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他是一个传奇

发布时间:2020-03-02 10:11: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他是一个传奇

—《芦花荡》教学设计及点评

【设计突破】

《芦花荡》是孙犁先生的小说,历来被评论家定义为“诗性小说”。小说的“诗性”并非仅仅体现在诗意盎然的自然景物描写上,还表现在“人物形象的诗化”等方面。《芦花荡》中,老头子的传奇色彩(包括水上功夫的超常、对孩子的柔情、对敌人的恨、孩子般的率性等)与芦花荡诗情画意的自然环境共同构成了小说的“诗性”美。因此,本节课就把“诗性”所涵盖的人物—“老头子”和环境—“老头子的家乡”作为学习的重点,目的是体会小说的“诗性”表达,鉴赏老头子这一英雄形象。

在具体的设计中,为了使整节课的学习内容既层次清晰又主题聚焦,我们以“英雄”作为切口,设计了四个核心环节:初识英雄形象、体察英雄心灵、畅观英雄行为、回望英雄家乡。这样的设计使得整节课的学习一线贯之、前后呼应,又浑然一体、生气灌注,对人物形象的鉴赏和诗性语言的体味在四个环节中逐步深人。

【插评】文本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非常准确。无论是对文本的解读,还是时代的要求,都需要我们去帮助学生培养英雄情结,学会感受英雄与崇尚英雄。以此切入,循序渐进,走进英雄的世界。这样的教学也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创意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英雄”的内涵。

2.体味小说的“诗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感知故事

(一)关注题目,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荡”是什么意思吗?

PPT梳理关于“荡”和“淀”的知识,介绍白洋淀—

荡:水草多、水体深的湖。

淀:浅的湖。

师:芦花荡是白洋淀中一片长满芦苇的地方。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有143个淀泊、3700多条沟壕,犹如水上迷宫。抗日战争时期,这里的英雄儿女利用淀区芦荡遍布、沟河交错的有利地形,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以弱胜强,痛击日本侵略军,涌现出很多平民英雄,显示出燕赵儿女的聪慧勇敢。《敌后武工队》《小兵张嘎》等影视作品都是以白洋淀为故事背景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小说《芦花荡》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白洋淀里的故事。

【插评】看似地理知识的教学,其实是对故事发生背景中自然坏境的必要交代,理解了“荡”的特点,才能理解英雄产生与活动的天地.。这是学生阅读中必要的知识准备,恰恰又是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略的细节。

(二)关注文体,感知故事

小说就是讲故事,请同学们思考:《芦花荡》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和你印象中的抗日故事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

讲了一个老头子护送女孩子去芦苇荡,女孩子受伤,老头子复仇的故事。这个故事内容特别,没有枪林弹雨、刀光剑影;故事主角特别,老人年近花甲,却非同一般。

二、初识英雄形象

(一)关注“特别”,认识英雄

学习活动:请生浏览1一5段,针对老头子的特别之处,给他起个绰号。

学生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教师引导:

A.老鱼鹰。引导学生关注老头子的外貌描写,抓住老头子和鱼鹰的相似之处—敏锐、机警。弓!导学生思考:是敌人的监视和战争的需要练就了老头子的机警和敏捷,练就了他很高的警惕性。

B.水上“飘”。引导学生关注第2自然段关于描写小船的文字。明确小船虽然装满了’物资,但依然给人“飘”的感觉,速度之快,运船之轻松、从容可见一斑,表现了老头子在芦花荡里行踪不定、神出鬼没、从容不迫。

【插评】起掉号,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认识和把握人物的特点。教师的引导突出了文本的依据,而课堂的生成应该还可以更丰富些,如“浪里黑条”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灵感与创造力。

(二)关注诗性,体味“传奇”

教师整合关于老头子出场的相关信息,改写成一首诗,引导学生体会小说中老头子出场的传奇色彩及诗性表达。

PPT出示:

一片阴森黑暗的大苇塘

一只尖尖的、苇叶样的小船

一个老头子

身穿一件蓝色的破旧拉裤

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一时深陷的眼睛

尖利明亮

不带一支枪

教师点拨:在廓大、阴暗的背景下,老头子形单影只、赤手空拳,却能从容不迫、神出鬼没,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老头子像一个传奇。

