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楚才作文获奖感言

发布时间:2020-03-01 16:18: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写则殆——第33届楚才特等奖选手专访

(三)

马天舒

就读学校:武汉大学 2014级 获奖作品:《无雪的冬天》

文章一旦有违自己的想法

就会显得苍白乏力

马天舒,湖北襄阳人。她有一个习惯:写一句话日记,每天记上一笔。如果碰上清晰、有情节的梦境,她会马上记录在手机上,并把它扩写成小故事。

她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喜爱古典诗词、琵琶和古琴,偶尔也会看电影、听戏曲和看话剧。

上小学前,父母给她买了很多配图童话书,家里有一大柜子书,都是父母年轻时候喜欢读的,从中外名著到金庸琼瑶,种类很多。识字多了后她就从书柜里找书看。她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也是源于父母的培养:学前班的时候每晚背一首绝句。这种兴趣一直保持到现在,虽然只限于读,并未深入钻研,但读诗对于她的性格有很大影响,有时也会尝试创作。

马天舒说她从小到大最喜欢的老师都是语文老师,初三和高二的两个语文老师对她的影响最深。“其实我并不擅长应试作文,但当时这两位老师鼓励我多涉猎课外书籍,并给了我写作上的指导,让我能写出不错的作文。到了武汉大学,轻松自由的氛围和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让我阅读更多的书籍,也有时间记录自己的心情。”她说。

写作贵在真情,这个“情”不仅指感情,也指自己内心的真实看法和感悟。文章一旦有违自己的想法,就会显得苍白乏力。平时她还注意保留自己的灵感。比如记录梦境,或者读书时读到一个新奇的片段给她触动,她都会简略地记录下来,并会选择一些写成小文章,开开脑洞。(通讯员 廖婧)

今年是我第一年参加“楚才”,也就是抱着练练手的心态参与的。希望楚才作文竞赛越办越好,让更多人了解楚地的灵气与才华。 最想对“楚才”说的一句话

程佳琦

就读学校: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6级 获奖作品:《无雪的冬天》

对写作的热爱使她改变了大学专业

来自陕西汉中的程佳琦出自书香门第,父亲对阅读和藏书的偏好与广博的学识,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她。而最初开始写日记时,母亲总会提点与启发她回忆今天所行所思,通过细致的体察开展写作。在父母指导与感染下,她的作品总是被视作范文。这也逐渐触发了她对写作的兴趣。

日常生活中,程佳琦常常写日记或书信。她始终向往着交通不便、书信很慢但情感真切的年代。一封封给朋友的手写信,都藏纳着她的真诚与心迹。程佳琦阅读门类丰富多样,各种方向都有涉猎,尤爱张爱玲,萧红、三毛、林徽因等。在她眼中,写作第一要义是有感而发,使文字具备情感的内核与温度。

因为热爱尝试与挑战,程佳琦对各类事物都充满着好奇与兴趣,但阅读和旅行是她始终坚持的事情。捧一本书徜徉其间的岁月静好,与奔赴旅途中每一处未知景致的新奇意趣,都是这个女孩所呈现出的闪光切面。

越努力越幸运。作为一名理科生,程佳琦高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献给了数理化习题,也曾在全国性的学科竞赛中获得数学二等奖、物理三等奖。但对写作的热爱驱动她从心理学院转到文学院,并尝试着参与作文类的赛事。(通讯员 张唯)

之前与 “楚才”没有交集,这一次的获奖使我惊喜不已。同时也希望“楚才”能为更多热爱写作、怀揣文字梦想的人圆梦。 最想对“楚才”说的一句话

苏 上

就读学校: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6级 获奖作品:《无雪的冬天》

写作是一种渗透于日常点滴的习惯

在苏上眼中,写作不仅是源于兴趣触发,更多地是作为一种渗透于日常点滴的习惯。她偏好用执笔铭刻的方式整理脑中冒出的各类想法,透过纸笔去记录触动自身、印象深刻的事,同时梳理情绪。每每看完电影或者书后,她都会趁热记下自己的感受或者思考。

