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规划编制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4:06:55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德宏州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汇报

德宏州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汇报交流材料

以村庄规划工作为契机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德宏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辖芒市、瑞丽市和梁河、盈江、陇川三县,国土面积11526平方公里。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总人口121万人,居住着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五个世居少数民族。德宏州除梁河县外其余县市都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503.8公里,有瑞丽、畹町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和章凤、盈江两个国家二类口岸。德宏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是一个美丽、神奇、富饶的地方,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

为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要求,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云南省村庄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和《关于下达2010-2012年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的指示精神,到2012年年底完成全省13.3万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达到村庄规划100%全覆盖。德宏州完成全州3190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其中行政村253个,自然村2937个。德宏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在州委州政府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

指导,扎实推进我州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2010年10月11日全省村庄规划工作会后,我们立即将会议精神向州委、州政府作了专题汇报。州委常委会和州政府常务会专门对村庄规划工作进行了研究,并对尽快启动全州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作了指示。2010年11月3日,我们召开了全州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会上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和工作部署,深刻认识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举措,对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通过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为扎实推进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到2012年全面完成我州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目标。州级成立由州长任组长的村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加强了对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导、协调,做到机构健全、保障有力,同时,州村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德宏州村庄规划编制实施方案》,组织完成了行政村、自然村收资和说明书样版,为各县市村庄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之后,各县市

结合实际,组建 “三结合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组,全面协调并具体负责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为我州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全面扎实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扎实推进,打造特色

在我州村庄规划工作有效开展的同时,州委州政府提出,结合此次村庄规划编制,着力打造我州重要交通沿线村庄建设,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交通沿线的农村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便捷的交通优势和相对较好的经济基础,打造一批视觉效果良好的新农村建设景观线、景观带,进一步凸显我州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特色,促进我州新农村建设工作上档次、上水平,提升我州对外形象,扩大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效果,增强辐射带动力。根据州委州政府的指示精神,我们对我州辖区内,位于杭瑞高速公路(德宏段)、320国道(德宏段)、S233省道、潞梁路两侧的村庄进行调查统计后,向州委州政府作了汇报请示。

四、真抓实干,初见成效

各县市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在州村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一是由州级组织设计单位,就我州主体少数民族傣族、景颇族民居,进行民居建筑方案设计。并根据不同的经济条件,设计了11个傣族民居方案和6个景颇族民居方案,为自然村建设规划提供参考。二是各县市在资金困难,技术人员的紧缺的情况下,充分用好现

有资源,采用数字化地形图和卫星影像图的方式,全面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截至目前,我州共完成了行政村规划27个,自然村建设规划339个,州补助规划资金175.4万元,省补助资金175.4万元,其余村庄正在组织规划编制的前期收资和地形图测量工作。三是组织县市规划管理和技术人员到省上进行培训,对提高我州村庄规划管理人员法律法规和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增强业务技能和工作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四是村庄规划编制完成情况列入年终检查考核内容进行通报表彰或批评,做到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年未有考核。

德宏州与其他州市相比,社会经济基础薄弱,农村更是贫穷落后,村庄规划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难题,村庄规划建设工作更是任重而道远。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克服困难,在总结经验和学习先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村庄规划建设工作力度,采取更加切实可行的措施,把我州村庄规划建设进一步引向深入,取得实效,让村庄规划成果惠及广大农村千家万户,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色添辉。

推荐第2篇:商业网点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汇报

2005年,根据哈市商务局的文件精神,我市成立了以主抓商业工作的副市长为组长的编制小组,安排资金8万元,抽调专人对全市及所辖乡镇各商业网点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并登记造册,在此基础上我们编制出《双城市商业网点十一五规划》,并且得到市政府的批准。

我们希望藉此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努力建设“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整合我市市场格局,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提高资源配制效率,强化各大市场的有效监管,提高对外进出口的比重,积极构建“区域经贸中心,重要的食品交易集散地,对俄贸易航母、哈尔滨都市圈的卫星城”。

一、规划目标

1、近期目标(2006年—2010年)(“十一五”规划);

2、远期目标(2011年—2020年)。

二、规划原则

1、符合双城市整体经济发展,符合双城市城市整体规划,符合双城市城市交通发展的原则;

2、符合以人为本,符合居民消费习惯和消费特点,远近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

3、坚持可持续发展,符合结构调整、布局优化、改造和新建设统筹的原则;

4、规划调控功能和市场机制基础作用相结合原则。

三、规划内容

1、近期规划

煤炭市场:将现有的煤炭市场扩建为65万平方米、能容纳30家营煤业户服务功能完备、现代化管理的煤炭大市场。建成功能强、项目多、规范化管理的旧机动车市场。

医药市场:在市内建立4个营业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的大型药品超市,大的农村小城镇设立四个。经相关部门许可,为村所室统一代购药品。搞好北药开发,建立10个中药材种植生产基地。

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在老城区西北域城郊原化肥库建立农资大市场,面积25000平方米,储肥3万吨,辐射50公里,成为全市农资商品集约地。

商业流通企业:建立批发企业两户,一是双泰蔬菜批发市场,二是南门外永和水果批发市场。筹建四座综合大型商场。

木材交易市场:拟在市西郊现木材批发市场基础上,扩建占地5平方公里,年贸易加工木材500万立方米的交易市场。

2、远期规划

时间界定(2011—2020)

重点建设与食品工业配套的东北最大的哈南食品批发市场,重点发展以建恒物流为骨干的物流业市场,重点打造与对俄贸易区相配套的对俄批发大市场。建立依托哈飞的汽车配件市场,建立依托俄罗斯资源的建材批发大市场。实现餐饮业20家企业建立国内连锁企业,实现30家餐饮企业成为知名品牌。完成我市名优工业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实现药品零售企业连锁经营。

四、重点工作安排

2005—2006年

重点建设新城区龙升购物广场,建设面积10000平方米,设有大型超市。重点改造龙华农副产品市场,实现专业化经营。重点打造商业步行街实现专业、特色经营,成为双城文化精品街。目前这项工作已经提前完成。

2006—2007年

重点建设西门外建材大市场,建设万米交易大厅,实现专业化管理,使之成为东北最大的建材批发中心,重点加快俄罗斯木材的进口,着力发展配套的木材深加工企业。

加快周家轻纺大市场,新兴蛋禽批发大市场,兰陵肉牛交易市场,五家劳动力、服装加工市场提档升级,建设区域性知名的商品集散地。

2007—2008年

将现有的煤炭市场扩建为65万平方米、能容纳30家营煤业户服务功能完备、现代化管理的煤炭大市场。

2006年——2008年

利用千村万乡工程在全市乡镇建设27家农资和农家店。

2007——2010年

重点建设新兴项目园区对俄贸易区对外出口贸易批发市场,着重发展机电、轻纺、食品等专业批发。

推荐第3篇:编制工作汇报

立足本职

开拓创新

推动泾川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又快又好发展

——在县编办事业单位登记考核工作会议上的汇报

泾川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 (二○一一年五月十七日)

泾川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成立于2004年5月,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正科级建制,编制23人。主要职能是受县建设局委托在城市规划区内(含风景名胜区、开发区、科技园区)相对集中行使市容环境卫生、规划、绿化、市政、环境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全部或者部分行政处罚权。重点工作内容:严管“三街一路”(泾州街、中山街、安定街、泾灵路)和1000多户门店、400多户街道固定摊位、300多户街道流动摊位的有序经营;全面整治“六乱一明”(乱摆摊点、乱停乱放、乱泼乱倒、乱贴乱画、乱堆乱建、乱搭乱挂、明火明灶);从严监管广告牌匾设臵、沿街宣传及各类商业活动、城区建筑施工场地和临时占道;从重处罚门店延伸、乱倒建筑垃圾和破坏市政公用设施的行为。

泾川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现有职工36名,其中:科级干部1名、公务员4名、职员1名、工勤人员2名,聘用人

员28名。办公地点设在县城关镇建设路1号,为县财政2008年7月划拨的国有资产,共计600多平方米,其中:办公用房14间,仓库4间,设施用房3间。

一、主要工作实绩

(一)举全力,抗极限,为街路改造工程保驾护航。2010年4月县城街路改造工程开工以来,我队除了正常履行市容监管职责外,还承担了交通管制、施工现场秩序维护和工程材料的防盗安全等项职权范围之外的工作。面对复杂的局面,针对繁重的任务,我们认真分析研究,明确工作职责,分解工作任务,变“一人抓”为“大家管”,使人人明白要“干什么”、由“谁来干”、该“怎么干”。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全体队员坚决服从现场指挥,积极满足施工进度需要,人行道铺砖时围栏拉网、疏导行人;路面铺砂罩面时管制交通、疏导围观群众。施工人员下班后,队员继续加班保护施工现场,禁止行人踩踏和车辆碾压,保护施工材料不被偷盗。在整个街路改造工程中,全体队员密切配合,加班加点,固守工作岗位,有时全天连轴转。尤其在看护工程材料和铺路洒油过程中,从大队长到一般队员,有时加班到凌晨2点,甚至通宵不休息,次日6:30又照常上班,真正进入了忘我的工作境界,达到了超常规、抗极限的工作状态,为街路改造工程提供了良好的施工环境,确保整个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抢抓机遇,重拳出击,彻底整顿乱排污水行为。雨污管道不分、雨污混流是多年来制约我县城市品位提升的顽症,特别是每到夏季,排污管道臭气外泄,城区空气质量急剧下降。根本原因是沿街部分单位及门店排污设施不健全,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排雨渠道造成的。我队审时度势,果断决定抓住街路改造的有利时机,彻底治理乱排污水行为。在上门宣传、发放排污整顿自查通知书后,我们深入街路改造现场,实地查看沿街单位、门店排污设施运行情况,对无排污设施或排污设施运行不正常的单位和门店,责令限期整改。共计整改包括芙蓉宾馆、劳保局等39家单位和门店;依法关停北新街工商局楼下拒不整改的餐饮店1家,限期搬迁新建街不具备改造条件的餐饮店8家,责令停业整改1家。这些执法措施的实施,从根上解决了城区雨污管道不分现象,使城区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城市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去年“7.23”特大洪灾期间,城区排洪管网排洪通畅,经受住了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

(三)讲大局,克时坚,严厉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我队按照县委、县政府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的统一部署,认真分析城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周边存在的城市管理范围的安全隐患,加强领导,制定方案,确定时限,分片包干,对学校门口及周边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进行了重点整治。针

对影响中街小学、花蕾幼儿园师生行路安全的南门市场延伸问题,我队高度重视,严密部署,发放搬迁公告120多份,张贴大幅搬迁公告10幅,悬挂横幅15条,制作警示牌2面,充分做好市场南迁的前期动员工作。搬迁期限截止日,大队全体人员在公安、工商部门的配合下,拆除店外临时搭建的棚舍37个,搬迁水果摊28个,蔬菜、餐饮、杂货等摊点95户,一举完成南门市场的整顿工作。为了巩固市场整顿成果,二中队超常规工作,采取加班、留人蹲守等措施,早6:00提前进入工作岗位,晚9:30下班,从时间、人力等方面为南门市场整顿成果的巩固提供了保障。至现在,南门市场秩序井然,学校门口无占道经营现象,社会各界赞声不绝。

(四)精心谋划,堵疏结合,平稳搬迁青年路市场。青年路市场是一处典型的以路为市、占道经营的城市集贸市场,脏乱差问题突出,附近居民饱受其害;存在十年之久,根深蒂固,市民反响强烈。搬迁青年路市场作为民生工程列入了2010年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计划。在市场搬迁准备阶段,我队首先进行了市场调查,摸清了市场经营人员的职业、身份、经营范围和项目,制定了周密的搬迁方案,积极衔接公安、工商等部门,从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高度出发,我队全体干部职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发放市场搬迁通告200多份,上门协调美罗城市场物业和北新街综市场主管单位做好摊位的分类接纳工作,同时面对面地做好139户经营户的

- 45

(三)加强职工教育和管理工作,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四)加强城管宣传工作,营造和谐城管氛围。积极开展“城管服务进社区”、“城管宣传进万家”、“我为城市做保姆”等活动,大力宣传城市管理法律法规,提高市民群众文明守法意识,实现城市管理队伍与市民群众的互动,充分调动市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认同度。