【插评】由课文的诗意到学生信息获取与处理的诗意表达,又是一个创造,而且突出了语言的训练。但这里用“阴森黑暗”形容芦花荡值得商榷。课文的诗意无疑也表现在自然环境的描写方面,作者虽然也用了“阴森黑暗”这个词语,但注意这不是描写战士们的生存环境,而是形容敌人观察的视觉感受,在他们看来是那么“阴森黑暗”而可怕,所以它并不能体现出诗意之美。诗句的开头可以改为“一片深夜有鸟飞和歌声的大苇塘”,这样才与课文的诗意和作者的本意相契合。此外,教师的叙述性语言也需要打磨,如把“在廊大、阴暗的背景下”修改为“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虽是课文的原话,但作为教师的课堂语言,则可以修改为“敌人的封锁计划才会落空”。此外,“老头子像一个传奇”,这是“初识”的感知,那后面就需要有与之相呼应的“老头子就是一个传奇”这样的结论。

三、体察英雄心灵

(一)关注“失败”,揭示矛盾

过渡并质疑:就是这样一个传奇的老人,在执行运送两个小女孩的任务时居然让其中一个小女孩挂了花!这对于老头子来说就是失败!失败原因何在?

教师预设:学生回答一般集中在“过于自信”“轻率,,“轻敌”,学生的依据一般在老头子所说的’三个“不怕”上。

追问:老头子应不应该有这样的自信?连说三个“不怕”时情势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当时情势,PPT出示整合的相关内容:

大些的轻声吹喝她:“看你,这时洗脸干什么?什么时候啊,还这么爱干净!”

老头子说:

“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

远远有一片阴,渗的黄色的光,突然一转就转到她们的船上来。

老头子说:“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当小船和那黑糊糊的小火转站到一条横线上的时候,探照灯突然照向她们,不动了。

还是柔和地说:“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个显而易见的矛盾,激发学生进一步走进人物内心的兴趣:情势如此危急,可是老头子却一再说“不怕”,这是怎么样的大意呀,按说这个“老鱼鹰”是有很高的警惕性的啊!

(二)关注“不怕”,体察柔情

(三)教学层次一:还原现场

过渡并质疑:以老头子的水上经验,面对这危急的状况,小女孩还撩水洗脸、哭叫出声,在正常情况下老头子会有怎样的反应?

PPT梳理并明确:

当她洗脸的时候,应该说:玉要洗,会被发现的!

当她叫出声的时候,应该说:不要出声,鬼子听到就完了!

当她发出哭声的时候,应该说:千万别哭!别让我分心!

然而,老头子却说—

PPT对比出示:

“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

“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教学层次二:还原心理

老头子到底在想些什么?继续引领学生细读文本,从文章的细节处体察老头子的心理:

大些的轻声吹喝她:“看你,这时洗脸干什么?什么时候啊,还这么爱干净!”

小女孩子抬起头来,望一望老头子,笑着说:

“洗一洗就精神了!”

老头子说:

“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

提问:小女孩为什么要“望一望老头子,笑着说”?

明确:老头子给了她安全感,她觉得老头子像一位慈爱的老爷爷。“望”体现了信赖,“笑”表现出轻松。

追间:面对小女孩信赖和轻松的笑容,老头子可能.会有怎么样的心理?

明确:老头子或许会想,一个发着烧的孩子对我满怀信任,又那么坚强和懂事,清凉的水应该可以让她舒服一些的,又怎么忍心拒绝呢?

引领学生关注两个女孩子的经历—

PPT出示:

老头子很喜欢这两个孩子:大的叫大菱,小的叫二菱。

孩子们在炮火里一直没安静过,神经紧张得很。一点轻微的声音,闭上的眼就又睁开了。现在又是到了这么一个新鲜的地方,有水有船,荡悠悠的,夜晚的风吹得长期发烧的脸也清爽多了,就更睡不着。

请学生结合这些文字和三个“不怕”揣摩老头子的心理—

PPT出示:

这两个小女孩在炮火里打滚、淋着雨过夜,经历了病痛、恐惧,他多么愿意,他多么愿意——,他多么不愿意——,他多么不愿意——。

教学引导:

他多么愿意俩孩子坐在自己的小船上不再紧张,享受这里的清爽啊!

他多么愿意保护她们,使她们安心一些,不再恐惧啊!

他多么不愿意俩孩子还这么灰头土脸、落魄可怜呀!

