄为了使佛教在中国得以传播,特许阳城候(今登封告成)刘峻落发出家。刘峻出家是“ 嵩山度僧之始也”,从而为佛教在嵩山乃至全国的传播与发展拉开了帷幕。

2、道教

道教的形成和嵩山也有很大关系。在道教形成以前,嵩山地区就有很多神仙活动。嵩山东部的浮戏山有个山洞,叫神仙洞,古代称为“崆山洞”,相传是神仙广成子居住之处,轩辕黄帝曾来此向广成子问道。东周灵王太子姬晋因不满父亲的政策,居别宫修道,后被浮丘公接引上嵩山,后在嵩山北麓缑山驾鹤升仙。秦代宫女毛女得道,往来于嵩华之间,常栖于嵩山。早期道教五斗米道始祖张道陵在嵩山修炼“黄帝九鼎,太清丹经”,后来才入蜀创立五斗米道,从一定意义上说,嵩山也是道教的发祥地。

3、儒学

儒学在嵩山地区取得真正的正统地位是在宋代,宋代极力想恢复儒学的权威地位,以儒家的伦理纲常为核心内容,为封建统治服务。宋明理学自称是孔孟后学,但在其哲学体系的建构过程中,不仅有儒学的正统思想,而且也有佛道思想的痕迹;韩愈的道统说、李翱的复性说是理学的重要思想来源。

五千年中国文化,儒学思想前后统治中国思想界两千多年,它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前期儒学和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后期儒学。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把中国哲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而以嵩阳书院为中心的嵩山地区是理学传播的重要基地,在理学发展到成熟阶段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第五课时

课 题:嵩山建筑文化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登封市嵩山文化、建筑文化。

以嵩山为背景形成的历史建筑群,包括中岳庙等十一处古代建筑,自公元二世纪起一直绵延至今,其所具有的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科技教育文化景观,在不同历史时期体现出各自不同的兴旺与发展,象征着古老的中华民族的伟大与骄傲。被定为中国2009年唯一的申遗项目。

汉三阙

即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是一种特殊的石雕艺术。

太室阙是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建于东汉时期,阙身四面有人物、动物、建筑物等50余幅画,形态生动,线条流畅。另有隶篆铭文,是研究我国历史的宝贵资料,也是书法雕刻艺术中的珍品。

少室阙在登封县城西6000米处的少室山下,阙上铭文叙述了大禹在古时治理洪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启母阙在万岁峰下,是启母庙前的神道阙。在阙的东北面,耸立着一块几丈高的石头,名为“启母石”。相传大禹治水之事感动上苍,玉皇大帝施展法术,让禹成为一个开山凿渠的大力士。

会善寺

会善寺位于嵩山积翠峰下,山清水秀,林深谷幽,花木葱郁,正是这样一个纳嵩山之灵气的胜地,造化了一位佛教史上著名的得道寿星――道安禅师。

为魏孝文帝(471~499年)离宫,正光元年(520年)复建闲居寺。隋开皇五年(585年)改名嵩岳寺,后隋文帝赐名会善寺。唐武则天巡幸此寺拜道安禅师为国师,赐名安国寺,并置镇国金钢佛像于寺内。唐代增建殿宇、戒坛、塔,规模宏大,高僧辈出,如元同、净藏及天文学家一行等皆出于该寺。五代时于嵩山琉璃戒坛纳法,又名“封禅寺”:后梁时废。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年)赐名“嵩岳琉璃戒坛”、“大会善寺”。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5年)又赐名“万寿禅寺”。

会善寺造化了一位佛教史上著名的得道寿星――道安禅师。道安禅师俗寿128岁,历经隋唐两朝八帝,因比其师五祖弘忍还年长20岁,便赢得了“老安”的美名。道安的长寿是因为他谦让的美德和宠辱不惊的心态。道安和神秀同拜弘忍为师,弘忍也最看重他们两位,曾说“学人多矣,唯秀与安„„今法要当传,付此二子,吾无忧哉!”当道安国师察知弘忍祖师有意传法于他们二人后,就推美于神秀,别的同学劝他时,他却反过来劝说同学们:“山涧树下,难可厌舍。丰石足以枕依,香泉足以澡漱,与道而漫,不乐何求。”并干脆离开祖师而云游。道安云游至中岳嵩山后,看到会善寺清幽静谧,环境幽雅,就高兴地说:“是吾终焉之地也。”于是就长住下来。这一住就是45年,其间虽然武则天多次躬亲禅窟,征至辇下,待以师礼,钦重有加,但他道行精深,安之若素,宠辱不惊,传法不辍,高寿而终。如此德高望重,坚守精进,不愧为佛门巨子。其熠熠星光,光耀千秋。

