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发布时间:2020-03-01 21:10: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内容摘要:本篇论文的探讨主题是祥林嫂的悲剧命运。通过对(1)祥林嫂的性格特征;(2)悲剧的成因;(3)悲剧的深刻性等论述与分析,揭示了封建宗法思想对妇女的严重摧残,封建礼教的系统周密,强大深固。祥林嫂受到的是从夫权、族权到神权,从物质到精神生产的双重压迫。启示人们:妇女要解放,必须自身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清醒认识反封建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斗争,最终实现妇女自身的解放。

关键词:祥林嫂 性格 悲剧 深刻性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 on Sister Xianglin’s life tragedy.The author makes researches concentrating on the following respects:Ⅰ.Her temperamental characteristic.Ⅱ.Contributing factor of her tragedy.Ⅲ.The profoundity of tragedy.It revealed that women had been ruined seriously by patriarchal thought.The systematicne of feudal ethilal code and powerful,what repreed sister Xianglin was institution that was from authority of the husband and clan authority to religious authority.From matter to vigour.Finally,the author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women themselves should break and smashthe chains of the fedral thoughts on the base of self-realizing the significance and difficulty in the struggle of anti-fudel and only in this way they canachieve the great aim of women\'s liberation.

Keywords:Sister Xianglin,temperament,tragedy,penestration

论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0.绪论

《祝福》是鲁迅先生于1924年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它深刻地展现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惨重压迫,挖掘了封建主义,宗法制度最残酷的本质:它不仅对被压迫人民(特别是妇女)造成物质生活上的极度贫困和肉体上的种种痛苦,而且在精神上施加以严重的摧残,使被迫害者受到极其严重的精神创伤。

祥林嫂勤劳、朴实、坚强、善良,然而她一走上生活道路,种种不幸的遭遇就接踵而来。她本来嫁在山里,以打柴为生,由于“死了当家人”,便瞒着婆婆逃到鲁四老爷家里帮佣。不料婆婆找上门来,吞没了她的全部工钱,将她卖到深山坳里;后来又被大伯收去房子赶出贺家。她第二次到鲁镇的遭遇极其悲惨,封建礼教认为寡妇再嫁伤风败俗,何况她死了两个丈夫,更是不祥之物。封建卫道者鲁四老爷就告诫四婶,不让祥林嫂祭祀时沾手,鲁镇的人们也以“又冷又尖”的态度对待她。祥林嫂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歧视、压迫;柳妈又告诉她死后要被阎罗王锯成两半分给两个男人,她极端痛苦,灵魂得不到一点安宁。捐门槛后,四婶一声“你放着吧,祥林嫂”给她精神上最后的致命一击。终于,她在鲁镇的祝福之夜,倒毙街头。

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礼教的系统周密,强大深固。压迫祥林嫂的,是从夫权、族权到神权,从物质到精神,从阳间世界到阴间世界,从鲁四老爷到四婶、婆婆、大伯,甚至还有柳妈和鲁镇的群众都参与了这样一个周密的封建观念大网络,这网络决定了祥林嫂(也就是旧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也无情地压碎了祥林嫂们的一切挣扎努力。《祝福》中 塑造最好的人物是祥林嫂,探讨祥林嫂的性格特点,有助于我们挖掘作品的深刻内涵,找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

1.祥林嫂的性格特征

祥林嫂第一次出现在鲁镇,是她死了第一个丈夫,瞒着婆婆逃出来。她在鲁四老爷家里做工,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日子很快的过去了,她的做工却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也白胖了”。

这是一段极平常的生活描写,但它一下子就接触到了人物精神世界的深处。祥林嫂的劳动是多么繁重啊!他甚至要比一个勤快的男人干得多,但她得到的却很少很少。这本来就是极不公平的,可是祥林嫂却满足了。她初到鲁四老爷家里的时候,还带着刚死去丈夫的悲哀,现在呢,“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也白胖了。”祥林嫂所希望的,所感到满足的,原来是这样一种不公平的生活,有力地表现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安分的性格。

可是在吃人的封建社会里,就连这低微,不公平的生活也不能继续。不久祥林嫂就被婆婆领着人抢走了。祥林嫂刚刚过上一段满足的日子,就在封建夫权和封建制度的压迫摧残下,昙花般一现即逝了。接着,祥林嫂被迫改嫁到深山里,她曾为此而挣扎、反抗。后来当她发现可以和自己的新丈夫贺老六一起,依靠辛勤劳作活下去时,她又一次满足了,长胖了。这就是卫老婆子说的所谓交了“好运”。

