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校本教研交流会汇报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14:31: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河南省小学语文学科实验基地学校

校本教研经验交流材料

筑牢三梯一线,回归本真语文 突出目标跟踪,优化课例研究

项城市文化路小学 2015年3月

筑牢三梯一线,回归本真语文 突出目标跟踪,优化课例研究

项城市文化路小学

项城市文化路小学是一所规模较大的现代化窗口学校,在校学生将近五千人,教职工180人。在校长李怀领同志的领导下,以“走特色品牌之路,办家长满意学校”为目标,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升师生的整体素养和学校的办学品位。近几年,我校培养出14位省级优质课教师,3位国家级骨干教师,26位周口市优质课教师,12位教师入选周口市“名师论坛人才库”,6个省级科研课题已经结题或即将结题。学校先后荣获“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安全管理先进单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性学校”“河南省家长学校先进单位”“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和“周口市文明单位”“周口市教研先进单位”“周口市学校管理示范性学校”“周口市首批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周口市首批课改先进单位”“周口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在语文教研方面,我们坚持“真搞教研、搞真教研,真教语文、教真语文”的教研理念,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筑牢三梯一线,回归本真语文;突出目标跟踪,优化课例研究”的教研特色。

一、筑牢三梯一线,回归本真语文

(一)“三梯一线、回归本真”的基本内涵。

何谓“三梯一线”?我们把小学语文学习的基本目标分为三个梯度:即学会识字写字,学会积累词语,学会朗读背诵。这三个梯度是以“语言积累”为主线,简称“三梯一线”。这是语文教学必须达成的基本目标。

为什么我们要定这样的目标?一是很多学生不能正确书写汉字,不能规范书写汉字;二是很多学生学过的词语不积累、不运用,就像猴子掰的玉米一样丢掉;三是学过的课文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是语言积累过少,课外阅读过少。这些状况导致学生语言贫乏,不会写、不会说、不会读,语文素养低下。

(二)“三梯一线、回归本真”的实施。

1、语文教师要“真教语文,教真语文”。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紧紧跟随“三梯一线、回归本真”的大旗,围绕“识字写字、词语积累、朗读背诵”开展教学。生字会读、会写、会用;词语学会积累,学会运用;课文会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经典课文会背诵;大力开展课外阅读,背诵经典诗文等。

当然,要筑牢“识字写字、词语积累、朗读背诵”这一目标,要求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功底。为此,我们在教师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与美文同行”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笔走乾坤恢宏气,翰墨飘香溢真情”硬笔书法大赛,每周一版黑板字,每周一篇钢笔字等。我们还为教师购买了大量的专业书籍,鼓励教师平时多读书,读好书,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业务素养和知识水平。

我们又在学生中开展了“读万卷书,写规范字”活动。读书方面,班班建立图书角,学习制作读书卡,开展《弟子规》《论语》等中华经典诗文及校本教材的诵读活动,多次开展经典诵读、演讲、讲故事等比赛。写字方面,我们要求学生每天临摹字帖,还组织了班级、级段、学校等不同规模的书法比赛和汉字听写大赛。这些活动的举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

读写热情,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写习惯。

2、教导处要“真搞教研,搞真教研”。

一是对“三梯一线、回归本真”的教学理念进行宣讲和学习,让语文教师明白,语文课必须杜绝形式主义、应试主义、追风赶潮、摆花作秀。平时,教导处认真筛选学习内容,利用每周四的业务会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并要求写好学习笔记。每期评选优秀笔记,并与量化积分及绩效工资挂钩,有力地调动了教师学习业务理论的积极性,为搞好教研奠定了理论基础。现在,我校“三梯一线、回归本真”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