推荐第4篇:我县召开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汇报材料

我县召开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汇报会2月14日,全县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汇报会在县委常委会议室召开。县领导xxx出席会议,县直有关单位,各乡镇、产业集聚区负责人及相关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参加会议。

会上,与会人员听取了河南豫建规划设计院和郑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设计的18个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初步方案的汇报,并对规划设计进行了审查与讨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会上,正县长级干部v对规划工作提出3点要求:一要提高对规划工作的认识;二要加强对规划工作的领导;三要确保规划经费及时到位。

最后,县委副书记y指出:规划部门要高度重视,深入调研,结合乡镇意见和建议,结合社区房屋设计、功能配套、产业发展等实际,高标准、高起点对总体规划作进一步修改、完善;要抓住发展重点,强化总体布局,使规划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他强调:各乡镇和相关单位,一定要增强规划意识,增强任务意识,增强标准意识,增强进度意识,确保全县村镇编制规划工作按时完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顺利开展。

推荐第5篇:森林资源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汇报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

工作汇报

一、工作开展情况 ㈠准备工作

1、按照试点工作要求,**成立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工作领导小组,***任组长,副组长由*林业局*****、***技术工作组成员担任,成员包括县发改委、县林业局、县国土局、县建设局、县交通局、县水务局、县旅游局、县农业局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由县林业局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编制工作组织与实施。

2、依据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县具体情况制定了林地利用保护规划编制工作计划方案,明确了时间进度安排、具体工作分工和相应的责任人员。

3、技术资料准备:⑴规划工作用图,目前还没有提供给编制单位;⑵林业部门资料:2004年***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资料(含文、表);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规划及建设成果资料;***县2000—2007年林地使用情况;***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构想;林业工程建设及成果资料。⑶其他部门资料:***县人民政府《***县社会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县国土局《土地统计簿(2006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98年编制)》;县交通局《***县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县水务局《****县水土

1 保持“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县环保局《***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县旅游局《***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划》;生态工业园管委会《***县工业园区扩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县供电局供电线路规划图;县公路局《***县公路图及里程》;建设局《****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4、成立项目组和技术组:成立了以县林业局副局长***(分管林政资源)为组长的项目小组,抽调了大批的林业技术人员参与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试点方案的编制工作,并以县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印发〈***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2008年3月18日,***县林业局委托***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承担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方案,签订了项目合同书。***县林业局负责收集提供规划方案编制所需的基础技术资料和数据,协调编制单位做好调研工作,****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负责资料收集技术指导、整理分析和规划方案文本编制。

5、技术培训:2007年12月,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在县林业局对参加规划编制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内容包括收集基础资料的要求、外业补充调查的技术标准、内业及统计分析及成图的要求、规划编制的技术要点等。***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多次派人对资料收集整理进行技术指导。

2 ㈡外业调查

按照试点工作方案安排,从2007年8月—2008年3月,根据试点工作需要,利用我县2004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资料》和1︰1万地形图对森林资源(林地资源)进行了补充调查,尤其是对森林采伐、更新造林(含退耕还林)、生态建设、旅游开发、征占用林地等进行重点调查,更新整理了2004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以此作为规划本底数据。

㈢内业整理分析

1、根据对森林采伐、更新造林(含退耕还林)、生态建设、旅游开发、征占用林地等进行外业补充调查数据更新分析整理2004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资料》中森林资源数据,以此作为规划本底数据。

2、通过对“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分析,确定了我县用于生态建设的风景林区、自然保护区、防护林、城市森林等林种结构状况。

3、根据我县2005—2007年开展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资料,明确了全县林地林权现状,确立了林地林权的管理目标。

4、针对全县林地利用现状、发展潜力和林种结构、布局等问题,召开了专题座谈会,进行专题研究,就全县林地开发利用、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分

3 析,结合我县实际,确立了“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林果富民”的战略目标,确保到2020年我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4.0%。

㈣规划方案编制工作进展

1、/***省林业规划研究院按照国家林业局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组织全院技术骨干成立了规划方案编制项目小组,已制定规划编制工作计划,完成了规划大纲的编写工作,并在征求相关专家意见基础上修改了规划大纲。

2、按照编制技术规范对***县林业局提供的基础技术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明确还需要收集补充的技术资料,并指导委托单位收集、补充资料。

3、开展了***县社会经济发展对林地需求分析、林地保护利用等级划分与区域布局等专题研究。

4、规划方案已经征求了县发改委、国土局、环境保护局、交通局、公路局、水务局、农业局、旅游局、工业园区管委会、供电公司多个部门意见,按照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2008年6月形成评审稿。

5、2008年9月8日,召开了《规划》评审会。国家林业局资源司、国家林业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国家林业局***办、***林业厅、***农业大学、***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等单位专家和领导参加了评审会。评审组专家在认真审查有关资料,听取项目组关于《规划》的详细介绍后,经

4 过认真讨论评议,一致同意通过评审, 认为本规划可以作为开展全县林地保护利用工作的总体性、框架性文件,是***县行政辖区范围内编制乡(镇、场)林地保护利用和其他专项规划及进行各项工程建设的依据。建议按照与会专家提出的评审意见,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后,按规定程序要求报批。

6、目前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进行了修改形成审批稿,待以规划成果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发布。

㈤试点工作经费筹措及使用情况

由于我县技术力量有限,经与***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商谈,由***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派出技术人员会同县林业局工作人员,共同完成规划方案的编制工作,签订了项目合同书,由县林业局在项目经费中支付***万元给***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作为工作经费。

二、工作经验及成效

在***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试点工作过程中,取得了有关工作组织、部门间协调、技术处理等方面的经验。

1、试点工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争取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林业部门应与发改委、国土、城建、水利、交通、公路、农业等部门多沟通协调,确保本底资料完善,规划方案科学合理、操作性强。

2、规划方案编制的技术资料收集必须完整,本底数据具有前瞻性;规划方案应多征求各部门和专家意见。

3、技术处理应具有灵活性,不能钻死胡同。例如,由于***县近几年的一些重要经济指标(财政收入、人均GDP等)与建设用地需求数量、林地征占数量之间的相关规律性不明显,该县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林地资源需求量预测分析无法按照国家林业局《试点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规范》要求采取相关性分析方法进行预测。在***县试点工作中,采取收集全县国土、城建、交通、公路、水利、电力、旅游、农业、工业园区等部门建设用地规划数据,进行实地补充调查,分析整理,测算出规划期内林地转变为建设用地规模。

4、方案编制单位应具备工程咨询甲级资质和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甲A级资质。

三、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试点工作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技术难度大,此项工作事关全县林业发展战略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道路,在试点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与困难。

1、由于县直相关部门及基层工作人员对全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方案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及意义认识不到位,导致前段时间工作开展不顺畅,各部门技术资料收集难度大,特别是规划期内(2007~2020年)工业、城建、水利、交通、旅游等部门建设项目用地计划数量以及2001~2006年间征占

6 使用土地数量(包括使用土地总量、耕地、林地面积)等资料不完整,本底数据滞后,难以满足规划方案编制要求。通过加强对各部门宣传、解释,多方沟通交流,耐心做工作,后期收集资料工作进展顺利,保证了规划本底资料完整性和科学性。如果林地面积方面与国土部门有冲突,最后以林业部门为准,因为***县林地全部进行了确权发证。

2、由于2007年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及08年初雨雪冰冻灾害林业灾后重建和森林防火工作,致使规划编制工作进度延缓。通过编制单位多方努力,做好协调沟通,加大本底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工作力度,确保工作进展顺利。

3、***县林业地理信息系统没有建立,导致技术数据分析和专业图件制作难以开展。目前图件制作采取CAD制作示意图方式解决,最终成果交付的是小比例的全县示意图。

4、作为***县林业局参加编制试点工作的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局限性也影响到方案的编制工作。通过聘请华东院专家举办培训班,手把手教,提高专业水平,满足规划编制工作要求。

5、承担规划报告书编制单位技术力量存在一定的差距,经验缺乏,边做边培训、边学习,多方咨询专家。邀请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技术工作组对规划编制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实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6、由于该县近期没有开展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林地资

7 源本底不清楚。通过补充调查特别是已征占用林地和更新采伐、火烧迹地等重点调查,更新整理出县级规划本底数据。

四、对做好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建议

1、建议加强试点工作政府领导,林业部门应与县直相关部门协调沟通。

2、认真做好与其他部门相关规划衔接工作。

3、建议增加规划编制工作经费,重点用于外业补充调查和规划成果编制工作。

4、对于没有近期二类调查成果数据的,最好是利用已有的数据资料,加大外业补充调查特别是已征占用林地、更新采伐、火烧迹地等重点调查,利用森林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更新数据,以更新的成果数据作为规划本底数据。

5、规划成果颁布要具有法律效力,在规划期内对不符合规划方案要求使用林地的工程项目实行严格评审制度。

五、对《试点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规范》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1、建议《试点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规范》修改应符合实际需要,技术方法简单易行。

2、林地保护等级划分应将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点景区、景点的林地划为一级保护,因为此区域的风景林具有原生性、特色明显和不可再生性,必须进行特殊保护。

3、县级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林地资源需求量预测分

8 析方法灵活,不要固定在数学模型预测,重点依据近期使用林地数量和未来各部门专项规划数据进行预测。根据各部门提供的规划数据和用地地点进行现场调查,预测林地转为建设用地数量。

4、针对《试点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规范》没有逐条修改意见。

规划编制项目组

推荐第6篇:规划编制计划

一、拟编制规划

(一)

1、城市总体规划

我市2006年版城市总体规划于2007年8月获得省政府批准。近几年,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的宏观形势已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地震灾后重建和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江油未来几年和更长时间内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对这些客观因素必须站在新的高度予以审视和把握。与此同时,江油市未来几年发展中将面临着新的问题,比如用地和人口增长将突破规划指标、灾后重建项目突破规划控制等。

为了适应江油城乡灾后重建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保护和利用好各项资源,实现建成现代化工业城市和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我市拟修改《江油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2、城镇体系规划

为加强规划统筹,引领“两化”互动,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工业园区向城镇集中、农业向适度规模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推进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在现有交通规划和布局的基础上,我们计划2012年编制江油市城镇体系规划。力求做到空间布局规划、产业规划、城镇规划“三规合一”, 实现“多规有机衔接”,强化执行刚性,真正发挥城镇体系规划对经济社会和城镇发展的引导作用,促进我市城镇体系的合理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二)

1、三桥西桥头南北沿江绿化景观设计

为推进城南片区快速发展,提升城南片区新区环境品质,我们拟进行三桥西桥头南北沿江绿化景观设计,打造三桥西桥头滨江特色景观。

2、马路湾至河西大桥城市设计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南片区建设的加快,李白大道(马路湾至河西大桥)的城市轴线特点越来越明显,为提升城市形象,凸显城市轴线风貌,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拟进行马路湾至河西大桥城市设计。

3、一桥到三级电站闸坝处的涪江两岸城市设计

为实现城市“南进”发展,促进城南片区快速发展,增强城南片区吸引力,加强城市滨江风貌特色建设,拟进行一桥到三级电站闸坝处的涪江两岸城市设计。

(三)

1、

3、

4、

7、

推荐第7篇:围绕规划编制

1.围绕规划编制,在引领规范建设上实现新突破。省住建厅发挥自身优势,为解决村庄建

设无序的问题,先后派出5批、60人次的勘察测绘和规划编制工作队,在深入鸳鸯、砚峰两村实地勘察测量、收集数据、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结合鸳鸯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联系村经济发展的功能定位、资源禀赋及产业基础,投入资金50万元,帮助鸳鸯、砚峰两村编制完成了《村庄建设总体规划》和《小康社会发展规划(2012-2020)》。同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进一步细化完善分项规划,及时调整修编规划内容,确保了规划切合实际、科学合理、易于操作,便于实施。

