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04:01: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中地理

自然界的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的三态变化,说出水圈的构成。

2)绘制水循环示意图,结合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 3)举例说明水循环在塑造地表形态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学会绘制简单地理示意图的方法。 2)通过分析水循环过程,学会分析相关地理事物的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黄河断流问题,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水体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2)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主动探究生活中地理知识的兴趣。 3)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体会到物质运动有自身的运动规律,人类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重点的确定,能使学生树立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从而对我国的“黄河小浪底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难点:不同水体相互补给的关系

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目前对高一学生来说,空间思维想象能力较弱,对各区域的特征了解不多,难以理解各种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

【教学策略】

教法分析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地图法

学会观察课本中图3.2和图3.3运用示意图,提取地理信息基础上,师生共同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并利用该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与主要环节。

- 1

高中地理

自然界的水循环

2) 运用多媒体展示图3.2,让学生理解补给类型,利用讨论的形式,总结出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3分钟)

3) 展示flash动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河水与湖泊水、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3分钟)

4) 我运用地理板画帮助学生理解方法,学生跟随我共同绘制海陆间循环图,让学生学会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并能结合绘制的示意图来解释水循环的过程及说出主要的环节。(6分钟) 3 【合作探究】

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和水循环的意义两个方面,我设计了黄河断流案例合作探究。

1、人类的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在分析黄河断流案例过程中,学生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合作、讨论出人类的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8分钟)

2、水循环的意义:通过学生自己收集到相关资料的展示与小组讨论,结合资料中的具体的实例概括出水循环的意义(4分钟)

黄河断流案例设置问题预览(生生、师生共探) 1)、人类能够干预或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点拨: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

2)、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

点拨:地上河;中上游流经地区气候相对干旱,加之植被破坏,荒漠化严重,易于下渗。

3)、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人为因素有关?

点拨:中上游人类用水过度;中下游人口密集,用水量大;利用不合理。

4)、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避免黄河断流?

点拨:改善中上游生态环境;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国家采取措施,统一调配。 设计合作探究的原因是,教育心理学认为,在每节课的后20分钟,学生注意力逐渐不稳定。设置讨论活动,在师生、生生的多边活动中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习效率。

4 【总结与巩固】

1、让学生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知识梳理,然后由教师出示本节课知识体系。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2、学生结合水循环的过程说长白山天池的成因。提升学生分析归纳、对比综合的能力。

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习题,学生共同完成。让学生积极思考分析,主动探索学习,

- 34 -

自然界的水循环

自然界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材分析

《自然界的水循环》课堂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