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智取生辰纲备课资料

发布时间:2020-03-01 23:10: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智取生辰纲》备课

一 2011年 1他山之石

最初受益于2011年徐老师在区教研时的备课,我清楚了杨志在《水浒》中的主要情节及性格,印象最深的是徐老师强调他的名字是“杨志”,不要错写为“杨智”。我当时的思考是:作者给人物起的名字显然是在暗示他的命运——身为将门之后,志向远大,渴望光宗耀祖封妻荫子,于是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这是使得他做事急功近利的内因;外因则是后来身为犯人,竟得到梁中书重用,于是太在乎自己在押送生辰纲中任务中的名利收获。基于以上认识,我得出结论:杨志的故事就是性格悲剧,“性格即命运”,一个性格粗暴蛮横,做事又急功近利的人,不论怎样精明强干,都会在处理错综复杂的具体事务时陷入人际关系失和的窘境,继而被团队孤立,终于被心理上的疲惫和身体上的疲惫给折磨得“智商减半”,最终被对手的团结和“智胜一筹”击败。

2我的实践

我自己上这个课时的大致流程是:【第一课时】让学生抄写为数不少的生字生词,介绍《水浒》的一般常识,给学生印发与杨志有关的第

12、

13、

16、17回原文,要求课下阅读,再重点介绍杨志接受这趟押送任务前梁中书对他的不信任,安排进这支押运队伍里的地位特殊的老督管等人实为监视杨志的监视者,性格暴躁又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的杨志不被大家孤立才怪呢。【第二课时】按照小说三要素理论按部就班地进行赏析。

这样做的实际效果是:第一课时学生抄字词时嫌多抱怨,后面听故事听分析时兴致勃勃;第二课时,我自信学情大概已经五分熟,劈头就让学生根据梳理好的情节填小节号,接着提问明暗线索各是什么、何时交汇,然后问晁盖吴用一方的智谋表现在哪里,最后问杨志失败的原因又在哪里。结果热腾腾的课堂气氛渐渐冷了,学生从努力翻书却跟不上趟儿逐渐变成默默抄笔记不理我。他们唯一活跃的环节是最后依据原文分析杨志为什么失败,谈到人际关系失和是做事大忌时,不少学生频频点头,我让他们回忆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教训,他们却又含羞不言。 我的反思是:第一,只备教材、辛苦准备幻灯片及阅读材料是远远不够的,不备教法、不考虑学情必然出现课上冷场的局面;第二,我的教学方法肯定出了问题,按照三要素的框架去赏析固然条理清楚,但是这种理性思考似乎适用于最终的总结,而不适用于最初对文本的接触;第三,面对这种篇幅长、文字有障碍的古典小说,课上不花时间通读原文,学生确实无法快速提取出我想要的信息,甚至细节描写;最后联系实际的环节显然是切合了学生的需要,使他们还算有点收获,但似乎又不是语文方面的收获,谈教训环节设计得有点傻,上初三了不再是小孩了,那些人际关心失和导致做事失败的例子确实不太好往外说,我为什么不让他们回去写写呢!

二 2014年 1我的观察

我校这拨初三学生是在初二放暑假前的最后三天课里学到《智取生辰纲》的,这样安排的目的是激发他们暑假读《水浒》的热情。实际效果是,确实有一部分学生认真读了,通过这学期用五中分9月4日的试卷检测便知,不过那些一点都没读的学生可怎么办呢?

与五中分的措施相比,我们还是动手晚了,而且检测手段有问题——我们总是让学生背默一些与《水浒》有关的常识和成题答案,应对一般的考试,可是大家都对变幻莫测的一模、二模提心吊胆——要是人家出了我们的复习资料以外的细节填空怎么办?那只能寄希望于学生真的读过原作了。

我发现五中分的落实过程可操作性很强也比较严谨。首先是很早就开始推动阅读,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剧中相关部分用以增加感性认识,然后是具体安排整个年级哪一周必须读完哪些章节,并有配套检测用以督促。当我看到9月4日那份卷子上的相关填空题时,感叹这才是在考语文素养,不是在考背诵默写文学常识;老师们这样一套套名著填空题扎扎实实弄下来,大概就不会对大型考试惴惴不安了吧——至少真的尽力了。

1 2我的实践

我这一次教这篇课文,教学设计上做了调整。没有印发那四章原文,而是留作暑假阅读作业;上课时文学常识稍作介绍,立刻开始通读课文,遇到生字词随时让学生标注在书上;读完一段分析一段的情节和人物性格,然后趁热记笔记,最后再按三要素梳理总结;既然学完这篇课文就放暑假了,还是没留那个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的练笔,只留了一篇大作文《我最喜欢的人物》当做一项暑假作业。

