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发布时间:2020-03-04 01:20: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 2.决定输血治疗前,主管医师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3.采集交叉配血标本室,每次只为一位患者采集,禁止同时为两位及两位以上的患者采血,避免发生差错。 4.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5.输血前在治疗室和患者床边均需要2名医护人员同时查对无误,方可输注,并做到双签名。 6.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继续输注。

7.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并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无输血不良反应,再根据病情、年龄调整输注速度。 8.不同血液成分输注的护理要点:

(1)红细胞:要求在离开冰箱后30分钟内开始输注,一袋血(200ml)要求在4小时内输注完毕(室内温度过高要适当缩短时间),如未输完应废弃。

(2)血小板制剂:取回后尽快输注,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1个治疗量的单采血小板一般应在20分钟内输完。

(3)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融化后尽快输注,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一般200ml血浆应在20分钟内输完,1U冷沉淀应在20分钟内输完。 9.如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及时按“患者发生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10.输血患者应书面交班,记录内容应包括输血时间、种类、血型和数量,输注过程观察情况,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11.输血完毕尽快将废血袋送回输血科保持24小时,以备必要时送检。

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改进: 1.根据分级护理的原则和要求,实施护理措施,有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有质量可追溯机制。 2.依据《护士条例、《护士守则》、《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与《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规范护理行为,优质护理服务落实到位。

3.临床护理人员护理患者实行责任制,与患者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基础护理和专业技术服务。

4.有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到位,患者安全措施有效,记录规范。

5.遵照医嘱为围术期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术前和术后护理。

6.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治疗、给药等护理服务,及时观察、了解患者用药和治疗反应。

7.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输血治疗服务。 8.保障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的有效使用。 9.为患者提供心理与健康指导服务和出院指导。

10.有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护理质量控制制度,质量控制流程,有可追溯机制。

11.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书写护理文件,定期质量评价。

12.建立护理查房、护理会诊、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报告处置流程: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损伤后立即局部处理同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66460)、公共卫生科(66746),组织专家风险评估,抽血检查,预防用药,24小时内填登记表、暴露原因分析、检查用药费用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公共卫生科审查签字备案,跟踪随访。 局部处理: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医院全员手卫生依从性≥95%,医务人员洗手正确率≥95%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护理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输血安全质量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输血的安全管理制度

输血管理制度

输血管理制度

输血管理制度

一、安全输血护理管理制度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