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六章 古典诗歌的文化阐释

发布时间:2020-03-04 07:33: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六章

古典诗歌的文化阐释

1、授课班级:全校0

4、0

5、06级各专业

2、使用教材:(1)自编讲义

(2)曹保平主编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海拉尔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0062版

(3)朱光潜 著 《诗论》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

(4)王力 著

《诗词格律》 北京

中华书局 2000年

3、授课时数:4课时

4、先修课程:大学语文

5、授课内容: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

(1) 人生要尽心、尽力,尽才、尽气。

(2)唐诗是早晨,不是下午茶。

(3) 人心与人心的照面

(4) 唐诗是天才情种的必读书

(5) 打开唐诗奥秘的钥匙

6、课时分配:授课内容共5点,前3点各用1课时,后2点用1课时。

7、教学设想:此节所讲内容从文化的角度,运用宏观的视觉为学生来解读古典诗歌,就是要学生理解古典诗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对古典诗歌的鉴赏,不仅仅是对文学的理解,更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站在一定的高度来阅读古典诗歌。

8、教学方法:因所讲内容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故而授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堂上引入文献资料,以古人的理论来印证讲课内容,扩大学生的信息量,并辅之以作品的解析.。学生应课外阅读学者有关的古代文学理论的专著、论文,结合古典诗词原作,以便较为准确地理解此节内容。课外阅读书目见下:

[1] 徐复观 著 《中国文学精神》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4年

[2] 刘士林 著 《中国诗学精神》 海口

海南出版社

2006年

[3] 刘士林 著 《中国诗性文化》 海口

海南出版社

2006年

[4] 傅道彬 陈永宏 著 《歌者的悲欢——唐代诗人的心路历程》 保定

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1年

思考练习题:

(1)唐诗是什么?

(2) 什么是唐诗的文化精神?

(3)李白和杜甫在唐代诗人中分别代表了什么?

(4)为什么说“唐诗是早晨而不是下午茶”?

(5) 为什么说唐诗表达了人们对“人心与人心照面”美梦?

(6) 唐代诗人在其诗作中对女性的关怀,说明了什么?

9、教学步骤:

(1) 导语: 回忆上次课的主要内容;

(2)导入此次授课内容;

(3)按照授课内容依次讲授。

10、教学目的:通过此四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对唐诗里的中国文化精神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以便能更准确地从文化层面来赏析古典诗词,从宏观的高度来赏析古典诗词。

11、教学要求: 应认真阅读有关古典诗词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文章,并能对具体的古典诗歌作品从文化层面进行鉴赏,从宏观角度进行鉴赏。课堂上作好笔记。

12、教学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准确理解古典诗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13、教学难点:能够站在宏观的角度,用较为开阔的视野来解读中国古典诗歌。

14、教学手段:本人以为,文学类课程的讲授,不宜多用多媒体,这不利于学生的积

极思考,故而本课程主要以教师的讲述和板书为主,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15、课堂提问:

(1) 为什么说心灵性才是唐诗幽深处的文化精神? (2) 唐诗背后有一个怎样的秘密?

(3) 为什么在我们的精神生活中不能缺少英雄主义? (4) 为什么说唐诗不是大男子主义?

16、作业布置:

思考练习题中的第

3、5题。

崔颢《黄鹤楼》的悠悠愁思

崔颢《黄鹤楼》诗赏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是唐开元、天宝时代享有盛名的诗人。《旧唐书》将他与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同列,中唐人又把他同王维并称。他的七律《黄鹤楼》极受人们的推崇,南宋著名文论家严羽推为“七律第一”,就连大诗人李白也曾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叹。这足以说明崔颢的诗作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境界。但由于他“好蒲博,饮酒,”(《旧唐书·崔颢传》) 加之“年少为诗,名陷轻薄,”(唐·殷璠《河岳英灵集》) 及游京师,又数易其妻,有此数者,崔氏一生“名位不振”。史家的笔下。因其“才俊无行”,便连他在文学史上的成就也不屑提及了。后人在研究中也只注重了其诗作的艺术性,而对其思想意义很少论及到。如对《黄鹤楼》一诗的评介,一般研究者便只强调了诗人凭吊古迹,抒发乡愁的情怀,而对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则挖掘不深。因此,有必要对《黄鹤楼》一诗作一番新的探索。

