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社会工作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缺失与培养

发布时间:2020-03-03 00:40: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社会工作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缺失与培养

——以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为例

社会工作是研究如何将专业化思维理念和工作方式应用到个人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它能帮助民众摆脱困境,促使社会稳定、进步,更体现公平正义的现代精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使社会工作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地位凸显,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曙光也应运而生。社会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应用要求高、实践性突出的特点,因此,培养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就是一项核心任务。如何切实有效地推进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专业实践能力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核心素质

重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需求和高校专业改革的基本趋向。社会工作专业作为人本——实践取向的教育学科,逐渐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并逐渐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其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社会工作专业不断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1、专业实践能力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和社会工作理论知识,较熟练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能,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学校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可见,学生所面对的都是与社会各阶层紧密相连的部门及个人,坚实的专业实践能力毋庸置疑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核心素质。笔者认为,社会工作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应包括基本实践能力、技术能力、专业实验能力、专业科学研究能力等。

2、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成才与发展的重要环节。目前,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着缺乏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状况,很多毕业生在求职和工作过程中备受自己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专业技能质量不过关的困扰;相当一部分在校学生在课程实践和专业实习中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不强直接影响着社会工作人才的质量,是大学生成才的绊脚石,因此,致力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工作人才成型的必经之路。

3、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工作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当前,信息化社会瞬息万变,社会问题也是随之改变,没有不断地实践是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无法摸清引发社会问题的根源,无法实现社会工作的目标。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也要跟随社会发展而调整教学重点,教师和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不断发展、创新服务技能,这些都必须依靠实践。实践是传统高等教育向现代高等教育转变的桥梁。

二、社会工作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缺失的表现与原因分析

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是指大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解决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具体包括大学生观察能力、专业操作与动手能力、科学实验设计能力、创造能力等。[]

1、基本实践能力有待加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形成是以基本实践能力为根基的,包含基本实践能力的种种,如: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创新能力等。当前,我国高校受学生生源过多的影响,很多课程都采取大班教学的模式,基本沿用传统的教师教授的方法,学生往往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基本实践能力没能得到较好的培养。

2、技术能力不强。不同专业的专业实践能力不同,它的核心和关键部分是与其学校类型和专业特色紧扣的。社会工作者服务更多的是社会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生活上、心理上的帮助,如何透过自身和服务部门的努力使他人真正意义上脱困;如何帮助才能使他人自我独立,重塑生活;怎样的服务细节才能体现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这些得通过专业实践服务能力、专业咨询能力、专业操作能力来体现,我们也可把这些能力总结为“技术能力”[],临床实践中的会谈能力、选择能力、影响能力、活动策划能力等。在实践中,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专业性不强。社会工作的很多技能技巧与心理学方面的技能技巧是异曲同工的,甚至可以说,社会工作中的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的方法就根源于心理咨询的方法,之不过它更加注重服务、持续关怀。很多社会工作教学机构为了区别于心理咨询,不敢让学生深入接触具体的心理咨询技能,一味地强调问题的现实性,殊不知,本土化的中国社会工作是无法在短时期帮助服务对象改变现实环境,我们还是应该首先让服务对象适应环境再来考虑如何解决社会问题。

3、专业实验能力薄弱。技术能力”的实现要依托专业实验能力的培养,它是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没有实验就没有临场实践能力的高质量发挥,就没有不断改进、完善的空间。但是目前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普遍不高,实验意识淡薄,他们往往认为在实验情境中自己无法完全体验服务对象的真实情绪,这样的实验就只能停留在现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生希望进入真实情境,接触真实案例,他们眼高手低,好高婺远,遇到困难后就只会抱怨,抗挫性不强。另外,社会工作触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其实务课程的设置相对较多,这一新兴专业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各课程的实践安排不尽人意,学生可能会为过多的实践安排左右,实践之余没有太多的实践进行分析、总结。

4、专业科学研究能力缺乏。实务社会工作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研究之上的,专业科学研究能力是必须的,它一般通过社会调查能力来体现,需要相当的文化敏感程度和洞察能力。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在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方面的教学体系

(一)课程的培养目标突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目标是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教学体系的规划重点,它应与职业面向和工作性质相对应,是一个导向性、具体性的问题。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门有针对性的课程,在设计培养目标时对该专业相对应的角色活动要分析全面,以提供服务于青少年所要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我们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时刻掌握青少年需求的发展动态,熟知青少年服务机构的运作方式,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理论、方法和技巧,最大限度地发掘青少年的潜能,发掘各种可以服务于青少年的社会资源,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最后达到社会和谐发展。在我国现行的职业岗位设置中,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项专业要求,有具体的工作对象,因此,我们将此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具体的职业岗位上,培养精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的教学计划围绕培养专业实践能力来设计