太室阙是中岳庙前的神道阙,建于东汉安帝元初五年(118年)。阙身的画像内容有车骑出行、马戏、倒立、斗鸡、舞剑、人捉鸱鸮、楼阁、羊头、玄武、虎、犬逐兔、朱雀等,艺术风格浑朴古拙,气势深沉,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艺术创作上的辉煌成就。

中岳庙位于嵩岳太室山南麓黄盖峰下,始建于秦(前220~前207年)。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武帝刘彻游嵩山时,令祠官大加修建。现存庙制为明代所定,大部分为清顺治至乾隆时按《工部营造则例》官式作法重修的面貌。中岳庙院占地面积约 117000余平方米,是中国五岳之中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组古建筑群,现存殿宇、楼阁、宫亭、台廊、碑楼等建筑400余间,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启母阙是启母庙前的神道阙,建于汉安 帝延光二年(123年)。阙的结构和太室阙相同,阙身画像内容主要有幻术、马技、骑马出行、杂技、驯象、郭巨埋儿、夏禹化熊、果下马、狩猎、虎逐鹿、双蛇、日轮、龙、虎等。启母阙在三阙中铭记保存最好,铭文为篆书,堂溪协撰写,字体俊逸刚劲,具有较高的价值。

嵩岳寺塔位于嵩山南麓,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5年),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塔平面十二边形,由基台、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高36.78米。嵩岳寺塔系用青砖和黄泥浆垒砌而成,且灰缝皆不岔分,历经1480多年的风雨侵蚀,不酥不碱,坚韧如初,巍然屹立,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光辉典范。

少室阙是少室山少姨庙前的神道阙,建于东汉安帝延光二年(123年)前后。其结构与太室阙基本相同,阙身保存较完整的画像有60余幅,内容主要包括车骑出行、宴饮、击剑、狩猎、犬逐兔、驯象、斗鸡、蹴鞠、鸱鸮、羊头、鹿、虎、鹳鸟哺雏、马技、月宫、常青树等。

少林寺常住院位于登封市区西北少室山阴五乳峰下,为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敕建。东西宽20米,南北宽300余米,占地面积约36000平方米,保存明、清建筑多座。

初祖庵位于少林寺常住院西北一座龟背形山丘上,是宋代少林寺僧人为纪念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而营建的纪念建筑。庵院中轴建筑有山门、大殿和千佛阁,以及大殿后东侧的圣公圣母亭、西侧的面壁亭等。除大殿为北宋所建外,其余皆为明、清以后重修。另有宋、金以后碑碣40余品。

少林寺塔林位于少林寺院西,是少林寺历代高僧的墓地。这里座座古塔昂然耸立,千姿百态,形象各异,形似参天巨木,势如茂密森林。塔林保存有唐、五代、宋、金、元、明、清7个朝代的古塔228座,有单层单檐塔,单层密檐塔,印度窣堵波塔和各种喇嘛式塔等。

会善寺位于登封市区西北。其前身是北魏孝文帝元宏所建离宫,魏亡改作佛寺;隋开皇年间 (585~600年)赐名“会善寺”。唐代又建造了殿宇、戒坛和窣堵波,规模宏大,高僧辈出。五代后梁时曾一度废毁。宋开皇年间(945~975年)再次重修佛殿。元、明、清均有整修。今寺范围包括常住院、戒坛遗址、古塔及寺内碑碣等。

嵩阳书院位于嵩山南麓峻极峰下,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初名嵩阳寺。宋景祐二年 (1035年)重修太室书院后,赐额更名为嵩阳书院。书院保持了清代建筑布局,南北长128米,东西宽78米,占地面积9984平方米,现存清代建筑25座。中轴建筑共分五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中轴线两侧有配房和西院敬义斋等建筑。

