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输血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发布时间:2020-03-02 22:51: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输血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

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

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号(或住院号)/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在病床边进行的最后核对是发现受血者身份弄错,从而防止致死性不配合输血发生的最后机会)。

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决不允许将血液长时间地放在室温下或臵

于无温度监控的冰箱中。除手术室、急诊室、监护室外原则上逐袋领取,现输现拿(病房有温度监控冰箱例外)。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献血

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连续进行血液成分输注时,输血器应至少每12小时更换一次(室内温度过高,适当增加更换频率),国外认为连续输注4单位(1单位红细胞450ml全血制备而成)的血液应更换输血器。

5、有多种血液成分需要输注时,应优先输注血小板。输注血小板最

好采用双头输血器,当血小板快要输完时,将30ml左右的生理盐水通过Y型管移入血袋内冲洗,以使粘附在血袋内壁上的血小板

也输注给患者。

6、如果有可能,儿科患者应使用特制的输血器。这种输血器可以使

血液或其成分先流入与输血器相连的一个有刻度的容器中,从而对输入的容量和输入的速度进行准确控制。

7、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尤其是开始输血的15分钟内要慢,不超

过20滴/min,然后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

8、输血的时间限制血液一旦离开正确的贮存条件就有发生细菌繁殖或丧失功能的危险。

8.1、全血或红细胞要求在离开2~6℃的贮存温度后30分钟内开始输

注,一袋血要求4小时内输注完毕(如室温温度过高,则应适当缩短时间)。一袋血4小时内未输注完毕应废弃。

8.2、浓缩血小板收到后尽快输注,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

输入,每袋血小板应在20分钟内输注完毕。

8.3、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融化后应尽快输注,要求以患者可以耐

受的较快速度输入。对成年患者来说,200ml新鲜冰冻血浆应在20分钟内输完,一个单位的冷沉淀应在10分钟内输完。

9、血液加温问题一般输血不需加温。如输血量较大,可加温输血的

肢体以消除静脉痉挛,一般情况下也不必加温。若有特殊情况,如:成人输血速度大于50ml/kg•h,新生儿溶血病需要换血,患者体内有强冷凝集素,则可遵医嘱给血液加温。加温血液应在专用血液加温器中进行,还要有专人负责操作并严密观察。不得在装有热水的容器中对血液进行加温。如果加温的血液未用则应报

废。

10、加压输血问题加快输血的方法是加压输血,加压输血应采用专门

设计的加压输血器或血泵(按说明书操作)。若没有加压输血设备可选择下列方法之一种:①将血压计袖带围绕血袋,然后打气使袖套充气胀起来,便可起到加压的作用;②把血袋卷起来用手挤压是一种较为简便的加压方法,但血袋内的空气必须很少。

11、输血患者的监测

11.1、应在输血开始前,输血开始时,输血开始后15分钟,输血过

程中每小时,输血结束后4小时对患者进行监测。因为严重输血不良反应最常发生于输血开始后的15分钟,故要特别重视这一期间的监测。

11.2、监测指标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体温、脉搏、呼吸速率、血压、体液平衡情况。

12、输血完毕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

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至少保存一天。

13、对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应督促经治医师逐项填写《输血不良

反应回报单》,并返回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

输血安全质量管理制度

医院输血质量过程监控流程

输血管理制度

输血管理制度

输血管理制度

输血质量管理体系

输血质量PDCA

成分输血过程的护理

自体输血管理制度

输血护理管理制度

输血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输血过程质量管理制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