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常见病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03 06:08:5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病句常见类型

病句常见类型

要求:了解病句的九种类型,熟悉各种类型病句的修改方法。 原则:句子的原意要保留、修改要恰当。 修改步骤:

1、读懂句子的意思;

2、找准病处,对症下药;

3、改后读读是否通顺,是否改变原意。

一、成份残缺

这类病句主要有2种类型。

1、句子缺少了主要成份。

[例1:正在仔细地批改学生的作业。] [例2:我们从小讲卫生的好习惯。] [例3:校园里到处洋溢着欢乐。]

2、句子中多了一些词语造成成份残缺。

[例:经过这次活动,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二、用词不当

这类病句主要有2种类型。

1、用错了近义词。

[例:红军长征时期的生活非常艰巨。]

2、用错了关联词。

[例:虽然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但是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三、搭配不当

这类病句主要有3种类型。

1、句中主要成份不搭配。[例: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2、修饰限制的词语与中心词不搭配。

[例:农民伯伯在山坡上种了许多欣欣向荣的果树。]

3、一个词语和两个词语搭配,其中一个搭配,另一个不搭配。[例:星期天,我在家里写了一篇文章和一幅图画。]

四、词序颠倒

这类病句主要有3种类型。

1、主动者和被动者颠倒。[例:集邮对我特别感兴趣。]

2、先后发生的几件事颠倒。

[例:气象小组的同学记录并收听了天气预报。]

3、修饰限制的词语用错了对象。

[例:在回家的路上,他唱起心情舒畅的歌。]

五、重复累赘

这类病句主要有3种类型。

1、句子中用了相同意思的几个词语。[例:那个房间非常宽敞得很。]

2、修饰限制的词语与中心词中的字意思重复。[例:松树屹立在陡峭的险峰上。]

3、句子中用了没有必要用的词语。[例:那个三条边的三角形画好了。]

六、指代不明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这类病句主要有2种类型。

1、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例: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

2、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那里。]

七、前后矛盾

这类病句主要有2种类型。

1、句子的主要意思前后矛盾。

[例:这个养猪场养的猪不少于500头左右。]

2、修饰限制的词语与中心词相矛盾。

[例:今年春天的这场秋雨下得真不是时候。]

八、归类不当

这类病句主要有3种类型。

1、不是同一类的词语放在一起当作同一类的;

[例:《中国少年报》和《科学画报》这两种报纸我都爱看。]

2、范围大小不同的词放在一起。

[例:秋天到了,地里的庄稼和稻子成熟了。]

3、分类标准不一样的词放在一起。

[例:参加这次劳动的有工人、农民和青年等。]

九、不符事理

这类病句指的是句子的意思不符合生活实际。[例1:他异口同声地说:“这里的风景真美。] [例2:这明月高悬、繁星满天的夜空真美。]

练习

(一)成分残缺

1、下课了,在操场上玩游戏。

2、我们学校书法竞赛活动。

3、老师在认真地为我们批改。

4、在会上,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5、听了老师的话,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6、大家应当崇高的理想。

7、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8、通过老师的反复教育,使我认识了错误。

9、听了这段报告,使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

10、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意浪费,是可耻的。

(二)用词不当

1、在这次比赛中,他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2、他办事总是犹豫不决,一点儿也不武断。

3、《小学生作文选》符合三到六年级的同学阅读。

4、无论谁违背纪律,都要受到批评。

5、他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改进。

6、他心上仿佛有使不完的劲。

7、龟缩在碉堡里的敌人十分顽强,拒不投降。

8、你对我们照顾得太周全了。

9、我们要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

10、少先队员要发挥革命传统。

(三)搭配不当

1、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2、我们要改进学习态度。

3、小明改进了上课爱做小动作的缺点。

4、玲玲学习成绩好的主要原因是她平时刻苦学习的结果。

5、这苹果的味道又香又甜。

6、听了动员报告,同学们都订出了本期学习的计划和决心。

7、同学们用心地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

8、西湖的春天是游览的好地方。

9、我们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方法。

10、小组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很猛烈。

(四)词序颠倒

1、我们必须认真改正并仔细检查作业中的错误。

2、我们学校过去注意得不够对卫生工作。

3、大队部小记者了解到许多小明的先进事迹。

4、两个师院的毕业生到我校实习。

5、我们要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6、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7、我把两件新旧毛衣送给灾区的小朋友。

8、我们讨论了并且听取了老红军的报告。

9、气象小组的同学记录并收听了天气预报。

10、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五)重复累赘

1、我们正在观看优美漂亮的舞蹈。

2、我们忍不住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3、他经常回忆过去有趣的往事。

4、《林海》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写的。

5、一切任何困难吓不倒我们。

6、我们全校师生和校长都参加了拔河比赛。

7、他的一双手几乎完全冻僵了。

8、我首先第一个上台讲演。

9、班长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10、我们要认真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六)前后矛盾

1、我敢肯定今天可能会下雨。

2、我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之一。

3、这个养猪场养的猪不少于 500 头左右。

4、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5、庆祝会的会场里,插着五颜六色的红旗。

6、下课了,同学们很有秩序地一下子拥出了教室。

7、《中国少年报》和《儿童时代》这两种报纸我都爱看。

8、他的家乡是北京人。

9、东方明珠电视塔、万里长城、南京长江大桥都是我国著名的名胜古迹。

10、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做错了。

(七)指代不明

1、小芳和小丽是邻居,她经常到她家玩。

2、刘明和张君久别重逢,异常亲切,他马上给他点上一支香烟。

3、他喊他出去玩。

4、我和杨小博约定一起在自己家里温习功课。

5、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

6、小丽和小华一起去上学,她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

7、李刚和小海是好朋友,他经常帮助他。

(八)不合事理

1、夕阳的朝晖洒满了湖面。

2、墨似的乌云和倾盆大雨顿时倾泻下来。

3、春天到了,动植物发芽了。

4、全班同学都到了,只有王钢没来。

5、昨天傍晚下了一夜大雨。

6、他穿了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帽子。

7、一进幼儿园,我就看见了一张张可爱的小脸和一阵阵动听的歌声。

8、值日生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9、我经常看到小明有时在早锻炼。

10、这场雨下得太大了,我身上的衣服基本上完全湿透了。

(九)归类不当

1、妈妈买了冬瓜、茄子、扁豆、猪肉等许多蔬菜。

2、西瓜、南瓜、香蕉、菠萝这些水果我都爱吃。

3、妈妈买来了白菜、萝卜、西瓜、菠菜等许多蔬菜。

4、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地抢收着小米、高粱和各种粮食。

5、出席这次会议的有青年工人、老年工人和妇女

6、动物园的爬行馆里展出各种蛇与许多鸟。

7、妈妈给我买来水果、桃子、苹果,还有巧克力。

8、他带了钢笔、尺子、橡皮、参考书等文具。

9、参加这次劳动的有工人、农民和青年等。

10、党中心派飞机给灾区人民送去了粮食、药品、大米和衣服。

(十)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1、我们只有刻苦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2、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3、只要充分发动群众,才能解决问题。

4、因为他有很大进步,但是老师表扬了他。

5、即使你是天才,却同样离不开老师的培养教育。

6、因为老舍爱养花,而且养了许多花。

7、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8、老奶奶因为八十多岁了,所以手脚还很灵活。

9、只要你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才能改正自己的缺点。

10、邻居家的小弟弟不仅年纪小,而且很懂事。

推荐第2篇:高中语文常见病句

高中语文常见病句

一.语序不当

1.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1.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句中主语“高校学生的培养”与后面的谓语搭配不当,原因是主语中心语“学生”和定语“高校培养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高校培养的学生”

2.多项定语排列顺序不当

多层定语排列顺序一般是:①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②指名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带“的”的定语要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例如:⑪她是我们学校的(表领属)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数学(名词)女(名词)教师。

3.多项状语排列顺序不当

多层状语排列顺序一般是: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③表处所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④副词(表范围或频率),⑤形容词或动词(表情态),⑥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例如:⑫他为了记住这篇演讲稿(表目的),今天早晨(时间)在寝室里(地点)还(副词)仔细地(形容词)把它(表对象)看了一遍。例6: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许多老师昨天在休息室都热情的同他交谈)

4.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复句中,两个分句共用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例如:

⑪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如果”应移到“他”之前。

2 如果人们连续看上四五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就会感到十分疲劳。

如果”应放在主语“人们”的后边。”

3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冷颤。

改为:“迎面吹来的寒风使我不禁打了个冷颤。”

5.主客体颠倒。例如:⑪焦裕禄这个名字对于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句子陈述的主体应是“青年人”和“四十岁以上的人”,而不是“焦裕禄”,这个句子的毛病就出在主客体颠倒,改为:“青年人对焦裕禄这个名字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6.并列词语排列顺序不当。并列词语的各项,要注意其轻重、先后、大小的关系,否则容易出现错误。①依时间先后排序。②依空间距离排序。③依范围大小排序。④依程度轻重排序。⑤依情感流程排序。⑥依时局变化排序。

7.分句间次序不当。在承接复句、递进复句中,分句之间的次序分别有先后和轻重关系,如果颠倒了,就造成分句间次序不当。例如:⑪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过去了。应将“跳下池塘”与“来到池边”互换位置。因为这两个分句的动作有先后关系,不能颠倒。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河南、河北等省。

“生产量”与“销往”不能搭配,“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量”应改为“该基地每年生产的无公害蔬菜” 2.动宾搭配不当

8、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宣泄自己的不满。

“羞辱”与“自己的不满”不能搭配。应改为“羞辱厂家或宣泄自己的不满”。

3 .主宾搭配不当

例11.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

主语“李明德”和宾语“单位”搭配不当。把第一个“单位”改为个人,第二个“单位”去掉,或者前面改为“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时所带的部队”。

3、修饰、限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⑪教育战线肩负着培养大批科技队伍的历史任务。定语“大批”与中心语“队伍”不能搭配。例⑫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伸出了友爱之手,认真地帮助了我。应改为“真诚地帮助了我”。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15.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能否”与“具有重大的意义”前后不对应,应去掉“能否”。

例16.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两方面,与“国家富强”一方面搭配不当。去掉“与否”。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如:不管气侯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不管„„都„„”显得不合习惯,正确说法应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表示分句之间各种关系的关联词语必须成套使用,如“不是„„而是„„”表并列;“不是„„就是„„”表选择;“不但„„而且„„”表递进;“尽管„„可是„„”表转折;“只要„„就„„”表充分条件;“只有„„才„„”表必要条件;“不管„„都„„”表排除一切条件。

6·介词与宾语搭配不当。例如: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介词“关于”与宾语“事件”搭配不当,应将“关于”改为“对于”)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缺主语。有这么几种情况:

1、偷换主语导致主语残缺。例如⑪艺术团的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热烈的欢迎,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改为:“艺术团的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热烈的欢迎,(观众)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2、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例如2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由于”使句子主语残缺。

2、缺宾语。例如:奥运吉祥物福娃以其憨态可掬的形象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着友谊、和平、积极进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愿望”不能“传递” ,可改为 “传递着友谊、和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3、谓语残缺。例如:⑫最近我们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完善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改为:“最近我们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完成建立与完善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4、附加成分残缺。例如:⑪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劳动”前则缺必要的定语“艰辛的”。

⑫为了确保这次手术的成功,这家医院已专门成立了心脏病专家和医务工作者组成的抢救小组,并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 改为:“为了确保这次手术的成功,这家医院已专门成立了由心脏病专家和医务工作者组成的抢救小组,并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

5、成分赘余。是指成分累赘多余,造成重复啰唆,影响表达简明效果的一种语病。常见的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及助词“的”赘余的情况。常见的赘余现象还有:“当前”和“当务之急”的连用,“十分”和“酷”的连用,“十分”和“悬殊”的连用,“防止”和“不再”的连用,“令人”和“堪忧”的连用,“过分”和“溢美”的连用,“悬殊”和“很大”的连用,“更为”和“弥足”的连用,“过分”和“苛求”的连用,“可以”和“堪称”的连用。 例⑪这话里包含多少无声的潜台词啊!(定语“无声”和助词“的”赘余)。

例⑫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宾语“的地方”多余,应删去。

四.结构混乱

结构混乱,主要有四类:句式杂糅,藕断丝连,中途易辙,反客为主。如:

例⑪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深受群众喜爱”与“深为群众所喜爱”两种说法就杂糅在一起了。。常见的句式杂糅还有:①包括„„组成(A包括„„ B由„„组成)②本着„„为原则(A本着„„原则 B以„„为原则)③超过„„以上(A超过„„ B在„„以上)④主要成分是„„配制而成的(A主要成分是„„ B由„„配制而成的)⑤有„„打制而成的(A有„„ B用„„打制而成的)⑥作者是„„合写的(A作者是„„ B由„„合写的)⑦主要原因是由于„„而造成的(A主要原因是„„ B由„„造成的)⑧围绕以„„为中心(A围绕„„ B以„„为中心)⑨由于„„所决定(A由„„决定 B为„„所)⑩根据„„显示„„(A根据„„ B„„显示)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28.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自己”指代不明,是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清楚,应改为“我”。

2.交代不清(费解)

例29.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诉《人间指南》编辑部,要求编辑部帮她伸张正义,编辑部对此十分重视。应改为“便向《人间指南》编辑部投诉”。

3.歧义

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两家银行。理解:“和”作连词时,是“他”一人所为,“和”作介词时,是“他”和副总经理两人所为。例31.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有歧义,既可理解为“我和你一起去”,也可理解为“老师和你一起去”。

六.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主要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说不过去。常见的逻辑语病有自相矛盾、不合事理、强加因果、主客倒置、概念混乱、否定不当等。如:

例如: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忌”“不可”双重否定等于肯定,应改为“一忌睡前恼怒„„”。)

例如:英国一本杂志编的《野性大地》,摄影质量令人惊异,打开扉页那七八幅跨页图片,如同名角亮相,开场便一鸣惊人。改为: “杂志编的”从事理上说不过去,只能是“杂志社”编的。

附:高考语文病句修改快速判断语病16法

一、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

二、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

三、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四、出现了介词,可能是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主客体颠倒、主语残缺

五、出现了关联词(连词),可能是搭配不当、残缺、语序不当

六、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

七、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

八、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

九、出现了疑问旬、否定词,可能是肯否不当

十、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

十一、出现了文言词语、书面语,可能是重复

十二、出现了“的”字的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当

十三、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

一、不合逻辑

十四、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词语,可能是不合逻辑(表意相反)

五、出现了“前去”、“新生”、“保管”、“没有”、“走”、“和”等多义词或多义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

六、出现了使、让、令、把、被等词,可能是主语残缺、主客体颠倒、语序不当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

一、二文学知识总结

㈠ 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

隋唐之际,盛行于宋。最初的词都是配合曲调来歌唱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纯

粹的文学样式。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

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词牌:古人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作品内容无太大关系。同一词牌的词结构格式相同。不

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

难与命运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

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诗集有《大堰河》《北方》

《归来的歌》等。自传性抒情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

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

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战国策》既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是一部历史散

文集。又称《国策》,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

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曾誉它为“史

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无产阶级文

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历史小说集《故

事新编》,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等。

巴金,原名李尧棠,“世纪老人”,享年101岁。他被公认为20世纪不多的几位文学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代表着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颠峰。

主要作品:《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寒夜》,《憩园》等。 “*”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一部说真话的大书”。

夏衍:本名沈端先,1900年生,浙江杭州人,现代剧作家,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1994年被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代表作品有话剧剧本《在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报告文学是采取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特点。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生动性、完整性、评论性。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名篇有《背影》、《绿》、《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郁达夫:(1896-1945),1921年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1923年《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文学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如止水似的文学”。

陆蠡,现代散文家、翻译家,著有散文集《囚绿记》、《海星》、《竹刀》,译著有《罗亭》、《鲁宾逊漂流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诗宫廷乐歌;“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现实主义的《诗经》与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楚国人,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370多句,2400多字,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分别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它是继《诗经》《楚辞》以后较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诗是一种合乐的古诗,因传自乐府官署而得名,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和歌辞,分别用于朝廷典礼和宴会时演唱。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作,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养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

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曹操,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秋风萧瑟,红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曹操的《观沧海》和《龟虽寿》中的名句。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他亦有 “隐逸诗人”之称。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出身士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从子。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有“书圣”之称。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眉山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是“唐宋八大家”成员(另外有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词坛豪放派的代表(另有南宋辛弃疾)。是北宋欧阳修领导的古文运动的主将。词作代表《念奴娇.赤壁怀古》,散文有前后《赤壁赋》等。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世称王荆公,卒谥文。临川人。两次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著作收在《临川先生文集》里。

马丁•路德•金,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196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1968年4月,马丁•路德•金前往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被人谋杀,年仅39岁。1986年,美国政府将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推荐第3篇:常见的病句类型

常见的病句类型:

1.用词不当。由于对同义词理解不清,就容易在同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如:“我们一定要紧密勾结,互相帮助。”

2.词语搭配不当。指句子成分之间搭配不当,主要有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状语结构搭配不当或者关联词搭配不当。例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这句的主语是“生活水平”,谓语是“改善”,属主谓搭配不当。改法有二:一是将“改善”改为“提高”;二是将“生活水平”改为”生活条件”。

3.成分残缺,成分残缺主要是指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 例如,“听了他的报告,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教育。”这句缺主语,可删去“听了”,让“报告”作“给了”的主语。 4.成分赘余。 例如,“那些多余的废话,要毫不留情地删去。”这句“多余”和“废话”重复,可删去“多余的”,也可删去“废”字。 5.前后矛盾。句子中出现了自相矛盾的现象,意思不明确。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做错了。”

6.表意不明。有的句子意思表达得不明确或不准确,这也是病句的一种。例如,“在会上发言的,有三个学校的代表。”这个句子并没有语法、逻辑上的毛病,可是句子有歧义,表达不明确。是“三个学校”的代表,还是三个“学校的

代表”(除学校外,还有其他部门、单位的代表)?如果是前者,可说“三所……”;如果是后者,可说“三位……”。 7.不合逻辑。例如,“展销会上有服装、针织品、玩具等。”有的服装是针织品,有的针织品是服装,“服装”与“针织品”两个概念是交叉关系。交叉关系的概念不能并列使用。

8.结构混乱。例如,“看到那些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万分自豪。”这句两种表达“糅”在一起了。一种是“看到艺术珍品感到自豪”,一种是“艺术珍品使人自豪”。修改时可取其中一种,或删去“使人”,或删去“看到”。

9.语序不当。语序不当指词语在句中的排列次序不当。 例如,”由于会议开得及时,促进了工作的进展,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解决了问题。”这句的语序应先“抓住……”再“解决……”最后“促进……”。

如何修改病句?

分析:运用语法、词汇知识修改病句时,应注意以下步骤和方法:

1.以学过的语法、词汇知识为依据,掌握好常见的病句类型,以此作为分析病句的根据,为修改病句作好准备。 2.分析病句时,先要分清是单句还是复句。如果是复句,首先按复句中常见的病句类型作分析。要检查句中分句间逻辑关系是否清楚,关联词语运用得是否得当,

是否残缺以及有无滥用现象。如果没有,再分析各句内部结构和词语运用情况。如果所要修改的是单句,应从句子结构入手作分析,进而看词语运用,从中发现句子的问题。

3.分析病句的结构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看句子的主要成分是否残缺,即主语、谓语、宾语是否残缺。其二,看句子六种成分是否搭配,如主语与谓语、谓语与宾语、定语与中心词、状语与谓语、补语与谓语等是否搭配。还要看同一成分内短语的结构是否搭配等等。其三,看句子结构是否混乱。

4.分析病句的用词时,应该注意三个问题。第一,看是否有用词不当,词类误用、啰嗦累赘、滥用文言、生造词语等现象。第二,看词序排列是否紊乱。第三,看虚词是否用错,包括误用、漏用、滥用和位置错误。

修改病句的原则是保留句子原意,少改为佳,防止以造新句来代替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的方法有四种:

1.成分残缺的,“增”。如:“两人在家安排妥了副业、制造粒肥、检修机车和改装农机具,就带领大批人马来到水利建设工地。”这个句子缺宾语,应在“农机具”之后加上宾语“等项工作”(句中“副业……农机具”实际上是定语,这里误用为宾语,句子就缺少了真正的宾语,因而不通)。

2.词语不搭配的,“调”。如:“我

们参观了唐代新出土的文物。”这句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是:“我们参观了新出土的唐代文物。”显然语序有毛病,故应该把“新出土的”与“唐代”对调。

3.用词多余的,“删”。如:“这是一次按照现代战争要求,在军事指挥、政治工作、后勤保障等方面都获得丰收的一次演习,是经过充分准备、精心组织、协同行动、各方面工作有条不紊的一次很成功的演习。”前后共用了三个“一次”,重复,可删去后两个“一次”。 4.用词下当的,“换”。如:“太阳像个被水蒸气迷惘着的火球,离西山顶只有一杆子高了。”“迷惘”一词用错,可换成“笼罩”、“遮盖”。“迷惘”一词意思是:因为分辨不清而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主要用来说人,有时也用来说动物。这里作者把它误解为笼罩的意思。

修改时,需从病句的实际出发,将“增”、“调”、“删”、“换”几种方法综合起来考虑。 练习题一:

一.改正指代不明之处.

