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张谷英导游词

发布时间:2020-03-04 05:08: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转贴】张谷英村导游词 是这个吗?希望对你有用!^_^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观被誉为“江南第一屋场”的张谷英村。

张谷英村隶属张谷英镇,地处幕阜山脉,是以明洪武年间迁入始祖名姓而定。村民繁衍至今已26代,目前村里所居2600多人,均系迁入始祖后代。上下600年聚族而居堪称一奇,而张谷英大屋,更是传统民居瑰宝。张谷英大屋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形成于清嘉庆年间,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是一个含大小房屋1732间,天井206个,巷道60多条的古建筑群。它依山傍势延绵四华里,呈丰字形布局。整个建筑群分为三大部分当大门(龙头)、王家煅(龙身),上新屋(龙尾)。

现在大家站的这个地方就是当大门,前面的这条溪流叫玉带河,它像一条玉带环绕古村。当大门是建筑群的“龙头”,是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张谷英的第8代孙思男公始建的,建筑面积9200平方米,大小堂屋和天井各24个,住房422间,整个形状像一把打开的扇子。

正前面田里的天然巨石就是“龙珠”,小溪上“八”字形的石桥就像平起的“龙须”,通往小溪里的5个石级是“龙齿”,当大门就是“龙口”。从“龙口”进来,在两道石大门中间有三条麻石并排铺成的路是“龙舌”,也叫“过厅”,相当于“官道’,专供车、轿进出。在“龙舌”的两边各有一水塘,就是“龙眼”,起消防作用。

进入第二道门,布局为“上下五进”,即有五重天井、五个堂屋。天井具有“通风、采光、排水”功能,有了它,新鲜空气从天而注,改善了通风条件;在排水方面,几百年来,张谷英村遭受过无数次的大雨洪灾,但天井从未出现过因渍水堵塞而成灾的现象。考古专家公认这是古建筑史上的一个谜——神秘的下水系统。采光、排水,这堪称建筑群的“两绝”。

屋梁上的四角雕有四季花卉,春牡丹、夏荷花、秋金菊、冬梅花,这些雕刻笔画简练,线条清晰流畅,颇具明代风格。

这里天井没有井台,但井壁上雕有十二生肖,左边雕有太阳,右边是月亮,它表示阴阳结合,男女平等,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代表了人们对“人人平等”的向往。在天井正中有一个圆孔,是“日规”,原来在圆孔里竖有一根木柱子,柱子上标有刻度,在有阳光的日子,太阳照在哪一个刻度就表示什么时候,在那个时候就是根据这个推测时间的。

张家大屋一大特点是巷道多、深。它有三大作用即通风、防火、交通。因为整个建筑群没有一颗铁钉,通过巷道隔墙可起到防火作用。整个建筑群有这样的巷道60多条,最长的有74米,通过这些巷道,“晴不曝日,雨不湿鞋”,随便从哪一家都可以走通全村,它既起分割又起联系的作用。

大家现在所处地方叫横堂,是整个建筑群的主体部分。一般纵向做几“重”房子以后,再向两边扩建横向发展的叫“横堂”,整个建筑群是由100多个横堂组成的,每一个横堂都是三“重”,面积是相同的,都是168平方米,共12间房子,而且每一个横堂都有神龛。房子一般是两层,上层为木结构,是小姐住的闺房,下面是砖结构。每一个堂屋都有门,门关起来就是一小家,打开就是一大家,都可以相通。

现在请大家上龙形山看看全景,站在龙形山的龙头上,张谷英村的风水就尽收眼底。这里四面环山,树木葱茏,大屋依山傍水,正对面的山峰是文笔峰,左边是狮形山,右边是象形山,叫“狮象把门″,从风水学上讲“狮象把门”能“聚风聚气”。看这龙形状的古建筑群是屋脊连屋脊,天井连天井。正前面的就是刚刚看过的“龙头”,是明代的建筑。现在将要去看的是清代的“龙身”部分。

