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0-03-03 21:05: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农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向着多元化方向转变,不同人群的利益诉求的不平衡性日益加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使社会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利益诉求都能有充分表达和有效反映的渠道,从而促进各方面利益统筹协调、各种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当前,我们通过开展 “深化完善共创共享机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主题活动,采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深入各村社区调查、信访接待等方式对农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初步了解了我国最大弱势群体—农民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现状,并就改善农民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提出几点意见,以供参考。

一、当前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农民利益及其表达,也初步建立了农民利益表达的相关机制,但由于历史传统、制度缺陷等多种因素,农民利益表达的原有制度设计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农民缺少相应的话语权,其合理的利益诉求得不到保证。农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

首先作为农民利益表达的代言人--村民委员会的作用是有限的。村民委员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广大农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积极参与本村事务的管理的利益诉求,但由于其对乡镇政 1

府严重依赖,常常会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由,对农民利益表达活动进行干涉,特别是农民利益在受到政府机关和社会其他强势群体侵犯的时候,显得无能为力。

其次是人大和信访也未能充分发挥其利益诉求和民意表达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一些人大代表没有充分履职,收集民情民意,只是将代表当做一种荣誉和政治待遇,并未能真正代表民意。

2、绝大多数农民在诉求利益时很少向人大代表反映。

3、人大代表中农民代表的不足制约了农民利益表达。

4、信访制度不能有效承载农民利益表达的需要。对于农民的上访,只要不发生特别突出的事件,中央及省市信访部门大都做些原则性的答复或批转到县乡政府处理。地方政府多对上访者采取拦截、收买、威胁、甚至强制遣送、高压迫害等方式,造成了底层民众对基层信访机构的不信任,下层利益诉求无从上达。而在事实上,群众上访的解决率也较低。

(二)非制度化的利益表达增多,非法的利益表达行为不断衍生 由于农民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农民利益表达缺少相应的组织载体,直接衍生出大量的非制度化甚至是非法的利益表达行为。诸如自焚抗议、上访闹事、围堵领导、阻断交通等“群体性事件”,这与农民自身素质不高和法律意识淡薄不无关系,但是从根本上看,处于弱势的农民之所以甘愿冒着巨大风险进行非制度化的利益表达和抗争,主要还是由于现有的利益表达渠道和政治参与机制不畅和失效引起的。

(三)农民利益表达缺少相应的组织依托

当前农民的利益表达呈现出高度分散化和个体化的特点,绝大多数农民都是以个人或小团体的形式自发地进行利益诉求表达的,其利益表达组织化程度低,缺少相应的组织依托。这种高度分散化和个体化的利益表达状况不仅使得农民利益表达话语权的丧失,而且效率十分低下。现实的情况是,一方面,个人的利益表达缺乏足够的分量,难以引起高层的足够重视; 另一方面,利益表达是要付出代价的,持续不断地进行利益表达,其耗费很大,靠农民个人也无力承担。因而,缺乏相应的组织依托对农民的利益表达形成了很大制约。

4、农民利益表达意识缺乏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政治参与热情不断高涨,各阶层的利益表达也日益活跃。然而我们不得不看到沉默的大多数,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农民。这种现象缘于农民受几千年小农意识、封建文化的影响,缺乏现代性的公民意识、开放意识、参与意识和自主意识,使农民个性在潜移默化中被抹杀。虽不时有农民为了自己的利益挺身而出,但是由于部分基层政府的低效率和无作为,农民的利益问题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解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利益表达意识,以致不愿意进行利益表达。农民因教育程度、文化水平、自身素质、信息来源、法律常识等因素制约了利益表达眼界,使他们对自己的权益表达缺乏自觉性。此外农民进行利益表达,维护自身权利的成本很高,所有这些,使农民不得不选择了忍耐和沉默。

二、关于构建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几点建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

标日益深入人心,但和谐社会决不是一个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相反,和谐社会是一个有能力解决和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大体均衡的社会。尤其是作为最大弱势群体的广大农民的利益更应该得到切实有效的维护。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通过制度创新构建新的利益表达平台,同时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和能力增强其利益表达的能力,保证在底层社会成员的利益受到损害时,能够通过合法的方式、畅通的渠道和有效的途径表达自己正当的利益诉求。我认为,应当通过以下途径尽快加强这项工作:

(一)完善农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畅通利益诉求渠道

1、完善以村民自治制度为重点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化农村基层自治制度建设,培养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利益表达意识,促进村委会的职能转变。让村委会真正成为农民利益的维护者和代言人。

2、加强和完善人大制度建设。按相同人口选举人大代表,适当增加农民代表的比例,恢复农民话语权。加大推进人大代表的专职化和常任制进程,为人大代表更好地联系群众,更好表达农民的利益创造条件。

3、畅通信访渠道,完善信访机制。建立健全信访监督制度,使信访监督走上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的轨道。落实信访制度,把问题的“解决率”作为衡量官员政绩的指标而不是“答复率”。这样才能使得农民的利益表达和诉求渠道,更好地表达和反映农民的利益需要。

(二)创新农民利益表达形式,搭建更多的利益表达平台

1、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将政务公开落到实处,让政府行为公开化、透明化。完善重大决策集体决定等相关制度,在制定重要决策

时,要积极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让人民群众理解和认同政府的决策。同时要建立意见反馈机制,使农民能够有效地参与政治表达利益。

2、积极推行领导干部“大接访”、“群众热线”、“领导热线”等农民利益表达新形式,克服形式化倾向,确保能直接听到群众呼声,真正维护群众利益。

3、加强大众传媒在农民利益表达中的作用。大众传媒具有传播快、影响直接和覆盖面广等优点,能够在短时间内制造社会瞩目的焦点,可以起到降低农民维权的成本、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的作用。作为各级人民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对大众传媒的引导,使大众传媒能更多更及时的反映农民心声,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设农民群体利益表达新的窗口和平台,引导农民合理表达利益诉求。

(三)强化农民的利益表达意识和理性表达方式

加强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文化水平和利益诉求表达意识,提高农民群体利益诉求表达能力,开阔农民的利益诉求表达视野。教育民众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念以及通过合理利益诉求表达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引导农民以理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

(四)建立和完善农民维权组织,规范农民利益表达行为

农民缺少像工会、行业协会这样的维权组织,难以对利益要求进行系统的组织化的表达。为规范农民的利益表达行为,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地方政府应适时引导农民建立诸如“果农专业合作社”、“蔬菜专业合作社”、“养xx专业合作社”、“农民协会”等属于农民自己的组织,使农民利益表达具备组织载体,克服农民利益表达的分散化和个体化。

职工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建立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小学生安全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

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以及满足对策研究

农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诉讼中农民利益维护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文言文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

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开展现状调查分析及完善工作机制建议

农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
《农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