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澳大利亚、新西兰畜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08:42: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澳大利亚、新西兰畜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应新西兰维多摩市议会等单位邀请,以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夏贤忍为团长的湖北省农牧业考察团一行六人,于10月19日至11月2日访问了澳大利亚、新西兰,重点了解畜牧业的发展情况。这次出访,除听取有关方面的情况介绍外,实地考察了3个牧场、1个羊毛制品厂、4个畜产品经销店。通过考察,考察团成员对澳、新两国畜牧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及相关生产体系状况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尤其对草地畜牧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畜牧业发展途径和先进的生产与管理技术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澳、新两国畜牧业发展概况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为768.23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230万人,80%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城市。全境地势低平,草场辽阔,以养羊、养牛为主的畜牧业非常发达,在农业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澳农牧业用地4.9亿公顷,其中牧业用地占55%。畜牧业年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常年养羊1.7亿只,年产羊毛10亿公斤,占世界羊毛总产量的1/3以上;养牛2620多万头,其中肉牛2340万头,奶牛约280万头,年产牛肉204万吨、牛奶1140万吨。

新西兰国土面积为26.81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410万人,其中140万人居住奥克兰市、55万人居住惠灵顿市。近年统计,新西兰农业用地1564.03万公顷(折合15.6万平方公里),其中畜牧业用地1152.91万公顷、耕地75.94万公顷。新西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畜牧业国家之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左右,从事畜牧业的人口约占农业人口的80%,是世界上按人口平均养羊、养牛最多的国家。新西兰各类牲畜存栏数量:奶牛516.16万头,肉牛449.47万头,奶牛和肉牛合计965.63万头;绵羊3954.56万只,山羊15.31万只,绵羊和山羊合计3969.87万只;鹿164.39万头,马7.59万匹。新西兰的大部分工业以农牧业产品为原料,农牧业产值约占国民收入的3/4,以农牧业产品为原料的商品出口值占总出口值的近一半。

二、澳、新两国畜牧业经济特点

澳、新两国畜牧业经济特点大同小异,概括地讲:

(一)生产发展迅速,波动较小。在澳、新两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畜牧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近120多年来, 畜产品生产没有大起大落,基本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

(二)畜牧业生产以草食家畜为主。在澳、新两国,家畜饲养以牛、羊、鹿等草食家畜为主,其产值均占畜牧业产值的90 %以上, 而猪和家禽所占比例一直较小。

(三)草食家畜饲养方式靠放牧。在澳、新两国,养羊、养牛采用铁丝栅栏或生物围栏放养的方式,没有畜舍,羊群、牛群昼夜都在栅栏内自由活动,不需人看管,喝的水来自自流井,烈日下自动走到巨大的树冠下遮荫。必要时,靠牧羊人培训的牧羊犬赶羊、赶牛或骑摩托车亲自驱赶。这种放牧方式,不仅比舍饲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生产成本低,而且畜产品的品质和风味好,在国际市场上颇具竞争力。

(四)实行畜牧业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劳动生产率高。澳、新两国所饲养的牲畜已全部良种化,并按各地的雨量、温度与自然条件饲养不同畜种,实行区域化、专业生产。目前,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已形成肉牛生产区,南部为肉羊、羊毛生产区。新西兰北岛北部以肉牛生产为主,南部以奶牛饲养为主,南岛以生产羊肉、羊毛为主。目前有将近3/4的牧场以经营某一产品为主,专业化生产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机械化代替了笨重的体力劳动,如牧草的种植和管理、饲料加工、挤奶、剪羊毛、屠宰和加工、运输、冷冻等,主要依靠机械设备完成。在新西兰,我们驱车前往牧场的途中,经常看见几百头奶牛自动排成长队缓步走向挤奶站等候机械化挤奶的壮观场景,令人惊叹!新西兰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生产肉0.92万公斤,奶5.2万公斤,高于世界上所有的畜牧业发达国家。

