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生作文非个性化现象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2 09:13: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学生作文非个性化现象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株洲市泰山学校黄治宇

中共中央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的轨道”。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责无旁贷地肩负着这一使命,要为提高国民素质作出贡献。

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如何,更大程度上可以看他的写作能力如何,写作能力是一个综合素质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一线的我们,对此深有感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头戏,也是一个较为头疼的问题,更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问题。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积极参加了中央教科所的“个性化”作文教学课题的研究,开展了“随心所欲”的作文教学尝试,现就我们探讨的一些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非个性化现象探讨

在作文教学和繁重的作文批阅中,我们发现学生不爱作文、怕作文,视作文为“挖煤”,为了完成作文任务,他们到处抄袭、拼凑、杜撰,生编乱造;千人一面的思路和价值观,不说自己的心里话,缺乏真情实感,有些做“无病呻吟”状。例如,写“我的母亲”,就是自己生病了,母亲如何在医院里几天几夜不睡觉,然后是母亲累得病倒了。一写到“我的老师”,就是挑灯批改作业,或者是自己的考试成绩不太好,老师耐心劝导自己,到文章结尾,总忘不了要表表决心。一写到“在学习雷锋的日子里”,总有一大半学生凑巧捡到了钱,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终于上交了;或者是搀老太太过马路。为了表现家庭困难,许多学生都让自己父母“下岗”;为了表现独生子女的困惑,有一半学生让自己的父母“离婚”。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这内容雷同、毫无个性的文章呢?下面的一则材料,会对我们有所启示:有一个讨论小孩子吃零食是否有好处的电视节目,电视台记者先在街头作了一个调查,他拦住了一个小学生问:“小朋友,你爱吃零食吗?”孩子先愣了一下,然后肯定地说:“不爱吃。”这个答案太出乎意料了,连记者也愣了一下,忙又问:“为什么不爱吃?”“因为对身体健康不利。”这个十岁左右的小孩不一定真的不爱吃零食,但他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最先考虑的不是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而是按照大人教给他的价值观念来回答“是”或者“不是”。他们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他们有雷同的思路、雷同的价值观,唯独不会说自己的话,不愿表达自己的意见。这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不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吗?

许多学生的作文几乎是假话连篇,空话套话满天飞,虚情假意,空洞无物,千篇1律,读了真是让人生厌。学生为了追求立意的“正确”,往往放弃自我内心真实的思想感情,讲空话,说假话,胡编乱造。文章立意虽然貌似正确了,但文章的灵性和个性魅力也荡然无存了。这实际上是过去“八股文”的现代翻版。再看看下面这些文字。

1.公共汽车上,自己座位旁边不是立着一位孕妇,就是站着一位抱小孩的老妪,自己理应让座,却思谋再三。站立者摇摇欲倒、危乎险哉之际,“腾地”站起一位往往是非老即残的人士,而“我”则羞愧难当,后又“顿悟”老迈体残者常常心灵美好,身体健康者则精神伤残。

2.去鞋摊修鞋,不仅享受到免费服务,还聆听了鞋匠师傅“政治外交”“改革理论”的谆谆教诲,不禁“一股热浪直冲头顶”,顿感自己从来没有这样“振奋”过。

3.第一次英语考试失利,自己满腹惆怅,一片茫然。周末晚上花园漫步散心时,突然一盲翁摔倒,当自己扶起他时,只听他口中喃喃说道:“我虽然看不见,但我心里有一条路。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路,你不必刻意去寻它,它就在你心中,就在你脚下。小姑娘,大胆朝前走吧!不要茫然,你的路就在你脚下延伸。”一席话,顿使我“从来没有这样警醒过”。这几类作文,几乎每个语文老师都在学生的作文本上看到过,让人无法看清其面目,无法窥见其心灵,看到的只是一张张面具、一副副定格的表情,虚假、板滞、毫无生气、千人一面。

一个个本来有个性的学生,写出的竟是些无个性的文字垃圾;“作文要有话说,要说真 1

话”这一起码的写作要求,已成为当前作文教学中一个无法逾越的难关。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难道不值得我们致力于彻底改变它吗?

