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发布时间:2020-03-02 17:51: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赵正遂整理

一、为何重新修订《规范》

《规范》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背景下修订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于198

5、199

1、1997年先后三次颁布和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性转变。在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群众不仅要求“有学上、有书读”,而且进一步要求“上好学、读好书”。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对教师队伍师德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不满意的一个重要标尺,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

二、《规范》修订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

(二)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三)坚持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

(四)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

(五)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三、新《规范》解读

核心内容

新《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新《规范》语言精练、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科学性、人文性、时代感,强调了教师的爱与责任,时时处处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怀。

四、新旧《规范》的区别

1.条目数量由8条改为6条

旧条款要求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新条款则改成“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育部新修定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条目上由之前的8条改为现在的6条,但在具体内容上却得到了充实。比如,在第三条“热爱学生”中,旧条款要求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新条款则修改成“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与此前公布的新规范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公布的版本基本构架相同,但在一些词语使用方面进行了微调。在征求意见稿中,第二条款为“敬业奉献”,而正式版中,改回到1997年版的“爱岗敬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也被改为更为简练的“勤恳敬业”。而第三条款将“热爱学生”改为“关爱学生”,一字之差感觉更人性,更具亲情味。第四条款中的“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则被“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所取代。

2.“保护学生安全”首次纳入新规

此次修订是根据近年来教育和教师工作的新形势作出的更加科学和有针对性的修订。

值得一提的是,“保护学生安全”被首次写入了新规范第三条关爱学生中。写入该内容是在明确“保护学生安全”是教师应遵守的职业精神。

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教育部早在2004年就启动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工作,专门成立研究小组,由专家、教师及教育部官员组成。此次修订是我国自1997年以来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首次修订,是根据近年来教育和教师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在前期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

3.明确抵制有偿家教现象

有偿家教的恶果很明显:一是导致教师“拜金主义”,二是影响正常教学进行。

此次修订的条款更加清晰和简洁,在具体内容上也得到了充实。“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责之便牟取私利”、“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也首次明确列入其中。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但应当写入职业道德规范,甚至更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因为有偿家教的恶果很明显:一是导致教师‘拜金主义’,二是影响正常教学进行。

4.“终身学习”被单独提出

“作为一名教师,只具备与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已远远不够。”魏黎明说。

在新规范中,“终身学习”被单独提出。“现在社会发现这么快,几乎所有人都需要不断学习。更何况是教师这种特殊行业。”石家庄市永安大街小学教育处主任魏黎明说。

实际上,随着社会形势发展,中小学的课本也在不断更新、变化,再也不像以前一成不变。同时,社会的进步也要求教师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如果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终身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只具备与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已远远不够。”魏黎明举例说,比如刚刚结束的奥运会,如果老师对那些奥运冠军、体育明星知之甚少,一问三不知,这样的老师不合格,更谈不上优秀。

5.师德规范已11年没改变

在新形势下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向全国教育系统的模范教师,特别是抗震救灾英模教师学习。

据了解,上次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还是在1997年,距今已有11年。

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在9月2日的“关于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中表示,在今年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震区广大教师奋不顾身地保护学生,表现了崇高的师德精神。他们希望在新形势下修订并重新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可以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向全国教育系统的模范教师,特别是抗震救灾英模教师学习。

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解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新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解读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新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02.28

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