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城镇园林绿化十三五规划编制大纲

发布时间:2020-03-04 00:33: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附件2

城镇园林绿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编制纲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林业大学 二零一四年七月

1 前言

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步发展,是当前资源和环境约束日趋强化所提出的迫切需求,因而对城市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规划现状与形势

(一) “十二五”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回顾(略)

(二)面临形势---机遇和挑战

1.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对城市园林绿化提出更高的要求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对城市园林绿化提出前所未有的要求。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城市园林绿化事业是落实国家生态文明战略提出优化城市发展格局(节约利用资

2 源,实施生态修复以及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实现“生活空间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行业。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设立了有18个主要发展指标的城镇化指标体系,明确强调城镇集约发展和绿色发展,设立了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的上限,以及可再生资源消费、绿色建筑、建成区绿地率以及空气质量等资源环境指标。这些指标和要求的设定,将成为新型城镇化是否达标的硬性指标。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指标体系使园林绿化成为重要的考核内容,也是新型城镇化是否达标的关键因素。

2.新型城镇化为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拓展新思路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注重城市文化和自然景观的保护,要做好相关规划和统筹衔接,避免千城一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的创新规划理念,指出:要“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历史文化街区、民族风情小镇文化资源挖掘和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保存城市文化记忆”。城市园林绿地是践行这一理念的重要载体,保护自然景观,传承历史、传承文化,突出区域的人文特色和历史特色;保证城市历史机理通过生态绿地得以保存,地域文化依托园林绿化予以传承。城市拥有足量的园林绿地,自然洁净的水系,完整的文物保护区,以及合理的城市基础设

3 施建设用地,才能实现城市健康可持续的运行与发展。 “人的城镇化、环保的城镇化、有文化传承的城镇化”,是新形势下对城镇园林绿化行业发展的具体要求。国家新型城镇化提出的集聚效率高、辐射作用大、城镇体系优、功能互补强的城市群,以及不同功能定位小城镇发展,将成为新形势下城市园林绿化行业落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发展方向。

3.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为城市绿线管控提供坚实保障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首次提出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城市绿线是城市规划确定的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界线,是生态红线在城市规划区的具体实施线。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要保障城市园林绿地的足量与高质。通过城市绿线的严格控制,处理好建设发展关系,落实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工程。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战略部署,立足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以改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和提升城镇公共

4 服务的均等化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景观水平和质量,增加防灾避险能力、减少热岛效应、节能减排、大气污染防治,以及促进文化传承、提供市民休闲健身、科普教育等方面的综合功能,科学研究、统筹规划,优化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强化绿线管控,提升园林绿地建设和管理水平,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创新管理,促进城市生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因势利导,突出重点

重点围绕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方向,研究城镇集约发展和绿色发展新要求,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条件下园林绿地发展新思路,发挥园林绿化在优化城市发展格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宜居生活空间和山清水秀生态空间的总体作用,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目标。

2.以人为本,提升质量。坚持把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紧密结合,通过生态园林城市、园林城市(县城)建设,完善城市园林绿地均衡分布和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建设水平,大力推进节约型、生态型和功能完善型的绿地建设。

3.统筹规划,完善结构。加强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专业规划的协调衔接,统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现状与未来城市发展需要,结合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制定规划目

5 标,统筹城乡,完善城市绿色安全格局的建立,促进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4.生态优先,文化传承。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强对城市所依托的山体、河湖水系、林地、生物物种等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形成特色鲜明、符合实际的规划建设模式。

5.政府主导,创新推动。研究行业保障政策,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的长效机制和监管体制;加大技术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的建设,提高科技对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支撑力度,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在保障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金融机构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三)规划目标

“十三五”城市园林绿化以保护城市生态安全和健康,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传承历史文化,优化城市景观水平为核心,基于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依法依规,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结构性绿地建设,提升园林绿地综合功能;研究推进城市绿地与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积极探索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低碳生态城的构建模式;建立和完善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技术体系与标准规范,全面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创新行业管控机制,加强对城市园林建设的管控和引导。

三、主要任务

(一) 健全园林行业法律法规体系

6 开展新形势下城市园林政策法规的研究,建立行业建设管理保障体系,大力推动行业法律法规的完善,推动技术标准的制订。

加快修订《城市绿化条例》,《国家重点公园管理办法》、《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推进《城市园林法》立法工作;研究制定《城市公园绿地管理办法》;组织修订《城市动物园管理规定》。

(二)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

加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研究和指导,结合新形势下城镇化发展对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的要求,针对现有城市绿地结构布局和城市安全格局进行研究分析,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综合生态效益,提出指标性要求。

1.推进城乡一体的绿地系统规划布局

以生态安全承载为基础,研究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和基于流域生态安全的功能性绿地系统,积极推进大城市环城绿带、区域绿道网、生态廊道以及城市绿廊的建设与发展;推进城郊用地的生态修复和城市棕地建设;推动结构性绿地建设,完善城区绿地均衡分布。