(五)畜牧业经济具有很强的外向性。由于澳、新两国地广人稀,国内市场有限,绝大部分畜产品需要到国际市场上寻求销路。近年来,澳大利亚年出口牛肉120万吨、原羊毛49万吨(占全世界贸易量的70%)、带毛绵羊皮15万吨,均居世界首位。全澳畜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高达30%。新西兰70%以上的畜产品供出口外销,每年出口羊肉38万吨、牛肉46万吨、奶粉62.34万吨,在全世界分别居第

一、

四、一位。其出口的肥羔肉和各种风味的干酪居世界前列,尤其是肥羔肉,在美国、日本和东南亚市场上极负盛名。

进入21世纪,澳、新两国创新畜牧业经营方式,注重把畜牧业与现代旅游业结合起来,成功实现由“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向“骑在游客身上的国家”的转变,为国家创汇带来滚滚财源。新西兰2003年接待海外游客216万人。我们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考察的天堂农庄,实际是一个旅游观光牧场,游览车、餐饮店、旅游品商店一应俱全,饲养的牛、羊、鸸鹋、袋鼠、考拉供人观赏,还举行剪羊毛表演,吸引了众多国外游客。

三、澳、新两国畜牧业发展途径

(一)大力建立低成本、高产出的人工草场。澳、新两国草地建设始于19世纪初或中叶,国家无偿投资建设水、电、路基础工程;家庭牧场自营部分的建设向国家贷款。全澳牧场约6.7万多个,面积从几百公顷到几千公顷不等,最大的达40万公顷,牧草施行喷灌,每隔3至4年施1次化肥。小块牧草由人工培植,大面积牧草地用飞机播种、施肥。目前,新西兰人工草地占草地总面积的67%,并全部围栏化。两国草地利用方式均以放牧为主,很少补饲。在草地经营的技术措施上,通过清理、施肥、播种(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混播)和草地围栏化来兴建稳产高产优良的人工草地;严格实行以草定畜,划区轮牧,定时施肥。由于建立科学的草地利用制度,人工草地可以利用10年以上。通过兴建人工草地,极大地提高了天然草地的利用率。天然草地一般每公顷可养1只羊,人工草地可达5~6只羊。我们在新西兰路多路亚考察的一家私人合伙经营牧场,拥有140公顷人工草场,仅靠1.5个劳动力养了1500只绵羊、40头肉牛、30只鹿,加上果园、旅游业,年收入50多万纽元。目前,新西兰平均每公顷人工草场生产肉类76公斤、奶438公斤、羊毛45公斤左右,生产效率非常高。

澳、新两国政府十分重视天然草场的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严格限定载畜量。对人工草场的保护工作也做得很好,牧草由多年生品种组成,3年翻耕一次,每21天为一生长期。每个草场在使用时划分若干小区实行轮流放牧,每块小区放牧时间不超过2天,保证草场不受破坏和牧草的优质生长。在新西兰,我们从奥克兰驱车360多公里前往路多路亚牧场,高速公路两旁大多是由林地改造成的人工草场。牧场一望无际,绿草如茵,牧道绿树成荫,百花盛开,成群的羊、牛、马在蔚蓝的天空下,呼吸着特别清新的空气徜徉其间,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新西兰被称之为“花园式国家”,名不虚传!

(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部门配合,拓展国内外畜产品市场。澳、新两国都是市场经济国家,农业的商业化和市场化程度较高,所以政府在发展畜牧业方面始终坚持培育国内市场、立足开拓国际市场。

国内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是实现畜牧业高速发展的基础,从2O世纪6O年代以来,澳、新两国人均GDP均呈上升趋势。澳大利亚1993年至2005年间GDP年均增长3.1%,2006年增长3.5%,2007年预计达到4.1%;2005年人均GDP由1960年的不足1万美元增加到3.2万美元。国家整体经济发展良好,人们的收入逐渐增加,从而潜在地刺激了本国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

