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常见的诗歌题材

发布时间:2020-03-02 14:35: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常见的诗歌题材:

①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来借古讽今;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立功业的心情,同时,委婉的对现实进行批评。

③边塞诗大都以描写战争为主题,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 ④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安宁的平静生活。 ⑤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物的独特观察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

⑥借景抒情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理想以及对人生独特的体验和认识。

⑦闺怨诗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 ⑧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表达方式

记叙(记人叙事)

描写(绘声绘色,白描、铺陈等) 议论(表明观点)

抒情(直接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 表现手法: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衬托、对比、比兴、联想、想象、用典、渲染 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反问、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复、借代、双关、互文、叠字、反问 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写“物”诗歌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分析思路: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发何端

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下面两个面。

①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

②运用拟人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和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揭示蕴涵在事物中的意义。

三、鉴赏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意象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物象、形象。 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意象的特点:

(1)意象的多样性。有些物类的意象是比较单一的,比如鹧鸪鸟的形象就和旅途的艰险及离愁别绪相连,梅总是傲寒不屈的象征,但很多物类的意象具有多重象征意义。如燕子的意象,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感伤时事,或寄情相思,或渲染离愁,其意象之丰富是极为突出的;这就需要读者在鉴赏时结合作品具体分析了。

(2)意象的复杂性。一种物类可以表现多种意象,同样一种意象也可以通过多种物类来表达。古诗词中用以表现“漂泊”的意象很多,有船、浮萍、孤雁、飞蓬等等。而且,一首作品中,作者常常会用多种意象,通过巧妙的组合,使之欲表现的情感更为丰富多彩,这就需要读者特别注意,切不可只知其一,不问其他。

(3)意象的隐秘性。许多意象的产生往往和古代神话传说、名作佳篇、名人逸事有关,不了解这些典故,就会影响对意象的准确理解。因而对一般读者来说,这种隐秘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如“白衣苍狗”象征世事变化无常。出自唐杜甫《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常见意境举例

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明确诗人创造意境的常用手法:

A、触景生情B、寓情于景C、以景托情D、情景分列E、景略情在 推敲字词(炼字)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意”。

2、值得注意的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2)表颜色的词:作谓语用,作定语用,作主语或宾语用。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却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

(4)虚词: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 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第一、把这个词放在句中作具体解释。

第二、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然后加一些描述性的术语,如精练传神、绘声绘色、生动形象等。

三、回答它这样用有什么作用(意境、感情)。 语言鉴赏之辨识语言风格

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比较清新。而陶潜的诗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平淡。

(2)冲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冲淡

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有: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华美绚丽、明白晓畅 多用口语、简练生动 婉约缠绵、委婉含蓄 雄浑豪放、慷慨悲凉 答语言风格题的思考方法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包括:

1 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

2 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3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等。 4 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补充说明:

在实际做题中,当问到表现手法的时候,往往把 表达方式中具体的抒情方式与描写方式也纳入其 中,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白描、细节描写(动作、神态等)、动静结合、虚实结 合等。

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一词(或一句)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或“字眼”或“诗眼”),为什么? 提问变体:哪字词(句)是理解全诗的关键(或“字眼”或“诗眼”)? 答题注意:“提问变体”问题作答,千万不要只回答出哪字就草率收兵了,应该象“提问方式”中要求回答“为什么”才可。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或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解答分析注意:切入分析一般抓两点:①如是从内容或结构上去问哪句是领全诗词时,分析时一般抓在内容上能起总领的句子或结构上能起承上启下的句子,如下答题示例第②步骤;②当问哪个字时,一般宜抓住能体现或表现诗人情感的动词或形容词去理解分析,如: “喜”“惜”“悲”“痛”“怒”“哀”“愤”“怨”“叹”“笑”“喜”“愁”“乐”“冷”“凉”“闲”等,或体现冷、热色调的词(如“暗”“灰”“黑”“明”“亮”“红”等)去把握分析。

答题步骤: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②从该词在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思想内容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 规律总结

理解诗歌内容的方法

巧分类

有助于解答思路的定向和明晰 写景抒情诗

咏物言志诗

怀古咏史诗

即事感怀诗

边塞诗

征战诗

咏史诗

1、咏史诗

借题发挥,对史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多用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 思路:历史的人或物——描写古今的盛衰之比——表达主旨。 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

(特别注意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诗人身世之间相似点,相似点常见于学过的课本。) 怀古咏史诗。

主要是凭吊历史遗迹,或为历史人物,或为历史事件,作者的胸襟怀抱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评价表现出来,这类作品多用典故,风格与感怀类似。

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如刘禹锡的《石头城》《乌衣巷》姜夔《扬州慢》

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2、边塞诗

①边塞战争诗的语言特点多豪迈奔放,其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气魄沉雄、慷概悲凉,如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②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写景诗:山水田园诗

(1)山水田园诗较多地通过对大自然山水田园的描写,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如杜牧的《山行》。

(2) 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其语言风格多平淡质朴,清新自然,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王维的《山居秋暝》。

4、离别诗

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唐代较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

①唐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谋生、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②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

送别诗往往写得风调悠扬、音韵婉美、含义隽永。或慷概悲壮,如“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诀别。或情随景迁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一往情深。或者是表达别后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李煜的《虞美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③、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

如李白的《赠汪伦》,柳永的《雨霖铃》。 或者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或者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离别诗中常见的时空背景 (1)、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 (2)、离别诗中多出现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

离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情景交融)。并且,傍晚时候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反衬)。

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唐人常借月抒怀。 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5、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6、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7、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

衣声))

8、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 (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情感主旨类”题目解题格式

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寄托了什么情怀、袒露了什么心迹、表达了什么的追求)。

2、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鉴赏口诀:

1.从题目认识对象

2、从字面读出感觉

3、从注释破解难点

4、从作者了解背景

5、从原作找到根据

6、从题干得到启示

7、从首联找到特点

8、从尾句参透主旨

9、从景物把握情感 10.从意境洞察心胸。

3、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的格式和术语。 ⑴概括评价诗歌内容的常用表述方式:“这首诗是一首什么样的诗+采用(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

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⑵赏析表达方式的常用格式: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抒情、议论)+叙(描写、抒情、议论)

什么+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⑶赏析表现手法的常用格式: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表达作用是(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⑷赏析思想感情的常用格式:通过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主旨+抒发了什么感情(寄托了什么情怀、袒露了什么心迹、

表达了什么的追求)。

品味关键词句:①词句含义(色彩、情味)+②手法+③作用(写出了什么+表现出了什么)+④点评妙处(该词句

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该词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析炼字:①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该字在原句中描述的景象+③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分析语言特色: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

怎样的感情。

_常见的诗歌题材

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

常见诗歌题材及情感

诗歌题材

古代诗歌常见题材标志特点分类

诗歌题材分类

诗歌题材分类

作文常见五大题材

古诗词中常见诗歌题材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

常见的诗歌题材
《常见的诗歌题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