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百家争鸣课件文字

发布时间:2020-03-02 04:06: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幻灯片1

必修三

着重反映人类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领域发展 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幻灯片2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活动的结晶,一个民族的哲学是一个民族精神对于它精神活动的反思,从这个意义说,一个民族的哲学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最高成就,也是它理论思维的最高发展。

——冯友兰(我国著名哲学家) 中国古代影响最深远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儒家思想

幻灯片3 朗读导语,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开始形成——参与百家争鸣,较早成熟,是文化高峰之一。

(2)汉武帝开始:成为正宗——确立统治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3)宋明:新发展——吸收佛教、道家思想,形成宋明理学;

(4)明清:批判与发展——有批判精神的学者开创思想活跃的局面。 幻灯片4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幻灯片5 教材P7知识链接

春秋战国时期,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势。

百家争鸣发启于春秋末年,兴盛于战国 幻灯片6

一、背景:

根据教材第一子目第一段,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一)总体: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二)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三)政治: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战乱格局造成思想界相对宽松自由。

(四)文化:“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社会上形成一批主要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文士。 幻灯片7

二、表现:流派与主张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儒家) 春秋孔子- 儒家创始人 战国孟子- 儒家发展者 战国荀子-

先秦儒家集大成者 幻灯片8 “谁最能够代表中国的文化形象”? 文化就像一张名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会被蒸发掉,或者淹没于世界之中。

那么,什么是中国的文化名片?你认为哪些文化符号能代表中国文化形象呢。 央视《中国焦点2006》公布的调查结果: 1.孔子 2.中国龙 3.故宫长城 4.春节 5.书法

6.中国针灸 7.瓷器 8.中国菜

9.中国功夫 10.京剧 幻灯片9 法国文化部长阿亚贡说:“孔子对许多西方人来讲是个谜,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欧洲就承认了这位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孔子是中国哲学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他闪烁着智慧 的人生哲理不仅贯穿中国文化,同样也传播到西方国家,并对西方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幻灯片10 孔子在美国出版的《名人年鉴手册》所列出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中,孔子被排在第一位。他与穆罕默德、耶酥和释迦牟尼一起,被称为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哲”。

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一致认为,在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幻灯片11

二、表现:流派与主张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儒家)

1、儒家创始人:孔子(春秋) 幻灯片12 阅读第一目第

二、

三、四段,归纳孔子的主要主张和贡献。 (1)主要主张: ①政治思想:“仁”与“礼”,“克己复礼”,“德治” 。 ②哲学思想(自然观):对鬼神敬而远之。(人本思想)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全面发展、因材施教 (2)主要贡献:

①文化方面:A.创办私学 B.整理文化典籍“六经” (不包

含《论语》)

②对后世:其创立的儒家思想后来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至今仍有现 实意义。 幻灯片13 “仁”

在《论语》一书中,“仁”字的出现达105次

仁 人 二

幻灯片14 “仁”

孔子关于“仁”的思想:

 子曰:克己复礼以为仁。

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子曰:仁者爱人。

 子曰:能行王者于天下,为仁矣。 幻灯片15 “仁”

“为政以德” ——民本思想

 对于统治阶级: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 对于普通人: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就是做人的根本吧!” 幻灯片16 “礼”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幻灯片17 “礼” ①含义: 狭义:周礼

(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广义:总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②礼的实践方法: “克己复礼” a、于社会: 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b、于个人: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幻灯片18

孔子为什么提倡仁、礼?

原因:

①春秋后期,社会动荡,矛盾尖锐,人际关系紧张,社会秩序遭到破坏,“礼崩乐坏”;

②孔子试图用“仁”来调解社会人际关系,用“礼”来维护社会秩序,以挽救社会危机,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 幻灯片19 “礼”和“仁”的关系是什么? “礼”是一种外在的规范; “仁”是一种内在的修养。 幻灯片20 想一想:

孔子恢复周“礼”的主张为何没有被人接受?