1.老师把王虹和晓敏喊到跟前,对她说:\"上课要积极发言.\"

2.小丽和小华一起去上学,她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

3.张文和王勤约定一起在自己家做作业.4.李刚和小海是好朋友,他经常帮助他.二.改正搭配不当之处.

1.昨天的值日生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2.\"六一\"节那天,同学们穿着新艳的衣服和红领巾到学校参加庆祝活动.3.城外耸立着一座小巧的房子.4.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三.找出归类不当的地方并改正.1.幼儿园经常给我们吃哈密瓜,西瓜,苹果,西红柿等水果.2.学校的体育室摆满了足球,排球,篮球,地球仪等体育器材.3.奶奶家养了许多鸡,鸭,鹅,牛,马等家禽.4.昨天,参加国庆节联欢会的有工人,农民,小学生,解放军,青年等.练习二:

1.老工人在马路上协助交警保持交通秩序.2.秋天的田野里,到处能看到果实成熟的景象和芳香.3.今年,我们的王老师又光荣地被评为\"市先进班主任\"的称号.4.我猜想他肯定是一个六年级学生.5.小亮的肩头被沉重的米袋压得喘不过气来.6.看了这本书,很受教育.7.桌子上的闹钟走了一圈,一个小时又过去了.8.庐山瀑布,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9.游泳运动员打破了一次又一次世界记录.10.通过老师的帮助,使我改正了缺点.11.桌子上有尺子和钢笔,这是她的,那是他的.12.我们通过并讨论了中队计划.13,看了这本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14,开运动会那天,校园里飘着五颜六色的红旗.15,全校师生都想争做三好学生.

练习三:

1、他经常回忆有趣的往事。

2、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王伟改正了自己的缺点。

3、杭州是个美丽的城市。

4、老师表扬了班里的全体同学,重点表扬李小明同学。

5.老师要求学生们大声的朗读课文。

6、认真听取并讨论了校长的报告。

7、我们要学习他刻苦钻研认真学习.

8、上课时,全班同学积极地,认真地,聚精会神地思考问题.

9、我穿上了洁净的衣服,把脏衣服脱了下来.

10、纤夫们为了挣得一块面包,不得不低价出卖自己的劳动.

11、尽管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而且飞机模型还没做成.

12、古代的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 练习四:

1、大厅里摆满了看演出的观众。

2、校园里生满了白的、红的、黄的等五颜六色的花。

3、我站在操场上,仔细地看着练习身体的同学们。

4、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大家的心里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5、小组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很猛烈。

6、异口同声地说:“赞成!”

7、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

8、我爱看《小蜜蜂》、《小溪流》、《小学生学习报》等课外书。

9、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强。

10、春天的景色我觉得十分美丽。

11、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

12、你必须一定要认真负责。

13、李老师上课时对我们的态度非常严格。

14、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15、当我递上了茶杯,妈妈的脸上现出了愉快的心情。

16、小明的姐姐陆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17、我们来到公园,观赏美丽的情景。

18、李老师上课时对我们的态度非常严格。

19、他的语文作业基本上全部完成。20、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年多前刚刚发生的事情。

21、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22、当我递上一杯茶,妈妈的脸上洋溢着愉快的心情。

23、我敢肯定,明天大概要下雪。

24、大家必须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25、河水倒映在云朵里,显得更白了。

26、香山的秋天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27、博物馆里陈列着三千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28、这学期是我小学学习生活的最后一年。

29、爷爷常常给我们讲起从前有趣的往事。30、哥哥最喜欢打篮球和足球。

31、我日夜希望的春节,终于来到了。

3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迅速的开展。

33、我们要养成边读边想的好办法。

34、我们要发挥老一辈革命者的光荣传统。

35、今天该我值日,我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36、我带着笔、尺、橡皮和文具去参加教学竞赛。

37、老师布置的所有的一切习题,他都做完了。

38、每次老师提问他总是首先第一个发言。

39、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爱清洁、讲卫生。40、我校请解放军叔叔经常作报告。

41、我们一定要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任务。

42、盲姑娘看见有人进来,连忙站起来让座。

43、言行不一的人是一种坏作风。

44、王磊舍己救人的动作,感动了周围的群众。

45、尽管天气不好,我们总是按时到校。

46、相声节目开始了,一张张笑脸目不转睛地望着舞台上的演出。

47、我决心努力克服学习中不好的坏习惯。

48、刘老师光荣地被评为“特级教师”称号。

49、她围着一条白围巾,一件红衣裳,好看极了。50、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推荐第4篇:常见的病句修改

常见的病句修改

第一类:用词不当

1、搭配不当。

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纪念三八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推荐第5篇:小学语文常见病句

小升初修改病句专题

一.常见的病句类型。

修改病句,先要找出病因,然后再着手修改。修改时,注意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

⑴ 成份残缺。即句子不完整。如:读了《革命烈士诗二首》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是谁“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呢?没说出来。这个句子应该补上“我”或“同学们”一类词语。⑵ 搭配不当。即句子的主要成份之间,附加成份和主要成份之间搭配不当。如:春天的苏州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把这个句子简缩后就可看出,“苏州是季节”,显然不通。只要改成苏州的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就通顺了。

⑶ 前后矛盾。一句话必须合乎事理不能自相矛盾。

如:我的回家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回家作业要么是“基本上”做完(还有少量没做),要么是“全部”做完(一点儿都没有剩下)。又说是“基本上”,又说是“全部”显然是矛盾的,两种说法只能保留一种。

⑷ 重复罗嗦。有些句子形容词用得过多,意思重复,甚至改变了原意。把句子多余的词语删去,句子就明白简洁了。

如:我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点。“缺点”当然是“不好的”,把“不好的”删去句子就简洁了。

⑸ 不合逻辑。

如: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葡萄、苹果、梨和水果。因为“水果”包括了葡萄、苹果、梨等,不能平列一起,所以应该把“水果”删去。

⑹ 词序不对。即句子里的词语排列的先后不合适。

如: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任务。调整为“他一次又一次完成了艰巨任务”。⑺ 形容不当。

如:王老师讲完故事,教室里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教室里不可能出现“排山倒海”的掌声,形容不当,可改为热烈的掌声。

二、经典例题赏析:

一、成分残缺:句子不完整。

例:读了《革命烈士诗二首》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缺了“谁”) 改:读了《革命烈士诗二首》后,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二、搭配不当:

例:春天的苏州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不能说“苏州是季节”)

改:苏州的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应说“春天是季节”)

三、前后矛盾:

例:我的家庭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基本上”与“全部”矛盾,二选一) 改:我的家庭作业基本上做完了。

或:我的家庭作业全部做完了。

四、语义重复:

例:我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点。(“不好的”与“缺点”重复)

改:我一定要改正缺点。

五、不合逻辑:

例: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葡萄、苹果、梨和水果。

(“水果”包括“葡萄、苹果、梨”等)

改: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葡萄、苹果、梨。

或: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水果。

六、语序颠倒:

例: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任务。(“一次又一次”应修饰“完成了”) 改:他一次又一次完成了艰巨任务。

七、形容不当:

例:王老师讲完故事,教室里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

(教室里不可能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

改:王老师讲完故事,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八、指代不明:

例:老师批评了小明和小东,叫他写检讨。

(前面是“小明”和“小东”,后面是“叫他”,到底是谁?)

改:老师批评了小明和小东,叫他们写检讨。

三.分类强化训练

(一)

缺少部分:

1.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赶上来了。

2.光荣的成了中国共产党。

3.大家在操场上愉快地做。

4.我们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祖国。

5.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

6.盖起了一幢又一幢的高楼。

7.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8.老师和我们在操场哂纳感做老鹰捉小鸡。

(二)

词语搭配不当

1.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学习成绩大大增加了。

2.这座桥不但坚硬,而且美观。

3.我们热烈庆祝小红同学被评上“三好”队薄?/font>

4.小气象员坚持每天考察天气的变化。

5.我们一定坚持光荣的革命传统。

6.我们要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

7.上课了,徐老师举了不少有趣的例子和故事。

8.我们养成了饭前便后洗手的风气。

9.犯了错误,要决心改进。

10.老师那慈祥的面容,亲切的教导是时时在我耳边回响。

11.姐姐最爱看舞蹈和音乐。

12.锯是鲁班发现的。

(三)重复

1.大约有50个左右的人,参加了会议。

2.我们学校有一千多个同学们。

3.弟弟拿着一束美丽、漂亮的花儿。

4.我才不怕这些坏蛋们呢?

5.五颜六色的彩旗在空中迎风飘扬。

6.他是咱班最爱劳动的劳动积极分子。

7.我有另外别的打算。

8.广场上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工人、农民。

(四)词序错误

1.他从挎包里取出了一叠厚厚的人民币。

2.黄继光献出了自己光荣的生命

3.爷爷过的一生都是俭朴生活。

4.夏天的江南农村是一年中农事最繁忙的季节。

5.我们要发扬并继承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五)不合事理

1.我的数学作业本全都做完了,只剩下一题计算还没算出来。 2.我可以断定,这件好事可能是咱班陈红做的。

3.次期末考试,我班几乎根本没有不及格的同学。

4.参加联欢会的,有工人、农民、解放军、学生、小学生和机关干部。 5.老师表扬了我,我的脸顿时红了,我就像一个大苹果。

6.战士们冒着大雨和泥泞小路向前进。

7.同学们的作业基本上都交齐了。

8.乌云和大雨从半空中倾泻下来。

四:同步强化训练。

1.全校师生和老师都参加了这次活动。

2.故宫、天坛、亚运村都是值得游览的名胜古迹。

3.早晨,广场上人们都在晨练,有的看书,有的舞剑,有的„„

4.公园的门口摆这五颜六色的红花。

5.听了报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6.玲玲继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7.过了一会儿,汽车忽然渐渐放慢了速度。

8.太阳穿过树叶的缝隙照到草地上。

9.在老师的帮助下,小东同学克服了缺点。

10.张老师说:“小华,你要严肃要求自己,争取进步。”

11.太阳岛的夏天是人们避暑的好地方。

12.河南省的人口是我国最多的省份。

13.昨天傍晚刮了一夜的风。

14.只要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15.同学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的报告。

16.爸爸端着盆和毛巾走了进来。

17.王珊只要会唱哥,就会跳午。

18.朝霞被天空映红了。

19.《长征》这首诗的作者是毛泽东同志写的。

推荐第6篇:高中语文:常见病句类型

常见病句类型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六种病句类型大致有如下情形:

一、语序不当

1、名词修饰语语序不当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名词、代词或短语;②指示代词或数量短语;③动词性词语、介宾短语;④形容词性词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一位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 下面是多项定语次序不当的例子:

① 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

② 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表性质的\"无穷的\"应紧靠中心词)

③ 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

下面是定语误放状语位置的例子:

① 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一连串\"应修饰\"事情\")

② 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广泛”应修饰\"讨论\",\"地\"改为\"的\") 下面是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的例子:

我国石油的生产,基本供应国内。(\"石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石油\")

2、动词修饰语语序不当

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一般为:

① 时间;②处所;③语气词、关联词;④表条件、方式、范围、目的、对象的介宾短语和副词;⑤表示情态的形容词、动词。

例:专家们昨天(时间)在小会议室(地点)把这个问题(表对象的介宾短语)重新(副词)讨论了一次。 ①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上一世纪\"应放在\"这

② 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被列强\"应放在\"任意\"前)

③科学家急于对兰花在最有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进行研究。(“急于对兰花\"应放\"进行\"前) ④美国有15个洲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与白人\"应修饰\"平等\")

⑤大家就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广泛\"应修饰\"交换\")

⑥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陆续\"应修饰\"有\")

3、关联词语的位置

一般,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

- 1 -

片神奇的土地上\"前)

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后面)

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二、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常见语病,是高考测试的重点,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此类语病题。

1、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

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的变化。(\"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③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2.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主语“李明德”和宾语“单位”搭配不当。把第一个“单位”改为个人,第二个“单位”去掉。或者前面改为“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时所带的部队”。)

3、动宾搭配不当

例如:①纪念三八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而不是\"到来\"。)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④ 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而是\"改正\"。)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1)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与“研究”搭配不当,可把“严肃”改为“慎重”)

(2)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如: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可把第一个分句改成两面性的“能否做好生产救灾工作”)

③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

三、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一)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如:①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了„„\") 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抱着\"的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

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

2、缺谓语

例如: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度”)

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也许是\"建立与加强\"的?\"建立与加强工作\"又讲不通,在\"建立\"前少个谓语\"完成\"。)

3、缺宾语

例如: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什么?宾语\"时间\"一词不能省。)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二)成分

1、词语累赘

例如:①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环境\"应删去。)

②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掌握\"应删去。)

③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应删去“的距离”。)

④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应删去“离现在”。)

2、语意重复

例如: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第

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3、\"的\"字多余

例如: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的稳定了。(加了\"的\",句子转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

②由于历代*和气候的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受毁灭。(\"历代\"和\"*\"中间也可加\"的\"而没有加,为句子整齐,\"气候\"和\"潮湿\"中间就不必加\"的\"。)

四、结构混乱

这是一个很大的类句,这里谈的是不能用\"主语\"\"宾语\"等来归类的情形。这里最常见的是一句之内两种结构纠缠不清,有以下类型: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如: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应该在\"曾被„„束缚的„„\"和\"曾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②考场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应该在“考场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和“考试是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赘余

2、藕断丝连。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

例如:当上级领导决定把摄影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立刻产生一种极其光荣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当上级领导决定把摄影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立刻产生一种极其光荣的感觉”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应与“真是难以形容”牵连在一起。)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如:①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应该改作\"杜重远因《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被认为„„\")

②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4、偷换主语

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例如:①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交待。应该把末一分句该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②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就上半句说,谁\"加以揭露\",当然是\"我们\",但这个词隐而未现,正式主语应当是受揭露的\"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可是下半句的\"能够把它揭露的\"主语就不可能还是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而只能是\"我们\"。这一句应该在\"是应当\"前加\"我们\"。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如: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指代不明)

2、有歧义

例如:①他请几个营的干部参加座谈会。(\"几个\"修饰\"营\"还是\"干部\"?)

②在休假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的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五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应把\"逐日\"改为\"都有\"。)

③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④ 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不如把\"一种\"提到头上。)

六、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例如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

下面是一些逻辑上的有问题的类型。

1、自相矛盾

例如: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②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斗争的无比力量。(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应删去\"无比\"。)

2、并列不当

例如: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②在这次民族联欢节中,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马、摔跤、抢花炮、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受到来宾的热烈欢迎。(“体育比赛”与后面所列举的比赛种属不搭配,“赛歌”不属于“体育比赛”,不应并列。)

3、强加因果

例如: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呢?)

②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为什么来自\"北方\"思想就旧?且\"北方\"到底是相对什么而言的?)

4、主客倒置

例如: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②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5、否定不当

例如: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就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不能入场。

\"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

6、不合事理①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 ②他们一面拼命的往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然拼命的向上爬,但是终于不免跌落深渊。”)

推荐第7篇:初中常见病句类型

初中常见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是指句子语序错乱,造成病句。 示例1。博物馆展出了几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改为:博物馆展出了刚出土的几年前的文物。)

示例2.赵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视力了啊!”(应改为:赵老师走过来亲切地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视力了啊!”) 示例3.这里的情况,对于我们已经很熟悉。(应改为:对于这里的情况,我们已经很熟悉。)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示例: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应改为: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浮现在我的眼前,那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2.动宾搭配不当

示例: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应改为: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 3.主宾搭配不当

示例:临近中考,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态度”与“提高”搭配不当,“态度”与“转变”搭配) 4.修饰词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示例:春天到了,山坡上姹紫嫣红的梨花开得灿烂极了。(“姹紫嫣红”不能修饰“梨花”。)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示例:只要增加收入,才能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只要”改为“只有”。)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句子成分残缺

示例1:通过特级教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缺少主语,多用了介词或介宾结构,是原来的主语变成了状语,应去掉“通过”或“对”) 示例2:我们正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谓语残缺,句末加上“而努力”即可。)

示例3:市政府严肃处理了水泥厂擅自提价。(宾语残缺,句末补上“的做法” 才通顺) 2.句子成分赘余

示例1: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句子谓语重复,应该删去“打”) 示例2:为精简字数,我们不得不把这篇文章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面的“略加”重复,可删掉一个。)

示例3: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是目前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删去“目前”) 四.句式杂糅

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句式不同、结构各异的短语或句子混杂、纠缠在一起,造成关系套叠,表意不清,叫做句式杂糅。

示例1:我们保持环境卫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该句把“我们保持环境卫生”和“保持环境卫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两句意思凑在了一块,应删去“我们”) 示例2:听了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这句话“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

与“听了他的报告,我受到很大启发教育”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应该选择其中一种。)

五、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示例: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解析: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很多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示例2:窗外的暴风雨突然渐渐地停下来。(解析:“突然”和“渐渐”矛盾。) 示例3: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解析:“大约”和“左右”自相矛盾,删去其中一个。) 2.范围不清

示例1: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解析:“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项科学专家和其他人才”。)

示例2:玉树大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心系灾区,不仅亲临现场指导救灾工作,还派人给灾区群众送来了各种各样的救援物资和食品。(解析:“救援物资”就包括“食品”。)

六、否定不当 示例:司机师傅要控制车速 ,以防止追尾事故不要再次发生。(解析:“防止”的应该是“再次发生”,所以应该去掉“不要”。)

七、两面失衡

示例:是否努力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解析:这里是前后不照应,前面是双方面,后面是单方面,应该在“取得”前面加上“能否”或去掉“是否”。)

病句修改练习

1、今年学校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2、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3、为了防止大灾之后无大疫,驻淄某部医院的医务人员日夜巡查,吃住都在堤岸上。

4、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完成了制作班级网页的工作。

5、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6、21世纪需要有科学文化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去建设祖国。

7、我们在生活中要有改正错误、认识错误的勇气。

8、他学习勤奋,上进心强,好高骛远地想自己将来成为一名科学家。

9、经过前一阶段的综合整治,市区的垃圾问题得到了改观。

10、据有关专家鉴定认为,这一科研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家先进。

11、校长接见了前来视察的省人大代表,并向他们介绍了学校德育工作情况。

12、庆祝“国庆”演讲比赛将于今晚七时半在学校大礼堂开始举行。

13、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15、敢不敢向世界电影艺术的峰巅迈进,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关键。

16、即使日本政府一再美化侵略行径,但是不能掩盖历史真相。

17、我们高兴地看到,小刚和小明的妈妈都来了。

18、对这道数学题的解法,我还是执迷不悟,请给我解释一下。

19、这篇小说通过平凡而又出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充分揭露了主人公的心灵美。20、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推荐第8篇:常见的病句修改

常见的病句修改 第一类:用词不当

1、搭配不当。

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纪念三八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改为认真或仔细)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2、感情色彩不当。主要表现是把褒义词和贬义词混淆,

“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效尤”是学坏样子,用在这里不合适,应该改为“学习”)2.执法部门要虚张声势,让假冒伪劣产品丧失市场。制造声势