二是开展课例研究,在研究中突出研究“三梯一线、回归本真”理念的落实情况,不看是否好看,不看是否煽情,不看是否热闹,只看教学效果。评价公开课,一看课堂上是否体现 “三梯一线、回归本真”这一理念;二看课后是否达成“三梯一线、回归本真”这一目标。对于没有达成目标的公开课,要进行二次设计、二次开课。由于教导处真抓教研、实抓教研,所以教师课备得实在,上得实在。我们的公开课不再摆花作秀,不再追风赶潮,真正彰显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教学作风。

三是改善教学评价内容,建立奖惩机制。

为了激励语文教师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必须对教学的效果进行有效评价,以激励教师工作热情。除了常规的教学评价,我们增加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

1、识字写字方面:对学生的要求是正确书写,规范书写。教导处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的书写情况进行考察。比如,班级随机抽查、分

层次抽查、班级整体查等,还举行汉字听写比赛、书法比赛等,评比结果计入教师量化考核。

2、词语积累方面:我们举行成语接龙、趣味成语、词语麻辣串等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在评价上,我们采取口头听写和书面试卷相结合的方式,尽量做到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评价结果纳入教师的量化考核。

3、朗读和背诵:一是进行课文朗读比赛和朗读能力抽测,二是对重点课文进行全文背诵抽测。每个单元至少有两篇课文要求会背诵。三是对经典诗文和校本教材内容的诵读情况进行考察。

所有抽测结果都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

(三)取得的成效:

1、学生的识字量明显增加。对于一般正常的儿童来说,一类字正确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二类字正确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在项城市首届汉字听写大赛中,我校荣获团体冠军。

2、学生的书写水平明显提升。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正确书写、规范书写,坐姿正确,握笔正确,笔顺正确。在周口市举行的“诗意江南杯”青少年书法大赛中,我校获奖选手最多,多位选手作品入选作品集。

3、词语积累量增加。对于词语的掌握,不仅会写,而且熟记于心,正确运用。我们成功的做法是让学生进行“词语麻辣串”练习。很多学生能将一篇课文的词语都串起来,组成一段话。作文中,所学的词语运用率也大大提高。

4、学生的朗读能力明显提升。以前,很多学生不会正确、流利、有

感情朗读课文。现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都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这样的结果直接导致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明显提升。在项城市“经典照亮人生”师生诵读比赛中,我校均获得第一名。

5、学生的语言积累显著增加。以前,只要求学生会背课后要求背的课文。现在,绝大部分学生能背诵全册过半的课文。而且,我们各个年级都编写了校本教材让学生背诵,很多优秀的中华经典学生能熟记于心。这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增加文化积淀有重要的意义。

6、阅读量大大增加。以前学生每个学期只读一本语文课本,课外读物少得可怜,现在每个班级都有图书角,都有大量的图书,学生可以自由借阅。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扩大了知识视野,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周口市举行的“文明伴我行,共筑中国梦”征文比赛中,我校获奖人数最多,名次最高。

总而言之,“筑牢三梯一线,回归本真语文”让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受益匪浅。不仅提升了语文素养,而且减轻了老师和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突出目标跟踪,优化课例研究

我们认为,好的教研理念,必须同本校实际相结合,才能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教研模式。经过多年的摸索,我们探索出了适合我校实际的课例研究模式,即“基于目标跟踪的语文课例研究”模式,并将此作为一项课题研究在河南省教研室成功立项。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这种模式虽不起眼,但接地气,易操作,效果快,它大大提升了我校校本教研的层次,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也有效提升了教学的效率。

(一)“基于目标跟踪的课例研究”的主要优势

传统的教研模式,仅仅局限于说课、听课、评课等。其活动的成分居多,研究的成分极少。听课时,仅仅满足于来到听课现场,完成听课记录,既不关注当节课的教学目标,也不关注授课采取了哪些手段,更不关注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至于课例背后的故事,和他无关。评课时,大多数教师都是泛泛而谈,优点多提,好话多说,至于问题,要么是蜻蜓点水,要么是完美无缺,更不要说站在研究者的角度去评判了。这种低层次、低水平的教研活动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生素养的确是收效甚微。因此,我们急于找到一条提升校本教研层次的、实现教研新突破的路子。课例研究如及时雨般沙沙而来,我们认为它是传统教研活动的升级换代,是由“活动”到“研究”的蜕变。但是,很多课例研究工程庞大,费时费力,让人望而却步。我们学校班大人多,教师工作量大,这样的课例研究对于我们来说,只能是空中楼阁。课题组经过反复研讨,最终确立了“基于目标跟踪的小学语文课例研究”,其优势在于:

1、本研究直指“目标跟踪”,主题具体而明确,可操作性强,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预设、目标的达成过程、目标的达成度进行研究,让老师很快找到研究的切入点,能够“有米下锅”“有物可研”;

3、教学目标是教学之魂,课堂之纲,抓住了目标,就抓住了要害,可以大大提升研究的效果。从以上观点出发,我们认为,基于目标跟踪的课例研究是提升校本教研层次、实现校本教研新突破的“便捷通道”。不仅应该做,而且可以做好。

(二)研究的方法和程序

为了更好地推进课例研究,我们建立了周口市语文名师工作室,文化路小学教研网络,带领青年教师进行研究。基于目标跟踪的课例研究的步骤,可以概括为七大步,戏称“目标跟踪七步诗”。

第一步,以名师工作室成员为主,引领各年级段青年教师参与,确定各年级段参加课例研究的人员。

第二步,组织所有参加课例研究的老师,学习课例研究的相关资料,明确课例研究的方法、步骤。

第三步,各年级段开展讨论,确定本校课例研究活动的开课老师与教学主题。开课教师独立备课,尽量体现课例研究对备课的特殊要求,如复线型教案的撰写等。

第四步,选择合适的时间开放第一次公开课,所有本校课题组成员参加,作为观察员从不同视角观察课堂进程。教学过程全程录像,便于事后对课堂过程进行记录、整理、分析。

第五步,第一次公开课结束后,课题组成员一起进行议课。不同于一般的评课,每位成员发言时,要提供自己观察课堂的记录,给开课老师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第六步,开课老师修改教学设计,重新上一遍该课,换一个班级进行。也可以由另一位老师将修改过的教学设计到自己班上实施,课题组成员同样一起观课、议课,重点观察改进的情况和效果。

第七步,开课教师和所有课题组成员撰写研究报告,其中开课教师负责完成完整的课例研究报告,其他课题组成员主要写自己参与活动的体会、观察记录等。

(三)课例研究取得的成果

1、探索出了基于目标跟踪的小学语文课例研究模式,提升了校本教研的层次和水平,提升了教师的教研能力,使校本教研成为我校教研的新常态。

2、成立了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建立课例研究交流与成果共享的网络平台,使校本教研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3、通过研究,促进了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迈进。优化了教学行为,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四)主要问题

由于基层学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师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参与研究的时间不够充分,因此对一些教师来说,课例研究的任务往往会成为一种额外的工作负担。而且在整个推进过程中,课例研究往往要借助项目或课题的平台,通过校方或与具体负责人沟通,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往往难以引发教师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课例研究不但对于初入职场的新教师具有明显的鼓励和触动作用,对那些处于成熟期的教师也有着较强的激发作用,有助于他们改变业已成熟的教学惯习,从而促进这些教师的二次专业成长。

总之,课例研究作为一种中国教师并不陌生也易于接受的教学研究方式,力图使广大教师从家常的备课与教学设计开始,让研究成为自己专业生活的常态。我们在课例研究方面的探索还在持续,努力提高课例研究的品质,从而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从中受益。

以上是结合我校实际在校本教研工作中的一些做法,还不太成熟,还有许多需要完善、需要学习的地方,恳请各位专家、同仁对我们的工作

提出中肯的意见。

项城市文化路小学

2015年3月

校本教研汇报材料

校本教研汇报材料

校本教研汇报材料

校本教研汇报材料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交流会汇报材料
《校本教研交流会汇报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