祥林嫂是那样勤劳、善良、安分。她对生活没有什么苛求,只要能像牛马一样的活下去,她就白胖起来,就满足了。不论是在鲁四老爷家里,还是在贺老六家里,都是这样。这种所谓“好运”,所谓“满足”,本身就带有悲剧性质,但是就这样的生活,也只是暂时的。

鲁迅在《灯下漫笔》一文中深刻指出:“中国人在历史上从来只有两种命运: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祝福》所反映的正

3 是这样的生活。祥林嫂在经受了第一次打击(死了第一个丈夫)之后,暂时做稳了一阵儿奴隶;经受了另一次沉重打击(被迫改嫁)之后,又暂时做稳了一阵儿奴隶。她遵守着封建宗法制度,但结果如何呢?结果还是无法做稳奴隶。

祥林嫂初进鲁家门的时候,虽然年轻守寡,生活十分艰难,然而并未失去青春活力:“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是红的。”“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有有力,简直抵过一个男子。”她二进鲁家门的时候,因为又死去了丈夫,所她仍旧穿着那带着寡妇特征的服装,但脸色青黄,两颊已经失去了血色,眼光再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最后是在临死之前,作者为她这样写照: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勤劳、善良的祥林嫂,在封建宗法制度的迫害下,在一步步地陷落,最终她倒毙在鲁镇人们的祝福声中。然而在她的身上,我们仍可找出她坚强刚毅的一面,面对第一个丈夫的死去,她勇敢地逃出了婆家。当被婆婆卖到深山坳里与贺老六成亲是时,文章有这样一段描写:

“祥林嫂可是异乎寻常,他们说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坳,喉咙已经全哑了。„„她就一头撞在香案上,头上碰了一个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直到七手八脚的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骂„„”

不甘命运的安排,奋起抗争的祥林嫂,不惜流血乃至牺牲生命。但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她的反抗又有何作用呢?

坚毅的祥林嫂,是不断为自己的命运奋斗、挣扎的。为了捐门槛赎罪,她默默地忍受着一切,把历来积存的用血汗换来的钱,换成12块鹰洋,捐了一条门槛,让千人踏,万人跨。在封建迷信思想严重毒害着劳动人民的时

4 候,相信人死了有魂灵,这几乎成了天经地义的事,但祥林嫂却发出“人死后有没有魂灵”的疑问。 在临死之前,她终于对自己一辈子迷信并为之恐怖不安的灵魂地狱的存在,发生了怀疑。实际上,反映了她不甘忍受别人替她安排好的死后命运。

祥林嫂默默地死去了,死在年终祝福、烟气缭绕的街头上,她的一生实际上做出了最大努力,仍然没能争取到“做稳了”的“奴隶”的资格。

2.祥林嫂悲剧的成因

祥林嫂是鲁迅深刻观察了中国封建社会千千万万不幸的人们的命运而加以典型化的一个完整的悲剧人物,同时也是中国劳动人民最悲惨的典型。作品正是以这种深刻无比的悲剧力量震撼人心。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深刻地指出:“这四种权力--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们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祥林嫂的形象控诉了这四种权力的极端野蛮性和残酷性,有力地表明了全部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已迫使被压迫人们走到绝境(想做奴隶而不得),他们再也无法生活下去了。

祥林嫂地悲剧,是这四种权力的集中体现。

首先,祥林嫂为什么要从婆家逃走,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她生活得很幸福,她一定不会逃走的。一个“逃”深刻揭示了其悲惨命运的必然性。祥林嫂是一个“二十六七”的人,而她的婆婆却是“三十多岁”的女人。这种年龄的差距,做姐妹还差不多,而《祝福》中祥林嫂却成了这个三十多岁的女人的儿媳,丈夫比她小十岁。这种现象在封建社会是极其常见事情。暗示了祥林嫂悲剧的根源,对封建的黑暗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控诉。

《祝福》中特别是从被压迫妇女的角度描写夫权对祥林嫂的迫害。婆婆依仗夫权,可以随意把儿媳绑走,象牲口一样卖掉。祥林嫂没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不仅生前属于丈夫所有,死后也逃不掉,还要锯开来分给两个丈夫。

5 祥林嫂甚至没有自己的名字,人家用她第一个丈夫的名字称呼她,这个名字一直跟到她死,即使后来另外嫁了人,还是照样那样称呼她。这就是封建礼教的所谓“从一而终”。按照封建礼教的“三从”,女儿不止依赖父母,还要依赖丈夫;丈夫死了,还要依赖儿子。要依赖,就得服从。所以古人说:“妇者服也”。①她们被剥夺了独立性,只有依赖性,从属性。女人出嫁以后,男女、夫妻间本来是平等的。但旧中国的妇女,在封建主义的长期统治下,妻子对丈夫,不过是一种从属的关系,是一种奴隶,谈不到有平等的爱情,真正的爱情。所以鲁迅称之为“无妻性”。②