教师总结:

不怕,是不要担心、不用紧张、不必恐惧的意思,是老头子温柔的抚慰!从这些抚慰中,我们看到了老人的柔软和温情。原来是内心的怜爱和柔情让他放松了警惕,才有了这一次的失误。

【插评】从设疑到质疑,引导学生发现与分析问题,由此环环相扣,设计出一系列还原现场的“揣摩”与“推断”。这既是语言的品读,又是思维的训练。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走出”与“走进”,即走出课文描写的局限而进行想象性思维发散,进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英雄的柔情。正因为主人公有着对两个孩子儿女般的爱,才有了英雄的壮举。这样就让学生感受到英雄情怀中最温馨的人性光辉。

(三)关注自责,细品“过于自信和自尊”

过渡:这一次失误,让老头子陷人了深深的自责—

PPT显示并朗读:

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这老脸呀!

提问:“老脸”指的什么?老头子在那么危急的形势下只身犯险,不会有人指着他的脸这么苛责于他的。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相机点拨:

老头子在运送小女孩的过程中拼命护送,满怀柔情更显英雄本色,况且他本领超强,是有自信的资本的,当然他也非常自信。然而内心泛起的柔情让他出现失误,显得像是自信过了头。失误之后强烈的自责也让我们看到了他强烈的自尊。正因为这“过于自信和自尊”,才有了痛打鬼子的那场复仇行为。

【插评】抓住了全文的关健句进行品读。这里的“过于自信与自尊”,如果挖掘一下就会发现,它其实表现了老头子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与无忧无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但如果仅仅从内容上去品读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从情节发展的角度去细品。因为人物的性格特点都是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展示的,而且性格特点与情节发展还可能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从本文看,因为一次次成功地突破敌人的封锁线,才让他有了“过于”的“自信和自尊”;因为“过于自信和自尊”,才有了这次的意外,造成了情节发展的一次逆转;也因为“过于自信和自尊”,才有了后来的复仇传奇,这样就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而且又是情节发展的一种必然。由此梳理故事情节,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通过梳理情节友展的逻辑联系,培养学生欣赏故事的能力,从而使其读懂故事内部的逻样关系,理解故事中的人物传奇,获得有创意地“说故事”的能力。

四、畅观英雄行为

主问题:请读第55- 63自然段,谈谈在这场和鬼子的正面冲突中,哪些细节让你对他充满敬意?

教师引导一:

第55段、第56段:新鲜的莲蓬,美丽的诱饵。

第57段:看似随意,实则暗藏玄机。

第58段:好一个“张皇失措勺过瘾!

第59段:神奇的小船,精彩的对决!

第60段:痛决的钩子!钊洲导呼!

教学落点:智勇双全。

教师引导二:这段文字反复写到了老头子的篙,从这只小小的“篙”里,你发现了什么?

PPT梳理:

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

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禅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

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

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

教学落点: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老头子的神奇:简单的道具,简陋的武器,痛快淋漓的复仇,智勇双全的英雄! 教师引导三:

引导学生聚焦下面两个句子,体会老头子的爱恨情仇: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亦幼衰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追问1:“他狠狠地敲打”,如果这里补充打的理由,你能为老头子补出哪些理由呢?

教师明确:

他狠狠地敲打,是为了受伤的大菱,为了受苦的乡亲们,为了受围困的队伍,为了遭到侵略的家乡,为了我们生存着的土地„„这就是爱国,只有爱自己、爱孩子、爱亲人、爱家乡、爱自己生存的土地,才是爱国。

指导朗读:抓住“他狠狠地敲打”,读出咬牙切齿的恨。

追问2:“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他想望见什么呢?请你给他配画外音。

教师明确:老头子想望见大菱、二菱,想望见乡亲们、队伍,他的表情或许充满了骄傲。引导学生体会老头子率真的一面。

教师总结:我们一步步走近老头子,见证了他的“奇”“柔”“智”“勇”和“真”,这是一个多面的英雄,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他的爱和恨都做到了极致,就像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没有这个“过于”,哪里会有这个传奇的英雄啊!

