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汲取传统文化养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10:00: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传统文化在课堂阅读教学中与作文教学相互促进相互作用

德庆县香山中学

张清海

【摘要】古诗文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传统文化的沉淀,是古人留给我们精美的文化食粮,是弘扬传统文化的良好教材。韩愈先生倡导的“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思想,成为指导作文教学的一盏指路明灯。

阅读与作文不可脱节,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不可割裂,要把语文课堂转化成阅读课堂,把阅读课堂转化成作文课堂,把阅读积累转化成作文素材积累,把为文造情变成为情造文,把公式化模式化作文变成直觉化作文,让作文成为生活的表达,让作文成为心灵情感的产物。

【关键词】 传统文化

课堂 阅读 作文

在学生缺少课外阅读的情形下,课堂阅读教学就成为提高和培养学生作文的至关重要的主战场。

在学生古诗文学习不扎实的情形下,传统文化教学就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以及提高学生作文的唯一的途径。

探索课堂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密切相结合,探索传统文化教学与作文教学密切相结合。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高阅读能力,提升作文水平,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

古诗文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传统文化的沉淀,是古人留给我们精美的文化食粮,是弘扬传统文化的良好教材。韩愈先生倡导的“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思想,成为指导作文教学的一盏指路明灯。

阅读与作文不可脱节,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不可割裂,要把语文课堂转化成阅读课堂,把阅读课堂转化成作文课堂,把阅读积累转化成作文素材积累,把为文造情变成为情造文,把公式化模式化作文变成直觉化作文,让作文成为生活的表达,让作文成为心灵情感的产物。

如何做到传统文化在课堂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相互作用?

第一, 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牢固树立作文意识,确立阅读为作文服务意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了阅读是作文的源泉,源头就是阅读,活水就是作文。

阅读是为了作文,所以真正的阅读必须完成“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好?”三个由阅读理解到谋篇布局的高级层次。能够弄明白一篇文章的谋篇布局,阅读不是目的,作文才是阅读的真正目的。

语文课文都是古今中外经典范文,语文课文就是作文教学的经典教材。教学中引导学生有目的去阅读,有选择的去阅读,要按图索骥去阅读,要照葫芦画瓢去阅读,从教材中从范文中去收集作文例子和作文素材;作文构思时模仿作文的谋篇布局,修改作文时常把课文当作范文。要求学生带着作文的意识去阅读,确立阅读为作文服务意识。

比如写叙事记叙文,就从课本中去选择叙事类的范文。《烛之武退秦师》是写一件事的经典范文,结合记叙文写作,要求学生学会和掌握如何写好一件事?如何做到详略得当?如何中心突出?如何抓住核心词“退”字来叙事?先模仿范文续写一件事。张佳佳同学写了作文《第一次说“不”》。《别了,不列颠尼亚》是写多件事的范文,让学生学会和掌握按照时间顺序写几件事的方法,采用历史与现实交替出现和一升一降相伴的记叙线索。王华炬同学写出了作文《我家门前的秋色》。《飞向太空的航程》也是写多件事的范文,让学生学会和掌握详略得当中心突出写几件事的方法。而《雨巷》则是场面描写的好素材,让学生学会和掌握刻划人物和渲染气氛的写作方法。冼健梅同学写出了《丁香姑娘》“逆风、细雨。在一片凄冷迷茫的雨中,在一条寂寥冷清的雨巷,伴随着一阵缓慢而沉重德脚步声,她来了,她走来了。纤腰、曼步。他撑着一把雨伞,犹如丁香一般地飘过这雨巷。她低着头,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微微的布了一层水幕。妙眉紧皱,嘴唇微张。仿佛有道不尽的忧愁。说不尽的哀怨。一滴水顺着她娇小的脸颊滑下,好比梨花带雨。她穿着与丁香姑娘一般颜色的旗袍,凄婉的绽放在这雨巷中。在一片凄冷迷茫的雨中,在一条寂寥冷清的雨巷,伴随着一阵缓慢而沉重德脚步声,她走了,渐渐地走了。烟消、云散。她消失在雨的哀曲里。”《荆轲刺秦王》既是叙事也是写人的记叙文,中心事件是荆轲刺秦王,成功刻划了荆轲勇敢智谋的人物形象,说服樊於期自愿献首级和蒙嘉引荐是人物对话经典描写,易水送别和图穷匕首见刺杀秦王是场面描写,秦武阳作为荆轲的陪衬是侧面描写,对比突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法。