观星台位于登封市告成镇北侧,同周公测景台、周公庙组成一座完整的院落,东西宽37米,南北长150米,占地面积5550平方米。观星台建于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至十六年(1267~1269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观测天象建筑之一。

第六课时

课 题:嵩山武术文化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登封市嵩山文化、武术文化。

所谓“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少林武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广博,种类繁多,技法精湛,享誉中外,现已成为人们广为流传的健身运动。

少林武功起源于嵩山少林寺并以此得名。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印僧菩提达摩一苇渡江来到少林,九年面壁,创立禅宗。出于驱倦健身、防兽护寺的需要,达摩等人仿效当地劳动人民锻炼身体的各种动作,创立了一套含十八个动作的健身操,称为“罗汉十八手”。后经历代长期演练、综合、充实、提高,逐步形成了一套拳术,共达百余种,武术上总称“少林拳”。

南北朝以后,随着社会进步和政治形势的需要,少林武功向精湛的技击方面发展,开始了严格而有组织的僧兵训练。每日晨光熹微,僧众同起而习之。隋唐之初,少林寺方丈为了保护寺院安全,专门从寺中选出身体强壮、勇敢灵巧并善于拳击械斗者组成专门队伍。北宋时期,太祖赵匡胤喜爱拳术并创出不少拳法,他在拳书就曾藏于少林。到了金末元初,少林拳有了很大发展。五代十国时,通过博采百家精华,发展为独特的少林武功。明代以来,少林演武之风愈烈,凡来少林寺者,总要以观武或演武作为游此古寺的高潮或结束。

少林武术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武术体系,内容极为丰富。从明代后期开始逐渐向套路化方向演化,并被固定下来。目前,少林功夫现存套路有500多种。少林武术经过漫长历史的检验,不断地去芜存精,留传下来的套路都是非常珍贵的精华,能使人体潜能高度发挥,实为最优化的人体运动方式。所以,少林武术同时具有健身和养生的功能。如今,少林功夫名扬海外,不少国家和地区都热衷学习少林功夫,特别是日本、美国以及东南亚地区。少林武术很快在日本广为传播深受日本人欢迎,被尊称为“国魂”。现在“日本少林拳法联盟”有会员80万之众,拳士多达12万人。

登封少林武术运动开展十分普及,习武者达10余万人。目前,登封的少林武术学校有79所,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有5万余人;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员也在此习武练功。在大力发展武术学校的同时,登封的少林武术操已在中小学中普及推广。登封以建设武术名城为目标,高标准规划并建设了一座美丽的武术园区,因而使登封有“东方武术城”之称。在武术对外交流方面,登封成功举办了七届国际少林武术节,还举办了世界传统武术节、全国少林拳大赛、全国武术之乡大赛等武术节庆活动,同时还派出大批少林武术团赴世界50多个国家进行表演和交流,先后在2004年参加了雅典奥运会闭幕式暨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会旗交接仪式,2007年上海特奥会开幕式,2008年5000多名武术健儿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开闭幕式演出,是整个奥运会上最大的一支“演职军团”。从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自然》到闭幕式上的《弹跃龙》,从残奥会开幕式上《节日》再到闭幕式上的《寄望未来》,一个多月的时间,塔沟武校的演员连续参加了四大仪式的演出。少林武术的精彩技艺和成功的表演,展现了中华武术应有的魅力,给世界人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极大推动了少林武术走向世界的步伐。

少林武术视为国家魁宝,历代僧人勤武爱国,抵御倭冦,抗击侵略,做出来一定贡献。少林武术文化世代传承,人才辈出,发扬光大。全民健身运动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为国防建设,国家安全和对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输入了大批人才,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与嵩山文化有关的成语 :黄泉相见 揭竿而起 登峰造极 女娲补天

燕雀之志 问鼎中原 管鲍之交 大功告成 一言九鼎 洗耳恭听

老马识途 越俎代庖 衣钵相传 其乐融融 程门立雪 暗箭伤人

嵩山导游词

嵩山导游词

嵩山导游词

在嵩山文化丛书首发式上的讲话

有关嵩山导游词

嵩山景区导游词

嵩山讲解词

徐霞客游嵩山

嵩山的英文

嵩山实习报告

嵩山文化教材教案
《嵩山文化教材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嵩山文化 文化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