苏上来自河南许昌,最初接触写作时,较之同龄人甚至还有语病与审题的不足。但在父亲与小学班主任的言传身教下,她不仅得到了基础的改善,更形成了写作观念的自洽与更新。班主任和父亲鼓励苏上去思考自己看到的事情,让她认识到描绘事物时不能仅浮在表面,而要体现思考与深度。更多情况下,写作发端于情,随心而写,没有太多技巧的刻意运用,但深入与实质性的思考,是她始终秉持的准则与努力的方向。比如写一个苹果,就不只是描述表皮的色泽或形状的浑圆,还要着笔于切开后它具有何种内里,甚至果肉的纹路走向。

苏上偏爱故事性强、发人深省的小说。合上书页后,多种难以言状的感觉在心中交织,会驱使她记录下来,更好地整理思路与收获。阅读与写作之外,她同样拥有多元的爱好:旅行与电影,构成她丰盈的人生。

她曾经参与的写作赛事多集中于小学、中学时期,由于地域特点,学校对于文体活动不重视。大学之后,抱着尝试的心态参加“楚才”,能够获得特等奖的殊荣,令她欣喜激动。(通讯员 张唯)

最想对“楚才”说的一句话

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能与“楚才”相伴再前行。

吴思琪

就读学校:湖北大学文学院2015级

获奖作品:《中国人谈钱》

“反弹琵琶”其实就是真实地表露心声

吴思琪,湖北武汉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文题中的某些观点简直就是胡扯”,吴思琪在楚才作文竞赛的文中批判题目内涵是“假以„鸡汤‟之美名误导下一代”,斩获第33届楚才作文竞赛特等奖。湖北大学2015级编辑出版专业的吴思琪,行文思路显然与大多数参赛者不太一样。

反驳文题的观点,对于参加比赛来说“有一定危险性”,不过吴思琪并不愿意依照常理出牌,“是什么就什么样,文章就应该表达自己的态度”。

吴思琪认为,自己这样的文风一定程度上受了鲁迅先生的影响,“《朝花夕拾》是我第一本完整看下来的书,对我影响最大”,吴思琪说到,自己学习了很多鲁迅先生的手法:暗讽、造新词、以普通平常的事物来打比方说明深刻的道理等,并将之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中。

写作练笔是吴思琪平时很喜欢的事情,自小学4年级起他就开始了每年征战“楚才”的历程。吴思琪喜欢将日常生活中的见闻及思考以诗的方式表达出来,每周都会在自己的空间发三四首原创小诗作为平时的练笔,迄今已达200余篇。“我有意将它们整理编辑成一本书,也算是自己的作品吧,”吴思琪说到。

大一期间,吴思琪作为编委会成员参与了院刊《通识基本素养之古典诗词鉴赏》一书的编辑工作,他的编者心得还被院长高天琼钦点放在编委会成员中的第一位。

谭青青

就读学校:湖北大学文学院 2015级

获奖作品:《无雪的冬天》

文与人,散的是形,不散的是心

谭青青,湖北恩施人。“南方的冬天,要是有雪的话,果真是件稀罕事……但不只是落雪了才懂冬天。”获奖作品《无雪的冬天》中,谭青青将历史上几位南方女性的内心情感与主人公雪雪的经历相映衬,以“因为有爱,融化了雪”解读南方无雪,进而呼吁“请你相信爱”。

在写作风格上,谭青青觉得自己受做过知青的外公影响较深:“外公最喜欢的文人是毛泽东,他会要求我在温婉中写出几分大气。”平日阅读中,谭青青喜欢有思辨性及抒情性的散文,特别是萧红的作品,“她的小说很多都是散文化的语言,把每一章剥离开来就是一篇散文。”

这次参赛选择文体时,谭青青觉得散文的文体风格及谋篇构局有很强的机动性,于是选择了散文。事实上,谭青青的导师黄晓华一直建议她少写散文,“散文相较于小说与诗歌来说像一个夹缝中的文体”。但是谭青青却偏爱散文那种“在狭小的篇幅中传递丰富情感”的感觉。