3、关联词误用。表现为所用关联词与分句间的实际关系不符,或者是两个不同的关联词混用。

“不是……而是..,不但……而且……”,“不仅……还……”,“不是……就是……”, (不只、不光)“虽然……但是(可是、却), “如果……就……”,“即使……也……” “只有……才……”,“只要……就……”,“无论……都(也)……”,“不管……都(总)……” “因为……所以……”,“既然……就……”,“……因此……” “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第二类:成分残缺

1.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例: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精神\")例: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1、缺主语如:通过这次活动,使大家受益匪浅。在我的努力下,使我的学习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应用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他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我校要改善办学条件等一系列工作。(“改善”前面加“开展”,作为句子的谓语。)

3、“看到她的照片,我便想起当年我们在一起玩耍,同桌共读,形影不离。”(这个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加上“的情景。”)

第三类 重复罗嗦

此类病句分为两种,第一种比较明显,

2、赘余 (1)主语多余 例: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如:下课了,同学们抢着争先恐后地冲出教学楼。(“抢着”和“争先恐后”意思重复,要删掉一个。)

第二种语意重复的句子需要细细分析词的含义,如:这句话的后面,包含着多少无声的潜台词啊!(“潜台词”本身就是无声的,去掉“无声”二字。)

“造成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是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的结果。”(“高考制度”是“教育制度”的一种,不能与之并列,应删去”和高考制度的结果”)课余时间我们应该多读一些小说~、诗歌、散文以及世界名著等。

第四类 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如:厂长开完动员会以后,工厂的生产水平迅速增加。(主语“水平”与谓语“增加”搭配不当,把“增加”换成“提高”,或把“生产水平”变成“产品数量”。)

2、动宾搭配不当。如: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教师们正在努力改进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应该与“提高”搭配,或把“质量”变成“方法”。)“减负”后,我们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开设”与“活动”搭配不当,应该为“开展”。) 第五类 语序不当

顾名思义,语言的顺序颠倒,读起来意思不明确。如:中央美术院的每一位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不是“将来希望”,而是“希望将来”。)2.自从他加入了校篮球队后,篮球就对他产生了兴趣。3.我生长在戏剧之家,豫剧对我一点都不陌生。

4.“学校采纳并研究了学生会的意见。”(按照常规,应该是先“研究”后“采纳”,所以应该说“研究并采纳”。)

第六类 语序前后颠倒

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夏天的千岛湖,是真是我们纳凉避暑的好季节。

第七类 句式杂糅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

如: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春运会。(这里的“其他学校领导”就有歧义:是除本校的校长、副校长以外的其他领导,还是其他学校来助兴的领导?可以在“和”后面加“本校”。)

“牧童牵着牛在吃草。”这本是两句话的内容,糅到一句中,致使表意不明:到底是牧童在吃草?还是牛在吃草?应改为“牧童牵着牛,牛在吃草。

1..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神和身体都还很健壮。精神应用充沛。 2.他一走进运动场就感受到热烈的气氛和一张张快乐的笑脸

第九类。句子歧义::我吃了两个妈妈给我的苹果。句中“两个”有歧义,应放在“苹果”前 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如: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春运会。(这里的“其他学校领导”就有歧义:是除本校的校长、副校长以外的其他领导,还是其他学校来助兴的领导?可以在“和”后面加“本校”。)

“牧童牵着牛在吃草。”这本是两句话的内容,糅到一句中,致使表意不明:到底是牧童在吃草?还是牛在吃草?应改为“牧童牵着牛,牛在吃草

第十类。肯定与否定不清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考试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肯定的前提推出不肯定的结论。应该删去“否”字,或者将句首的“具备”改为“有没有”。)

“大量植树种草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环境能否得到改善。”(“能否”是两种情况,而前面的陈述只有一种情况,前后矛盾。应该在前面加上“是否”。)

1.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2.坚决防止聚众赌博在同学们之间不发生。

3.同学们周末回家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修改病句注意事项:

修改病句一定要尊重原句的意思,切忌大删大改。要做到:原句的意思不要删,原句没有的意思不要添。不能违背原意,不能按自己个人的理解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叶来修饰句子。这样做,往往会背离句子的意思而达不到正确改正语病的目的。

此外,还要对症下药,要有针对性。简单地说,修改病句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医生要首先诊断出病人是什么病,才好对症下药。修改病句时,先找出毛病,什么地方有毛病,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毛病,就用相应的方法改正。所以对各种病句的类型一定要心中有数,针对造成语病的原因进行修改。概括起来用五个字来增强我们对病句的理解: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的);简(修改应简要);调(调配语序不当的)。

为了大家更好的理解记忆,在此我把修改病句的原则、方法、技巧便成一段顺口溜: 细细研读找语感,去掉枝叶留主干。 常见类型要牢记,对号入座并不难。 用词不当需改正,成分残缺要添全。 语序不当应调换,重复累赘大胆删。 修改原则不要忘,保持原意最关键。

常见病句修改:

1、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2.执法部门要虚张声势,让假冒伪劣产品丧失市场。

3.、通过这次活动,使大家受益匪浅。

4.在我的努力下,使我的学习有了很大的提高。

5.由于应用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他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6.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7、我校要改善办学条件等一系列工作。

8、我们要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

9.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10、看到她的照片,我便想起当年我们在一起玩耍,同桌共读,形影不离。

11.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

12、下课了,同学们抢着争先恐后地冲出教学楼。

13、这句话的后面,包含着多少无声的潜台词啊!

14.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

15、造成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是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的结果。

16.、厂长开完动员会以后,工厂的生产水平迅速增加。

16、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教师们正在努力改进教学质量。

17、中央美术院的每一位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

18、学校采纳并研究了学生会的意见。

19、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考试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20、大量植树种草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环境能否得到改善。

21、牧童牵着牛在吃草。

22、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春运会。

23、近年来,我们社区多次邀请法官、律师、公安干警和法律工作者来社区举办青少年法律知识讲座。

24、我吃了两个妈妈给我的苹果。

25.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

26.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27.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28.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

29.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30.坚决防止聚众赌博在同学们之间不发生。

31.同学们周末回家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

常见的与数字有关的病句

陈林森

在语言运用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数字有关的语病。归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减少(缩小、降低、下降)×倍”,如:

①三t企业抓技术革新,今年比去年产量翻了一番,成本却下降了一倍。

“下降一倍”则成本为零,这怎么可能?“减少了一倍多”更是荒唐。减少、缩小、降低和下降不能成倍,后面只能跟分数或实际数量,如:

②经过革新,产品的体积比原来缩小了一半。③每件产品的成本下降了20元左右。

2.“平均分(成绩)都……”,如:

①这次物理考试,全班的平均分都达到85分以上。

一门学科,一次考试,一个班级的平均分只能有一个,后面不能跟“都”。当然,当学科不止一门,考试不止一次,或演算对象、范围并不固定单一时,平均分就不止一个,在这种情况下,“平均分(成绩)都……”的表述未必存在不妥,如:

②这次期中考试,我班各门学科的平均成绩都超过了隔壁的二班,打了一个翻身仗。(学科不止一门)

③两次物理考试,我班的平均成绩都不错。(考试不止一次)

④这次比赛,男女同学的平均得分都不低。(演算对象、范围并不固定单一)

3.“时速每小时……”或“时速……?小时”,如:

①这种新车型每小时时速是220公里。

②他以350公里/小时的时速驶向终点,车子简直就要飞了起来。

“时速”即每小时的行驶距离,与“每小时”或“?小时”一起出现就显得重复累赘。例①应去“每小时”,例②应去“?小时”,或把“时速”改为“速度”。与之类似的还有“单位价格”、“日均”、“年均”等问题。如:

③这种电子元件每件的单位价格是15元。

④这种型号电冰箱的单位价格是每台3288元。

⑤参观展览的人数很多,日均每天将近1500人。

⑥这里有我国南方重要的货物中转码头,年货物吞吐量达到每年5000万吨。

时、件、台、日、年都属于“单位”,以上错误都属于重复累赘。

4.“最多……以下”和“至少……以上”,如:

①他的年龄不大,最多五十岁以下。

②这个单位职工福利好,收入高,每月工资至少一千八百元以上。

“最多”和“至少”只能跟上下极限点,不能跟一个范围,而“……以上”、“……以下”都表示范围,因而“最多……以下”和“至少……以上”的表述都存在语病。例①应去“以下”,或去“最多”而代之以“在”;例②应去“以上”或“至少”。

5.“囊括……中的……”,如:

①由胡佳、彭勃、田亮、吴敏霞、郭晶晶等优秀运动员组成的中国跳水队,在这次雅典奥运会上,囊括了八枚金牌中的五枚,充分显示了跳水强国的实力。

“囊括”即把全部包罗在内,“八枚”中获得“五枚”,虽然不少,但也不能称“囊括”,应改为“获得”。 “囊括”使用正确的,如:

②这次世乒赛,我国选手成绩优异,囊括七枚金牌。

6.“大约(超过、将近)……左右(上下、多)”,如:

①潘杰写了一封超过三千字以上的检举信。

②老赵大约七十岁上下,可身板很硬朗。

“大约”、“超过”、“将近”后面跟整数来表示约数,再跟约数只会造成表意不明,因而“大约(超过、将近)……左右(上下、多)”这样的表述存在语病。修改的办法是删前或除后,例①可删“超过”或“以上”,例②可删“大约”或“上下”。

推荐第9篇:小学生常见病句类型

小学生常见病句类型

小学生常见病句,可分为文理性病句和事理性病句两大类。

文理性病错指遣词造句方面的问题,主要有六种类型。

一.成分残缺。一句完整的话由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组成(独词句、无主句和省略句除外),其中主语和谓语是句子的基本成分(谓语是及物动词,还包括宾语)。缺少了基本成分,意思就表达得不完整,句子就不能成立。如:

听了劳模的报告,受到了很大的教育。(缺主语) 夏天到了,同学们都积极地卫生活动。(缺谓语) 《铁道游击队》描写了山东枣庄铁路工人在党的领导下武装起来。(缺宾语) 二.成分多余。由于对词义一知半解或追求华丽词藻,滥用乱用词语,使句中成分多余,意思重复,让人读起来感到罗嗦累赘,削弱了表达效果,成为病句。如:

我们班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我们都能遵守纪律,认真听讲。(主语多余) 我今天真快乐、愉快。(谓语多余) 全校师生庆祝六一儿童节的到来。(宾语多余) 我因为经常锻炼,所以我的身体很健壮。(定语多余) 老师非常耐心地不厌其烦地讲解这道题。(补语多余) 三.成分错位。一般情况下,句子中各成分的位置是有

1 规定的,其次序为: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谓语在前,宾语、补语在后;定语、状语在前,主语、谓语在后(倒装句例外)。如下所示: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如果把应在前面的放在后面,该在后面的提到前面,句子就不通顺。如:

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的学习成绩各科都提高了。(定语错放在状语位置上) 经过学习,同学们的普遍观念提高了。(状语错放在定语位置上) 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呀!(表数量的定语和表性质的定语位置颠倒) 四.搭配不当。句子成分之间在意义关系上搭配不上,不合语言习惯。如:

王林的学习成绩大大增加。(主语谓语搭配不当) 我们学校掀起“争三好”活动。(谓语宾语搭配不当) 我们要严密遵守纪律。(状语宾语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的另一种情况是用联合词组作为句子的成分时,如果考虑不周,就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如:

战士们冒着蒙蒙的细雨和泥泞的道路继续前进。(“冒着”与联合词之一项不能搭配)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谓语之一项与

2 “事业”不能搭配)

五.句式杂糅。前一句的意思未表达完又写下一句,将本来应分写两句的话混杂在一起,使意思含混不清。如:

我写完了今天的作业是组词和造句。

我们是生活在新社会的少年是多么幸福。

六.用词不当。这种类型的病错在小学生中比较普遍,可分为三种情况:

1.误用词性,用错词义。由于对词性、词义及使用范围、感情色彩、适用对象等理解得不确切,造成词不达意,如:

我们要永远记忆老师对我们的关怀。(误用词性) 晚上,我俯瞰辽阔的天空,心潮起伏。(用错词义) 这学期,我们学校的操场又扩张了不少。(使用范围不对) 王磊担任班长以后,处心积虑也想把班级工作搞好。(贬义词褒用) 刘老师辛辛苦苦地教我们学习,人们都很爱护她。(适用对象有误) 2.滥用代词,指代不明。如:

小红和小英是好朋友,她经常帮助她学习功课。

车上先下来一位老人,手里提着包,接着又下来一个男孩,

八、九岁,后面还跟着一个年轻人,他叫了他一声,搀着他的手走了。

3 3.关系词语使用不当。

因为增强自己的体质,他一直坚持着体育锻炼。(误用) 徐进小学还没毕业,就顶着父亲上了班,所以很能干,也能吃苦。(滥用) 不管困难很大,但是他毫不畏惧。(搭配不当) 不等大家到齐,就他一个人干起来了。(位置不对)

事理性病错指修辞逻辑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比喻不当。比喻的修辞效果取决于喻体的选择。喻体选择不当,会使人感到不合事理。如:

同学们都像小老虎那样,努力学习。

他的眼睛像探照灯一样亮。

小弟弟哭得可伤心了,眼泪像小河一样往下流。

二.自相矛盾。由于思想不严密,或词语选用不当,造成句意前后抵触。如:

他有时经常迟到。

没停的小雨,又下起来了。

上课的时候,我们全班每个同学都在认真地听讲,只有三四个同学在做小动作。

三.不合事理。因为对事物本身认识不准确,所以意思也表达得不清楚。有的描写不真实,违反事理。如:

抬头一看,呵,月圆如镜,繁星满天,这光明灿烂的夜景,使我产生了无穷的遐想。

4 除夕之夜,月光泻在地上,大地像镀了一层银。

房子很破,风从四面八方刮起来。

护士替我量了量体温,我问她怎么样,她回答说:“没有体温。”

适应角色转变,扎实开展团的工作

———共青团铁东区委书记的述职报告

2011年是适应角色转变、思想进一步成熟的一年。这一年,自己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党的中心,立足本职岗位,较好地完成本线的工作任务。自己政治觉悟、理论水平、思想素质、工作作风等各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总的来说,收获很大,感触颇深。

一、以德为先,进一步提升个人思想素质

过去的一年,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以一个团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个人的道德修养、党性锻炼、思想素质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一是道德修养进一步提高。作为一个团干部,我的一言一行、我的自身形象将直接影响到团委各成员,甚至更广大的青少年。因此,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每时每刻提醒自己,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问题,做到干净做人、公正做事,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工作,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诚实、守信、廉洁、自律,起好表率作用。二是

5 党性锻炼得到不断加强。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锻炼,我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处分条例》来要求和约束自己的行为,牢记党的宗旨,在团的工作中,以广大青少年的权益为出发点,务求时效。三是政治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一年来,我继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理论中心组学习,经常自发利用休息时间学习,积极参加团省委组织赴井冈山革命传统与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培训班、区委区政府组织赴清华大学县域经济培训班,通过“看、听、学、思”,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进一步系统掌握了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对共青团工作的要求。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我通过学习原文、听专家讲课等,开拓了思想新境界,政治思想素质有了新的飞跃。

二、以能为先,进一步加强组织工作能力

在上级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下,我本人也自加压力,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注重与同事、与兄弟单位团委书记的交流,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使各项工作都有序地开展。一是工作的统筹安排能力不断加强。我尽量做到工作提前一步,有计划、有安排、有预见性,保持思路清晰和决策的科学,力求操作有序,顺利开展。二是工作的协调能力不断加强。在工作中,我注重与上级的及时衔接、汇报,同时也注重与基层的交流沟通,听取多方意见和建议,从大局出发,对上做好

6 配合,对下做好团结。三是有创新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我注重不断创新,使工作保持生机,使管理不断趋向人性化、合理化。

三、以勤为先,进一步提高团的业务水平

担任团委书记以来,认真了解情况、掌握知识,积极向团委领导、向前任书记学习、请教,了解团情、团史,努力掌握团的基本运作方式程序,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加强沟通了解,增加感情,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有关情况,以“活动”来强化自己的知识和水平。一年来,我立足以活动来促使自己尽快适应角色,迎接挑战。今年五四,团区委以全区人居环境整治为依托,以“五四火炬传承九十二载生生不息,铁东青年投入人居环境立志强区”为引领,积极开展了“共青团路,红领巾街”,“铁东青年林”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深化了理解,使自己对团务工作有了全面的、系统的提高,为今后更好地提高团的业务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以绩为先,进一步完善团的组织建设

把《关于进一步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落到实处,把党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团的建设中去,使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依托党建,从政策层面来解决和落实基层团组织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基层团干部的待遇问题。积极争取党组织在团干部配备上的重视和支持,基

7 层团干“转业”得到了很好的安排(叶赫的荣威,住建局遇良,卫生局王国宴等);二是解决好基层团组织活动的经费问题。积极争取专项,今年为每个乡镇街道从团省委争取经费三千元,共计三万六千元;三是团的基层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按照“1+4+N”模式,通过换届调整选配了大批乡镇(街道)团干部,变原有的“团干部兼职”模式为现在的“兼职团干部”模式,提升了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此次工作得到了团市委的充分认可,2011年四平市组织部班工作会议在我区召开。

以服务青年需求为目的,从单一组织青年开展活动转到生产环节,开展就业培训、创业交流、贫富结对;以服务党政中心为目的,发挥团组织自身优势,引导青年树立市场意识和投资意识,强化科技意识和参与意识,投身知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文明创建、环境整治、植绿护绿、社会治安等活动,把党政思路实践好。突出做好当前新兴的农村、社区和非公经济组织建团工作,延长团的工作手臂,丰富团的组织形式。先后与农联社、吉林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积极协调,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帮扶支持。特别是吉林银行的“吉青时代”小额贷款项目更得到团省委的无偿贴息。

五、以廉为先,进一步保持清正廉明形象

作为新任职的年轻干部、党员干部,我既感受到了组织的信任与关怀,同时也感受到了责任重大。我区在党委和政

8 府的带领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越是这种时候,就越需要我们这些干部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深知,作为一级干部,应该努力做到“清正廉洁”。古人说“物必自腐而虫生”,腐败现象表现上看来是经济问题、道德问题,但深层次的原因却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要不断加强实践锻炼,要结合党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以及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来刻苦磨炼自己。勇于剖析自己,积极开展自我批评,净化自己的灵魂。不断增强拒腐防变意识。在思想上、在行动上、生活中争作表率。在团区委开展“争做勤廉表率,竭诚服务青年”主题教育,召开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动员会,全面启动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活动。按照学习贯彻区委、区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精神,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我们根据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要求,为了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立了团区委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并由我任组长。按照“一岗双责”的责任要求,明确了单位正职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每年约谈团干部一次,就有关廉洁从政个人“不准”和“禁止”行为适时对所管的团干部进行廉政谈话。

在2012年即将到来之际,共青团区委迎来组织部考核组,对共青团区委一年来的工作进的实地测评,感谢组织的

9 帮助与关怀,今后我们更要自觉地接受组织的监督与考核。铁东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今又开始了新的征途。广大青年有幸成为亲历者,成为追随者,同时我们也是共享发展成果的受益者。我们应该心怀感恩,心存畏惧,“做一个组织和群众信赖的人,做一个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做一个亲属子女可以引以为荣的人,做一个回顾人生能够问心无愧的人”。我们要牢记党的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方针路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弘扬“攻坚克难、求富图强”的四平精神,坚定不移的实施 “五区”战略的发展规划,为建设富裕和谐新铁东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奋斗。

10

推荐第10篇:常见病句类型归纳

常 见 病 句 类 型 归 纳

一、搭配不当

(一)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①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解析:“发电量”和“输送”搭配不当。因为“输送”的是“电”,而不是“发电量”,所以“的发电量”应该改为“发的电”。 ②三年当中,这个县的粮食总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

解析:“总产量”不能说“发展”,可以说“提高”,因为“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的变化,而“总产量”的递增不能说由小到大,只能说由少变多,应该说“提高”。应该把“大踏步地向前发展”改为“大幅地提高”。 ③今年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