孔子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在春秋末年奴隶制正在走向灭亡的背景下,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他的这一保守思想不可能受到普遍重视。

幻灯片21 2.儒学的继承发展:孟子(战国)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自认为是儒学正宗。是儒家的奠基人,被尊为“亚圣”。一生以教书为主,也曾游说于各诸侯国,晚年著书立说。孟子和其弟子的言论后来被汇编整理成《孟子》一书,成为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一。当代哲学家冯友兰认为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 幻灯片22 相传孟子问齐宣王说:“如果一个人把妻儿托朋友后远行,回来后发现妻儿在挨冻受饿,他该怎么办?”宣王回答:“应当同他绝交。”

孟子又问“如果管刑罚的官员不能管好自己的下级,又该怎么办?”宣王回答:“撤他的职!”

孟子又问:“如果一个国家治理得很不好,那又该怎么办?”王顾左右而言他,不敢正面回答。孟子的意思很明确,国家治理得不好,国君不能胜任,人民有权使他易位。 幻灯片23 2.儒学的继承发展:孟子(战国)

阅读第一目第五段,归纳孟子的基本主张 (1)基本主张

①提出四种道德规范:仁、义、礼、智。

②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

③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民贵君轻”原则 )

④主张“性善论” 幻灯片24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其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省刑罚、薄税敛。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概括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有何意义? 得民心者得天下;仁政;“民贵君轻”

“民贵君轻”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幻灯片25 (2)评价: ①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②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影响深远,具有进步意义。 幻灯片26

3、儒学的丰富完善:荀子(战国)

荀子,名况,战国晚期赵国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50岁到齐国游学,曾经三次在著名的“稷下学宫”担任“祭酒”。荀子有两位有名的学生: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当代哲学家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代表。 幻灯片27

3、儒学的丰富完善:荀子(战国)

阅读第一目第六段,说明荀子“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儒家的思想内容”。 (1)基本主张:

①天人关系: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

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②政治思想:学习的最高的目标是把握“礼”。 ③伦理观:性恶论。 幻灯片28 天行有常(规律),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控制)天命而用(利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荀子·天论》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荀子· 性恶》

材料反映了荀子哪些思想?吸收了哪些学派?

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想;“君舟民水”的政治思想;礼法并举,加强对人的约束。

吸收:道家、儒家、法家 幻灯片29

3、儒学的丰富完善:荀子(战国) (2)评价:

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幻灯片30 儒学思想中哪些思想主张具有现实意义?

教育理论:

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伦理道德:

孝、仁义、诚信等 政治思想:

仁、德治、民本思想等 个人修养:

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幻灯片31

(二)老庄之学(道家) 幻灯片32 阅读第二目第一段,指出道家学派的整体特点。

1、整体特点:

(1)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 (2)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幻灯片33 阅读第二目

二、

三、四段,归纳老子的思想主张。

2、老子思想 (1)宇宙观:“道”是世界的根本,永恒不变。

(2)辩证法:事物 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转化都是无条件的。 (3)方法论:提出“弱者道之用”,阐发了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方法论原则。 (4)政治思想:消极悲观,向往“小国寡民”的社会;无为而治。 幻灯片34 阅读第二目第五段,归纳庄子的思想主张。

3、庄子的思想主张:

(1)把“道”作为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②提出“齐物论”:道”无所不在,没有界限与差别,万物也是没有界限与差别的,这就叫“齐物”;要做到齐物我、齐是非、齐大小、齐生死、齐贵贱,才能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的精神境界,从而逍遥自得。 幻灯片35 阅读第二目第六段,指出老子和庄子思想主张的影响

4、影响:

老庄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幻灯片36 老子名言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道”是世界的根本 (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老子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 幻灯片37 幻灯片38

(三)法家思想(法家)

阅读第三目,了解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1、代表人物:

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韩非子 幻灯片39

阅读第三目一二三段,了解法家思想的政治实践。

2、政治实践:变法运动

(1)李悝变法:推行“尽地力之教” 提高农业产量从而增加国家田租收入;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政治秩序,以加强君权。

(2)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幻灯片40

阅读第三目,了解法家思想的派别。

3、派别:

重“法”、重“术”(人主驾驭群臣的统治之术)、重“势”(人主的权势) “法”是公布于众的法律法规,臣民必须遵守。“术”是君主驾驭群臣的方法,包括以才能授予官职,要求做官的言行一致,恪尽职守;君主用这样的要求来考察官吏,不称职的废黜,称职的、有能力的奖励和提升。“势”主要是指“权重住尊”的权势、威势。 势立威,术驭臣,法治民 权势 势: 术: 法: 权术