“写作要一蹴而就,不能打草稿。”谭青青称,自己完成这篇《无雪的冬天》只用了一个半小时。“业务”娴熟与长期练笔有关,谭青青差不多每两天都会写一篇生活随笔。

写作的素材源于诗意的生活。平日,谭青青很喜欢画素描,这和写作很像,“形散而神不散。素描时的轮廓就像文章的„形‟,可简单勾勒;„神‟就是细节,要通过细节使整体神聚。”而且,她会从风景中得到灵感与冲动,享受身心的愉悦,“我喜欢凌晨两点钟的长江大桥,很多文章诗句会跳出来,感觉在和文人进行思想碰撞……体验世界的广阔,时间的流逝,人的渺小”。

谭青青的生活诗意丰富却不偏离主线,写作求新求异而不失本心。她的文章同她本人一样,散的是形,不散的是神,是心。(通讯员 张筱星 陈桐)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写则殆——第33届楚才特等奖选手专访

(二)

金 穗

就读学校: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初二 获奖作品:《缩着的笑脸》 指导老师:艾洁

写作不要盲目使用华丽的语言

这学期才过了一半,金穗的读书摘抄已经写了厚厚的一本。翻开她的摘抄本,字迹工整,内容丰富。有龙应台、林清玄的散文,也有电视节目《朗读者》的观后感,有对书中优秀片段的抄写,还写着大段大段的读书随笔。

“写摘抄是一种很好的积累方式,我每周都会写读书随笔或者读后感,并将书本结合生活,谈一些自己的想法。”金穗说,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她的枕边常年放着书,午休和周末读课外书是雷打不动的习惯。平时的课堂作文里,题材和写法都会有限制,但在楚才竞赛中,她可以不受束缚大胆地写,所以在《缩着的笑脸》里,她将自己化身一只麻雀,描写了一个大家表里不一的世界,以此来批判虚假伪善。

除了读书写作,金穗喜欢画画,在她看来,画画和写作是异曲同工,都需要对细节进行悉心观察。“写作和画画都要勤于练笔,而且读书也不能读完就过,而是要独立思考从书中获得什么。”对于写作,金穗觉得不要盲目使用华丽的语言,就像画画时不能一味堆砌色彩,用质朴的语言表达内心的真实,才能写出动人的作品。(长江日报记者 陈晓彤)

最想对“楚才”说的一句话

期待“楚才”能为我们提供更多充满想象力的题目,希望比赛越办越好。

就读学校:汉南育才中学初二

获奖作品:《残忍的猫,温柔的蛇》 指导老师:彭勇军

作品是否真诚,读者能感觉得到

在畦祺的参赛作品里,她反其道而行之,塑造了一个残忍的猫和温柔的蛇的形象,探讨现实生活中的偏见。平时,畦祺爱看《浮生六记》、《苏菲的世界》等书籍,也爱看《肖申克的救赎》、《美丽心灵》等电影作品。看完后,她会随手将读后感、观后感写在纸条上。

“我推荐同学们可以多看电影,从中学习如何讲故事,如何有趣地表达观点。”畦祺说,书籍和电影能满足她对世界的好奇心,能足不出户就开阔眼界。每当看完一本书或电影,她都会上网搜网友们的点评,并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看书和电影都不在多,关键在于你是否有思考,尤其是我们学生的时间有限,要看一部是一部,扎扎实实地积累。”

畦祺觉得,写出好作文的关键在于真诚,尤其对于“楚才”比赛来说,更需要全情投入地创作,才能写出打动人的好作品。“故事可以不真实,但其中的观点和态度必须是你真实的想法,有感而发的。感情是伪造不了的,作品是否真诚,读者能感觉得到。”(长江日报记者陈晓彤)

最想对“楚才”说的一句话 感谢“楚才”给了我一个自由开放的表达平台。

胡睿涵

就读学校:华师一附中高一

获奖作品:《为什么桂花不能在三月开》 指导老师:王中秋

她最大的爱好是观察植物

胡睿涵在华师一附中属于成绩最拔尖的学生之一,受到理科思维的影响,她的文章有着很强的逻辑思辨性。在楚才竞赛中,她从路边一棵三月开花的桂花写起,辨析真理和常识的关系,耐人寻味。