2.研究新形势下绿地管控指标

3.全面实施绿线管制,落实生态保护红线 明确城市绿线与生态红线的关系。

(三)全面提升园林绿地质量

完善提升城市绿地的综合功能,推动园林绿化由重数量

7 向量质并举转变,从单一功能向复合功能转变,突出文化功能,强化园林绿地在环境保护、防灾避险、净化生态等方面的综合功能。

1.提高绿地生态效能

持续开展城市园林绿地生态功效的研究,通过园林植物种类及配置的调整,提升园林绿地降温、减噪、降尘等综合生态功能。

2.完善绿地综合服务功能

3.提升公园绿地文化艺术水平,传承文化

(四)统筹协调园林绿地与城市综合管理

研究梳理城市园林绿化的综合效益,研究园林绿化与节能环保等相关行业关系,通过统筹协同发展,进一步拓展延伸园林绿化行业范畴,体现行业特有价值,提升行业地位和影响,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做好园林绿地与城市水生态系统的结合

结合城市河湖水系生态保护与治理修复,开展重要城市滨河滨湖生态缓冲带建设;进一步推进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

2.做好市区绿道与城市慢行系统的衔接 3.完善城市应急避险公园的建设

4.做好城市公园绿地服务提升与城市旅游发展的有机协调

5.推动城市土地综合利用,做好城市广场用地与地下

8 空间、立体绿化的结合发展

(五) 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物引种驯化 加强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物引种驯化研究,对城市园林植物品种的筛选、培育、更新和相关园林苗木产业、园林工程建设行业发展进行规划。

1.强化城市生物多样性普查,推进城市生物资源库建设

2.加大植物园和动物园生物基因库建设 3.推进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

4.开展区域自然生态资源的调查与保护规划 5.持续进行城市园林植物适宜种类的筛选与培育 6.推动园林科研机构的恢复与发展

(六)全面提升城市园林绿地管控水平

坚持以园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以城市园林为核心的城市建设管控水平。在园林绿地分级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城市园林绿地的管理标准与定额,细化考评标准与机制,研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1.完善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 2.进一步推进节约型园林建设与管理 3.推动城市重点公园的发展

4.继续推进园林绿地病虫害生物防治 5.全面建立园林绿地动态监管 6.开展城市园林综合评估

9

(七)园林绿化行业基础能力建设

加强园林绿化行业的能力建设,完善行业体系发展,加强信息化和人力资源建设,坚持推动注册风景园林师等制度建设。通过健全资质准入与管理、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积极探索园林绿化建设的市场融资模式,进一步规范完善市场竞争与监管,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快速跨越发展。逐步推广数字化、精细化园林管理。

1.建立城市园林绿化监管平台

2.推进行业法律法规体系的研究和建立,完善技术标准 3.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

4.强化行业培训宣传,提升社会对行业的认知水平5.推进以注册风景园林师为核心的园林行业多层级技术队伍建设

(八)积极推进行业改革

结合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和要求,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布局重点园林绿化建设项目,明确建设周期和资金来源。要争取增加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资金投入、加大信贷支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等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

四、重点工程和投资

(一)重点工程

10 与2013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计划开展的2013——2018年项目建设相结合(全国288个城市公园防灾避险改造建设等项目)。

1.园林绿地功能提升

提升园林绿地的生态、文化、服务等综合功能。 ----公园绿地500米扫盲工程 ----园林绿地增效提质民心工程 2.城市湿地资源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开展城市生物多样性普查,建立城市生物多样性管控机制;构建城市园林绿地资源库。

----城市生态资源入库工程 3.城市绿廊和绿地空间拓展 推进城市绿道和立体绿化的发展。 -----古树名木及后续资源保护工程 4.城市生态修复和产业用地改造提升 荒山、破坏地的生态修复 废弃地的土壤改造和再利用 ----大环境生态建设工程 5.园林绿地管理 园林绿地监管平台 园林绿地生物防治 ----园林绿地健康工程

11

(二)项目投资和资金来源

1.研究建立城市园林绿化资金渠道和融资机制 2.借用城市水生态安全、适应气候变化、绿色生态城等专项资金

3.社会资金

五、规划实施与考核

(一)明确责任主体,理顺运行机制

(二)保障资金投入,拓展投资渠道

(三)科学实施规划,统筹行业发展

(四)健全法规配套,强化监督管理

(五)加强人才培养,突出科技支撑

(六)加大社会宣传,激发市场活力

(六)推进动态管理,健全监测评估

“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

“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河北省城镇供热“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

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

河北省城镇排水(雨水)防涝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大纲

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情况汇报 推荐

大学“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版)

全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讲话稿

在“十三五”规划编制座谈会发言

城镇园林绿化十三五规划编制大纲
《城镇园林绿化十三五规划编制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