2.2.围绕农民增收,在培育富民产业上实现新突破。双联行动中,省住建厅多次与镇、村

干部及村民代表共同探讨,深入研究,把设施蔬菜种植和畜牧养殖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确定为联系村群众增收致富的主攻方向,通过培育富民产业,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2012年,由省住建厅牵线搭桥,引进张掖海阔种业有限公司,在鸳鸯村建成了占地36亩的蔬菜制种基地,采取统一管理、集约种植的农场化经营模式,建设塑料膜钢架育种蔬菜棚42座,为鸳鸯村群众提供就业岗位60个。同时,省住建厅干部帮助鸳鸯、砚峰两村群众建成设施蔬菜棚240座,帮助养殖户协调落实惠农贷款70万元,在砚峰村建成占地12亩的亨泰肉牛养殖场,扩大了砚峰村凯强生态养猪场规模,并在圈舍建设、设备配套、饲养、卫生防疫等方面提供了帮助。由省住建厅协调,为联系村群众举办蔬菜种植、劳务技能

3.3.围绕村庄整治,在改善人居环境上实现新突破。结合美丽乡村创建,省住建厅帮助鸳

鸯、砚峰两村实施了新村建设、旧村改造、村庄环境整治等方面的项目12项。一是由省住建厅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勘察设计,在新区1号路南侧高起点统一规划占地82亩、涉及120户的新村一处。二是为鸳鸯、砚峰两村协调落实92户危房改造项目。三是投资50万元,帮助砚峰村修建高架式垃圾池1个,刷新美化墙体7000多平方米,拆除废旧工棚90平方米,修建了12户商铺下水道,硬化群众健身点1处160平方米。四是由省住建厅委托天水市建筑勘测设计院规划设计,协调引进外地企业无偿投资80万元,高标准建成了砚峰村文化舞台,并为砚峰村文化休闲广场配套安装健身器材1套8件。由省住建厅帮扶60万元,建成了占地5亩的鸳鸯村文化休闲广场和文化舞台,配套安装健身器材1套8件。五是投资16万元,为鸳鸯、砚峰两村安装路灯20盏,改善了群众的人居环境,提高了生活品位。等培训班共16期1800人(次),提高了群众增收致富技能。4.围绕民生保障,在兴办惠民实事上实现新突破。双联行动中,省住建厅把抓好联系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帮建的重要举措,2012年,落实帮扶资金50万元,由鸳鸯村群众自愿无偿出让土地,拓宽改造“两纵五横”蔬菜园区产业路 7.2公里,配套衬砌灌渠9.2公里。2013年,落实帮扶资金30万元,在砚峰村建成了长4公里、宽达7米的“两纵两横”蔬菜园区产业路。协调省水利厅,争取落实了砚峰村马门组提灌工程项目,建成进水口230米,衬砌蔬菜园区灌渠6.46公里。同时,为鸳鸯小学、砚峰小学赠送价值1万元的书籍420册(套);在2012年春季抗旱工作中,为鸳鸯、砚峰两村提供了价值10万元的抗旱物资,使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体现了双联行动关注民生、体恤民意的主题。

推荐第8篇:规划编制工作会议

三、前阶段我区开展的前期工作及下一阶段的的工作重点

从全市启动“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以来,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我区已加紧开展“十一五”规划的各项前期工作。一是完成“十五”计划的中期评估,对部分内容和计划指标进行了修订。去年底,各职能部门对各自编制的“十五”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对照检查,结合我区经济社会新的发展格局和新的统计口径,对计划部分内容和指标进行了调整,为“十一五”规划的编制打下了初步的基础。二是制定并颁布了我区“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区发展计划部门根据市发改委的要求提出了《福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获得通过,并于8月18日由区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实施,为“十一五”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具体指导。三是成立了以礼铜区长为组长的“十一五”规划领导小组,加强对规划工作的领导、协调和指导。四是落实重大课题调研任务和具体承办单位。为了使前期工作充分到位,我区拟安排21个单位分别承办23个重点课题调研。五是在福田信息网上开通了“十一五”规划专题网页。通过互联网加强宣传,同时为辖区单位和市民参与“十一五”规划提供了咨询和献计献策的平台。

推荐第9篇:编制工作汇报材料

机构编制工作情况汇报

一、县委编办设立的情况

2015年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中,按州委州政府的要求,全州机构编制部门与人社局分开实行单列。我县编办于去年年底实现机构单列,办公独立,2016年起实行财务独立核算。目前编办有8个编制,7个工作人员。编办设在县委,同时挂“中共兰坪县委机构编制办公室”和“兰坪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两块牌子。由县长任编委会主任,直接分管编办工作。由于新单列机构,基本白手起家。还有许多单位自身建设和单位制度需要完善。

二、2015年编办主要工作

(一)按《兰坪县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进行了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目前共设置了23个政府工作部门、设置了11个党委工作部门、8个乡镇党政机关、9个群团机构、参公管理事业单位33个、事业单位174个(其中政府直属3个)、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检察院和法院、1个工业园区管委会。

(二)全县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共清理行政许可事项203项,清理权责事项7598项。

(三)基本完成机构实名制数据的录入,建立管理数据库。实名制管理网络平台建设资金(72000元)已到位。设备购置已到位,机房建设已落实,并待付款安装设备。

-1-

(四)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和政务和公益机构中文域名注册61家。

(五)参与公车改革前期工作;申报了2016年公务员招录用编计划共39人;参与清理规范人员混编混岗的工作,参与清理吃空饷等。

(六)新设立不动产登记管理局等18个机构,机构编制日常事务工作及县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我县编制现状分析

(一)按照以往的编制管理口径统计,我县总编制6300名。目前按照实名制统计数据共在职6198人,则空编102人。

(二)按目前实名制管理的要求,剔除自控编制287名及其省控交警编制数10名、社区民警控制数24名。实际统计编制为6187名,全县在职6198名,则超编11名。

(三)以编制分类来看全县行政编制1313(1213+100)名,在职行政人员1356名,超编43名;全县事业编制4775名,在职人员4591人(其中事业工勤295名、参公人员224名),空编184名;全县工勤编制99名,在职行政工勤251名,超编152 名。

(四)以县乡两级编制分布看:

县级:行政编制1090名,在职1134名,超编 44名; 事业编制4297名,在职4199名,空编98名;

-2- 工勤编制83(77+6)名,在职 191 名,超编 108名; 乡镇:行政编制223名,在职222名,空编1名;

事业编制 478名,在职392名,空编86名;

工勤编制16(8+8)名,在职 60 名,超编44名;

(五)从系统上看,编制主要分布在教育、卫生系统。

教育系统事业编制2635名,在职2569名,空编66名;教育系统事业编制占全县事业编制的56.38%。

卫生系统事业编制707名,在职670名,空编37 名;卫生系统事业编制占全县事业编制的15.13%。

教育、卫生系统共占全县事业编制的71.51%。

四、机构编制管理中的矛盾问题

(一)减编控编压力大,按照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要求,省州编办要求我们2017年实现减编控编任务。按目前的统计数据,至少有11名的超编人员要消化。

(二)减编控编任务和党委政府用人需求矛盾突出。一方面经济快速发展,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繁重,党委政府工作量加大,对人力资源需求量增加。一方面实行减编控编,县乡各部门工作人员老龄化严重,工勤人员过多,编制和人员使用效率低。

(三)部门编制管理意识差,合理规划使用编制的能力弱。

(四)由于编办刚刚开始单列,目前7个人中大多数人

-3- 新参加工作,编办工作新业务多,工作量也大,需要我们尽快熟悉业务,学习新知识。编办工作体制机制也需要从上到下进一步理顺和完善。比如编委会议事规程,领导职数使用审核,调动录用的编制前置审批等。

(五)一些单位历史遗留的超编问题消化难度大,如农科局等。教育卫生两个编制使用大户的编制内部管理水平需要加强,最好做到精细科学管理。

(六)其他问题:1.武装部武器仓库编制问题。2.城市管理执法体制问题。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按照州委要求的时间(2017年)编制总量上实现减编控编任务,至少要消化11名超编人员。针对公务员、行政工勤人员严重超编情况,一是在正常退休的基础上希望县委政府加大提前退休的力度。二是工勤人员严重超编问题,抓住公车改革的机遇加以消化。三是放宽病退的控制。四是用事业编制来置换参公机构行政编制,释放行政编制,同时消化工勤人员。五是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对政府中承担服务类、一般技术性的工作岗位,不再增加行政编制;对事业单位中部分辅助性管理,专业技术和工勤岗位不再核定事业编制,以上岗位实行购买服务,对现有在岗人员按照“老人老办法”的原则妥善安置,其占用的行政事业编制,采取“退一收一”的办法逐步收回。六是以空出的部分事业编制

-4- 增加参公单位的事业编制,消化公务员,关系社会保障和民生的部门,如社保、环保。七是进人控制(退二进一)和人员调动、编制调整三管齐下,实现减编控编和机构编制优化调整。

(二)进一步规范机构编制管理。

一是按“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增减平衡,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要求。编制总量管理上实行总量分级负责制和编制总量分类管理制(分为党政群系统行政编制、政法系统专项编制、事业单位事业编制、群团机关使用的事业编制和机关工勤编制,共5类)。建立健全编制的动态调整机制,建立空编集中管理制度,编制待分配制度,超编人员消化调控制度,编制使用年度申报制度及建立系统统筹制度,实现编制的精确科学管理。二是制定《编委会工作规则》规范机构编制议事决策机制。三是启用“机构编制管理卡”,落实机构编制部门在人事录用调动中的前置审批作用,没有编制审批的调人录用人,编制部门将视其为编外人员。四是实行干部领导职数使用的超空编审核,避免造成“三超两乱”:超职数配备干部、超机构规格提拔干部、超审批权限设置机构、擅自提高干部职级待遇、擅自设置职务名称。

(三)加快机构编制实名制网络平台建设,尽快实现机构编制的动态精细、科学管理,编制管理目标要实现零误差。

(四)加强对全县各单位机构编制业务上的指导,提高

-5- 部门科学合理规范的编制管理水平。

(五)完善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机制。一是加强编制管理督查审计,将编制管理情况纳入审计内容。二是把减编控编纳入到党委政府考核体系。三是将机构编制政策规定执行情况纳入党委政府巡视督查工作范围。四是加大对违反规定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混编混岗、虚报人数占用编制等的督查。

以上汇报请领导给予意见,并给予支持。

中共兰坪县委编办 2016年2月17日

-6-

推荐第10篇:江西省靖安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汇报

江西省靖安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

工作汇报

一、工作开展情况 ㈠准备工作

1、按照试点工作要求,靖安县成立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黄凌强任组长,副组长由县林业局局长胡新华、国家林业局华东院技术工作组成员担任,成员包括县发改委、县林业局、县国土局、县建设局、县交通局、县水务局、县旅游局、县农业局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由县林业局副局长胡一鸣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编制工作组织与实施。

2、依据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靖安县具体情况制定了林地利用保护规划编制工作计划方案,明确了时间进度安排、具体工作分工和相应的责任人员。

3、技术资料准备:⑴规划工作用图,目前还没有提供给编制单位;⑵林业部门资料:2004年靖安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资料(含文、表);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规划及建设成果资料;靖安县2000—2007年林地使用情况;靖安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构想;林业工程建设及成果资料。⑶其他部门资料:靖安县人民政府《靖安县社会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县国土局《土地统计簿(2006年)》、《靖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98年编制)》;

1 县交通局《靖安县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县水务局《江西省靖安县水土保持“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县环保局《江西省靖安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县旅游局《靖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划》;生态工业园管委会《江西省靖安县工业园区扩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县供电局供电线路规划图;县公路局《靖安县公路图及里程》;建设局《江西省靖安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4、成立项目组和技术组:成立了以县林业局副局长胡一鸣(分管林政资源)为组长的项目小组,抽调了大批的林业技术人员参与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试点方案的编制工作,并以县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印发〈靖安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2008年3月18日,靖安县林业局委托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承担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方案,签订了项目合同书。靖安县林业局负责收集提供规划方案编制所需的基础技术资料和数据,协调编制单位做好调研工作,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负责资料收集技术指导、整理分析和规划方案文本编制。

5、技术培训:2007年12月,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李明华处长、左宗贵高工在县林业局对参加规划编制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内容包括收集基础资料的要求、外业补充调查的技术标准、内业及统计分析及成图的要求、规划编制的