【插评】这一教学环节运用了“主问题‘,教学法,在引导与追问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部分其实是课文中最精彩的地方,教师把环境、情节与人物三个要素进行整合,这样就让人物站立起来,最终耸立在学生心中。但这个环节最后对英雄的评价总结部分,还需要帮助学生升华自己的认识:这个英雄,干瘦、干黑的外形,这足那个灾难深重的贫困年代的印记;明亮的眼睛才是窥探他内心世界的窗口;看似干瘪的躯体里却蕴藏着无限的生命力。他虽然没有儿女,但抗日的子弟都是他的儿女,因此他才能无私无畏,凭借自己的水上功夫穿越封锁线如入无人之地。他是那个时代中国人民的代表,在国难当头之际,“老头子”和他们的子孙们凭借这“过于”的“自信与自尊”,才会奋起反抗,才会在受到挫折后不屈不挠,才会凭借自己的精神与勇气创造一个个的传奇。他就是一个英雄传奇!此结论与前面“老头子像一个传奇”相呼应,这样就完成了对人物完整的解读。在解读中对人物认识的升华,也符合作者在人物塑造中所蕴洒的“丰厚情感和美好理想”这一特征。文本解读中对人物不能拔高,但要揭示出他的本质特征与典型代表的意义,如此才能让学生的境界得到升华。这也是当前文本解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五、回望英雄家乡

过渡:美丽的环境涵养了美好的人性。

学习活动一:学生朗读。

这里的天:

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这里的水:

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这里的芦花:

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学习活动二:孙犁的文章,断开一句、增加一词、删除一点,便成一诗。请学生也试着改写一首小诗。教师示范—

这里的水

镜一样平,

蓝天一般清,

拉长的水草,

在水的微波里

暗香浮动

教师总结:这是老头子的家乡,也是我们的家乡,然而这片土地正遭受侵略者的践踏!据资料统计—

PPT陆续出示:

抗日战争中,中国平民约有9000000死于战火,另有8000000平民死于其他因素,,95000000人成为难民。

农民抗日,完全出于自愿。他们热爱自己的家、自己的父母妻子。,他们当兵打仗,正是为了保卫他们。

—孙犁《关于的写作》

在那个时代,在这片国土上,不知涌现出多少老头子式的平民英雄,因此孙犁没有给他起名字。让我们带着深深的敬意,齐读最后两段,向英雄致敬。

【插评】这一环节的处理非常到位,让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深化。由老头子与荷花淀的家乡拓展到整个中国大地,使学生了解到中国人民为伟大的抗战事业做出的栖牲与他们的伟大情怀。教学处理的艺术手法又呼应了开头诗意的展示。而且两处处理各有特色:前者是从课文内容中进行“提取”,这里是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提炼”,并教给学生“断开”“增加”“删除”的方法。这也弥补了当前语文学习与写作中“诗歌”的一块短板。但从课文的情境与素材来看,这里教师示范的诗歌,如果把着眼点从“水草”转向“芦花”则更好,最后的小诗可以这样修改:水面的芦花(或“荡里的芦花”)/紫色的丝药易之迎风飘撒。这既忠于课文,又避免了另起炉灶之嫌。

【总评】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包括了对文本的正确解读,对文本特点的独到发现,对教学内容的恰当选择,对教学过程的有创意的预设,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有效训练,对学生的精神成长的积极引领。按照这个评价标准,这个教学设计总体来看是非常优秀的。教师以“英雄”为课堂教学展开的主线,以“诗性”为衬托英雄的副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整个设计中,运用诗意的方式,创造诗意的情境,让学生感受血与火中的诗意传奇。但还需要适当提炼与提升,从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高度来认识英雄,理解诗性,这样也与课文中表现出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相契合。当然,对于借鉴这个教学设计的老师来说,在组织教学时需要对教学课时进行恰当划分,整个设计不是一个课时就可以完成的。我们要力求避免当前教学中的“一课时”偏好,让学生有充分的阅读与思考时间。因为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对整篇课文的学习来说,都会有遗珠,这就需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自我发现,自我选择,最终完成自我构建。特别是对课文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方面,更需要去品读。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的适当容量与合理的教学节奏,也才能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附板书设计:

他是一个医务工作者

他是一个疼爱我的人

我是传奇

一个知青的传奇

一个翻译的传奇

99岁的他走了留下几百所学校和一个传奇

他是活雷锋

我是传奇影评

我是传奇观后感

邵,一个传奇的姓氏

他是一个传奇
《他是一个传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