二、造成学生作文非个性化现象的原因探讨

造成学生作文非个性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不外乎是社会、家长、学生、老师四个方面的原因。

当今社会,信息量大,学生疲于接受各种信息,无暇去作思考,更不会去做深入的思考,思想贫乏,更别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现代中学生每天接收的信息量之大,是90年代以前的中学生无法想象的。按理说,接收信息越多,思维就应该越活跃,但是,由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读书又不多,思考不多,语言积累少,底气不足,大量的信息反而使学生迷失了自我,对外界信息兼收并蓄,人云亦云,在作文中就表现出千人一面、众口一词,说到失败与成功的关系必然举出爱迪生加以论证,再搬出居里夫人压阵;说到全面发展的话题就要去写爱因斯坦的音乐修养,张衡的文学成就;说到内外因的关系就要写到洪秀全的失败、秦始皇的过失……不仅论据彼此雷同,而且结构单一,内容单薄,议论文就像一道数学证明题,一个论点加几个例子再加一个结论就成。更有甚者,长篇列举事例,一篇议论文基本上被事例材料填满了;至于记叙文,则不分主次,挂流水帐;说明文则层次不明,重点不清,文章无新意,这类问题在作文中相当普遍。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多,家长对子女痛爱有加,呵护有加,独生子女参加社会活动少,生活经历缺乏,对生活的体验少得可怜,写不出好文章,更别说写出有独特体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加上各书店充斥着“作文大全”、“描写辞典”“电脑作文”之类的书,使学生养成了惰性。学生写起作文来不懂章法,没有自己的见解,缺少“个性”,对作文题目所联系的内容不进行深入思考,没有真实的感受和真切的感悟,更不愿在结构上刻苦经营,见题就动笔,胡乱拼凑,结果必然下笔千言,空话连篇,甚至离题万里,导致作文变成一堆材料或一篇空文。

再说老师的原因,语文教师改作文时,有人感叹,改一篇学生作文比教师自己写一篇还费力。收一次作文就是一百多篇,批阅工作量可想而知。由于种种客观因素导致一些教师产生消极心理,或批改太简略,或评语千篇1律,教师在作文批改中“见文不见人”,作“庖丁解牛”式的理性处理或简单给出一个分数,或板着面孔说句套话,更有甚者在文末一个红勾了事。教师对学生作文的“冷处理”,使学生写作的热情减退,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更严重的是,对于作文,他们更多的是“创伤记忆”,少有愉悦成功的快感。长此以往,师生对待作文的态度相互影响,造成恶性循环,学生的作文水平更难提高。

教师在作文教学训练中,常常由教师命题作文,作文命题的模式化,常常使学生感到无话可说,而又不能不说以应付老师的苦恼。例如《一件难忘的事》或《童年趣事》这样的题目,学生从小学写到初中,写过许多遍了,已经没难忘的事可写了,童年趣事也写光了,又如何叫学生写出新意来呢?以往的作文,不仅限制文体,甚至题目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脱离生活实际,又怎能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不少教师在指导作文时常常陷入不重内容,技法至上的泥沼中。他们不注重指导学生深入研究材料的分量,不指导学生深入挖掘材料所包含的人文情感,不指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内容表达出来,反而舍本逐末,把作文教学重点放在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上,有的写作指导课和讲评课大讲如何点题、开头、过渡、照应、结尾,大讲起承转合应由几个自然段构成,甚至对不同的文体各写几个自然段都作了相应的规定,而对写作的内容则轻描淡写,一语带过。这些作法完全忽视了对写作个体审美需要的尊重,把具有独特体验和个性创造的写作活动视为机械化批量生产,缺乏情感交流,缺乏智慧火星的碰撞,缺乏审美愉悦,缺乏想象和创造。这样做必然导致形式主义盛行,助长了无病呻吟、哗众取宠的不良之风,不利于学生健康的个性、高尚的情操、创新的品质和能力的培养。

三、改变“学生作文非个性化”现象对策的探讨

造成学生作文非个性化的原因有社会、家长、学生、老师四个方面的因素。对于社会、家长方面的原因,我们的工作显得有些无能为力,但我们仍要做出我们的努力,做好我们自己的工作,坚持不懈地做好宣传工作,让正确的理念和思想影响家长,影响社会,逐步形成教育的合力。下面着重就我们教师方面谈点看法。