祥林嫂的形象,就是这种无妻性的有力说明。她出嫁从夫,祥林死了,她依然从属与夫家,所以婆婆可以随便把她绑走、卖掉。所以周围也没有人为她说一句话,反而站在婆婆的立场上来压制她。她被卖给贺老六为妻,这完全是别人干的,但这寡妇再嫁和再寡的“罪名”和“耻辱”,却全部要她个人承担。这是何等不公平,不合理。

贺老六死了,她有儿子,就得从儿子;儿子死了,虽有自家的房子,她也不可能独立当家,依然是夫家的从属品,夫家的人有权处置她。房子被收了,她被赶了出来。她脱离了同夫家的一切关系,也依然不能独立,生是夫家的人,死是夫家的鬼,所以两个丈夫还要争,还要把她锯开来分给他们。

鲁四老爷是祥林嫂悲剧的罪魁祸首。他伪善自私,阴险冷酷,顽固保守。他一出现即大骂新党,他初次见到祥林嫂,只是“皱了眉头”,没说一句话,可这无声的语言却把他既讨厌她是一个寡妇但又可以供自己利用的伪善自私,阴险冷酷的心理暴露无疑。当祥林嫂被她婆婆串通人抢走时,他脱口而出的是:“可恶!然而„„”之所以觉得“可恶”,是因为这种行为触犯了他的利益和尊严;至于所谓“然而”,其潜台词无非是他曾经说过的一句冠冕堂皇的话:“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他完全是从封建礼教的角度出发支持祥林嫂婆婆抢走媳妇的野蛮行为的。当祥林嫂二进鲁家门时,他虽然照旧收留她当佣人,但却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

6 手,一切饭菜,只好自己做,否则,不干不净的,祖宗是不吃的。”这一套封建说教像一把无形的钢刀,暴虐的残杀了祥林嫂。可以说,鲁四老爷不仅在经济上,政治上统治鲁镇,而且也在思想上统治着鲁镇。他的存在,就是所有像祥林嫂那样的贫苦农民的痛苦的根源。

面对祥林嫂亡夫失子的悲惨遭遇,人们不仅没有给她同情和安慰,反而加以嘲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成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遣,直到最后,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是他们加速了祥林嫂精神的崩溃。在此, 我们还要提到一个人物柳妈,她给祥林嫂出主意赎罪,有这样一段描写:

“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生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

祥林嫂听到这些,既非社会传闻也不是来自地主鲁四或心怀恶意的人,而是来自与她同命运的柳妈。柳妈说这些话,主观上业没有什么恶意,但客观上却给祥林嫂带来了严重恐惧,这就说明:在当时社会里,围绕在祥林嫂周围的人,不管亲近远疏,有意无意,都在把她往死路上逼。他们是祥林嫂悲剧的参与者。

3.祥林嫂悲剧的深刻性

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妇女的普遍遭遇的集中反映。黑暗王国,吃人礼教,不知摧残了多少妇女的青春、幸福和生命!她们在茫茫黑夜里哭泣、呻吟、反抗、牺牲„„千百年来,妇女在思想、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从精神生活到物质生活,倍受欺凌、压榨、摧残和迫害,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祥林嫂第二次出现在鲁四老爷家里的时候,正是贺老六病死,阿毛被狼叼走之后。这两件事都发生在贺家坳里,是妇女的大不幸,但鲁迅只安排了由卫老婆子简单交代人物遭遇之外,却着重描写了祥林嫂本人平静地追述儿

7 子阿毛被狼叼走的情节。

为什么祥林嫂会那样平静地讲述阿毛被狼叼走的情节呢? 这是因为像祥林嫂这样孤苦伶仃的妇女,是非常需要别人的同情和支持的,她却没有得到。亡夫失子之后,先是大伯来收屋,她被赶了出来。受不了这种孤苦遭遇的折磨,她逢人就说,以求取得别人的同情和安慰,甚至对那些不懂事的孩子也尽情倾诉。已经反复无数遍了,才达到这种倒背如流的程度。这不是一般的追述,而是反复子咀嚼自己的痛苦!她的痛苦和不幸,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冷漠,却在始终折磨着她。

其次,这种背诵如流,几乎一字不差的追述,表现了祥林嫂没有感情的变化,麻木迟钝的神情,揭示了深重的苦难给她造成的精神创伤。亲人的死亡,不一定是最难忍受的。像祥林嫂这样欲哭而泪干,又无感情变化的诉说,难道不是包藏着更深沉的痛苦,更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思索吗?