之所以写桂花,是因为她最大的爱好是观察植物,在路边看到好看的花草,她都会记录下来并查阅相关资料。在平时的考试和练笔中,胡睿涵喜欢“不走寻常路”,常有与众不同的独到见解,这也让她的作文总是脱颖而出,常被当做范文在全班分享。

胡睿涵说,自己的思考力来自长期的锻炼和积累。“我们家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利用吃饭时间听新闻,然后分享看法。比如前两天我们还一起讨论了摩拜单车对社会的影响,这样的锻炼是很好的积累方式,让我在写作时思路清晰,看问题更理性。”

对于写作心得,胡睿涵表示,高中生的作文更重视思考,即使学习再忙,她也要每周留一段时间来看书,更新素材库,常写常思考,才能写出新意。(长江日报记者 陈晓彤)

最想对“楚才”说的一句话

“楚才”让我能够在全新的世界里发挥才智。 谢文婷

就读学校:水果湖高中高二 获奖作品:《生命轮回》 指导老师:辛世民

从收音机里听世界的元气少女

“她写的小说有一种汪曾祺的风格。”指导老师辛世民说。谢文婷是班级微电影制作组的编剧,以校园生活题材创作的情景剧很“文艺”。

笔者感觉小个子的她骨子里有一股大能量。她的心灵世界很丰富,逛书店是她平日的一大爱好,她喜欢余秋雨的散文,“我觉得他的文字大气,非常好。”

小学时谢文婷参加过一次楚才竞赛,没有得奖,但这并不妨碍她在心灵世界的探索。看电影爱看老片子,听歌爱听民谣。童年最深的记忆是和爸爸一起看港剧,她最喜爱的演员是张国荣。

家庭教育给了她很大影响。她在家有两大爱好,一是每晚七点半到八点半上床看书,她在小学就读完了《巴黎圣母院》。二是听收音机,她说在家不让用智能手机,只有一个老人机,只能用来听收音机,于是她逐渐喜欢上用收音机听晨间新闻和楚天音乐广播。

关于作文教学,辛世民老师说:“我给学生一节课时间来自由阅读,提倡他们读《读者》《青年文摘》《意林》之类的杂志;假期则提倡他们读名著。读书要求他们思考读到了什么?读懂了什么?记住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推荐书目是让学生假期集中阅读,意在培养深层次阅读,打厚基础。平时课堂一节课读书,是放松的浅层次阅读,学生们也喜欢这样张弛有度的读书。”

最想对“楚才”说的一句话

“楚才”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在平时应试作文中很难突破,但“楚才”能发散我写作的兴趣。

王 桨

就读学校:华师一附中高三 获奖作品:《头颅与躯干》 指导老师:黄桢

有价值的写作要言之有物,传递思想

对正读高三的王桨来说,“楚才”是个特别的存在。今年刚好是她征战“楚才”的第十年,上次获奖还是小学三年级时获得的三等奖。有始有终,可谓“圆满”。

“就像是我和‘楚才’的一个约定,每年都到考场上会会这位老朋友,不知不觉已经十年了。‘楚才’陪伴着我成长,也见证了我的作文之路。”王桨说,今年可能是她最后一次参赛了,这个特等奖是最好的告别礼物。

在这次的作品《头颅与躯干》中,王桨通过从不同角度描写一场换头手术,探讨了生命和人生的意义。虽然是第一次写科幻类文章,但对情节的把控熟练老道。指导老师黄桢介绍,王桨的文风有着很清晰的变化和进步轨迹。起初她注重语言优美,功夫花在表达上,但渐渐地有了自己的思考,开始剖析社会现象,文章有了深度。

王桨平时爱看散文和时事评论,最爱的作家是钱钟书和王小波。即使是在高三紧张的课业和考试压力下,她仍然每天都会看书,并将好的内容记录到摘抄本上。“平时的思考很重要,有价值的作文不光关乎表达,还要言之有物,传递思想。”(长江日报记者 陈晓彤)