解析:主语中心“生产”和谓语搭配不当。因为“合理密植”、“长势良好”的是“水稻”,不是“生产”,所以“生产”应删去。

(二)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①小米含蛋白质、铁及维生素B

1、B2丰富。

解析:“含”要求带名词性的宾语,可“蛋白质、铁及维生素B

1、B2丰富”是谓词性的短语。“含”后面可以改为“丰富的蛋白质、铁及维生素B

1、B2”。

②他做事认真,待人诚挚,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实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

解析:“塑造”与“人格力量”不能搭配。可将“巨大的人格力量”改为“伟大的人格”。

(三)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①中学时代打下的坚实的基础知识,为他进一步自学创造了条件。

解析:“打下”和“基础知识”不搭配,可将“知识”去掉。

②我们要注意团结跟自己合不来、看不惯的同志。

解析:状语“跟自己”同中心语“合不来”能搭配,同“看不惯”不能搭配,应改为“注意团结跟自己合不来、自己看不惯的同志”。

③老师问清了原因,沉思了少许,慢慢地踱到我身边。

解析:补语“少许”表示数量,与中心语“沉思”不能搭配,可改为“片刻”。

(四)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

①今年麦子的收成是几年来麦子收成最好的一年。

解析:“收成是一年”说法不合情理,可以改为“今年是几年来麦子收成最好的一年”。 ②他每天很早到校打扫教室是他一心为集体的好思想。

解析:主语是个主谓短语,说的是行动,宾语中心是名词“思想”,不搭配。可以把“是”改为“表现了”。

有些动词作宾语中心的句子,宾语在意义上也有和主语是否搭配的问题。

③五月份在困难很多的情况下,棉布计划仍有较大增产,节约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解析:“棉布”可以说“增产”,“计划”不能说“增产”。可以改为“棉布比原计划仍有较大的增产”。

(五)联合词组不能和某成分同时搭配

①从牡蛎和某些棘皮动物可以提取抗癌物质,许多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正在逐步被发现和推广,前途不可估量。 解析:谓语中心“发现和推广”是个联合短语,但是“推广”同主语里的“药用价值”不能搭配。可以改为“……被发现,用海洋生物制成的药物正在被推广。”

②他积极支持这一建议,并召开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参观人员,以及会议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解析:“会议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与“安排”不搭配,可以改为“……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参观人员,并且提出了会议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六)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①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解析:“提高”是一面性的,“是否”是两面性的,二者不相一致,搭配不当。

②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解析:“白眼”与“青睐”属于两面,而“温情”属于一面,两者不相应。

二、残缺和多余

(一)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

(1)由于滥用介词和“介词……方位词”的格式造成主语残缺。

①由于游泳技术的提高,为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游泳活动提供了条件。 解析:句子的主语应该是“游泳技术的提高”,应删去“由于”。

②在建设事业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对建筑材料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解析:句子的主语应该是“建设事业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应删去“在”和“下”。

③从大量观测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要进行观测。 解析:应删去“从”和“中”,并在“事实”前加一个“的”,让“大量观测的事实”作主语。 (2)暗换主语

他是位犯过错误的好同志,错误改正后,安排他担任县银行办公室主任。

解析:“安排”前不是承前省略“他”,是暗中更换了主语(上级领导),但缺少了。应把更换的主语补出来,或在“安排”前加“被”,并删掉“他”。

2、谓语残缺

(1)一句话说了主语,还没有说谓语,却另外起了个头,因此造成谓语残缺。

南堡人们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4米高、20米宽、700米长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溪边。

解析:这个句子的结构是:主语1+状语,主语2+谓语2。前一部分没有出现与主语1搭配的谓语1,可把“经过”提到句首,用“经过南堡人们一个冬天的苦战”作状语,让“一道……的大坝”作句子的主语。 (2)由于缺少谓语中心造成谓语残缺

伟大的思想家鲁迅在《祝福》中的祥林嫂是受封建礼教迫害的千百万妇女中的一个。

解析:主语的定语应该是个主谓短语,可是这个主谓短语缺少谓语中心。应在介词短语“在《祝福》中”之后加上“塑造”二字。

3、宾语残缺

①目前,无论是国内建筑界,还是一般的知识阶层和社会大众,人们对建筑批评似乎还是保持着一种漠然,建筑艺术远未如其他艺术那样,形成活跃而健康的批评氛围。 解析:“保持”没有和它搭配的宾语,在“漠然”后加“的态度”。

②省委、省政府认真地总结了造成这种落后状态的经验教训,从指导思想上,明确树立起依靠科学技术,加快解决这一突出矛盾。

解析:“树立”应该带名词性的宾语,不能带非名词性的宾语,应该把宾语中心“的思想”补出来。

4、附加成分残缺

①球赛中,张强和李丽夺得了男女冠军。 解析:“夺得”前缺少必要的状语“分别”。

②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时间内,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数量很大,安排城镇青壮年劳动力就业是一项相当繁重的任务。

解析:“相当”作定语,不完整,必须加一个“长”。

(二)成分多余 (1)主语多余

我们二年级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 解析:后一个“我们”是多余的主语。 (2)谓语有多余的成分

①回到家乡已经四个多月过去了。

解析:“过去”多余。

②读完这篇文章,读者就会被主题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解析:“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承前省略主语“读者”,如果把主语补出来,则是“读者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应删去“使读者”。 (3)宾语有多余成分

全国人民决心以实际行动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国庆节的到来。

解析:“的到来”多余。因为“庆祝……国庆节”意思已经完整。 (4)定语的中心语有时多余

①翻开科学史的记录可以看到,从天体的运动规律的总结中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解析:“科学史的记录”就是“科学史”,“的记录”应该删去。 ②解放区文艺同民间文艺的传统保持着密切联系的血肉关系。 解析:应删去“密切联系的”或删去“的血肉关系”。 (5)状语多余

目前财政困难,有些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很快解决。

解析:“短期内不可能解决”和“不可能很快解决”意思一样,因此“短期内”和“很快”共同修饰“解决”,就造成了重复。

(6)补语多余

从此,原来这个平静的家庭里,就不时发生出使人不安的怪事来。

解析:“发生”就是出现,补语“出”、“来”都多余。

三、语序不当

(一)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①里屋北院上房,我们老两口住。

解析:“北院”最大,包括不止一栋房子,“上房”次之,是北院中的房子,“里屋”是 “上房”里的一个房间。“里屋北院上房”应改为“北院上房里屋”。

②由于纺织工人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我国棉布的出口深受各国顾客的欢迎。

解析:受欢迎的是“出口的棉布”,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应把“棉布的出口”改为“出口的棉布”。

(二)把定语错放到状语的位置上

①丰富的实践 ,使他广阔地接触了社会生活。 解析:应将“广阔”放到“社会生活”之前。

②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解析:“一连串”应该移到“事情”之前,作它的定语。

(三)把状语错放到定语的位置上

①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

解析:“充分”可作定语,但不能用来修饰“作用”。“充分”还有“尽量”的意思,可以作状语,所以“充分”应该放到“发挥”前作状语。

②飞快的18次特快列车向北京奔驰。

解析:“飞快”是表示动作状态的,因此应移到“奔驰”之前作状语。

(四)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解析:“有效”是形容词,应该移到“方法”的前面,并去掉“有效”后面的“的”。 多项定语次序

多项定语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a、表领属性的词语;(谁的)

b、表时间、处所的词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c、指示代词或量词短语; (多少)

d、动词或动词短语; (怎样)

e、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什么样的)

f、表性质、类别、范围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什么) 例: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 例:有三十年教龄的我们学校的优秀的两位语文教师也当上了代表。 正确次序:我们学校的两位有三十年教龄的优秀语文教师也当上了代表。

(五)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①为了争取提高速度,我们必须狠抓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国民经济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搞上去。

解析:表示对象的状语“把国民经济”应放在表示工具、方式的状语“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后头。

②这期研究班是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5月底举办的。 解析:表示时间的介词短语“于今年5月底”应放到表示情态的状语“联合”前面边。 多项状语次序

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词结构;(指明原因)

b、表示时间的名词或介词结构;(指明何时)

c、表示处所的名词或介词结构; (指明何地)

c、副词;(指明范围或频率)

d、表示情态的形容词或动词;(指明怎样)

e、表对象的介宾短语;(指明同谁)

例: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 ③如果趁现在不赶快努力学习,那么到考试之前就来不及了。 解析:“不”应该移到“趁现在”之前。 ④他把这个问题不放在心上。

解析:“不”应移到“把这个问题”之前。“把”字句, “被”字句中有否定词,应将否定词放在“把”、“被”之前。

(六)主客体颠倒

①焦裕禄这个名字对于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

解析:这个句子陈述的主体应该是“青年人”,而不是“焦裕禄”,主客体颠倒。应该为“青年人对于焦裕禄这个名字可能还有些陌生。”

②在这里,他学到了化学和生物,特别是对他最感兴趣的畜牧学。

解析:应该是“他对畜牧学最感兴趣”,不是“畜牧学对他最感兴趣”,应改为“特别是他最感兴趣的畜牧学”。

(七)并列词语排列顺序不当

①这次会议上,大家讨论并提出了许多问题。 解析:应先“提出”后“讨论”。

②我们要从县内外、省内外、乡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

解析:应把“乡内外”移到“县内外”之前,形成范围由小到大的顺序。

四、句式杂糅

(一)两种说法混杂

同一内容,往往有可以采取不同的说法。如果说话、写作时拿不定主意,既想用这种说法,又想用那种说法,结果两种说法都用上了,糅到一起,形成两句混杂。 ①这种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

解析:这个句子把“深受群众喜爱”与“深为群众所喜爱”两种说法杂糅到一起了。

②在质量月活动中,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综合治理,尤其加强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 解析:这个句子把“围绕…中心”与“以……为中心”两个句式杂糅到一起了。

(二)前后牵连

把前一句的后半句用作后一句的开头,硬把两个句子连成一句,就造成前后牵连。

①当上级宣布我们摄制组成立并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

解析:“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前一分句“有”宾语,又是后一分句的主语,牵连在一起,形成语病。可以在“感觉”后加一个逗号,再加上“这种感觉”四个字。

②我们听到一个中学生奋不顾身同罪犯搏斗的英勇事迹对我们教育很大。 解析:把“我们听到一个中学生……的英勇事迹”跟“一个中学生……的英勇事迹对我们教育很大”这两个分句纠缠到一起。可以改为“我们听到一个中学生奋不顾身同罪犯搏斗的英勇事迹,受到很大教育。”或者在“事迹”加逗号,再加上“这件事”。

五、表意不明

(一)歧义

①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②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5日前去汇报。 产生歧义的几种原因:词类不同造成歧义、多义词或词组造成歧义、结构划分不同造成歧义、断句不同造成歧义、施动和受动不明造成歧义、多音字造成歧义。

①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把钱分别存进了两家银行。

解析:“和”可以理解为连词,也可以理解为介词。 ②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解析:“看不上”是多义词。

③几个团的干部参加了这次会议。

解析:“几个”既可以修饰“团”,又可以修饰“干部”,修饰不清,造成歧义。 ④还是把水留给晚上来的同志吧。

解析:“晚上来”既可以停顿成“晚上/来”,也可以停顿成“晚/上来”,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⑤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早有准备。

解析:既可以理解为“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也可以理解为“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

⑥他给了老王五千元钱,并在纸上写下“还欠款五千元”,作为凭证。 解析“还欠款五千元”还可以理解成仍然欠款五千元。

(二)指代不清

①刘明和张军久别重逢,异常亲切,他马上给他点上了一支烟。 解析:两个“他”指代谁,无法确定。 ②张老师把卷子发给了黎明,他笑了。

解析:谁笑了,是“张老师”,还是“黎明”,不明确。

③祁爱群看到组织部里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就亲切地同他交谈起来。 解析:是“祁爱群”“ 很高兴”,还是“援藏干部”“ 很高兴”,不明确。 ④考试时要求学生使用规范语言,对“我晕”“我倒”“帅呆了”等新词酷词是否能在考场作文中使用,会不会影响得分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解析:“我们的回答”到底指能用还是不能用,不明确。 ⑤我看到你那年才六岁。

解析:可以理解为“我”六岁,也可以理解为“你”六岁。

六、不合逻辑

(一)不合事理

①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夜。 解析:“八百多人”怎么又几千条胳膊呢?不合事实。

②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打击。 解析:产品可以伪劣,但劣质产品绝对没有人会去仿造,所以“仿造伪劣产品”不合事理。

(二)概念分类不合逻辑

种属概念不能并列,交叉关系概念不能并列,非同一范畴的概念不能并列。 ①洪水可以冲走我们的房屋、庄稼和各种财产,但它冲不走我们的意志和决心。 解析:“各种财产”包括“房屋、庄稼”,不能并列。

②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解析:“生活用品”包括“床上用品”不能并列。

③出席团代会的代表有干部和青年,还有不少妇女同志。 解析:“干部、青年、妇女”三个概念有交叉关系,不能并列。 ④全体青年团员特别是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解析:“特别”一词强调的对象应是前面所提概念中的部分,与前面形成种属关系,而“中学生”与“青年团员”是交叉关系。

(三)否定不当

双重否定表肯定,三重否定表否定,反问语气相当于一次否定。 ①谁也不会否认长江水不是向东流的。

解析:“不否认”即“承认”,“承认长江水不是向东流的”,显然不合事实。 ②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

解析:反问语气相当于一次否定,这个句子有三重否定,意思恰好相反。 ③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解析:“无时无刻不”是“时时刻刻都”的意思,“时时刻刻都忘”意思相反。

注意:防止、杜绝、忌、禁止、否认、拒绝等含否定意义的词语,本身表示一次否定。 ④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解析:“防止”和“不再”构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等于说“为了让交通事故再度发生”,意思反了。 ⑤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解析:“忌”和“不可”构成双重否定,表意不当。

(四)表述前后矛盾

①我基本上把不良的学习习惯完全改过来了。 解析:“完全”和 “基本”是矛盾的。

②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解析:“日前”即“前几天”,表示时间已经过去。“正”表示正在进行,二者在时间上相互冲突。

其他几种常见的病句

一、复句中的语病

(一)关联词使用错误

①不管那里自然条件极端恶劣,垦荒队员还是在那里开垦出万亩良田。

解析:这个复句应该是转折关系,“不管”应该为“尽管”,用错了关联词。

②尽管你的帮助多么微薄,但在我的心上,却像千斤重的砝码。

解析:这个复句应是条件关系,“尽管”和“多么”不能相应使用,应改为“不管”。

③因为作者没有很好地把握主题,单凭主观想象,加入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和人物,反而大大地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解析:“因为”和“反而”不能搭配。 “因为”表原因,“反而”表递进,“反而”应改为“所以”。

④几天来,朝鲜艺术家们在北京参观、访问、演出,无论走到哪里,哪里就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体现了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的深厚的战斗友谊。

解析:“无论”后面常用“也、总、都、还”来呼应,不能同 “就”搭配,可以删去“无论”,改为顺承关系。

(二)关联词的位置不当

关联词在复句中的位置,前后分句的主语相同,前一分句的连词在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不同,前一分句的连词一般在主语前。

①有些炎症,西药中药都能治。不但中药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

解析:前后两个分句主语相同, “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这两个分句都承前省略了主语“中药”,所以“不但”应在本句主语“中药”之后。

②农民一方面向化肥厂提出合理的要求和建议,另一方面化肥厂积极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保证化肥的供应。 解析: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所以“一方面”应放在主语“农民”前。

(三)分句位置不当

①近两年来,他的科研成果的水平又有新的提高,其中有两项不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的空白。 解析:这个复句后面的两个分句之间的递进关系弄颠倒了。应改为“不但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的空白,而且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②在抢险抗洪的战斗中,经过四个多小时惊心动魄的同洪水搏斗,同志们奋不顾身地跳进澎湃的激流,保住了大堤,战胜了洪水。

解析:这个复句是顺承,但是次序混乱,应改为“同志们奋不顾身地跳进澎湃的激流,经过四个多小时惊心动魄的同洪水搏斗”。

二、与数字有关的语病

(一)减少……倍

三T企业抓技术革新,今年比去年产量翻了一番,成本却降低了一倍。

解析:数量减少、降低不能用倍数,只能用分数或实际数量。“一倍”改为“一半”。

(二)平均分都……

①这次物理考试,全班的平均分都达到85分以上。

解析:一门学科、一次考试,一个班级的平均分只有一个,后面不能跟“都”。如果学科不止一门,考试不止一次,“平均成绩都”可能是正确的。

②这次期中考试,我班各门学科的平均成绩都超过了二班,打了一个翻身仗。

解析:学科不止一门,“平均成绩都”说法正确。

(三)时速每小时…

时速…/小时 这种新型车每小时时速220公里。

解析:“时速每小时”重复。

(四)最多…以下

至少…以上

①他的年龄不大,最多五十岁以下。②这个单位职工福利好,收入高,每月工资至少一千八百元以上。

解析:“最多”“至少”只能跟上下限点,不能跟一个范围。“„以上”“„以下”都表示范。

(五)大约… …左右

①他写了一封超过三千字以上的检举信。②老赵大约七十岁上下。③赵家坡建起了一座蓄水近十万多立方米的水库。

解析:“大约”“超过”“将近”后面跟整数表示约数,后面不能表示约数的“左右”“以上”“上下”等。

(六)集合名词不能以表示个体的词为单位

“二十个岁月”“三个莘莘学子”“20万朵花粉”等,说法都不正确。

三、词语使用错误

(一)词类误用

①他几天没睡好觉,昨天吃了药,一连睡眠了二十小时。 解析:“睡眠”是名词,误用为动词了,可以改为“睡”。

②甲乙两个足球队比赛,甲队比乙队很优势,最后轻松地战胜了乙队。

解析:“优势”是名词,误用为形容词了。可改为“有优势”。 ③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充沛着可贵的工作热情。

解析:“充沛”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应改为“充满”,去掉“着”。

④他在工作中犯了这么大的错误不是偶尔的。 解析:“偶尔”是副词,应改为形容词“偶然”。

(二)介词使用错误

1、对于、对

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对于人民负责。 解析:“对于”改为“对”。 他对于老师很尊敬。

解析:“对于”改为“对”。

2、在……下

“在……下”中间插入的应该是名词或名词性的短语。 在不减少插秧丛数下,有可能做到周年套养红萍,争取大幅度提高红萍产量,为解决饲料问题闯出一条新路子。 解析:“在……下”中间插入的是谓词性短语,应改为“在不减少插秧丛数的条件下”。

3、由于、由

“由于”表原因,“由”表示“从”。

马列主义认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伏的、波浪式地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解析:“由于……所决定”不能搭配,应改为“由……所决定”。

附1:常见的杂糅形式

1、本着……为原则

可改为:本着……的原则,以……为原则

2、是出于……决定的

可改为:是出于……,是由……决定的。

3、有……组成

可改为:有……,由……组成

4、靠的是……取得的

可改为:靠的是……,是……取得的。

5、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

可改为: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

6、围绕以……为中心

可改为:围绕……中心,以……为中心。

7、成分是……配制而成的

可改为:成分是……,由……配制而成。

8、是为了……为目的的

可改为:是为了……,是以……为目的。

9、原因是……造成的

可改为:原因是……,是由……造成的。

10、是因为……的原因

可改为:是因为……,是……的原因。

11、是由于……的结果

可改为:是由于……,是……的结果。

附2:常见的重复

1、卫生洁具

2、凯旋而归

3、德育教育

4、邂逅相遇

5、悬殊很大

6、忍俊不禁地笑

7、亲眼目睹

8、来我校莅临指导

9、过虑的想法

10、互相厮打

11、十分罕见

12、过高的奢望

13、难言之隐的苦衷

14、最后终于

15、勿要吸烟

16、大家众所周知

17、每天日理万机

18、心里耿耿于怀

19、心里自惭形秽

20、最高的顶点

21、羞得无地自容

22、连续不断地纷至沓来

23、突然恍然大悟

24、每个学生人手一本

25、目前的当务之急

26、曾经历任……职务

27、令人威慑

28、国际间

29、涉及到

30、报刊杂志(报刊即报纸和杂志)

31、免费赠送

第11篇:词语搭配(病句常见)

明确目的(目标)