在旧中国,劳动人民和妇女的痛苦,并不限于生前,更可怕的是还将威胁到死后。这就使祥林嫂的悲剧更深刻,更令人心寒。

在作品中,作者描写了一个简单的细节--祥林嫂向人询问:“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这个细节写得使极其耐人寻味的。

祥林嫂关心人死后的灵魂问题,是因为罪恶的社会迫使她断绝了对生活的留恋和希望,她唯一的可能就是想到死。她生前哀哀无告,没有人同情她、安慰她,她只能寄希望于死后:想在冥冥之中会见到儿子阿毛。可是封建势力的残酷是无孔不入的,就连这一根救命稻草也要给捣得稀烂,安排在那里等着她的,是比生前种种不幸还要恐怖的锯刑。她非常渴望见到亲人阿毛,但又害怕见到自己的亲人祥林和贺老六。所以,人死后的灵魂问题,就不能不成为此时祥林嫂最关心的问题。这是多么尖锐,紧张而深刻的思想矛盾啊!它就这样紧紧地跟着她,折磨着她。这样的精神创伤与内心痛苦,比之肉体上的痛苦,不知要深刻多少!

祥林嫂是鲁迅笔下塑造的最典型的被压迫的妇女形象。她的悲剧命运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广大妇女所共有的命运。不管是柳妈,卫老婆子,还是四

8 婶,她们都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文中的“四婶”似乎比起其它妇女,地位要高一点,但她在鲁四老爷眼里,仍然如同一个家庭的奴隶,没有一点的自主与自由。当祥林嫂二返鲁四老爷家,鲁四老爷暗暗告诫四婶,这种人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用不着她沾手。当祥林嫂照旧同往常一样去分配酒杯和筷子时:

“祥林嫂,你放着吧!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吧!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

两个“慌忙”,充分体现了四婶的家庭地位。一是怕祥林嫂不干不净,但更重要的是鲁四老爷的告诫。在这样一个比较体面的家庭中,“四婶”仍然作为家庭妇女成为被压迫的对象,成为封建夫权的牺牲品。做任何事,对鲁四老爷必须言听计从,受鲁四老爷的控制,这难道不是中国的封建制度下妇女的悲哀吗?这样一个细小的情节,深刻说明:不论是在社会的最低层,还是社会的其它阶层,妇女的地位同样是比较低下的。

祥林嫂的悲剧也就是其它妇女的悲剧。这种悲剧还来自于她们的麻木不仁,祥林嫂的精神得不到安慰变得麻木不仁,而她周围的人,也是麻木不仁的。面对祥林嫂诉说自己的悲惨故事,女人们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后来,当这件事失去了新鲜感之后,祥林嫂额上的伤疤又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话题。似乎祥林嫂不幸的遭遇,成了她们的精神安慰,真是麻木到了极点!对自己的同胞没有一点的关心,没有一点同情和爱护,这也许就是那个时代大多数中国妇女(可能还包括大多数中国人)的特征吧。鲁迅先生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她们的弱点。因而,把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描写,映射到其他人身上,使作品对封建黑暗制度的揭露上更具有深刻性和全面性。

总之,祥林嫂悲剧的深刻性表现在:她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受尽了压榨和摧残,而且在精神上受尽了人们的鄙视和嘲笑;不仅在生前哀哀无告,而且怀着恐惧走向死亡。死在她的心目中,不是悲惨生活的结束,而是一种

9 更大恐怖的开始。

4.结论

祥林嫂默默地死去了,这是封建社会的罪孽。物换星移,历史变迁,人类社会已步入相当文明的阶段。尽管我们一些地区还存在买卖婚姻,封建迷信、宗法思想的陈规陋习,但我们相信在现代文明的洗礼下,妇女从物质到精神,从人性到思想获得彻底解放已为期不远。妇女的解放,除社会文明的发展外,还需提高自身素质,坚持不懈的奋斗,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自身解放。

参考文献

1. 鲁迅.《坟》.北京:北京未名出版社,1927 2. 鲁迅.《而已集》.上海:上海北新书局出版,1928 10

《浅析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原因》

浅谈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及其原因

浅谈《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从重复中看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大学毕业论文(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及其原因)

《祝福》中祥林嫂悲剧命运的解析(推荐)

命运悲剧

祥林嫂的悲剧根源

论《祝福》中无爱社会及人性冷漠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

浅析祥林嫂的悲剧主因

论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论祥林嫂的悲剧命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