最想对“楚才”说的一句话

感谢“楚才”给了我每年赴约的机会。

杨一夫

就读学校:新洲一中阳逻校区高三 获奖作品:《笑生传》 指导老师:游晓林

文言文=出彩?这是个伪命题

小学时的杨一夫受曹文轩的《草房子》一书影响很大,这开启了他写作的大门。《草房子》是他参加一个比赛的获奖奖品。

在理科实验班的杨一夫刚参加完四月调考,全校排名第八,其中物理满分。“他是冲击二校(清华、北大)的料。”他的指导老师游晓林说。

“我平时喜欢看神话、历史和时评类的书籍。贾平凹的《老生》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我认为他笔下的文字有思想,有责任感。”谈起获奖作文《笑生传》,杨一夫说:“我是很喜欢文言文的,我一直想写一篇文言文,每读到学生写的文言文时,我心里的愿望就强烈一分。我很佩服那个写出《赤兔之死》的学生,我也可以说是在模仿他的脚步。但说是一回事,真正动笔写又是另一回事。不得不承认,生为活在现代汉语环境里的当代人,要写一篇古文,仍然难以摆脱现代书写习惯的影响。当初报名参加‘楚才杯’,也只是想过一把文言的‘瘾’罢了,现在愿望也满足了,我可以心满意足地回到现代汉语写作中来了。值得一提的是,文言文=出彩,这是一个伪命题,是不足为训的。”

学校每年会举办“立善杯”作文比赛,据游晓林老师介绍,这是由学校已故语文教师胡立善的学生巴曙松(现为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曾获楚才作文竞赛最高奖)等人出资设立的,以纪念师恩。赛后老师们会将优秀习作结集,供学生学习借鉴。看来,新洲一中确有“楚才”文脉的传承。

关于学习和生活,杨一夫有自己的思考:“学习和生活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学习很重要,生活也很重要。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智慧。学习中的经历不是唯一的渠道。有人跌倒了,你应该去扶,也应该思考,为什么没有人扶,是出于什么心理。”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写则殆——第33届楚才特等奖选手专访

(一)

罗启泽

就读学校:崇仁汉滨小学三年级 获奖作品:《不靠谱的“朋友圈”》 指导老师:左菁

他的语言风格很有趣

拿到作文题,罗启泽的第一反应是写自己最熟悉的妈妈,但想起老师说要想从万千楚才中脱颖而出,就得另辟蹊径,把“第一灵感”放一放。经过仔细思考,他最终选择从时下最流行的微信入手,写爸爸的朋友圈的故事。 这篇《不靠谱的“朋友圈”》,用平实的语言将爸爸玩朋友圈的状态、经历写得生动有趣,素材都来自他对生活敏锐的观察。罗启泽说,生活琐事是写作的好素材,他平时就喜欢写小事,比如下雨后的蚯蚓、叶片上的七星瓢虫、骑自行车去春游等,都被他写成三五百字的小文,构成了丰富的作文素材库。

学习之余,罗启泽还有一个特殊的爱好:折纸。在没有任何教程指导的情况下,几片白纸经过他的巧手,变成了螃蟹、老鼠、小鸡,栩栩如生。“我喜欢观察动物,为了折得更生动,我会盯着一个动物看很久,观察它们的神态动作。这或许也是我擅长描写细节的原因。”

指导老师左菁说,罗启泽的文笔或许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有趣的,很多幽默的语言让她忍俊不禁。“他是生活的观察家,很多平淡的事情被他一写,都变得可读好玩,这源于平时细致的观察。现在很多学生喜欢堆砌辞藻,或者模仿套路,但其实作文讲求的是真实,真情实感才最动人。”

最想对“楚才”说的一句话

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张吾墨

就读学校:育才小学三年级 获奖作品:《不靠谱的约定》 指导老师:郑佳宁

从经典散文中学习优美文笔

张吾墨的妈妈是做广告设计的,经常辅导她的作文,平时更是经常带她体验生活,所以有了这篇写“茅芽”的《不靠谱的约定》。“妈妈经常带我去买菜,带我去江滩看风景,让我体验生活,让我觉得生活很快乐。“张吾墨说,“家庭教育对我影响很大。”