2 技术要点等。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多次派人对资料收集整理进行技术指导。

㈡外业调查

按照试点工作方案安排,从2007年8月—2008年3月,根据试点工作需要,利用我县2004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资料》和1︰1万地形图对森林资源(林地资源)进行了补充调查,尤其是对森林采伐、更新造林(含退耕还林)、生态建设、旅游开发、征占用林地等进行重点调查,更新整理了2004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以此作为规划本底数据。

㈢内业整理分析

1、根据对森林采伐、更新造林(含退耕还林)、生态建设、旅游开发、征占用林地等进行外业补充调查数据更新分析整理2004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资料》中森林资源数据,以此作为规划本底数据。

2、通过对“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分析,确定了我县用于生态建设的风景林区、自然保护区、防护林、城市森林等林种结构状况。

3、根据我县2005—2007年开展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资料,明确了全县林地林权现状,确立了林地林权的管理目标。

4、针对全县林地利用现状、发展潜力和林种结构、布

3 局等问题,召开了专题座谈会,进行专题研究,就全县林地开发利用、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我县实际,确立了“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林果富民”的战略目标,确保到2020年我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4.0%。

㈣规划方案编制工作进展

1、江西省林业规划研究院按照国家林业局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组织全院技术骨干成立了规划方案编制项目小组,已制定规划编制工作计划,完成了规划大纲的编写工作,并在征求相关专家意见基础上修改了规划大纲。

2、按照编制技术规范对靖安县林业局提供的基础技术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明确还需要收集补充的技术资料,并指导委托单位收集、补充资料。

3、开展了靖安县社会经济发展对林地需求分析、林地保护利用等级划分与区域布局等专题研究。

4、规划方案已经征求了县发改委、国土局、环境保护局、交通局、公路局、水务局、农业局、旅游局、工业园区管委会、供电公司多个部门意见,按照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2008年6月形成评审稿。

5、2008年9月8日,召开了《规划》评审会。国家林业局资源司、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国家林业局驻福州专员办、江西省林业厅、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

4 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等单位专家和领导参加了评审会。评审组专家在认真审查有关资料,听取项目组关于《规划》的详细介绍后,经过认真讨论评议,一致同意通过评审, 认为本规划可以作为开展全县林地保护利用工作的总体性、框架性文件,是靖安县行政辖区范围内编制乡(镇、场)林地保护利用和其他专项规划及进行各项工程建设的依据。建议按照与会专家提出的评审意见,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后,按规定程序要求报批。

6、目前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进行了修改形成审批稿,待以规划成果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发布。

㈤试点工作经费筹措及使用情况

由于我县技术力量有限,经与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商谈,由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派出技术人员会同县林业局工作人员,共同完成规划方案的编制工作,签订了项目合同书,由县林业局在项目经费中支付15万元给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作为工作经费。

二、工作经验及成效

在靖安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试点工作过程中,取得了有关工作组织、部门间协调、技术处理等方面的经验。

1、试点工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争取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林业部门应与发改委、国土、城建、水利、交通、公路、农业等部门多沟通协调,确保本底资料完善,规划方案

5 科学合理、操作性强。

2、规划方案编制的技术资料收集必须完整,本底数据具有前瞻性;规划方案应多征求各部门和专家意见。

3、技术处理应具有灵活性,不能钻死胡同。例如,由于靖安县近几年的一些重要经济指标(财政收入、人均GDP等)与建设用地需求数量、林地征占数量之间的相关规律性不明显,该县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林地资源需求量预测分析无法按照国家林业局《试点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规范》要求采取相关性分析方法进行预测。在靖安县试点工作中,采取收集全县国土、城建、交通、公路、水利、电力、旅游、农业、工业园区等部门建设用地规划数据,进行实地补充调查,分析整理,测算出规划期内林地转变为建设用地规模。

4、方案编制单位应具备工程咨询甲级资质和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甲A级资质。

三、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试点工作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技术难度大,此项工作事关全县林业发展战略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道路,在试点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与困难。

1、由于县直相关部门及基层工作人员对全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方案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及意义认识不到位,导致前

6 段时间工作开展不顺畅,各部门技术资料收集难度大,特别是规划期内(2007~2020年)工业、城建、水利、交通、旅游等部门建设项目用地计划数量以及2001~2006年间征占使用土地数量(包括使用土地总量、耕地、林地面积)等资料不完整,本底数据滞后,难以满足规划方案编制要求。通过加强对各部门宣传、解释,多方沟通交流,耐心做工作,后期收集资料工作进展顺利,保证了规划本底资料完整性和科学性。如果林地面积方面与国土部门有冲突,最后以林业部门为准,因为靖安县林地全部进行了确权发证。

2、由于2007年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及08年初雨雪冰冻灾害林业灾后重建和森林防火工作,致使规划编制工作进度延缓。通过编制单位多方努力,做好协调沟通,加大本底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工作力度,确保工作进展顺利。

3、靖安县林业地理信息系统没有建立,导致技术数据分析和专业图件制作难以开展。目前图件制作采取CAD制作示意图方式解决,最终成果交付的是小比例的全县示意图。

4、作为靖安县林业局参加编制试点工作的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局限性也影响到方案的编制工作。通过聘请华东院专家举办培训班,手把手教,提高专业水平,满足规划编制工作要求。

5、承担规划报告书编制单位技术力量存在一定的差距,经验缺乏,边做边培训、边学习,多方咨询专家。邀请华东

7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技术工作组对规划编制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实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6、由于该县近期没有开展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林地资源本底不清楚。通过补充调查特别是已征占用林地和更新采伐、火烧迹地等重点调查,更新整理出县级规划本底数据。

四、对做好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建议

1、建议加强试点工作政府领导,林业部门应与县直相关部门协调沟通。

2、认真做好与其他部门相关规划衔接工作。

3、建议增加规划编制工作经费,重点用于外业补充调查和规划成果编制工作。

4、对于没有近期二类调查成果数据的,最好是利用已有的数据资料,加大外业补充调查特别是已征占用林地、更新采伐、火烧迹地等重点调查,利用森林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更新数据,以更新的成果数据作为规划本底数据。

5、规划成果颁布要具有法律效力,在规划期内对不符合规划方案要求使用林地的工程项目实行严格评审制度。

五、对《试点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规范》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1、建议《试点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规范》修改应符合实际需要,技术方法简单易行。

2、林地保护等级划分应将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点景区、

8 景点的林地划为一级保护,因为此区域的风景林具有原生性、特色明显和不可再生性,必须进行特殊保护。

3、县级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林地资源需求量预测分析方法灵活,不要固定在数学模型预测,重点依据近期使用林地数量和未来各部门专项规划数据进行预测。根据各部门提供的规划数据和用地地点进行现场调查,预测林地转为建设用地数量。

4、针对《试点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规范》没有逐条修改意见。

规划编制项目组 2008年9月2日

第11篇:坚持科学规划编制

编好十二五规划,推进五城跨越发展

五城镇人民政府

各位领导、同志们: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五城镇打造“黄山南部重镇、皖南名镇和皖赣边贸特色经济强镇”的关键时期。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加快五城跨越式发展、提升镇域综合竞争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一五”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简要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力推进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2009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招商引资4100万元,财政收入10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70元。到年底,“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将达到或好于规划要求,呈现经济总量快速增长,镇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蓬勃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发展态势。

二、“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积极实施“生态立镇、工业强镇、农业稳镇、旅游活镇”的发展战略,抢抓“扩权强镇”试点机遇,全力 1

打造“一群四基地”(一群:传统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四基地: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黄金生产基地和优质商品粮基地),加快推进皖赣边贸特色经济强镇建设,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新五城。

(二)发展目标

201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5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全镇财政收入达2000万元,年均增长20%;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5年累计达到3亿元以上;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

(三)发展思路

1、突出特色做大做强

“十二五”期间,我镇着眼特色产业发展的思路,从品牌、品质和品位入手,以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为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传统特色产业的品牌效益,形成以“一酒两茶” 为主导的传统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镇。大力扶持以佳龙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黄山将军米酒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加快推进佳龙公司产业经济循环区和千亩黄豆基地的建设,组建米酒产业协会组织,创新发展,抱团作战,带动茶干、米酒产业的整体发展,促使茶干、米酒产业产值稳步提升,到“十二五”末茶干产业产值达到3亿元,米酒产业产值达到1亿元。

2、拓宽空间招商引资

充分发挥五城资源、生态和区位优势,以“一山二河”(五

龙山、率水河、颜公河)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营造浓厚的招商氛围,切实增强实效性,立足长远招大商。 一是拓展三大板块(即西岸板块、双龙板块、月潭板块)对外招商,梯次开发和发展,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二是积极对上争取“休婺线五城过境公路改建”项目,打破制约五城发展的旧格局,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重点开发五龙山生态旅游,加快刘胡兰水库开发建设,努力把五城打造成为中心城区的后花园、周边城市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3、抓好规划建好新村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多措并举,努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群众的创造性,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抓示范带动。重点抓好市级新农村和乡村旅游福地双龙、月潭村的示范村建设,从而推动全镇新农村建设。在做好规划的同时,全面清理农村违法建房用地,规范农村土地管理,推进农村改路、改厕、改水工作;二抓基础投入。逐年加大投入,加强农田基础水利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抵御灾害能力。坚持壮大集体经济与村务公开相结合,完善“三资”清理制度,增强资产使用、分配以及工程项目招投标的透明度,让群众算好“明白账”;三抓文明创建。在全镇倡导健康、文明、科学、和谐、卫生的生活方式,逐步改变农村的陈规陋习,改善环境卫生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四抓素质提升。继续开展农技实用技术培训,为农民搭建学习的平台,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

农民。

4、以人为本和谐共建

一是扎实有效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把民生工程建成民心工程。二是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以综治维稳中心为阵地,完善创新信访和维稳机制,规范信访秩序,努力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三是严格执行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抓好对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四是积极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村民自治机制,稳步推进基层民主进程。五是做好民政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依照各自章程开展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第12篇:“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

为科学编制好我县“十三五”规划,根据国家、省、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切实增强编制好“十三五”规划的责任感

“十三五”时期,既面临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的宏观环境,又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追赶跨越,奋力崛起。因此,科学编制和实施好xx县“十三五”规划,对于打造“区域经济强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乡镇各部门要把规划编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周密部署、密切合作,以改革创新精神,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

(一)总体思路

编制“十三五”规划,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xx县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为基础,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顺利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的成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破解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明确我县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要路径,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和约束力。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功能定位、抢抓机遇。要立足于我县四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编制规划,规划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要主动对接“一带一路”、“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重大战略计划,充分体现xx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西南革命老区的特点和需求,围绕把xx打造成皖江城市带产业承接方式的创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试验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区和联动发展先行区的功能定位,坚持以现代化推动农业发展,以工业化增强综合实力,以城镇化建设带动县域转型,抓住重要机遇,推动自主创新,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

二是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既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实施必要的科学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凡是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少编或者不编规划,减少不必要的政府干预,规划主要着眼于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引导资源配置的方向,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做实政府主导领域的规划,特别是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领域,是政府职责所在,要切实规划好,为政府履行职责提供依据。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项目支撑。从xx实际出发,以重大现实问题为切入点,以研究解决突出矛盾为突破口,突出重点、难点,达到以点带面、纲举目张的效果。要把项目作为解决问题的重要载体,围绕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城乡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及民生、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等主要领域,有针对性地策划一批战略性、全局性和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争取更多的纳入国家和省市级“十三五”规划范围。

四是坚持科学前瞻、操作可行。在广泛吸收社会各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体现规划的科学性、严谨性,突出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前瞻性研究,重在从操作层面有针对性地研究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尽量少谈经验、少分析理论,做到观点鲜明,内容丰富翔实,措施具体实在、务实管用。

五是坚持远近结合、可持续性。既要以五年为主,衔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目标,又要考虑更长时期的远景发展,谋划重大项目尤其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要展望到2025年甚至更长时间,更加注重以解决长远问题的办法来应对当前挑战,使经济更有效率、社会更加公平、发展更可持续。

三、“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主要任务

(一)总体规划。全县“十三五”总体规划是指《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编制全县各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和年度计划的主要依据。“十三五”总体规划的规划期为五年,展望到2025年。总体规划由县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经县政府审议后,2016年初提请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公布。