澳、新两国发展畜牧业的主导方针是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早年制定了《变澳洲为亚洲的超级市场规划》,目标是向亚洲每年至少出口160亿澳元食品。其办法是在当地寻找市场调研与推销人员,按亚洲人口来生产、加工食品。这一规划的实施由总理负总责,初级产业由能源部、交通部、工业部和贸易部4位部长共同参与。通过实施这一规划,国家已成功地将牛奶打入日本市场,将鹿肉、鸸鹋肉打入韩国市场。同时,澳还推出了“质量保险”计划及立法,保证商品的食用安全、质量和声誉。如规定:凡标有“澳大利亚产品”的,必须基本保证由100%的澳洲原材料制成;凡标有“澳制造”的产品,也必须保证其成本的构成绝大部分来自澳洲。在新西兰政府的主导下,国内三大乳业公司于2001年合并为新西兰最大的乳产品企业—方塔拉集团。通过统一的管理和运营,目前方塔拉集团已成为世界乳产品第一大出口商,其生产能力占全国的96%,收入占新西兰出口利润的20%。

(三)规模饲养,集约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新两国畜牧业发展总趋势是:牧场数量减少,饲养规模扩大,单产水平提高,畜产品总产量稳定增长。

澳大利亚1979年有奶牛场2.2万个,到2004年减少到0.96万个,下降了一半多;饲养量也由1960年的300多万头减少到2005年的201万头。可是,奶牛场的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到2004年,全澳小于100头规模的奶牛场只有919个,100~140头规模的奶牛场有733个,140~220头规模的奶牛场有1540个,220头以上规模的奶牛场有1237个。实现规模化养殖以后,由于所需的劳动力减少,加之拥有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以及现代化机械设备,单产水平明显提升。 1960年澳大利亚奶牛单产2 吨,到2004年增加到5 吨。

新西兰以家庭农牧场为主,牧场经营规模虽比澳大利亚小,但经营方式比较集约化。新西兰饲养牛、羊的农场平均规模为538公顷,拥有2 600只羊和214头牛。养牛和养羊农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占总数的43%的大农场拥有全国66%的牲畜, 而其余57%的农场只占有33%的牲畜。

(四)注重牲畜品种与牧草品种的改良。澳、新两国通过多年的选育和不断的引进欧美优良品种,目前饲养的牛、羊全部是良种。肉牛品种主要有安格斯、海福特、夏洛来、肉奶兼用西门塔尔等;奶牛品种主要有荷斯坦牛、杰西牛(Jersey)等。新西兰的纯种马是世界上最优良的品种之一,新西兰马在比赛中的获胜率达58 % ,并获得多项国际赛马奖。新西兰良种马的年出口额,现己超过1 亿纽元。绵羊品种主要是澳洲美利奴、罗姆尼、边区莱斯特、考力代、萨福克、道赛特等。这些优良的家畜品种为澳、新两国生产、出口品质优良、数量众多的羊毛、牛羊肉、奶制品等畜产品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

澳、新两国还非常重视特种经济动物的繁育及开发利用。驼羊,是原产南美洲的古老畜种,澳、新早年就引进国内培育,现己初具规模。目前,新西兰约有驼羊50万只。驼羊毛强度大、韧性好,保暖系数是棉花的2.5倍。驼羊绒毛制成品由于坚韧耐用,轻柔暖和,手感如丝绸,且不变形,价格昂贵,被人们称为”软黄金”。我们在羊皮毛制品免税店看到,一条驼羊皮毛床垫售价高达1500多美元。驼羊绒毛及制品,己成为澳、新两国出口和旅游创汇的“拳头产品”。

澳、新两国还注重高产优质牧草品种的选育工作,主要品种有三叶草、苜蓿和黑麦草等。目前,澳、新两国已普遍采用先进的生物基因工程技术进行牧草(饲料作物)的育种工作;采用先进实验方法,研究草地牧业低成本、高产出的最佳模式。并设立专门经营牧草种子公司和种子繁殖场进行牧草种子的选育、繁殖和加工,由国家授权的种子检测部门进行牧草种子的检验和监控。