这种教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三课时学生始终听得津津有味,很多学生热情地参与讨论,分析时能够紧扣原文,因为刚读完嘛,记笔记时也痛痛快快不再抱怨,很多学生暑假里真的带着兴趣阅读了《水浒》。值得一提的是,我保留了引导学生以杨志为鉴反思自己如何为人处世的环节,课上再次出现了很多学生频频点头的场景,课下还有学生来找我聊这方面的经历。

我的反思:不细读原文的分析永远是强加给学生的无效教学,在具体的情节和描写中分析人物性格,才能稳扎稳打;古典小说在语言上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必须要给学生克化生字词的机会,在语境里学字词不累;从读人物到反思自己(或自己所处时代)的设计是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和《课标》要求的;有一点使我感到不安——通过这篇课文,我教给学生什么新的阅读方法或语文知识了吗?通过人物的外在言行分析性格不是旧知识的再次实践吗?

3教参重读

于是我在网上看了一些别人的教学设计,又静下心来重读了一直闲置着的教参,这一看不要紧,竟然得出一个结论:教参写得真好!很多同行的教案或课堂实录看似花样百出精彩纷呈,但是都和我自己的实践一样,“语文味儿”不足。

让我们来看看教参上有哪些有价值的内容。

首先是关于书后练习第二大题,引导学生认识本文的语言是元明间的白话,还夹杂着一些方言,其中有很多古今异义现象,比如“计较”“取”“理会”等。我觉得真有必要在预习和通读全文环节把这些词给到学生,这将对他们独立阅读《水浒》原文有很大的好处,这道题就设计得有语文味儿,也符合学情。

其次是关于叙述角度的安排和补叙技巧的使用,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可以让学生仍是讲这个故事,但换一种讲法,把晁盖吴用等人的用计和行动先写出来,看看是否还这么吸引人。这个探究题目就很有语文味儿,因为毕竟小说是叙述与虚构的创造物,研究怎么讲这个故事,远比机械地理清小说三要素更接近学习这种文体的核心,更能称其为阅读小说的门道,更具启迪智慧的意义。这一点,恰好与本学期二中分刘丹老师在区教研时所做的发言【关注小说的叙述与虚构】不谋而合。

最让我吃惊的是,教参认为本文不存在明暗两条线索,并给出了严密的论证。仔细想想,我同意教参的说法,所以下次再讲,我不会再提及这个术语了。

4他山之石

推荐大家阅读发表于2005年《语文学习》杂志上的一个课例《推求“小说细部关联”

重组“鉴赏教学内容”》。这篇文章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鉴赏教学为例,提出了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鉴赏方法:即金圣叹在点评《水浒》时提出的“先事而起波”“事过而作波”两种推求内在关联的鉴赏方法。所谓“先事而起波”指事先埋下一笔,先因后果;“事过而作波”指事后补叙原因,先果后因;鉴赏时要善于推求小说细部关联,从而学习施耐庵讲故事、塑造人物时的缜密用心。

我读完以后颇受启发,又想到罗沂老师给过我一个《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课件,里面的第一页上就赫然写着要从对局部文意的理解上升到对整个文章脉络的把握。我的理解是:梳理文脉并不只是分段、概括段意这么机械的事情,它还触及作者深思熟虑后选择的前后勾连的写法,它是一件既能提高鉴赏水平,又能锻炼思维能力的事情。想想看,我们是不是以前花在分析人物性格上的教学时间较多,而真正用于揣摩情节设计上教学时间相对不足呢?一旦一模二模的记叙文(无论是小说还是叙事性散文)出了分析情节如何前后勾连的题,学生们就普遍鼠目

2 寸光挂一漏万,这是不是和平时的教学有一点关系呢?

5我的设想

如果再让我讲一次这篇课文,我会做出如下调整:

1) 2) 3) 预习及通读课文时加进关注古今异义词汇的点拨,帮助学生克服阅读古典小说时的文字困难;

梳理情节时加入“推求小说细部关联”这个环节,顺便解决叙述角度的安排和补叙技巧的使用,点拨小说鉴赏方法;

分析人物性格时增设一个对比阅读的环节,让学生比较:同为团队领导者,杨志和《社戏》里的孩子头儿双喜有什么差距【①“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②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这两句话表明双喜善于观察、非常精明、体贴伙伴、善于团结伙伴,是能够掌握全局的领导者】,用以深化学生对杨志的性格及特点(虽然也精明强干,富于江湖经验,但性格粗暴蛮横,不善于沟通和团结队伍里各种身份的人)的认识。

4)

课后练笔,让学生写写自己的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生活实例(正反皆可)及反思。

3

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备课资料
《智取生辰纲备课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