王家塅位于龙形山侧,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是张谷英的16代孙云浦公建的,建筑面积9474平方米,横堂天井分布各21个,有房屋468间。房子的结构是“丰”字形,大门是另外起的,有侧门与主体建筑相连。第一道门是“龙口”,“龙口”进来是“龙眼”,中间是“龙舌”。在这里可以看到类似岳阳楼的盔顶山墙,最前面的叫“青龙朝阳”,下面狮子头露出来的地方叫“双狮出洞”,左边的叫“双龙摆尾”。第二道门两边对称的门框是一通到底的,两条巷道叫“双龙出洞”,按这里的规矩是东边进西边出,当官的由中门出入。从第二道门进来,房子的布局是“三井四进”,中间有保存完好的中门槛。这中间的门槛为什么这么高呢?因为在那时讲究门第观念,门槛的高低表示官位的高低,一般的人是走两边的。中央电视台拍《日出东方》(第二个堂屋)和《毛泽东和他的乡亲们》(第三个堂屋)在这里拍过。

上新屋位于龙形山尾,建于清嘉庆年间,由张谷英的16代孙张绪彬始建,建筑面积7560平方米,有房屋172间,具明清时期庄园建筑雏形。布局是五井七进八横堂,呈井字形结构。整个建筑群不尚奢华,大同小异,虽经数百年却保存完整,可以想象中国传统伦理、宗族观念对于一个大家族团结、和睦所起的维系和规范作用。

这里是“百步三桥”,就是在一百步内三座石桥横跨渭溪河三次。据说此三桥也叫张谷英桥,因为三桥共有九段,每段三块条石共二十七块大条石构成,正应张谷英老式笔画数。

所有来这里游览过的客人和大家一样,都觉得这个古建筑群是一个大型建筑艺术博物馆,是民间艺术的园地,同时也是一座大型迷宫。先祖们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也设下许多不解之谜。如为什么张谷英村人繁衍数十代,历经几个朝代,600多年而群居不散?为什么整个古建筑群的下水道不堵塞,而水又流向何方?为什么整个古建筑群的构造没有一颗铁钉或其他铁件?为什么在殡葬礼仪隆重的农村,惟有张谷英村埋死者不择时辰日期?为什么张谷英村抬死者埋葬时,头在先而脚在后等等?希望各位有识之士能破译这些谜团。张谷英村还是一个养在阁楼上的大家闺秀,她神秘而美丽的面纱还未被世人揭开。2001年7月她已正式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各级政府己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着手恢复、保护、建设、开发张谷英村。张谷英村不仅有这座博物馆式的迷宫,在她的周围,还有许多似九寨沟、桂林、张家界等风景区的山水景色,也正在开发之中。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张谷英民俗村!

[简要介绍张谷英民俗村]

张谷英村,位于湖南岳阳以东的渭洞笔架山下,属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张谷英镇,地处岳阳、平江、汨罗三县市交汇处,距离长沙、岳阳分别约150公里和70公里,为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江南民居古建筑群落,至今已存在了500多年。2001年6月25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张谷英村建筑规模之大,建筑风格之奇,建筑艺术之美,堪称\"天下第一村\",至今已存在500多年。目前保留1700多座明清建筑。张谷英景区已成为湘北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专家认为,张谷英村建筑规模之大,建筑风格之奇,建筑艺术之美,堪称\"天下第一村\",至今已存在500多年。目前保留1700多座明清建筑。

相传明代洪武年间,江西人张谷英沿幕阜山脉西行至渭洞,见这里层山环绕,形成一块盆地,自然环境优美,顿生在此定居的念头。张谷英是位风水先生,他经过细致勘测后,选择了这块宅地,便大兴土木,繁衍生息,张谷英村由此而得名。

张谷英村几经沧桑,基本上保留了原状。比较完整的门庭有“上新层”、“石大门”、“潘家冲”三栋,三栋门庭各自分东、西、南方向设置,主庭高壁厚檐,围屋层层相因,分则自成系统,合则浑然一体,总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

规格不等而又相连的每栋门庭都由过厅、会面堂层、祖宗堂屋、后厅等“四进”及其与厢房、耳房等形成的三个天井组成。顺着屋脊望去,张谷英村整个建筑就变成了无数个“井”字。厅堂里廊栉比,天井棋布,工整严谨,格局对称,形式、尺度和粉饰色调都趋于和谐统一。体现出高超的建筑技艺。建筑材料以木为主,青砖花岗岩为辅。