(一)解除心灵枷锁,注重生命

首先,在吸收多文化方面,要破除我们现在被包裹着的“独头茧”。只有“破”,才能“立”。在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蔑视权威,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其次,在作文主题材料的确立上,应当从重表现“大我”到重抒写“小我”,让学生尽情放松地去写他们的所爱所思,如小动物、好伙伴,如足球、网络、外星人。这样的作文才会真实,才会萌生独到的感悟。只有写好了“小我”才有可能写好“大我”;有了那种对小生灵的原初之爱,才会养育出对人类对社会的博大之爱;在主题材料的确立上,还应该敢于让学生去探索未开垦的思想言论处女地,要让学生做个“审美者”,但也不要阻止他们做个“审丑者”。让他们写《童年趣事》,也不能提防他们写《青春伤怀》;让他们写《家乡新貌》,却也要让他们写《乡村之灾》;鼓励学生写《我爱中华》,也可让他们写写《民族之短》;……真正的“健康”与“正确”总是在善与恶、真与伪、美与丑的较量中才得以凸现的。只有认识了假恶丑,才更加懂得真善美,我们的学生也才能写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文章来。

(二)改革作文命题,激发创作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主张:“课内作文最好令作应需之文,易言之,即令叙非叙不可之事物,令发非吐不可之议论,课内练习,固将求其应需,非欲其徒然弄笔也。”因此,要想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必须改革作文命题,作文命题形式应该多样化。学生喜爱写日记,随笔,提示了笔者,尝试让学生自拟题目。笔者曾对学生所拟的题目进行整理,再分成“校园短笛”、“心灵絮语”、“兴趣聚焦”、“奇思妙想”和“亲情友情”等五类。自拟的题目,丰富的意味,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灵感,开拓了学生独特的角度、独特的理解以及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也就使文章内容显得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其次,教师的命题应尽可能从宏观方面入手,不要在微观里兜圈子。如《我的妈妈》、《我爱我家》、《窗》等等,这些限制性的命题局限了学生的生活视野,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我们可以借鉴一下美国小学生的命题方法,如“假如你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你的船已经沉没,你将怎样生存下来?”“你的未来人生将是什么样的?”“中国的过去和现在”等等。题目的宽泛,也使写作的内容伸缩较大,思维不受限制,写出的文章就会有新意。总之,教师的命题应该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与心灵,以学生为圆心,以生活为周长,为学生发挥创新能力提供广阔天地。

(三)注重文学熏陶、关注社会生活

正如上文所言,“技术至上”的训练,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方法。优秀的作文,从来都不是相貌堂堂的八股文,而是有血有肉、个性丰满之文章。作文训练还要落实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通过鉴赏优美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从中获得身心的愉悦,更重要的是借鉴作者观察社会的角度,认识事物的方法以及谋篇布局的思路,从而找到运用语言准确表达思想的门径,形成自己的写作个性。其次,要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人和事,拓宽阅读生活的视野,引导学生多面向社会,多关注生活,以饱满的热情去观察和对待周围的客观事物,以建立感情,再将这感情真实融入写作中,这样也就不愁文章没有真情,没有个性了。

(四)多点人文关怀,采取民主讲评

作文应该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智活动,是一种心灵释放,一种内心独白,具有一定的秘密性和可交流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性情,批阅时不可忽视“文”后的活生生的生命存在;批阅的过程应视作生命体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对话的过程;关注学生流露的愉悦、焦虑、幸福、痛苦、迷茫等等生命的体验和独特感受,并动情地写下自己或慰籍或理解或劝导或激

励或警策的话语。这是作文批阅应有的人文关怀。其次,应该让民主走进作文评讲。师生共同参与作文讲评是当今作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学生与老师一起参与,共同探讨,可以变教师“婆婆”式的说教或“权威”者的指点为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师生在人格对等前提下的思想碰撞,使学生在一种相互信赖、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心智的启迪和潜能的激发。这样的讲评,才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总之,教师只有改变“教育观”、“学生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作文教学的内部环境(心理)与外部环境(大语文环境),在肥沃的土壤与合适的温度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种子才有可能生根发芽,顺利成长,盛开独具个性异采的作文奇葩。

浮躁现象归因与对策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

道德冷漠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初中学生早恋现象分析及教育对策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分析及对策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分析及对策

高中英语教师低效课堂教学行为的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初中课题研究:《初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归因分析及对策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错别字现象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学生作文非个性化现象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学生作文非个性化现象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