(二)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并决定该领域重大项目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十三五”专项规划的规划期可以根据需要展望到2025年或2030年。各专项规划在总体规划工作建议出台后,由县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编制(具体编制单位见附件),与县发展改革委进行充分衔接后,报县政府批准,由主管部门自行印发。各专项规划原则上在2015年底前完成,2016年6月底前印发。对于已完成编制的且有效期展望至2020年之后的专项规划,可重新修订或向县政府申请同意后可不再编制。

(三)乡镇规划。各乡镇规划由本级政府组织编制(修订),要更多地阐述与本地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两城八镇”要在产城共生、宜居宜业方面突出特色,努力成为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规划。规划编制进度以及规划中的地区支柱产业、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资源开发项目等要与上一级规划进行衔接。

四、“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步骤

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5年5月中旬前,为前期准备和研究阶段。主要任务是成立“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建“十三五”规划编写班子;召开“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开展重大问题前期研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宣传。

第二阶段:从2015年5月中旬至7月底,为基本思路形成和规划框架起草阶段。主要任务是在广泛吸收专题调研成果、社会各界意见以及在对上衔接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方向和重点,形成“十三五”总体规划的基本思路和规划框架初稿,并完成重点专项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

第三阶段:从2015年8月至11月,为“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编制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县委关于“十三五”规划工作建议,起草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就发展战略、宏观管理目标、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对策措施等,与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衔接。同时,按照有关程序,完成重点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四阶段:2015年11月以后,为规划审议阶段。主要任务是形成“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送审稿,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经县政府审定后,提交县人代会审议批准,颁发实施。同时,按照有关程序,完成重点专项规划的审定和印发工作。

五、有关要求

一是扎实做好规划前期工作。前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决定规划的质量。做好“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必须全面总结“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经验,深入分析“十三五”时期内外部环境变化,准确把握我县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前进方向;深入研究、充分论证本地区、本领域“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基本思路、指导原则、重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各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提出关系未来发展的重大前期研究课题,抓紧启动研究工作。各有关课题承担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完成研究任务。

二是切实提高“十三五”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坚持开门编规划,民主编规划,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市场主体和网民等方方面面的作用,充分问计于民,集思广益,汇聚民智,引导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突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大项目,科学论证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提出一些有约束力、能检查、可评估的指标,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创新是规划工作的灵魂,是适应新体制、新环境的内在要求。做好“十三五”规划各项工作,必须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与时俱进、锐意改革,满足各方面对规划的新期待。在规划性质和功能定位、编制方法和程序、规划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使“十三五”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

四是加强规划衔接。加强与国家、省级规划的衔接,在政策保障和项目储备上做好争取工作;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城镇建设等综合性规划的有效衔接,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加强与市场主体的衔接,多听取吸纳市场主体的合理建议;加强与重点工作的衔接,在编制“十三五”规划时,要围绕县委、县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使规划上下结合更紧密、左右衔接更有效。

五是建立健全规划编制工作机制。“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涉及领域广、时间跨度大、工作任务重。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准备,拟订工作方案,充实加强规划编制工作力量,积极选配知识结构好、业务能力强、有责任感的骨干人员,形成精干的规划编制队伍。要加强规划业务培训和调查研究,提升规划编制能力和水平。要严格遵守前期研究、文本起草、衔接协调、征求意见、规划论证、审批发布等各个环节要求,有序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各乡镇、各部门要根据规划编制任务,安排必要的经费,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进行。

第13篇: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

第一章 城 市 概 况 第一节 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自然概况 城市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市区和近郊区的土地面积),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气象和水文特性(气温、降水、水位、流量、泥沙、潮汐、风暴等)。河流、湖泊、洼地分布和演变概况。

社会经济现状 市发展沿革,人口、工业、农业、固定资产、总产值和利税,该城市在国家、地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近期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城市发展规划。 第二节 洪涝灾害

历史上发生的洪、涝等灾害的情况。

主要洪、涝灾害年份的雨情、水情、灾情(淹没范围、水深、淹没历时)、经济损失(直接、间接)无形损失和人员伤亡等情况。 第二章 城市防洪、治涝工程现状和问题 防洪、治涝工程设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情况。 城市防洪现状、治涝能力和标准。

目前防洪、治涝存在的主要问题(工程措施,非工程防洪措施)。 第三章 地形和地质 第一节 地 形 地形资料情况。

市区(包括近郊区)地形特点和主要江、河、湖、洼等的分布。 主要防洪、治涝工程设施、建筑物地址的地形特点。 第二节 地 质

工程地质勘探、试验资料情况。 区域地质、地震基本烈度。

主要工程设施、建筑物的工程地质(地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地区和防洪、治涝工程设施、建筑物的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分布、地下水埋深、补排条件等)。

第四章 防洪、治涝水文分析计算 第一节 设计洪水分析计算 暴雨、洪水资料情况。 暴雨、洪水特性。

洪、涝灾害的类型、特点和成因。 历史上特大和大洪水特性。

代表站设计洪水的分析计算(洪水位、洪峰流量、不同时段洪水量、洪水流量过程线),控制断面设计洪水。 设计洪水水面线分析计算。 人类活动对洪水影响的分析研究。 第二节 设计高潮位分析计算

潮水位观测和资料情况,潮汐特性。历史上发生的风暴潮的成因主要特性。设计高潮位的分析计算。

第三节 治涝水位分析计算 暴雨、沥涝观测资料情况。 历史上发生的大涝的特性。

设计暴雨的分析计算(点暴雨、面暴雨、雨型等)。

设计涝水的分析计算(雨量径流量关系、最大流量、不同时段水量,流量过程线)。 洪涝 涝潮遭遇分析。 设计外江不位、潮水位分析。

城市建设和其它人类活动对涝水影响的分析研究。 第五章 城市防洪规划 第一节 防洪规划的依据

城市所在江河流域的防洪规划,本城市防洪在该防洪规划中的地位和安排。 城市总体规划对防洪的要求。 第二节 防洪规划的任务

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00年,远期应与江河流域及城市规划相一致)。

防洪标准 根据城市的规模和重要程度,进行技术、经济、政治、社会、环境水平综合分析选定,或按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标准确定。 规划的原则 规划的任务

第三节 城市防洪总体规划

历史上本城市防洪方针、对策和防治措施(泄、蓄、分、滞等)研究概况。 防洪总体规划方案的拟定(几种可能的方案、近远期结合)。 防洪计算(洪水调节、洪水演进等)。 总体规划方案的分析比较、推荐的方案。

主要防洪工程设施(水库、堤防、分洪道、滞蓄洪区、河道整治、闸涵等)的规模和主要参数。

防洪规划的实施安排。 超标准洪水的对策和措施。 第四节 防洪工程设施 主要防洪工程的等级和设计标准。

主要防洪工程设施(水库、堤防、分洪道、滞蓄洪区、蓄纳潮区、挡潮闸、涵闸等)的设计方案。

江河河道(沿海城市的海岸)演变规律,与防洪工程安全有关河段整治和防护设计方案。 防洪工程工程量估算,主要工程材料数量,挖压占地和淹没面积移民数量、拆迁的经济设施等。

第五节 清障规划

河道、行洪区主要阻水物及对泄洪、行洪的影响。清障原则和规划,处理方案及措施。 有关政策。

第六节 非工程防洪措施

洪泛区、洲滩开发利用规划和管理。 分蓄洪区安全建设规划。 洪水预报警报系统规划。

洪泛区、洲滩居民的撤退转移、救灾措施。 防汛抢险的安排。

关于防洪基金、防洪保险的意见。 第六章 城市治涝规划 第一节 治涝规划的依据

城市所在地区、流域的治涝规划。本城市在该治涝规划中的地位和安排。 城市总体规划对治涝的要求。 第二节 治涝规划的任务

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00年,远期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 治涝标准 根据城市具体情况,综合分析研究确定。 规划的原则。

基本任务(包括城市污、废水排水任务)。 第三节 城市治涝总体规划

涝情分析。洪涝关系。排涝排污关系。 治涝的对策和措施(蓄涝、自排、提排等)。

治涝的总体规划方案的拟定(几种可能的方案,近远期相结合)。 治涝分区和治涝计算(高水拦截、涝水调蓄、排泄、提排等的安排)。

主要治涝工程设施(截流沟渠、排水管渠、排水涵闸、排涝站、滞蓄涝区)的规模和主要参数(包括承泄区)。

治涝总体规划方案的分析论证,推荐的现实可行的方案。 治涝工程实施规划。 第四节 治涝工程设施

主要治涝工程设施(截流沟渠、排水渠、闸涵、排涝站、蓄涝区)的等级和设计标准。 主要治涝工程设施的设计方案(新建、扩建、改建、加固、隐患、处理等)。

治涝工程设施的工程量,主要工程材料数量,挖压占地和淹没面积移民数量,拆迁经济设施。 第七章 工程管理规划 第一节 机构和体制 管理体制和任务。

管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配置。 第二节 管 理 设 施 水文观测设施。

主要工程设施、建筑物观测设施。 通讯、信息处理设备。 交通、防汛抢险设备。 工程管理、维护设施。 第三节 管理规章、制度、经费 防洪、治涝工程管理规章制度。 主要工程设施调度运用规程。 管理、运行、维修所需经费及来源。 第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 城市环境现状。

规划方案改善环境的作用分析。

规划方案对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分析、解决和补救的措施和建议。 对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价。 第九章 投资和年运行费 第一节 投 资 投资估算的依据。 投资估算的方法。

防洪、治涝工程设施等投资估算(静态投资、动态投资)。 分期(年)投资安排。

建设投资的分摊和资金筹措方案。 第二节 年 运 行 费

年运行费(燃料动力费、维修费、管理费、补偿费等)的估算依据和方法。 年运行费估算。

年运行费来源和要求的优惠政策。 第十章 效益和经济评价 第一节 防洪、治涝效益

防洪、治涝规划方案的经济效益(直接、间接经济效益)。 负效益的分析估算。 社会效益分析。

改善生态环境的效益分析。 第二节 经 济 评 价 经济评价方法。

经济效果指标的分析计算。 规划方案经济合理性评介。 有关防洪、治涝经济政策的意见。 附件

一、城市规划报告(摘录)

二、江河防洪、治涝规划(摘录)

三、地质报告

四、水文分析计算报告

五、投资估算报告

六、其它重要的调查、分析研究报告 附图

一、城市(包括近郊区)地图

二、主要河道地形图、纵横剖面图

三、历史大洪、涝年灾情图

四、主要水文成果图

五、现状和规划的防洪、治涝工程设施分布图

六、主要堤防纵横剖面图(包括地质)

七、主要工程设施、建筑物设计图

八、其它重要的附图 专题报告:

一、重要试验报告

二、专题研究报告

三、有关文件、资料 《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几 点 说 明

城市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地位重要,为推进城市防洪规划、促进城市的防洪建设,提高城市防洪能力,保障城市的防洪安全,制定了本《编制大纲》。现就有关的几个问题,简要说明如下:

一、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一般情况下同时也存在城市排涝,效区排涝的问题,本《编制大纲》是按编制一般城市的防洪、治涝规划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拟定的,为简明和突出重点起见,简称为防洪规划。我国的城市很多除普遍存在防洪、治涝问题外,还有山区城市的山洪防治,北方城市的防凌,滨海城市的防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后几种灾害的防治与防洪、治洪性质类似,治理措施类同,关系密切。对此在进行防洪规划时,除结合制订治涝规划外,还应根据各城市的具体情况,一并研究上述其它水害的治理规划,编制的《防洪规划报告》应包括相应的有关内容。

二、城市防洪是江河防洪的重点,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城市防洪规划,要以城市所在江河流域的防洪规划和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本依据,防洪规划方案应与上述两规划相协调。尚无防洪规划或规划不完善的城市,可根据城市的防洪要求,在研究江河防洪形势的基础上,编制防洪规划,为制订或修订补充上述两种规划提供依据。

三、城市防洪规划是搞好城市防洪建设的前提,应按有关规程,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达到一定的深度。要做到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其中防洪标准、防洪工程措施的总体规划和各项防洪工程设施应进行多种方案的比较研究,从各方面综合分析论证,慎重确定或选择;对防洪工程设施和建筑物,要着重研