她每天都记日记,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事情都会写进日记里。除了写作,张吾墨还喜欢画画、唱歌、主持和模特走秀。历史、散文、童话是她经常阅读的书籍类别,“我喜欢看金波、普希金、泰戈尔的散文,他们的文笔很优美。好的文章我看完后还会把它背下来,学习他们优美的文笔。”

随身带个本子记录身边小事是她的一个习惯。她在家里养了三只松鼠,分别给它们起名为赳赳、跳跳和小小,“我还养过金鱼,不过最后给撑死了。”

“张吾墨的思维很活跃,但也能安静下来。”指导老师郑佳宁说,“在有一次班上的读书分享会上,张吾墨分享了萧红的《呼兰河传》,她提出的问题,班上同学都回答不出来。”(楚才报记者 陈晨)

最想对“楚才”说的一句话

感谢楚才给了我展示的平台。

朱芷萱

就读学校:武昌实验小学五年级 获奖作品:《无人岛》 指导老师:曹丽娟

楚才作文是创作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前身是清代张之洞先生创办的“两湖书院”和原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旧址。学校保留着那时的校门和几间红房子,现在其中一间是武昌区青少年图书馆,一间是文物陈列馆。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朱芷萱是个看上去很瘦但很机灵的女孩,参加过三次楚才竞赛,去年得了一等奖。小才女的她喜欢写作、看书、画画以及弹钢琴。她还是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城市规划馆的小讲解员,省图书馆的图书整理员。

她说:“在去年的小状元分享会上,一个姐姐推荐了《读者》,后来我就喜欢上了这本杂志。我还喜欢看冰心奖散文集。”读书,是家中每一个成员共同喜爱的事,家庭教育的氛围也很民主。

曹丽娟老师介绍,武昌实验小学有一个阅读升级卡活动,精美的卡片上附有老师推荐的书目,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喜爱的书籍阅读。根据读书的数量,可分别获得悦读之星、享读之星、睿读之星三种荣誉称号。同学们每读完一本书,可以和小组同学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同学们互评给出等级。一学年结束后,学校会分别给三个等级的读书孩子颁发奖状、奖品。

最想对“楚才”说的一句话

楚才在我心目中跟别的竞赛不一样,别的作文竞赛是“习作”,楚才是“创作”。

吴河洛

就读学校:崇仁第二小学六年级 获奖作品:《雨还在下》 指导老师:陈颖珉

她的偶像是武则天

吴河洛的作文写得细致入微,透着女生特有的细腻。《雨还在下》里,她写了一场青春之雨,描写女生的青春期烦恼。文章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将一群被青春痘困扰的女孩儿形象跃然纸上,俏皮可爱。

作为班长,吴河洛平时就习惯对班里的人和事进行观察。“班级就像一个小社会,每个人都有性格,每天也会发生很多事。我喜欢做一个观察者,作为班长,我也需要有自己的态度。平时的观察和思考是很好的写作素材,也是我的灵感来源。”

不同于写作时的细腻,她为人处世中略显“霸气”。“我的偶像是武则天,她的聪明和隐忍最吸引我。”她爱看书,尤其钟爱历史书籍,一本《武则天传》看到烂熟于心。武则天的气场对吴河洛有着很深的影响,虽然是女生,但她从不觉得自己比男生弱三分。学校组织校园足球赛,她对“男生踢球,女生当啦啦队”的规则不满,向老师提意见,最终,吴河洛成为全校唯一的女足球队员,在球场上和男生一起拼抢。

吴河洛未来想当一名律师,她很喜欢看央视12套的《法律讲堂》节目,既有丰富的故事,也能学到文学历史知识,对写作素材积累很有帮助。(长江日报记者 陈晓彤)

最想对“楚才”说的一句话

希望更多人能参与“楚才”,绽放自己心间的花。

吕昭衡

就读学校:华师附小六年级 获奖作品:《雨还在下》 指导老师:杨小军

调皮男生也有细腻情感

六年级的吕昭衡身高就有一米七,是运动会上的投掷达人,校篮球队的前锋。他是学校的大队委,经常要在校门口值日,很自然的,保安成了他这篇作文笔下的人物。

文章中,吕昭衡通过雨中几个特定场景的白描以及自己心路历程的刻画,呈现出芸芸众生中一个真实质朴又立体丰满的人物。由于选材就来自于身边,以至于在作文公示期间就有不少老师、学生和家长纷纷打听:“写的是我们学校的保安吗?简直太像了!”