(五)建立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澳、新两国都有完善的畜牧业服务体系。牧场主如需药物、草籽、机械等生产资料,只要打一个电话,有关厂家或销售商就会送到。澳大利亚全国有1.5万人的流动剪毛工,打个电话剪毛工就来剪羊毛,剪毛由专门定级工人按粗细、长短、软硬、光泽度分级分类,每包印上等级、重量,交澳大利亚羊毛局统一组织出口。新西兰路多路亚的一位牧场主告诉我们,出售肉牛、肉羊,大多是采取拍卖形式,保证公平交易。

(六)重视科技进步,教育、科研和推广紧密结合。澳、新两国的牧业高等教育主要由国内一流的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和梅西大学、林肯大学承担,这4所大学设有草原、畜牧、兽医等专业和各种学位课程。澳、新两国十分重视农牧民的职业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目前,在澳大利亚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农业科技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31%。

新西兰草地畜牧业科学研究工作主要由农业部的23个研究站(所)承担,有技术开发研究、基础研究、国际市场研究三类,各研究站(所)均设有技术咨询和推广机构。推广服务包括指导牧场主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协会、合作组织或出口部门规定的标准要求进行生产和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教学、科研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占整个科研经费的70%,其他的由企业、社团赞助或来自合作研究、技术转让及各种有偿服务的收入。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和科研机构紧密联系生产实际,运行机制很活,从良种引繁、品种选育到疾病防治、检疫监测、灾害预测防范、产品保险与供应等均为服务内容。

澳、新两国的农牧业执法工作非常到位,对保护自然环境和永续利用自然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出国前,有关人员告诉我们澳、新是世界上动植物检疫最严格的国家,不要带鲜水果、蜂产品等食品入境,当时不以为然。当我们踏上澳、新国土时,在海关遭受非常严格细致的检查,体验深刻。近几年,当疯牛病、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肆虐全球时,唯有大洋洲保持了一块净土。通过这次考察,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

四、启示与建议

澳、新两国发展畜牧业尤其是草地畜牧业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虽然两国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但是我们湖北也有自身的优势:一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山草坡面积大,且青草期长,饲草资源丰富,适宜牛、羊等草食畜禽生长;二是目前全省人均仅占有牛羊肉3.8公斤、奶类2.3公斤,消费水平很低,省内潜在市场大;三是农村劳动力多,劳动成本低。因此,我们应当继续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加快发展草地畜牧业。

(一)正确处理农林牧关系,切实解决发展草地畜牧业“无立锥之地”的问题。建议省、市、县人民政府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和增加农民收入出发,确定草山草坡的利用方向,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对宜牧草山草坡,应当逐户落实和发放使用权证,由政府扶持逐步建立人工草场。要以武汉“8+1”城市圈为重点,大力发展乳牛业,拿出一部份耕地建立高产优质的饲草基地。

(二)加强畜牧业的地方立法工作。澳、新两国十分重视畜牧业的立法与执法工作,先后颁布了《自然资源管理法》、《兽用生物制品管理法》、《动物福利法》、《肉类管理法案》及其配套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有效规范了畜牧业生产、经营者行为。鉴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己颁布实施多年,建议省人民政府和省人大常委会通力合作,组织有关部门抓紧制定这两部法的湖北省实施办法,以利提高湖北的以法治牧、以法兴牧水平。

(三)认真做好草食畜禽的品种改良工作。培育优良畜禽品种,开展杂交优势利用,是加快发展草地畜牧业的关键措施。对秦巴黄牛、马头山羊、宜昌白山羊等地方良种,要建立保种区,地方财政应落实必要的保种经费。对引进的优良草食畜禽品种,在抓好本品种选育的基础上,应运用冻精配种、胚胎移植等现代生物技术,加快本地品种的杂交改良步伐。

澳大利亚、新西兰旅游考察报告

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考察报告

澳大利亚、新西兰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考察报告

澳大利亚、新西兰旅游考察报告(版)

澳大利亚新西兰农牧业生产机械化考察报告

贵阳市工商联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考察报告

关于澳大利亚、新西兰教育的考察报告

关于澳大利亚、新西兰教育的考察报告

贵阳市工商联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考察报告

贵阳市工商联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考察报告

澳大利亚、新西兰畜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澳大利亚、新西兰畜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