究其主要结构轮廓,细部问题可待设计阶段进一步研究。近期工程设施是拟先期安排实施的项目,应作为规划的重点,研究宜深入些,远期工程设施研究相对可粗略些,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四、城市防洪规划牵涉许多部门的有关专业,应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的方针政策,遵守有关的法规,按有关专业的规程、规范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规划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妥善处理。规划方案应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被各有关方面所接受,现实可行。

五、防洪标准是城市防洪(治涝)规划最重要的一个指标。防洪标准高,城市防洪安全度高,需防洪建设投资多;防洪标准低,防洪建设投资少,但防洪安全度低,承担洪灾的风险大。选定合理适度的防洪标准,是个十分复杂而重要的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城市防洪的统一标准,进行城市防洪规划时,可根据城市的规模大小,在政治上,经济上的重要程度,从政治、经济、技术、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论证,也可参照有关部门(城建、水利水电)现行规定分析选定,市区和近郊区可以分开防护的、可采用不同防洪标准,市区可高些,近郊区可相对低些。近期防洪标准可低些,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提高,防洪标准一般用洪水重现期表示,有的也可以某次大洪水作为防御的对象。

六、可靠充分的基本资料,认真、科学地研究有关问题,是制定城市防洪的基础。应深入调查,广泛搜集整理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资料,认真总结多年来防洪建设的经验教训,分析防洪、治涝工作存在的问题,要进行较详细的防洪、治涝水文分析计算,基本摸清主要的地质问题,必要时应进行补充的洪水调查和地质钻探,使城市防洪规划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对规划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应进行必要的专题研究,为研究防洪对策,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不同,以上基础工作可根据规划工作的需要确定。

七、城市防洪规划牵涉面广,宜由城市的政府或综合规划、计划部门主持,城建、水利、交通等有关部门以及重要的工矿企业单位参加,按规划大纲、分工协作进行,共同完成。规划工作应分阶段逐步深入,部门间的关系和要求,应反复协商、协调。确定的规划方案,应提请城市政府进行认真审查,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经审批的规划是进行城市防洪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各有关部门应共同遵守,以充分发挥城市防洪工程设施的功能和效益。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新出现的情况,及时对城市的防洪规划进行修订和补充,并报送原审批机关审核。

八、本《编制大纲》是按一般城市防洪规划内容,一般规划报告的章、节顺序制订的,可根据各城市的具体情况进行增删调整,城市防洪、治涝属公益事业,现阶段一般无财务收益,可着重进行经济分析和评价,财务分析和评价可不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工程管理部分,规划阶段可以简化,已按国家防总要求完成《分蓄洪区安全建设规划》和城建部门完成治涝规划的,这两个规划内容也可以简化。附图只列出基本、主要的,各城市可根据情况增减。附件和专题报告,可根据规划情况,具体确定。

第14篇:规划编制管理规定

城乡规划编制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市城乡规划局作为我市城乡规划编制组织实施部门,为规范市城乡规划编制管理,开放规划设计市场,提高规划编制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河北省城乡规划条例》、《市城乡规划条例》,结合市城乡规划编制实际工作,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 项目委托

第二条 规划编制项目的委托可以采取公开招投标和直接委托两种方式。市规划局下达的由市财政经费安排的城乡规划编制项目或使用纳入财政管理的各种政府性专项建设基金的项目,包括列入年度编制计划和年底考核任务或规划编制经费在50万以上的编制项目设计均应履行公开招投标程序。

第三条 招标分为方案征集和单位征集两种类型。

(一)方案征集的项目:新城、重点区域的概念性规划,重点地段、节点、城市综合体的城市设计与修建性详细规划,重大项目的建筑设计方案,重点区域与地段的景观设计方案等项目。

方案招标由投标单位根据规划设计深度及成果内容要求递交含规划方案说明、图集的投标文件,中标单位获得奖励金,并有 1 优先进行规划深化工作资格,未中标单位可获招标文件规定的补偿金。方案招标采用暗标形式,投标书中不体现设计单位名称。

(二)单位征集的项目:对一些规划前期研究、总规类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项目。

单位征集即项目招标,投标单位根据规划基本要求,递交含规划原则、技术路线、规划思路、规划内容、深度、单位规划资质及背景介绍、技术力量组织、工作计划、设计费用报价等内容的投标书,中标单位获得规划项目编制资格,未中标单位无补偿金。

第四条 对下列情况可直接进行定向委托:

(一)市委、市政府专项布臵的紧急重大项目;

(二)设计经费少于50万;

(三)涉及国家安全保密需要的;

(四)在专业技术上有特殊要求的。

第五条 规划招投标采用邀请招标和公开招标的方式。 凡邀请招标的,应向三家以上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资信良好的设计单位发出招标邀请书。

公开招标的,应在相关媒体与网站发布招标公告,经审核符合招标要求的报名单位,予以进入招投标程序。

2 招标邀请书或招标公告应写明招标项目名称、招标项目基本要求、投标人资质要求、获取招标文件的办法以及是否有补偿金及补偿金、奖励金数额等事项,方案招标的还应列明中标奖励金数额。

第六条 招标项目评选工作由规划编研处负责。

单位征集项目评标委员会由市规划局(招标人)局领导、市财政局代表、市审计局代表及特邀专家组成;方案征集项目评标委员会应由专家领衔,成员人数为五人(含)以上单数。评标委员会专家原则应从专家库中抽取。

第七条 单位招标的,原则上必须根据评选组的书面评选报告(见附件1),与第一名投标单位进行商务谈判,在商务谈判中有重大分歧达不成一致意见的,可与第二名投标单位进入商务谈判,并综合两次商务谈判最终确定中标单位后签订规划设计合同。市规划局也可直接委托评选组确定中标单位。

方案招标的,应根据评选组的书面评选报告和推荐的前两名投标单位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对中标单位给予奖励金,对未中标单位给予补偿金。方案招标根据专家评审情况确定最终深化单位(中标单位)。

第三章 合同管理

第八条 规划编制合同分为对外和对内两种,分别以不同形 3 式管理。

对外合同主要是指市规划局与外部设计单位签订的合同,原则上采用规划局制定的标准合同(见附件2),如果设计单位有特殊要求可以酌情考虑。

对内合同主要是指市规划局与市规划设计院签订的合同和下达的设计任务委托单(见附件3),原则上设计费超过50万的项目应签订合同,不超过50万的项目可以在委托单下达后再签订合同。

第九条 为便于规划编制项目管理,梳理相类似编制内容,规划编研处负责汇总市规划局对外设计单位签订的合同,至少备存两份。

涉及各业务处室对市规划院下达设计任务的,需先填报委托联系单(见附件4),经主管局长签字后,由规划编研处统一编号转发设计任务委托单。没有合同或设计任务委托单的项目不能列入市规划局的规划编制经费拨付计划。

第四章 规划编制工作程序

第十条 城乡规划编制项目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项目前期准备阶段:根据规划编制项目特点,委托处室负责编制设计任务书及提供现状地形图,确定主要工作内容及进度要求。

(二)初步方案阶段:规划编制单位在组织编制单位协助下,向有关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及专业单位进行走访座谈、收集资料、

4 咨询意见等现状调查工作。

规划编制单位提交初步方案应至少提交两个以上方案,并提出拟推荐方案的意见。

(三)中期方案阶段:规划编制单位申请审查,并提交中期规划方案成果,组织编制单位对方案应提出审查意见,同时征询有关单位意见。

(四)专家评审阶段:规划编制单位根据市规划局和相关部门意见修改后,由市规划局组织专家评审。规划编制单位应按专家评审会提出的评审意见,修改完善方案。

(五)市规委会审议阶段:专家评审通过后,进行公示程序,同时按规定提交市规委会审议。

(六)规划成果批复阶段:经市规委会审议通过后,规划编制项目由组织编制部门履行批复手续。经批准的城乡规划具有法律效力,若需调整,应按《市城乡规划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规划编制经费管理

第十一条 规划编研处根据全年任务在每年年初列出年度城乡规划编制经费资金估算计划(主要是针对年底考核任务),根据市规划局资金情况和规划设计项目进度要求不定期列出拨付规划编制费用审批单(见附件5),经局主要领导审定后拨付。

第十二条 市规划局对市规划院的资金结算程序:每季度由规划编研处对委托市规划院的设计任务进行详细梳理,对已提交

5 设计成果的项目列出资金拨付计划,经局长办公会研究确定后列入拨付规划编制费用审批单,经局主要领导审定后拨付。

第十三条 各业务处室因工作需要安排规划院文印室进行规划编制项目中图纸打印、规划文本、说明及与市规委会资料相关的图纸和文字材料打印的,需填写图文打印单(见附件6),由规划编研处汇总报局财务主管领导审定后拨付。

第六章 成果存档管理

第十四条 规划成果提交要求:

(一)规划成果(基础资料汇编、文本、说明书、图册)本册6~8套,光盘3套。其中文本和说明书word2003的doc文件格式,图册中总图CAD格式,其它图纸jpg格式,讲解汇报稿ppt格式,多媒体演示稿AVI格式。

(二)设计任务书和设计合同。

(三)专家评审意见(电子版及专家签字纸质原件)。

(四)社会公示情况(相关文字说明及图〈照〉片资料)。

(五)市规委会会议纪要。

(六)省政府批复或市政府批复及其它有效报批文件。规划编研处负责我局中心城市范围内规划成果管理,城镇(乡)处负责我市所辖县(市)规划成果管理,接收成果时需填写资料接收登记单(见附件7)。除保存相关纸质规划成果外,电子成果应录入规管系统以便查找和使用。

6 按照市城乡规划成果资料信息入库基本要求(见附件8),信息中心存电子版的CAD总图和相关效果图,对各类规划CAD图纸进行整合。局档案室存档本册1套。

第十五条 规划成果借阅管理要求:

(一)局内借阅:局内部各处室与分局间借阅本册及电子版资料需填写资料借阅登记单(见附件9),由双方经手人和处长签字同意方可借阅,并尽快归还。对电子资料应妥善保管,不可复制给局以外第三方。

(二)局外借阅:外单位来我局借阅本册资料,需携带该单位对我局公函,填写规划局对外提供资料登记表(见附件10),并由相关处室主管局长、处长签字后方可借阅。

提供电子资料则除上述程序外,还须经局主要领导签字后,方可提供,并保证不将资料用于其他用途,不得复制给第三方。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执行。同时《市城乡规划局规划设计招标投标工作管理办法及操作规程》废除。

第十七条 本规定最终解释权由规划编研处负责。

第15篇: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总结

**县村镇规划编制上半年工作总结

市规划局:为加快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强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市政府下达我县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目标(全县今年完成16个村的村庄建设规划编制任务)和时间过半目标任务过半的要求,现将上半年此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基本情况

1、县域村庄布点规

2007年11月,我局委托**市城乡规划市政工程设计院编制了《******村庄布点规划》,现《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以*政函〔2008〕2号文批复,规划正在执行过程中。

2、乡、镇域总体规划

**县位于**市东北部,现辖3镇6乡,59个村委会26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803人。建城区面积约0.47平方公里。2002年6月9日,**县遭受了百年不遇特大暴雨洪水袭击,造成了县城局部毁灭性灾害,灾害发生后,国家、省、市多方援助,限期编制了《**县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及全县各乡、镇的重建规划,为此我县的所有乡、镇都完成了总体规划的编制任务,规划编制率达到了100%。同时2007年我们又编制了11个乡、镇政府驻地的村庄建设规划,县城东岳殿新村,八亩田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西岔河乡三教殿村村庄建设规划。此规划也已经**县人民政府以*政发〔2008〕2号文批复,准予实施。

3、高速路沿线村庄整治

西汉高速公路在我县只贯穿了大河坝一个镇。大河坝镇位于佛坪县城南部,它是西汉高速公路进入汉中的第一个建制镇,又称汉中的“东大门”。2007年5月,我局委托重庆渝南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县大河坝镇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此规划已经**县人民政府(*政发〔2008〕01号)文批复,正在实施。

二、2008年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情况

根据省、市统一安排,2007年我县已完成了县域村庄布点规划和6乡3镇的总体规划及11个村的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截止目前,尚有40个村未完成建设规划编制任务。按照省、市要求,在2009年以前我县必须完成90%以上的村庄建设规划任务,08年我们拟编制16个村庄建设规划,半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基础资料收集