崔颢是开元进士,但在仕途中却很不得志。年少风流的才子崔颢刚入京时,为疏通应试渠道,曾上书权贵李邕,因首章“十五嫁王昌”而遭斥责。从此,崔颢便“名陷轻薄”,被视为有才无行之人,因而在登科进士后到天宝初的二十年中(公元723—744),一直作为军僚在外地漫游,足迹遍于大江南北,后至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 由此推测《黄鹤楼》一诗写于这一漫游时期的后期。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古云︰“有愁不登楼”,而诗人正是于仕途失意,漂泊无依之际,满怀悠悠愁思登上黄鹤楼的。因此,起笔就表现出诗人吊古伤今的情怀,一个“去”,一个“空”,留下了诗人的无限惆怅。这是因为“贞观之治”已成为过去,还是“开元盛世”由极盛而衰?是因为朝政腐败,宦官专权,还是因为仕途失意,报国无门?是因为怀才不遇,还是因为苦闷的乡愁?虽未便指实,但可以想象,此时诗人的思绪是复杂的。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登斯楼对斯景,诗人从大半生的丰富阅历中形成的对宇宙、社会及人生的看法,终于藉此得到了宣泄。就人生而言,宇宙是永恒的,人不过是匆匆的过客,即便是跨鹤云游的仙人亦是“一去不复返”,永远地逝去了,更何况一般的凡夫俗子呢?就社会而言,面对无限的自然,也是过眼烟云,正所谓“五百年地老天荒,槛外之云烟不改;三四朝物换星移,楼中之甲子还长。”(明·何壁《黄鹤楼序》)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有限与无限,短暂与永恒的辩证观,虽然出现在崔颢的笔下,却并非崔氏所特有;中国的文人学士,大都在这一无情的现实中,或抗争呼号,或感慨悲歌,或痛苦呻吟,或顿觉扬州梦醒„„此外,看破这一自然法则,确实使许多人消沉、颓废,但我们不便以此就认定崔氏颓唐。因为问题不在于看破这一无情的自然法则,而在于面对这一现实所持的态度。从崔颢为我们创设的昔人已去,黄鹤楼空,黄鹤不归,白云千载这一苍茫的时空意境中,我们所看到的,是诗人对生命的焦灼,对社会的忧虑。据此,我们认定︰崔颢的人生观,社会观是积极的、进取的。惟其如此,谈他“晚年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才能找到他人格发展的内证。黄鹤楼中有一幅佚名作者的楹联云︰“黄鹤飞去且飞去,白云可留不可留。”立意显然是从崔颢诗而来,其人生态度较之崔颢如何?

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在其所著的《中国诗史》一书中说过一句很有见地的话︰“唐人喜爱的是瞬间感情的燃烧。”这一评语用于崔颢亦很合适。盖因崔氏生于开元盛世,虽然他早已体验到了官场的腐败,朝政的衰微,但是,盛唐之豪气仍存留于他的心底,他奢望能在短暂的人生中火烈地燃烧,同时也希望唐王朝在历史的长河中达到光辉的顶点。不过,无情的现实毕竟把他从幽远的梦中拽了出来。所以,崔颢在《黄鹤楼》中又平添了一种新的愁绪。“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此联紧承前四句,气势一贯而下,表面上写眼前之景——汉阳城中,树木历历可辨;鹦鹉洲上,芳草萋萋延蔓;大小远近,目力所及,尽收笔端。然而,诗人把东汉祢衡的典故暗藏其中,拉开了时空距离。如果说前四句是已宇宙为参照,表明了作者对国家的忧患,对生命的焦灼,那么此联则是作者在历史与现实的比照中思索自身的命运,大有“遐思祢衡才,令人怨黄祖”(李群玉《汉阳春晚》) 的愤怒和对“黄祖不怜鹦鹉客,志公偏赏麒麟儿”(李峬《赴举别所知》) 的统治者的讽刺。祢衡是一位很有才气的文学家,鹦鹉洲即因他曾在武昌作有《鹦鹉赋》而得名。但因其桀骜不驯,不愿屈就曹操,后被曹氏借江夏太守黄祖之手所杀,其尸埋于此地。诗人漂泊半生,天涯沦落,诚知用世之难,面对此情此景,哪能没有深深的感慨呢?有的论者认为此联在这种景情相生的境界中,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得到充分的抒发(见张碧波、邹尊兴 主编《新编唐诗三百首详释》)。其弊端就在于没有看破崔氏“用古事古论暗藏其中,若出诸已。”(高琦语)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向来最被误解,以为崔氏这里表达的仅仅是面对浩渺苍茫的江面而产生的一种乡愁。“乡愁”一词,语意双关,既指故乡,也寓指生命的归宿。本此,则“日暮”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便很明显了。“日暮乡关”与“烟波江上”两个意象组合在一起,情思幽远,境界阔大。家乡既不可望,何处又是此生的归宿呢?就象这烟霭沉沉,浩渺苍茫的凄迷景色一样,诗人此时的心中,也是一片迷茫。至此,崔颢的愁思更深一层,已到了连自己也说不清的地步了。

综之,《黄鹤楼》中所表现的悠悠愁思是无穷无尽的。有吊古伤今之愁,也有忧国伤时之愁;有怀才不遇、报国不得之愁,也有朝政衰败,国家危亡之愁;有羁旅漂泊,不见故乡的怅然之愁,也有人生短促,不甘沉沦而又把握不定自己命运的迷茫之愁。

东方古典诗歌

古典诗歌教案

元语言研究与文化阐释

企业廉洁文化理念阐释

古典诗歌比较鉴赏

古典诗歌复习指要

古典诗歌的炼字

古典诗歌鉴赏试卷

古典诗歌的分类

古典诗歌教学随想

第六章    古典诗歌的文化阐释
《第六章 古典诗歌的文化阐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