端正态度

内容丰富

插图精美

承担义务

指导工作

发表意见

整理书刊

损害利益

提高产量

加快速度

加速进程

增进感情

促进交流

培养人才

锻炼身体

磨砺意志

解决问题

创造奇迹

实现梦想

开办公司

养成习惯

响应号召

提高水平

提高效率

提高能力

提高认识

提高价格

提高速度

怀着心情

改正缺点

改善环境

改变条件

改进方法

继承传统

发扬优点

发挥优势

爱护公物

保护财产

保持清洁

维持秩序

开展活动

严厉批评

要求严格

立场坚定

珍惜时间

召开会议

举行仪式

遵守纪律

增长知识

丰富知识

采用办法

获得称号 周密计算 设计精密 开展活动 热爱集体 瞻仰遗容 参观展览 制定计划 发现问题 发明成果

明确目的(目标)

端正态度

内容丰富

插图精美

承担义务

指导工作

发表意见

整理书刊

损害利益

提高产量

加快速度

加速进程

增进感情

促进交流

培养人才

锻炼身体

磨砺意志

解决问题

创造奇迹

实现梦想

开办公司

养成习惯

响应号召

提高水平

提高效率

提高能力

提高认识

提高价格

提高速度

怀着心情

改正缺点

改善环境

改变条件

改进方法

继承传统

发扬优点

发挥优势

爱护公物

保护财产

保持清洁

维持秩序

开展活动

严厉批评

要求严格

立场坚定

珍惜时间

召开会议

举行仪式

遵守纪律

增长知识

丰富知识

采用办法

获得称号 周密计算 设计精密 开展活动 热爱集体 瞻仰遗容 参观展览 制定计划 发现问题 发明成果

第12篇:·常见病句的语法错误

·常见病句的语法错误

病句的“病”,有的属于思想不正确,有的则是不合逻辑、不合语法、不合修辞。本文仅就不合语法的一些病句,作些分析,供教学参考。

常见的语法错误,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成分残缺。

毛主席指出:“许多同志省掉了不应当省掉的主词、宾词、……甚至于省掉动词,这些都是不合文法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217页)。残缺成分的病句中,残缺主语、宾语的较为普遍。残缺谓语的比较少见。

1、残缺主语:

例①打从老队长跟我谈话以后,解开了我思想上的疙瘩,提高了我的认识。

这个句子,主语究竟是“老队长”还是“我”呢?看来都不是。倒似乎是“打从老队长跟我谈话以后”。而“打从……以后”,是一个介词结构,价词结构作主语,不合语法。应改长“老队长的一席话”或干脆改成“老队长”。或保留这个介词结构作句子的状语,“打从……以后”,的后面改写为“我思想上的疙瘩解开了,我的认识提高了。”把“疙瘩”、“认识”分别作为两个并列分句的主语。

例②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说明了一个大问题。

将“从”、“中”二字删去即可。

例③通过揭批“四人邦”,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

将“通过”删去,在“四人帮”后加“的斗争”。

例④在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中,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删去“在”、“中”即可。

2、残缺谓语:

例⑤我们为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促进语言的规范化。

全句找不到谓语。如果把“促进”作谓语,前面是一个顿号(、),当与“为……健康”并列,“为……”是一介词结构,表目的。故应在“规范化”的后面加“而斗争”,使“斗争”作句子的谓语。

例⑥在揭批“四人帮”的斗争中,我们要平反昭雪的工作。

在“我们要”的后边补上谓语“做好”。

例⑦陈景润是我们学习的。

在“的”字后加“榜样”这一名词,使它和前面的“是”充当句子的合成谓语。或在“是”的后面加上“值得”,让“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一“的”字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和前边的判断词“是”一块充当句子的合成谓语。

3.残缺宾语:

例⑧我们要在广大青年中,造成一种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

在这个句子中,有谓语“造成”,但“造成”什么呢,没有写出来,因而句子残缺宾语。故应在“用科学”后加“的风气”,使“风气”一词当作句子的宾语。

例⑨大家认真地讨论了具体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

在“教育方针”后加“的问题”,以作“讨论”的宾语。

例⑩在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上,老师们提出了一些有效措施。

“在……上”是一价词结构,充当句子的状语。可是,其中缺宾语,语句不通。故应当在“积极性”后加“的问题”或加“这个问题”。

二、配搭不当。

1、主谓配搭不当。

例(11)雷锋同志的光辉印象经常在我脑海翻腾。

这个句子毛病较多。首先,主语“印象”一词用得不确切,可能是“形象”之误,因为“印象”是指人对某个人、某个问题或某件事情的粗浅认识和初步感觉,而人的“模特儿”才称为“形象”,故应将“印象”改为“形象”。其次谓语“翻腾”也用得不切确?“形象”怎么“翻腾”呢?应改为“浮现”或“闪现”。即以“印象”而论,也只有淡薄或者深刻的区别,也不能说“翻腾”。

例(12)王铁人的革命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革命精神”是无形的,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能成为“榜样”呢?很显然,主语“革命精神”和合成谓语“是……榜样”配搭不上。可将“的革命精神”删去,或将“榜样删去。

例(13)由于工人甩开膀子大干,这个厂今年的生产任务已经提前实现了。

将“实现”改为“完成”.

2.动宾配搭不当:

例(14)我们要提高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句中谓语“提高”与宾语“理论”配搭不当,可说“提高”什么“觉悟”,“提高”什么“水平”。可将“提高”改为“学习”。或将“理论”改为“下继续革命的觉悟”。

例(15)我们要不断铲除“四人帮”的流毒和影响。

“铲除”和“流毒”、“影响”均配搭不当。可将“铲除”改为“清除”。

例(16)大家一致表示,要以实际行动接受学习雷锋同志的号召。

“表示”的宾语是由主谓词组充当的,这个主谓词组中的谓语“接受”跟“号召”配搭不拢,应将“接受”改为“响应”。

例(17)听了动员报告后,志坚订出了向科学进军的计划和决心。

谓语动词“订出”只能跟“计划”相配搭,不能与“决心”相配搭,故将“和决心”删去。

例(18)我们一定要尽量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节省开支”可以,“节省浪费”则费解。故可将“浪费”删去。

3.状语与中心词配搭不当:

(19)我们坚强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

“坚强”跟“抵制”配合不当,应将“坚强”改为“坚决”。

例(20)在大会上,他提出了决心,要英雄地攀登科学高峰。

将“提出”改为“表示”(系动宾不当毛病),同时宾语“决心”的同位语“要英雄地攀登科学高峰”中,状语“英雄地”与中心词”攀登“配搭不当,可将“英雄地”改为“英勇地”。

例(21)他深深地保持着沉默。

将“深深地”改为“始终”或“一直”等。

4.定语与中心词配搭不当。

例(22)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

“作用”只有大、小之分或积极、消极之别,没有“充分”与否。故将“充分”改为“巨大”或改为“积极”均可。倒是谓语“发挥”前可用状语“充分”加以修饰,故可将“充分”移至“发挥”之前。

例(23)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生光明磊落,作风正派,他们大义凛然,毫不退让。表现了坚定的无产阶级原则立场

“坚定的”可以修饰“立场”,却不能修饰“原则”,故可将“原则”删去。

5、补语与中心词配搭不当:

例(24)粉碎了“四人帮”,我们高兴得很快乐。

“高兴”和“快乐”意义相近,“快乐”不足以表示“高兴”的程度,不如将“快乐”改为“跳起来”或改为“手舞足蹈”更形象具体。

例(25)大家争论得很猛烈。

将“猛烈”改为“激烈”。

例(26)课外活动时,大家玩了个饱。

“饱”系方言,意思虽不错,但不规范,作为书面语不适当,可将“饱”改为“痛快”。

三、结构错乱。

例(27)这个地区解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对于我们是非常了解的。

“我们”是主语,却置于介词“对于”之后,而宾语“这个地区解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却占了主语的位置。应按语言习惯,将全句改为“我们对于这个地区解放以来的巨大变化是非常了解的。”或改写成“我们非常了解这个地区解放以来的巨大变化”。

例(28)广大知识青年表现了无比的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热忱。

将”无比的”置于“热忱”的前面。

四、用词不当。

例(29)要说到贫下中农村对我们的帮助教育的事例,可真是罄竹难书啊!

“罄竹难书”是含贬义的成语,只能用以形容敌人的罪恶多端。所以必须将“罄竹难书”改为“不可胜数”或“不胜枚举”。也可通俗一点,改为“说也说不完”。例(30)《东方红》是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歌,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歌。这是改错别字,根本不是语法问题。“创造”应改为“创作”。

例(31)在粉碎“四人帮”后,学校出现老师爱戴同学,同学尊敬老师的新气象。

将“爱戴”改为“爱护”即可。

五、呼应混乱。

例(32)只要经常锻炼,才能增强体质。

这是一个条件句式,“只要”与“才能’呼应不当。可将“只要”改为“只有”。或将“才能”改为“就能”。

例(33)为了抢救国家财产和阶级兄弟的生命安全,哪怕刀山火海,我们就要上。

“哪怕”与“就要”呼应不当。可将“哪怕”改为“就是”,同时将“就要上”改为“也要上”。或将“就要上”改为“也敢上”。

例(34)既使困难重重,他也毫不畏惧,正是我们的好榜样。

表假设关系的“即使……也”笔者误写成了“既使……也”,“正是”以后与前面脱节,句子不连贯,不通顺。故应将“既使”改为“即使”,将“正是”改为“他是”。

例(35)漫天风雪,封住山,阻住路,并且摇撼不了人们的志向,扑灭不了人们心头的浪潮。

笔者强加了表递进关系的“并且”,按基本意应为转折关系,故应将“并且”改为“可是”或“却”。本句尚有动宾不当的毛病,故必须将“摇撼”改为“动摇”,将“浪潮”改为“烈火”。

例(36)上课要专心集中注意力听讲,不能思想开小差。

“专心”、“集中注意力”、“不能思想开小差”都是一个意思,只要保留一个就可以了。

上述五种类型的病句,主要从“不合语法”角度提出,难免以偏概全。事实上,学生习作中的病句,往往还兼有“逻辑”、“修辞”等毛病,这里就不一一涉及。

第13篇:高中语文病句修改常见类型

常见的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1、定语位置不当。如:

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走社会主义的热情。

(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无比”放至“热情”之前。)

2、状语位置不当。如:

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充分的作用。

(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3、虚词位置不当

副词“不”的位置不对。例如:

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把”句字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

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不”应移至“趁”字前)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例如:

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带帮助其他同学。(“他”应移至“不但”前)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如:

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同学们”不能用“驰骋”,可改为“跑”。)

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热血”只能“沸腾”,不能“呼啸”)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如:

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闪烁”的应该是“光芒”。)

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3、主宾搭配不当。如:

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是“一天”不当,删去“劳动”即可。)

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先决条件。(“局面”是“条件”不妥,可删去“的局面”。)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

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应改为“很多”。)

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造出来。(“聪明能干”应改为“灵巧”。)

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如:

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提高成绩”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两面性的。可改为: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或者改成: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两面,但“温暖”只对应一面。)

6、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如:

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前面的问题既有肯定回答,又有否定的,后面回答只照顾否定回答。)

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意即“谁都想象不出”,与原句意思刚好相反。)

在检查搭配是否得当时,特别要注意检查并列短语,防止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例如:

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水平。(“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缺主语。如:

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说明”的主语是什么?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中”。)

关于电视片《北京人在纽约》的评论已很多了。(删掉“关于”,使句子主语出现。)

缺谓语。如:

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相当大,如果没有善于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这些角色不同类型”缺谓语,应该补上“属于”就通顺了。)

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在原句找不出合适的,应该在“建立”前补充上谓语“完成”才通顺。)

缺宾语。如:

近两年来,他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大队坚持科学种田。(“推广”什么?缺宾语“……的经验”。)

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们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的道路”才合适。)

2、赘余

成分赘余有主语、谓语、定语等,这里只各举一例略作说明。

我们二年级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主语多余。)

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谓语多余)

纪念“三•八”节的到来。(宾语后有多余成分。)

这句话的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定语多余)

他同老农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小麦高产试验。(状语堆砌,任删一个。)

小王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认真得很。(补语多余。)

四、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这是指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结构杂糅在一起,使语意不明确。例如:

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

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曾被……束缚”与“在……束缚下”混用,任选一种即可。)

2、句中暗换主语。有时在复句中暗换分句的主语,使原有的主语不能和谓语搭配,也会造成结构的混乱。例如:

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话”,后一分句的主语是“小邱的心”,属暗中转换,造成混乱。可改为“……触动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

3、层次不清。例如:

新华社发现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强起了强烈的反应。(“引起强烈的反应”是一句抽象的话,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对于科学成就,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反应)

4、标点不当造成混乱。例如:

这部影片所以能够成功都归功于集体的力量,电影局艺术的领导,舞台剧原作者的协助,全体演员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都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新经验。(“集体的力量”后边用逗号,读者自然把后连接“领导”“协助”等等都当作“归功于”的宾语,但作者的本意是把后边的用作“都是”的主语,“力量”之后必须用句号)

五、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费解”,一是“歧义”。“费解”就是一句话表达出来,但不能让人读明白其中讲了什么;“歧义”即一句话有两种理解。不管“费解”还是“歧义”都是表达不明白、不清楚的表现。下面举例说明:

1、费解。例如:

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旅行归途中要做的一件事。”)

2、歧义。例如:

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两个工人”还是“两个建议”?理解产生歧义。)

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可以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也可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

买苹果的时候,小个儿的孩子都不要。(可以理解为“小个人的苹果”和“小个儿的孩子”两种意思。)

3、指代不明。例如:

她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到离她家不远的王二婶家去,让她陪她一同回家。(谁陪谁?大概是“二婶陪她”。)

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一支烟……(谁给谁点烟?无法猜出。)

六、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常见的类型有:

1、自相矛盾。例如:

他是众多死难中的幸免的一个。(“死难者”与“幸免”矛盾。)

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凡是”与“不少”矛盾)

2、概念并列不当。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如果标准混乱,就会造成大小概念并列不同类别的概念并列的错误。例如:

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棉花”属“经济作物”,二者不能并列。)

游泳券分管普通券、参观券、月票、季票几种。“参观券”不属“游戏券”,不能与“普通票”等并列。)

3、强拉因果。例如:

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后者是前者的具体表现,而不是结果。)

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4、主客颠倒。例如:

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应该是“学生对爱迪生这个名字”。)

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所以应该说成:“我今年的学习情绪和去年……”)

5、否定不当。例如:

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有三重否定,全句表述的是否定的意思,和本意刚好相反。)

当然,这出戏也宣扬了因果报应等封建思想,因此,谁能否认这出戏没有消极影响呢?(反问句本身也是一重否定,所以本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不合本意。)

6、不合事理。例如:

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彩虹出现的方向与太阳相对,下午的彩虹只能出现在东边。)

只要好好学习,就能考上好大学。(“好好学习”不是“考上好大学”的充分条件。)

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

1、了解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特别是《考试说明》中指出的6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要熟悉改病句的常规方法。

2、修改病句的目的是为了使句子表达准确,语句明白无误。修改病句时,必须保留原意,不可改走样了。

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公园里彩旗飘扬,歌声嘹亮。

这个句子犯的是搭配不当的毛病,“彩旗飘扬”可以看到,“歌声嘹亮”却看不到。修改这个病句时,不能因为搭配不当就把“歌声嘹亮”删去,因为整个句子是要从两个方面来表现公园的热闹非凡的,删去“歌声嘹亮”就把句子的原意给改了。这个句子可以改成“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彩旗飘扬,听到歌声嘹亮”。

3、从语法角度入手,抓住句子主干。无论是单句、复句,抓住了句子主干,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在改病句时有利于保留原意。抓住主干时要注意辨认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是否有成分残缺,主谓、动宾搭配不当等毛病,要先予以改正。

粮库主任的失职,使40吨小麦霉烂变质。上级领导为了严肃法纪,决定给他行政记过处分,并赔偿部分经济损失。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上级领导……决定……并赔偿……”显然有悖整个句子的意思,“赔偿”的人应该是失职的粮库主任,而不是上级领导。应在“赔偿”前面加上“责令他”。

4、从词法角度入手,看看句子的修饰语同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恰当,句子的实词、虚词的运用是否恰当。

语文课下课后,黄晓静交给老师二篇课外完成的作文。

这个句子中数词运用不当,应把“二”改成“两”。如不说“二张桌子”“二盏灯”,而说“两张桌子”“两盏灯”。

5、从逻辑事理入手。中学课文虽没有章节专门介绍逻辑知识,但在修改病句时却常需要一定的逻辑知识。平时应注意掌握一些基本的逻辑知识。有些句子在逻辑上出现毛病,修改时就要从逻辑角度加以考虑。

汽车在蜿蜒的山道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

“离弦之箭”是笔直向前的,而“蜿蜒”是曲曲折折的,句子中的比喻不合事理,不合逻辑。应改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

6、修改病句的常规方法是增加、删减和调换词语。

第14篇:病句常见类型及例句

常见的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1、定语位置不当。如:

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状语位置不当。如:

语序:目的或原因、时间、处所、语气、范围、否定、程度、情态、对象。 那位失主在电视台昨天为表谢意又诚挚地为小赵点了一首歌。(为表谢意昨天在电视台)

3、虚词位置不当

副词“不”的位置不对。例如:

我们如果把这本书不认真读好,就谈不到读别的书了。(“不”移到“把”字前)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例如:

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带帮助其他同学。(“他”应移至“不但”前)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如: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如:

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 (“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3、主宾搭配不当。如:

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劳动”是“一天”不当,删去“劳动”即可。)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

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应改为“很多”。)

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如: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两面,但“温暖”只对应一面。)

6、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如:

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意即“谁都想象不出”,与原句意思刚好相反。)

在检查搭配是否得当时,特别要注意检查并列短语,防止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例如:

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水平。(“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缺主语。如:

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中”。)

关于电视片《北京人在纽约》的评论已很多了。(删掉“关于”,使句子主语出现。)

缺谓语。如:

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相当大,如果没有善于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这些角色不同类型”缺谓语,应该补上“属于”就通顺了。)

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应该在“建立”前补充上谓语“完成”才通顺。)

缺宾语。如:

近两年来,他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大队坚持科学种田。(“推广”什么?缺宾语“……的经验”。)

2、赘余 :成分赘余有主语、谓语、定语等,这里只举几例略作说明。

这句话的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定语多余)

他同老农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小麦高产试验。(状语堆砌,任删一个。)

小王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认真得很。(补语多余。)

四、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这是指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结构杂糅在一起,使语意不明确。例如:

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曾被……束缚”“在……束缚下”任选一种)

2、句中暗换主语。有时在复句中暗换分句的主语,使原有的主语不能和谓语搭配,也会造成结构的混乱。例如:

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触动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

3、层次不清。例如:

新华社发出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强起了强烈的反应。(“引起强烈的反应”是一句抽象的话,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对于科学成就,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反应)

五、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费解”,一是“歧义”。“费解”就是一句话表达出来,但不能让人读明白其中讲了什么;“歧义”即一句话有两种理解。

1、费解。例如:

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旅行归途中要做的一件事。”)

2、歧义。例如:

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 (“两个工人”还是“两个建议”?理解产生歧义。)

3、指代不明。例如:

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 “她”可指代小倩,也可指另外一人)

六、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常见的类型有:

1、自相矛盾。例如:

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凡是”与“不少”矛盾)

2、概念并列不当。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如果标准混乱,就会造成大小概念并列不同类别的概念并列的错误。例如:

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棉花”属“经济作物”,二者不能并列。)

3、强拉因果。例如:

周古城先生早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所以最终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和历史学家

4、主客颠倒。例如:

去年的学习成绩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解析: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5、否定不当。例如:

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有三重否定,全句表述的是否定的意思,和本意刚好相反。)

6、不合事理。例如:

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彩虹出现的方向与太阳相对,下午的彩虹只能出现在东边。)

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

1、了解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特别是《考试说明》中指出的6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要熟悉改病句的常规方法。

2、修改病句的目的是为了使句子表达准确,语句明白无误。修改病句时,必须保留原意,不可改走样了。

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公园里彩旗飘扬,歌声嘹亮。

这个句子犯的是搭配不当的毛病,“彩旗飘扬”可以看到,“歌声嘹亮”却看不到。修改这个病句时,不能因为搭配不当就把“歌声嘹亮”删去,因为整个句子是要从两个方面来表现公园的热闹非凡的,删去“歌声嘹亮”就把句子的原意给改了。这个句子可以改成“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彩旗飘扬,听到歌声嘹亮”。