吕昭衡爱看书,喜爱中国古诗词。最近他参加了“中华诗词大赛”,经过层层选拔作为华师附小四位代表之一,参加校外更高级别的角逐。平时在阅读杨老师推荐的中外名著、经典美文之余,他最喜欢看侦破、悬疑小说,曾经自己动笔写过两篇侦探小说。

从小,吕昭衡是别人眼中典型的“理科男”,解数学题、打游戏、玩球类棋类样样在行,还享有一个专属称谓——“恶作剧大王”。就是这样一个顽皮的孩子,有幸遇到了一位理解他、包容他、引导他的老师,让他在家长原本最为担忧的语文学习道路上走得坚实、从容。 在孩子们眼里,跟着杨小军老师学语文是件美妙的事情。听杨老师讲话,哪怕是批评,都是一种享受。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杨老师就非常注重引导孩子们在语言学习中会观察、善思考、乐表达、巧创造。六年下来的耳濡目染再加上杨老师的悉心指导,从最初的看图说话,到简短的日记,再到如今流水行云的作文,学生们慢慢学会用敏锐的视角去观察生活,用独特的思维去感悟生活,用细腻的笔触去表达生活。(楚才报记者 陈晨)

最想对“楚才”说的一句话

作文不是非要高大上的立意,关键要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思。

皇甫翔宇

就读学校:武汉小学六年级 获奖作品:《机器人保姆》 指导老师:丁清

喜爱科幻的“假小子”

前两次参加楚才都没得奖,对科普科幻情有独钟的皇甫翔宇这次凭借一篇《机器人保姆》获得特等奖,她说创作灵感是从电影《机器人总动员》中得来。

皇甫翔宇喜爱读科幻类的书籍、名人传记、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最爱的一本书是爸爸买给她的刘慈欣的《三体》。她爱好广泛,书法、钢琴、篮球,“她的性格像个假小子,很朴实。”指导老师丁清说。

“我也没想到我能得特等奖,甚至没想过能得奖。就是这种意想不到,才会让我感受到极致的喜悦。获奖后我几乎是受到了‘皇贵妃’般的待遇,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学校。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讲,就是‘人品简直爆棚’。”说起获奖,皇甫依然很激动。

丁清老师介绍,他们班上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组织过“英雄故事会”、“飞花令大赛”、“感受传统节气”等读书活动。在五年级下学期,“作文十分钟”的活动激发了学生们写作的兴趣。那是在每天的写字课前的十分钟,老师布置2到3个关键词,学生们将这些关键词写入练笔中,文章最后落款为自己的笔名。老师选出5- 6篇最优质的作为候选文章,第二天早自习前的十分钟,在全班评读,由师生共同选出“状元”、“榜眼”、“探花”,结果评选出来后,公布真实姓名。

为了持续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班上还建立了奖励机制。每天上榜的文章会公布在家长群里,学生还有机会在班上选择心仪的座位,以及获得赠书。期末,老师和家长们携力将上榜的文章编辑成书《作文十分钟文集》,未上榜的学生们则合力完成书的前言部分。

武汉小学副校长胡利萍介绍,学校注重浸润孩子心灵,积累童年生活中的感受。学校对教材进行校本化改造,推行“群文类写”、“群读类学”的活动,还有一个家长特色课程,根据班级主题请家长来给孩子们上课。

楚才作文竞赛题

楚才作文培训

作文获奖感言

决胜楚才作文学案

楚才杯作文注意事项

楚才特等奖作文初中

楚才作文题

楚才获奖作文班 级 萌 事

第30届楚才特等奖作文

小学楚才特等奖作文精粹

楚才作文获奖感言
《楚才作文获奖感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