对今年将要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的村庄进行了前期的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收集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包括村庄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位置土地利用现状,人口规模、基础设施现状等资料。

2、积极筹措资金,解决规划编制经费

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所需经费将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县财政每村补助1.5万元,乡镇每村自筹1.5万元。此项工作共需编制经费48万元。资金正在积极筹措之中。

三、建议

1、我县至今村镇建设管理机构,也未配备专人分管此项工作,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及相应建设工作,我局将无能力开展及实施,我局已多次向县委、政府汇报,请市局协助我县尽快成立机构,配备管理人员,使各种具体工作落到实处。

2、因县级规划建设管理部门人员及技术力量有限,办乡镇长或助理员培训班,确有一定的困难,请市上就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方面问题近期能否举办一次规划专题培训班。

第16篇: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总结

 城乡规划局高度重视我市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基层建设年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为抓手,以中心镇建设为重点,突出规划\"龙头\"作用,坚持\"规划引导、基础先行、重点推进,突出特色\"的原则,强化领导、稳步推进,进一步加快村镇规划和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编制工作,推动了全市村镇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该局充分认识做好村镇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健全管理保障体制。

他们坚持规划先行,加快村镇规划编制步伐,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目前袁庄、郭西等32个村的村庄环境整治规划和北里厢、通士营等16个村的村庄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

该局加大投入,更新装备,创新规划设计思路,积极推进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四是健全监管制度,加大村镇规划效能监察,保障村镇规划有效实施。

第17篇:绿地规划文本编制

绿地规划文本编制

一、概况及现状分析

近年来,永川新区绿地有了显著增加,绿化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建设了一批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工程,城市形象、城市景观更加亮丽,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提升。

2007年主城区城市绿地面积达到13785公顷,公园绿地面达到4709公顷,园林绿化三大指标中,建成区绿地率32.86%,绿化覆盖率36.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92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5平方米。

1、城区生态环境还较脆弱。森林树种单一,导致森林群落出现不断退化、生物群落逆向演替加速,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频繁发生,净化空气、保持水土能力下降。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认为活动加剧,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威胁和破坏,存在毁林开山,违法建设的现象。

2、现有绿化成果存在被破坏的现象。近年来,侵占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城市园林式单位的绿地因地产开发存在侵绿毁绿的现象。

3、部分规划绿地也遭到蚕食。近年来,城市绿化建设投入有所增加,但由于建成区范围不断扩大,城市建设配套绿地未能完全跟上,部分规划绿地也遭到蚕食,改为他用。

二、绿地规划总则 (一) 编制目的

为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创造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促进永川区绿化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规范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尤其突出景观、文化功能,特编制《永川新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

(二) 规划依据

1、国家有关法律及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城市绿化条例》 (5)《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 (6)《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7)《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三) 规划范围

永川新区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为永川新区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为48.6平方公里,现状建成区为21.50平方公里,2020年规划建成区为29平方公里。

(四)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近期:2010-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五) 城市规模

依据各层次规划及结合实际情况,控制2020年永川规划建成区为29平方公里,人口规模控制在25万人左右。

(六) 规划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以改善城乡人居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环境保护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坚持生态保育、恢复与建设并举的原则,引导城市空间布局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结合,注重城市生态廊道与结构性生态绿地的保护。

2、风貌保护与特色营造原则 结合万江区地方特色资源,发挥自然资源与风貌优势,通过划定绿地控制范围和公园绿地等方式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景观。加大东莞本土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比重,充分利用本土植物和适宜本地环境的外来植物材料进行园林植物造景,注重结合本土地域丰富的文化特色,创造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景观。

3、以人为本原则

从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出发,满足人类共性与个性的环境心理需求,充分考虑到居民的行为方式和绿地的实用性,营造市民需求的生活和游憩空间,使绿地走近生活。特别是力求使市民就近享受公园绿地空间,增强绿地与土地经济及交通系统的关系。

4、可操作性原则

针对城市整体发展需求以及近期发展的实际要求,编制绿地系统规划以及近期生态整治项目库,提出相应的行动计划和实施措施,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和保障,强调可操作性与实施性。

5、渐进发展依次推进原则 从万江实际出发,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分步实施,循序渐进地推进各类绿地建设。

三、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科学规划、有序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使生态融入城区,文化渗入景观,构筑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物种丰富多样的生态园林县城。

(二)分期目标

1、近期(2010-2015年)

在完善现有城区绿地的基础上发展见效快、对改善城区环境效果明显的绿地建设项目,基本构建较完善的县城绿地系统,达到省级园林县城的绿地建设要求。

2、远期(2016-2020年)

全面完成绿地系统规划提出的各项绿地建设要求,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县城的绿地建设要求。

(三)规划指标

永川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

四、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一)公园绿地规划

永川新区各类公园绿地规划一览表

(二)生产绿地规划 永川区生产绿地规划分布如下: 森美农林:规划定性为观赏植物的培育繁殖基地,主营小乔木、花灌木,主要对城市建成区供苗,规划面积为13.80公顷。

苗木基地:规划定性为乡土植物、绿化苗木的培育繁殖基地,主营大、小乔木,并为植物研究提供苗木基地。规划面积为16.60公顷。

(三)防护绿地规划

1、卫生隔离带

规划工业区与居住区等重点防护地段,设置不低于30米绿化隔离带,并应选择具有抗噪阻尘功能的树种。规划在变电站、储气站、加油站等市政设施周围设置卫生隔离带,宽度为20-30米。至2020年,规划建成区内卫生隔离绿带为22.74公顷。

2、道路防护绿地 (1)、城市主要道路两侧绿带宽度控制10-15米。 (2)、城市次要道路两侧绿带宽度控制5米。 (3)、出入城交通干道两侧绿带宽度控制15-20米。

至2020年,规划建成区内道路防护绿地为23.75公顷。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规划琴亭大道、滨河北路、环城东路、广兴路为景观大道;红线宽度大于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四)、附属绿地

1、规划指标

规划至2020年,中心城区附属绿地规模将达273.02公顷。附属绿地按照用地性质的不同,实行分区控制。

2、居住绿地规划要求

规划应与居住区总体规划阶段同时进行、统一规划,绿地均匀分布在居住区域小区内部,使绿地指标、功能得到平衡,方便居民使用。

充分利用原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原有树木、建筑,节约用地和投资。 居住区绿地建设应以宅旁绿地为基础,以小区组团绿地为核心,以道路绿地为网络,使居住区绿地自成一体,并与城区绿地系统相衔接。

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应在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50180—93]的各项指标要求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特点,突出文化内涵,形成特色。

运用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天台绿化、阳台绿化、墙面绿化等多种绿化方式,增加绿地景观效果,美化居住环境。

植物配置要发挥绿化在卫生防护等方面的作用,改善居住环境与小气候。树种选择和种植方式要求能投资少、便于管理,树木的形态及布置能配合组织居住区的建筑空间,此外还应忌用有毒植物,少用带刺、飞毛的、易过敏的植物。

3、工厂及其他单位附属绿地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3号)精神,切实加强对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的管理和节约集约利用,工业企业内部一般不得安排集中绿地。但因生产工艺等特殊要求需要安排一定比例绿地的,绿地率不得超过20%。 A、公共设施附属绿地

公共设施有较强的公共性和开敞性,其附属绿地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同时还应结合公共建筑自身特点强调其外向性景观特色。通过环境的营造,植物的配植来烘托建筑的形体美,以此产生强烈的视觉聚焦。道路两旁的公共设施与高层建筑应预留绿地广场,与道路景观和城市景观相协调。

B、仓储及市政设施附属绿地规划

仓储用地内的绿地应满足运输与消防安全等要求。市政设施绿地应以卫生防护功能为主,同时结合市政设施类型选择绿化美化方式,创造绿色景观。

五、树种规划

(一)规划原则

1、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一批对本地风土及具体立地条件适应性强,抗逆性好,长势强健,病虫害少的树种。

2、体现乡土特色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结合外来适生树种,遵循本地地带性植物类型的分布规律,体现乡土特色。

3、以乔木为主的原则:乔木是绿化的骨架,以乔木为主,乔、灌、草、藤、地被相结合,营造复层混交,相对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

4、快生树与慢生树相衔接的原则:根据近、中、远期绿化效果要求的需要,做到快生树与慢生树合理搭配,要重点开发利用寿命长、抗性强的慢生树种。第5/8页

(二) 规划目标

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对永川区城市园林绿化主要应用植物品种作出科学规划和特色设计,营造富有永川区当地文化特色的现代城市绿地景观,促进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城市可持续性发展。

(三) 树种技术经济指标(建议值)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比例大体为1:10; 常绿树与落叶树比例大体为5:5; 乔木与灌木比例大体为1:6;

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的比例大体为5:1; 速生与中生和慢生树种的比例大体为3:2。

(四)基调树种规划

基调树种是指能够充分表现万江植被特色、反映城市风格、作为城市景观基调的标志植物。永川新区的基调植物主要有银杏、银木(大叶樟)、二球悬铃木、女贞、栾树、槐(国槐)、刺槐、黄葛树、皂荚、楠木、木犀(桂花)、水杉。

(五)骨干树种规划

城市绿化骨干植物是能充分适应当地植物生长环境,包括对当地土壤、气候等因素适应性强,具一定风光特色,在各类绿地中能适应功能需要,适宜大量应用的植物品种。

城市绿化的骨干树种,是形成城市生态植被群落的主要应用树种,具有景观价值优良、在本地适应面广、抗逆性强、易栽植、使用数量大、出现频率高、有发展潜力等特点。不同类别的城市绿地应具有不同的骨干树种,才能形成莲花县有特色的城市生态群落。

永川新区骨干树种:银杏、竹柏、雪松、水杉、侧柏、圆柏、广玉兰、乐昌含笑、香樟、红楠、垂柳、麻栎、枫香、法国梧桐、红叶李、梅花、紫荆、樱花、合欢、重阳木、鸡爪槭、桂花、大叶女贞、棕榈、法国冬青、阔叶十大功劳、南天竹、月季、蜡梅、紫薇、大叶黄杨、红花羊蹄甲、木槿、栀子花、山茶、杜鹃、海桐、竹类、红花继木、红叶石楠、金叶女贞等。

六、分期建设规划 (一)、规划原则

1、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合理确定规划的实施期限。

2、与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各阶段建设目标相配套,使城市绿地建设在城市发展的各阶段都具有相对合理性,满足居民游憩生活和需要。

3、结合城市现状、经济水平、开发顺序和发展目标,切合实际地确定近期 第6/8页

绿地建设项目。

4、根据城市发展要求,合理安排园林绿地的建设时序,注重近、远期有机结合,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分期规划指标

绿地系统建设指标一览表

1、近期绿地建设重点

规划近期的工作重点放在见效快、易实施、对改善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影响大的项目上。近期建设项目主要包括:

至2015年,努力构筑山水园林主体框架。

至2020年,建成主要的生态林地和公园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构建 “山、水、城”共谐共存的生态环境。

严格控制各组团间的绿地、林地和生态型防护用地,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充分利用自然山水资源,“显山露水”,进一步体现港口新城山、水、城三位一体的城市特色。强调对生态敏感区和景观视线敏感区域的保护和控制,完整地保留了沿长江岸线的生态绿化保护带。 a、绿地规划指标

各组团内的总绿化用地441.67公顷,其中公共绿地224.78公顷,生产防护绿地216.89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9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5%。 b、公共绿地规划

重点控制朱沱居住新城公共绿地的建设。公共绿地的规划与城市景观轴线相结合,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公共绿地体系,保障居住新城的城市生活品质。 适当增加松溉老镇区的公共绿地面积,改善居住环境杂。 不提倡花园式工厂的建设在三片工业区内布置少量公共绿地。 c、防护绿地规划 第7/8页

本规划防护绿地由高速路、城市快速路两侧的绿化隔离带,高压电力保护走廊和陡崖护坡组成。规划结合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隔离要求、危险品码头的防护要求、松溉古镇的保护要求布置适量的防护绿地满足城市防护功能的要求

(三)、中期绿地建设规划

1、城市建设目标

积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全面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沿江工业片区、积极拓展笋桥工业片区的建设,形成港口新城的产业支撑;完成朱沱港区和综合配套服务区及物流服务区的建设,形成港口新城的配套产业支撑;适当拓展朱沱、松溉镇区居住用地,适时启动港口居住新城的建设。