3、从语法角度入手,抓住句子主干。无论是单句、复句,抓住了句子主干,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在改病句时有利于保留原意。抓住主干时要注意辨认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是否有成分残缺,主谓、动宾搭配不当等毛病,要先予以改正。

粮库主任的失职,使40吨小麦霉烂变质。上级领导为了严肃法纪,决定给他行政记过处分,并赔偿部分经济损失。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上级领导……决定……并赔偿……”显然有悖整个句子的意思,“赔偿”的人应该是失职的粮库主任,而不是上级领导。应在“赔偿”前面加上“责令他”。

4、从词法角度入手,看看句子的修饰语同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恰当,句子的实词、虚词的运用是否恰当。

语文课下课后,黄晓静交给老师二篇课外完成的作文。

这个句子中数词运用不当,应把“二”改成“两”。如不说“二张桌子”“二盏灯”,而说“两张桌子”“两盏灯”。

5、从逻辑事理入手。中学课文虽没有章节专门介绍逻辑知识,但在修改病句时却常需要一定的逻辑知识。平时应注意掌握一些基本的逻辑知识。有些句子在逻辑上出现毛病,修改时就要从逻辑角度加以考虑。

汽车在蜿蜒的山道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

“离弦之箭”是笔直向前的,而“蜿蜒”是曲曲折折的,句子中的比喻不合事理,不合逻辑。应改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

6、修改病句的常规方法是增加、删减和调换词语。

第15篇:高中语文:常见病句类型12

修改病句专题强化训练

一,常见的病句类型。

A、搭配不当——规范搭配B、词序不当——调顺位置

C、成分残缺——补充完整D、重复赘余——删去多余

E、句式杂糅——两句分开F、表意不明——严密逻辑

二,搭配不当的具体表现。

A、动词-宾语搭配不当B、主语-宾语搭配不当

C、关联词语搭配不当D、肯定-否定搭配不当

E、一面-两面搭配不当F 中心语-修饰语搭配不当

三,语序不当的具体表现。

A、主语-修饰语(定语)B、谓语-修饰语(状语)

C、宾语-修饰语(定语)D、主语-关联词语

四,成份残缺的具体表现。

A、缺少主语(介词、关联词语误用)

B、缺少谓语、C、缺少宾语、

五,句意不明的具体表现。

A、语音歧义B、停顿歧义

C、指代不明D、数词、连词的不明确

E、随意省略主语

六、具体修改方法。

A、删(重复累赘)B、补(成分残缺)C、调(语序不当)D、换(搭配不当、表意不明)E、分(句式杂糅)

七、修改病句五技巧。

A、看清题意,明确类型。B、先查主干,再查分枝。

C、忠于原意,手术最小。D、多读名著,培养语感。

常见病句类型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六种病句类型大致有如下情形:

一、语序不当

1、名词修饰语语序不当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名词、代词或短语;②指示代词或数量短语;③动词性词语、介宾短语;④形容词性词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一位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

下面是多项定语次序不当的例子:

① 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

② 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表性质的\"无穷的\"应紧靠中心词) ③ 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

下面是定语误放状语位置的例子:

① 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一连串\"应修饰\"事情\")

② 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广泛”应修饰\"讨论\",\"地\"改为\"的\") 下面是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的例子:

我国石油的生产,基本供应国内。(\"石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石油\")

- 1 -

2、动词修饰语语序不当

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一般为:

① 时间;②处所;③语气词、关联词;④表条件、方式、范围、目的、对象的介宾短语和副词;⑤表示情态的形容词、动词。 例:专家们昨天(时间)在小会议室(地点)把这个问题(表对象的介宾短语)重新(副词)讨论了一次。 ①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上一世纪\"应放在\"这

② 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被列强\"应放在\"任意\"前)

③科学家急于对兰花在最有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进行研究。(“急于对兰花\"应放\"进行\"前)

④美国有15个洲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与白人\"应修饰\"平等\")

⑤大家就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广泛\"应修饰\"交换\")

⑥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陆续\"应修饰\"有\")

3、关联词语的位置

一般,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

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后面)

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二、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常见语病,是高考测试的重点,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此类语病题。

1、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

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的变化。(\"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③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2.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主语“李明德”和宾语“单位”搭配不当。把第一个“单位”改为个人,第二个“单位”去掉。或者前面改为“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时所带的部队”。)

3、动宾搭配不当

例如:①纪念三八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而不是\"到来\"。)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④ 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而是\"改正\"。)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1)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与“研究”搭配不当,可把“严肃”改为“慎重”)

(2)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如: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可把第一个分句改成两面性的“能否做好生产救灾工作”)

③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片神奇的土地上\"前)

(一)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如:①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了„„\")

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抱着\"的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

2、缺谓语

例如: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度”)

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也许是\"建立与加强\"的?\"建立与加强工作\"又讲不通,在\"建立\"前少个谓语\"完成\"。)

3、缺宾语

例如: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什么?宾语\"时间\"一词不能省。)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二)成分

1、词语累赘

例如:①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环境\"应删去。)

②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掌握\"应删去。)

③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应删去“的距离”。)

④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应删去“离现在”。)

2、语意重复

例如: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第

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3、\"的\"字多余

例如: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的稳定了。(加了\"的\",句子转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

②由于历代*和气候的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受毁灭。(\"历代\"和\"*\"中间也可加\"的\"而没有加,为句子整齐,\"气候\"和\"潮湿\"中间就不必加\"的\"。)

四、结构混乱

这是一个很大的类句,这里谈的是不能用\"主语\"\"宾语\"等来归类的情形。这里最常见的是一句之内两种结构纠缠不清,有以下类型: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如: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应该在\"曾被„„束缚的„„\"和\"曾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②考场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应该在“考场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和“考试是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2、藕断丝连。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

例如:当上级领导决定把摄影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立刻产生一种极其光荣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当上级领导决定把摄影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立刻产生一种极其光荣的感觉”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应与“真是难以形容”牵连在一起。) 赘余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如:①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应该改作\"杜重远因《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被认为„„\")

②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4、暗换主语

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例如:①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交待。应该把末一分句该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②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就上半句说,谁\"加以揭露\",当然是\"我们\",但这个词隐而未现,正式主语应当是受揭露的\"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可是下半句的\"能够把它揭露的\"主语就不可能还是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而只能是\"我们\"。这一句应该在\"是应当\"前加\"我们\"。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如: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指代不明)

2、有歧义

例如:①他请几个营的干部参加座谈会。(\"几个\"修饰\"营\"还是\"干部\"?)

②在休假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的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五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应把\"逐日\"改为\"都有\"。)

③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④ 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不如把\"一种\"提到头上。)

六、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例如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

下面是一些逻辑上的有问题的类型。

1、自相矛盾

例如: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②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斗争的无比力量。(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应删去\"无比\"。)

2、并列不当

例如: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②在这次民族联欢节中,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马、摔跤、抢花炮、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受到来宾的热烈欢迎。(“体育比赛”与后面所列举的比赛种属不搭配,“赛歌”不属于“体育比赛”,不应并列。)

3、强加因果

例如: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呢?)

②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为什么来自\"北方\"思想就旧?且\"北方\"到底是相对什么而言的?)

4、主客倒置

例如: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②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5、否定不当

例如: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就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不能入场。

\"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

6、不合事理①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

②他们一面拼命的往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然拼命的向上爬,但是终于不免跌落深渊。”)

第16篇:初中常见病句类型学案

初中常见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语序不当,是指句子语序错乱,造成病句。

示例1。博物馆展出了几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示例2.他做了两个丈夫喜欢的菜。

示例3.赵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视力了啊!”

示例4.这里的情况,对于我们已经很熟悉。

二.搭配不当句子由词和短语组成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既有一定的规范性,也有一定的约定性。示例果违背这些规律,就会出现搭配不当的毛病。

1.主谓搭配不当

示例: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2.动宾搭配不当

示例: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

3.主宾搭配不当

示例:临近中考,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4.修饰词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示例:春天到了,山坡上姹紫嫣红的梨花开得灿烂极了。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示例:只要增加收入,才能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句子成分残缺

示例1:通过特级教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示例2:我们正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示例3:市政府严肃处理了水泥厂擅自提价。

示例4:细菌是有害的。

2.句子成分赘余

示例1: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

示例2:为精简字数,我们不得不把这篇文章略加删改一些。

示例3: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是目前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四.结构混乱

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句式不同、结构各异的短语或句子混杂、纠缠在一起,造成关系套叠,表意不清,叫做结构混乱,也叫句式杂糅。

示例1:我们保持环境卫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示例2:听了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

五、表意不明所谓表意不明,是指句子表达的意思不够清楚、不明了,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

1.指代不明

示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2、句子歧义

示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示例: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示例2:窗外的暴风雨突然渐渐地停下来。

示例3: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2.范围不清

示例1: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

示例2:玉树大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心系灾区,不仅亲临现场指导救灾工作,还派人给灾区群众送来了各种各样的救援物资和食品。

主客颠倒

示例1: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示例2:人的健康对于睡眠,就像呼吸和心跳一样重要。

否定不当

示例:司机师傅要控制车速 ,以防止追尾事故不要再次发生。

两面失衡

示例:是否努力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不合事理

示例1:成熟的荔枝大多数都是深红色或紫色。

第17篇:练习病句常见错误类型

病句常见错误类型:

(一 )语序不当

不同的语序可能表达不同的意义。语序如果不当将会使表意不明等。语序不当主要有以下种情况:句子成分顺序不当、定语状语词序不当、主客体颠倒、分句位置不当。 1.定语、中心语位置颠倒:

例:这个国家石油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石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石油”) 2.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如何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在全校教工中热烈地引起了讨论。 (“热烈地”应放在“讨论”之前。)

例: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对两千年前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进行了研究。 定语用作了状语,“两千年前”是修饰“文物”的定语,所以应该将其放在“文物”之前,而用作状语则表示两千年前已经出土,显然是错误的。 例:我们的代表团刚一到达,就热烈地受到当地人民的欢迎。

定语用作了状语,“热烈”是修饰“欢迎”的定语,所以应该将其放在“欢迎”之前。 3.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充分的主观能动性。 (将“充分”调至“激发”前,并删掉一个“的”)。 例:我们的报纸、电视、杂志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状语用作了定语,“规范”是修饰“使用”的,而不是修饰“意识”的,所以应将其提前至“使用”之前.应该是“增强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此外该句还有句子成分多余的语病,“报纸、电视、杂志和一切出版物”中“一切出版物”包含了前三个概念。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为:①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定语;②表示名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带“的”的定语要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通过背诵以下例句可以更牢固地记忆上述知识点:

他是家乡学校的(表领属)一位(数量)有3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数学(名词)男(名词)老师。

例:北京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的这件金缕玉衣是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将“新出土

的”移至“展出了”之后,并在“文物”前加“的”。)

例:千姿百态、精美绝伦的各种服饰是各民族人民互相学习和共同创造的结果。 例属于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应该是“各种千姿百态、精美绝伦的服饰”。其中“各种”表示范围,应该置前确定表述对象的范围,“千姿百态、精美绝伦”表示性质应该置后,靠近所修饰的主体。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其正确的顺序应为:①表示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示时间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③表示处所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④表示范围或频率的副词;⑤表示情态的形容词或动词;⑥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通过背诵以下例句可以帮助考生更牢固地记忆上述知识点:

那位失主为了表达谢意(表目的)昨天(时间)在电视台(表地点)又(副词)诚挚地(形容词)为

他(表对象)点了一首歌。

例:在休息室里许多代表昨天都与他热情的交谈。(应改为“热情的与他交谈”) 例:每一个立志成才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祖国建设事业有贡献的人。 状语顺序不当,应该将“将来”放在“成为一个对祖国建设事业有贡献的人”之前。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用关联词的格式是: (1)关联词+主语..., 关联词+主语.... [两个主语是不一样的] (2)主语+关联词..., 关联词.......[后面的关联词前实际上有主语,就是前面单句的主语,在这里是省略不写]

例:他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能力即使再强,也不能委以重任。 (“即使”应移到“能力”的前面) 7.主客颠倒:

例: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于许多日本企业家是不陌生的。 (应改为:“许多日本企业家对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不陌生的”。)

例: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有些陌生”的主体应该是“青年人”而不是“焦裕禄”,所以应该改成“青年人可能对焦裕禄这个名字还有些陌生,可四十岁以上的人却很熟悉”。考生要分清“对”和“对于”之间

的关系,“焦裕禄这个名字对于年青人”一“年青人对焦裕禄这个名字”。)

例: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人们对环境科学引起了重视。

(“环境科学”不是“引起”的客体而是主体,“人们”才是“引起”的客体,所以要去掉“对”字,改为“环境科学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8.分句位置不当:句子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句序不当就会造成表达混乱。存在先后顺序、轻重缓急、大小因果等关系,如果不能呈现这样的顺序,就会使人理解时产生偏差,不知想表达的重点意义是什么,也就产生了语序不当的语病。

例:为支援灾区人民,村里的人宁愿献出大米,也要自己吃玉米面。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宁愿自己吃玉米面,也要献出大米。” ) 例①由于国文刚的罪行,致使部分群众不敢搭乘地铁列车,引起他们的恐慌。

例②由于使用了新的结算办法,取消了托收承付结算方式,大力推广使用,促进了企业加强资金管理,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例③她不但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能够领会这些理论的精神实质。

【解析】①属于分句中心语语序不当,“恐慌”应在“不敢搭乘”之前,应改为“由于国文刚的罪行,引起部分群众的恐慌,致使他们不敢搭乘地铁列车。”②属于分句中心语语序不当,其中“取消”应该在“推行”之前,句子可以修改为“由于取消了托收承付结算方式,使用了新的结算办法,大力推广使用,促进了企业加强资金管理,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③属于分句中心语语序不当.“不但„„而且”表示递进关系,按照正常逻辑应该是先领会精神实质,再指导实际工作,因此句子应该改成“她不但能够领会这些理论的精神实质,而且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二)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一般包括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以及前后照应错误。 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例: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答复”和“调查处理”并不是态度,这属于主谓搭配不当,可把“是”改做“表现出”。)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汉末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英雄事迹。 动词“塑造\"”与宾语中心语“事迹”不能构成动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 ①他例:①多么渴望一个学习机会呀! (“渴望”后缺少动词“有”。)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③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

④纪念三八节的到来。

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 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班干部严肃地研究了同学们对班委工作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老师们的意见。 (“严肃”作状语,不能修饰限制“研究”,可改为“认真”、“慎重”等。) 例: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做“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 4.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

例:本世纪初,是我国实现进入wto的目标。(这是典型的主宾搭配不当。)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①学习态度的正确与否是成绩优良的先决条件之一。 (“正确与否”是两方面,而“优良”只是一方面,前后搭配错误。) ②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这句话有两种改法:把第一个分句改为两面性的“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不是深入群众”。或第二分句改成一面性的,不过句子结构要调整为“干部深入群众是做好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

③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6、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的。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应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

(“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场”。)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所谓成分残缺或赘余,指句子的主、谓、宾等主要成分或应该有的修饰成分、关联词语等遗漏或者出现重复多余,使语意表述不清楚或者罗嗦。

常见的成分残缺或赘余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①残缺:缺主、谓、宾语;缺必要的修饰成分、附加成分。

②赘余:主、谓、宾语多余;修饰成分,附加成分多余。

1、缺少主语

①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

③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

④经过志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的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主语残缺。这是1992年全国高考题第4题的D项,因为多用了一个介词“经过”,使得原句主语变成了状语,造成主语残缺。)

2、缺少谓语

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

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在“建立”前少了个谓语“完成”。)

③南堡人民经过苦战,一道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溪边。(该句缺谓语,句中主语“南堡人民”和状语“经过”,而没有谓语,若把“经过”一词前置句首,“经过南堡人民”便成为状语,“一道大坝”便成为主语,“屹立”成为谓语,这样的句子成分就不残缺。)

3、缺少宾语

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什么?“时间”不能省。)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③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宾语残缺,句中“推广”的宾语应该是“经验”,而不应是“喂猪”;在“喂猪”后面加上“的经验”句子就通了。)

4、缺少修饰成分

① 要想作出杰出的成就,就必须付出劳动。

5、关联词语残缺

①他虽然没有上过学,爱学习,现在已经 能写文章了。

②只有我们的干部自身思想作风过硬,群众团结在周围。

6、介词残缺

介宾短语在句中做状语,由于忽视或句子长,往往会出现介词缺失的问题,尤其是需要两个介词连用的时候,以及介词与连词连用,该介词与连词又同形时。

1、科学工作者需要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坦诚相待,精

诚合作。(浙江卷)

( “和”字后存在两个宾语,本需要两个介词,一个介进比较对象,一个介进对待的对象,可是由于连用又可同形而被遗漏了一个,造成缺少介词结构中的介词的问题,应在“和”前加介词“对”,与“同行”构成介宾短语。)

2、他今天特别高兴,和自己一同出国学习的好朋友见了面。

• “和”字后再加一个“与”字。

3、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2007年高考四川卷)

• 此句缺失介词“对”,“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应为“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警觉性”。另外,此句还犯了句式杂糅的毛病,应去掉“为了”。

7、缺助词“的”

1、一位海洋生物学家说,大量泄漏石油步步逼近墨西哥湾海岸线,会对当地渔业产生巨大影响

步步逼近”和“产生”的主语本来应该是“石油”,但从前边句子看“石油”作了“泄漏”的宾语,造成了后面两句的主语不明,所以在“泄漏”后加上助词“的”,让“石油”作主语,句子的语意才会明确。

2、从云龙山北望,不远处有一个高耸的土山,这便是被项羽尊称为亚父的范增墓。

“范增”后缺少助词“的”

成分赘余主要有下列类型:

1、堆砌

①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

②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

2、重复

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③全运会结束后,运动健儿们凯旋而归。

(谓语重复。“旋”就是“归”的意思,可改为“胜利归来”。) ④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

(“原因”与后“因为”重复,应去掉“的原因”或“因为”。) 3、可有可无

①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 ②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 4、应删去“的”字

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地稳定了。 ②由于历代*和气候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受毁灭。

(“历代”和“*”中间也中加“的”而没有加,为句子整齐,“气候”和“潮湿”中间也就不必加“的”。)

5.介词多余

例:经过广泛的讨论,反复的修改,新的奖酬金制度终于付诸于实施了。

(介词多余。“诸”在这里本来就有“之于”的意思,再加上介词“于”,就重复了。)

长期教学中整理的常见累赘词语,对此考点作简要分析。

1.报刊杂志。刊意即杂志,删去杂志两字。

2.互相厮打。厮已含有互相的意思,删去互相。 3.这其中.这其间。其即这,删去这。

4.见诸于.付诸于。诸是文言中的一个兼词,是之于的合音,应删去于字。 5.否则不这样。否则就有不这样之意,删去不这样。 6.大好良机。良即很好,故应删去大好。

7.十分万恶。万恶就是极端恶毒,删去十分。 8.亲眼目睹。目睹即亲眼看到,故应删去亲眼。

9.共同协商。协意思是共同合作,因此,应删去共同。 10.非常嗜好。嗜好即极度爱好,故删去非常。

11.十分炎热。炎热指天气十分热,再用十分修饰,纯属蛇足。

12.过度酗酒。酗已包含无节制之意,删去过度。

13.一致公认。公即共同的,一致意思为相同无分歧,两者重复,删一致。

14.前来光顾。顾就是到来的意思,删去前来。

15.到此光临。临也是到来。故删到此。

16.开始启动。启动指(仪器仪表等)开始工作,所以不必再用开始修饰。

17.十分优异。优异就是不一般.很好,故删去十分 。

18.十分罕见。罕意为十分,故直说罕见即可。

19.无故旷课。旷课即无故缺课,再以无故限制,实属多余。

20.热切渴望。渴望就是迫切地希望,删去热切。21.悬殊很大。悬殊即相差很大,故删去很大。

22.国际间。际就是彼此之间,因此,应删去间或将际改为家。

23.多余的废话。废就是无用多余的,删去多余。

24.多年的夙愿。夙的意思是一向有的,旧有的,删多年。

25.初开先河。先河已包含了初开的意思,再用初开修饰,纯属蛇足。

26.过高的奢望。奢即过分的,与过高的意思一样,语意重复。

27.无数莘莘学子。莘莘即众多,用无数修饰多余。

28.葱绿的大葱。葱绿就是像葱那样绿,与大葱重复,应将葱绿改为碧绿 。

29.值得可歌可泣,值得可歌可泣。可在此词中的意思为值得,故值得一词就是多余。

30.胜利凯旋归来。凯即胜利;旋即归来,胜利凯旋归来岂不是叠床架屋?只保留凯旋即可。

31.可堪称。堪已有可以,能够之意,删去可。

32.致信给。致 已有给之意,删去给。

33.更加至关重要。更加与至关重复,保留其中一个即可。

34.使人民生灵涂炭。生灵涂炭的意思是使百姓陷入泥沼。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已含使人民的意思,故删去使人民。