第二、教学中汲取传统文化养料,把阅读理解作为阅读教学的主线,把作文作为阅读的最高目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说明了阅读与作文是由量变到质变,破就是从阅读中汲取作文的养料,下笔就是作文。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讲写结合,读什么写什么,讲什么写什么,灵活地掌握运用。

阅读理解不是仅仅读懂获取的信息,而是完成阅读理解的过程,最终目的是弄清文章为什么这样写作这样安排这样有什么好处。比如在学习景物描写的情景关系时,学生对古诗文即畏惧又喜欢,所以采取以写促读方法,要求先背诵会默写《采薇》,然后让学生自己从范文中找出“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来,再按古文翻译要求进行景物描写训练。“回想当初离家出征时的情景,春风吹拂杨柳依依;如今戍边归家路途遥远,下雨飘雪满天纷纷飞。道路泥泞步履难行走,又渴又饥人老身体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欢喜,我的内心谁能体会到!”。比如在阅读《伶官传序》一文中,安排学习议论文的结构思路训练,开头提出“盛衰在于人事”的论点,摆出“庄宗得失天下”的事实作为论据,引发对历史的感慨。主体接着叙述庄宗得天下艰辛过程,再对比分析盛与衰、得与失、难与易在于人事,还引用名言“满招损,谦受益”。最后引申推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即提出论点,摆出事实,分析事例,对比论证,得出结论,引出教训,在作文指导中要求学生按照范文结构思路进行训练。

重视作文结构思路安排的训练,主要是训练议论文的成型、成篇、成文的作文能力。很多学生作文水平和能力低下,其实就是作文的成型、成篇、成文的作文能力低下,好比如画人物肖像,连眼睛鼻子嘴应画在什么位置都不知道,如何能够画好人物肖像呢?

第三、课堂中传承传统文化使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吟”的本义是当着众人的面朗诵的,书是读出来的,说明好作文得来不易。

把语文课堂变成阅读课堂,把“图书馆”搬到语文课堂里来。阅读可做摘要笔记或素材积累,可以阅读讨论或相互阅读推荐。特别重视阅读相互推荐,向其他同学推荐自己阅读过的文章,由此可以检验阅读效果,把读、写、听、说串联起来,从提高阅读水平方面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把阅读课堂变成作文课堂。比如在阅读《阿旁宫赋》一文中,安排学习议论文叙与议关系的训练,开头描述秦始皇统一天下豪迈气概,交代阿旁宫兴建非同凡响,还绘声绘色描写阿旁宫的楼阁殿宇、飞桥曲境,铺叙渲染阿旁宫的朝歌夜弦、金块玉砾的荒淫奢靡。接着运用排比进行对比:统治者与百姓、乐与苦、穷奢极欲与灾难沉重、荒淫无耻与艰辛劳作。然后指出秦必然灭亡的命运。最后指出秦灭亡原因阐明论点,讽谏当朝统治者勿蹈秦朝覆辙。即先叙后议,借古讽今。叙是议的铺垫和基础,议是叙的深化,议是点睛之笔。

重视议论文叙与议关系的训练,主要是解决在议论文中如何以叙述为辅与如何以议论为主的问题,让学生辨别清楚记叙文与议论文的文体区别。为什么不少学生把记叙文写成了没有叙事或记人的抒情散文,把议论文写成了记事或记人的记叙文,原因在于文体不辨,原因在于不会叙事或记人,不会抒情或议论。

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把阅读当作写作文,把写作文当作阅读理解。阅读是积累,阅读是百日不见功的;阅读是量变开始的,阅读也是质变的开始;阅读可以带来梦笔生花,阅读可以带来思接千载,阅读可以带来视通万里。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重视阅读中的朗读,朗读可以加深记忆,朗读可以帮助理解,朗读还可以帮助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背诵默写优秀的古诗文,更重要的是为了能够写出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反复阅读,精思阅读,积累阅读,整体感阅读,分清结构层次,感悟深邃哲理,理清复杂情节,品味语言魅力,体会心灵情感。