从高处眺望,四面青山围绕着一片屋宇,渭溪河迂回曲折穿村而过,河上大小石桥47座。屋宇墙檀相接,参差在溪流之上,形成“溪自阶下淌,门朝水中开”的格局。傍溪而铺的是一条长廊,廊里铺有一条青石板路,沿途通达各门各户,连接每一条巷口,巷道纵横交错,通达每个厅堂共有60条,最长的巷道有153米,居民们在此起居可以“天晴不曝晒,雨雪不湿鞋”。檐内,浑圆的梁柱上刻有太极图,屋下镂雕的是精巧的小鹿。窗棂、间壁以及隔屏大多以雕花板相嵌,图案有喜鹊、梅花、猛曾之类,栩栩如生。

张谷英村现住有658户,2169人,全部是张谷英的第

26、27代子孙。族居在这座迷宫似的古屋里,谨守着先祖“识时务、顺天然、重教育、兴礼义”的遗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繁衍生息几百年,世传不衰。

据记载,张谷英村发展至今已经过了600多年的历史,上海同济大学王绍周教授说:张谷英村可以作为汉民族聚族而居的代表,它集中国传统文化、平民意识、建筑艺术、审美情趣之精华于一体,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有重大价值。考古专家认为,张谷英村建筑规模之大,建筑风格之奇,建筑艺术之美,堪称“天下第一村”。 张谷英村为汉族聚居群落。整个建筑群由当大门、王家塅、上新屋三大群体组合而成。古建筑群始建于明嘉靖41年,清代两次续建。现有巷道62条,天井206个,总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1732间。总体布局依地形呈“干技式”结构,主堂与横堂皆以天井为中心组成单元,各个单元自成庭院,各个庭院贯为一体。其最大特点是排水设施完整,采光、通风、防火设施完备。

张谷英村人世世代代一直尊奉孔孟之教,重礼仪、教育。村人以读书为荣,以不识字为耻,喜好读书的风气代代相传。科举时代曾有进士1人、举人7人、贡生6人、贡员1人、佾生1人、庠生45人、太学生33人、当代大学生240多人、还有博士生和留学生。张谷英村人不但爱读书,也精武术。不少人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目前,张谷英景区已成为湘北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村落历史]

500多年前,风水先生张谷英为了谋生,携一家老小从江西一路西行来到这里,看到这个地方四面环山、层峦叠嶂、茂林修竹、流水潺潺,是一个适宜居住的乐土,便在这里兴建住宅安了家。后来子孙繁衍生息,便形成了这样一片楼阁参差、路道纵横、屋脊连着屋脊、天井接着天井的大屋场。张家的后世子孙便以其始迁祖的名字命名他们的住地为张谷英村。

[村落布局]

张谷英村呈半月形分布在山脚下,以主屋为大门,背靠青山,门前的渭溪河成了天然的护庄河。大门门楣上有一幅太极图,为全族人保平安、佑富贵之意。大门里的坪上有两口大塘,分列左右。它们寓意龙的两只眼睛,既用来防火,又壮观瞻。屋场内渭溪河迂回曲折,穿村而过,河上大小石桥47座。屋宇墙檀相接,参差在溪流之上,形成\"溪自阶下淌,门朝水中开\"的格局。傍溪建有一条长廊,廊里用青石板铺路,沿途可以通达各家门户,连接着各个巷道,巷道两旁由青砖垒墙,高达10余米。墙高且厚,宜于防火,称为风火墙。大屋场里像这样的巷道一共有60条,它们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最长的巷道有153米,所有的巷道加在一起,总长度达1459米。居民们在此起居可以\"天晴不曝晒,雨雪不湿鞋\"。檐内,浑圆的梁柱上刻有太极图,屋下镂雕的是精巧的小鹿。窗棂、间壁以及隔屏大多以雕花板相嵌,图案有喜鹊、梅花、猛曾之类,栩栩如生。