35.留下的遗毒。遗毒中的遗已有留下之意,连用累赘。

36.至少„„以上。至少含有最底的意思,后面搭配的应是确数,无须再用以上。

37.万一若。万一表示可能性极小的假设,与若重复。

38.切忌不要贪睡。切忌不要均表示否定,修饰贪睡不当,删去其中一个。

39.迷人的魅力。魅力就是迷人的,此词在课文《米洛斯的维纳斯》中出现过,亦当是累赘。

40.涉及到。涉及中的及就是到的意思,删去及。 41.被„„所接受。文言句式为„„所\'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被。句中用了被字后,再用所字,多余。

42.年轻的小伙子。小伙子岂不是年轻人?用年轻修饰小伙子,纯属多此一举。

43.并非是。非是文言色彩较浓的一个词,不是的意思,因此,其后不必再加是。

44.从心里由衷感谢。由衷就是从心里,故该词累赘。

45.您的令尊。令尊是敬辞,用于称别人的父亲。因此,您的一词多余。

46.没想到受到不虞之誉。不虞 就是 没有想到,与没想到重复。

47.全身被打的遍体鳞伤。遍体与全身重复。

48.将近40‟以上。将近与以上两个模糊量词重复,保留一个即可。

49.卫生洁具。洁就是卫生,只说洁具即可。

50.酒水和饮料。酒水包含饮料,删去饮料

51、邂逅相遇。邂逅里已包含相遇,故该句赘余。

52、囊括全部。囊括已含全部的意思。

53、先进楷模。楷模本身就是先进的。删去先进。

54、俩个。俩就是两个的意思。删去个。

55.突然恍然大悟。恍然指突然清醒的样子,故应删去突然。

56.第一次破天荒。破天荒这个熟语是指从来未曾有过或者是第一次,故该句赘余。

57.相互分手。分手岂能是一方的行为?故相互多余。

58.这个中原因。个中的意思是这其中的意思,已含这,故应删去这。

59 .许许多多的群众。群众是集体名词,前面不必再加许许多多。

60.刻骨铭心的难忘的教训。刻骨铭心已包含难忘之意,应删去难忘。

总之,通过以上60个典型例句可以看出,句子成分赘余无外乎以下几种:一是修饰语叠床架屋;二是词语的同义反复;三是结构上出现不该有的成分;四是修饰语与中心词重复。因此,学生只有经常注意整理一些典型例句,多积累一些感性材料,培养自己对语言的敏锐的感受力,才是做好此类题的有效方法巩固训练。

(四)结构混乱 结构混乱,又叫句式杂糅,主要有以下类型:

1、举棋不定

2、藕断丝连

3、中途易辙

4、反客为主

5、结构含混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用这种结构,时而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1.这部学术著作的作者是由北京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

(典型的句式杂糅。这是将“著作的作者是两位年轻教授”和“著作是由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两句杂糅而成,可删去“的作者”或“写成的”。)

例2.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的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句式杂糅,可去掉“在作怪”。)

例3.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后半截是“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两句式的杂糅。可去掉“从”改为“以”。) 例4.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应该在“曾被......束缚......”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例5.这种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应该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下面再列举几种常见的杂糅格式:

本着……为原则—— 本着……原则; 以……为原则 以……即可—— 以……为宜; ……即可

是为了……为目的的—— 是为了……; 以……为目的的; 对于……问题上—— 对于……问题; 在……问题上 由于……下—— 由于……; 在……下

原因是……造成的—— 原因是……; 是由……造成的 经过……下—— 经过……; 在……下

是出于……决定的—— 是出于……; 是由……决定的 借口……为名—— 借口……; 以……为名 是因为……的原因—— 是因为……; ……是原因 有……组成—— 有……; 由……组成 靠的是……取得的—— 靠的是……; 是……取得的

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在于……; ……是十分重要的 围绕以……为中心—— 围绕……中心; 以……为中心 大多以……为主—— 大多是……; 以……为主

成分是……配制而成的—— 成分是……; 由……配置而成的 是由于……的结果—— 是由于……; 是……的结果

2、藕断丝连 把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硬凑起来。

①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②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①例如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就是例子。

②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3、反客为主

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①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了,歼灭了无数匪军。

②恐怖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

4、结构含混

这样的句子可以有两种意思。

①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近几年来曾提倡过,而且产生了许多写真人真事的作品。

(句中的“产生”可以算无主句,也要以拿“创作方法”做主语,作者的意思也许是第一种,那么上半句应该改做“近几年来曾倡导过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

②在旧社会,他利用开当铺进行残酷的高利贷剥削人民。

(这句的错误是把“利用开当铺进行残酷的高利贷剥削”和“利用开当铺残酷地剥削人民”两种说法糅在一起,修改只留一种说法。)

(五)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的类型主要有语意不明、指代不明、歧义等。 1、语意不明

① 到北京参观奥运村及新改造后的“地铁”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②从六十岁到九十九岁的老太太被特许坐着车子参加游行。

③会上,对如何疏通产品销售渠道的问题,大家谈了各自的看法,但是,建议很不成熟。(“看法”和“建议”没有必然的联系,造成语意不明。)

④地对于人类、特别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而黄土对于原始社会极其落后的初级农业尤为重要。(“黄土”究竟是什么,句子并未说清,语意不明。)

2、歧义

词义两可

修饰两可

停顿两可

模棱两可等

1、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03全国卷) 例

2、我看我们单位保管就很好。

——词义两可 例

3、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04全国卷Ⅰ)

4、李幼斌扮演的马超的弟弟马良为了能与未婚妻张苇琴过上宽裕的生活,铤而走险,贪污了10万元公款。

——修饰两可 例

5、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05天津卷)

6、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利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04全国卷Ⅱ)

——停顿两可

7、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

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余元。(04全国)

8、据全国打假办对假冒严重的60家企业进行发函调查,其共耗费年打假费用1.57亿元 „„

——模棱两可

---------------------

(1)两种解释一正一误。

①一辆乳黄和深红色的电车飞驰过去。

(容易使人误会为两辆颜色不同的电车。应该把“和”字改为“夹”字,或者在“一辆”后面加“漆了”二字。)

②在几天时里,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有很大的收获,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精神非常愉快。

(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5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 应该把“逐日”改作“都有”。)

(2)两各解释都可能。

例1.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

(没说全渠有多长, 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该说“全渠144华里,现已勘测完毕”;如果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例2.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 一种权威著作”。)

例3.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歧义。“几个”放在“学校”之前,既可理解为是几个学校的领导,又可理解为一个学校的领导。) 例4.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歧义。大家“气愤”的是什么?是护林员揭发问题这件事还是护林员揭发出来的问题?如果在“揭发”后面加上一个“的”字,歧义就消除了。)

例5.县里通知他10月5日前去报到。(歧义。由于“前”在此处界定模糊,以致产生误解,是10月5日前的任意一天,还是10月5日这一天去报到?)

(3)把读者引入歧途。

这种错误在于字面上并无歧义, 但是作者的本意跟字面上的意思不同。如果按照字面讲,

就是误入歧途。

①中华民人共和国成立了,共同纲领颁布了,妇女在法律上是平等了。

②制造郑州花园口决口,直接淹没豫皖两省13个县619 万多人口。

----------------

3、指代不明

例1.学习写作是否一定要多读多写呢?从前人的写作经验来看,这是一条必由之路。 (“这”指代的内容未说明。)

例2.我认为,应该尽可能使用简化字,不要滥用繁体字,这样会给汉字规范和青少年学习增加困难。(“这样”指代不明。)

(六)不合逻辑

所谓不合逻辑,指的是由于概念使用、分类、判断失误造成的语病。常见的不合逻辑的语病有前后矛盾、分类列举不当、否定失当、不符合常理等。 1、前后矛盾

①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停下来了。 ②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斗争的无比力量。

③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④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有”与“没有”矛盾,改“没有”为“唯一”)

例5.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既然“放眼大海” ,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表述所看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可将“大海”改为“辽阔的大地”等。)

2、范围不清

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

②他们一面拚命地向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

③今天下午,我们班的任务是扫地、拔草、垫道和搞校园卫生。

(分类列举不当。扫地、拔草、垫道都是“搞校园卫生”的具体内容,不能用表并列关系的“和”来连接。) 3、强加因素

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②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

4、主客倒置

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②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5、否定失当

例1.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措施。

( “防止”和“不再”不合逻辑。) 例2.有人说他的落选与个人恩怨有关,但他反驳时非常肯定地否认不是与人人恩怨有关。(双重否定失当,句意正好相反。可删去“不是”。)

6、不符常理

例:两三百人,上千只眼睛,盯着落水者,居然没人下河救人!

(两三百人怎么会有上千只眼睛呢?不合事理。) (

七、)用词不当 1.实词用词不当

(1)成语用词不当

例1.他意识到,在这个年轻人身上迸发的火花,终将有一天会如燃烧的烈火,一泻千里。

例2.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武的海军战士,右边是一位莘莘学子。

【解析】“一泻千里”是形容水势的凶猛,不能用来形容火势.在这里可以改为“火焰冲天”。“莘莘学子”指的是众多的学生,是一个集体性名词,不能与“一位”搭配。

例3.现在,我们的城市到处可见摩天大楼,从远处看和国外的大都市没什么两样,但近看就差强人意了,在许多细节设计和创意上差距非常大。

例4.去年冬天,市场上的保暖内衣销售火爆,但西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元旦期间组织的一次抽检结果显示:西安市场保暖内衣质量良莠不齐。 (2)其他用词不当

其他用词不当包括:名词用词不当、动词用词不当、形容词用诃不当.、代词用词不当、数量词用词不当等。这些实诃产生误用通常都是由于不能精确地把握词语的意义造成的,因此考生平时要多多积累词汇表达的准确含义,避免模样两可,从而在考试中应用自如,-迅速判别。真题点击

1、第五条,„„生了一个孩子,保证不再生两个孩子的,由区、县计划生育办公室发给《独生子女证》。

2、明天我会专程拜访你,请你在家恭候。

3、精装本与普及本的定价悬殊一半多。

【解析】例1中“两个”是一个基数词,表示一共两个的意义,那么生三个或者四个是不在此列的。因此在这里应该使用的是序数词“第二个”。

例2中的“恭候”是一个谦辞,只能用于自己对别人的等候,而不能表示别人等候自己。

例3中“悬殊”是一个形容词,表示相差很远,不能带“一半多”做宾语,而应该改成“相差”。

2.虚词用词不当

(1)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关联词语是病句中经常考查的内容,题量一直较多,因此考生需要作为重点学习。关联词语

使用不当的情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关联词语的选择和使用错误,包括错误选择了关联词和关

联词的搭配不当;第二类是关联词语使用的位置不当,有时不能将所统摄的对象全部置于关联词后。

1、只有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我们国家就会富强起来。

2、如果说他们已真正学好了理论,可以在培训班毕业了,不如说他们只学会了搞形象工程的空头理论而已。

3、我不仅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4、他们不光保质超额完成了任务,我们也没有落后很出色地完成了预定目标。

5、前几年他尽管遇到了许多挫折,但他一点也不灰心。【解析】例1中关联词使用错误,“只有„„才”和“只要„„就”是两组关联词的固定搭配,此句中使用的“只有„„就”明显是错误混用了两组词语。例2中关联词语使用错误,“如果„„那么”和“与其„„不如”是两组关联词的固定搭配,此句中使用的“如果„„不如”明显混用了两组词语。例3中关联词语位置不当,“我”只是第一个分句的主语,第二个分句有自己的主语“以前反对过他的人”,因此,不仅”应该放在“我”之前。例4中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他们”只是第一个分句的主语,第二个分句有自己的主语“我们”,因此“他们”应该放在“不光”之后。例5中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尽管”放在“他”之后,表示“他”是“尽管„„但”这一组关联词连接的两个分句的共同主语,其中第二个分句不再需要主语。因此要么将“第二个“他”删除,要么将“尽管”放在第一个“他”前面。 (2)其他虚词用词不当

其他虚词用词不当包括:介词用词不当、连词用词不当等。出现错误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是

选词错误,不能表达句子所需要表达的意义;二是位置不当,不能将所统摄的内容全部置于其后。

1、我们应该把马列主义的理论来武装自己。

2、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中美合资项目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于6月12日在上海召开了成立大会的暨奠基仪式。

【解析】例1中存在其他虚词用词不当的语病。“把”字使用错误,应该改为“用”,“用„„来”才能够搭配。例2中“暨”字表示“和、与”的意思,“召开”不能同时搭配“大会”和“仪式”,因此“暨”字在句中没有自己的位置,应删去。

第18篇:常见病句的典型标志

常见病句的典型标志。

有些句子本身具有一定的标志,其语病往往就出现在那些有标志的部位。掌握了这些标志就能帮助我们“一望即知”,快速辨析句子出了什么毛病。下面就是一些病句的特殊标志:

并列短语

并列短语使句子结构复杂化,因而容易导致语病。句中出现“和”、“与”、“及”、“以及”、和“、”等表并列关系的要素时要注意并列是否合理(注意交叉、属种关系),语序是否合理,前后搭配是否恰当,是否会因“和”造成歧义。 ①名词并列要看其所表达的概念能否并列。

当几个概念并列在一起时,应分析各自的外延大小与联系。如果构成属种关系、交叉关系,那么这几个表述就是错误的。

与空中航路相对应,在沿途的地面上,平均间隔300公里左右就设有一处雷达、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设备,为“天路”上的飞行提供服务。(2006年湖北卷) [解析] “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不是设备,而是“设施”,所以应在 “设备”前补上“设施”。

②看并列短语各项是否与前后成分搭配得当。

有的主谓宾是并列结构时,应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辨析,以防出现主谓搭配不当和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

来这里聚会的无论老少,都被他清晰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妊娠女教师 酒井枫[22歳] + 超高级美妊妇泡姫 (2006年全国卷)

[解析] “清晰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及坚定的信心”与“感染了”不搭配。

③看语序是否错位。

并列成分意义上往往包含着内在的有机联系,有先后、主次、深浅、远近之分,这些联系和差别相应地直接反映在排列顺序上,成为规律性的约束,若随意改动,便会产生排序不当,尤其是动词并列要遵循动作行为发生的先后顺序。

这项基金,是对公益林管理者发生的管理、抚育、保护和营造等支出给予一定补助的专项资金。(2006年安徽卷)

[解析]应为“公益林管理者所发生的营造、抚育、管理和保护等支出的费用”。 ④看并列短语是否造成歧义。

并列的多个人或物同时出现,可能导致涉及的对象不明确,就使句子有多种理解,产生了歧义。

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余元。

[解析]语意不明,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计“三千余元”还是单“诉讼费”“三千余元”。

两面词

两面词指的是句子中出现的诸如“能否”“是否”“成败”“好坏”“优劣”“高低”之类的肯定与否定、正面与反面相叠的词语。在两面词上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两面对一面或一面对两面的不照应,检查是否患有前后失应病(搭配不当)

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掘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2006年四川卷)

[解析]

提承关系的句子,要分析前后是否统一。前面“能否”两面提,后面却以“能”或“否” 单面承;前面是“能”或“否”一面提,后面却以“能否”两面承,都是不统一的。上述十句,都是上句从两面来说,而后半句只从一面说,造成语病。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句子“症状”明显,但并没有语病。特殊情况:要注意隐含的两面(可采用补充方法)

如:①能否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将决定我们的成绩。

②他能不能如期而来,的确还是个问题。

③是否规范施工,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

否定词

在否定词方面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多重否定造成表意相反、否定词和反问句连用造成表意相反、否定词和带有否定意义的动词连用造成表意相反、位置不当。对此,可从句末的否定词依次往前推断,一看否定词的个数;二看有无暗否定词;三看句子的语气(是不是反问),看推断结果与语句表意是否相符。,检查是否患多重否定不当、正反颠倒病。

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2005年天津卷)

[解析]应改为“一是勇气,二是谋略”。 ②这所学校把学雷锋活动没有放在口头宣传上,而是强调“学雷锋要见行动”,因此效果很好。(2004年湖南卷)

[解析] “把”字句中的否定词必须用在“把”字前,该句否定词“没有”位置不当。 ③艾滋病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三大传播途径,我们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它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将会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2006年湖北卷)

[解析] “否则”意为“如果不是这样”,与“不采取紧急行动”语意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 注意

①反问句相当于一重否定。尤其是否定词用在反问句中。

②含有否定意味的一类词:“避免”、“防止”、“忌”、“缺乏”、“杜绝”“忘”等词,在辨析中易被忽略

③否定词与“无时无刻”(一重否定,“没有一时一刻”)并用时易弄错,“无时无刻不”是“时时刻刻都”的意思。

④ “否则”意为“如果不这样”,在假设复句中后一分句的开头,引出以否定前一分句内容为条件而虚拟的结果。后面不能跟“如果不这样”的句子,不然就犯了重复的毛病。

关联词

复句的语病,有很多是关联词的使用问题,主要有四种情况:关联词搭配不当,关联词位置错放,关联词不合语意,分句的顺序不合理(主要是递进关系的复句)。较难辨析的是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是否正确,解决这一难题的简便办法是:如果一个复句只有一个主语,则主语在前,关联词在后;如果一个复句有两个主语,则主语在后,关联词在前。(主语相同,在后;主语不同,在前。) 关联词的搭配:

既又也还表并列,不是而是别记错; 不是就是是不是,或者要么表选择;

不仅不但表递进,而且并且更还也; 虽然但是为转折,尽管可是加可却; 因为所以既然就,因而因此是因果; 只有和才只要就,条件还有无论都; 如果和就即使也,要是和就表假设。 ①获取信息的能力,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决定和衡量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2006年天津卷)

[解析] “成为”与关联词“也是”不能搭配,可将“成为”改为“是”

②蒙古族同胞长期生活在马背上,随身携带精制的小刀,既可以用来宰杀、切割牛羊的肉,肉烧熟了,又可以用它作餐具。(2005年广东卷)

[解析] “又”承前面的主语“小刀”,就应该放在“肉烧熟了”之前,可改为“既可以用来宰杀、解剖、切割牛羊的肉,又可以在肉烧熟了后用它作餐具。”

③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2006年湖南卷)

[解析]关联词“不只是”(表递进关系)与“而是”(表并列关系)不能搭配,可将“不只是”改为“不是”。

④槐茂酱菜口味独特,深受百姓欢迎,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所以仍然畅销不衰。 [解析]前后分句无因果关系,“所以”多余,这是滥用关联词语。 ⑤此次植树助学公益活动,不仅能加快京郊地区的绿化建设,而且种下的主要是晚秋贡梨的树苗。(2003北京高考)

[解析]递进关系前后分句颠倒了,不合逻辑事理。

介词

常出现的介词有“由于”、“通过”、“经过” “为了”、“在”、“根据”“关于”、“对于”、“鉴于”等等。在介词上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缺少主语、主客颠倒、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漏用滥用、造成歧义。

(1)以介词开头的句子,要检查句子是否缺主语。

介宾短语在句首,第二分句开头为动词,往往介词滥用,造成主语残缺。 例: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06年江西卷)

[解析]缺少主语,可删去“由于”。 (2)错用介词:

介词的误用,造成语意不通

例: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2004年浙江卷)

[解析] “关于”用词不当,可改为“对于手机质量的投诉„„”或“手机质量方面的投诉„„”。

(3)主客体颠倒:

句子中有“与”、“和”、“对”、“对于”、“关于”时,要考虑主客位置是否倒置。 例: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2004春季)

[解析] 主客体颠倒,“中国近代史”是客体,“人”是主体,应当是“人对近代史熟悉”,而不是“近代史对人熟悉”,主客颠倒。划去“对于”使“大多数中学生”成为主语。

(4)介词缺宾语:

例: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2003年全国卷)

[解析]成分缺漏。“针对”是介词,必须带上名词性的宾语,正确的说法应在“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增加或建立了石油储备”后面加上“的情况”一类词语。 (5)漏用介词:

发现了一个介宾短语,看句中是否还隐含着另一个介宾短语并漏掉了介词。注意:两个相同或相近的介词连用时,往往漏掉一个。 ①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2004年重庆卷)

[解析] 成分残缺,应在“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前补入介词“用”或“以”。 ②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2006年广东卷)

[解析] 缺少介词,可在“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前补上介词“在”。 (6)表意不明,造成歧义:

句中有介词“对”,要考虑是否限定不清,造成表意不明。

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2003全国)

[解析] 属于介词“对”限定不清,造成表意不明,有了歧义。警方“愤慨”的对象是“报案者”,还是“围观者”?