良好的作文习惯就是反复修改,精练多改,每练必改。作文是修改出来的。好作文不是写第一稿就成功的,往往要写三四稿,只有修修改改地写作文,学会修改作文,而且能够找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毛病去修改作文,这才是真正提高作文能力水平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作文的修改过程,正是提高作文水平能力的必经过程。作文不能缺少修改的过程,作文修改不是简单地改几个错别字,修改的重心应放在构思立意、篇章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表明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十分重视语言的选择和锤炼。认为要写出佳句,就必须有足以使人吃惊的语言。诗人对诗歌语言的刻意求工,对文学创作的严肃认真态度,是成为伟大诗人的重要条件之一。

第四、阅读中利用好传统文化教材,作文中利用好范文示范作用,这是提高语文教材使用效果,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最有效途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范文是为了模仿,模仿是为了不模仿,不模仿才有了自由发挥,不模仿才有了创新。

比如议论文的写作难点之一,就是如何摆事实讲道理。摆事实要求运用记叙,讲道理要求运用议论。

比如在阅读苏洵的《六国论》一文中,安排学习摆事实讲道理方法的训练。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先直接从正面提出第一分论点赂秦,后从反面提出第二分论点不赂秦,引出结论弊在赂秦。主体分别分析第

一、二分论点,用赂秦事实对比证明赂秦的危害,用不赂秦的事实对比证明因赂秦的结果。最后假设推理不赂秦胜负未量,不赂秦是秦亡不是六国亡。得出沉痛历史教训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借古讽今,联系实际,讽谏当政者。

重视议论文摆事实讲道理方法训练,主要解决在议论文论点与事例关系的问题。论点是议论文的中心,事例是议论文的论据,事例是用来证明论点的,论点与事例关系紧密,论证严谨。

议论文的写作难点之二,就是语言表达。语言表达始终贯穿在作文训练之中。比如在阅读苏洵的《六国论》一文中,也安排学习语言表达的训练。《六国论》句式短小,语短理长,言辞暂截,文气流畅,情理兼备,在语言表达方面有独到的特色。

第五,作文训练指导必须目标明确,要求清楚(每次作文有一到两个要求),按要求写作文,坚持面批,坚持修改不符合要求的作文,不仅当面讲清楚,还要求学生听得懂明白为什么要修改,按要求去修改作文。

强调高水平的作文训练,才能有高水平的作文。高水平的作文训练即包括目标明确,要求清楚,还包括对不符合要求的作文进行修改,还要让学生明白作文修改的原因,以及作文修改后的优点好处。

第六,让学生不怕写作文,在作文中让学生爱上写作文。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说明了阅读经典范文如同登临高山顶峰能够纵目四望,高屋建瓴地探知作文写作的秘诀。

学生有了阅读,有了直觉感受,有了素材积累,才能做到把平时的作文素材积累变成感情真挚内容充实中心突出的作文。才能做到把为文造情变成为情造文,把公式化作文变成学生直觉化作文。

特别针对“无话可说”、“有话不知怎么说好”、“不知有话说完了没有”的现象,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和方式方法。

作文时的“无话可说”现象,原因在于一是阅读缺少素材积累,二是审题立意不到位。

作文时的“有话不知怎么说好”现象,原因在于阅读积累仅仅停留在忠实素材上,缺乏对阅读素材的创新,缺乏对阅读素材的使用应“以我为主”的原则。

作文时的“不知有话说完了没有”现象,原因在于不能从阅读中去整体上去把握范文的行文思路,缺乏高屋建瓴地把握作文篇章结构,缺乏掌握有效的论证说理的方法。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写作营养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传统文化营养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能量和自信

汲取传统文化精髓 助推医院“四德”建设

生命的养料——书

党员干部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从政智慧(推荐)

汲取管理经验

汲取经验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汲取事故教训

汲取传统文化养料
《汲取传统文化养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