明文规定

幻灯片41

4、集大成者:韩非子 幻灯片42

阅读第三目,指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的基本主张。

4、集大成者:韩非子(主张) (1)加强君主集权(中央集权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法治观) (2)“不期休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改革观)。 幻灯片43

1.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韩非子的同学设计台词。下列选取项合适的是 )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2.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幻灯片44 据材料概括韩非子的思想主张

材料一: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材料二:“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材料三:“明其法禁,必其赏罚,尽其地力以多其积,致其民死以坚其城守,„„此必不亡之术也。”

法治;变革;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将“法”、“术”、“势”糅合为一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幻灯片45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材料反映了韩非子什么样的观点? ①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②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幻灯片46

阅读第三目,归纳法家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5、特点:

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6、影响:

最后一段

秦朝的短暂而亡也暴露出了局限性。

幻灯片47 诸国纷争群雄争霸的两千多年前,赵国为一举攻下势均力敌的燕国,决定先拿夹在赵燕之间的梁国开刀,于是妇孺平民加起只有四千余人的梁城被赵国十万大军包围。危难之时,梁王(王志文)向以守城著称的墨家请求一支可以抵抗赵军的守军,却等来其貌不扬孤身应战主张“廉爱非攻”的墨者革离(刘德华)。革离出奇制胜,令赵军无功而返,后为应付赵军随时而来的庞大攻击,又亲自练兵制造无数特别兵器,梁城上下对其无不折服,更得到逸悦将军(范冰冰)的爱慕,然而,杀气也在此时降临他的四周。

(四)墨家思想(墨家) 幻灯片48 阅读第四目,指出墨家思想的主旨、基本主张及其特点。

1、主旨思想: “兼相爱、交相利”

2、基本主张: 兼爱 非攻 非乐

非命 尚贤 尚同

节用

节葬

无等级差别地相互爱 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和平

摆脱划分等级的礼乐,提倡节约 反对命运之说,主张努力掌握命运

不分贵贱,使用德才兼备的人

统一思想、政令、赏罚,百姓上同天子 节约以扩大生产,反对奢侈生活 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

3、特点: 讲求实际功利 幻灯片49 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战争使)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墨子 请思考:材料体现墨子的哪些思想主张? 兼相爱、交相利;尚贤 幻灯片50 阅读第四目,指出墨家的主要贡献。

4、主要贡献:

(1)认识论:墨子认为,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提出判别知识的三条标准即“三表法”。

“上本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发” 、最后“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以古代圣君贤王治理国政的历史经验来衡量言论的是非真伪; 百姓耳闻目见是衡量是非真伪的重要标准;要把某种理论主张放到社会政治实践当中去,要看它是否符合国家、老百姓的利益

(2)逻辑学:墨子提出“取实予名”、“察类明故”的观点,建立了“类”、“故”等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墨家广泛应用类比推理,通过类比的归纳形式来说明万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建立了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 幻灯片51

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

上述材料各反映了哪一学派的观点和主张?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幻灯片52 想一想:

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但当时各国的国君没有采纳。为什么?

孔子“仁礼德”的思想本身有进步性的一面,后经发展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但当时社会*,孔子的学说不可能被重视。 幻灯片53

结合韩非每条主张,分析为什么说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最“有用”的思想?

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 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 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 幻灯片54 治国思想 适用时期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以德治国 无为而治 以法治国 兼爱非攻 幻灯片55

 儒家的“仁政”——  法家的法治思想——  孔子的教育思想——

墨家的兼爱、非攻— “以德治国” “以法治国”

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反对战争、热爱和平、平等博爱 幻灯片56

1、“仁”的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了大国争霸的政治需要 B.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基础 C.有利于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 D.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2、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学派”,请按顺序指出他们分别属于哪一流派(

) A.道、儒、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3、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诸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道家、法家 B.法家、墨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 幻灯片57

三、意义

(一)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

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铁课件文字讲稿

轴对称图形文字课件

解读新党章文字课件

百家争鸣

电信诈骗课件(文字解说)

广播电视史课件文字整理

数学PPT课件文字教案

百家争鸣(推荐)

◎百家争鸣的☆

教案(百家争鸣)A

百家争鸣课件文字
《百家争鸣课件文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