2、绿化景观建设

积极推进沿江景观绿化带建设,全面改善新城空间环境。完成沿江工业区沿江绿化景观带的建设,新建老镇区及综合服务区内的几处公园,进行大陆溪两侧防护绿地的建设。

第18篇:工业园区规划编制办法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编制,提高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编制质量,更好地促进工业园区建设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云南省域内各级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第三条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由所在地的州(市)、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按有关程序上报审批。

第四条

承担编制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任务的单位,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应资质。

第五条

编制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确定的各项规划原则,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第六条

编制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应当对所在地区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提供编制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所需要的基础资料。

第七条

编制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应当进行多方案比较和经济技术论证,广泛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并进行公示。

第二章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编制

第八条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任务是:落实国家、省有关产业政策,合理确定园区内的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对各项用地、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进行总体安排,确保园区建设和园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第九条 规划依据

1、国家、省有关方针、政策;

2、《市、县城市总体规划》;

3、《州(市)、县(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省、州(市)、县(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

5、省、州(市)、县(区)经济、产业发展规划;

6、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第十条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5~20年。规划期限应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期限相一致。

第十一条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必须具备相应地区的工程地质评价。

- 1

2、规划区现状工程设施布置状况;

3、环境资料(包括当地环境部门对工业园区空气质量、环境噪声、地表水环境质量等的执行标准);

4、区域内水、电等基础设施条件

第十四条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成果包括以下各项: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三个部分。

(一)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文本应包含以下内容:

1、总则

(1)规划的目的; (2)规划的编制依据; (3)规划指导思想、原则; (4)规划范围; (5)规划期限;

2、工业园区定位及发展目标;(1)确定工业园区的产业选择; (2)确定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 (3)确定工业园区性质定位;

3、总体布局 (1)产业规划;

(2)规划布局结构(工业园区由一个以上片区组成时应包含园区总体布局的内容:主要阐述组成工业园区的各个片区的空间布局和交通联系情况);

(3)规划用地布局;

阐述工业用地(按产业园分类)和其他各类用地的规划布局情况; (4)道路交通组织; (5)绿地系统规划;

(6)分期建设规划(建设时序应以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相一致);

4、市政工程规划 (1)给水排水工程规划

给水排水工程包含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和防洪工程三个部分: A、供水工程内容包括:用水量预测、水源规划、供水设施规划;

- 3比例1/2000~1/10000 图纸应标明以下内容:

(1)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和地面坡度的范围、界线、参数;

(2)潜在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溶洞、泥石流、地下采空、地面沉降及各种不良性特殊地基土等)空间分布、强度划分;

(3)活动性地下断裂带位置,地震烈度及灾害异常区; (4)按防洪标准频率绘制的洪水淹没线; (5)地下矿藏、地下文物埋藏范围;

(6)规划区土地质量的综合评价,确定适宜性区划。(包括适宜修建和采取工程措施方能修建地区的范围)。提出土地的工程控制要求。

4、土地利用规划图 比例1/2000~1/10000 图纸应标明以下内容: (1)规划的各类用地界线;

(2)绿地、河湖水面、高压走廊的用地界线和保护范围; (3)规划道路红线;

(4)规划用地一览表及产业用地一览表

5、绿地系统规划图 比例1/2000~1/10000 图纸应标明以下内容:

标明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等各类绿地的界线;

6、近期建设规划图 比例1/2000~1/10000 图纸应标明以下内容:

(1)近期规划的各类用地界线;

(2)绿地、河湖水面、高压走廊的用地界线和保护范围; (3)近期规划道路红线;

(4)近期规划用地一览表及产业用地一览表

7、道路系统规划图 比例1/2000~1/10000 图纸应标明以下内容:

(1)规划主、次干道和支路的走向、红线、断面,主要控制点坐标、标高; (2)主要道路交叉口形式和用地范围; (3)主要广场、停车场位置和用地范围;

- 5

第19篇:梅州市十二五规划编制

关于印发梅州市“十二五”

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梅市府办〔2010〕5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和中央、省属驻梅各单位:

《梅州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实施。

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一○年四月三十日

梅州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结合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全面推进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事关我市未来长远发展。为确保圆满完成编制任务,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3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09〕119号)精神和省发展改革委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编制原则

编制“十二五”规划,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科学分析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进一步厘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抓住战略重点,把握前进方向,探索有效途径,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争当全省山区市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一要坚持科学发展。编制“十二五”规划要充分体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按照统筹兼顾原则,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按照创新驱动的要求,实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按照绿色发展的要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为我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二要坚持先行先试。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结合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要坚持先行先试,大胆改革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发展的新途径、新举措和新机制,为新一轮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围绕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建立相关体制机制,形成市场配置资源、企业自主发展、政府宏观调控的良好格局。要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社会管理、财税投资、统筹城乡发展等领域改革,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进一步加强与港澳合作,充分借鉴香港的国际化经验,创新与港澳紧密合作的思路和方式,创新外经贸发展方式。

三要坚持协调发展。要把规划编制工作与破解区域协调发展的难题结合起来,全力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定位,贯彻落实配套区域政策,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断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和辐射、服务、示范能力,带动城乡加快发展。实施“双转移”战略,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产业转移承接,解决制约山区发展的短板问题。

四要坚持民生优先。编制“十二五”规划,要把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富民、为民、安民上,实现和谐社会共建共享。致力于形成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满足社会成员的就业需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五要坚持继承与发展。在“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要坚持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关系,认真总结我市积极应

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成果,做好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决定等政策文件的衔接,体现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要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等一批重大规划相衔接。

二、编制任务、程序和时间安排

(一)市“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即总体规划)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编制本级和下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年度计划的依据,其他规划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

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由市政府提出,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起草工作由市发展改革局牵头,市有关部门参加,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2009年底至2010年初,市有关部门按照市府办《关于印发梅州市“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的通知》(梅市府办〔2009〕76号)要求,完成“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工作。市发展改革局根据前期研究成果,于2010年5月底前提出“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报市政府审定。二是2010年6月起,市发展改革局组织开展规划纲要的研究起草工作,组织各县(市、区)、各部门研究提出纳入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重要指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重要举措等,于8月底前形成规划纲要初稿。9月底前形成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三是2010年10月起,市发展改革局将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印发,广泛征求各县(市、区)、各部门、专家,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方面的意见,修改完善后,于12月底前报市委、市政府审定。2011年初由市政府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

(二)市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细化,也是政府指导该领域发展以及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制定特定领域相关政策的依据。市专项规划分重点专项和一般专项两类。重点专项规划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环保生态、经济体制改革、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质量和安全等需要政府主导的重点领域,以及

涉及国民经济重要布局的一些重要行业。市重点专项规划由市有关部门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共同编制,县(市、区)政府参与,报市政府审定。编制工作分阶段进行:一是2010年6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牵头部门会同参与单位提出工作方案和规划草案的写作提纲。二是2010年9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完成初稿,并报送市发展改革局。市发展改革局就重点专项规划初稿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将重要的内容纳入到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三是2010年12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牵头部门将规划广泛征求各县(市、区)、市有关部门、专家等各方面意见后,形成送审稿,并与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衔接后,会同市发展改革局联合上报市政府审定。

市一般专项规划(含部门规划)由市有关部门根据省相关部门的要求及工作需要提出,并由各部门自行组织编制和印发,报市发展改革局备案。

(三)各县(市、区)“十二五”规划纲要。

各县(市、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由各县(市、区)政府提出,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各县(市、区)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要符合省、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总体要求,并与省有关区域规划、省市重点专项规划及相邻地区的规划相衔接。各县(市、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进度,应尽可能与省、市同步。各县(市、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经同级人民大表大会审议批准后,报送市发展改革局备案。各县(市、区)的专项规划可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安排自行确定。

三、编制要求

(一)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情况。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对本县(市、区)、本部门“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总结成功经验,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编制“十二五”规划奠定基础。同时,要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经验,改进规划编制工作方式方法。

(二)加强重大问题的研究。在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的大背景下,要把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与促进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研究。要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认真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重大问题,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以及重大工程等,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政策措施。要突出规划重点,切实加强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规划工作。

(三)加强规划目标的研究和测算。要根据“十一五”发展情况和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分析,研究提出本地区、本部门“十二五”发展的主要指标,特别是约束性指标,以更好地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指标的设置和测算要做到四个兼顾:一是兼顾全面和重点,在全面反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建设的同时,突出对促进科学发展、加强薄弱环节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目标和指标;二是兼顾连续性和阶段性,既要对“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进行科学继承,又要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有机衔接;三是兼顾需要和可能,既要适度超前、鼓舞人心,争取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面的合理需求,又要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经过努力可以实现;四是兼顾预期性和约束性,既要适当设置一些引导市场的预期性指标,又要突出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要求,尽可能研究设置一些相关的约束性指标。

(四)加强重大项目的研究和论证。重大项目是规划实施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规划的重要支撑。在政府的规划中,重大项目主要包括应由政府配置资源的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生态、市政、教育、科技、文化、质量和安全等建设项目,也包括一些应由政府协调建设、涉及国民经济重要布局的重要产业大型项目。要研究提出一批“十二五”期间需要建设的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主要由政府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并做好重大项目特别是需由财政安排建设资金的重大项目的前期研究及论证工作。

(五)加强规划编制的民主性。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采取座谈会、协调会、公布规划草案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增强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在编制程序上,要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和评估制度等。

(六)加强规划间的衔接协调。要高度重视规划衔接工作,使各类规划协调一致,增强规划在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规划衔接要遵循下级政府规划服从上级政府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服从本级和上级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之间不得相互矛盾的原则。需要衔接的内容包括主要指标、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布局、重大政策等。同时,要加强各重点专项规划与国家、省有关规划的衔接,争取所提出的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省相应规划。

四、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各县(市、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增强规划编制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机构、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编制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所需经费由市政府安排;重点专项规划所需经费视具体情况由市财政局核拨;一般专项规划的编制经费在市各部门预算经费中统筹解决。各县(市、区)编制规划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20篇:规划编制中心工作计划

2013年度规划编制中心年度工作计划

2013年规划编制中心从自身特点出发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重视规划研究工作。规划研究工作是规划编制中心的技术强项,针对当前城市建设热点、难点问题,编制中心应该始终站在政策前沿,及时回应城市规划问题的解决之道,形成技术文件指导未来规划编制工作。

2、加强土地储备精细化研究工作。土地储备规划工作自2004年开展至今已经经历了9个年头,也取得一定成绩。随着土地市场波动性变化、土地资源稀缺性特点以及宏观政策影响性因素对规划编制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土地储备规划未来应该更加精细化、科学化、更加接近市场需求,探索新形势下的适应当前精细化管理需求的土地储备研究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3、增加对规划编制成果验收入库的技术把关。2012年新版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和《江苏省控规编制导则》已经颁布实行,对过往规划成果依据性技术标准进行更新维护,对需要入库的技术文件进行把关,统一成果形式应该成为规划编制中心工作的重要内容。

4、继续推进规划技术指标电子化报批的工作。对于前期已经开展的技术指标核算工作,适当可分区域进行分工,保障技术指标审查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5、发挥技术优势,拓展相城、吴中区重点地块的城市设计研究工作。针对市区缺乏用地规划的空间资源,而未来发展中心都在周边区域,未来规划编制中心应该走出去,主动拓展相城区、吴中区的业务市场,展示编制中心对重点地块设计研究的能力。

6、深化任务书编写工作,对规划编制任务进行跟踪服务。任务书的撰写对编制任务的招标、设计、完成都起着重要作用,在实施编制任务书标准化同时应加强对编制任务的前期研究及后期跟踪服务,保障规划编制任务的高效、科学、顺利完成。

7、总结梳理年度规划成果,以规划年报形式对未来工作进行建议。规划工作应该具有承前启后的特点,而每年随着规划编制成果不断叠加,总工资料库成为大量成果叠加,但是缺乏整体梳理与检讨,并对未来工作进行前瞻式展望,在此基础上形成未来一年规划编制的工作计划。建议由编制中心承担此项任务,为苏州城市规划工作查漏补缺,不断服务规划局,共同推进城市规划工作。

规划编制工作汇报
《规划编制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