数量短语

如果一个句子中有数量词,先看其本身表达是否正确,再参照其前后(紧邻)的内容,看搭配是否相符或者表述是否明确.数量短语,检查是否患数量增减表示不当、前后矛盾、搭配不当或语序失当或句子歧义。 (1)看数词前后是否重复

注意点:大约、上下、左右、平均、以上、至少、时速每小时……或时速……、单位价格、日均、年均等等

例:①国产轿车的价格低,适于百姓接受,像“都市贝贝”市场统一售价才6.08万元,“英格尔”是6.88万元,新款“桑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元左右。(2004年重庆卷) [解析] 删去“左右”。

②这种新车型每小时时速是220公里。

③这种电子元件每件的单位价格是15元。

④这里有我国南方重要的货物中转码头,年货物吞吐量达到每年5000万吨

(2)看数词前后是否矛盾

数量短语在计量表述上应注意:增加(减少)了,增加(减少)到,前者接净数,后者要包括底数。表数量减少 (缩短、降低、便宜)时不能用倍数。平均数是确数,不是约数。 例:

①我们在本月中旬前后有个重要会议,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准备。(2004年天津卷) [解析] 表意不明,“中旬”本身就是一个表示一段时间的词,应删去“中旬前后”中的“前后”。

②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6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

[解析] “平均数”是确数,不是约数。

(3)看:句子出现数词和集合概念的名词时,考虑是否搭配。 例:①面对有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的美国队,中国队并不怯阵,整场比赛打得气势如虹,最终以三分优势战胜对手。(2004年全国卷)

[解析] “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的”陈述的是队员,而不是美国队,所以应在“美国队”前加上“队员的”。

②漫步桃园,那一排排、一行行、一树树的桃林让人流连忘返;中国后还可去自费采摘,那柔软多汁的大桃更让你大快朵颐。(2006年北京卷)

[解析]数量词定语“一排排、一行行、一树树”不能修饰集合概念“桃林”,可将“桃林”改为“桃树”。

(4)看:句子中数量词或数量词加名词与“的”、“和”、“或”,考虑是否有歧义。

例:①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2005年广东卷)

[解析] 句中定语“180多家”的位置不当,应放“单位”前面。

②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种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2005年江西卷) [解析] 句中定语“好多种”位置不当,应放在“东西”的前面。

代词

代词有人称代词(“他”、“她”、“自己”)和指示代词(“这”、“其”、“此”),用来指代句中内容,要考虑是否指代不明。前面罗列几个方面,后面代词指代不明的情况要格外注意。

例:① “东北小品火起来了!”当全面了解赵本山、潘长江等辽宁喜剧演员的小品演技及其效果时,你才能把握这句话深刻而宽广的内涵。(2004年辽宁卷)

[解析]小品演技及其效果”的“其”指代不明,应改为“赵本山、潘长江等辽宁喜剧演员的演技及其小品效果”,让“其”指代喜剧演员。

②由于这次交通事故,淮海路宛平路地段的交通为此封闭了近三个小时。 [解析]重复,“为此”就是“由于这次交通事故”

判断动词

当句子的谓语是“是”(也是、就是、总是)、“成为”时,一要考虑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是否一致,是否搭配不当。遇到这种情况,只需用紧缩法找主干就可辨明正误。二要考虑是否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

例:①幸福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对生活产生的种种愉快,欣慰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评价。(2005年天津卷)

[解析]主语“幸福”和宾语“评价” 搭配不当。删去“和评价”。 ②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2004年福建卷)

[解析]是“这是由于……”和“……所决定的”的杂糅。

时态助词

“已经、立刻、正在、刚刚、将要”等副词常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着、了、过”等助词常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状态,混用这些副词、助词,就会造成前后矛盾语病。

例:①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2001全国)

[解析] “日前”意思是“前几天”,表示时间已过去;而“正在……中”表示行为仍在进行中,

“日前”与“正在”不能连用。

②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我国煤炭出口,同时也将对国内正在实施的煤炭走向市场的战略举措起到了极好的推动作用。

[解析] “了”表已然语气,和表将然的“将”矛盾,不合逻辑,应去掉“了”字。

第19篇:关联词+病句的常见类型

病句的常见类型: (1) 搭配不当:他知道自己错了,心情很繁重。

(2) 前后矛盾: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挤进了展览馆。

(3) 成分残缺:公园里开满了。

(4) 用词不当:班长把同学们的意见反应给老师。

(5) 重复啰嗦:他经常回忆起过去的往事。

(6) 词序颠倒:两个新旧社会,真是天壤之别。

(7) 指代不明:小刚和小华一起做作业时,他不小心把他撞了一 下。

(8) 大小概念并列:南京是我国六大古都。

(9) 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10) 归类不当:农贸市场有西瓜、白菜等水果。

(11) 一个动词两个宾语:昨天上午,他戴着一顶帽子和一件大 衣出门了。

(12) 不合情理:农民们冒着凛冽的寒风收麦子。

(13) 褒贬不分:他们几个勾结合作,打击了犯罪分子。

(14) 比喻不当:万里长城像一条长蛇。

修改病句方法: 修改病句是有方法可寻的,一般需掌握好“一读二找三改四检查”。

1、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本意是指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修改病句的前提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只有弄清句子的本意,才可能正确修改。

2、找,确定句子的病症。要修改病句,先要找到句子的病证,确定病因。一般我们可以根据所学过的几种病句的常见原因,帮助查找病症。

3、改,对证下药。根据语句的病症及原因,经过认真思考,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动手把错的地方改正。

4、检查,改完后还得重读一两遍,看看有毛病的地方是否都修改了,修改的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句子的原意„„

小学语文关联词分类大全

1.转折关系

尽管„„可是„„、虽然„„但是„„、„„却„„、„„然而„„

2.假设关系

如果„„就„„、即使„„也„„、要是„„那么

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也„„、即使„„也„„ 不仅„„而且„„、一边„„一边„„、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既„„又„„、不是„„而是„„

3.承接关系

一边„„一边„„

4.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不光„„也

不是„„就是„„、是„„还是„„f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这种行为的目的。

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

例:你快让他进去,以免闹情绪。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着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如下毛病:

5。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此„„

1、错用关联词语

例: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封为殿师太尉。(应把“为了”改为“因为”)(也可以把“就”移到“因为”前面)

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

辨别非关联词的连续语

有些短语看起来比较像关联词,但是并非关联词。譬如像“一会儿„„一会儿„„”“一下子„„一下子„„”等等,这些都不是关联词,也不是排比句。排比句是拥有三个或三个地方以上的相同词语连成的词语。像这种词语相同却不到三个的词语只能算是连带词或者连续词。

常见关联词

1.因为„„所以、2.不但„„而且、3.与其„„不如、4.宁可„„也不、5.之所以„„是因为、6.如果„„就、7.只要„„就、8.既然„„就(那么)、9.即使„„也、10.无论„„都、11.不管„„都、12.不仅„„还、13.虽然„„但是、14.不是„„而是15.既.....又...

注意

懂得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

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例如:“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取得胜利。”这个句子没有使用关联词语,可以看作是并列关系。如果加上不同的关联词语,句子的关系就起了变化:

1.因为我们共同努力,所以竞赛取得胜利。

2.如果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3.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这样,第一句成了因果关系,第二句成了假设关系,第三句成了条件关系。在我们平时的说话、造句或作文当中,究竟选用什么关系,这就要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来确定。

要注意配对使用关联词语

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例如:

1.只要经常锻炼身体,才会增强体质。

2.他宁可挨打,不如泄密。

3.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他却是按时到校学习

第一句,“只要”应与“就”相配,“只有”应与“才”相配,“只要”与“才”搭配不当,应把“才”改为“就”。

第二句,“宁可”应与“也不”相配,“与其”应与“不如”相配。句中“宁可”与“不如”搭配不当,根据两个分句的意思,最好是把“不如”改为“也不”。

第三句,“不管”与“却”搭配不当,应把“却”改为“都”。

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

例如:

1.虽然今天天气十分寒冷,却清洁工流下了汗。

2.今天,我们班搞演讲比赛,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不但上台演讲了,而且从小不爱说话的小明也上去演讲了。

第一句,“却”表示转折的意思并没有错,可是,一念原句就给人不通顺的感觉。如果把“却”放在“清洁工”之后,句子就通顺了。

第二句,让人念起来感到很别扭,如果把“不但”放在“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前面,句子就顺畅了。

该用关联词的地方不能缺少关联词

有一部分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可根据情况省略其中的前一个,如“不但„„而且„„”,可省去“不但”、“虽然„„但是”,可省去“虽然”。但一般不能省去后一个的“而且”、“但是”。如果只用前一个关联词语,而省去了后一个关联词语,句子间的关系就会不明确,句子的意思也会表达不清。例如:

1.自从开展“一帮一”的活动以后,不但加深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2.如果我们齐心协力,把这件事情办好。

第一句在意思上有递进的关系,但缺少了一个与“不但”配对使用的关联词语,让人读了以后,感觉话没有说完,递进的关系也不清楚。如果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前面加上“而且”或者“并且”,不但递进的关系明确了,句子的意思也清楚了。

第二句是假设关系的句子,前面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后一分句表示结果。因为缺少与“如果”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就”,句中的结果就不明确,让人读后也有一种话未说完的感觉。要是在“把这件事情办好”之前加上“就能”,句子的意思就清楚了。

不要滥用关联词

例如:

1.他自己不跟老师讲,并且要我讲。

2.我的成绩差,可是我能虚心地向老师请教,但是诚恳地向优秀同学学习,所以我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一句应该是转折关系,不是递进关系。滥用“并且”,使语意表达不清,应把“并且”改为“却”。

第二句,滥用“但是”,应删去

第20篇:常见的6种病句类型

一、常见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多表现为句子成分次序颠倒,或复句的句序不当和对应不当。 1.多项定语或多项状语内部语序颠倒。

①如何迅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个教师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 ②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一辆旧西德“奔驰”牌轿车有时可换两辆新的日本轿车。 ③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④留在幼儿园里的孩子,都一个一个甜蜜地睡在新钉起来的木板床上。

2.定语和状语的次序颠倒。

①从丹麦引进的肉乳两用,将量多质高的为我国人民提供肉和奶。 ②这个问题在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议论。

③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④他们完成了差不多两辆车的运输任务。

⑤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工作,就可能会出问题。 ⑥李老师呼哧呼哧累得直喘粗气。

3.复句的词序、句序不当 例如:你因为不努力学习,(你)所以成绩下降。(同一主语) 因为你不好好学习,所以老师很为你的成绩担心。(不同主语) ①你如果再犯类似的错误,学校就有开除你的危险。 ②天气不管发生怎样的变化,他还是坚持到体校去锻炼。

③居委会设立报刊投递点,不仅解决了居民们的信件收发问题,而且使居民们订上了报纸。 ④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4.句子内容对应不当

中国同日本的战争,是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他舍己救人的精神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2.动宾搭配不当

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纪念“三八”节的到来。 3.主宾搭配不当

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竹画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 4.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1)你知道每斤蜂蜜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2)大家正在严肃地研究着出现的这一新情况。

(3)司马文华的立场站得很牢固,感情也表现得很丰满。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不管学习工作条件多么艰苦,师生们也不怕。 6.成分内部相关成分搭配不当

那些水平优越、译文精美的译作本身也成为我国文苑的珍宝。

(三)成分的残缺或赘余 1.成分的残缺 (1)主语残缺

由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和出身的阶级的局限,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2)谓语残缺

张海迪身残志坚的故事,我们很受教育。 (3)宾语或中心词的残缺。

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我们必须按照毛主席关于“语言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的教导。

2.成分的赘余

(1)在正义的审判面前,日本战犯和中国的汉奸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2)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3)我在心里真是由衷地感谢他。

(4)听了他的话,爸爸也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四)结构混乱

1.主动句与被动句杂糅

例如:对于滥用方言的做法应当受到严肃的批评。 2.“把”字句和被动句杂糅

例如:他那满脸的皱纹特别深,把本来挺大的一双眼睛也被挤小了。 3.陈述句和疑问句杂糅

例如:你不认真调查研究就动手写,那怎么能写出好文章是可想而知的。 4.“把”字句和“使”字句杂糅

例如:我们要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先进水平。 5.结构的冗余造成的杂糅

①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 ②我们厂的年产值比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相比增加了三倍 6.中途改换话题造成结构混乱。

①考场是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

②一位社员向国家捐献了一枚古代玉佛珠,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

(五)表意不明

1.歧义是指一个句子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从而造成语意不明的错误。例: (1)五个会议的代表今日到京。

(2)这是一位知识渊博的王老师的得意门生。 2.造成歧义的原因

(1)结构不当,如“他看见我们显出很高兴的样子”

(2)选用句式不当,如“现代文学奠基人的鲁迅” (3)缺少必要的成分,如“每个人都要穿好衣服”

(4)词序不当,如上两个例句中的“五个”和“知识渊博”。 (5)指代不明,如“李师傅很关心自己的健康”

棺材后面跟着三个妇女——死者的母亲和她的两个女儿。 (6)多义致误,吴长福今年才20岁,是应届毕业生。 小李说:“老王这人真黑。”

(7)多音致误,还欠款1000元。

(8)对介词或介词短语的不同理解致误,例如: 在鲁艺时,只有我跟她学过钢琴。 他在火车上画广告。

(9)对句子结构层次的不同理解致误,例如: 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3.消除歧义的方法

(1)补充必要的语言环境来明确语意。 例如:开刀的是他父亲,(他请假是去医院护理。) (2)通过重音、停顿来排除歧义。 例如:你为什么打他? 我想起来了。 (3)通过加标点或加符号等来排除歧义。 例如:中国女排打败了日本女排得了冠军。

(4)对结构进行合理的切分,恰当的安排语序。 就像前面所说的例子,“五个会议的代表今日到京”,如果改为“会议的五个代表”就没有歧义了。

(六)不合逻辑 1.用错概念

(1)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

名词的误用:每个考生都愿望取得优异的成绩。 动词的误用:这次试验是否成功,还是个怀疑。

形容词的误用:简简单单的两句话,顿时增加了我们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 (2)虚词的误用

①介词的误用: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和千辛万苦对一位出生入死的红军老干部是非常熟悉的。

②助词的误用: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3)词义误用

①每天记住三个词汇,一年就能记住一千多。 ②高高的珠穆朗玛峰巍然矗立在青藏高原上。( ③这次考试成绩的不理想,令父母感到很绝望。

④战争以在平时无法与之相比的强大的创造力,把一个平庸的人,塑造成一个有种的勇士。 ⑤太阳和月球每天都东升西落。

⑥对于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有些人大放厥词,说些不刊之论。 (4)代词使用不当

①几次投篮失败,体育测试不及格,他的心情是什么呢? 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狂人日记》是第一篇小说,他大声疾呼,用他那尖锐辛辣的笔批判了吃人的旧世界。 2.偷换概念 例如:“扬州八怪”并非都是扬州人,其实指的是形成于扬州的八位画家的某些共同特征,或曰扬州画派。 3.大小概念混杂

例:当时一些中学设在各个工厂、企业、单位里。

辽阔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矿物,抚育着各种生物和鱼类。

许老师常为班里的贫困学生买一些日常用品:衣服、球鞋、手帕、衬衫、拖鞋等。 4.推理不当

你不革命,你就是反革命。 5.一面与两面不协调

①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②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6.前后矛盾

①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 ②汽车忽然渐渐地停了下来。 ③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7.否定不当

例:春游前,老师反复强调要防止不发生事故。

谁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呢? 8.强加因果

温度计的水银柱逐渐上升,所以天气一天天暖和起来了。 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 因为他来自北方,所以思想上非常守旧。 9.范围不清

只要有了水,作物就可以存活,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10.主客颠倒

例如: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 再如:

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②去年的学习成绩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1、由于当天的M1011接到顾客投诉,发现其工件表面有凹凸不平的现象,所以所有的产品均需要进行烘烤返工,所以造成送货不及时而缺件。

2、对此问题现象以后均需做产品标准库存。

3、在4月6日晚上用的压敏胶,在用过滤袋子时,无法过滤。

4、现外购回来的柳工膨胀钉(浅灰色)因钉子边角有毛边飞边在生产过程中每颗钉子都要用刀把毛边修平才可以转序进入下道工序制造给我在制造过程增加了人工和时间的成本

5、3月5日,下料人员在下DBJ-M301时,发现汽车革表面有大量异物,且有异物处开有裂口,约20㎝长。

6、不平、不标准的支架按工程师、整改方案整改实施。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辨析病句,是考查对病句的识别与分析,有了这种能力才可能对病句进行修改。\"正确使用词语\"一条已有涉及;《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六种病句类型大致有如下情形: 1 语序不当 (1) 名词修饰语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一位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

下面是多项定语次序不当的例子:

① 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

② 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表性质的\"无穷的\"应紧靠中心词) ③ 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 下面是定语误放状语位置的例子:

① 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一连串\"应修饰\"事情\")

② 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广泛”应修饰\"讨论\",\"地\"改为\"的\") 下面是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的例子:

我国石油的生产,基本供应国内。(\"石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石油\") (2) 动词修饰语

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须特别注意的是:

① 先时间后处所;②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形容词;③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语;④不要弄错修饰对象。 看下面的例子:

①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上一世纪\"应放在\"这 片神奇的土地上\"前)

② 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被列强\"应放在\"任意\"前)

③科学家急于对兰花在最有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进行研究。(“急于对兰花\"应放\"进行\"前) ④国有15个洲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与白人\"应修饰\"平等\") ⑤大家就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广泛\"应修饰\"交换\") ⑥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陆续\"应修饰\"有\") (3) 关联词语的位置

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后面) 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2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常见语病,是高考测试的重点,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此类语病题。 (1) 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的变化。(\"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③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2) 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如:①纪念三八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而不是\"到来\"。)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④ 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而是\"改正\"。) (3) 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 (4)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如: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这句话有两种改法:把第一个分句改成两面性的\"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或将第二分句改成一面性的,不过句子结构要调整为\"干部深入群众是做好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

③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 (5) 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例如: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就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不能入场。

\"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quot;。

3 成分残缺或赘余 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如:①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了„„\")

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抱着\"的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

(2)缺接?br>例如: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quot;。)

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也许是\"建立与加强\"的?\"建立与加强工作\"又讲不通,在\"建立\"前少个谓语\"完成\"。) (4) 缺宾语

例如: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赘余 (1)堆砌

例如:①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环境\"应删去。)②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掌握\"应删去。) (2)重复 例如: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第

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3)可有可无

例如:①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应删去\"的距离\"。) ②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应删去\"离现在\"。) (5) 应删去\"的\"字

例如: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的稳定了。(加了\"的\",句子转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

②由于历代*和气候的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受毁灭。(\"历代\"和\"*\"中间也可加\"的\"而没有加,为句子整齐,\"气候\"和\"潮湿\"中间就不必加\"的\"。)

常见病句
《常见病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