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课程的教学计划的设计十分关键,要根据服务领域和职业标准来设计教学内容,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突出岗位要求,最好能与相关机构一起开发合作课程。

从事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一般要求具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调查、理论科学研究等专业技能,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我们始终围绕培养这些技能来设计,并制定与之相应的专业实务训练教学大纲。如:在讲授青少年生理、心理的特点的同时我们设计了社会调查内容——青少年心理性别的发展状况、青少年亲子关系的发展状况等,希望通过学生自己的实地调查加深他们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理解,意图让学生在服务中更快地与服务对象建立起专业关系,能用同理心平等地对待服务对象。在讲授青少年的社会问题的同时我们设计了学生讨论、报告课题——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留守儿童群体问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等目前社会学、心理学研究较热的社会问题,甚至紧密联系我国发生的与青少年相关的重要事件,如灾后青少年社会工作相关问题等,希望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理论科学研究的兴趣,认识到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因为考虑到在当地要找到与之相应的工作对象比较难,在课题报告之后,我们还要求学生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的方法就报告的课题做实务实验设计,为今后面对真正的服务对象做必要的准备。由于在青少年这个大范围内可以关注的服务对象很多,不可能逐一地在课堂上就其特点、服务内容进行讲解,我们利用实践课程的时间安排学生进入相应的青少年服务机构进行实践服务,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发展专业技能:进入漳州市芗城中学玉兰分校针对学校中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进行个案辅导并且以学业辅导为主题在学校中开展小组工作;进入漳州市芗城区开智学校服务弱智青少年;进入漳州市公安局收容教育所服务失足女青少年;与漳州市救助站一同开展外展社会工作,寻找流浪青少年。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服务于专业实践能力的优化 教学方法与手段要与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相一致,青少年社会工作这门实务课十分强调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做到“教、学、做”一体化。社会工作这门“本土化”尚未完全的现在意义的学科,在中国自新兴以来就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正因为它强有力的社会性体现,西方教学模式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自然地运用于社会工作课程的教学,因此,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断地开发新的合适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

1、运用多媒体视频资料,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尽管社会工作者会主动地、积极地引导需要帮助者愿意接受服务,但传统中国人的民族特质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今的中国人,社会工作这种希望个体自愿把自身的困难向别人倾诉并寻求帮助的方式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工作仍然非常艰巨。尤其对中国青少年来讲更加困难,因为青少年身心发展为完全成熟可能导致他们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认识不清,另外,中国的家长过多的把关注力集中在青少年身上,存在着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左右孩子的情况,可能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什么问题而忽视了孩子身上的隐患,因此,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碰到真正的青少年服务对象的机会是少之又少的。学生只能通过教师口授或者文字呈现仅有的案例得到相关的工作经验,记忆与运用的效果不佳,如果大量运用多媒体手段,学生的感官刺激较为强烈,很容易对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吸收经验效果佳。如:笔者经常给学生播放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节目中与青少年相关的内容,看完每个资料都让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在实践中,学生会有意识地回忆相关信息,自觉运用相关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

2、创新课程教授方式,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使用案例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法、项目设计法、问题探究法、学徒法,论文法,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迁移到生活中、工作中。在青少年问题的个案辅导实验课程中,笔者更多采用学徒法,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同时教师在一旁进行观察、记录,待角色扮演完毕教师对学生的优缺点进行点评并示范,要求学生多次练习、改进,学生对这种方式表示肯定。笔者认为情境教学能刺激学生的实践热情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随时随地开发实践中的真实情境做为教学场所。在初中生学业辅导小组和失足女青少年自信辅导小组的实践中,教师组织学生观摩,不断地引导学生关注不同要点,思考现场的领导者的处理方式是否得当,什么样的方法更适合现场气氛。

(四)课程的教学环境营造重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氛围

1、专业教师要创设环境,使学生自觉地培养专业实践能力。笔者在第一堂课中就运用大组工作方法,主动与学生建立好关系,并且定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因为大学生也是青少年的组成力量,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要服务青少年其实也是服务自身,在不断的自我探索中,学生也能找到解决青少年问题的方法,达到助人自助。

2、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要有相适应的教学环境,有符合实践教学需要的实训和实习场所,单靠学校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采取高带低的模式进驻机构,比如在课程开始之初,我们让在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涉及的实习基地——学校、社区、监所实习的毕业班学生带领学习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的低年级学生进入参观,观摩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参与活动策划等,在学期中段,低年级学生开始自主实践。

浅谈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社区服务能力培养的思考

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校服装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论文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学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文学院学生专业素质与能力培养调查报告

沈阳化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践报道

我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践活动交流会

社会工作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缺失与培养
《社会工作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缺失与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