张谷英村为汉族聚居群落。整个建筑群由当大门、王家塅、上新屋三大群体组合而成。古建筑群始建于明嘉靖41年,清代两次续建。现有巷道62条,天井206个,总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1732间。总体布局依地形呈“干技式”结构,主堂与横堂皆以天井为中心组成单元,各个单元自成庭院,各个庭院贯为一体。其最大特点是排水设施完整,采光、通风、防火设施完备。 [主要建筑]

上新层,石大门,潘家冲

张谷英村比较完整的门庭有\"上新层\"、\"石大门\"、\"潘家冲\"三栋,三栋门庭各自分东、西、南方向设置,主庭高壁厚檐,围屋层层相因,分则自成系统,合则浑然一体,总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规格不等而又相连的每栋门庭都由过厅、会面堂层、祖宗堂屋、后厅等\"四进\"及其与厢房、耳房等形成的三个天井组成,可以说,张谷英村整个建筑由无数个\"井\"字组成。厅堂里廊栉比,天井棋布,工整严谨,格局对称,形式、尺度和粉饰色调都趋于和谐统一,体现出高超的建筑技艺。建筑材料以木为主,青砖花岗岩为辅。

天井

大屋场中最大的一个天井,大约有22平方米,既可以采光,又可以通风。天井内有一座花岗岩砌成的花坛。天井一角的地下有下水道,雨水可以从下水道一直流到渭溪河里去。一般天井的左右两侧房屋对称。正面的会客堂屋比较高,常达10米左右,屋里冬暖夏凉。正屋后面是偏房,用来作牛栏、猪圈、柴房、谷仓和堆放农具,老人和孩子在屋前的天井里乘凉和嬉戏。

民俗民风

张谷英村人世世代代一直尊奉孔孟之教,重礼仪、教育,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族内人团结和睦,而且不以族大而欺压附近异姓邻居,与邻村人关系友善,互相帮助,许多老人主动帮助年轻人照看孩子,享受天伦之乐。白天劳力出工后,屋场里也没有关门闭户的现象。

张谷英村人以读书为光荣,以不识字为可耻,喜好读书的风气代代相传。科举时代曾有40多人取得过功名。近年来则有85人从大专院校毕业,还有博士生和留学生。张谷英村人不但爱读诗书,也精武术,不少人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历史概况]

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素有“民间故宫”之称的张谷英古村落位于湖南省岳阳县青山环绕、溪水淙淙的渭洞山区。作为汉民族聚族而居的代表,古村始祖张谷英公26代子孙繁衍,数千人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古村规模宏大、布局巧妙、设计巧夺天工,集建筑艺术、民俗文化、宗亲文化、耕读文化、明清风貌之大成。2001年,张谷英古建筑群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张谷英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相传十四世纪六十年代,有三个神秘人结伴而行“由吴入楚”,来到幕阜大山的余脉渭洞山区。这三个人一个姓张名谷英,一个姓刘名万辅,一个姓李名千金。三人中,张谷英懂风水,沿途定盘择地,遴选风水,最后被渭洞的奇峻风光所吸引。于是乎,就在这里相中了三块宝地。按地势风水,这三块地一块主财,一块主丁,一块主仕。张谷英任由同伴先挑。刘万辅选定了主财一块,期望四季发财,成为豪富之家;李千金选定了主仕一块,期望步入仕途,成为官宦之家;所剩一块主丁的,自然属于张谷英了。于是,他们各自在自己远中的风水宝地上造宅安居,繁衍生息。果然,发的发了财,做的做了官,张氏则成了方圆百里的名门望族,绵延了26代,一代一代繁衍了8000余丁。张谷英的子孙们为纪念这位创业始祖,将其大屋取其名定为“张谷英”。

张谷英村发展报告

张谷英镇中心小学交通安全知识讲座

张谷英镇中心小学教研活动计划

天坛导游词(英)

梦幻谷景区导游词

梦幻谷景区导游词

聚仙谷导游词

灵谷寺导游词

张冬英

张谷英镇中心小学第16个安全教育日演讲稿

张谷英导游词
《张谷英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张谷英 导游词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